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综合4

绝密★启用前

文 科 综 合 试 题4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35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24.按照宋代官制,一般官员都有“官”和“差遣”两个头衔,有的官还加有“职”的头衔。所以“任

非其官”的情形很普遍。由此可见

A .宋代官僚体系的成熟 B .宋代皇权进一步强化

C .宋代行政效率有提高 D .宋代破解了藩镇难题

25.武则天通过唐高宗改《氏族志》为《姓氏录》,修改原则是:“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

后族武氏为一等”。对这一举措理解最准确的是

A .姓氏开始成为科举的隐形门第 B .使武则天完成光宗耀祖的初衷

C .顺应当时封建经济发展的需求 D .有悖于社会公平公正的大诉求

26.董仲舒说:“圣人之性,不可名性;斗筲之性,又不可以名性。名性者,中民之性。”由此

可见

A .董仲舒的人性论论证了封建统治的合理性 B .董仲舒的人性论为其“天人感应”说奠基

C .西汉武帝时期社会上出现道德信仰的危机 D .这种人性论的新思想违背了正统儒家思想

27.有学者研究了北宋到清朝的国家财政收入情况,以每朝最高财政收入计算统计如下表

A .明清时期由于长期战乱导致国家经济严重衰退

B .两宋时期中国的封建经济已经逐渐发展到顶峰

C .明清时期强化的专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

D .明清时采取了有别于两宋的国家财政税收政策28.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解释科学道:“ 科学者何?吾人对于事物之概念,综合客观之现象,诉之主观之理性,而不矛盾之谓也”。以下对材料中“科学”最合理的认识是

A .科学仅指科学技术和科学精神 B .当时学者对科学的解释较浅显

C .科学是指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 D .中国开始才引入了科学的概念

29.毛泽东在1925年12月1日写成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写道:“革命党是群众的

向导,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这说明

A .毛泽东对于革命的朋友和敌人尚未有清晰认识

B .毛泽东反对我党在革命中出现的机会主义倾向

C .北伐战争的顺利进军得到了所有革命阶级支持

D .毛泽东初步阐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30.1973年2月17日毛泽东在谈到中国外交时说:“我跟一个外国朋友谈过,我说要搞一条

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由此延伸出“三个世界”的理论。这能看出

A .中国逐步放弃反对霸权主义政策 B .中国当时把苏联作为最大的威胁

C .中美建交有力推动中国外交调整 D .受文革影响中国外交有左的色彩

31.1980年8月,经中央和国务院批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相继成立经济特区。1982

年上半年,上海《文汇报》以醒目的标题,公开刊登了《旧中国租界的由来》一文。这篇文章从旧中国租界的形成谈起,映射建立特区。这表明

A .沿海建立经济特区的实践未得到中央支持

B .经济特区创办初期有形成变相租界的危险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遇到强大阻力

D .改革开放初期面临艰难的思想解放的过程

32.据《国际经济和社会统计提要1990》统计:以1980年的工业生产为100计算,1989年

苏联工业为136,日本也为142,西德为117,英国为119,法国和意大利同为113,美国为130。这说明

A .经济政策的适度调整促进了工业增长 B .经济区域化的加快推动世界经济增长

C .日本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D .斯大林模式的僵化阻碍苏联经济增长

33.有学者对罗马法做如下评价:“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

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可见罗马法

A .具体实施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B .没有按照基本立法程序制定

C .法官和法学家随意曲解法律 D .体现一定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34.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认为,人们对自由的爱好与对平等的爱好,实际上是

两个不同的事情。我甚至敢补充一句,在民主国家,它们还是两码不调和的事情,对于均分财产的那种所谓经济民主,托克维尔是反对的。这说明

A .托克维尔反对法国大革命对原制度的破坏 B .在托克维尔看来平等往往比自由更为重要

C .托克维尔更加理性现实的诠释了启蒙思想 D .通过革命方式获取的自由和民主不能相容 35.1993年亨廷顿发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对世界未来走向亨廷顿描述如下

