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的徙木效应

  商鞅,又称卫鞅、公孙鞅,卫国(今河南安阳)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在秦执政约20年,使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国强民富,史称“商鞅变法”,为后来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法治创新

  商鞅年轻时受李悝、吴起等法家人物影响,钻研法治,喜好创新。商鞅曾为魏国宰相公叔痤家臣,其改革思想和管理才能深受公叔痤器重。公叔痤病重时向魏惠王建议:“公孙鞅年少有奇才,日后可任用为相。”又对惠王说“王若不用公孙鞅,必杀之,勿令其出境。”公叔痤死后,魏惠王既没有重用公孙鞅,也没有加害公孙鞅。公孙鞅眼看在魏国没有出头之日,听说秦孝公招揽天下贤士,便投奔了秦国。通过秦孝公宠臣景监引荐面见秦孝公,向其提出了帝道、王道、霸道之策。秦孝公对霸道赞赏有加,不久便任命公孙鞅为左庶长,负责秦国变法图强大计。公孙鞅提出了三条改革之策:

  一是连坐法。即一家有罪而九家连坐。二是奖励军功。官职和待遇的获得一律取决于军功,没有军功的贵族不能获得爵位,不能靠出身享受特权。三是重农抑末。根据秦国地广人稀的特点,鼓励开垦荒地,扩大耕种面积,发展农业生产。同时,还制定了优惠政策,吸引他国移民来秦国从事农业生产。

  商鞅为了表示推进改革的决心和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他与改革团队策划了一个流传千古的“徙木立信”的故事。

  一天早上,商鞅安排人在都城的南门竖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就赏十两黄金。”大伙儿你瞧我,我瞧你,却没有一个上去扛木头。商鞅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个身材魁梧的大汉,将这根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刻赏给这位大汉五十两黄金。此事立刻成了特大新闻,并迅速轰动秦国。老百姓都说:“左庶长说话算数,值得我们信任。”

  商鞅知道,他已经在民众中树立了威信,便立即颁布并实施了改革新法。由于新法的成功实施,秦国大治,国内生产力迅速发展,对外战争不断取得胜利。秦孝公十年,商鞅由左庶长晋升为大良造,相当于宰相兼将军的官职。

  公元前350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又负责推行了第二次改革,主要有三项内容:

  一是废井田、开阡陌。把宽阔的阡陌种上庄稼,还把划分疆界用的荒地、树林、沟地等开垦耕种。并且规定,谁开垦归谁所有,土地可以流转买卖。 二是建立郡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三是迁都咸阳。把国都从原来的栎阳迁移到渭河北面的咸阳,便于向东扩展。

  经过两次改革,秦国政治清明、国力大增、秦民大悦、乡邑大治,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周天子派出使者送胙肉给秦孝公,封他为“方伯”,中原诸侯国也纷纷向秦国示好。

  商鞅还奉秦孝公之命攻打魏国,商鞅利用与魏将公子�原为好友之情谊,在和谈时将其生擒,并趁机大破魏军,迫使魏国交还先前夺走的河西之地。商鞅因此大功,秦孝公赏其商地15邑,封为“商君”,“商鞅”之称由此而来。

  公元前338年,商鞅变法的坚定支持者秦孝公驾崩,商鞅的命运也由此发生了转折。秦孝公之后,惠文王即位,一些反对派纠集力量向商鞅发难。公子虔告商鞅谋反,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结果因不能出示证件,店家害怕“连坐”不敢留宿。商鞅被秦惠文王处以“车裂之刑”并诛灭九族。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不仅推动了秦国社会的发展,为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徙木效应

  商鞅的“徙木立信”不仅体现了诚信,而且是提高公信力的一种智慧和策略。

  徙木立信之策影响深远,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成功案例。商鞅的“徙木立信”,也已演变为徙木效应。

