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人太多",不是我们拒做好人的理由

文/佘宗明

如果在城市街头,有流浪汉恳求借你手机一用,想在节日里给家人道声平安,你会借给他吗?兴许不少人会条件反射地回答“会”,但如果没有“如果”呢?

这两天在腾讯视频上有一段5分钟的视频颇受关注,两名流浪汉一真一假扮,加入到一场“社会实验”里,在北京、广州的多个闹市区向路人借手机,以测探路人反应,结果绝大多数人不是避之不及,就是直接拒绝,有的甚至厉声呵斥,肯借手机的寥寥无几。视频一播出,就引发舆论热议,不少网友表示“心寒”。

陌路相逢,谦卑求助。按说借用下手机,也只是个小小请求。对被求者而言,助人不过是举手之劳,而无需倾囊馈赠。遗憾的是,尽管行善成本微乎其微,多数人仍或回避或拒绝,吝于施以援手。这番景象,俨然是以“陌生人”为壑,也难免引发“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感慨。

很多网民尤感痛心,就在于这种遭遇有很强的代入感:谁都可能有出了急事需要援手的时候,如果求援得到的反馈总是白眼或不理睬,那未免齿寒。

平心而论,动辄将“不肯借手机”上升到人心冷漠层面予以鞭挞,或许有失偏颇。应看到,这里求助者是流浪汉,对许多人而言,自己与之有着身份区隔,而阶层认同维度“非我族类”下的隔膜感,会平添许多人的疑虑,甚至是误会和偏见,像有路人就觉得流浪者是好吃懒做,因而强化了不愿借的心态。

更何况,借的是手机,在手机依赖症凸显的工具粘性强化的当下,很多人几乎是片刻离不开手机,并信奉“手机与老婆恕不外借”,将其视作私密性极强、只能供自己专享的私有物。碰到那些不知是好是坏的陌生人借用,有些人会立马进入防备状态,担心手机被借机抢走,更担心个人隐私被扒、信息丢失。

当然最为关键的,还是陌生人社会人际信任的断裂。时下都市社会的一扇扇门、一堵堵墙、一幢幢楼,早已改变了以往熟人毗邻而居的结构,既往模式下的信任支点也不断松动,由“防人之心不可无”衍生的本能警惕也在外扩,它逐渐变成“不要跟陌生人说话”的保身术。

正如有人说的:亲缘伦理将信任完整留存于以血缘为基础的关系网络中,却又把冷漠留给了其他与“我”无关的人。

正是由于社会信任坍塌,有些人学会了犬儒自保和“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心态;有些人口头上也推崇道德,但却顾虑风险不愿践行,对善徒有叶公好龙式喜爱;有些人看到现实中上演的“农夫与蛇”剧情,就受害者癔症发作,把草绳认成蛇影,担心自己成了那个“农夫”。

拿不借手机给流浪汉来说,网上认为其合乎情理的声音很多:“谁让骗子这么多!”“万一人家拽到手机就跑呢?”……为防那可能极低的被骗几率,他们宁肯将那些多是真心求助诉求,也不分青红皂白地Pass掉。

在名借实骗时有发生的情况下,对“借手机”做法留点心,固然挺有必要。但我们也无需过度戒备,在庸常生活中,对包括流浪汉在内的陌生人不做甄别地抱以不信任。“一颗善良的心,就是一席永恒的盛筵”,很多时候,基于善意想象的互信,也能消融坚冰,带来良性情感互动。

当多维度地还原事实、放下成见,追求真和美,我们或可发现,做好事没那么危险,还能受益良多。

比如,借手机给流浪汉,其实被骗概率微乎其微,反倒可能解其燃眉之急。温暖了别人,自己也获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式的精神慰藉。

哪怕道德滑坡,我们也不能顺流而下;哪怕行善有代价,我们也要在心中埋下向善的种子。即便我们无法以超脱的道德圣人姿态去应对现实,那也不该用警惕之心将自己拉回到冷漠的躯壳下。

实质上,内蕴于公民意识中的个体自觉,可内缩为冷漠自私,也可外延为信任互爱。把手机借给流浪汉用用,未必能损失什么,但很可能收获善行链式反馈。

没必要拿“骗子太多”为冷漠辩白。“坏人太多”,从来都不是我们拒做好人的借口,恰恰相反,它是我们更应该争做好人的理由。

文/佘宗明

如果在城市街头,有流浪汉恳求借你手机一用,想在节日里给家人道声平安,你会借给他吗?兴许不少人会条件反射地回答“会”,但如果没有“如果”呢?