图,以下对此评论正确的是

A .亨廷顿对世界的未来走向作出了

精确的预测

B .亨廷顿对中华文明的了解超过对

日本的了解

C .冷战后文明的冲突确实代替了

意识形态冲突

D .亨廷顿所谓文明冲突论依旧带

有冷战的思维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40.(25分)亚洲历史上曾经创造了辉煌的文明,近代随着日本军国主义崛起却兵戎相见,面

对未来,回顾历史,亚洲该缔造一个怎样的亚洲是值得世人思考的问题。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海路的开辟则在公元前111年徐闻县设置之后,汉武帝为了宣扬汉王朝的富庶、强盛和威德,满足宫庭奢侈生活的需要,派船队携带黄金、丝织品等,从雷州半岛的徐闻出发,因缺乏风帆和指南针,故沿北部湾直至越南海岸一路南行,用了近一年时间,绕过马六甲海峡,到达印度南部、再转斯里兰卡,然后将沿途交换的物品载回中国。这就是史书所记“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黄支之南,有已程不国,汉之译使自此还矣”的史料所反映的情况。也就是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也称“香料之路”或“陶瓷之路”。

汉代“海上丝绸之道”的开通,犹如一条文化纽带,把居住异域的各民族连在一起,推向世界文明的大舞台。

材料二: 作为一个民族国家,中国是由于日本的大举入侵和举国抗战体制的形成, 才在当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统一,国人的民族意识也因此得以极大提升。我们说,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增强了国民对国家认同的程度和对政府的监督程度,它自然也就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心和参与,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杨奎松《抗战燃起中国现代国家梦想》

材料三:2015年3月28日上午,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在海南省博鳌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强调亚洲要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必须在世界前进的步伐中前进、在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发展。我们要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指出,本届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以“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可谓恰逢其时,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长远的历史意义。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联合国成立70周年,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东盟共同体建成之年。这是值得人们纪念的重要年份,也是激发人们铭记历史、鉴往知来的重要时刻。

----新浪新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背景。(9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6分)

(3)阅读材料三,结合材料二,从汲取战争教训,维护世界和平的立场出发,概括指出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并简要说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10分)

41.(12分)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历史的发展主线和分期是两个密切关联的重要问题-----以不同的历史现象作为历史的发展主线会形成不同的史观,不同的史观往往会伴随产生不同类型的历史分期法,而这两个问题又涉及到能否科学地认识历史,正确地总结和阐释历史的经验教训、发展规律、各种复杂的历史现象、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因此历来是史学家们研究讨论的重点。

------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

请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史观给世界近代史分期(即世界近代史的上限和下限),并说明理由。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为解决户口隐漏问题,隋文帝在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推出了检括户口的运动,即“大索貌阅”。大索貌阅的具体方法是:“阅其貌以验老小之实”,就是按照户籍登记的年龄,来对照各家庭成员的实际形貌,以定真伪。此外,还检查每个家庭是否在户籍上有隐瞒、脱漏等欺诈行为。

开皇年间大索貌阅的工作,做的相当细致、相当到位,可以说是卓有成效。最终,政府公布的成绩是:增加丁男四十四万三千,增加人口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

时输缴赋税,是按户籍进行的,许多百姓想逃避赋税,而地方豪强又想获得劳动力,二者结合,造成了许多人口不自立户籍,甘愿成为豪强依附民的状况。而地方政府具体征纳赋税时,又有着极大的弊端,官吏和豪强串通一气,恣意胡报,搞的账目含混不清,中饱私囊,使国家损失了大量的收入。

面对这种情况,宰相高颎设计了“输籍法”,于开皇五年(公元585年)被隋文帝采纳,并推行贯彻。

输籍法的具体方法是:由中央政府确定划分户等的标准,叫做“输籍定样”,随后颁布到各级地方政府。其关键是,按照户等高下的不同,承担不同的赋税量。每年正月五日,由县令亲自出查,督察百姓根据居住地点的远近,由五党或三党组成一团,按照“定样”,重新确定户等高下,及应纳赋税量,并写成“定簿”。

输籍法颁行后,人称“自是奸无所容”。它将许多豪强的依附民,改造为国家的编户。

-----选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隋朝实行“大索貌阅”和“ 输籍法”的原因。(6分)

