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认识我国战略机遇期面临的国际环境

2015-12-20 10:46 来源:求是

2015-12-20 10:46:20来源:求是作者:责任编辑:陈城

作者:张蕴岭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战略机遇期内涵发生深刻变化”。具体而言,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正在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由原来规模快速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这不仅与我国自身发展变化有关,而且与国际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认清当前国际环境的新特征,有助于全面理解和把握战略机遇期的新内涵。

利用外部环境机遇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建议》准确概括了当前国际环境的总体特征,即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发展中国家群体力量继续增强,国际力量对比逐步趋向平衡。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变化,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从外部发展环境看,过去几十年是世界经济的“黄金发展期”。我国通过积极参与和开拓国际市场,取得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货物贸易居世界第一,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世界经济进入一个较长时期的深度调整期。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深刻的调整压力,中低速增长成为新常态。这样的外部环境意味着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将主要依赖国内,而不是靠外部市场的扩张;我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将主要来自产品质量的提升和贸易结构的调整,而不是数量的扩张。外部发展环境与我国发展方式转变进程相向而行,充分利用外部发展环境推动我国经济转型,是新形势下经济发展战略机遇期的新内涵。

世界经济的中低速增长新常态并不是一种静态,而是一种动态。危机是“创造性破坏”,它会消除落后产能,推动新产能发展。蓄势待发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包括以信息技术发展为先导的“互联网+”经济,以创新技术研发为驱动的新能源变革,以构建国内和跨国互联互通网络为基础的综合发展,以绿色理念推动的新生活方式,以及分享经济、3D打印、智能制造等,这些产业将改变以往经济增长的方式,逐步生成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以变革与创新为驱动,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应对新环境,是利用好新发展战略机遇期的重要途径。

在新的世界经济环境中,国际市场开放的方式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开放是推动世界发展的重要动力。长期以来,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多边国际机构是推动世界市场开放的枢纽。然而,近年来,多边机制运行不畅,“多哈回合”谈判停滞不前,《贸易便利化协定》落实缓慢。与此同时,自由贸易协定(FTA)成为主流,特别是美国试图通过“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打造全面、深度开放的新标准,其中涉及各国国内经济体制、政策、规则等许多领域,并力图把这些新标准作为未来多边机制的规则标准。这对我国参与和利用国际市场形成了一定压力,造成一些不利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一方面要认真研究国际经贸规则的变化,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健全有利于合作共赢并同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提高新环境下的竞争能力;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动多边贸易谈判进程和自贸区谈判进程,推动创新合作机制的建设。在贸易方面,除继续推动双边自贸区谈判外,还要以更大的决心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亚太自贸区谈判、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等,使区域自由贸易安排对多边贸易体制形成有益补充。坚持开放发展是实现“十三五”目标的重要保证。“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必须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争取战略上的主动。

提高全球治理能力 促进优化发展环境

全球问题凸显是战略机遇期内涵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中,气候变化关系人类命运全局,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从转变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上进行深刻变革。这不仅涉及发展的诸多问题,而且涉及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应该承担的国际责任。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刻不容缓。为此我们需要倡导新的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谈判,落实减排承诺,承担与我国能力相适应的国际责任。将内外压力转化为动力,大力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术创新,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加快环境治理步伐,实现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这些方面是新战略机遇期蕴含的重大挑战,也是重要的机遇。

世界经济的深刻调整和全球问题的日益凸显,都需要加强并改善全球治理。为此,一方面需要推动现有国际机制的改革和完善,另一方面需要建立新的治理机制,制定新的国际贸易、投资、金融等规则。这既为我国参与国际经济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又为我国发挥积极作用参与新国际规则的制定,“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积极引导全球经济议程,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提供了机遇。国际金融危机后得到提升的二十国集团(G20)是新时期加强全球治理的重要表现,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平等参与的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论坛,也成为我国参与全球治理、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平台。2016年,中国将作为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主办国,在推动国际机制改革、发展合作议程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中国将2016年峰会主题确定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准备从创新增长方式、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推动包容联动式发展4个重点领域进行峰会筹备工作。除了国际经济治理体系,全球治理还涉及诸多领域,其中有许多新的议题,比如网络、深海、极地、空天等新领域国际规则制定,维护国际公共安全等。这些都为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制定国际规则提供了空间和平台。

