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追求无止境

人生追求无止境

课程标准:

三4.8 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

一2.2 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念,明确成才的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努力和不懈追求,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实现自己的人生意义。

2、能力:增强对人才的认识,提高学生实现自己人生意义的能力。

3、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人才的标准,知道成才的途径,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不懈追求,实现人生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不懈追求,实现人生意义

【教学难点】不懈追求,实现人生意义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情景感悟法等。

学法指导:

通过让学生搜集相关事例、阅读教材内容、分析案例等,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分析、归纳,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认真研读教参、教材,搜集典型材料,准备课件。

2、学生准备: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知识,预习课本,搜集有关人才的资料。 教学思路:

本着“遵循课程标准但不拘泥于课程标准”的原则,运用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实现理论知识与具体时事材料的结合。同时在教学过程

中注重以学生探究为主,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实践”的思维过程,设置由浅入深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认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正在经历着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环境的复杂化、各种观念的多元化,使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面临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现阶段,部分学生对于人才的概念、成才的方式、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意义等方面存在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如:拜金主义,认为金钱是万能的,是衡量一切行为的标准;享乐主义,把奢侈、享乐作为人生的最大目标。在这些不良思想的影响下,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感悟人生的意义,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是比较困难的。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人才的标准,知道成才的途径,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不懈追求,实现人生意义。

教具使用: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导入,自主感悟

播放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

歌手张雨生想通过这首歌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交流。

师引导:要想让梦想成真,必须经过艰辛的努力,付出辛勤的汗水,在这条路上,人生追求永无止境。

环节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活动一:感悟人才——明确人才内涵

阅读课本《哲学家与水手的故事》思考:

1、故事中的水手和哲学家是不是人才?

马克思讲这则寓言故事,要告诉他的女儿什么道理?

2、说一说你心中的人才?

学生讨论。

师生感悟结论:

从人才的分类上来看: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创新人才。

从人才的层次上看:人才是多层次、多规格,各行各业、各个层次都有人才。 从人才的标准上看: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的人,都是社会所尊重的人才。 活动二:走近人才——寻找成才途径

猜一猜:她,体坛人士,个子不高,但对手人人俱她,她曾创下8连贯的世界冠军纪录,被称为“体坛女强人”,她是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最欣赏的运动员。 教师出示邓亚萍的图片及事例

邓亚萍5岁随父亲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共夺得国内外大赛130多枚金牌,这足可称为奇迹!

“爱国,从一板一球做起”,邓亚萍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对祖国母亲的感情。一点一滴的积累,超人的复出,使高超的球艺不断升华,也使压倒对手的气势渐渐增长,邓亚萍理所当然地站在乒乓球运动的巅峰。

1997年,邓亚萍先后到清华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进修学习,她的勤奋刻苦和坚忍不拔再次创造了奇迹: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硕士学位,并以8万字的论文一次答辩成功获得了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从运动员到清华学子,再到剑桥博士的成功转型,邓亚萍说,最主要的是树立自信心和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合作探究:从邓亚萍身上我们能学到那些品质?青少年应怎样成才? 学生交流。

师生感悟:时代为我们成才创造了机遇和条件,但成才的关键则是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和不懈追求。我们应努力做到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艰苦奋斗的统一,是我们成才的有效方式和途径。 活动三:我要成才——实现人生意义

材料一:张立勇——清华“馒头神”

张立勇,29岁,农民工,出生在江西赣南山区的一个小山村,从小学到中学,年年是三好学生。高二那年,因为贫困,他不得不放弃学业,外出打工。1996年,张立勇进入清华食堂成了一名切菜工。他和清华学子一样,去教室、去图书馆„„所有能学习的机会,张立勇都不放过。他每天早晨4点多起床,每天坚持学习七八个小时,有时学到凌晨一两点。张立勇说 ,去清华,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学习。8年后,张立勇的坚持得到了回报:英语通过四、六级考试,托福考了630的高分,被清华大学学生尊为“馒头神”;拿到了北京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国际贸易本科文凭;获得了共青团中央颁发的中国青年学习成才奖。

材料二:战嘉瑾——创造“中国芯”

战嘉瑾,男,34岁,创造中国“信芯” ,海信集团 “ 信芯 ” 研发带头人。他带领着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研发团队,研发出了国内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视频媒体处理芯片“信芯”。“信芯”的诞生,打破了国内年产7500万台彩电没有一颗中国芯 的历史,中国彩电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全面转型。

材料三:王顺友——“感动中国”人物

王顺友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马班邮路”的一名苗族乡邮员。他20年如一日在雪域高原递送邮件,每天跋涉在崇山峻岭和河流沼泽地带,累计行程达26万多公里,他每年平均投递各种邮件上万件,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投递准确率100%。他用忠诚和汗水,把党的声音、外面的信息和亲友的音讯送给了大山里的各族群众,被称为大山不可缺少的人和群众的贴心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惊人的成绩,先后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和全国劳动模范。

思考:

1、根据材料回答他们一直执着追求着的分别是什么?

