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的意义_以_棋王_为例_朱珠

寻根的

意义

为例———以《棋王》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

要:《棋王》的“寻根”意识,主要体现在小说内

容、叙述手法和语言运用等方面。文化作为作者的内在修养而非外在表现对象进入小说文本,使得文化真正成为小说的灵魂所在;从对《棋王》的文本分析可以看出,“寻根”的意义,在于转换思维方式,以及寻找到新的写作资源。

关键词:棋王

寻根

文化

210097)

郑万隆则将“直觉”与“非规范文化”联系起来做了更进一步的解释:“我企图利用神话、传说、梦幻以及风俗为小说的架构,建立一种自己的理想观念、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观念和文化观念;并在描述人类行为和人类历史时,在我的小说中体现出一种普遍的关于忍耐的本质的观念。此外,他强调,“独特的地理环境有着独特”。的文化。”所以,我们不难理解他们创作中浓厚的地域色彩:韩少功的湘楚村落,李杭育的吴越故事,郑万隆的赫赫山林;而地域色彩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民俗细节表现出来的:打冤家、炸坟、祭烟”寻“……通过这些,“根”作家们构筑起一片光怪陆离的神奇的世界。

而当我们将目光转向《棋王》,我们能看到什么呢?棋王》里面的人、事件与地点都再寻常不过,它讲《

述的是一群知青在文革期间下乡支边的经历:如何度过贫穷困苦的少年,如何在困窘不堪的日子里吃饱肚子,如何培育起一点小小的爱好(下棋),以及如何爱好这项爱好……然而这寻常本身即是不寻常。知青题材在八十年代初本是司空见惯的题材,在“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之后,人们已经习惯性地会把“知青”二字“

与漫溢的泪水或凝重的反思挂钩。然而《棋王》里面的知青固然也是知青,他们首先是一群活生生十多岁的少年,阿城切近平实地描写他亲身经历过的那一段岁月,“没有公子落难似的酸气,也不刻意夸张青春无悔式的天真”。当作者放弃了启蒙者高蹈出世的姿态,而真正放低身份、心平气和地去看待他深切感受过体悟过的人生时,他就挣脱了庸俗社会学的枷锁,反而在审美意义上获得了一种飞翔的自由。

棋王》并没有后来作为“寻根”文学的挑梁之作,《

者们强烈的地域色彩,其寻根意识,在小说文本中主要显现于两个层次:一个是小说对作为棋道与道家精神化身的主人公王一生的描写,一个则是小说文本的题材与叙事;前者似乎高调宣扬了渊远流长的道家文化,后者却不动声色暗暗靠往传统的小说之道。

一、与棋有关的道家文化传统

棋王》中与棋有关的部分都有些神神道道的:或《

以王一生转述高人的话:“太盛则折,太弱则泄……势式要相机而变。势式有相因之气,势套势,小势导开,大势含而化之,根连根,别人就奈何不得”;或让光头老者评价王一生说“你小小年纪,就有这般棋道,我看了,汇道禅于一炉,神机妙算,先声有势,后发制人,遣龙治水,气贯阴阳,古今儒将,不过如此。”极尽玄乎奥妙之能事。而在写到棋场上的王一生时,作者描绘出的,已非世俗中人形象而近乎一个神人:

,,

阿城的《棋王》发表于《上海文学》1985年第7期上。数月之后《上海文学》和《西湖》杂志社在杭州举办了一场主题为“新时期文学:回顾与预测”的文学研讨会。与会的作家与评论家们中间就有后来被目为“寻根文学”主将的阿城、韩少功、郑万隆与李杭育等人。这本是一场务虚性质的“神仙会”,然而在看似漫无边际的主题之下,大家不约而同地谈到了文化、文化与文学的关系。会议的组织者之一蔡翔事隔多年后回忆道:“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把‘文化’引进文学的关心范畴,并拒绝对西方的简单模仿,正是这次会议的主题之一。”寻根”文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在这次会议上得以明朗化。会后,阿城、韩少功、郑万隆与李杭育在相距极短的时间内纷纷发表了各自关于寻根”的理论宣言,“寻根”运动从而正式发动起来。“

