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琮行书[致士行函]帖

金琮《致士行函》帖

从现行的艺术史来看,金琮(1449~1501年,字元玉,自号赤松山农,明上元(今南京)人)在声名上只是个小名头书家,仅能从其有限的几件作品以及零星文献记载中识其大致形象,似乎并无多少值得关注或考量之。

《中国古代书画图目》著录了金琮几帧行草书,如上海博物馆藏《行书诗卷》、朵云轩藏《行书临赵孟頫左太冲咏(四开)册页》、故宫博物院藏《行草七绝诗轴》,以及少数作于他人书画作品上的题跋,作品图版显示金琮书法主要取法松雪,笔墨惟妙惟肖,得其圆熟秀骨之韵。从他临摹《赵孟頫左太冲咏》,尤其是其作于庚申二月望(1500年,即去世前一年)的《行书诗卷》(此卷纯以松雪法为之)可窥及金琮对赵文敏的临习以及自觉挥运之用心,诚为不遗余力和得心应手,说其终生服膺子昂,似不为过。

姜绍书《无声诗史》卷二云其“禀赋颖敏,尤酷嗜字学。初学赵子昂,得其真似。晚师张伯雨,更神隽可爱。画梅花有逃禅老人笔意。”现存文献所言金氏效法对象仅及赵子昂及张伯雨二家,已有的相关书作表明金琮的书风面目主要来源于赵氏熏染。

然而,钱镜塘先生所藏明人尺牍“金琮致士行函”(见《钱镜塘藏明代名人尺牍》第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虽然只有寥寥数语,但却给我们耳目一新之感,展示了金琮书风的另一面,此帖明显不同以往风貌。作为平常日用之尺牍,且是写给一位相交至深的好友“士行老兄知己”(士行,姓名尚不得而知,待考),金琮的书写显得轻松自如,游刃有余,少庙堂大制的谨严庄重,多一分随意挥洒的快意,此帖以二王尺牍一路笔法出之,掺以老米沉着痛快,用笔精到流畅,深得二王、米颠韵致。行笔节奏上,除前三行略显拘束外,笔调渐次舒放,渐入佳境。释文如下:“今日来腰痛亦减,大抵天色和煦,人意不觉为之欢悦,正老杜所谓‘多病也身轻’之意耳。吾心飘然已在长干之麓,但无同志相与谈笑期间,俾连日之幽抱以为一快也。唯怀吾子,不识能携我一往眺否?琮顿首,士行老兄知己。”此帖告诉我们,金琮除了取法赵子昂之外,于二王、老米亦是情有独钟,直入堂奥。惜此尺牍不知为金琮何时所作,此类书作所见亦太少,我们未能窥及金琮前后书风演变之大略。

金琮成化、弘治年间活跃于金陵地区,盛时泰称其与史忠为“金陵二隐”。朱谋垔《续书史会要》云:“金琮字元玉,金陵人,书宗赵文敏公,评者云松雪在元称独步,谓其超宋人而步骤晋唐,若元玉庶几能望其后尘耳。”给予金琮很高的评价,有接踵子昂之意谓。就《致士行函》帖中罄露的出尘笔致与天机意韵而论,朱氏所言应不为过誉。《明史》卷二百八十六载:“南都自洪、永初,风雅未畅。徐霖、陈铎、金琮、谢璿軰谈艺,正徳时稍稍振起。自璘主词坛,士大夫希风附尘,厥道大彰。”可见金琮于成、弘间标举风气之先,影响至巨。

有文献显示成化、弘治、正德至嘉靖年间,金陵与吴门两地书家交游甚密(如徐霖与沈周、顾璘与文徵明、王宠等)。明人周晖《金陵琐事》卷上《书品》云:“吴中文徵仲极喜元玉字,凡得片纸,皆装潢成册,题曰‘积玉’。”金琮年长文徵明三十一岁,有无深交尚不得知(《历代名人年谱》载金琮尝为文徵明老师沈周制“白石翁印”),以金氏领袖群伦之书艺及文氏对金氏书法之珍重与推崇,我们似乎没有理由怀疑金氏书法于文徵明早年学书不无泽溉之功,文氏雅慕与师事子昂、规模宋元、专法晋唐,抑或受金氏启迪与濡染。以《致士行函》帖较以文氏书翰,好书数行胜千军万马,金氏笔性韵致远非文氏所能及,遑论吴中诸家,然文氏位高艺显,声名远播,金氏却为尘埃所淹没,奈何?

