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血气分析解读
一、首先看PH 值,PH 正常在7.35-7.45,均值7.40,它反映了体<7.35为换代偿性酸中毒,PH >7.45为失代偿性碱中毒,PH7.35-7.45有3种情况:无酸碱失衡,代偿性酸碱失衡或混合性酸碱失衡。
二看P a CO 2:正常值为35-45mmHg (平均40mmHg );P a CO 2代表呼吸性酸碱失衡指标,判断呼吸衰竭类型及其程度。
(1)P a CO 2增高≥45-50mmHg 提示呼吸性酸中毒(呼酸)
(2)P a CO 2降低≤30-35mmHg 提示呼吸性碱中毒(呼碱) 三看HCO 3 : 正常值为22-27mmol/L (平均24mmol/L)分SB 和—
AB ,SB 代表代谢性,AB 有呼吸因素,有代谢因素。 SB >24mmol/L 提示代谢性碱中毒
SB <24mmol/L 提示代谢性酸中毒
例:一名患者动脉血气及电解质结果为7.40,PCO 2 40mmHg ,HCO 324mmol/L K +3.8mmol/L ,N a +140mmol/L C190mmol/L ——用上述方法看,PH 正常范围,PCO 2、HCO 3都在正常范围,无酸碱失衡。
四看AG AG=Na +-( C1+ HCO3),正常值8-16mmol/L ———
上列 AG=140-(24+90)=26>16mmol/L
AG >16mmol/L提示高AG 代酸
AG <16mmol/L 考虑低蛋白血症、异常蛋白、异常阳离子(锂中毒、溴中毒)
潜在HCO 3=24+△AG=24+(26-16)=34>24mmol/L 提示有代碱
五牢记代偿规律:(1),PCO 2、HCO 3任何一个变量的原发性变化均可引起另一个变量的同向代偿变化,即原发HCO 3升高,必有代偿的PCO 2升高;原发HCO 3下降,必有代偿PCO 2下降;反之亦然。(2)原发酸碱失衡PH 值偏碱或偏酸。(3)PCO 2、HCO 3—————呈相反变化,必有混合性酸碱失衡存在。(4)PCO 2、HCO 3明显—异常伴PH 正常,应考虑有混合性酸碱失衡存在。
(5)酸碱换衡预计代偿公式计算出HCO 3或PCO 2代偿范围,若超过代偿极限,不算PH 正常与否,均应判断不混合性酸碱失衡。
(6)若为并发高AG 代酸的混合性酸碱失衡,则应计算潜在HCO 3,将潜在HCO 3替代实测HCO 3与公式计算所得的预计HCO 3相比,若潜在HCO 3>预计HCO 3即可判断并发代碱存在。潜在HCO 3的作用就是揭示被高AG 代酸所掩盖的TABD 中的代碱存在。
(7)为使诊断符合患者的情况,必须结合临床,其他检查及多次动脉血气分析动态观察、了解患者何种病,发生酸碱失衡多长时间。
————————
常见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
酸失衡 原发变化 代偿反应 预计代偿公式 代偿极限 代偿需时 代酸 HCO 3↓ PCO 2 ↓ PCO 2 =1.5×(HCO 3)+8±2 10mmHg 12-24h 代碱 HCO 3—↑ PCO 2 ↑ △PCO 2 =0.9×(△HCO 3—) ±2 55mmHg 12-24h 呼酸 PCO 2 ↑ HCO 3—↑ 急△HCO 3—=0.1×△PCO 2 30mmol/L 几分钟 慢△HCO 3=0.35×△PCO 2 ±5.58 45mmol/L 3-5h 吸碱 PCO 2 ↓ HCO 3—↓ 急△HCO 3—=0.2×△PCO 2 ±2.5 18mmol/L 几分钟 慢△HCO 3—=0.49×△PCO 2 ±1.72 12-15mmol/L 2-3h ———举例:PH7.33 Pa CO 2 70mmHg HCO3—36mmol/L Na +140mmol/L ,C1—80mmol/L