这两天在腾讯视频上有一段5分钟的视频颇受关注,两名流浪汉一真一假扮,加入到一场“社会实验”里,在北京、广州的多个闹市区向路人借手机,以测探路人反应,结果绝大多数人不是避之不及,就是直接拒绝,有的甚至厉声呵斥,肯借手机的寥寥无几。视频一播出,就引发舆论热议,不少网友表示“心寒”。

陌路相逢,谦卑求助。按说借用下手机,也只是个小小请求。对被求者而言,助人不过是举手之劳,而无需倾囊馈赠。遗憾的是,尽管行善成本微乎其微,多数人仍或回避或拒绝,吝于施以援手。这番景象,俨然是以“陌生人”为壑,也难免引发“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感慨。

很多网民尤感痛心,就在于这种遭遇有很强的代入感:谁都可能有出了急事需要援手的时候,如果求援得到的反馈总是白眼或不理睬,那未免齿寒。

平心而论,动辄将“不肯借手机”上升到人心冷漠层面予以鞭挞,或许有失偏颇。应看到,这里求助者是流浪汉,对许多人而言,自己与之有着身份区隔,而阶层认同维度“非我族类”下的隔膜感,会平添许多人的疑虑,甚至是误会和偏见,像有路人就觉得流浪者是好吃懒做,因而强化了不愿借的心态。

更何况,借的是手机,在手机依赖症凸显的工具粘性强化的当下,很多人几乎是片刻离不开手机,并信奉“手机与老婆恕不外借”,将其视作私密性极强、只能供自己专享的私有物。碰到那些不知是好是坏的陌生人借用,有些人会立马进入防备状态,担心手机被借机抢走,更担心个人隐私被扒、信息丢失。

当然最为关键的,还是陌生人社会人际信任的断裂。时下都市社会的一扇扇门、一堵堵墙、一幢幢楼,早已改变了以往熟人毗邻而居的结构,既往模式下的信任支点也不断松动,由“防人之心不可无”衍生的本能警惕也在外扩,它逐渐变成“不要跟陌生人说话”的保身术。

正如有人说的:亲缘伦理将信任完整留存于以血缘为基础的关系网络中,却又把冷漠留给了其他与“我”无关的人。

正是由于社会信任坍塌,有些人学会了犬儒自保和“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心态;有些人口头上也推崇道德,但却顾虑风险不愿践行,对善徒有叶公好龙式喜爱;有些人看到现实中上演的“农夫与蛇”剧情,就受害者癔症发作,把草绳认成蛇影,担心自己成了那个“农夫”。

拿不借手机给流浪汉来说,网上认为其合乎情理的声音很多:“谁让骗子这么多!”“万一人家拽到手机就跑呢?”……为防那可能极低的被骗几率,他们宁肯将那些多是真心求助诉求,也不分青红皂白地Pass掉。

在名借实骗时有发生的情况下,对“借手机”做法留点心,固然挺有必要。但我们也无需过度戒备,在庸常生活中,对包括流浪汉在内的陌生人不做甄别地抱以不信任。“一颗善良的心,就是一席永恒的盛筵”,很多时候,基于善意想象的互信,也能消融坚冰,带来良性情感互动。

当多维度地还原事实、放下成见,追求真和美,我们或可发现,做好事没那么危险,还能受益良多。

比如,借手机给流浪汉,其实被骗概率微乎其微,反倒可能解其燃眉之急。温暖了别人,自己也获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式的精神慰藉。

哪怕道德滑坡,我们也不能顺流而下;哪怕行善有代价,我们也要在心中埋下向善的种子。即便我们无法以超脱的道德圣人姿态去应对现实,那也不该用警惕之心将自己拉回到冷漠的躯壳下。

实质上,内蕴于公民意识中的个体自觉,可内缩为冷漠自私,也可外延为信任互爱。把手机借给流浪汉用用,未必能损失什么,但很可能收获善行链式反馈。

没必要拿“骗子太多”为冷漠辩白。“坏人太多”,从来都不是我们拒做好人的借口,恰恰相反,它是我们更应该争做好人的理由。


相关内容

  • 人类心理极限
  • 人类心理极限 人人都懂,但很难超越!只有圣人,如果有! 1.当事者迷,•旁观者清:人处迷境不听人劝: 2.人可劝人难自劝,因为人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 3.付出同时寄厚望,人情变交易,竹篮打水一场空: 4.对背叛者难再信任,因为人不能成为自己的医生: 5.懒惰与勤快相交替,世间绝无先天勤快与懒惰之分 ...

