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现代机床设备》
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0432054 课程类别: 技术平台课 课程属性: 限选课 学分/学时: 2学分/32学时 制 订 人: 邓 陶 审 订 人: 杨华明 适用专业: 机械设计与制造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
2011年 8月 16 日
一、 制订课程标准的依据
本课程标准依据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2010级人才培养方案中人才培养目标和《现代机床设备》课程教学目标要求而制订,用于《现代机床设备》课程教学与建设。
二、 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专业方向主干课程,属于职业方向能力模块限选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现代各种机床设备的特点和工艺范围,培养学生的机床应用技能。重点学习机床的运动分析、车床、齿轮加工机床、数控机床、其它类型机床,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应在学完《机械制图》、《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设计基础》、《钳工实训》、《机械制图测绘实训》及《计算机绘图实训》等技术平台课和《机械制造工艺》、《机械CAD/CAM软件应用》等专业方向课后开设。
四、 课程的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
(1) 掌握金属切削机床的基本概念、分类、常用的传动机构以及机床的精度 (2) 掌握车床的选用、性能、典型结构及分析、调整设备的方法 (3) 掌握铣床的选用、性能、典型结构及分析、调整设备的方法 (4) 了解加工中心的典型结构和机床的主要附件
(5) 了解钻床、镗床、磨床的特点、用途、分类、典型结构及维护 (6) 掌握齿轮加工机床的特点、用途、分类、典型结构及维护 (7) 了解数控特种加工机床的加工基本原理和特点、使用和调整方法 2.能力目标
(1) 能对现代机床设备进行合理选用
(2) 能对现代机床设备进行调整和维护 3.素质目标
(1)通过本课程能掌握现代机床设备的工艺范围,加工精度等。为掌握机械加工工艺奠定基础,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正确、合理确定热处理工艺等知识的分析讨论,建立学生创新意识、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等,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五、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建议学时(32学时)
六、 课程教学设计指导框架
4
5
5
6
七、教学基本条件
1.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1)教师专业背景与能力要求:具备现代机床设备的相关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经验,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
(2)课程负责人:熟悉机械工程技术和高职教育规律,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双师素质”教师。
(3)教学团队:以每届2个机械设计制造专业教学班的规模为例,专兼职教师2-3人左右,其中,专职教师1人,兼职教师1人,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有互补性。
2.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
实施《现代机床设备》课程教学,校内实验实训硬件环境应具备以下条件:
(1)网络多媒体教室,学校教学大楼及实训中心大楼,拥有多个多媒体教室;
(2)学校图书馆设有电子阅览室,可提供《现代机床设备》相关的网络课程资源;
(3)学校图书馆有《金属切削机床》《金属切削原理与机床》《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有关专业图书资源;
(4)学院机电工程系机械基础实训中心有普通加工实习基地、数控加工实
习基地、特种数控加工实习基地等相应的配套设备。
4.学生基础
(1)学生需具有高等数学、化学、物理等知识基础,应先修机械制图、材料力学等课程;
(2)学生应具有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动手能力及相关数据处理能力。
八、其他说明
1.《现代机床设备》应以课堂讲授为主,以金工实习等相关实践性教学环节为辅,外加习题课增强的教学效果;
2. 《现代机床设备》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均很强的课程,同时所涉及的概念抽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训和提示学生注意思考、观察,注意对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等手段,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 本课程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教学方法可以根据学生和教师自身情况采用多样化的方式进行。比如,课堂讲授、多媒体演示、启发讨论、实验形式、实验室现场教学、开放实验室、自学、辅导答疑等。建议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方式,传统与现代结合,讲授与讨论结合,教学与自学辅导结合;有主有次,有知识、有技能、有职业素质的培养;注重师生交流,总结与锤炼行之有效的授课技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共享资源,或利用网络交互性的特点,构建师生交流平台,将答疑、讨论等教学方式与现代网络教学手段相结合,采用在线和离线交流方式,科学方便地对学生进行网络答疑、质疑和讨论。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机械加工工艺装备》
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0432049 课程类别: 专业核心课 课程属性: 限选课 学分/学时: 6学分/96学时 制 订 人: 邓 陶 审 订 人: 适用专业: 机械设计与制造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
2010年8月5日
一、 制订课程标准的依据
本课程标准依据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人才培养目标和《机械加工工艺装备》课程教学目标要求而制订,用于《机械加工工艺装备》课程教学与建设。
二、 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专业方向主干课程,属于职业方向能力模块限选课。该课程是以“机械制造工装设计与使用”为主线,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重要的综合性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设计机械加工工艺装备;掌握机械制造工装先进的设计理论和方法;具备一定的机械加工工艺装备设计和结构设计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具有分析解决生产中与各种机械制造工艺与工装有关的技术问题的能力。
三、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应在学完《机械制图》、《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设计基础》、《钳工实训》、《机械制图测绘实训》及《计算机绘图实训》等技术平台课和《机械制造工艺》、《机械CAD/CAM软件应用》、《机床电气控制基础》、《现代机床设备》、《液压与气压传动》等专业方向课后开设。