判断方法:(1)PH7.33(<7.4)诊断为“酸”
(2)P a CO 3 70mmHg(>40mmHg) 呼吸 (P a CO 3 代表呼吸性)
(3)HCO 3—36mmol/L(>24mmHg) 代碱(HCO 3— 代表代谢)
(4)AG=Na +-(C1—+ HCO3—)=140-(80+36)=24(>16mmol/L)
代酸(AG 代谢)
回过去看PH 是酸P a CO 3是酸 AG酸 诊断为呼酸、高AG 酸
是不是HCO 3—36mmol/L是代碱了呢?就要用潜在HCO 3—和预计的HCO 3—潜在HCO 3—=实测的HCO 3—+△AG=36+(24-16)=44mmol/L
预计的HCO 3—>预计HCO 3— 有代碱存在(实测>预计)
这样这份ABG 结果为:呼酸+AG代酸+代碱为TABD
有兴趣的可以看 提出的“高余燃酸中毒”和“低白蛋白性碱中毒”(也可合并存在)的酸碱紊乱新类型(SLD >42mEg/L 提示化碱 SLDa =(N a +K)-(C1)
六、核实检测结果是否有误:
PH 、P a CO 3、HCO 3—三个变量一定要符合H-H 公式,即PH=PK+log(HCO 3—
PCO 2)
若要求不成立,则表明报告有误。
计算时先将PH 换算成(H +),PH7.40时(H +)为40mmol/L,PH 在7.1-7.5范围内,PH 每变动0.1则(H +)往反方向变化1mmol/L,临床上可采用“0.8/1.25”法进行,即当PH <7.4时,则PH=7.4时的(H +)=40mmol/L为基准,PH 下降0.1,(H +)=40×1.25; 如再下降0.1则再乘以1.25, 当PH >7.4时,PH 增加0.1, (H +)=40×0.8, 如再增加0.1则再乘以0.8
另外, 外因静脉血P a O 2几乎总是<40mmHg, 一般PO 2<30mmHg, 一份PO 2>40mmHg 氧饱和度>75%的血样很可能不是单纯的静血样.
抽血气时, 病人应该处于给氧和通气的稳定状态下, 如果血样来自一个刚连接呼吸机或改变了FiO 2不久的病人,ABG 就有误差, 肺部健康的人只需要
3分钟就能达到稳定状态, 而有慢性气管阻塞的病人则可能需要20分钟才能达到稳定状态, 使用呼吸机病人至少在30分钟后才能达到稳定状态.
酸碱紊乱的治疗首先应查找原因, 而不是急于把PH 纠正到正常范围, 因为盲目的治疗导致的后果可能比酸碱平衡紊乱本身更重要, 充分考虑造成病理生理变化的原因, 比纠正PH 对患者更重要,(如DM 酮症时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目前临床上常用监测酸碱失衡的指标较多, 如 (PCA-a)O2、S a O 2、PVO 2、C a O 2、BB 、BE 、TCO 2、BG 、SVO 2)等P a O 2 是不是监测酸碱失衡的指标, 但可客
观评价患者的氧合,酸碱平衡善以及肺脏、肾脏和其他脏器的功能善,及指导抢救危重病患者的重要监测指标。
动脉血气分析并不能完全反映复苏时组织酸碱平衡和氧供应情况,而混合静脉血气分析和潮气末二氧化碳水平更能反映组织灌注情况。混合动静脉
血气分析,侧重于一些危重症的诊断:浓毒症、严重循环衰竭,心肺功能衰竭和线粒体中毒,实验证明:动静脉血的酸碱平衡状态是“惊人的不同”,CPR 存在混合性静脉呼酸,而ABG 反映呼碱。混合性静脉血最准确反应CPR 时的酸碱状态,特别是当PCO 2快速增长时,ABG 没有反映静脉方面的情况,
因此N a HCO 3不再推荐作为CPR 的常规治疗。
