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华语文学的方法

想象华语文学的方法

——读王德威《当代小说二十家》

作为海外当下首席文学评论家的王德威,先后在中国大陆推出了《想象中国的方法》(三联书店1998年版)、《现代中国小说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当代小说二十家》(三联书店2006年版)等大著,不但博得学术界的一片喝彩声(荣获第五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6年度文学评论家,云其“既为作家画像,又为作品正名,学养丰厚,见地明晰,感悟力超群。”),也赢得许多大陆粉丝的“自我的脆弱的心”,形成世纪末华丽的“众声喧哗”。

记得当初读《想象中国的方法》,王德威以娴熟的西方文学理论对晚清小说重新观照,旧瓶新酒,写的灿烂多姿,让我耳目一新。探讨中国现当代文学诸文,亦多有闪光之思想锋芒与真知灼见,文字华丽诡谲,带着浓浓的鬼魅之气,撩人神经,乱人眼目。虽是“小”说中国,譬如王德威所云“我却以为小说之为小说,正是因为它不能,也不必担当救中国的大任。小说不建构中国,小说虚构中国。”然注入作者的历史情怀与家国恩怨,毕竟有一种宏大的叙事流淌其间,令人深思,令人琢磨。

王德威毕业于台大外文系,师承学者刘绍铭,可谓是夏志清的再传弟子。说起台湾大学外文系,不由得人不心生敬佩,海外文坛一批呼风唤雨的人物,象李欧梵、余光中、白先勇、王文兴、陈若曦、刘绍铭等等,竟然都出自台大外文系。王德威的论学路子注重理论穿透与文本解读,而其笔墨“闲闲如散文,行云流水,如话家常,全是就文论文,不落理论,偶尔用之,也是自然化之,不留痕迹。论述张爱玲及张派传人的文字,简直是天衣无缝,那种瑰丽诡秘,带一点妖冶的鬼气森森。”

在《现代中国小说十讲》的序言里,王德威谈到他对现代中国小说看法:历史迷魅与文学记忆。他注重的是“时间、书写、欲望、记忆所构成的叙事网络。”而在《当代小说二十家》里,王德威重画跨世纪华语文学版图,从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北美地区一共选出二十位华语作家,既介绍作家个别的特色,也把他们纳入文学史的脉络里加以观照。学者季进誉为“这些文字写得才华横溢,汪洋恣肆,与所选作品遥相呼应,相得益彰,与其说是评论,不如说是美文。”

1996年至2002年,王德威应台北麦田出版公司之请编辑一套“当代小说家”书系,同时为每位入选小说家撰写一篇序论,结集起来,就是这本35万字的《当代小说二十家》。所写的作家分别是朱天文、王安忆、钟晓阳、苏伟贞、朱天心、苏童、余华、李昂、李锐、叶兆言、莫言、施叔青、舞鹤、黄碧云、阿城、张贵兴、李渝、黄锦树、骆以军、李永平。其中一些作家非常陌生,基本是大陆文学界关注之外的无名隐士。难怪上海评论家郜元宝质疑说:“与该地区实际的文学构图相比,挂漏无疑太多。”

王德威对西方文化理论的娴熟,使他能够从中西文化的观照对比中指出华语小说家隐秘的内在书写,譬如他说台湾的朱天文,认为朱天文的怨毒写作缘于尼采的辱恨说,是被放逐的恐惧,是对回归的欲望。像《从前从前有个浦岛太郎》,写政治犯被放逐30后的回忆,只

陷入恍然隔世的时间错乱。像《袋鼠族物语》写平凡母亲的逐步退化与无言抗议,又像《春风蝴蝶之事》写女同行恋在男性话语霸权下,暗道心事。种种议论,无不犀利,且带着独特的文风倾泻而下。

