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7000年的历史奏出“万古悠韵”,浙江的山水风物铺陈出“千山竞秀”,1840年至今的浙江现实讲述出“百年浙潮”……8月9日,一场视觉盛宴在新开馆的浙江美术馆上演,“历史的凝眸・浙江历史文化重大题材美术作品大展”在此开幕并举行颁奖晚会。113件美术精品与―场声、光、乐、电、舞结合的演出相映生辉,为历时3年半的浙江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展开了宏伟的叙说。 “历史的凝眸”展出的是浙江重大题材美术作品工程的第一阶段成果,包含了河姆渡遗址、大禹陵、马可・波罗、王羲之与兰亭、于谦、戚继光、秋瑾、鲁迅等113个主题作品,其中国画57件,油画27件,版画13件,雕塑16件,占据了浙江美术馆一楼“黄金地段”的5大展厅和室外空间。业内外人士称赞,这是献给国庆六十周年的一份厚礼。 浙江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同时进行评奖,评委会由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担任主任,共评出金奖5件、银奖10件、铜奖20件、优秀奖78件,中共浙江省委副书记夏宝龙,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陈敏尔,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黄坤明等嘉宾在开幕式上为获奖者颁奖。 正如刘大为评价该工程时所说,“浙江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在组织本地区艺术家用美术形式反映本地区重大历史文化题材上,为全国之首。” 早在2006年3月,浙江省委宣传部就提出了实施浙江重大题材美术创 作工程,确认工程以浙江7000年的历史发展为主线,以浙江近现代历史和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通过创作100件左右的美术作品,艺术地再现波澜壮阔的浙江历史和著名人物、重大事件,表现现实生活,凸显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工程由浙江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财政厅、省文联共同组织实施,由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学院承办。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浙江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确立后,5000万元政府采购作品经费迅速到位,其中财政支持经费4000万元,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浙江出版联合集团3家协办单位共同出资1000万元。一半经费用于作品创作,一半用于奖励获得金、银、铜奖及优秀奖的作品。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从确定主线到选题申报,从组织创作到深化定稿,从观摩审议到结集亮相……浙江省委、省政府和省委宣传部高度重视,主办、协办、承办的单位紧密协作,组委会、艺委会有序指挥,题材组、创作组的艺术家深入生活潜心创作……2009年7月,113件作品通过了合格评定。 被搁置了许久的“试卷” 当浙江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在美术馆展厅首度亮相时,惊艳四座,鸿篇巨制的体量带给人们的是强大的视觉冲击力。站在历史与艺术交织出的空间,观众伫立良久,心灵受到了震撼。 一年前,在观摩了浙江重大题材美术创作的部分集结作品时,著名美术评论家水天中就兴奋不已:“现阶段,由政府出面搞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太有必要了!”因为对当今的美术家而言,重大题材美术创作是一份被搁置了许久的“试卷”。“现在,我国有很多精致的个性小作品,但就是缺少可以呈现整个国家和民族文化气派的有力之作。”参观过众多国外博物馆的水天中先生发现,《拿破仑一世加冕典礼》《布列达的投降》等世界名画都是奉命的“主题性”创作。我国当代美术中正是缺少这样可以概括历史文化全貌的经典之作。 