发展中国家群体力量增强、国际力量对比趋向平衡,是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的重要动因。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2013年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历史上首次超过发达国家,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当前发展中国家经济正在经历结构性调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因此,推动发展合作、改善发展的综合条件和环境,成为推动世界经济走向新的“黄金发展期”的关键。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基于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目的正是推动新时期发展合作。它不仅有利于我国深化开放合作,扩大对外投资,“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提高我国的发展质量和效益,而且有利于发挥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作用,推动建设新的合作机制,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丝路基金等,通过合作优化发展环境,为世界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积极主动应对挑战 有效维护战略机遇

从国际安全环境看,尽管和平仍然是时代主题之一,但在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深刻调整的背景下,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维护地区和世界局势和平稳定的任务仍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霸权国家四处伸手,乱加干涉,使一些地区陷入混乱,为恐怖主义提供了滋生土壤。一些美国人武断地将中国认定为挑战现有国际秩序的大国,主张对中国实施战略遏制。极个别国家追随美国,将中国作为主要威胁加以防备。这显然会增加发生冲突与对抗的风险,从而对我国外部安全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维护一个长期和平的环境符合我国根本利益。但是,和平环境不是自然生成的,它需要积极主动地应对各种挑战。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尤其是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正是中国主动营造和平环境的重要举措。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核心内涵是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这是打破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对抗冲突陈旧逻辑的重要方式。要共享和平与合作的红利,中美两国必须相向而行,朝协商与合作的方向共同努力。需要注意的是,发展新型大国关系不是回避分歧和矛盾,不是单方面祈求和平,该谈的要谈,该争的也要争。尤其是当美国为维护其超级大国地位而危及中国的核心利益时,必须进行斗争。当然,斗争的目的不是为了对抗,而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合作。

此外,创建和平发展环境涉及的领域还很多,比如,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维和,扩大参与的规模,加强海外利益攸关区国际安全合作,维护海外利益安全。我国已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主要出兵国和出资国,将继续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做出积极贡献。我国已宣布加入新的联合国维和能力待命机制,为此率先组建常备成建制维和警队,并建设8000人规模的维和待命部队。我国还将积极考虑应联合国要求,派更多工程、运输、医疗人员参与维和行动。这既是对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上发挥更大作用的支持,也是为创建世界和平发展环境做出的更大贡献。反对恐怖主义,加强国际反恐合作,也是创建和平环境的重要内容。一方面,中国将进一步加强反恐力度,坚决遏制恐怖主义势力向境内渗透与扩散;另一方面,我国将更加积极地参与和推动联合国、上合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机制下反恐合作,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展保证金融安全、项目运行安全的合作机制。

总之,我们有信心并且有能力,通过自身努力和广泛的国际合作,创建有利于新的战略机遇期的和平环境,以保障“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顺利推进与实现。

[责任编辑:陈城]

上一篇:“四个全面”引领治国理政方向

1

猜你喜欢

经济新常态与资本新常态理论研讨会在京召开

乡村不只是"乡愁"寄托,还必然是中国"大后方"

胡必亮:理解新常态关键在于把握五“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船”或“桥”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十三场在成都举行

2015-12-20 10:46 来源:求是

2015-12-20 10:46:20来源:求是作者:责任编辑:陈城

作者:张蕴岭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战略机遇期内涵发生深刻变化”。具体而言,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正在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由原来规模快速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这不仅与我国自身发展变化有关,而且与国际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认清当前国际环境的新特征,有助于全面理解和把握战略机遇期的新内涵。

利用外部环境机遇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建议》准确概括了当前国际环境的总体特征,即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发展中国家群体力量继续增强,国际力量对比逐步趋向平衡。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变化,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从外部发展环境看,过去几十年是世界经济的“黄金发展期”。我国通过积极参与和开拓国际市场,取得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货物贸易居世界第一,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世界经济进入一个较长时期的深度调整期。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深刻的调整压力,中低速增长成为新常态。这样的外部环境意味着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将主要依赖国内,而不是靠外部市场的扩张;我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将主要来自产品质量的提升和贸易结构的调整,而不是数量的扩张。外部发展环境与我国发展方式转变进程相向而行,充分利用外部发展环境推动我国经济转型,是新形势下经济发展战略机遇期的新内涵。

