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历史学派对中国的影响

德国历史学派对中国经济学的影响

侯俊

摘要 19世纪40年代,德国的主流经济学理论即历史学派开始产生。该学派分为旧历史学派与新历史学派,中国受到此学派的重大影响。

关键词 德国历史学派 中国经济学

一、 引言

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期在德国出现的庸俗经济学流派。它强调经济发展的历史性和国民经济的有机体现,代表德国产业资本的利益,对抗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对德国工业化的发展起过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德国历史主义的开创者李斯特指出:“英国古典经济学不强调经济生活中国民有机体的重要,是‘世界主义’和‘个人主义’的经济学。”

【1】历史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的,人类历史及其各种表现是一个自然变化和发展的过程。恩格斯指出:“人们在生产和交换时所处的条件,各个国家各不相同,而在每一个国家里,各个世代又各不相同。因此,政治经济学不可能对一切国家和一切历史时代都是一样的。”【2】恩格斯这段话指出,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经济学,即民族性;各个国家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经济学,即时代性。中国经济学在民国时期有较大发展,受到德国历史主义学派极大的影响。

二、 德国历史学派在中国的发展

19世纪40年代,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还远远落后于英法。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出现了以国家主义李斯特为先驱的德国历史学派。对于中国而言,传统中国有丰富的经济思想,但没有近代意义的经济科学,中国近代经济学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结果。20世纪初,西方国家的经济学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

(一) 德国历史学派

德国历史学派分为旧历史学派与新历史学派。

1. 旧历史学派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是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者。作为这个学派的创始人,李斯特在首先发起同英国古典学派论战的同时,还从德国当时的国情和国际环境出发。李斯特的发展观由他提出的“生产力理论”、“工业优先理论”和“国家干预理论”三部分组成。在其名著《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对于他提出的“生产力理论”,李斯特写下了他的名言:“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多少倍;它不但可以使已有的和已经增加的财富获得保障,而且可以使已经消失的财富获得补偿。”【3】在他看来,“生产力理论”和“工业优先论”都只是铺垫,李斯特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对国家作用的强调上。他认为后进的德国只有在强有力的国家力量的扶持下,才能实现强国之梦。他强调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是私人经济的简单总和,认为创造财富的诸生

产力,必须要有国家规模的分工和诸生产力的协作与结合,只有在国民经济整体中农、工、商相互协调、均衡的场合,才能使一个不发达的国家有保障地达到“正常的国民经济的发展状态”。

对于就历史学派的创始人威廉·罗雪尔,他认为,不可能有一种适合于所有国家的一般经济理论,这就应了恩格斯的说法,即经济的“民族性”。他主张用历史方法研究经济,不主张树立什么经济理想,而主张研究国民经济的性质和需求、满足国民经济任务的法律措施以及它们所带来的效果。他称这种方法是国民经济的历史的解剖学和生理学。

2. 新历史学派

19世纪70年代以后,德国产业资本壮大,日渐走向垄断资本主义,其内在矛盾开始显露。1873年的经济危机引起了中产阶级的没落,工人阶级失业和贫困,社会问题严重。德国社会民主党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了工人运动。为了对抗马克思主义,缓和阶级矛盾,新历史学派一方面继承了旧历史学派的遗产,一方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社会改良主义。他们认为只要求工人克制和节约,不能解决问题,还必须从意识形态上批判“世界主义”、“经济人”的利己心得理论前提,以及古典学派的“唯物主义”。

作为新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瓦格纳,他将国民经济划分为三类组织:营利性经济组织;慈善性经济组织;强制的共同

经济组织。其中强制的共同经济组织位于个别经济组织之上,它必须保障历史所赋予国家的历史任务得以完成。他认为国家经费是生产性的,它将转移到国民每年生产的总值中。他还提出累进税制,主张“国家经费膨胀的法则”。他强调国家救助是社会改良的主要支柱。他的国家社会主义排除工人阶级的参加,主张“先上层,后下层”,认为工人阶级是国家社会主义政策的受益者。