(2)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隋朝实行“大索貌阅”和“ 输籍法”的作用。(9分)

综合历史四答案

24-25 BC, 26-30 ADCBB, 31-35 DADCD

40.(25分)

(1)汉代国力强盛(或中央集权加强、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等);汉代经济发展;汉武帝欲炫耀国威;宫廷需求奢侈品;造船航海技术进步;统治者对海疆的开拓;沿海商人的进取精神(每点3分,任答3点即可)

(2)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增强了民族意识(民族认同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基;推动了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

(3)和平与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2分)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中国率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积极实践;中国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重要力量;中国是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积极倡导者;中国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8分,答对4点即得8分。)

41. (12分)

史观一:阶级斗争史观(革命史观)(2分),

世界近代史上限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尼德兰革命亦可)(2分),理由:政治上建立君主立宪政体、议会制度和政党政治,为后来很多国家效仿;经济上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思想意识上形成先进的政治和哲学思想。(3分,能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阐述即可)。

世界近代史下限是俄国十月革命(2分),理由:十月革命建立社会主义,改变整个世界历史走向,是人类历史进入新时代,开始以社会主义革命为标志的世界现代史。(3分)

史观二:全球史观(整体史观)(2分)

世界近代史上限是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2分),理由:1500前后,西欧酝酿并开始了一场历史性的空前变革,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思想解放,原始资本积累,欧亚非连在一起,世界历史从黑暗中世纪进入近代,世界一体化进程开始启动。(3分)。

世界近代史下限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2分),理由:从1500-1900年,西方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东方从属于西方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在20世纪初最终形成,资本主义由自由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世界被瓜分完毕,全球化进入一个更高层次阶段,世界近代史宣告结束。(3分,学生能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角度阐述即可,3分)

(改卷老师注意:学生若从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社会经济史观等角度进行阐释,言之有理,自圆其说皆同等赋分,不必拘泥于答案)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原因:户口隐匿严重;财政困难;百姓税负不合理;地方官趁机贪污严重(每点3分,2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答案亦可)

(2)作用:增加国家控制的人口;增加财政收入;缓和社会矛盾;打击豪强势力;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经济发展(每点3分,3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答案亦可)

绝密★启用前

文 科 综 合 试 题4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35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24.按照宋代官制,一般官员都有“官”和“差遣”两个头衔,有的官还加有“职”的头衔。所以“任

非其官”的情形很普遍。由此可见

A .宋代官僚体系的成熟 B .宋代皇权进一步强化

C .宋代行政效率有提高 D .宋代破解了藩镇难题

25.武则天通过唐高宗改《氏族志》为《姓氏录》,修改原则是:“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

后族武氏为一等”。对这一举措理解最准确的是

A .姓氏开始成为科举的隐形门第 B .使武则天完成光宗耀祖的初衷

C .顺应当时封建经济发展的需求 D .有悖于社会公平公正的大诉求

26.董仲舒说:“圣人之性,不可名性;斗筲之性,又不可以名性。名性者,中民之性。”由此

可见

A .董仲舒的人性论论证了封建统治的合理性 B .董仲舒的人性论为其“天人感应”说奠基

C .西汉武帝时期社会上出现道德信仰的危机 D .这种人性论的新思想违背了正统儒家思想

27.有学者研究了北宋到清朝的国家财政收入情况,以每朝最高财政收入计算统计如下表

A .明清时期由于长期战乱导致国家经济严重衰退

B .两宋时期中国的封建经济已经逐渐发展到顶峰

C .明清时期强化的专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

D .明清时采取了有别于两宋的国家财政税收政策28.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解释科学道:“ 科学者何?吾人对于事物之概念,综合客观之现象,诉之主观之理性,而不矛盾之谓也”。以下对材料中“科学”最合理的认识是

A .科学仅指科学技术和科学精神 B .当时学者对科学的解释较浅显

C .科学是指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 D .中国开始才引入了科学的概念

29.毛泽东在1925年12月1日写成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写道:“革命党是群众的