  战国时,有一个国家遭受邻国侵略,在危急时刻,国王大胆启用了一位年轻将领领兵出征,并安排一位宠臣做监军。在庄重的出征仪式上,这位监军却酒气熏熏、姗姗来迟。年轻统帅问行刑官道:“依据军法,迟到者该如何处置?”行刑官说:“依法应当斩首。”年轻统帅大声喊道:“来人,将迟到的监军拉下去,依法斩首,用他的人头祭旗!”监军的这颗人头,为严肃军纪、激励斗志、夺取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徙木效应是指为了推进改革,摒弃陋习,实施新规,提高公信力的行为。

  当代启迪

  商鞅的徙木效应作为我国古人的管理智慧,不仅影响历史,而且启迪后人,并且在当代弘扬光大。

  收起红地毯成为中国共产党新规。一些地方领导干部中形式主义、铺张排场、脱离群众、贪污腐败之风盛行,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面临的危险。以习近平为首的新一届领导上任不久就顺应民意,出台了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关规定。习近平总书记以身作则,在广东调研时,车队行进中,不封闭任何道路。在深圳向邓小平雕像敬献花篮时,现场不铺设红地毯。在部队视察时,与士兵一道吃大食堂。习近平以身作则,为全党树立了榜样,表达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加大反腐倡廉力度的决心和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强烈信息。各地根据中央的精神,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纷纷出台制度规定,为官场吹入一股清风,深受人民群众好评。

  罚站罚款转会风。会议是团队行为,需要参会者遵守时间,按时参会,否则,会浪费别人的宝贵时间。在联想集团有一个延续了十几年的规定,即无论是谁,如果开会迟到就要罚站一分钟。有一次,联想集团召开高层领导人会议。柳传志早早准备好材料,乘电梯去会议室。不巧,电梯突然卡在两层楼之间。等电梯修好,柳传志迅速冲进会议室,已经迟到了两分钟。柳传志十分愧疚。他一句话都没有解释,在会议室站了一分钟。柳传志这一分钟的罚站,好比商鞅的“徙木立信”,他给联想人传递的是有令则行,有禁则止的信息。此后,联想集团开会,几乎没有迟到者,因为谁都不敢以身试法去触摸这烫手的“火炉”,伤人的“高压线”。

  |责任编辑:玉茗 [email protected]

  商鞅,又称卫鞅、公孙鞅,卫国(今河南安阳)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在秦执政约20年,使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国强民富,史称“商鞅变法”,为后来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法治创新

  商鞅年轻时受李悝、吴起等法家人物影响,钻研法治,喜好创新。商鞅曾为魏国宰相公叔痤家臣,其改革思想和管理才能深受公叔痤器重。公叔痤病重时向魏惠王建议:“公孙鞅年少有奇才,日后可任用为相。”又对惠王说“王若不用公孙鞅,必杀之,勿令其出境。”公叔痤死后,魏惠王既没有重用公孙鞅,也没有加害公孙鞅。公孙鞅眼看在魏国没有出头之日,听说秦孝公招揽天下贤士,便投奔了秦国。通过秦孝公宠臣景监引荐面见秦孝公,向其提出了帝道、王道、霸道之策。秦孝公对霸道赞赏有加,不久便任命公孙鞅为左庶长,负责秦国变法图强大计。公孙鞅提出了三条改革之策:

  一是连坐法。即一家有罪而九家连坐。二是奖励军功。官职和待遇的获得一律取决于军功,没有军功的贵族不能获得爵位,不能靠出身享受特权。三是重农抑末。根据秦国地广人稀的特点,鼓励开垦荒地,扩大耕种面积,发展农业生产。同时,还制定了优惠政策,吸引他国移民来秦国从事农业生产。

  商鞅为了表示推进改革的决心和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他与改革团队策划了一个流传千古的“徙木立信”的故事。

  一天早上,商鞅安排人在都城的南门竖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就赏十两黄金。”大伙儿你瞧我,我瞧你,却没有一个上去扛木头。商鞅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个身材魁梧的大汉,将这根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刻赏给这位大汉五十两黄金。此事立刻成了特大新闻,并迅速轰动秦国。老百姓都说:“左庶长说话算数,值得我们信任。”