被认为是新历史学派的集大成者施穆勒,他和瓦格纳不同,要求中间阶层,即处于大资本与工人阶级之间的中小企业、中小商人、自耕农保持独立自主的稳定地位。他认为要维护资本主义秩序的稳定,必须维护这个中间阶层。他反对工会,反对工人罢工,宣扬一种“合法的强权君主制”。他提倡国民经济学的道德理念,主张历史的伦理主义的经济学体系。他把自己的方法称为“历史的统计方法”。

(二)中国经济学对德国历史学派杨弃

德国历史学派对中国首次影响大约在民国时期。民国是中国社会经济变革的重要时期。“当代中国学者对德国历史学派的兴衰及特点有所研究。”【4】德国历史学派繁兴于19世纪下半叶,一战以后已形衰落,而“中国本土经济学有较大发展是1920年代以后的事情”。【5】

中国在民国时期开始大量的翻译西方经济学著作,让中

国经济学者逐渐接受着来自西方的经济文化。民国时期的学者对于德国历史学派之作品亦有所译介,这些译著构成当时中国经济学界认识德国历史学派的重要来源。郑家稼认为德国历史学派“赖李士特的倡导,罗齐尔的发挥,克乃士的大成”。【6】郑家稼还翻译了施穆勒的《重商制度及其历史意义》。当时中国经济学界凭着各种翻译,得以了解了德国历史学派,才有了较深入的认识。

历史学派的产生是为了保护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用洪志远的话说,“经济落后,生产力地位的德国,如果也跟着人家采取自由贸易政策,那就无异任自国底经济(因而国家底命脉)永远受先进英国和法国底支配”。【7】当时作为工业化欠发达国家的中国从19世纪前期的德国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历史学派主张依靠国家政权保护和发展各国的民族经济,对于当时落后的中国来说,这种观点是具有重大意义的。然而,德国历史学派注重实务但轻于理论,当时门格尔就批判历史学派不能区别理论科学、历史科学和政策实践的关系。他与施穆勒的争论在学说史上称之为“方法论论争”。对于德国的这种政策主张,中国经济学界不予以认同。有学者在肯定历史学派整理史料之贡献的同时,直斥该学派“绝非一种学问,只是一个统计和记述罢了”。【8】

中国自古以来,都以借鉴前人的研究为基础,进行现行的研究。不管是朝代的更替,还是政策的改变,都是考究于

前人基础之上的。因此,中国的经济受到德国历史学派很大的影响,也就是历史主义方法。郑家稼认为“历史学派不论新旧,唯一的贡献,是在于方法论”,而该学派所用“历史的方法”可以概括为:“用经验的材料,归纳它的结论”。【9】我们现在之所以发展这么快,一方面是吸引了西方的先进思想以及技术,还有一部分是继承了我们的传统。历史主义对于中国的影响还是很深的。德国历史主义学派提倡的是以国家主义反对世界主义,他们为国家利益而奋斗的勇气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为中国经济学者们树立了榜样。

三、 结束语

不可否认,德国历史学派具有不注重理论,否认经济规律存在的缺陷。但是,任何一个政策、学派都有不足的地方。诚如是,对于德国历史学派的经济思想既有中国可以借鉴的地方,也有可被摒弃之处。最明智的选择就是立足于该学派思想基础之上,结合本国基本国情,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制定可行政策,推进我国经济长足发展。

【1】李斯特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1814年)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李斯特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商务印书馆1983年中文版

【4】魏建:《德国历史学派兴衰述评》,载《经济科学》,1999年第2期,第104——110页;杨祖义:《德国历史学派的经济史学解析》,载《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第69——73页

【5】 孙大权:《中国经济学的成长;中国经济学社研究(1923——1953)》,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

【6】 罗雪尔等:《经济学历史方法论》,郑家稼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译后记,第1页。引文中李士特、罗齐尔、克乃士,即李斯特、罗雪尔、克尼斯