  • 生活镐笑俗语
  • 一只小狗和一只企鹅被关在零下20度的冷库里.第二天企鹅死了,小狗没事.为什么?你不知道?对了,猪也不知道! 你唱歌只有一个缺点:不好听 有人说开店的三个关键条件:"第一是地点:第二是地点:第三还是地点 在这方面我很自信,我一定比你差 谁让我失望,我就让谁绝望! 不要以貌取人,不一定长的像坏 ...

  • 坏人和好人
  • 坏人和好人 生活从不相信眼泪!但生活却需要泪水! 生活中,我们总要遇到这些问题:坏人!好人! 从小到大,父母.老师.各类青年杂志都在努力使我们相信:好人会有好报!坏人必将受到惩罚!可是生活真的就这样吗?坏人!在这里,我愿意称他们为不幸者!他们是做得让人无法接受,甚至让人毛骨悚然!他们理当受到制裁-- ...

  • 励志观后感
  • 为自己更好的工作 --------<做最有用的好员工>有感 当我拿起这样的一本职场励志系列的书籍,我 以为又是千篇一律的说些无关痛痒的要怎么样,不要怎么样的呻吟文字.但是我错了,读下 去才发现,这样的一本<你在为谁工作>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员工所必须拥有的,它犀利的 指出了一些 ...

  • 孩子的家庭教育
  • 以青春的名义 我们相约一起:拼搏 进步 感恩 目 录 学习辅导篇 孩子考了低分增么办 孩子写作业慢怎么办 引领低年级孩子走进阅读的天地 家长怎样辅导孩子写作文 有效辅导孩子看图写话 家庭教育篇 这样表扬孩子最有效 成功父母"三无"教子秘籍 英国"儿童十大宣言" ...

  • 小学生日常安全防范常识
  • 小学生日常安全防范常识 1.小学生日常安全要记住的事项 小朋友,当你一人在家时,一定要关好门窗.如有人敲门,先要从猫眼或门逢中看清来的人是谁,再决定是否开门.不管来的人有什么理由,即使是自称是你的爸爸妈妈的朋友的人,请你都不要给不认识的陌生人开门. 小朋友,如果你同爸爸或妈妈在逛街或游公园时,万一与 ...

  • 初中安全教育工作计划
  • 中学安全教育工作计划 孟津县双语实验学校张玉杰上传 每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家庭的全部,学生的喜怒哀乐,学生的健康和安全,都关系着一个 家庭的悲欢.而五年级的学生仿佛初生牛犊,安全意识非常淡漠,所以安全教育显得尤为重 要.在学校对于安全教育的有力指导下,各年级学生的安全教育得到了各科任课教师的高度 重视. ...

  • 写给男友的检讨书
  • 检 讨 书 豹子, 有很长时间没有这么叫过你了吧,最近很怀念泡在365上的日子,那会我们都那么真诚,没经历过感情,挫折,悲伤,那时的我们快乐的多单纯埃 可人总是要长大,长大就会有烦恼,我们别无选择。 听说,老大想让我去大连生活,如果我妈退休的时候我还是这样漂着,就让我们俩都过去,呵呵,不知道是不是 ...

  • 对付不了坏人还对付不了好人吗?---[水浒中的警与匪]之:从史进的遭遇说起
  • <水浒>一百零八条好汉里面,第一个出场的是九纹龙史进. 史进这人,几乎就是一个富二代败家子的典型.他是史家庄史太公的独子,家里非常有钱.史进从小不务农业,母亲劝他不得被气死.史太公没办法,给他请了许多师傅教他武艺,又请高手匠人给他身上纹了九条龙,得了个外号"九纹龙史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