  商鞅知道,他已经在民众中树立了威信,便立即颁布并实施了改革新法。由于新法的成功实施,秦国大治,国内生产力迅速发展,对外战争不断取得胜利。秦孝公十年,商鞅由左庶长晋升为大良造,相当于宰相兼将军的官职。

  公元前350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又负责推行了第二次改革,主要有三项内容:

  一是废井田、开阡陌。把宽阔的阡陌种上庄稼,还把划分疆界用的荒地、树林、沟地等开垦耕种。并且规定,谁开垦归谁所有,土地可以流转买卖。 二是建立郡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三是迁都咸阳。把国都从原来的栎阳迁移到渭河北面的咸阳,便于向东扩展。

  经过两次改革,秦国政治清明、国力大增、秦民大悦、乡邑大治,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周天子派出使者送胙肉给秦孝公,封他为“方伯”,中原诸侯国也纷纷向秦国示好。

  商鞅还奉秦孝公之命攻打魏国,商鞅利用与魏将公子�原为好友之情谊,在和谈时将其生擒,并趁机大破魏军,迫使魏国交还先前夺走的河西之地。商鞅因此大功,秦孝公赏其商地15邑,封为“商君”,“商鞅”之称由此而来。

  公元前338年,商鞅变法的坚定支持者秦孝公驾崩,商鞅的命运也由此发生了转折。秦孝公之后,惠文王即位,一些反对派纠集力量向商鞅发难。公子虔告商鞅谋反,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结果因不能出示证件,店家害怕“连坐”不敢留宿。商鞅被秦惠文王处以“车裂之刑”并诛灭九族。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不仅推动了秦国社会的发展,为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徙木效应

  商鞅的“徙木立信”不仅体现了诚信,而且是提高公信力的一种智慧和策略。

  徙木立信之策影响深远,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成功案例。商鞅的“徙木立信”,也已演变为徙木效应。

  战国时,有一个国家遭受邻国侵略,在危急时刻,国王大胆启用了一位年轻将领领兵出征,并安排一位宠臣做监军。在庄重的出征仪式上,这位监军却酒气熏熏、姗姗来迟。年轻统帅问行刑官道:“依据军法,迟到者该如何处置?”行刑官说:“依法应当斩首。”年轻统帅大声喊道:“来人,将迟到的监军拉下去,依法斩首,用他的人头祭旗!”监军的这颗人头,为严肃军纪、激励斗志、夺取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徙木效应是指为了推进改革,摒弃陋习,实施新规,提高公信力的行为。

  当代启迪

  商鞅的徙木效应作为我国古人的管理智慧,不仅影响历史,而且启迪后人,并且在当代弘扬光大。

  收起红地毯成为中国共产党新规。一些地方领导干部中形式主义、铺张排场、脱离群众、贪污腐败之风盛行,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面临的危险。以习近平为首的新一届领导上任不久就顺应民意,出台了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关规定。习近平总书记以身作则,在广东调研时,车队行进中,不封闭任何道路。在深圳向邓小平雕像敬献花篮时,现场不铺设红地毯。在部队视察时,与士兵一道吃大食堂。习近平以身作则,为全党树立了榜样,表达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加大反腐倡廉力度的决心和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强烈信息。各地根据中央的精神,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纷纷出台制度规定,为官场吹入一股清风,深受人民群众好评。

  罚站罚款转会风。会议是团队行为,需要参会者遵守时间,按时参会,否则,会浪费别人的宝贵时间。在联想集团有一个延续了十几年的规定,即无论是谁,如果开会迟到就要罚站一分钟。有一次,联想集团召开高层领导人会议。柳传志早早准备好材料,乘电梯去会议室。不巧,电梯突然卡在两层楼之间。等电梯修好,柳传志迅速冲进会议室,已经迟到了两分钟。柳传志十分愧疚。他一句话都没有解释,在会议室站了一分钟。柳传志这一分钟的罚站,好比商鞅的“徙木立信”,他给联想人传递的是有令则行,有禁则止的信息。此后,联想集团开会,几乎没有迟到者,因为谁都不敢以身试法去触摸这烫手的“火炉”,伤人的“高压线”。

  |责任编辑:玉茗 [email protected]