向导,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这说明

A .毛泽东对于革命的朋友和敌人尚未有清晰认识

B .毛泽东反对我党在革命中出现的机会主义倾向

C .北伐战争的顺利进军得到了所有革命阶级支持

D .毛泽东初步阐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30.1973年2月17日毛泽东在谈到中国外交时说:“我跟一个外国朋友谈过,我说要搞一条

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由此延伸出“三个世界”的理论。这能看出

A .中国逐步放弃反对霸权主义政策 B .中国当时把苏联作为最大的威胁

C .中美建交有力推动中国外交调整 D .受文革影响中国外交有左的色彩

31.1980年8月,经中央和国务院批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相继成立经济特区。1982

年上半年,上海《文汇报》以醒目的标题,公开刊登了《旧中国租界的由来》一文。这篇文章从旧中国租界的形成谈起,映射建立特区。这表明

A .沿海建立经济特区的实践未得到中央支持

B .经济特区创办初期有形成变相租界的危险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遇到强大阻力

D .改革开放初期面临艰难的思想解放的过程

32.据《国际经济和社会统计提要1990》统计:以1980年的工业生产为100计算,1989年

苏联工业为136,日本也为142,西德为117,英国为119,法国和意大利同为113,美国为130。这说明

A .经济政策的适度调整促进了工业增长 B .经济区域化的加快推动世界经济增长

C .日本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D .斯大林模式的僵化阻碍苏联经济增长

33.有学者对罗马法做如下评价:“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

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可见罗马法

A .具体实施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B .没有按照基本立法程序制定

C .法官和法学家随意曲解法律 D .体现一定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34.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认为,人们对自由的爱好与对平等的爱好,实际上是

两个不同的事情。我甚至敢补充一句,在民主国家,它们还是两码不调和的事情,对于均分财产的那种所谓经济民主,托克维尔是反对的。这说明

A .托克维尔反对法国大革命对原制度的破坏 B .在托克维尔看来平等往往比自由更为重要

C .托克维尔更加理性现实的诠释了启蒙思想 D .通过革命方式获取的自由和民主不能相容 35.1993年亨廷顿发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对世界未来走向亨廷顿描述如下

图,以下对此评论正确的是

A .亨廷顿对世界的未来走向作出了

精确的预测

B .亨廷顿对中华文明的了解超过对

日本的了解

C .冷战后文明的冲突确实代替了

意识形态冲突

D .亨廷顿所谓文明冲突论依旧带

有冷战的思维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40.(25分)亚洲历史上曾经创造了辉煌的文明,近代随着日本军国主义崛起却兵戎相见,面

对未来,回顾历史,亚洲该缔造一个怎样的亚洲是值得世人思考的问题。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海路的开辟则在公元前111年徐闻县设置之后,汉武帝为了宣扬汉王朝的富庶、强盛和威德,满足宫庭奢侈生活的需要,派船队携带黄金、丝织品等,从雷州半岛的徐闻出发,因缺乏风帆和指南针,故沿北部湾直至越南海岸一路南行,用了近一年时间,绕过马六甲海峡,到达印度南部、再转斯里兰卡,然后将沿途交换的物品载回中国。这就是史书所记“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黄支之南,有已程不国,汉之译使自此还矣”的史料所反映的情况。也就是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也称“香料之路”或“陶瓷之路”。

汉代“海上丝绸之道”的开通,犹如一条文化纽带,把居住异域的各民族连在一起,推向世界文明的大舞台。

材料二: 作为一个民族国家,中国是由于日本的大举入侵和举国抗战体制的形成, 才在当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统一,国人的民族意识也因此得以极大提升。我们说,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增强了国民对国家认同的程度和对政府的监督程度,它自然也就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心和参与,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杨奎松《抗战燃起中国现代国家梦想》

材料三:2015年3月28日上午,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在海南省博鳌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强调亚洲要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必须在世界前进的步伐中前进、在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发展。我们要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指出,本届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以“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可谓恰逢其时,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长远的历史意义。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联合国成立70周年,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东盟共同体建成之年。这是值得人们纪念的重要年份,也是激发人们铭记历史、鉴往知来的重要时刻。