世界经济的中低速增长新常态并不是一种静态,而是一种动态。危机是“创造性破坏”,它会消除落后产能,推动新产能发展。蓄势待发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包括以信息技术发展为先导的“互联网+”经济,以创新技术研发为驱动的新能源变革,以构建国内和跨国互联互通网络为基础的综合发展,以绿色理念推动的新生活方式,以及分享经济、3D打印、智能制造等,这些产业将改变以往经济增长的方式,逐步生成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以变革与创新为驱动,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应对新环境,是利用好新发展战略机遇期的重要途径。

在新的世界经济环境中,国际市场开放的方式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开放是推动世界发展的重要动力。长期以来,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多边国际机构是推动世界市场开放的枢纽。然而,近年来,多边机制运行不畅,“多哈回合”谈判停滞不前,《贸易便利化协定》落实缓慢。与此同时,自由贸易协定(FTA)成为主流,特别是美国试图通过“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打造全面、深度开放的新标准,其中涉及各国国内经济体制、政策、规则等许多领域,并力图把这些新标准作为未来多边机制的规则标准。这对我国参与和利用国际市场形成了一定压力,造成一些不利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一方面要认真研究国际经贸规则的变化,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健全有利于合作共赢并同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提高新环境下的竞争能力;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动多边贸易谈判进程和自贸区谈判进程,推动创新合作机制的建设。在贸易方面,除继续推动双边自贸区谈判外,还要以更大的决心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亚太自贸区谈判、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等,使区域自由贸易安排对多边贸易体制形成有益补充。坚持开放发展是实现“十三五”目标的重要保证。“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必须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争取战略上的主动。

提高全球治理能力 促进优化发展环境

全球问题凸显是战略机遇期内涵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中,气候变化关系人类命运全局,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从转变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上进行深刻变革。这不仅涉及发展的诸多问题,而且涉及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应该承担的国际责任。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刻不容缓。为此我们需要倡导新的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谈判,落实减排承诺,承担与我国能力相适应的国际责任。将内外压力转化为动力,大力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术创新,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加快环境治理步伐,实现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这些方面是新战略机遇期蕴含的重大挑战,也是重要的机遇。

世界经济的深刻调整和全球问题的日益凸显,都需要加强并改善全球治理。为此,一方面需要推动现有国际机制的改革和完善,另一方面需要建立新的治理机制,制定新的国际贸易、投资、金融等规则。这既为我国参与国际经济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又为我国发挥积极作用参与新国际规则的制定,“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积极引导全球经济议程,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提供了机遇。国际金融危机后得到提升的二十国集团(G20)是新时期加强全球治理的重要表现,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平等参与的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论坛,也成为我国参与全球治理、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平台。2016年,中国将作为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主办国,在推动国际机制改革、发展合作议程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中国将2016年峰会主题确定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准备从创新增长方式、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推动包容联动式发展4个重点领域进行峰会筹备工作。除了国际经济治理体系,全球治理还涉及诸多领域,其中有许多新的议题,比如网络、深海、极地、空天等新领域国际规则制定,维护国际公共安全等。这些都为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制定国际规则提供了空间和平台。

发展中国家群体力量增强、国际力量对比趋向平衡,是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的重要动因。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2013年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历史上首次超过发达国家,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当前发展中国家经济正在经历结构性调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因此,推动发展合作、改善发展的综合条件和环境,成为推动世界经济走向新的“黄金发展期”的关键。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基于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目的正是推动新时期发展合作。它不仅有利于我国深化开放合作,扩大对外投资,“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提高我国的发展质量和效益,而且有利于发挥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作用,推动建设新的合作机制,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丝路基金等,通过合作优化发展环境,为世界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积极主动应对挑战 有效维护战略机遇