2、你还知道那些人才?能否把他(她)的人生追求及事迹说出来跟大家分享?

3、结合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说说你打算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结论:实现人生意义: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做负责人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环节三、回归生活,拓展升华

1、填一填

我今后的人生追求-----------------------------------

在学习上,我准备-----------------------------------

在创造上,我准备-----------------------------------

在奉献上,我准备-----------------------------------

2、畅想十年:十年后,我们学有所成,开始了又一段人生征程,我们要走向招聘市场,选择适合我们自己的一份职业,开始书写我们精彩的职业人生。 环节四、成果交流,积累收获

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 我们青少年应该做到------------------------------------------------------------------------。

2. 我的困惑是-----------------------------------------------------------------------------------。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探究的重点内容进一步巩固教材中的重要道理。同时也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认真学习的态度。 板书设计:

课堂检测:

材料一:王选,我国激光照排之父,被成为当代毕昇。为发明推广激光照排技术,这位科学家从1975年开始,18年没休息一天。

材料二:王乐义,山东省寿光市孙家集镇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他二十年前发明推广的冬暖式蔬菜大棚技术,不仅让山东寿光成为我国的蔬菜之乡,而且在我国北方地区引发了一场“餐桌革命”,一举结束了北方冬季吃不上新鲜蔬菜的历史。 材料三:寒星,一个因先天性骨骼异化症只能坐在轮椅上的残疾女孩,然而,她却顽强地学会了做饭、织毛衣、洗衣服、收拾屋子。。。。。。完全像个正常的女孩。她虽然没上过学,但靠自学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大专毕业证书。1996年,靠着小卖部自食其力的寒星将自己的电话改为公益电话,并起了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心灵之旅。为成千上万迷茫、失落、痛苦的人送去温暖和慰藉。10年来,她通过热线救助过有自杀企图的人多达247人。

阅读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谈谈你对人才的理解。

(2)有价值的人生追求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3)怎样不懈追求实现人生意义?

拓展资料:

感悟故事

1、1974年,十几岁的许振超初中毕业到青岛港当了一名码头工人。1984年,他当上了第一批桥吊司机。“干活不能光用力气,还要动脑筋; 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精一行。”许振超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从20世纪70年代开门机,到90年代开桥吊,再到新港区主持现代化大型桥吊的安装,经历了多次技术升级换代。许振超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他每天随身携带“三样宝”:一本翻烂的字典、一个笔记本、一台手提电脑。工夫不负有心人,不断的学习和不断的实践,使许振超从一名工人成为专家。他创造的装卸“无声响操作”成了青岛港装卸工序的行业标准,一年内两次刷新世界集装箱装卸记录的“振超效率”令世界惊叹。

2、孔祥瑞,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候选人之一,51岁,天津港煤码头公司一队队长、全国劳动模范。1972年,孔祥瑞初中毕业后到天津港码头当了工人。他始终坚持在实践中学习,把工作岗位当课堂,把生产实践作为教材,把设备故障作为课题,把身边怀有一技之长的工发作为老师,努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2001年,他主持创新“门机主令器星形操作法”,使门机每一次作业可节省时间15.8秒,当年创效1600万元;2003年,他主持的“门座式起重机中心集电器”技改项目,被授予国家级实用型发明专利。„„一名仅有初中学历的普通工人,34年创造了150多项科技成果,为企业创造效益8400多万元。孔祥瑞在为企业创出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使他所在部门的机械设备使用管理跨入同行业全国领先、世界一流的水平。

3、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丛飞,热心公益事业,为社会公益演出400多场,义工服务时间6000多小时,无私捐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达146人,认养孤儿37人,捐助金额超过300万元。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围绕“什么是现代化所需要的人才”展开讨论。下面是学生的发言:

“挣很多钱就能成为人才”

“做官就能实现自已的人生价值”

“将来我想当一个大企业的经理”

我问了一句:郭明义是人才码?徐本禹是人才吗?刘翔是人才吗?

很明显“是”。那他们都富有吗?都做官吗?