事实上,主题性绘画比个性化创作难度要大很多。以这次浙江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为例,由于尺寸有下限要求,作品都堪称体量宏伟,最大一幅面积达257厘米×732厘米,最长的一幅有736厘米。这对艺术家能力是极大的考验。金奖《浙江军民抗台风》的作者花俊,是在展览开幕那天才真正看清楚自己的作品的,“这幅画有近4米高,6米长。我的画室层高不够,必须画一些卷一些。创作完看效果时,都要把画横过来扭着头看。要看完整的效果,只能用相机拍下来,在电脑上拼起来看。”这种创作挑战对很多画家而言都是第一次。 跋涉历史长河的旅途 “重大题材美术创作的首要挑战来自历史。”中国美院院长许江很注重绘画中的“历史味道”,“我们在多大程度上了解历史?浙江历史悠久,每一篇章都意涵隽远,动人心魄。但我 们所知的是否就是历史的真相?那些在我们心中耸立多年的形象是否就是历史的本来面目?我们对历史人物的生活周遭又了解多少?在选题的立项中,有许多是一段段悠长而绵密的历史,有许多是性情各异、不同时代的人物,那历史该如何显现,那人物又如何被塑像,这都需要某种凝练。” 在展厅最显眼的位置是获得此次金奖的油画作品《启航》,描绘的是中共一大南湖会议的历史瞬间。面对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事件,其中的人物又几乎都有历史定论,对创作者而言该如何理解并艺术重现那段历史?作者截取了登船起航的瞬间,以压顶乌云、苍茫大地来加强凝重气息,为当年党的“一大”提供了一个令人信服的历史场面。 《启航》是如何将一艘小船的悄然前行与中国共产党诞生这样的重大历史命运联系在一起的?在作者最早的画稿中,虽然重在还原可能的历史真相,却将肩负使命的众人画成了一群闲散的旧日游客。后来经过几番改动,确立了“启航”这个富于象征意味的核心命题,完成了一个更具真实感的画面。 摘得金奖的雕塑《根本大法》,所要表现的是1954年毛泽东率领宪法起草小组在杭州市北山街84号起草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场景。由于那段历史的影像资料比较少,作者杨奇瑞采取了迂回的办法:先是仔细研究那个时期毛泽东的形象特征及他遇到的人与事,再加以揣摩,然后创作。他不同寻常地选择了毛泽东的坐姿雕像来反映这一场景。“宾馆的沙发那时都是小型的,特别休闲,气势不够火。我总想把他的坐姿做得高一点,所以选择一个大点的沙发,使他的手能够自然地抬起来。”在杨奇瑞的努力下,坐着的毛泽东手捧书卷,眼眺万朵烟云,若处群山众壑,一种领袖的开阔大气直面而来。 对时代绘画语言的追逐 站在历史的经度上,重大题材美术创作需要尊重历史,命题美术创作必须对得起历史,还要与观众对那段历史的心理需求相吻合。 站在艺术的纬度上,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还要在历史的天地里包容艺术家的个性。 重大题材的美术作品不是记录式的照片,能否创造那些独一无二的经典历史美术,就在于能否用艺术家的个性光辉和艺术张力照亮定格后的历史事件。 历史题材绘画大多采用写实性的绘画语言。如何在绘画中,依据历史本身的气息,大胆尝试新的绘画语言,是历史绘画取得突破的关键。 获得金奖的《经世致用》是一幅表现文化先贤的油画创作,画作突破了传统历史人物画的概念化模式,注重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发现与之精神气质相近的人物,并以此为基点展开创作构思,用挥洒写意的手法,塑造一代大儒执拗而孤独的形象,产生出一种鲜活的现实感。 这次浙江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一个重要突破,还在于版画参与其中,并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浙江版画家不仅很好地调动了媒介的优势,还以多幅连环图式来展示主题,同时又举刀向木,直接在大片的木板上镌刻。金奖版画《夕照峥嵘》是一幅由五幅相对独立的画面组成的系列木刻作品,分别刻画了李善兰、王国维、龚自珍、章炳麟、孙诒让5位近代浙江文化名人的形象。作者通过木刻手法,入木深浅,运刀纵横,把背景书法刻制的笔味刀式延展到人物刻画上,既彰显人物的精神,又直露木板刀刻本身的韵味,营造了震撼人心的效果。此外,大小形状不一的印章,散落于画面不同位置,从而丰富了画面的效果和形式美感。 历史凝眸,千秋塑像。在一幅幅绘画、一尊尊塑像中,有一种属于时代的气息正在苏醒,那里有着今日人文活泼的思想和跳荡的心灵……