动脉血气分析解读
一、首先看PH 值,PH 正常在7.35-7.45,均值7.40,它反映了体<7.35为换代偿性酸中毒,PH >7.45为失代偿性碱中毒,PH7.35-7.45有3种情况:无酸碱失衡,代偿性酸碱失衡或混合性酸碱失衡。
二看P a CO 2:正常值为35-45mmHg (平均40mmHg );P a CO 2代表呼吸性酸碱失衡指标,判断呼吸衰竭类型及其程度。
(1)P a CO 2增高≥45-50mmHg 提示呼吸性酸中毒(呼酸)
(2)P a CO 2降低≤30-35mmHg 提示呼吸性碱中毒(呼碱) 三看HCO 3 : 正常值为22-27mmol/L (平均24mmol/L)分SB 和—
AB ,SB 代表代谢性,AB 有呼吸因素,有代谢因素。 SB >24mmol/L 提示代谢性碱中毒
SB <24mmol/L 提示代谢性酸中毒
例:一名患者动脉血气及电解质结果为7.40,PCO 2 40mmHg ,HCO 324mmol/L K +3.8mmol/L ,N a +140mmol/L C190mmol/L ——用上述方法看,PH 正常范围,PCO 2、HCO 3都在正常范围,无酸碱失衡。
四看AG AG=Na +-( C1+ HCO3),正常值8-16mmol/L ———
上列 AG=140-(24+90)=26>16mmol/L
AG >16mmol/L提示高AG 代酸
AG <16mmol/L 考虑低蛋白血症、异常蛋白、异常阳离子(锂中毒、溴中毒)
潜在HCO 3=24+△AG=24+(26-16)=34>24mmol/L 提示有代碱
五牢记代偿规律:(1),PCO 2、HCO 3任何一个变量的原发性变化均可引起另一个变量的同向代偿变化,即原发HCO 3升高,必有代偿的PCO 2升高;原发HCO 3下降,必有代偿PCO 2下降;反之亦然。(2)原发酸碱失衡PH 值偏碱或偏酸。(3)PCO 2、HCO 3—————呈相反变化,必有混合性酸碱失衡存在。(4)PCO 2、HCO 3明显—异常伴PH 正常,应考虑有混合性酸碱失衡存在。
(5)酸碱换衡预计代偿公式计算出HCO 3或PCO 2代偿范围,若超过代偿极限,不算PH 正常与否,均应判断不混合性酸碱失衡。
(6)若为并发高AG 代酸的混合性酸碱失衡,则应计算潜在HCO 3,将潜在HCO 3替代实测HCO 3与公式计算所得的预计HCO 3相比,若潜在HCO 3>预计HCO 3即可判断并发代碱存在。潜在HCO 3的作用就是揭示被高AG 代酸所掩盖的TABD 中的代碱存在。
(7)为使诊断符合患者的情况,必须结合临床,其他检查及多次动脉血气分析动态观察、了解患者何种病,发生酸碱失衡多长时间。
————————
常见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
酸失衡 原发变化 代偿反应 预计代偿公式 代偿极限 代偿需时 代酸 HCO 3↓ PCO 2 ↓ PCO 2 =1.5×(HCO 3)+8±2 10mmHg 12-24h 代碱 HCO 3—↑ PCO 2 ↑ △PCO 2 =0.9×(△HCO 3—) ±2 55mmHg 12-24h 呼酸 PCO 2 ↑ HCO 3—↑ 急△HCO 3—=0.1×△PCO 2 30mmol/L 几分钟 慢△HCO 3=0.35×△PCO 2 ±5.58 45mmol/L 3-5h 吸碱 PCO 2 ↓ HCO 3—↓ 急△HCO 3—=0.2×△PCO 2 ±2.5 18mmol/L 几分钟 慢△HCO 3—=0.49×△PCO 2 ±1.72 12-15mmol/L 2-3h ———举例:PH7.33 Pa CO 2 70mmHg HCO3—36mmol/L Na +140mmol/L ,C1—80mmol/L
