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立遗嘱当防事与愿违

  遗嘱没有残疾人的份额怎么认定?  案例:徐伯曾经历两次婚姻。第一次婚姻留下一个残疾儿子,第二次婚姻生育一双儿女。残疾儿子一直与其母亲马某一起生活,徐伯也曾给过他们一笔不菲的费用,但近20年来也早已花光。半年前,徐伯突发脑溢血去世。徐伯在去世前二年,就为后妻尚女土及一双儿女留下遗嘱:在自己死后,所有财产全部归尚女土及儿女所有。在尚女士与子女继承遗产3年后,前妻马某才知道徐伯已经去世。她马上去找尚女土,索要残疾儿子(自己与徐伯所生的)应继承的份额。尚女士拿出徐老先生的遗嘱,并告诉她说,法律有规定:遗嘱继承大于法定继承。尚女士的说法对吗?  法律解答:尚女士的说法没有法律根据。我国《继承法》第19条规定:“遗嘱应当对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最高人民法院贯彻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7条规定:“遗嘱人未保留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遗产份额,遗产处理时,应当为该继承人留下必要的遗产,所剩余的部分,才可参照遗嘱确定的分配原则处理。”  可见,尽管立遗嘱人处分的是自己的财产,但却无权取消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继承权,而且,这一规定属于法律上的强行性规定。那么,在此案中,马某完全可以依据上述法律与对方说明,如不被接受,可以以残疾儿子法定代理人的身份,向人民法院起诉,求得法律的保护。  遗嘱有解除协议的效力吗?  案例:肖女士57岁那年,经人介绍,与大她11岁的杨伯相识同居并签订协议书,载明:肖女士负责照顾杨某的衣食住行、起居生活,如男方先逝,女方有权在此房中居住生活,直至去世。如男方儿女们需要此房,继承者须付给肖女士3万元以作补偿。9年来,肖女士一直认真履行协议,尽心尽力照顾杨伯。两个月前,杨伯病危住院,肖女士因与杨伯子女发生矛盾,被他们撵出医院,后又因肖女士生病,未能去医院照顾杨伯,并被自己的女儿接走。杨伯去世后,肖女士向他的儿子要求给付3万元补偿,杨某儿子拿着杨某临死前留下的遗嘱说:“我父亲在遗嘱中写得明白,因你在他病重期间离开他,以前的协议作废,对你的生活不作任何补贴。”他们的做法有法律依据吗?肖女士该怎么办?  法律解答:这主要涉及肖女士与杨伯所订立的扶养协议是否有效,以及杨某的遗嘱是否具有解除扶养协议的效力。我国《继承法》第31条规定:公民可以与扶养人签订扶养协议,按照协议,扶养人承担该公民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  肖女士和杨伯同居并订立扶养协议以来,一直在尽扶养杨伯的义务,可以说肖女土已经履行了协议中主要的、几乎全部的义务,只是在杨伯去世前住院的不到一个月时间里,因种种客观原因,导致协议在最后的履行上出现一定的瑕疵,而且责任又不在肖女士。在此种情形下,杨伯单方解除协议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依据法律规定,当杨伯去世前所立遗嘱同肖女士双方签订的协议书内容相矛盾时,为了保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应根据协议的主要履行情况来公平、公正、合理地解决。对此,肖女士可以与杨伯的子女协商,如不成,可起诉到法院,人民法院会根据双方履行义务情况做出公正的判决。

  遗嘱没有残疾人的份额怎么认定?  案例:徐伯曾经历两次婚姻。第一次婚姻留下一个残疾儿子,第二次婚姻生育一双儿女。残疾儿子一直与其母亲马某一起生活,徐伯也曾给过他们一笔不菲的费用,但近20年来也早已花光。半年前,徐伯突发脑溢血去世。徐伯在去世前二年,就为后妻尚女土及一双儿女留下遗嘱:在自己死后,所有财产全部归尚女土及儿女所有。在尚女士与子女继承遗产3年后,前妻马某才知道徐伯已经去世。她马上去找尚女土,索要残疾儿子(自己与徐伯所生的)应继承的份额。尚女士拿出徐老先生的遗嘱,并告诉她说,法律有规定:遗嘱继承大于法定继承。尚女士的说法对吗?  法律解答:尚女士的说法没有法律根据。我国《继承法》第19条规定:“遗嘱应当对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最高人民法院贯彻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7条规定:“遗嘱人未保留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遗产份额,遗产处理时,应当为该继承人留下必要的遗产,所剩余的部分,才可参照遗嘱确定的分配原则处理。”  可见,尽管立遗嘱人处分的是自己的财产,但却无权取消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继承权,而且,这一规定属于法律上的强行性规定。那么,在此案中,马某完全可以依据上述法律与对方说明,如不被接受,可以以残疾儿子法定代理人的身份,向人民法院起诉,求得法律的保护。  遗嘱有解除协议的效力吗?  案例:肖女士57岁那年,经人介绍,与大她11岁的杨伯相识同居并签订协议书,载明:肖女士负责照顾杨某的衣食住行、起居生活,如男方先逝,女方有权在此房中居住生活,直至去世。如男方儿女们需要此房,继承者须付给肖女士3万元以作补偿。9年来,肖女士一直认真履行协议,尽心尽力照顾杨伯。两个月前,杨伯病危住院,肖女士因与杨伯子女发生矛盾,被他们撵出医院,后又因肖女士生病,未能去医院照顾杨伯,并被自己的女儿接走。杨伯去世后,肖女士向他的儿子要求给付3万元补偿,杨某儿子拿着杨某临死前留下的遗嘱说:“我父亲在遗嘱中写得明白,因你在他病重期间离开他,以前的协议作废,对你的生活不作任何补贴。”他们的做法有法律依据吗?肖女士该怎么办?  法律解答:这主要涉及肖女士与杨伯所订立的扶养协议是否有效,以及杨某的遗嘱是否具有解除扶养协议的效力。我国《继承法》第31条规定:公民可以与扶养人签订扶养协议,按照协议,扶养人承担该公民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  肖女士和杨伯同居并订立扶养协议以来,一直在尽扶养杨伯的义务,可以说肖女土已经履行了协议中主要的、几乎全部的义务,只是在杨伯去世前住院的不到一个月时间里,因种种客观原因,导致协议在最后的履行上出现一定的瑕疵,而且责任又不在肖女士。在此种情形下,杨伯单方解除协议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依据法律规定,当杨伯去世前所立遗嘱同肖女士双方签订的协议书内容相矛盾时,为了保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应根据协议的主要履行情况来公平、公正、合理地解决。对此,肖女士可以与杨伯的子女协商,如不成,可起诉到法院,人民法院会根据双方履行义务情况做出公正的判决。