浙江7000年的历史奏出“万古悠韵”,浙江的山水风物铺陈出“千山竞秀”,1840年至今的浙江现实讲述出“百年浙潮”……8月9日,一场视觉盛宴在新开馆的浙江美术馆上演,“历史的凝眸・浙江历史文化重大题材美术作品大展”在此开幕并举行颁奖晚会。113件美术精品与―场声、光、乐、电、舞结合的演出相映生辉,为历时3年半的浙江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展开了宏伟的叙说。 “历史的凝眸”展出的是浙江重大题材美术作品工程的第一阶段成果,包含了河姆渡遗址、大禹陵、马可・波罗、王羲之与兰亭、于谦、戚继光、秋瑾、鲁迅等113个主题作品,其中国画57件,油画27件,版画13件,雕塑16件,占据了浙江美术馆一楼“黄金地段”的5大展厅和室外空间。业内外人士称赞,这是献给国庆六十周年的一份厚礼。 浙江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同时进行评奖,评委会由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担任主任,共评出金奖5件、银奖10件、铜奖20件、优秀奖78件,中共浙江省委副书记夏宝龙,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陈敏尔,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黄坤明等嘉宾在开幕式上为获奖者颁奖。 正如刘大为评价该工程时所说,“浙江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在组织本地区艺术家用美术形式反映本地区重大历史文化题材上,为全国之首。” 早在2006年3月,浙江省委宣传部就提出了实施浙江重大题材美术创 作工程,确认工程以浙江7000年的历史发展为主线,以浙江近现代历史和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通过创作100件左右的美术作品,艺术地再现波澜壮阔的浙江历史和著名人物、重大事件,表现现实生活,凸显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工程由浙江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财政厅、省文联共同组织实施,由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学院承办。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浙江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确立后,5000万元政府采购作品经费迅速到位,其中财政支持经费4000万元,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浙江出版联合集团3家协办单位共同出资1000万元。一半经费用于作品创作,一半用于奖励获得金、银、铜奖及优秀奖的作品。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从确定主线到选题申报,从组织创作到深化定稿,从观摩审议到结集亮相……浙江省委、省政府和省委宣传部高度重视,主办、协办、承办的单位紧密协作,组委会、艺委会有序指挥,题材组、创作组的艺术家深入生活潜心创作……2009年7月,113件作品通过了合格评定。 被搁置了许久的“试卷” 当浙江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在美术馆展厅首度亮相时,惊艳四座,鸿篇巨制的体量带给人们的是强大的视觉冲击力。站在历史与艺术交织出的空间,观众伫立良久,心灵受到了震撼。 一年前,在观摩了浙江重大题材美术创作的部分集结作品时,著名美术评论家水天中就兴奋不已:“现阶段,由政府出面搞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太有必要了!”因为对当今的美术家而言,重大题材美术创作是一份被搁置了许久的“试卷”。“现在,我国有很多精致的个性小作品,但就是缺少可以呈现整个国家和民族文化气派的有力之作。”参观过众多国外博物馆的水天中先生发现,《拿破仑一世加冕典礼》《布列达的投降》等世界名画都是奉命的“主题性”创作。我国当代美术中正是缺少这样可以概括历史文化全貌的经典之作。 事实上,主题性绘画比个性化创作难度要大很多。