不过智者千虑,也有一失。王德威论苏童,“苏童的世界令人感到不能承受之轻,那样工整精妙,却是从骨子里就掏空了的。”这说的不错,确为苏童的传神之论。然而他又说“苏童这样的抒情集锦风格,堪称重对沈从文(《湘行散记》)、萧红(《呼兰河传》)、师陀(《果园城记》)这一脉小说传统,赋予一世纪末的诠释。”我以为,苏童与沈从文、萧红、师陀并无文字上的传承,王德威执意去寻找每一位作家的师承来历,不免霸王硬上弓,强行求欢,未得根本也。

香港从不以文学驰名,但文学却构成这座岛屿/城市的重要人文风景。归根究底,东方之珠的曲折历史,不正是一页页的传奇?在这繁华至极的物质主义环境里,偏就有人蜗居高楼一角,街肆深处,从事字字句句的手工业,而且居然能串成一个传说。这大约是香港文学最大的吊诡之一了。金庸以武侠名满天下,王德威则垂青于言情新秀钟晓阳。我读钟晓阳的《停车暂借问》,是循着琼瑶的路数而来,王德威却感伤于钟晓阳的死亡美学与恋恋哀歌。纵然是一杯白开水,喝成葡萄酒的味道,或可窥视到接受美学的影子。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的授奖辞说:“王德威的批评视野宽阔、文辞优美。他的研究路径,不是理论狂想或文学史空谈,而是注重和文学对象之间的诚实对话;他的批评才具,在学术论证和个人性情的完美结合中显露无遗。他所划定的文学版图,南腔北调、口语方言汇聚一炉,海内外作家的众声喧哗,呈现的正是华语文学“世纪末的华丽”。他对当代作品的勤恳阅读、精微论析,为批评如何重返文学现场建立了有效的典范。”很中肯,也很中庸,可以作为未来诺贝尔文学奖的授辞。

如何现代,怎样文学?在一个娱乐至上的时代里,文学如何把握自我。王德威以《当代小说二十家》为我们树立了一种尺度,一种标杆。对与错倒在其次,何况文学评论从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喧哗。我们需要认真关注的是王德威的写作思路,他为何这样写而不是那样写。正如福柯所说的“重要的不是故事讲述的年代,而是讲述故事的年代。”《当代小说二十家》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种“想象华语文学的方法”。这种方法与其说是现代性的启蒙,不如说是异域的上帝光芒。

《当代小说二十家》(王德威著·三联书店2006年8月第一版)

想象华语文学的方法

——读王德威《当代小说二十家》

作为海外当下首席文学评论家的王德威,先后在中国大陆推出了《想象中国的方法》(三联书店1998年版)、《现代中国小说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当代小说二十家》(三联书店2006年版)等大著,不但博得学术界的一片喝彩声(荣获第五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6年度文学评论家,云其“既为作家画像,又为作品正名,学养丰厚,见地明晰,感悟力超群。”),也赢得许多大陆粉丝的“自我的脆弱的心”,形成世纪末华丽的“众声喧哗”。

记得当初读《想象中国的方法》,王德威以娴熟的西方文学理论对晚清小说重新观照,旧瓶新酒,写的灿烂多姿,让我耳目一新。探讨中国现当代文学诸文,亦多有闪光之思想锋芒与真知灼见,文字华丽诡谲,带着浓浓的鬼魅之气,撩人神经,乱人眼目。虽是“小”说中国,譬如王德威所云“我却以为小说之为小说,正是因为它不能,也不必担当救中国的大任。小说不建构中国,小说虚构中国。”然注入作者的历史情怀与家国恩怨,毕竟有一种宏大的叙事流淌其间,令人深思,令人琢磨。

王德威毕业于台大外文系,师承学者刘绍铭,可谓是夏志清的再传弟子。说起台湾大学外文系,不由得人不心生敬佩,海外文坛一批呼风唤雨的人物,象李欧梵、余光中、白先勇、王文兴、陈若曦、刘绍铭等等,竟然都出自台大外文系。王德威的论学路子注重理论穿透与文本解读,而其笔墨“闲闲如散文,行云流水,如话家常,全是就文论文,不落理论,偶尔用之,也是自然化之,不留痕迹。论述张爱玲及张派传人的文字,简直是天衣无缝,那种瑰丽诡秘,带一点妖冶的鬼气森森。”

