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书的书法风格文档

篆书的书法风格

篆书是较早的书法形式。我国著名的弘一法师就说学习篆书很重要,可是现在从篆书入手学习书法的人很少。这大约与古文字的变迁有关:古文字太难认了, 已经失去了实用价值。但其艺术价值很大,表面上, 篆书之后的书法与篆书关系也不大。实际上,书法家不写篆书的人就很多,书法和绘画能相通的人不多。但篆书和绘画是有联系的。赵孟黻和吴昌硕是书画都行。如果要知道画画, 不知是否应该学学篆书。有些人以为篆书很容易, 其实不然,但篆书容易蒙人。

篆书是甲骨文、大篆、小篆的统称。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年历史,是传世最早的可识文字,主要用于占卜。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

大篆:

先有大篆后有小篆。早在六十多年前,陶器上刻划的符号和描绘物象的图画就具有文字的雏型,随后在漫长的发展中,产生的象形(图画) 文字。三千年前的殷商时代,在龟甲兽骨上刻划的文字,即" 甲骨文" ,书法细劲挺直,笔画无顿挫轻重。商周时代,出现的铸在钟、鼎、货币、兵器等青铜器上的铭文 称为 " 金文" 或" 钟鼎文" 。书法渐趋整齐,风格圆转浑厚,字形变化丰富,参差不一。春秋战国时代,刻在石簋、石鼓上的文字叫做石鼓文。笔划雄强而凝重,结体略呈方形,风格典丽峻奇。上述的甲骨、金文、石鼓文,秦代称之为大篆。 小篆:

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由丞相李斯整理,简化 统一

字体,后人称之为" 小

篆" 。小篆的字体略长而整齐笔划圆匀秀美。秦小篆确实包含着许多形式美因素,比如对称、穿插、分布等,但其展现的是绝对秩序化、规范化的 。我们几乎无法对小篆进行修改,因为它的结构、线条无懈可击,非常具有法度。

(2)代表人物

小篆的鼻祖--李斯,字通古, 战国时代上蔡人(今河南上蔡县) 。后做了秦相,整理制定了秦代的标准书体小篆。现存于西安碑林的《峄山碑》,系宋代摹刻。所书的刻石多已毁没。存世的原石仅两块。 篆字的特点

1. 因形立意

大篆的象形字很多,表现方法很多,大多属于因形立意,如马、羊、象等写法都是很多的,分布结构的法则还没有规律化,写一个人字,可以表现弯腰劳动,也可以表现成跪着的人。甲骨文字的部首形状及位置也是很散乱的,到了秦代统一文字后的小篆。文字经过整理,才比较趋于统一,但是还保留着很多因形立意的图形文字。

2. 体正势圆

小篆形体要凭、要正,横画逼平、竖画必直,是严紧而又工整的书体形式。小篆从结构到运笔都是以圆为主,字的外轮廓,由于字的中心十字线拉长,如中,天。而形成很自然的椭圆形。小篆的字势,凡方折处都是弧形线,少量的在刻印用的缪篆和秦诏版上也有部分的房型体势,但细细观察,仍多是方中有圆,与隶字体势的以方为主,

大不相同。

3. 左不见撇,右不见捺

篆字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书体,不像楷体字有很多不同的变化,其基本组字的方法,有用点、直、弧三者,笔画粗细一致,起止都要藏锋,向左撇出的地方并不用撇,向右用捺的地方也不出捺,一概是曲笔弧线结字。

甲骨文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块瑰宝,其笔法已有粗细、轻重、疾徐的变化,下笔轻而疾,行笔粗而重,收笔快而捷,具有一定的节奏感。笔划转折处方圆皆有,方者动峭,圆者柔润。其线条比陶文更为和谐流畅,为中国书法特有的线的艺术奠定了基调和韵律。甲骨文结体长方,奠定汉字的字型。甲骨文的结体随体异形,任其自然。其章法大小不一,方圆多异,长扁随形,错落多姿而又和谐统一。后人所谓参差错落、穿插避让、朝揖呼应、天覆地载等汉字书写原则,在甲骨文上已经大体具备。

有“篆书之美”之称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体育图标以篆字笔画为基本形式,融合了中国古代甲骨文、金文等文字的象形意趣和现代图形的简化特征,符合体育图标易识别、易记忆、易使用的要求。由于对“拓片”这个典型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本身具有的强烈的黑白对比效果的巧妙运用,北京奥运会体育图标显示出了鲜明的运动特征、优雅的运动美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达到了“形”与“意”的和谐与统一。 在自甲骨金文直到篆隶楷行草诸体的演变中,对美的追溯并不总是与书法的规定轨道相吻合的— 飞白书的出现已是一个信号,不过

它至少还要写;更有一种花体美术字,则纯出装饰,并连写与否也可置之不问。可以说,它是最地道的美术化的字体。因为它在书法历史中也有一定的表现,故在讨论书体分类时也不可有意忽略。