“不是”。

可以看出来,有些学生的拜金主义非常严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正经历着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环境的复杂化、各种观念的多元化,使尚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对于人生的意义与价值问题,初中学生往往有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如拜金主义,认为金钱万能,而且是衡量一切行为的标准,把“挣脱很多钱,升官发财”作为人生幸福的标准;享乐主义则认为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在于追求物质享受,把奢侈、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在这些不正确思想影响下,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使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既是比较困难的,更是非常必要的。郭明义是人才,他并不富有,但他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受到了社会的尊重。徐本禹不富有,也没有什么权力,但他在奉献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社会尊重他。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人才的标准,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念,明确成才的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努力和不懈追求,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报效祖国,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不懈追求,实现人生意义。

人生追求无止境

课程标准:

三4.8 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

一2.2 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念,明确成才的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努力和不懈追求,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实现自己的人生意义。

2、能力:增强对人才的认识,提高学生实现自己人生意义的能力。

3、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人才的标准,知道成才的途径,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不懈追求,实现人生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不懈追求,实现人生意义

【教学难点】不懈追求,实现人生意义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情景感悟法等。

学法指导:

通过让学生搜集相关事例、阅读教材内容、分析案例等,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分析、归纳,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认真研读教参、教材,搜集典型材料,准备课件。

2、学生准备: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知识,预习课本,搜集有关人才的资料。 教学思路:

本着“遵循课程标准但不拘泥于课程标准”的原则,运用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实现理论知识与具体时事材料的结合。同时在教学过程

中注重以学生探究为主,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实践”的思维过程,设置由浅入深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认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正在经历着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环境的复杂化、各种观念的多元化,使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面临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现阶段,部分学生对于人才的概念、成才的方式、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意义等方面存在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如:拜金主义,认为金钱是万能的,是衡量一切行为的标准;享乐主义,把奢侈、享乐作为人生的最大目标。在这些不良思想的影响下,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感悟人生的意义,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是比较困难的。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人才的标准,知道成才的途径,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不懈追求,实现人生意义。

教具使用: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导入,自主感悟

播放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

歌手张雨生想通过这首歌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交流。

师引导:要想让梦想成真,必须经过艰辛的努力,付出辛勤的汗水,在这条路上,人生追求永无止境。

环节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活动一:感悟人才——明确人才内涵

阅读课本《哲学家与水手的故事》思考:

1、故事中的水手和哲学家是不是人才?

马克思讲这则寓言故事,要告诉他的女儿什么道理?

2、说一说你心中的人才?

学生讨论。

师生感悟结论:

从人才的分类上来看: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创新人才。

从人才的层次上看:人才是多层次、多规格,各行各业、各个层次都有人才。 从人才的标准上看: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的人,都是社会所尊重的人才。 活动二:走近人才——寻找成才途径

猜一猜:她,体坛人士,个子不高,但对手人人俱她,她曾创下8连贯的世界冠军纪录,被称为“体坛女强人”,她是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最欣赏的运动员。 教师出示邓亚萍的图片及事例

邓亚萍5岁随父亲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共夺得国内外大赛130多枚金牌,这足可称为奇迹!

“爱国,从一板一球做起”,邓亚萍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对祖国母亲的感情。一点一滴的积累,超人的复出,使高超的球艺不断升华,也使压倒对手的气势渐渐增长,邓亚萍理所当然地站在乒乓球运动的巅峰。

1997年,邓亚萍先后到清华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进修学习,她的勤奋刻苦和坚忍不拔再次创造了奇迹: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硕士学位,并以8万字的论文一次答辩成功获得了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从运动员到清华学子,再到剑桥博士的成功转型,邓亚萍说,最主要的是树立自信心和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合作探究:从邓亚萍身上我们能学到那些品质?青少年应怎样成才? 学生交流。

师生感悟:时代为我们成才创造了机遇和条件,但成才的关键则是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和不懈追求。我们应努力做到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艰苦奋斗的统一,是我们成才的有效方式和途径。 活动三:我要成才——实现人生意义

材料一:张立勇——清华“馒头神”

张立勇,29岁,农民工,出生在江西赣南山区的一个小山村,从小学到中学,年年是三好学生。高二那年,因为贫困,他不得不放弃学业,外出打工。1996年,张立勇进入清华食堂成了一名切菜工。他和清华学子一样,去教室、去图书馆„„所有能学习的机会,张立勇都不放过。他每天早晨4点多起床,每天坚持学习七八个小时,有时学到凌晨一两点。张立勇说 ,去清华,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学习。8年后,张立勇的坚持得到了回报:英语通过四、六级考试,托福考了630的高分,被清华大学学生尊为“馒头神”;拿到了北京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国际贸易本科文凭;获得了共青团中央颁发的中国青年学习成才奖。

材料二:战嘉瑾——创造“中国芯”