寻根”文学作为新时期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文艺“思潮,“寻根派”作为一个文学派别,其组成到底是哪些

作家,至今没有定论。但是,阿城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家,《棋王》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品,此说当无疑义。

棋王》于《上海文学》上首次发表后,引起很大影《响。它所体现出的新的创作特征,它对于文化问题的关注,与当时的一批“难以归类”的小说一起(比如,汪曾祺的一系列民俗小说,贾平凹的《商州初录》等)引发人们去做更深的思考。李庆西认为,《棋王》既属于“寻根”

小说的第一批成果之一,而当时的评论家从文化的背景出发对它所做的理论的说明与支持,又对正在酝酿和形成过程中的“寻根”思潮起到了一种杠杆作用《棋王》之于“寻根文学”,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本文即拟以《棋王》文本为对象,简单分析探讨一下“寻根文学”的价值与意义所在。

寻根”之“根”“,指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然而,寻的是哪种“传统”哪种“文化”寻”,如何去“,寻到了又该如何对待它?具体到“寻根”派作家与评论家个人,说法又各个不一。在作为“寻根”派开山之作的那几篇理论宣言里,韩少功说,“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说文化的土壤里”民族传说文化”,“,指凝结于乡土中的传统文化,“俚语,野史,传说,笑料,民歌,神怪故事,习惯习俗,性爱方式等等”非主流非规范的文化;李杭育也认,,25

黑的似俯视大千世界,茫茫宇宙。那生命像聚在一头乱发中,久久不散,又慢慢弥漫开来,灼得人脸热。

很有点道家天人合一的意思了。已经有很多论者谈到《棋王》与道家文化之间的关系,认为它是对庄老哲学的演绎,以上所引部分当是依据之一。但也正如有论者已经指出的,王一生并非主动追求着这种生活态度,而只是宥于现实条件不得不采取这样的生活态度。“与其说是一个哲理的象征性形象,不如说仍旧是社会图景的写实形象”。光头老者最后对王一生棋艺的神神道道的评价,也可以当做战败者为挽回自己面子而对胜者的吹捧,与人们所习见的以马列术语为外衣的官腔并没有什么不同。并且,即使王一生完美体现了道家的理想人格,棋王》成功诠释了道家思想,对于一篇小说来讲,又算《

是什么了不得的成就呢?“道家解决不了小说的问题”。棋王》中所体现的道家文化,对于小说文本的最重要的《

影响,我认为就在于将一种文化引进了小说的视野,让文化改造着文学的面目。在这里,道家文化作为一种修辞手段来用,它确实使小说具有了某些特异的审美效果。

二、与吃有关的小说传统

写“吃”的时候,作者完全是一个平常人的姿态,他写王一生极恶的吃相,从饭前他准备开饭时“闭上眼,嘴巴紧紧收着,倒好像有点恶心”,写到吃饭时拈掉落的米粒的动作;再写到他终于吃完后喝汤时“安全抵岸的神色”,从一个切近旁观者的眼光写出了穷形尽相的王一生;阿城屏弃了稀奇古怪的事件与民俗,转而将目光聚焦到日常小事上。当阿城穿过了历史的现实的文化堆积层而展现出王一生与“我”们的本来面目,他同时也卸下了“载道”重任,回归了被历史边缘化了的中国小说美学传统,小说的趣味与艺术重新回到了作者的视野之中。