【7】 沈志远:《近代经济学史纲》,上海;生活书店,1947年版

【8】 刘及辰:《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思潮批判》,上海;生活书店,1939年版

【9】斯莫拉:《重商制度及其历史意义》,郑家稼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德国历史学派对中国经济学的影响

侯俊

摘要 19世纪40年代,德国的主流经济学理论即历史学派开始产生。该学派分为旧历史学派与新历史学派,中国受到此学派的重大影响。

关键词 德国历史学派 中国经济学

一、 引言

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期在德国出现的庸俗经济学流派。它强调经济发展的历史性和国民经济的有机体现,代表德国产业资本的利益,对抗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对德国工业化的发展起过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德国历史主义的开创者李斯特指出:“英国古典经济学不强调经济生活中国民有机体的重要,是‘世界主义’和‘个人主义’的经济学。”

【1】历史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不断进步的,人类历史及其各种表现是一个自然变化和发展的过程。恩格斯指出:“人们在生产和交换时所处的条件,各个国家各不相同,而在每一个国家里,各个世代又各不相同。因此,政治经济学不可能对一切国家和一切历史时代都是一样的。”【2】恩格斯这段话指出,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经济学,即民族性;各个国家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经济学,即时代性。中国经济学在民国时期有较大发展,受到德国历史主义学派极大的影响。

二、 德国历史学派在中国的发展

19世纪40年代,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还远远落后于英法。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出现了以国家主义李斯特为先驱的德国历史学派。对于中国而言,传统中国有丰富的经济思想,但没有近代意义的经济科学,中国近代经济学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结果。20世纪初,西方国家的经济学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

(一) 德国历史学派

德国历史学派分为旧历史学派与新历史学派。

1. 旧历史学派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是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者。作为这个学派的创始人,李斯特在首先发起同英国古典学派论战的同时,还从德国当时的国情和国际环境出发。李斯特的发展观由他提出的“生产力理论”、“工业优先理论”和“国家干预理论”三部分组成。在其名著《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对于他提出的“生产力理论”,李斯特写下了他的名言:“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多少倍;它不但可以使已有的和已经增加的财富获得保障,而且可以使已经消失的财富获得补偿。”【3】在他看来,“生产力理论”和“工业优先论”都只是铺垫,李斯特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对国家作用的强调上。他认为后进的德国只有在强有力的国家力量的扶持下,才能实现强国之梦。他强调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是私人经济的简单总和,认为创造财富的诸生

产力,必须要有国家规模的分工和诸生产力的协作与结合,只有在国民经济整体中农、工、商相互协调、均衡的场合,才能使一个不发达的国家有保障地达到“正常的国民经济的发展状态”。

对于就历史学派的创始人威廉·罗雪尔,他认为,不可能有一种适合于所有国家的一般经济理论,这就应了恩格斯的说法,即经济的“民族性”。他主张用历史方法研究经济,不主张树立什么经济理想,而主张研究国民经济的性质和需求、满足国民经济任务的法律措施以及它们所带来的效果。他称这种方法是国民经济的历史的解剖学和生理学。

2. 新历史学派

19世纪70年代以后,德国产业资本壮大,日渐走向垄断资本主义,其内在矛盾开始显露。1873年的经济危机引起了中产阶级的没落,工人阶级失业和贫困,社会问题严重。德国社会民主党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了工人运动。为了对抗马克思主义,缓和阶级矛盾,新历史学派一方面继承了旧历史学派的遗产,一方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社会改良主义。他们认为只要求工人克制和节约,不能解决问题,还必须从意识形态上批判“世界主义”、“经济人”的利己心得理论前提,以及古典学派的“唯物主义”。

作为新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瓦格纳,他将国民经济划分为三类组织:营利性经济组织;慈善性经济组织;强制的共同

