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载货汽车市场结构和分析

我国载货汽车市场结构和市场竞争分析

载货汽车市场主要分为重型、中型、轻型和微型载货汽车。

1.重型载货汽车(简称重卡)市场

近年来,重卡产销呈高速增长之势。在经历了2002年国内重卡产量增长61.0%、销量增长67.0%的辉煌一年之后,2003年的重卡市场可谓进入了寒冬季节。全年生产完成261768辆,较2002年增长3.62%;销售完成255 755辆,较2002年增长4.3%,呈现上冲能力严重不足的趋势。在2004年1~7月,重型载货车累计销售19.71万辆,同比增长18.45%,又重现增幅加快趋势。3月份以来,全国开始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困扰交通安全多年的“大吨小标”现象被重点整治。这一举措极大地影响了商用车市场,一度使5月份的载货车市跌入低谷。但是,随着 “治超”取得阶段性成果,许多物流公司也开始加快了载货车产品的更新和换型速度,重型载货车市场重新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据行业专家分析,影响2004年重型车市场需求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04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长已超过9%,国家汽车工业“十五”规划重点强调,载货车重点发展适应高速公路需要(功率在300马力以上)的重型车,此外,近年颁布了一系列对重型汽车市场影响深远的政策法规,促使重型汽车驶入了“大吨位、大马力、重型化”的轨道;加入WTO后,中国载货车出口贸易的发展带动了国内经济发展,延伸了国内重型载货车市场;同时,国家将继续实施西北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这些地区已成为国内市场需求的热区之一,也为重型专用车市场提供更大的需求;国家重点工程将拉动部分地区重型载货车热销,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奥运工程、2010年世博会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给重型车带来了巨大商机。 从中汽协统计的数据来看,2004年,重型载货车累计产销35.88万辆和37.0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0.9%和44.98%。此外,新版《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技术政策更注重节能。随着柴油价格的不断攀升和国人对商品耐久性、可靠性的重视,应该说,相对于乘用车和客车的环保、安全性的重要度而言,重型车将更加关注产品的经济性、耐久性和可靠性。因此在今后几年,低油耗、大吨位、大功率、适于专业化运输的高端重型载货车,将是今后产品发展的主要方向。载重15吨以上的中高端重型载货车的市场需求较大,特别是载重20吨以上的重型载货车,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2004年重型载货车企业产销情况 单位:辆

公司 2004年销售完成 比2003年销售增长(%)

重型载货汽车(22家) 370795 44.98

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公司 32433 119.13

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43 -31.75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127850 34.1

包头北方奔驰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5471 149.13

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公司 45153 114.89

南京春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122 -30.29

东风汽车公司 111431 33.7

湖北三环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1363 72.31

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273 76.26

成都王牌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3722 139.36

重庆铁马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187 192.19

庆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89.47

重庆红岩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17029 5.73

资料来源: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2.中型载货汽车(中卡)市场

自1999年至2004年的五年期限间,中型载货车市场并未如其它车型一样——市场度集中提高,而是呈发散化方向发展,市场份额被逐渐瓜分。1999年全国中型载货车企业只有12家,2004年增加到了15家;1999年市场比重高达90%以上的一汽、二汽中卡产品,2004年市场份额下跌10个百分点左右,其中以东风汽车中卡的下滑速度最快。在中型载货车市场一片面“萎缩”字声中,还是有三匹“黑马”——陕汽、成都王牌、湖北十通毅然决然闯入中型载货车制造领域,近几年来在市场上取得了不菲的成绩。这些新进入者在虎口夺食,主要是抢占了一汽和二汽的市场份额,中卡市场从垄断集中到今天呈现出发散化、多元化、差异化和个性化的竞争格局趋势。