在《现代中国小说十讲》的序言里,王德威谈到他对现代中国小说看法:历史迷魅与文学记忆。他注重的是“时间、书写、欲望、记忆所构成的叙事网络。”而在《当代小说二十家》里,王德威重画跨世纪华语文学版图,从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北美地区一共选出二十位华语作家,既介绍作家个别的特色,也把他们纳入文学史的脉络里加以观照。学者季进誉为“这些文字写得才华横溢,汪洋恣肆,与所选作品遥相呼应,相得益彰,与其说是评论,不如说是美文。”

1996年至2002年,王德威应台北麦田出版公司之请编辑一套“当代小说家”书系,同时为每位入选小说家撰写一篇序论,结集起来,就是这本35万字的《当代小说二十家》。所写的作家分别是朱天文、王安忆、钟晓阳、苏伟贞、朱天心、苏童、余华、李昂、李锐、叶兆言、莫言、施叔青、舞鹤、黄碧云、阿城、张贵兴、李渝、黄锦树、骆以军、李永平。其中一些作家非常陌生,基本是大陆文学界关注之外的无名隐士。难怪上海评论家郜元宝质疑说:“与该地区实际的文学构图相比,挂漏无疑太多。”

王德威对西方文化理论的娴熟,使他能够从中西文化的观照对比中指出华语小说家隐秘的内在书写,譬如他说台湾的朱天文,认为朱天文的怨毒写作缘于尼采的辱恨说,是被放逐的恐惧,是对回归的欲望。像《从前从前有个浦岛太郎》,写政治犯被放逐30后的回忆,只

陷入恍然隔世的时间错乱。像《袋鼠族物语》写平凡母亲的逐步退化与无言抗议,又像《春风蝴蝶之事》写女同行恋在男性话语霸权下,暗道心事。种种议论,无不犀利,且带着独特的文风倾泻而下。

不过智者千虑,也有一失。王德威论苏童,“苏童的世界令人感到不能承受之轻,那样工整精妙,却是从骨子里就掏空了的。”这说的不错,确为苏童的传神之论。然而他又说“苏童这样的抒情集锦风格,堪称重对沈从文(《湘行散记》)、萧红(《呼兰河传》)、师陀(《果园城记》)这一脉小说传统,赋予一世纪末的诠释。”我以为,苏童与沈从文、萧红、师陀并无文字上的传承,王德威执意去寻找每一位作家的师承来历,不免霸王硬上弓,强行求欢,未得根本也。

香港从不以文学驰名,但文学却构成这座岛屿/城市的重要人文风景。归根究底,东方之珠的曲折历史,不正是一页页的传奇?在这繁华至极的物质主义环境里,偏就有人蜗居高楼一角,街肆深处,从事字字句句的手工业,而且居然能串成一个传说。这大约是香港文学最大的吊诡之一了。金庸以武侠名满天下,王德威则垂青于言情新秀钟晓阳。我读钟晓阳的《停车暂借问》,是循着琼瑶的路数而来,王德威却感伤于钟晓阳的死亡美学与恋恋哀歌。纵然是一杯白开水,喝成葡萄酒的味道,或可窥视到接受美学的影子。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的授奖辞说:“王德威的批评视野宽阔、文辞优美。他的研究路径,不是理论狂想或文学史空谈,而是注重和文学对象之间的诚实对话;他的批评才具,在学术论证和个人性情的完美结合中显露无遗。他所划定的文学版图,南腔北调、口语方言汇聚一炉,海内外作家的众声喧哗,呈现的正是华语文学“世纪末的华丽”。他对当代作品的勤恳阅读、精微论析,为批评如何重返文学现场建立了有效的典范。”很中肯,也很中庸,可以作为未来诺贝尔文学奖的授辞。