经济组织。其中强制的共同经济组织位于个别经济组织之上,它必须保障历史所赋予国家的历史任务得以完成。他认为国家经费是生产性的,它将转移到国民每年生产的总值中。他还提出累进税制,主张“国家经费膨胀的法则”。他强调国家救助是社会改良的主要支柱。他的国家社会主义排除工人阶级的参加,主张“先上层,后下层”,认为工人阶级是国家社会主义政策的受益者。

被认为是新历史学派的集大成者施穆勒,他和瓦格纳不同,要求中间阶层,即处于大资本与工人阶级之间的中小企业、中小商人、自耕农保持独立自主的稳定地位。他认为要维护资本主义秩序的稳定,必须维护这个中间阶层。他反对工会,反对工人罢工,宣扬一种“合法的强权君主制”。他提倡国民经济学的道德理念,主张历史的伦理主义的经济学体系。他把自己的方法称为“历史的统计方法”。

(二)中国经济学对德国历史学派杨弃

德国历史学派对中国首次影响大约在民国时期。民国是中国社会经济变革的重要时期。“当代中国学者对德国历史学派的兴衰及特点有所研究。”【4】德国历史学派繁兴于19世纪下半叶,一战以后已形衰落,而“中国本土经济学有较大发展是1920年代以后的事情”。【5】

中国在民国时期开始大量的翻译西方经济学著作,让中

国经济学者逐渐接受着来自西方的经济文化。民国时期的学者对于德国历史学派之作品亦有所译介,这些译著构成当时中国经济学界认识德国历史学派的重要来源。郑家稼认为德国历史学派“赖李士特的倡导,罗齐尔的发挥,克乃士的大成”。【6】郑家稼还翻译了施穆勒的《重商制度及其历史意义》。当时中国经济学界凭着各种翻译,得以了解了德国历史学派,才有了较深入的认识。

历史学派的产生是为了保护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用洪志远的话说,“经济落后,生产力地位的德国,如果也跟着人家采取自由贸易政策,那就无异任自国底经济(因而国家底命脉)永远受先进英国和法国底支配”。【7】当时作为工业化欠发达国家的中国从19世纪前期的德国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历史学派主张依靠国家政权保护和发展各国的民族经济,对于当时落后的中国来说,这种观点是具有重大意义的。然而,德国历史学派注重实务但轻于理论,当时门格尔就批判历史学派不能区别理论科学、历史科学和政策实践的关系。他与施穆勒的争论在学说史上称之为“方法论论争”。对于德国的这种政策主张,中国经济学界不予以认同。有学者在肯定历史学派整理史料之贡献的同时,直斥该学派“绝非一种学问,只是一个统计和记述罢了”。【8】

中国自古以来,都以借鉴前人的研究为基础,进行现行的研究。不管是朝代的更替,还是政策的改变,都是考究于

前人基础之上的。因此,中国的经济受到德国历史学派很大的影响,也就是历史主义方法。郑家稼认为“历史学派不论新旧,唯一的贡献,是在于方法论”,而该学派所用“历史的方法”可以概括为:“用经验的材料,归纳它的结论”。【9】我们现在之所以发展这么快,一方面是吸引了西方的先进思想以及技术,还有一部分是继承了我们的传统。历史主义对于中国的影响还是很深的。德国历史主义学派提倡的是以国家主义反对世界主义,他们为国家利益而奋斗的勇气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为中国经济学者们树立了榜样。

三、 结束语

不可否认,德国历史学派具有不注重理论,否认经济规律存在的缺陷。但是,任何一个政策、学派都有不足的地方。诚如是,对于德国历史学派的经济思想既有中国可以借鉴的地方,也有可被摒弃之处。最明智的选择就是立足于该学派思想基础之上,结合本国基本国情,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制定可行政策,推进我国经济长足发展。

【1】李斯特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1814年)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李斯特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商务印书馆1983年中文版

【4】魏建:《德国历史学派兴衰述评》,载《经济科学》,1999年第2期,第104——110页;杨祖义:《德国历史学派的经济史学解析》,载《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第69——73页