从国际安全环境看,尽管和平仍然是时代主题之一,但在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深刻调整的背景下,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维护地区和世界局势和平稳定的任务仍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霸权国家四处伸手,乱加干涉,使一些地区陷入混乱,为恐怖主义提供了滋生土壤。一些美国人武断地将中国认定为挑战现有国际秩序的大国,主张对中国实施战略遏制。极个别国家追随美国,将中国作为主要威胁加以防备。这显然会增加发生冲突与对抗的风险,从而对我国外部安全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维护一个长期和平的环境符合我国根本利益。但是,和平环境不是自然生成的,它需要积极主动地应对各种挑战。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尤其是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正是中国主动营造和平环境的重要举措。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核心内涵是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这是打破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对抗冲突陈旧逻辑的重要方式。要共享和平与合作的红利,中美两国必须相向而行,朝协商与合作的方向共同努力。需要注意的是,发展新型大国关系不是回避分歧和矛盾,不是单方面祈求和平,该谈的要谈,该争的也要争。尤其是当美国为维护其超级大国地位而危及中国的核心利益时,必须进行斗争。当然,斗争的目的不是为了对抗,而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合作。

此外,创建和平发展环境涉及的领域还很多,比如,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维和,扩大参与的规模,加强海外利益攸关区国际安全合作,维护海外利益安全。我国已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主要出兵国和出资国,将继续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做出积极贡献。我国已宣布加入新的联合国维和能力待命机制,为此率先组建常备成建制维和警队,并建设8000人规模的维和待命部队。我国还将积极考虑应联合国要求,派更多工程、运输、医疗人员参与维和行动。这既是对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上发挥更大作用的支持,也是为创建世界和平发展环境做出的更大贡献。反对恐怖主义,加强国际反恐合作,也是创建和平环境的重要内容。一方面,中国将进一步加强反恐力度,坚决遏制恐怖主义势力向境内渗透与扩散;另一方面,我国将更加积极地参与和推动联合国、上合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机制下反恐合作,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展保证金融安全、项目运行安全的合作机制。

总之,我们有信心并且有能力,通过自身努力和广泛的国际合作,创建有利于新的战略机遇期的和平环境,以保障“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顺利推进与实现。

[责任编辑:陈城]

上一篇:“四个全面”引领治国理政方向

1

猜你喜欢

经济新常态与资本新常态理论研讨会在京召开

乡村不只是"乡愁"寄托,还必然是中国"大后方"

胡必亮:理解新常态关键在于把握五“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船”或“桥”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十三场在成都举行


相关内容

  • 马晓天上将:我国应继续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
  • 马晓天上将:我国应继续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7日 14:20  新华网 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国国际战略学会会长马晓天上将在1月17日出版的<学习时报>上发表题为<把握战略机遇期的时代内涵明确我们的历史使命和担 ...

  • 郑必坚:继续抓住和用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5日11:52  新华网 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访中共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郑必坚 新华网北京10月25日电(记者徐京跃.吴晶) 18日闭幕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

  • 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 第一讲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 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重要体现在中国的基本国情.历史方位等方面.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紧密联系中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联系当代中国历史方位的深刻变化,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加深对当 ...

  • 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收获与感悟
  • 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收获与感悟 摘要:<形势与政策>课是思想品德课中的一门必修课程,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是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帮助我们正确 认识到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以及国家改革与发展所处的国际环境. 时代背景.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随着世界的不断变 ...

  • 毛中特课后思考题
  • 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前提,只有实现这一历史任务,才能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扫清障碍.创造条件.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根 ...

  • 紧紧抓住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 紧紧抓住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2011-04-12 来源:<中国教育报> ■战略机遇期,也是观念转变期,转变观念是先导,要转变观念,切实增强机遇意识 ■战略机遇期,也是改革攻坚期,改革创新是动力,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把改革作为突破口 ■战略机遇期,也是发展转型期,加快发展是关键,要加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考试题型及答案
  • 一.题型 1.辨析题4*5,20分2.简答题5*10 50分3.材料分析题1*104.论述题1*20 二.参考内容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什么? (1)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的国体.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

  • 郑青原文章
  • 在大有作为的时代更加奋发有为 --一论牢牢抓住历史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郑青原 中国的发展,正处在关键时刻. 距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目标,留给我们的时间只剩下十年.往远看,中国的日益繁荣和进步,已经是无可怀疑.难以阻挡的了.往近看,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正面对新的风险 ...

  • 当前国际形势发展的新特点及中国应对策略
  • 当前国际形势发展的新特点及中国应对策略 [摘要]当前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全球经济一体化也更加深入,国际力量之间的势力对比必然会出现诸多新的变化.面对风云变化和矛盾交错发展的国际形势,中国不只是仅仅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而且同时也面临众多严峻的挑战.所以中国必须要科学把握目前的国际形势发展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