相关内容

  • 商鞅变法的历史教训
  • 试析商鞅变法的历史教训 商鞅变法之前,秦国西处边陲,中原各国压根看不起它."(中原各国)皆以夷翟遇秦,摈斥之,不得与中国之会盟."(<资治通鉴·卷二>)在中原各国的眼里,秦国就是野蛮的部落,中原各国的政治活动它没资格参与. 流亡魏国回来的秦献公,在秦国国内进行改革,其 ...

  • 浅析秦国商鞅变法的内容对我国农业改革的启示
  • 第2014年第1期(总第437期) (2014)01-0019-02[文章编号]1009-6043 商业经济 SHANGYEJINGJI No.1,2014TotalNo.437 浅析秦国商鞅变法的内容对我国农业改革的启示 黄佳琦 (哈尔滨师范大学 社会与历史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 ...

  • [团队执行力]感想
  • 没有执行就没有团队 最近公司组织我们参加了陈永亮老师的<团队执行力>培训课程,通过学习,让我对团队执行力有了一些理解和感想. 什么是团队执行力?通用公司前任总裁韦尔奇先生说:执行力是每个环节的不折不扣落实,包含流程.标准.检查系统.奖罚标准.中国著名企业家柳传志先生说:执行力是用合适的人 ...

  • 教师资格证文化素养练习题
  • [真题回顾] 1.[2015 年下-中学]"春秋五霸"中,最早称霸的是( ). A.秦穆公 B.晋文公 C.齐桓公 D.楚庄王 文学常识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1.以下不属于月亮别称的是( ). A.望舒 B.银蟾 C.广寒 D.白驹 2.一年四季中的 24 节气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

  • 2013教师招聘考试学科专业知识(中学历史)
  • 2013教师招聘考试学科专业知识(中学历史)教材 第一章 中学历史课程基础 第一节 中学历史课程的性质.理念和目标 一.中学历史课程的性质 ★★★ (一) 初中历史课程的性质 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的历史课程在基础教育中 ...

  • 什么是"双规":特殊的组织措施和调查手段
  • 什么是"双规":特殊的组织措施和调查手段 发信站: 一塌糊涂 BBS (Sun Nov  9 01:19:44 2003), 本站(ytht.net) [ 以下文字转载自 triangle 讨论区 ] [ 原文由 Yangman 于 Sat Nov  8 14:43:13 200 ...

  • 高中历史选修一重大改革回眸教案
  • 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导 读 人类历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演进过程,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并成为历史前进的动力之一.改革虽然不像革命那样来的轰轰烈烈,却以其特有的方式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历史上的改革有很多,本模块精选了其中9个重大改革,这9个改革贯 ...

  • 探究[史记]疑点:商鞅真造反了吗?
  • 来源: 中华网 商鞅的个人命运,是一个充满谜团与烟雾的历史大悲剧. 关于商鞅的结局,史料有两种记载.<战国策·秦策一>记载的过程是:秦孝公病势沉重之际,"欲传商君,辞不受"--秦惠王"蒞政有顷,商君告归"--期间有人劝说秦惠王除去商君--商君从家乡 ...

  • (有详细答案)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内容填空题
  • S 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内容复习填空题 第一单元 神话与传说 1.<鲧禹治水>主要讲了鲧禹父子想办法治理洪水.他们治水的方法不同:鲧是( 偷取息壤,驱逐洪水)大禹是(疏通河道,引洪入海) .他们共同的精神是:(善良.造福于民).这个神话表现了我国古代先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