李斯所作的《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琅玡台刻石》、《会稽刻石》等也留传于世。秦代小篆其成就和对书法的贡献就在于线条的表现上和书体的结构上。线条笔笔中锋、圆劲古雅、含蓄蕴藉、沉稳端庄,是善书者欲达之目标,结构均衡对称、疏密有致、整齐规矩、风格严谨,它的整体美无疑是具有适应大众审美需求。切于实用等特征,对后世隶、楷的结字,特别是篆刻的布白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篆书的书法风格

篆书是较早的书法形式。我国著名的弘一法师就说学习篆书很重要,可是现在从篆书入手学习书法的人很少。这大约与古文字的变迁有关:古文字太难认了, 已经失去了实用价值。但其艺术价值很大,表面上, 篆书之后的书法与篆书关系也不大。实际上,书法家不写篆书的人就很多,书法和绘画能相通的人不多。但篆书和绘画是有联系的。赵孟黻和吴昌硕是书画都行。如果要知道画画, 不知是否应该学学篆书。有些人以为篆书很容易, 其实不然,但篆书容易蒙人。

篆书是甲骨文、大篆、小篆的统称。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年历史,是传世最早的可识文字,主要用于占卜。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

大篆:

先有大篆后有小篆。早在六十多年前,陶器上刻划的符号和描绘物象的图画就具有文字的雏型,随后在漫长的发展中,产生的象形(图画) 文字。三千年前的殷商时代,在龟甲兽骨上刻划的文字,即" 甲骨文" ,书法细劲挺直,笔画无顿挫轻重。商周时代,出现的铸在钟、鼎、货币、兵器等青铜器上的铭文 称为 " 金文" 或" 钟鼎文" 。书法渐趋整齐,风格圆转浑厚,字形变化丰富,参差不一。春秋战国时代,刻在石簋、石鼓上的文字叫做石鼓文。笔划雄强而凝重,结体略呈方形,风格典丽峻奇。上述的甲骨、金文、石鼓文,秦代称之为大篆。 小篆:

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由丞相李斯整理,简化 统一

字体,后人称之为" 小

篆" 。小篆的字体略长而整齐笔划圆匀秀美。秦小篆确实包含着许多形式美因素,比如对称、穿插、分布等,但其展现的是绝对秩序化、规范化的 。我们几乎无法对小篆进行修改,因为它的结构、线条无懈可击,非常具有法度。

(2)代表人物

小篆的鼻祖--李斯,字通古, 战国时代上蔡人(今河南上蔡县) 。后做了秦相,整理制定了秦代的标准书体小篆。现存于西安碑林的《峄山碑》,系宋代摹刻。所书的刻石多已毁没。存世的原石仅两块。 篆字的特点

1. 因形立意

大篆的象形字很多,表现方法很多,大多属于因形立意,如马、羊、象等写法都是很多的,分布结构的法则还没有规律化,写一个人字,可以表现弯腰劳动,也可以表现成跪着的人。甲骨文字的部首形状及位置也是很散乱的,到了秦代统一文字后的小篆。文字经过整理,才比较趋于统一,但是还保留着很多因形立意的图形文字。

2. 体正势圆

小篆形体要凭、要正,横画逼平、竖画必直,是严紧而又工整的书体形式。小篆从结构到运笔都是以圆为主,字的外轮廓,由于字的中心十字线拉长,如中,天。而形成很自然的椭圆形。小篆的字势,凡方折处都是弧形线,少量的在刻印用的缪篆和秦诏版上也有部分的房型体势,但细细观察,仍多是方中有圆,与隶字体势的以方为主,

大不相同。

3. 左不见撇,右不见捺

篆字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书体,不像楷体字有很多不同的变化,其基本组字的方法,有用点、直、弧三者,笔画粗细一致,起止都要藏锋,向左撇出的地方并不用撇,向右用捺的地方也不出捺,一概是曲笔弧线结字。

甲骨文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块瑰宝,其笔法已有粗细、轻重、疾徐的变化,下笔轻而疾,行笔粗而重,收笔快而捷,具有一定的节奏感。笔划转折处方圆皆有,方者动峭,圆者柔润。其线条比陶文更为和谐流畅,为中国书法特有的线的艺术奠定了基调和韵律。甲骨文结体长方,奠定汉字的字型。甲骨文的结体随体异形,任其自然。其章法大小不一,方圆多异,长扁随形,错落多姿而又和谐统一。后人所谓参差错落、穿插避让、朝揖呼应、天覆地载等汉字书写原则,在甲骨文上已经大体具备。