金琮《致士行函》帖

从现行的艺术史来看,金琮(1449~1501年,字元玉,自号赤松山农,明上元(今南京)人)在声名上只是个小名头书家,仅能从其有限的几件作品以及零星文献记载中识其大致形象,似乎并无多少值得关注或考量之。

《中国古代书画图目》著录了金琮几帧行草书,如上海博物馆藏《行书诗卷》、朵云轩藏《行书临赵孟頫左太冲咏(四开)册页》、故宫博物院藏《行草七绝诗轴》,以及少数作于他人书画作品上的题跋,作品图版显示金琮书法主要取法松雪,笔墨惟妙惟肖,得其圆熟秀骨之韵。从他临摹《赵孟頫左太冲咏》,尤其是其作于庚申二月望(1500年,即去世前一年)的《行书诗卷》(此卷纯以松雪法为之)可窥及金琮对赵文敏的临习以及自觉挥运之用心,诚为不遗余力和得心应手,说其终生服膺子昂,似不为过。

姜绍书《无声诗史》卷二云其“禀赋颖敏,尤酷嗜字学。初学赵子昂,得其真似。晚师张伯雨,更神隽可爱。画梅花有逃禅老人笔意。”现存文献所言金氏效法对象仅及赵子昂及张伯雨二家,已有的相关书作表明金琮的书风面目主要来源于赵氏熏染。

然而,钱镜塘先生所藏明人尺牍“金琮致士行函”(见《钱镜塘藏明代名人尺牍》第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虽然只有寥寥数语,但却给我们耳目一新之感,展示了金琮书风的另一面,此帖明显不同以往风貌。作为平常日用之尺牍,且是写给一位相交至深的好友“士行老兄知己”(士行,姓名尚不得而知,待考),金琮的书写显得轻松自如,游刃有余,少庙堂大制的谨严庄重,多一分随意挥洒的快意,此帖以二王尺牍一路笔法出之,掺以老米沉着痛快,用笔精到流畅,深得二王、米颠韵致。行笔节奏上,除前三行略显拘束外,笔调渐次舒放,渐入佳境。释文如下:“今日来腰痛亦减,大抵天色和煦,人意不觉为之欢悦,正老杜所谓‘多病也身轻’之意耳。吾心飘然已在长干之麓,但无同志相与谈笑期间,俾连日之幽抱以为一快也。唯怀吾子,不识能携我一往眺否?琮顿首,士行老兄知己。”此帖告诉我们,金琮除了取法赵子昂之外,于二王、老米亦是情有独钟,直入堂奥。惜此尺牍不知为金琮何时所作,此类书作所见亦太少,我们未能窥及金琮前后书风演变之大略。

金琮成化、弘治年间活跃于金陵地区,盛时泰称其与史忠为“金陵二隐”。朱谋垔《续书史会要》云:“金琮字元玉,金陵人,书宗赵文敏公,评者云松雪在元称独步,谓其超宋人而步骤晋唐,若元玉庶几能望其后尘耳。”给予金琮很高的评价,有接踵子昂之意谓。就《致士行函》帖中罄露的出尘笔致与天机意韵而论,朱氏所言应不为过誉。《明史》卷二百八十六载:“南都自洪、永初,风雅未畅。徐霖、陈铎、金琮、谢璿軰谈艺,正徳时稍稍振起。自璘主词坛,士大夫希风附尘,厥道大彰。”可见金琮于成、弘间标举风气之先,影响至巨。