战嘉瑾,男,34岁,创造中国“信芯” ,海信集团 “ 信芯 ” 研发带头人。他带领着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研发团队,研发出了国内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视频媒体处理芯片“信芯”。“信芯”的诞生,打破了国内年产7500万台彩电没有一颗中国芯 的历史,中国彩电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全面转型。

材料三:王顺友——“感动中国”人物

王顺友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马班邮路”的一名苗族乡邮员。他20年如一日在雪域高原递送邮件,每天跋涉在崇山峻岭和河流沼泽地带,累计行程达26万多公里,他每年平均投递各种邮件上万件,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投递准确率100%。他用忠诚和汗水,把党的声音、外面的信息和亲友的音讯送给了大山里的各族群众,被称为大山不可缺少的人和群众的贴心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惊人的成绩,先后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和全国劳动模范。

思考:

1、根据材料回答他们一直执着追求着的分别是什么?

2、你还知道那些人才?能否把他(她)的人生追求及事迹说出来跟大家分享?

3、结合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说说你打算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结论:实现人生意义: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做负责人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环节三、回归生活,拓展升华

1、填一填

我今后的人生追求-----------------------------------

在学习上,我准备-----------------------------------

在创造上,我准备-----------------------------------

在奉献上,我准备-----------------------------------

2、畅想十年:十年后,我们学有所成,开始了又一段人生征程,我们要走向招聘市场,选择适合我们自己的一份职业,开始书写我们精彩的职业人生。 环节四、成果交流,积累收获

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 我们青少年应该做到------------------------------------------------------------------------。

2. 我的困惑是-----------------------------------------------------------------------------------。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探究的重点内容进一步巩固教材中的重要道理。同时也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认真学习的态度。 板书设计:

课堂检测:

材料一:王选,我国激光照排之父,被成为当代毕昇。为发明推广激光照排技术,这位科学家从1975年开始,18年没休息一天。

材料二:王乐义,山东省寿光市孙家集镇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他二十年前发明推广的冬暖式蔬菜大棚技术,不仅让山东寿光成为我国的蔬菜之乡,而且在我国北方地区引发了一场“餐桌革命”,一举结束了北方冬季吃不上新鲜蔬菜的历史。 材料三:寒星,一个因先天性骨骼异化症只能坐在轮椅上的残疾女孩,然而,她却顽强地学会了做饭、织毛衣、洗衣服、收拾屋子。。。。。。完全像个正常的女孩。她虽然没上过学,但靠自学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大专毕业证书。1996年,靠着小卖部自食其力的寒星将自己的电话改为公益电话,并起了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心灵之旅。为成千上万迷茫、失落、痛苦的人送去温暖和慰藉。10年来,她通过热线救助过有自杀企图的人多达247人。

阅读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谈谈你对人才的理解。

(2)有价值的人生追求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3)怎样不懈追求实现人生意义?

拓展资料:

感悟故事

1、1974年,十几岁的许振超初中毕业到青岛港当了一名码头工人。1984年,他当上了第一批桥吊司机。“干活不能光用力气,还要动脑筋; 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精一行。”许振超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从20世纪70年代开门机,到90年代开桥吊,再到新港区主持现代化大型桥吊的安装,经历了多次技术升级换代。许振超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他每天随身携带“三样宝”:一本翻烂的字典、一个笔记本、一台手提电脑。工夫不负有心人,不断的学习和不断的实践,使许振超从一名工人成为专家。他创造的装卸“无声响操作”成了青岛港装卸工序的行业标准,一年内两次刷新世界集装箱装卸记录的“振超效率”令世界惊叹。

2、孔祥瑞,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候选人之一,51岁,天津港煤码头公司一队队长、全国劳动模范。1972年,孔祥瑞初中毕业后到天津港码头当了工人。他始终坚持在实践中学习,把工作岗位当课堂,把生产实践作为教材,把设备故障作为课题,把身边怀有一技之长的工发作为老师,努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2001年,他主持创新“门机主令器星形操作法”,使门机每一次作业可节省时间15.8秒,当年创效1600万元;2003年,他主持的“门座式起重机中心集电器”技改项目,被授予国家级实用型发明专利。„„一名仅有初中学历的普通工人,34年创造了150多项科技成果,为企业创造效益8400多万元。孔祥瑞在为企业创出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使他所在部门的机械设备使用管理跨入同行业全国领先、世界一流的水平。

3、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丛飞,热心公益事业,为社会公益演出400多场,义工服务时间6000多小时,无私捐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达146人,认养孤儿37人,捐助金额超过300万元。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围绕“什么是现代化所需要的人才”展开讨论。下面是学生的发言:

“挣很多钱就能成为人才”

“做官就能实现自已的人生价值”

“将来我想当一个大企业的经理”

我问了一句:郭明义是人才码?徐本禹是人才吗?刘翔是人才吗?