这种回归不仅是体现在小说叙述的对象上,也体现在小说的叙述方法上。《棋王》的创作方法,是先口头讲述,再有文本记录,类似于话本的创作方法。《棋王》的语言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古典白话小说那种语言的风格(有不少文章谈论到《棋王》与《水浒》语言上的承继关系),这对当时所常见的口语化的语言是一种突破。除开这种复古式的语法结构。阿城善于白描,叙事、写人、状物、绘景,语言都极简练质朴。简练质朴不等于平淡,而是蕴涵有强烈的感情、丰厚的韵味在里面。《棋王》开头“我”自叙身世,“我的几个朋友,都已被我送走插队,现在轮到我了,竟没有人来送。父母生前颇有些污点,运动一开始即被打翻死去……只是没有人来送,就有些不耐烦。”家破人亡,背井离乡,如此身世不可谓不悲惨,作者淡淡道来,态度看似不动声色,冷静而至冷峻了。然而这样悲惨的事实,本也不需要多强烈的渲染,平实道来即能唤起读者共鸣,这也是阿城的聪明之处。不耐烦”三个字即道尽人物内心酸苦。在离城的火“车上“我”遇到了王一生并与之对弈,火车开动了,“我实在没心思下棋,而且心里有些酸,就硬硬地说:‘我不下了,这是什么时候!’而之前满不在乎说“去的是有”

饭吃的地方,闹的这么哭哭啼啼的”的王一生,“很惊愕地看着我,忽然像明白了,身子软下去,不再说话。”又如写王一生向“我”讲述他母亲的往事,“我鼻子有点,:,注释:

有关“杭州会议”的前后》当代作家评①蔡翔.《,《

论》,2000年第6期。

文学的根》作家》,《,1985②这些文章有:韩少功.《

年第4期。

我的根》上海文学》,《,1985年第5期。③郑万隆.《

理一理我们的“根“作家》》,《,1985年第9期。④李杭育.《

文化制约着人类》文艺报》,《,1985年7月6日。⑤阿城.《

寻根:回到事物本身》文学评论》,《,⑥李庆西.《

1988年第4期。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⑦陈思和.《

社,1999年9月第一版,第277页。

文学的根》作家》,《,1985年第4期。⑧见韩少功.《

理一理我们的“根“作家》》,《,1985年第9期。⑨李杭育.《

我的根》上海文学》,《,1985年第5期。⑩郑万隆.《

世俗的技艺》当代小说二十家》,《,生-王德威.《,+

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8月第一版。・・

寻根文学:更新的开始(1984-1985)》,-李洁非.《.+

当代作家评论》《1995年第4期。

自序》棋王》,《,作家出版社,2000年7月第一版。-阿城.《/+

小说革命”前后的时空———-参见王尧.《0+1985年“以“先锋”与“寻根”等文学话语的缠绕为线索》。文化制约着人类》文艺报》,《,1985年7月6日。+阿城.《-1

棋王》,-本文所引用小说文本部分,皆引自阿城.《2+

,7。

在简短的话语与静默的动作里面,正是这种抑制带来了深沉与力度,庄子所谓“真哀则无声而悲”。同时,这也是阿城的聪明之处,他只需将人最本真的细节展示出来,无须再加发挥,因为是人所共知的大悲哀,自然会唤起读者的共鸣:感慨、怅惘、愤懑……而这些情感又在接受者那里大大深化了作品的内涵。

棋王》的“寻根”意识,我认为主要就体现在以上几《

个方面:从小说的内容、叙述方法与语言方面对中国传统小说美学的复归。阿城说过:“若使中国小说能与世界文化对话,非要能浸出丰厚的中国文化”对于中国文化的看重,并非意味着一定要以“文化”作为他的描写对象。作家自身浸入到了丰厚的传统之中,文化成为作家的内在修养,也真正成为作品的灵魂。棋王》作为“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品,其成功之处也正在这里。在返回传统的过程中,附着在传统文化底蕴上的审美意识在当代得以复活。它使文学脱离长期以来政治的伦理的桎梏,而重返文学本身。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寻根”的意义,并不在于它对民族文化作出了怎样新的诠释或想象,而在于它本身是一个转换思维方式与寻找写作资源的过程。遗憾的是,许多“寻根”作家没有把握好这个度,他们错误地以为,要追寻文化之根,就是要以文化为写作对象,而忘记了民族文化本来只是作为文学的写作资源而存在的。对于文化的强写硬写,为文化而文学,使得文化渐渐凌驾于文学之上,终于成为一种新的意识形态而制约了文学叙事,“寻根文学”越来越进入了“文化”的程式与套路,越来越失去生命力而僵化,最终至于瓦解消散。