自1999年开始,主流中型载货车企业的产销规模呈现滑落态势,其中以2000年和2004年下滑速度明显趋缓,与整体汽车对比,市场份额逐渐减低,从1995年的15.7%降至2004年的%.。预计未来几年中,主流中型载货车厂家的产品将呈缓慢的上升趋势。2004年中卡总体市场增幅为26%左右,2004年东风和一汽的中卡市场占有率近90%左右,其中东风市场占有率达38%;一汽市场占有率达34%上下,对市场具有绝对的垄断力。其中增速最快的南京春兰、四川银河、湖北三环和山东凯马。全国共计十五家中卡企业,仅有四家呈负增长,但仅是非主流企业,其产销量也仅2万辆左右。今年拉动中卡产销量增长的原因一是宏观调控制的作用,二是市场需求的拉动作用,三是市场竞争结果的综合反映。

2004年中型载货车企业产销情况 单位:辆

公司 2004年生产完成 比2003年生产增长(%)2004年销售完成 比2003年销售增长(%) 中型载货汽车(14家) 173010 27.05 175644 28.79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55983 32.38 59843 39.20

南京春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735 196.37 729 195.14

湖北专用汽车制造厂 7198 92.61 6801 76.88

东风汽车公司 66689 0.96 65742 -0.68

湖北三环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7198 92.61 6801 76.88

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8394 2.04 8466 0.73

成都王牌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8098 -9.67 8426 0.39

资料来源: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3.轻型载货车(轻卡)市场

由于2003年以来,汽车制造所需的主要原材料——钢材价格的大幅上扬,直接导致轻型载货车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而经济型载货车市场由于连年来进行价格战,利润已很微薄,企业很难在内部消化原材料涨价的压力,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大多数轻卡生产厂家包括福田、江淮和东风等轻卡大户均对其价格进行了上调。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国家严格控制轿车项目,而重型卡车进入门槛高、市场容量有限的情况下,各地蜂拥而起上马轻型车,国内有大大小小40多家企业参与市场角逐。行业的过度竞争一方面使生产企业赢利能力降低,另一面方也使国内轻型载货车一直保持较高性价比,促进轻型载货车市场不断扩大。

2004年,国内轻型载货车生产企业共销售轻型载货车805641辆,比2003年增长16.95%。

当前我国轻型载货车市场的竞争已达到空前激烈的程度,所采取的竞争手段包括价格战、配置战、服务战等方方面面。令人欣慰的是,轻型载货车行业经过多年来残酷的竞争,几家主流生产企业已初步具有了国际竞争能力。 2004年轻型载货车企业产销情况 单位:辆

公司 2004年销售完成 同比增长(%) 轻型载货汽车(40家) 808018 18.49 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公司 283388 30.50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30362 -13.38 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18264 65.89 淄博汽车制造厂 20935 39.26 山东华源凯马车辆有限公司 36301 54.60 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 10945 16.85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80166 45.44 跃进汽车集团公司 48092 8.40 江铃汽车集团公司 52546 14.65 东风汽车公司 54858 -8.56 一汽红塔云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43962 10.71 四川省公路机械厂 9788 -38.34 成都新大地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2556 66.51 成都王牌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1521 -57.02 庆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24584 -25.27 资料来源: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4.微型载货汽车(微货)市场

2004年国内9家微型载货车企业共销售微型货车167280辆,较2002年同期减少17.31%。2004年,微型货车产量、销售量出现久违的两位数增长态势,主要是长安微型货车销售量大幅增长及“黑马”一汽佳宝杀入微型货车市场后表现不俗所致。作为长安微型货车专门生产基地,河北长安异军突起,产销量排名超过多年的微型货车市场老大——上汽通用五菱,跃居行业首位。专业化生产,或许将成为今后微型货车的发展方向。老牌微型货车企业——上汽通用五菱、昌河微型货车产销量均呈现下滑,部分微车企业如南京长安、陕飞,由于产品转型等种种原因,基本退出微型货车市场。沈阳富桑和东风汽车公司2004年进入国内微型货车市场,最终能否站稳脚跟,留待进一步观察。

总的看来,微型载货车由于动力、车速、安全性及环保等缺陷,大中城市对其限行或禁行越来越严重,生存空间和市场空间逐年缩小。加之微货底盘低、离地间隙小,无法适应农村市场对车辆通过性要求高的需求;即使在一些适合微货行驶的小城市、县城等地区,由于受超载能力大、通过性强的农用车的限制,特别是受到了日益崛起的轻卡市场的替代,因此开发更适合小城镇和农村市场的微货车应该是是该行业发展的关键。