很明显“是”。那他们都富有吗?都做官吗?

“不是”。

可以看出来,有些学生的拜金主义非常严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正经历着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环境的复杂化、各种观念的多元化,使尚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对于人生的意义与价值问题,初中学生往往有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如拜金主义,认为金钱万能,而且是衡量一切行为的标准,把“挣脱很多钱,升官发财”作为人生幸福的标准;享乐主义则认为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在于追求物质享受,把奢侈、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在这些不正确思想影响下,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使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既是比较困难的,更是非常必要的。郭明义是人才,他并不富有,但他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受到了社会的尊重。徐本禹不富有,也没有什么权力,但他在奉献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社会尊重他。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人才的标准,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念,明确成才的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努力和不懈追求,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报效祖国,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不懈追求,实现人生意义。


相关内容

  • "诗意的栖居"
  • 诗与在--"诗意的栖居"何以是最好的存在 --杨全 内容提要:本文简要地探讨了海德格尔"诗意的栖居"的内涵,并将其与老庄和禅宗所倡导的人生境地进行了比较,提出了在世俗人生的层次上"诗意的栖居",即"以审美的人生态度居住在大地上&q ...

  • 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由厦大校训引发的个人价值观思考
  • 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 --由厦大校训引发的个人价值观思考 曹鹏 < 光明日报 >( 2014年12月02日 15 版) 厦门大学94岁高龄教授潘懋元,用79年执着于一件事,研究高等教育学,开创中国高等教育学科之先河.他一生简单,唯教书为其大爱,对物质生活毫无所求,几十年来,将个人工资与积蓄 ...

  • 廉政警句格言集
  • 处世立身须有一腔热血 秉公尽职应无半点私心。 以权交友 权倾则情绝 以利交友 利尽则人散。 钱网、情网、关系网,可曾想过法网恢恢? 不让腐-败沾半点,宁与清贫伴一生。 填好德才双优的档案,写就清廉一生之履历。 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鲁迅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元《争报恩》 人 ...

  • 一切从赞美开始(俘获人心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断地去赞美他)
  • 1 赞美是吃透人性后的最佳选择 1.解读人性1人最需要的是被人发现,发现差异和价值(1) 2.解读人性1人最需要的是被人发现,发现差异和价值(2) 3.解读人性1人最需要的是被人发现,发现差异和价值(3) 4.解读人性2永远不要指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1) 5.解读人性2永远不要指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 ...

  • 人生的追求
  • 平凡人生的伟大追求 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觉得平凡的人也会有刻骨铭心的追求,了解了刘双喜老人的收藏经历和学无止境的坚持,觉得平凡的人生也应该有伟大的追求,伟大的追求成就伟大的人生. 伟大的追求要有豁达的人生心态.豁达的心态是历练人生的摩擦剂,周旋着人生的酸甜苦辣,打磨着人生,成就人生的伟 ...

  • 寓言故事类材料作文
  • 寓言故事类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个聪明的年轻人,很想在一切方面都比他身边的人强,他尤其想成为一名大学问家.可是,许多年过去了,他的其它方面都不错,学业却没有长进.他很苦恼,就去向一个大师求教.大师说:"我们登山吧,到山顶你就知道该如何做了.&q ...

  • 中职生学期自我鉴定范文
  • 中职生毕业自我鉴定范文 短短的中职生涯就这样结束了,从刚跨入中职时的失落和迷茫,到现在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从容.坦然,我知道这又是我们人生中的一大挑衅.角色的转换.这除了有较强的适应力和乐观的生涯态度外,更主要的是得益于中职三年的学习积聚和技巧的培育. 我自以为无愧于中职三年,刚入学时,我曾为身为中职 ...

  • 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
  • 十几年的生命经历之后,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我们,在象牙塔里孜孜地为自己未来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原始积累.盲目的生活或许也会有些滋味,亦有不少显见的实惠,但我们已日趋成熟,距社会也不远矣,且正处于能力培养.性格塑造的关键时刻,一个用来来指导生活.学习.乃至长期人生规划的终极信仰,也即人生观,亟待形成. 形 ...

  • 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的写作技巧与行文思路(教案)
  • 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的写作技巧与行文思路 指导教师:何登平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的写作技巧与行文思路. 2.过程与方法 "讲解•鉴赏•感悟•实践"相结合,在"讲解•鉴赏•感悟•实践"诸环节中真正理解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的写作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