判断方法:(1)PH7.33(<7.4)诊断为“酸”
(2)P a CO 3 70mmHg(>40mmHg) 呼吸 (P a CO 3 代表呼吸性)
(3)HCO 3—36mmol/L(>24mmHg) 代碱(HCO 3— 代表代谢)
(4)AG=Na +-(C1—+ HCO3—)=140-(80+36)=24(>16mmol/L)
代酸(AG 代谢)
回过去看PH 是酸P a CO 3是酸 AG酸 诊断为呼酸、高AG 酸
是不是HCO 3—36mmol/L是代碱了呢?就要用潜在HCO 3—和预计的HCO 3—潜在HCO 3—=实测的HCO 3—+△AG=36+(24-16)=44mmol/L
预计的HCO 3—>预计HCO 3— 有代碱存在(实测>预计)
这样这份ABG 结果为:呼酸+AG代酸+代碱为TABD
有兴趣的可以看 提出的“高余燃酸中毒”和“低白蛋白性碱中毒”(也可合并存在)的酸碱紊乱新类型(SLD >42mEg/L 提示化碱 SLDa =(N a +K)-(C1)
六、核实检测结果是否有误:
PH 、P a CO 3、HCO 3—三个变量一定要符合H-H 公式,即PH=PK+log(HCO 3—
PCO 2)
若要求不成立,则表明报告有误。
计算时先将PH 换算成(H +),PH7.40时(H +)为40mmol/L,PH 在7.1-7.5范围内,PH 每变动0.1则(H +)往反方向变化1mmol/L,临床上可采用“0.8/1.25”法进行,即当PH <7.4时,则PH=7.4时的(H +)=40mmol/L为基准,PH 下降0.1,(H +)=40×1.25; 如再下降0.1则再乘以1.25, 当PH >7.4时,PH 增加0.1, (H +)=40×0.8, 如再增加0.1则再乘以0.8
另外, 外因静脉血P a O 2几乎总是<40mmHg, 一般PO 2<30mmHg, 一份PO 2>40mmHg 氧饱和度>75%的血样很可能不是单纯的静血样.
抽血气时, 病人应该处于给氧和通气的稳定状态下, 如果血样来自一个刚连接呼吸机或改变了FiO 2不久的病人,ABG 就有误差, 肺部健康的人只需要
3分钟就能达到稳定状态, 而有慢性气管阻塞的病人则可能需要20分钟才能达到稳定状态, 使用呼吸机病人至少在30分钟后才能达到稳定状态.
酸碱紊乱的治疗首先应查找原因, 而不是急于把PH 纠正到正常范围, 因为盲目的治疗导致的后果可能比酸碱平衡紊乱本身更重要, 充分考虑造成病理生理变化的原因, 比纠正PH 对患者更重要,(如DM 酮症时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目前临床上常用监测酸碱失衡的指标较多, 如 (PCA-a)O2、S a O 2、PVO 2、C a O 2、BB 、BE 、TCO 2、BG 、SVO 2)等P a O 2 是不是监测酸碱失衡的指标, 但可客
观评价患者的氧合,酸碱平衡善以及肺脏、肾脏和其他脏器的功能善,及指导抢救危重病患者的重要监测指标。
动脉血气分析并不能完全反映复苏时组织酸碱平衡和氧供应情况,而混合静脉血气分析和潮气末二氧化碳水平更能反映组织灌注情况。混合动静脉
血气分析,侧重于一些危重症的诊断:浓毒症、严重循环衰竭,心肺功能衰竭和线粒体中毒,实验证明:动静脉血的酸碱平衡状态是“惊人的不同”,CPR 存在混合性静脉呼酸,而ABG 反映呼碱。混合性静脉血最准确反应CPR 时的酸碱状态,特别是当PCO 2快速增长时,ABG 没有反映静脉方面的情况,
因此N a HCO 3不再推荐作为CPR 的常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