四、 课程的教育目标
采用讲授和结合实训的教学方式,教学中应运用教学与练习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量运用多媒体和各种形象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所学内容。
1.知识目标
(1)掌握成形车刀的设计方法; (2)掌握拉刀的设计方法; (3)掌握组合刀具的设计方法; (4)了解数控刀具用工具系统;
(5)掌握工件的安装方法,了解机床夹具的分类、组成及其在机械加工中的作用;
10
(6)掌握工件定位的基本原理,熟悉各种定位方法及定位元件;
(7)学会分析定位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掌握常见定位方式的定位误差计算; (8)了解机械加工对夹紧装置的要求,学会确定夹紧力三要素,熟悉各种典型的夹紧机构、机动夹紧装置、定心夹紧装置;
(9)熟悉分度装置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10)熟悉车床、钻床、铣床、镗床类夹具的基本结构及典型零件的设计; (11)掌握专用夹具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12)了解量规和检验夹具的设计方法。 2.能力目标
((1)能进行成形车刀、拉刀、组合刀具设计; (2)能进行车床、钻床、铣床、镗床类专用夹具设计; (3)能比较熟练地使用有关刀具设计和夹具设计手册和参考资料 3.素质目标
(1)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责任心; (2)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3)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 (4)具有培养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具有认识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以及确立自身继续发展目标的能力。
五、 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建议学时( 48学时)
12
六、 课程教学设计指导框架
14
七、教学基本条件
1.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1)机械加工工艺装备教学团队需要课程负责人1名、专任教师3名、兼职教师1名。
(2)建立一支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较为合理的教师团队。
(3)增强教师的科研能力、教学能力、创新能力,加强骨干教师的培训。
3.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1)适合我院《机械加工工艺装备》教学的高职教材
(2)网络信息资源
(3)教学资源平台
(4)自编讲义
(5)教学光盘、课件
4.学生基础
学生应具有高中文化水平,需要有一定的识图和绘图能力。
八、其他说明
1.校企合作方式
依托行业,与业内优势企业合作,构建校企合作网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场所。聘请企业技术骨干作为专业顾问和兼职教师,参与课程建设与教学。要将行业企业的工作流程与规范、先进的企业文化引入教学中,较紧密的企业合作伙伴不得少于2家。
2.实施要求
(1)科学管理,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2)加强政策保障加大资金投入。
(3)建立一支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教学团队。
(4)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现代机床设备》
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0432054 课程类别: 技术平台课 课程属性: 限选课 学分/学时: 2学分/32学时 制 订 人: 邓 陶 审 订 人: 杨华明 适用专业: 机械设计与制造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
2011年 8月 16 日
一、 制订课程标准的依据
本课程标准依据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2010级人才培养方案中人才培养目标和《现代机床设备》课程教学目标要求而制订,用于《现代机床设备》课程教学与建设。
二、 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专业方向主干课程,属于职业方向能力模块限选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现代各种机床设备的特点和工艺范围,培养学生的机床应用技能。重点学习机床的运动分析、车床、齿轮加工机床、数控机床、其它类型机床,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应在学完《机械制图》、《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设计基础》、《钳工实训》、《机械制图测绘实训》及《计算机绘图实训》等技术平台课和《机械制造工艺》、《机械CAD/CAM软件应用》等专业方向课后开设。
四、 课程的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
(1) 掌握金属切削机床的基本概念、分类、常用的传动机构以及机床的精度 (2) 掌握车床的选用、性能、典型结构及分析、调整设备的方法 (3) 掌握铣床的选用、性能、典型结构及分析、调整设备的方法 (4) 了解加工中心的典型结构和机床的主要附件
(5) 了解钻床、镗床、磨床的特点、用途、分类、典型结构及维护 (6) 掌握齿轮加工机床的特点、用途、分类、典型结构及维护 (7) 了解数控特种加工机床的加工基本原理和特点、使用和调整方法 2.能力目标
(1) 能对现代机床设备进行合理选用
(2) 能对现代机床设备进行调整和维护 3.素质目标
(1)通过本课程能掌握现代机床设备的工艺范围,加工精度等。为掌握机械加工工艺奠定基础,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正确、合理确定热处理工艺等知识的分析讨论,建立学生创新意识、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等,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五、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建议学时(32学时)
六、 课程教学设计指导框架
4
5
5
6
七、教学基本条件
1.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1)教师专业背景与能力要求:具备现代机床设备的相关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经验,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
(2)课程负责人:熟悉机械工程技术和高职教育规律,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双师素质”教师。
(3)教学团队:以每届2个机械设计制造专业教学班的规模为例,专兼职教师2-3人左右,其中,专职教师1人,兼职教师1人,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有互补性。
2.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
实施《现代机床设备》课程教学,校内实验实训硬件环境应具备以下条件:
(1)网络多媒体教室,学校教学大楼及实训中心大楼,拥有多个多媒体教室;