26

寻根的

意义

为例———以《棋王》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

要:《棋王》的“寻根”意识,主要体现在小说内

容、叙述手法和语言运用等方面。文化作为作者的内在修养而非外在表现对象进入小说文本,使得文化真正成为小说的灵魂所在;从对《棋王》的文本分析可以看出,“寻根”的意义,在于转换思维方式,以及寻找到新的写作资源。

关键词:棋王

寻根

文化

210097)

郑万隆则将“直觉”与“非规范文化”联系起来做了更进一步的解释:“我企图利用神话、传说、梦幻以及风俗为小说的架构,建立一种自己的理想观念、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观念和文化观念;并在描述人类行为和人类历史时,在我的小说中体现出一种普遍的关于忍耐的本质的观念。此外,他强调,“独特的地理环境有着独特”。的文化。”所以,我们不难理解他们创作中浓厚的地域色彩:韩少功的湘楚村落,李杭育的吴越故事,郑万隆的赫赫山林;而地域色彩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民俗细节表现出来的:打冤家、炸坟、祭烟”寻“……通过这些,“根”作家们构筑起一片光怪陆离的神奇的世界。

而当我们将目光转向《棋王》,我们能看到什么呢?棋王》里面的人、事件与地点都再寻常不过,它讲《

述的是一群知青在文革期间下乡支边的经历:如何度过贫穷困苦的少年,如何在困窘不堪的日子里吃饱肚子,如何培育起一点小小的爱好(下棋),以及如何爱好这项爱好……然而这寻常本身即是不寻常。知青题材在八十年代初本是司空见惯的题材,在“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之后,人们已经习惯性地会把“知青”二字“

与漫溢的泪水或凝重的反思挂钩。然而《棋王》里面的知青固然也是知青,他们首先是一群活生生十多岁的少年,阿城切近平实地描写他亲身经历过的那一段岁月,“没有公子落难似的酸气,也不刻意夸张青春无悔式的天真”。当作者放弃了启蒙者高蹈出世的姿态,而真正放低身份、心平气和地去看待他深切感受过体悟过的人生时,他就挣脱了庸俗社会学的枷锁,反而在审美意义上获得了一种飞翔的自由。

棋王》并没有后来作为“寻根”文学的挑梁之作,《

者们强烈的地域色彩,其寻根意识,在小说文本中主要显现于两个层次:一个是小说对作为棋道与道家精神化身的主人公王一生的描写,一个则是小说文本的题材与叙事;前者似乎高调宣扬了渊远流长的道家文化,后者却不动声色暗暗靠往传统的小说之道。

一、与棋有关的道家文化传统

棋王》中与棋有关的部分都有些神神道道的:或《

以王一生转述高人的话:“太盛则折,太弱则泄……势式要相机而变。势式有相因之气,势套势,小势导开,大势含而化之,根连根,别人就奈何不得”;或让光头老者评价王一生说“你小小年纪,就有这般棋道,我看了,汇道禅于一炉,神机妙算,先声有势,后发制人,遣龙治水,气贯阴阳,古今儒将,不过如此。”极尽玄乎奥妙之能事。而在写到棋场上的王一生时,作者描绘出的,已非世俗中人形象而近乎一个神人:

,,

阿城的《棋王》发表于《上海文学》1985年第7期上。数月之后《上海文学》和《西湖》杂志社在杭州举办了一场主题为“新时期文学:回顾与预测”的文学研讨会。与会的作家与评论家们中间就有后来被目为“寻根文学”主将的阿城、韩少功、郑万隆与李杭育等人。这本是一场务虚性质的“神仙会”,然而在看似漫无边际的主题之下,大家不约而同地谈到了文化、文化与文学的关系。会议的组织者之一蔡翔事隔多年后回忆道:“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把‘文化’引进文学的关心范畴,并拒绝对西方的简单模仿,正是这次会议的主题之一。”寻根”文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在这次会议上得以明朗化。会后,阿城、韩少功、郑万隆与李杭育在相距极短的时间内纷纷发表了各自关于寻根”的理论宣言,“寻根”运动从而正式发动起来。“

寻根”文学作为新时期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文艺“思潮,“寻根派”作为一个文学派别,其组成到底是哪些

作家,至今没有定论。但是,阿城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家,《棋王》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品,此说当无疑义。

棋王》于《上海文学》上首次发表后,引起很大影《响。它所体现出的新的创作特征,它对于文化问题的关注,与当时的一批“难以归类”的小说一起(比如,汪曾祺的一系列民俗小说,贾平凹的《商州初录》等)引发人们去做更深的思考。李庆西认为,《棋王》既属于“寻根”

小说的第一批成果之一,而当时的评论家从文化的背景出发对它所做的理论的说明与支持,又对正在酝酿和形成过程中的“寻根”思潮起到了一种杠杆作用《棋王》之于“寻根文学”,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本文即拟以《棋王》文本为对象,简单分析探讨一下“寻根文学”的价值与意义所在。

寻根”之“根”“,指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然而,寻的是哪种“传统”哪种“文化”寻”,如何去“,寻到了又该如何对待它?具体到“寻根”派作家与评论家个人,说法又各个不一。在作为“寻根”派开山之作的那几篇理论宣言里,韩少功说,“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说文化的土壤里”民族传说文化”,“,指凝结于乡土中的传统文化,“俚语,野史,传说,笑料,民歌,神怪故事,习惯习俗,性爱方式等等”非主流非规范的文化;李杭育也认,,25

黑的似俯视大千世界,茫茫宇宙。那生命像聚在一头乱发中,久久不散,又慢慢弥漫开来,灼得人脸热。

很有点道家天人合一的意思了。已经有很多论者谈到《棋王》与道家文化之间的关系,认为它是对庄老哲学的演绎,以上所引部分当是依据之一。但也正如有论者已经指出的,王一生并非主动追求着这种生活态度,而只是宥于现实条件不得不采取这样的生活态度。“与其说是一个哲理的象征性形象,不如说仍旧是社会图景的写实形象”。光头老者最后对王一生棋艺的神神道道的评价,也可以当做战败者为挽回自己面子而对胜者的吹捧,与人们所习见的以马列术语为外衣的官腔并没有什么不同。并且,即使王一生完美体现了道家的理想人格,棋王》成功诠释了道家思想,对于一篇小说来讲,又算《

是什么了不得的成就呢?“道家解决不了小说的问题”。棋王》中所体现的道家文化,对于小说文本的最重要的《

影响,我认为就在于将一种文化引进了小说的视野,让文化改造着文学的面目。在这里,道家文化作为一种修辞手段来用,它确实使小说具有了某些特异的审美效果。

二、与吃有关的小说传统

写“吃”的时候,作者完全是一个平常人的姿态,他写王一生极恶的吃相,从饭前他准备开饭时“闭上眼,嘴巴紧紧收着,倒好像有点恶心”,写到吃饭时拈掉落的米粒的动作;再写到他终于吃完后喝汤时“安全抵岸的神色”,从一个切近旁观者的眼光写出了穷形尽相的王一生;阿城屏弃了稀奇古怪的事件与民俗,转而将目光聚焦到日常小事上。当阿城穿过了历史的现实的文化堆积层而展现出王一生与“我”们的本来面目,他同时也卸下了“载道”重任,回归了被历史边缘化了的中国小说美学传统,小说的趣味与艺术重新回到了作者的视野之中。