【5】 孙大权:《中国经济学的成长;中国经济学社研究(1923——1953)》,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

【6】 罗雪尔等:《经济学历史方法论》,郑家稼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译后记,第1页。引文中李士特、罗齐尔、克乃士,即李斯特、罗雪尔、克尼斯

【7】 沈志远:《近代经济学史纲》,上海;生活书店,1947年版

【8】 刘及辰:《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思潮批判》,上海;生活书店,1939年版

【9】斯莫拉:《重商制度及其历史意义》,郑家稼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相关内容

  • "德国风情"主题派对
  • "德国风情" 主题派对 一. 活动时间  2010年12月31日00:00-00:0 二. 活动地点  XXXXXXXXXXX 三. 活动目的  启动品牌承诺系统,提高客户满意度和社会知名度:  深化人脉传播,扩大XXXX楼盘的社会影响力,树立XX楼盘品牌市场公信力:  ...

  • 浪漫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点
  • 二. 浪漫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点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为繁荣时期. 这一阶段,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急剧过渡,上升的资产阶级与没落的封建贵族进行了激烈的.反复的搏斗.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不仅彻底摧毁了法国封建制度的根基,而且震撼了几百年来由封建贵族盘踞的 ...

  • 中国近代史高考题精选-
  • 中国近代史高考题精选(一) 1.(2013年高考全国Ⅱ卷29题)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 ...

  • 浪漫主义~~文学~~
  • :(1)浪漫主义文学着重表现作家的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具有主观性.重理想重感情的本质特征. (2)浪漫主义文学将大自然和资本主义文明对立,着力于歌颂大自然.受卢梭的"返回自然"和泛神论的影响. (3) 浪漫主义作家重视民间文学. (4)浪漫主义作家喜欢用夸张.对比的手法 ...

  • 打破陈规,古典音乐才有未来
  • 5月22日至25日,第四届"古典未来"古典音乐高峰论坛在荷兰城市鹿特丹举行.这个峰会由德国展会巨头Piranha联合德国独立唱片厂牌协会共同创建于2012年,覆盖到完整的音乐行业的产业链.正如其名字"古典未来"所示,历届峰会讨论的主题便是古典音乐的未来,并试图 ...

  • 海外婚俗巡礼
  • 说到中国的传统婚俗,人们便会想到什么"三书六礼""三拜九叩"这些繁俗礼节.但甫一提到异国婚俗,人们除了想到婚纱,教堂.牧师之外,便不会有太多的印象,其实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使得各地的婚俗都呈现出很大的不同,而正是这些绚丽多姿,五彩缤纷的婚俗习惯构成了人类社 ...

  • 起底袁弘婚礼举办地--霍亨索伦古堡
  • 不久前,娱乐圈爆出大新闻:"十三阿哥"袁弘与"二姐"张歆艺将于5月30日在德国霍亨索伦堡举办婚礼.???这个地方感觉还是有些陌生对吧?各位看官您莫急,先领了这张请帖,小编下边就给您扒一扒详情,本文可能涉及剧透,请放心阅读?? 霍亨索伦堡 提到世界最美十大城堡之 ...

  • 上海人的顶级生活方式一贴汇总!2015 Best 50
  • Shanghai WOW! 2015年度最佳50排行榜,将在这跨年之际热辣出炉!我们将2015年最热门的餐厅.酒吧.酒店.夜场.咖啡馆等门类一一为您精心搜罗.最赏心悦目的餐点.最具品质的出品.最无微不至的服务.最令人陶醉的环境-每一家都有其在本年度最具显著性的过人之处,值得每一位沪上顶级生活方式爱好 ...

  • 国外社会科学权威刊物
  • 刊名: 国外社会科学 Social Sciences Abroad 主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0-4777 CN: 11-1163/C 邮发代号: 82-632 复合影响因子: 0.676 综合影响因子: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