(2)学校图书馆设有电子阅览室,可提供《现代机床设备》相关的网络课程资源;
(3)学校图书馆有《金属切削机床》《金属切削原理与机床》《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有关专业图书资源;
(4)学院机电工程系机械基础实训中心有普通加工实习基地、数控加工实
习基地、特种数控加工实习基地等相应的配套设备。
4.学生基础
(1)学生需具有高等数学、化学、物理等知识基础,应先修机械制图、材料力学等课程;
(2)学生应具有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动手能力及相关数据处理能力。
八、其他说明
1.《现代机床设备》应以课堂讲授为主,以金工实习等相关实践性教学环节为辅,外加习题课增强的教学效果;
2. 《现代机床设备》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均很强的课程,同时所涉及的概念抽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训和提示学生注意思考、观察,注意对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等手段,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 本课程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教学方法可以根据学生和教师自身情况采用多样化的方式进行。比如,课堂讲授、多媒体演示、启发讨论、实验形式、实验室现场教学、开放实验室、自学、辅导答疑等。建议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方式,传统与现代结合,讲授与讨论结合,教学与自学辅导结合;有主有次,有知识、有技能、有职业素质的培养;注重师生交流,总结与锤炼行之有效的授课技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共享资源,或利用网络交互性的特点,构建师生交流平台,将答疑、讨论等教学方式与现代网络教学手段相结合,采用在线和离线交流方式,科学方便地对学生进行网络答疑、质疑和讨论。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机械加工工艺装备》
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0432049 课程类别: 专业核心课 课程属性: 限选课 学分/学时: 6学分/96学时 制 订 人: 邓 陶 审 订 人: 适用专业: 机械设计与制造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
2010年8月5日
一、 制订课程标准的依据
本课程标准依据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人才培养目标和《机械加工工艺装备》课程教学目标要求而制订,用于《机械加工工艺装备》课程教学与建设。
二、 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专业方向主干课程,属于职业方向能力模块限选课。该课程是以“机械制造工装设计与使用”为主线,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重要的综合性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设计机械加工工艺装备;掌握机械制造工装先进的设计理论和方法;具备一定的机械加工工艺装备设计和结构设计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具有分析解决生产中与各种机械制造工艺与工装有关的技术问题的能力。
三、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应在学完《机械制图》、《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设计基础》、《钳工实训》、《机械制图测绘实训》及《计算机绘图实训》等技术平台课和《机械制造工艺》、《机械CAD/CAM软件应用》、《机床电气控制基础》、《现代机床设备》、《液压与气压传动》等专业方向课后开设。
四、 课程的教育目标
采用讲授和结合实训的教学方式,教学中应运用教学与练习相结合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量运用多媒体和各种形象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所学内容。
1.知识目标
(1)掌握成形车刀的设计方法; (2)掌握拉刀的设计方法; (3)掌握组合刀具的设计方法; (4)了解数控刀具用工具系统;
(5)掌握工件的安装方法,了解机床夹具的分类、组成及其在机械加工中的作用;
10
(6)掌握工件定位的基本原理,熟悉各种定位方法及定位元件;
(7)学会分析定位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掌握常见定位方式的定位误差计算; (8)了解机械加工对夹紧装置的要求,学会确定夹紧力三要素,熟悉各种典型的夹紧机构、机动夹紧装置、定心夹紧装置;
(9)熟悉分度装置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10)熟悉车床、钻床、铣床、镗床类夹具的基本结构及典型零件的设计; (11)掌握专用夹具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12)了解量规和检验夹具的设计方法。 2.能力目标
((1)能进行成形车刀、拉刀、组合刀具设计; (2)能进行车床、钻床、铣床、镗床类专用夹具设计; (3)能比较熟练地使用有关刀具设计和夹具设计手册和参考资料 3.素质目标
(1)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责任心; (2)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3)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 (4)具有培养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具有认识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以及确立自身继续发展目标的能力。
五、 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建议学时( 48学时)
12
六、 课程教学设计指导框架
14
七、教学基本条件
1.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1)机械加工工艺装备教学团队需要课程负责人1名、专任教师3名、兼职教师1名。
(2)建立一支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较为合理的教师团队。
(3)增强教师的科研能力、教学能力、创新能力,加强骨干教师的培训。
3.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1)适合我院《机械加工工艺装备》教学的高职教材
(2)网络信息资源
(3)教学资源平台
(4)自编讲义
(5)教学光盘、课件
4.学生基础
学生应具有高中文化水平,需要有一定的识图和绘图能力。
八、其他说明
1.校企合作方式
依托行业,与业内优势企业合作,构建校企合作网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场所。聘请企业技术骨干作为专业顾问和兼职教师,参与课程建设与教学。要将行业企业的工作流程与规范、先进的企业文化引入教学中,较紧密的企业合作伙伴不得少于2家。
2.实施要求
(1)科学管理,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2)加强政策保障加大资金投入。
(3)建立一支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教学团队。
(4)营造良好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