这种回归不仅是体现在小说叙述的对象上,也体现在小说的叙述方法上。《棋王》的创作方法,是先口头讲述,再有文本记录,类似于话本的创作方法。《棋王》的语言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古典白话小说那种语言的风格(有不少文章谈论到《棋王》与《水浒》语言上的承继关系),这对当时所常见的口语化的语言是一种突破。除开这种复古式的语法结构。阿城善于白描,叙事、写人、状物、绘景,语言都极简练质朴。简练质朴不等于平淡,而是蕴涵有强烈的感情、丰厚的韵味在里面。《棋王》开头“我”自叙身世,“我的几个朋友,都已被我送走插队,现在轮到我了,竟没有人来送。父母生前颇有些污点,运动一开始即被打翻死去……只是没有人来送,就有些不耐烦。”家破人亡,背井离乡,如此身世不可谓不悲惨,作者淡淡道来,态度看似不动声色,冷静而至冷峻了。然而这样悲惨的事实,本也不需要多强烈的渲染,平实道来即能唤起读者共鸣,这也是阿城的聪明之处。不耐烦”三个字即道尽人物内心酸苦。在离城的火“车上“我”遇到了王一生并与之对弈,火车开动了,“我实在没心思下棋,而且心里有些酸,就硬硬地说:‘我不下了,这是什么时候!’而之前满不在乎说“去的是有”

饭吃的地方,闹的这么哭哭啼啼的”的王一生,“很惊愕地看着我,忽然像明白了,身子软下去,不再说话。”又如写王一生向“我”讲述他母亲的往事,“我鼻子有点,:,注释:

有关“杭州会议”的前后》当代作家评①蔡翔.《,《

论》,2000年第6期。

文学的根》作家》,《,1985②这些文章有:韩少功.《

年第4期。

我的根》上海文学》,《,1985年第5期。③郑万隆.《

理一理我们的“根“作家》》,《,1985年第9期。④李杭育.《

文化制约着人类》文艺报》,《,1985年7月6日。⑤阿城.《

寻根:回到事物本身》文学评论》,《,⑥李庆西.《

1988年第4期。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⑦陈思和.《

社,1999年9月第一版,第277页。

文学的根》作家》,《,1985年第4期。⑧见韩少功.《

理一理我们的“根“作家》》,《,1985年第9期。⑨李杭育.《

我的根》上海文学》,《,1985年第5期。⑩郑万隆.《

世俗的技艺》当代小说二十家》,《,生-王德威.《,+

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8月第一版。・・

寻根文学:更新的开始(1984-1985)》,-李洁非.《.+

当代作家评论》《1995年第4期。

自序》棋王》,《,作家出版社,2000年7月第一版。-阿城.《/+

小说革命”前后的时空———-参见王尧.《0+1985年“以“先锋”与“寻根”等文学话语的缠绕为线索》。文化制约着人类》文艺报》,《,1985年7月6日。+阿城.《-1

棋王》,-本文所引用小说文本部分,皆引自阿城.《2+

,7。

在简短的话语与静默的动作里面,正是这种抑制带来了深沉与力度,庄子所谓“真哀则无声而悲”。同时,这也是阿城的聪明之处,他只需将人最本真的细节展示出来,无须再加发挥,因为是人所共知的大悲哀,自然会唤起读者的共鸣:感慨、怅惘、愤懑……而这些情感又在接受者那里大大深化了作品的内涵。