----新浪新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背景。(9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6分)

(3)阅读材料三,结合材料二,从汲取战争教训,维护世界和平的立场出发,概括指出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并简要说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10分)

41.(12分)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历史的发展主线和分期是两个密切关联的重要问题-----以不同的历史现象作为历史的发展主线会形成不同的史观,不同的史观往往会伴随产生不同类型的历史分期法,而这两个问题又涉及到能否科学地认识历史,正确地总结和阐释历史的经验教训、发展规律、各种复杂的历史现象、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因此历来是史学家们研究讨论的重点。

------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

请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史观给世界近代史分期(即世界近代史的上限和下限),并说明理由。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为解决户口隐漏问题,隋文帝在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推出了检括户口的运动,即“大索貌阅”。大索貌阅的具体方法是:“阅其貌以验老小之实”,就是按照户籍登记的年龄,来对照各家庭成员的实际形貌,以定真伪。此外,还检查每个家庭是否在户籍上有隐瞒、脱漏等欺诈行为。

开皇年间大索貌阅的工作,做的相当细致、相当到位,可以说是卓有成效。最终,政府公布的成绩是:增加丁男四十四万三千,增加人口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

时输缴赋税,是按户籍进行的,许多百姓想逃避赋税,而地方豪强又想获得劳动力,二者结合,造成了许多人口不自立户籍,甘愿成为豪强依附民的状况。而地方政府具体征纳赋税时,又有着极大的弊端,官吏和豪强串通一气,恣意胡报,搞的账目含混不清,中饱私囊,使国家损失了大量的收入。

面对这种情况,宰相高颎设计了“输籍法”,于开皇五年(公元585年)被隋文帝采纳,并推行贯彻。

输籍法的具体方法是:由中央政府确定划分户等的标准,叫做“输籍定样”,随后颁布到各级地方政府。其关键是,按照户等高下的不同,承担不同的赋税量。每年正月五日,由县令亲自出查,督察百姓根据居住地点的远近,由五党或三党组成一团,按照“定样”,重新确定户等高下,及应纳赋税量,并写成“定簿”。

输籍法颁行后,人称“自是奸无所容”。它将许多豪强的依附民,改造为国家的编户。

-----选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隋朝实行“大索貌阅”和“ 输籍法”的原因。(6分)

(2)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隋朝实行“大索貌阅”和“ 输籍法”的作用。(9分)

综合历史四答案

24-25 BC, 26-30 ADCBB, 31-35 DADCD

40.(25分)

(1)汉代国力强盛(或中央集权加强、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等);汉代经济发展;汉武帝欲炫耀国威;宫廷需求奢侈品;造船航海技术进步;统治者对海疆的开拓;沿海商人的进取精神(每点3分,任答3点即可)

(2)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增强了民族意识(民族认同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基;推动了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

(3)和平与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2分)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中国率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积极实践;中国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重要力量;中国是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积极倡导者;中国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8分,答对4点即得8分。)

41. (12分)

史观一:阶级斗争史观(革命史观)(2分),

世界近代史上限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尼德兰革命亦可)(2分),理由:政治上建立君主立宪政体、议会制度和政党政治,为后来很多国家效仿;经济上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思想意识上形成先进的政治和哲学思想。(3分,能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阐述即可)。

世界近代史下限是俄国十月革命(2分),理由:十月革命建立社会主义,改变整个世界历史走向,是人类历史进入新时代,开始以社会主义革命为标志的世界现代史。(3分)

史观二:全球史观(整体史观)(2分)

世界近代史上限是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2分),理由:1500前后,西欧酝酿并开始了一场历史性的空前变革,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思想解放,原始资本积累,欧亚非连在一起,世界历史从黑暗中世纪进入近代,世界一体化进程开始启动。(3分)。

世界近代史下限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2分),理由:从1500-1900年,西方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东方从属于西方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在20世纪初最终形成,资本主义由自由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世界被瓜分完毕,全球化进入一个更高层次阶段,世界近代史宣告结束。(3分,学生能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角度阐述即可,3分)