有文献显示成化、弘治、正德至嘉靖年间,金陵与吴门两地书家交游甚密(如徐霖与沈周、顾璘与文徵明、王宠等)。明人周晖《金陵琐事》卷上《书品》云:“吴中文徵仲极喜元玉字,凡得片纸,皆装潢成册,题曰‘积玉’。”金琮年长文徵明三十一岁,有无深交尚不得知(《历代名人年谱》载金琮尝为文徵明老师沈周制“白石翁印”),以金氏领袖群伦之书艺及文氏对金氏书法之珍重与推崇,我们似乎没有理由怀疑金氏书法于文徵明早年学书不无泽溉之功,文氏雅慕与师事子昂、规模宋元、专法晋唐,抑或受金氏启迪与濡染。以《致士行函》帖较以文氏书翰,好书数行胜千军万马,金氏笔性韵致远非文氏所能及,遑论吴中诸家,然文氏位高艺显,声名远播,金氏却为尘埃所淹没,奈何?


相关内容

  • 论温庭筠怀才不遇的原因之恃才放旷
  • 立场·古代文学纵横 / 论温庭筠怀才不遇的原因之恃才放旷 陈际斌 文学强调知人论世,为了正确地理解温词以及其有无政治寄托,很有必要了解温庭筠之为人.众所周知,温庭筠是一落拓不羁的士子.而今天的多数论者都认为温庭筠一生不得志的原因是由于他"士行尘杂",人品低劣.究其原因,是源于史书 ...

  • [陶侃逸事]阅读答案附译文
  • 陶侃逸事 陶侃①,字士行,本鄱阳人也.终日敛膝危坐,阃②外多事,千绪万端,未有遗漏.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 ...

  • 六年级书法教案
  • 一.写字教学的总目标 写字是指导学生学习掌握写字技法和基本规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锻炼意志.陶冶情操.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一门课程.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训练. 二.教材安排 本册教材安排了行书教学,第一课介绍行书特点和基本笔画.第二课讲行书的第一个特点,点画呼应.第三课讲笔势连贯.第四 ...

  •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书法指导课教案
  • 六年级(上)书法指导课教案 六年级(上册)书法指导课教案 一.写字教学的总目标 写字是指导学生学习掌握写字技法和基本规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 锻炼意志. 陶冶情操. 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一门课程.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训练. 二.教材安排 本册教材安排了行书教学,第一课介绍行书特点和基本 ...

  • 行书基本笔画教学
  • 行书基本笔画教学 教学目的:掌握行书的基本笔画,对行书的笔法有初步认识 教学重点:熟练书写七种行书基本笔画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行书基本笔画的书写动作要领,如下笔.收笔.行笔轨迹. 提按.速度.连贯性等. 教学内容: 行书概述: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行书脱胎于隶书,萌生于东 汉而成形于魏 ...

  • 行书的起源与发展
  • 行书的起源与发展 历史1111班 1120501130 宋阳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在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中,行书最为流行,既好写又好看,而且好认.它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可以说是楷书的草花或草书的楷化,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以辨认而产生的.行书的笔势不像草书那样 ...

  • 书法相关文章
  • 如何写好"無"字 如何写好"無"字.在临"無"字的过程中,常常会有朋友困惑于中间的几竖和下面几横什么顺序的问题,从古代的法帖中来看,"無"字的写法主要是.王献之余杭帖中,無字中间三笔没有并成一笔,整体笔顺依然是保持先三横 ...

  • 硬笔书法的选帖问题
  • 练硬笔书法的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一. 不要凑热闹,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流行书家的作品要谨慎,初学者缺乏鉴别力(包括曾经的流行书家,尽管他们可能风靡一时,如庞中华.司马彦等,这些人的作品看看就可以,不值得一学)的.要学就要跟着大家学,当然,真正的大家不一定为世俗所熟知. 二. 最好跟书法史上的 ...

  • 五上写字教案
  • 鄂教五年级(上)写字课 第一课初识钢笔行书 教学要求: 1.初步认识钢笔行书,掌握行书的书写要领. 2.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学习习惯. 3.在书写训练中进行爱学习的教育. 教学重点:了解行书的运笔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行书的书写要领. 教学方法:教法:示范引导法学法:读练结合 教学时数:1课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