棋王》的“寻根”意识,我认为主要就体现在以上几《

个方面:从小说的内容、叙述方法与语言方面对中国传统小说美学的复归。阿城说过:“若使中国小说能与世界文化对话,非要能浸出丰厚的中国文化”对于中国文化的看重,并非意味着一定要以“文化”作为他的描写对象。作家自身浸入到了丰厚的传统之中,文化成为作家的内在修养,也真正成为作品的灵魂。棋王》作为“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品,其成功之处也正在这里。在返回传统的过程中,附着在传统文化底蕴上的审美意识在当代得以复活。它使文学脱离长期以来政治的伦理的桎梏,而重返文学本身。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寻根”的意义,并不在于它对民族文化作出了怎样新的诠释或想象,而在于它本身是一个转换思维方式与寻找写作资源的过程。遗憾的是,许多“寻根”作家没有把握好这个度,他们错误地以为,要追寻文化之根,就是要以文化为写作对象,而忘记了民族文化本来只是作为文学的写作资源而存在的。对于文化的强写硬写,为文化而文学,使得文化渐渐凌驾于文学之上,终于成为一种新的意识形态而制约了文学叙事,“寻根文学”越来越进入了“文化”的程式与套路,越来越失去生命力而僵化,最终至于瓦解消散。

26


相关内容

  • [中国当代文学史]_洪子诚著_(北大版
  • <中当代文学国史 洪子诚>著 北(大版)复重习难点提示 第章 一绪论 了解中当国文代学现和文学代关系的:中当代国学文两个主的传要:统毛东的泽在延<安文座谈会上的讲艺话的历>地位史意义:和代当学的文历分期史及各时的主要期特.点 第二章 1949-年965年1的国文中 学一第节 ...

  • 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 1.共名与无名(陈思和) 共名,时代有重大主题,知识分子有一元化的政治社会理想,个性的独创性被时代主题掩盖,文学创作表现为宏达叙事. 无名,时代进入开放.多元时期,出现了无潮.无定向现象,表现出多元的价取向,作家的叙事立场从共同社会理想转向个人化的叙事立场,多元化格局在不自觉中逐渐形成. 2.农村小 ...

  •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笔记
  •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四)复习串讲 一.名词解释 1.伤痕小说:2.反思小说:3.寻根小说:4.知青小说:5.大墙文学:6."现实主义冲击波"7.新写实小说:8.先锋小说:9.女性主义小说:10.归来诗人:11.朦胧诗: 二.文学潮流分析(简答题)伤痕小说的主要特点: 三.作品主题分 ...

  • 八十年代的小说
  • 八十年代的小说(二) 第一节:寻根文学 一.文学的寻根: 1.时间:1983年-1984年间 ,韩少功.李陀.郑义.阿城.李杭育. 李庆西.郑万隆 2.论文:韩少功:<文学的"根">--被看着这一运动的宣言 . 郑万隆:<我的根>李杭育:<理一理我们 ...

  • [大学语文]知识要点
  • <大学语文>知识要点 上课讲授重点课文 <春江花月夜><长恨歌><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雪花的快乐><大学(节选)><傅雷家书><黛玉葬花><家(节选)><人生><哈姆雷特 ...

  • 期末考试(中国文化地理)试题及答案
  • <中国文化地理>90001020 一. 单选题 (共 20 题,共 40 分) 从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每题 2 分,共 40 分) 1. 因创作成就突出,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是 (A ) (2 分) A.老舍 B.田汉 C.曹禺 ...

  • 9044当代文学
  • [9044]<当代文学> 第一次作业 [单选题]1.下列作品中属于十七年时期文学的作品是 A:<李自成> B:<林海雪原> C:<我的帝王生涯> D:<那五> 参考答案:B [单选题]2.小说<红旗谱>中塑造的农民革命运动中的第 ...

  • 当代文学流派思潮阅读书目
  • 1. 寻根小说 韩少功<爸爸爸><女女女> 王安忆<小鲍庄> 阿城<棋王> 李航育的葛洲坝系列小说 2. 现代派小说 刘索拉<你别无选择> 徐星<无主题变奏曲> 3. 意识流小说 王蒙<春之声><布礼>& ...

  • 高中生必读文学作品书籍小说
  • 高中生文学读物作品推荐大全 1.鲁迅<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画出国民灵魂 2.沈从文<边城><八骏图><看虹录>--"乡下人"的人性探索 3.老舍<四世同堂><骆驼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