如何现代,怎样文学?在一个娱乐至上的时代里,文学如何把握自我。王德威以《当代小说二十家》为我们树立了一种尺度,一种标杆。对与错倒在其次,何况文学评论从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喧哗。我们需要认真关注的是王德威的写作思路,他为何这样写而不是那样写。正如福柯所说的“重要的不是故事讲述的年代,而是讲述故事的年代。”《当代小说二十家》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种“想象华语文学的方法”。这种方法与其说是现代性的启蒙,不如说是异域的上帝光芒。

《当代小说二十家》(王德威著·三联书店2006年8月第一版)


相关内容

  • 张爱玲20周年祭:读她的文字,反对阐释
  • 张爱玲20周年祭:读她的文字,反对阐释 网友评论(5)2015.9.8 第197期 作者:思郁 导语:1995年9月8日,中秋节,一代才女张爱玲被发现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内,终年75岁.在她去世后的20年里,"张爱玲"这个名字并没有随之冷淡,相反越来越热,生前 ...

  • 浅谈余秋雨散文的艺术特色
  • nykx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863269310 浅谈余秋雨散文的艺术特色 □广东省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李日新黄秋菊 摘要:余秋雨散文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也得到许多评论家的好评.他的散文独特之处在于打破了传统散文文体的束缚,开创了散文的一代新风.本文从主题和题 ...

  • 莫言简介1
  • 莫言简介: 莫言(1955年2月17日- ),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共党员.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1985年起,莫言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创作出了一批带有先锋色彩的独特作品,以大胆新奇的写作风格著称.2011年8月,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蛙&g ...

  • 从_玉米_看毕飞宇小说的语言艺术
  • 语 言理论研究 从<玉米>看毕飞宇小说的语言艺术 □魏 娜 在中国当代文坛中,毕飞宇无疑是不可忽视的作家.他著有中短篇小说近百篇,其中<哺乳期的女人><雨天的棉花糖><那个男孩是我><青衣>等均受到读者好评.在众多的优秀作品中,毕飞宇说,& ...

  • 对外汉语教学的工作总结
  • 在新加坡华文学校有一段时日了,小学和中学的孩子在华文的吸收程度有明显的不同.针对不同的孩子我注重用因材施教的方法.以下是这段时间教学的工作总结. 首先,应当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展现中国老师的特色,获得学生的认可. 老师的魅力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华裔后代基本上远隔了华文学习的环境.经过深入的交流,我发现, ...

  • 中国小说发展历程及各时期代表作 [1000字]
  • 中国小说发展历程及各时期代表作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小说"三要素"的基本特征: 2.了解中国小说发展历程: 3.掌握各时期出现的小说样式: 4.把握各时期有代表性.典型性作家.作品: 5.学会鉴赏小说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1.了解中国小说发展历程: 2.把握各时期有代表性.典 ...

  • 网站创业计划书
  • [关键词] 传说、幻想文学、虚拟团队 说明: 幻想文学:指现网络流行的奇幻、玄幻、科幻、武侠等文学类型。我们认为,这些文学类型的共同点都体现人类的梦想与幻想,故用“幻想文学”一言以概之,当然,还有其他的文学类型,这里不一一举例。虚拟团队:区别传统团队,特点是不在相同地点协作完成任务,体现网络特点,由 ...

  • 家族史的现代书写_评张大春_聆听父亲_
  • 中 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家族史的现代书写 --评张大春<聆听父亲> ○王云芳 摘 要:张大春的<聆听父亲>是以散文笔触写就的"现代"家族史.它从现代个体的角度切入家族记忆,秉承鲜明的怀疑精神,反思原乡儒家文化传统的优劣:在沿袭传统儒家审美观念的同时进行了跨文 ...

  • 多多与洛夫诗歌的比较阅读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多多与洛夫诗歌的比较阅读 作者:白天伟 刘涵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4年第05期 内容摘要:纵观多多和洛夫的诗路历程和人生经历,二人最初都深受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都曾"二度流亡",后期的诗作又都趋于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