相关内容

  • 台湾遗产税那些事
  • [√]只有一件事比死亡和税收之类的不幸更甚,那就是死亡与税收结合的产物--遗产税 日前,大陆遗产税议题浮上台面,引发社会强烈关注,各界见仁见智,褒贬不一. 放眼海峡对岸,遗产税同样饱受争议,一言难尽.早在日本帝国主义殖民时期,已在宝岛开征相续税.二战结束,台湾重回祖国怀抱,1946年,相续税改名为继 ...

  • 70岁老人可免费公证遗嘱,这些遗嘱知识您需要知道
  • 为了防止子女因财产起纠纷,也为了避免子女将来继承财产的繁琐手续,不少老人会选择生前立下遗嘱. 为满足社会对遗嘱公证日益增长的需求,全国首家公证遗嘱中心正式成立.记者在遗嘱中心采访了解到,目前老人给独生子女立遗嘱的情况非常多,甚至很多人是为了将房子等遗产留给自己的子女,不作为子女的夫妻财产分割. 全国 ...

  • 遗嘱继承纠纷新的解决方式
  • 摘 要:继承制度是我国婚嫁家庭的重要制度,是受民族传统影响较强的制度之一.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如何来适应社会发展是我们要面对的课题,本文从当前遗嘱继承新变化即中华遗嘱库的设立来分析我国今后遗嘱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继承 遗嘱继承 中国遗嘱库 中图分类号:K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 ...

  • 媒体调查遗嘱纠纷:两成自书遗嘱无效,慎选视频.打印等
  • 法制日报8月20日报道:王女士生前多次口头表示要将自己名下房屋留给二儿子继承,可王女士去世后,其余两个儿子都不承认母亲有此遗嘱,三兄弟为此对簿公堂:陈先生去世,旅居海外的女儿陈女士回国奔丧,谁知竟冒出个"继母",拿着一段手机录制的视频,要求按照视频中陈先生所表示的遗嘱,继承陈先生 ...

  • 中国遗嘱普及有多远? 老年人观念问题最关键
  • 2013年9月,一名老年人在上海市某公证处进行遗产登记预约.中新社记者 袁 婧摄 76岁的北京人老韩,身体还不错.最近,他打算立一份遗嘱,把自己的财产分给3个子女."以前想不通,现在想开了.趁脑子还清楚,把后事安排好,省得以后起争执,我和孩子们都放心." 老韩的忧虑并非空穴来风. ...

  • [遗产继承律师]爷爷立遗嘱留给孙子,小心过期会作废!
  • [案情介绍]龚老先生和老伴一共是三个子女,分别是龚一兵.龚萍和龚兴,龚一兵是老大,早年因公死亡,留下一个儿子龚某雨,龚一兵去世后,妻子改嫁,龚某雨一直以来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2010年爷爷和奶奶觉得自己身体越来越不好,因此委托律师办理了一份见证遗嘱,遗嘱内容为"在龚老先生和老伴去世后,属 ...

  • 不妨写遗嘱
  • 年轻时的手术让我有勇气在面对生活时谈论死亡,我希望亲人知道我有话要说,以及要说什么. 有一回,在夫妻的团体中,我带领了一个"写遗嘱活动".当我说出活动的大概内容时,许多伙伴笑成一团,我愣在那里,心想大概不会成功了.由于已经事先了解大家对此都无禁忌,所以才带此活动.这么严肃的话题以 ...

  • 老人立遗嘱
  • 第一,自己写遗嘱,准备工作: 1.纸.笔(不能是圆珠笔): 2.人员:立遗嘱人,无利害关系人两名. 程序: 老人自己写一份遗嘱,然后由无利害关系人签名(该两人签名并非遗嘱的生效要求,而是为了老人百年以后能够对老人立有遗嘱进行证明),格式如下: 遗嘱 立遗嘱人:XXX,男,X岁,X省xx市xx区人,住 ...

  • 九旬老人立遗嘱分割财产后失去子女照料
  • 2010年12月03日04:26  大河网-大河报 □记者 韩景玮 通讯员 王军现 本报讯 九旬老人有三儿一女,在老人的财产未分割前,孩子们时常来探望他.而财产分割后,孩子们都躲得远远的,有病也没人管.只有一个孙子对他细心照料.昨日,九旬老人李林再次找到新郑市公证处,要求把以前的公证遗嘱撤销,再办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