(改卷老师注意:学生若从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社会经济史观等角度进行阐释,言之有理,自圆其说皆同等赋分,不必拘泥于答案)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原因:户口隐匿严重;财政困难;百姓税负不合理;地方官趁机贪污严重(每点3分,2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答案亦可)

(2)作用:增加国家控制的人口;增加财政收入;缓和社会矛盾;打击豪强势力;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经济发展(每点3分,3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答案亦可)


相关内容

  • 三本1学校排名
  • 排名校名总得分人才培养得分科学研究得分分省排名学校类型学校参考类型 1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9.844.135.7浙1理工文理类教研1型 2浙江大学城市学院4.722.42.32浙2理工文理类教研1型 3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3.862.471.39粤1综合文科类教研1型 4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3.22 ...

  • 2100年全国各地高考状元
  • 文/网络     编辑制作/荷花小女子 北京: 理科头名:梁思齐 北京理科第一名为人大附中的梁思齐,697分.加上全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获得的20分加分,他的总分是717分.梁思齐此前已经被保送北大化学学院,但同时也报了港校.他说自己平时爱好足球.乒乓球,是学校足球社的副社长,喜欢音乐,钢琴九级 ...

  • 中国大学分类新标准
  • 中国大学分类研究最新进展 我国学 者提出新标准 2002-11-13 16:55:38 我国1952年按照苏联的模式对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后,建立了以专门学院为主体的高等教育体制.在这个体制下,全国大学实行按学科分类,除少数大学保留若干个学科外,大部分大学都只有一个学科,全国大学分为文理(也称综合) ...

  • 2012-2013年高考历史试题
  • 2013年高考历史天津卷 3.C [解析] 本题以孟德斯鸠的政治主张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析] 本题以西汉政治制度的演变为切入点,以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为主线,综合考查了考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阐释和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解析] 本题以工业革命前 ...

  • 2012年湖北省高考方案
  • 2012 年湖北省高考方案2009 年秋季我省高中整体进入课程改革以来,在厅领导的直接领导和支持 下,厅基教处.职成教处.考试院.招办.教研室等单位联合开展 2012 年新高 考方案的调研和制定工作. 历经 2 年多的调查研究和方案起草,经过相关部门的 座谈讨论,已形成初步方案,并曾多次向有关方面征 ...

  • 广东省2010年高考改革不再设X科目
  • 广东省2010年高考改革不再设X科目 省教育考试院负责人在广东省考试中心公布:省教育厅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制定了<广东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调整方案>(下简称"<调整方案>"),经省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并报教育部核准,将于2010年正式实施. 根据< ...

  • 关于华中科技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发展文科对我国理工科大学的启示
  • 摘 要 本文以麻省理工学院和华中科技大学为例,阐述了当前理工科院校发展文科的必要性,结合国内外高校的办学经验与启示,对理工科大学如何发展文科.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做出了若干思考,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华中科技大学 麻省理工学院 人文教育 理工科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 ...

  • 高中文理分科选科指导
  • 根据现行江苏省高考方案的要求,高一的学生将在进入高二时就要面临理科及文科方向选科的抉择了,选科的结果将直接决定同学们将来学业水平测试(高二时的小高考)及高考时选修科目组的方向.为帮助同学们正确进行选科,充分利用江苏高考方案的现行规则,在将来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我特搜集整理了一些相关材料,希望对各位 ...

  • 部分省区部分省区高考改革实施方案
  • . . . . . . . 部分省区高考改革实施方案 率先于2004年进行高中课程改革的广东.山东.海南及宁夏将于2007年迎来第一次课改后的高考.目前几个省区的2007年新高考方案的修改稿或定稿已纷纷出炉.分文理,考综合能力,成为已有方案的省区的共同选择. 2007年海南 会考成绩进总分综合评价作 ...

  • 文科为主型综合大学科技评价体系研究
  • 摘 要:文章从文科为主型综合大学科技评价现状出发,提出科技评价体系应在科学性.公正性.操作性原则基础上,区分自由探索性研究与应用研究,合理构建评价因素与内容. 关键词:文科:综合大学:科技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10-0053-02 在高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