以这次浙江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为例,由于尺寸有下限要求,作品都堪称体量宏伟,最大一幅面积达257厘米×732厘米,最长的一幅有736厘米。这对艺术家能力是极大的考验。金奖《浙江军民抗台风》的作者花俊,是在展览开幕那天才真正看清楚自己的作品的,“这幅画有近4米高,6米长。我的画室层高不够,必须画一些卷一些。创作完看效果时,都要把画横过来扭着头看。要看完整的效果,只能用相机拍下来,在电脑上拼起来看。”这种创作挑战对很多画家而言都是第一次。 跋涉历史长河的旅途 “重大题材美术创作的首要挑战来自历史。”中国美院院长许江很注重绘画中的“历史味道”,“我们在多大程度上了解历史?浙江历史悠久,每一篇章都意涵隽远,动人心魄。但我 们所知的是否就是历史的真相?那些在我们心中耸立多年的形象是否就是历史的本来面目?我们对历史人物的生活周遭又了解多少?在选题的立项中,有许多是一段段悠长而绵密的历史,有许多是性情各异、不同时代的人物,那历史该如何显现,那人物又如何被塑像,这都需要某种凝练。” 在展厅最显眼的位置是获得此次金奖的油画作品《启航》,描绘的是中共一大南湖会议的历史瞬间。面对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事件,其中的人物又几乎都有历史定论,对创作者而言该如何理解并艺术重现那段历史?作者截取了登船起航的瞬间,以压顶乌云、苍茫大地来加强凝重气息,为当年党的“一大”提供了一个令人信服的历史场面。 《启航》是如何将一艘小船的悄然前行与中国共产党诞生这样的重大历史命运联系在一起的?在作者最早的画稿中,虽然重在还原可能的历史真相,却将肩负使命的众人画成了一群闲散的旧日游客。后来经过几番改动,确立了“启航”这个富于象征意味的核心命题,完成了一个更具真实感的画面。 摘得金奖的雕塑《根本大法》,所要表现的是1954年毛泽东率领宪法起草小组在杭州市北山街84号起草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场景。由于那段历史的影像资料比较少,作者杨奇瑞采取了迂回的办法:先是仔细研究那个时期毛泽东的形象特征及他遇到的人与事,再加以揣摩,然后创作。他不同寻常地选择了毛泽东的坐姿雕像来反映这一场景。“宾馆的沙发那时都是小型的,特别休闲,气势不够火。我总想把他的坐姿做得高一点,所以选择一个大点的沙发,使他的手能够自然地抬起来。”在杨奇瑞的努力下,坐着的毛泽东手捧书卷,眼眺万朵烟云,若处群山众壑,一种领袖的开阔大气直面而来。 对时代绘画语言的追逐 站在历史的经度上,重大题材美术创作需要尊重历史,命题美术创作必须对得起历史,还要与观众对那段历史的心理需求相吻合。 站在艺术的纬度上,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还要在历史的天地里包容艺术家的个性。 重大题材的美术作品不是记录式的照片,能否创造那些独一无二的经典历史美术,就在于能否用艺术家的个性光辉和艺术张力照亮定格后的历史事件。 历史题材绘画大多采用写实性的绘画语言。如何在绘画中,依据历史本身的气息,大胆尝试新的绘画语言,是历史绘画取得突破的关键。 获得金奖的《经世致用》是一幅表现文化先贤的油画创作,画作突破了传统历史人物画的概念化模式,注重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发现与之精神气质相近的人物,并以此为基点展开创作构思,用挥洒写意的手法,塑造一代大儒执拗而孤独的形象,产生出一种鲜活的现实感。 这次浙江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一个重要突破,还在于版画参与其中,并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浙江版画家不仅很好地调动了媒介的优势,还以多幅连环图式来展示主题,同时又举刀向木,直接在大片的木板上镌刻。金奖版画《夕照峥嵘》是一幅由五幅相对独立的画面组成的系列木刻作品,分别刻画了李善兰、王国维、龚自珍、章炳麟、孙诒让5位近代浙江文化名人的形象。作者通过木刻手法,入木深浅,运刀纵横,把背景书法刻制的笔味刀式延展到人物刻画上,既彰显人物的精神,又直露木板刀刻本身的韵味,营造了震撼人心的效果。此外,大小形状不一的印章,散落于画面不同位置,从而丰富了画面的效果和形式美感。 历史凝眸,千秋塑像。在一幅幅绘画、一尊尊塑像中,有一种属于时代的气息正在苏醒,那里有着今日人文活泼的思想和跳荡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