2004年微型载货车企业产销情况 单位:辆

公司 2004年生产完成 比2003年生产增长(%) 2004年销售完成 比2003年销售增长(%) 微型载货汽车(9家) 167280 17.31 171451 24.96

哈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15651 15.83 17277 32.82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18585 130.30 19432 217.05

南京长安汽车有限公司 59644 34.85 61515 36.55

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5214 -11.32 14779 -15.52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46367 -7.92 44361 -10.66 东风汽车公司 619 286.88 526 301.53 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59644 34.85 61515 36.55 资料来源: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我国载货汽车市场结构和市场竞争分析

载货汽车市场主要分为重型、中型、轻型和微型载货汽车。

1.重型载货汽车(简称重卡)市场

近年来,重卡产销呈高速增长之势。在经历了2002年国内重卡产量增长61.0%、销量增长67.0%的辉煌一年之后,2003年的重卡市场可谓进入了寒冬季节。全年生产完成261768辆,较2002年增长3.62%;销售完成255 755辆,较2002年增长4.3%,呈现上冲能力严重不足的趋势。在2004年1~7月,重型载货车累计销售19.71万辆,同比增长18.45%,又重现增幅加快趋势。3月份以来,全国开始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困扰交通安全多年的“大吨小标”现象被重点整治。这一举措极大地影响了商用车市场,一度使5月份的载货车市跌入低谷。但是,随着 “治超”取得阶段性成果,许多物流公司也开始加快了载货车产品的更新和换型速度,重型载货车市场重新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据行业专家分析,影响2004年重型车市场需求的环境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04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长已超过9%,国家汽车工业“十五”规划重点强调,载货车重点发展适应高速公路需要(功率在300马力以上)的重型车,此外,近年颁布了一系列对重型汽车市场影响深远的政策法规,促使重型汽车驶入了“大吨位、大马力、重型化”的轨道;加入WTO后,中国载货车出口贸易的发展带动了国内经济发展,延伸了国内重型载货车市场;同时,国家将继续实施西北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这些地区已成为国内市场需求的热区之一,也为重型专用车市场提供更大的需求;国家重点工程将拉动部分地区重型载货车热销,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奥运工程、2010年世博会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给重型车带来了巨大商机。 从中汽协统计的数据来看,2004年,重型载货车累计产销35.88万辆和37.0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0.9%和44.98%。此外,新版《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技术政策更注重节能。随着柴油价格的不断攀升和国人对商品耐久性、可靠性的重视,应该说,相对于乘用车和客车的环保、安全性的重要度而言,重型车将更加关注产品的经济性、耐久性和可靠性。因此在今后几年,低油耗、大吨位、大功率、适于专业化运输的高端重型载货车,将是今后产品发展的主要方向。载重15吨以上的中高端重型载货车的市场需求较大,特别是载重20吨以上的重型载货车,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2004年重型载货车企业产销情况 单位:辆

公司 2004年销售完成 比2003年销售增长(%)

重型载货汽车(22家) 370795 44.98

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公司 32433 119.13

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43 -31.75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127850 34.1

包头北方奔驰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5471 149.13

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公司 45153 114.89

南京春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122 -30.29

东风汽车公司 111431 33.7

湖北三环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1363 72.31

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273 76.26

成都王牌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3722 139.36

重庆铁马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187 192.19

庆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89.47

重庆红岩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17029 5.73

资料来源: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2.中型载货汽车(中卡)市场

自1999年至2004年的五年期限间,中型载货车市场并未如其它车型一样——市场度集中提高,而是呈发散化方向发展,市场份额被逐渐瓜分。1999年全国中型载货车企业只有12家,2004年增加到了15家;1999年市场比重高达90%以上的一汽、二汽中卡产品,2004年市场份额下跌10个百分点左右,其中以东风汽车中卡的下滑速度最快。在中型载货车市场一片面“萎缩”字声中,还是有三匹“黑马”——陕汽、成都王牌、湖北十通毅然决然闯入中型载货车制造领域,近几年来在市场上取得了不菲的成绩。这些新进入者在虎口夺食,主要是抢占了一汽和二汽的市场份额,中卡市场从垄断集中到今天呈现出发散化、多元化、差异化和个性化的竞争格局趋势。