有“篆书之美”之称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体育图标以篆字笔画为基本形式,融合了中国古代甲骨文、金文等文字的象形意趣和现代图形的简化特征,符合体育图标易识别、易记忆、易使用的要求。由于对“拓片”这个典型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本身具有的强烈的黑白对比效果的巧妙运用,北京奥运会体育图标显示出了鲜明的运动特征、优雅的运动美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达到了“形”与“意”的和谐与统一。 在自甲骨金文直到篆隶楷行草诸体的演变中,对美的追溯并不总是与书法的规定轨道相吻合的— 飞白书的出现已是一个信号,不过

它至少还要写;更有一种花体美术字,则纯出装饰,并连写与否也可置之不问。可以说,它是最地道的美术化的字体。因为它在书法历史中也有一定的表现,故在讨论书体分类时也不可有意忽略。

李斯所作的《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琅玡台刻石》、《会稽刻石》等也留传于世。秦代小篆其成就和对书法的贡献就在于线条的表现上和书体的结构上。线条笔笔中锋、圆劲古雅、含蓄蕴藉、沉稳端庄,是善书者欲达之目标,结构均衡对称、疏密有致、整齐规矩、风格严谨,它的整体美无疑是具有适应大众审美需求。切于实用等特征,对后世隶、楷的结字,特别是篆刻的布白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关内容

  • 书法艺术赏析结业论文
  • 书法艺术赏析 结业论文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 汉代通行字体的种类及代表作品 作者: 汉代通行的字体约有3种: 篆书, 用于刻石.刻符以及高级的官方文书和重要仪典的书写,如天子策命诸侯.柩铭.官铸铜器铭文.碑上题额.宫殿砖瓦文字等; ...

  • [天发神谶碑]在清代的影响
  • <天发神谶碑>在清代的影响 郭锋利 摘要:<天发神谶碑>是三国吴碑刻,此碑自出土便因其文辞诡异.书体奇特而为人重视,在后世的金石志.地方志中多有提及,并为很多书法家和篆刻家取法,尤其是在清代,不仅很多书法篆刻大家涉猎此碑,而且很多书法篆刻家因取法此碑而成为大家.本文就着重梳理 ...

  • [王岳川文集第六卷-书法文化精神][中国印文化]
  • 在中国艺术文化中,一枚小小的印章,却以或苍茫或玲珑的印面,积淀着中国人厚重的文化信息,浓缩着几千年文化审美意识,述说着一个个生动的历史故事和鲜活的创造者形象.这"方寸之间"的印面,却好似启开了中国文化的时间隧道,使我们有可能穿越历史的风尘去发现瑰丽多姿的历史图卷和华夏文化心理结构 ...

  • 论吴昌硕的篆书艺术
  • 摘 要:吴昌硕是我国近代的艺术大师,他在诗书画印诸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的诗书画印四者相互影响,融会贯通,共同形成了一种气势磅礴.境界恢宏.内涵丰富的整体艺术风格.书法是吴昌硕整体艺术的根本,而篆书最为"名"对其风格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通过浅析吴昌硕的社会背景. ...

  • 什么是隶书
  • 什么是隶书?它有一些什么样的书写特点和字体特点? 我是一个硬笔书法的嫩青,最好是介绍一些硬笔隶书的一写知识啊~~~~ 匿名 浏览 132 次 发布于2013-12-10 18:50 最佳答案 起源及名称 隶书基本是由篆书演化来的,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书写速度更快,在木简上用漆写字很难画出圆 ...

  • 墨香集-篆书欣赏[吴让之书法作品欣赏]
  • 墨香集-篆书欣赏 <吴让之书法作品欣赏> 吴熙载(1799-1870),原名廷扬,字熙载,后以字行,改字让之,亦作攘之,号让翁.晚学居士.方竹丈人等.江苏仪征(今江苏扬州)人.清代篆刻家.书法家.包世臣的入室弟子.善书画,尤精篆刻.少时即追摹秦汉印作,后直接取法邓石如,得其神髓,又综合自 ...

  • 书法艺术概论(二)(刘正成)
  • 书法艺术概论(二) ● 刘正成 第二章 论用笔与结字:书法艺术成熟的三大历史阶段 一 "线条艺术"的理论误区 一位评论家给我新出的书法文集写了一篇评介文章<对线条艺术的创新求索>①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写得不错,但对标题我提出异议:用"线条艺 ...

  • 书法基本知识
  • 书法基本知识 书写工具,即"笔.墨.纸.砚",也称"文房四宝".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元代书法家赵孟頫也强调"书贵纸笔调和,若纸不称,虽能书亦不善也.譬之快马行泥滓中,其能善乎".显然书写工具是必湏讲究的, ...

  • 此生[石鼓文]必须走一程
  • 石鼓文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世称"石刻之祖",为石鼓.秦篆的先声.内容主要是介绍秦国国君游猎的10首四言诗,亦称"猎碣". 字行方正.大方.横竖折笔之处,圆中寓方,转折处竖画内收而下行时逐步向下舒展.其势风骨嶙峋又楚楚风致.古茂雄秀,冠绝古今,上乘西周金文,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