自1999年开始,主流中型载货车企业的产销规模呈现滑落态势,其中以2000年和2004年下滑速度明显趋缓,与整体汽车对比,市场份额逐渐减低,从1995年的15.7%降至2004年的%.。预计未来几年中,主流中型载货车厂家的产品将呈缓慢的上升趋势。2004年中卡总体市场增幅为26%左右,2004年东风和一汽的中卡市场占有率近90%左右,其中东风市场占有率达38%;一汽市场占有率达34%上下,对市场具有绝对的垄断力。其中增速最快的南京春兰、四川银河、湖北三环和山东凯马。全国共计十五家中卡企业,仅有四家呈负增长,但仅是非主流企业,其产销量也仅2万辆左右。今年拉动中卡产销量增长的原因一是宏观调控制的作用,二是市场需求的拉动作用,三是市场竞争结果的综合反映。

2004年中型载货车企业产销情况 单位:辆

公司 2004年生产完成 比2003年生产增长(%)2004年销售完成 比2003年销售增长(%) 中型载货汽车(14家) 173010 27.05 175644 28.79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55983 32.38 59843 39.20

南京春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735 196.37 729 195.14

湖北专用汽车制造厂 7198 92.61 6801 76.88

东风汽车公司 66689 0.96 65742 -0.68

湖北三环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7198 92.61 6801 76.88

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8394 2.04 8466 0.73

成都王牌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8098 -9.67 8426 0.39

资料来源: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3.轻型载货车(轻卡)市场

由于2003年以来,汽车制造所需的主要原材料——钢材价格的大幅上扬,直接导致轻型载货车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而经济型载货车市场由于连年来进行价格战,利润已很微薄,企业很难在内部消化原材料涨价的压力,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大多数轻卡生产厂家包括福田、江淮和东风等轻卡大户均对其价格进行了上调。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国家严格控制轿车项目,而重型卡车进入门槛高、市场容量有限的情况下,各地蜂拥而起上马轻型车,国内有大大小小40多家企业参与市场角逐。行业的过度竞争一方面使生产企业赢利能力降低,另一面方也使国内轻型载货车一直保持较高性价比,促进轻型载货车市场不断扩大。

2004年,国内轻型载货车生产企业共销售轻型载货车805641辆,比2003年增长16.95%。

当前我国轻型载货车市场的竞争已达到空前激烈的程度,所采取的竞争手段包括价格战、配置战、服务战等方方面面。令人欣慰的是,轻型载货车行业经过多年来残酷的竞争,几家主流生产企业已初步具有了国际竞争能力。 2004年轻型载货车企业产销情况 单位:辆

公司 2004年销售完成 同比增长(%) 轻型载货汽车(40家) 808018 18.49 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公司 283388 30.50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30362 -13.38 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18264 65.89 淄博汽车制造厂 20935 39.26 山东华源凯马车辆有限公司 36301 54.60 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 10945 16.85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80166 45.44 跃进汽车集团公司 48092 8.40 江铃汽车集团公司 52546 14.65 东风汽车公司 54858 -8.56 一汽红塔云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43962 10.71 四川省公路机械厂 9788 -38.34 成都新大地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2556 66.51 成都王牌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1521 -57.02 庆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24584 -25.27 资料来源: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4.微型载货汽车(微货)市场

2004年国内9家微型载货车企业共销售微型货车167280辆,较2002年同期减少17.31%。2004年,微型货车产量、销售量出现久违的两位数增长态势,主要是长安微型货车销售量大幅增长及“黑马”一汽佳宝杀入微型货车市场后表现不俗所致。作为长安微型货车专门生产基地,河北长安异军突起,产销量排名超过多年的微型货车市场老大——上汽通用五菱,跃居行业首位。专业化生产,或许将成为今后微型货车的发展方向。老牌微型货车企业——上汽通用五菱、昌河微型货车产销量均呈现下滑,部分微车企业如南京长安、陕飞,由于产品转型等种种原因,基本退出微型货车市场。沈阳富桑和东风汽车公司2004年进入国内微型货车市场,最终能否站稳脚跟,留待进一步观察。

总的看来,微型载货车由于动力、车速、安全性及环保等缺陷,大中城市对其限行或禁行越来越严重,生存空间和市场空间逐年缩小。加之微货底盘低、离地间隙小,无法适应农村市场对车辆通过性要求高的需求;即使在一些适合微货行驶的小城市、县城等地区,由于受超载能力大、通过性强的农用车的限制,特别是受到了日益崛起的轻卡市场的替代,因此开发更适合小城镇和农村市场的微货车应该是是该行业发展的关键。

2004年微型载货车企业产销情况 单位:辆

公司 2004年生产完成 比2003年生产增长(%) 2004年销售完成 比2003年销售增长(%) 微型载货汽车(9家) 167280 17.31 171451 24.96

哈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15651 15.83 17277 32.82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18585 130.30 19432 217.05

南京长安汽车有限公司 59644 34.85 61515 36.55

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5214 -11.32 14779 -15.52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46367 -7.92 44361 -10.66 东风汽车公司 619 286.88 526 301.53 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59644 34.85 61515 36.55 资料来源: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相关内容

  • 中国汽车租赁行业分析与调研报告目录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 ...

  • 2016-2022年中国汽车配件与汽车用品市场现状分析报告
  • 2016-2022年中国汽车配件与汽车用品市场现状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报 告 中国产业信息网 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 ...

  • 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状况分析及其预测
  • 姓名:杨武学 学号:201214043 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状况分析及其预测 摘 要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汽车工业已逐渐发展壮大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对整个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纵观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历程,都可以看到当地汽车工业发展对本国经济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但不同的发展模式对本国经济 ...

  • 中国汽车产业规模及市场集中度的思考
  • 中国汽车产业规模及市场集中度的思考 边杨 杜志斌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本文在2012年<汽车工业研究>杂志第10期发表 摘要:产业规模及集中度是考察一个产业市场结构的首要因素.汽车产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提高产业集中度一直是产业政策关注的重点.本文以实测数据描述我国汽车产业集群效应,并 ...

  • 2016年工程塑料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2016年版中国工程塑料行业深度调研及市 场前景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1658673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 ...

  • 中国汽车保险行业市场营销状况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16-2021年
  • 中国汽车保险行业市场营销状况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16-2021年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报告目录] 第1章:中国汽车保险行业发展综述 1.1 汽车保险的定义.分类及作用 1.1.1 汽车保险的定义 1.1.2 汽车保险的分类 (1)按险种分类 (2)按性质分类 1.1.3 汽车保 ...

  • 中国汽车配件与汽车用品行业市场供需现状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16-2021年
  • 中国汽车配件与汽车用品行业市场供需现状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2016-2021年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报告目录] 第一部分 行业总体概貌 第一章 汽配行业概述 1 第一节 汽配行业定义和分类 1 一.汽配行业 1 二.汽配行业产品分类 2 三.中国汽配专业市场发展阶段 5 第二 ...

  • 汽车模具行业转型升级分析报告
  • 公司背景 前瞻产业研究院于1998年成立于北京清华园,主要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具有战略参考价值的细分产业竞争决策支持系统.细分产业研究.项目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互联网+转型咨询.产业园区规划.区域(城市) 产业规划.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数据库营销服务等专项市场研究解决方案. 前瞻产业研究院现有480多 ...

  • 中国模具制造市场评估报告目录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 ...

  • 中国汽车销售市场营销现状深度分析与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中国汽车销售市场营销现状深度分 析与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中国报告网 中国汽车销售市场营销现状深度分析与未来发展趋势预测报告大纲 报告大纲: 第一章 中国汽车销售行业发展综述 1.1 汽车销售行业的相关概述 1.1.1 汽车销售的概念 1.1.2 汽车销售的流程 1.1.3 汽车销售的步骤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