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员工入职前培训
摘要:新员工入职前培训已成为企业培训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如何有效开展新员工入职前培训,以达到培训的目的,是一个需要不断探讨的问题,本文主要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就新员工入职前培训存在的部分问题及如何解决进行了分析。
新员工之于企业,好比新鲜血液,一个企业的长远发展,不仅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造血功能,也离不开新鲜血液的注入,新员工的加入不仅仅是满足了企业在人员岗位上的需求,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创造力,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企业的视角。新员工在进入企业之时,面临着适应新的工作环境等等一系列问题,能否迅速的融入新环境中,既是对新员工的一种考验,也是对企业管理运作上的一次检验。那么如何使员工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也为企业带来满意的人才,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首先需要的就是从新员工入职前培训做起。
一、 进行新员工入职前培训的意义
培训模块是现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管理模块,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种培训中,新员工的入职前培训可以说是员工在一个企业生涯中开始的第一课。首先,新员工入职前培训有利新员工加深的企业的了解,从而对企业有了认同感并产生归属感,员工在进入企业之前,对于企业的了解一般只能通过企业的宣传资料或其他途径对企业有了片面的了解,而入职前的培训为员工提供了一个了解企业的平台。对一个企业的了解,首先是通过他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和精髓所在,他是企业历史的沉淀,通过入职前培训,会让企业文化在新员工潜意识里慢慢形成,最终深刻在
员工的一切行为中;其次,为企业和员工提供一个初次磨合的机会,有利于企业全面了解新员工,从而有助于企业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来协调和安排工作,达到人才的合理配置;同时,也为新员工提供了员工彼此间相互了解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二、新员工入职前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随着企业对员工培训越来越重视,新员工的入职前培训也纳入了各个用人单位的培训日程,成为了新员工进入职场的必经之路。针对新员工入职前培训的内容,企业间往往大同小异,多为企业思想文化、发展历程及现状、规章制度等等,但培训所采取的方式往往各有不同,以我单位为例,我单位是一家民营性质的房地产公司,其前身为××市土地综合开发总公司,后进行改制,转变成现在的××××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公司企业文化深厚,随着近两年公司战略路线的逐渐转移,先后招聘了大批相应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及社会优秀人才。对于新招聘的员工,公司一般都会进行为期一周的入职前培训,培训主要由人事部负责进行,行政部从旁协助,方式是首先召开新职工会议,由公司党支部书记就公司的文化、发展历程、公司经营现状及愿景发表演讲,鼓舞士气,提升新员工对公司的信心,再由人事部经理就公司组织架构,规章制度等进行大致讲解,随后发放纸质材料,给新员工充分的时间,自行翻阅学习,一周后,新员工开始进入各自岗位工作。
通过为期数天的培训,新员工能够比较自然的投入新工作之中,特别是对于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有了一个缓冲的过程,但同时也看到,这种培训方式存在许多问题:
1、培训随意性较大,缺乏规范的培训制度
新员工的入职前培训一般都是人事部根据惯例进行,大致方向由人事部自行掌握,没有可以严格执行的条例遵守,而缺乏规范的培训制度,对于培训的掌握完全依靠培训者本身把控,对于培训人员来说容易使培训的随意性增加,同时也会影响被培训人员的学习态度,最终造成培训形式流于表面,使培训效果大打折扣,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培训的初衷。
2、未制定出明确的培训目标
培训的目标主要是说明员工为什么要进行培训,为培训规划的贯
彻实施奠定基础。培训目标的不明确,首先是使培训缺乏了可衡量的标准,对培训者和受训者而言造成了培训方向的动摇,并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其次是对培训效果而言,无法做到精准的评估。
3、培训方式方法较为单调、培训效率低下
新员工入职培训仅仅停留在了企业文化、规章制度等文字层面上的东西,主要方式还是进行宣讲和自学,缺乏培训者和受训者,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互动,加之公司给予的新员工培训时间与培训内容不匹配,培训内容少,时间长,员工的自由性很大,培训效率完全得不到保障,虽然通过此种培训为新员工提供了一种较为舒缓的融入企业之中,但也有可能在初期就降低了员工的工作热忱,使培训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反方向的作用,甚至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4、缺乏培训效果评估
对于新员工的入职培训效果如何,未进行评估。培训评估是系统地收集有关人力资源开发项目的描述性和评判性信息的过程,其目的是有利于帮助单位在选择、调整各种培训活动以及判断其价值的时候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新员工入职前的培训,是一个员工在企业中首次培训,他的培训效果如何,在做出有效地评估后,可以为企业制定员工以后的培训计划提供支撑依据,对员工的职业规划产生深远影响。这一环节的缺失,不仅仅是此次培训活动开展的效果受到了影响,也为员工入职后培训的开展增加了难度,缺乏有信度的依据。
三、如何完善新员工入职前的培训,以达到有效的培训效果
1、建立适用于企业本身的培训制度
培训制度,是能够直接影响与作用于培训系统及其活动的各种法律、规章、制度及政策的总和,是企业员工培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为企业培训活动提供一种制度性框架和依据。建立一个适用于企业发展需要的培训制度是企业开展培训的基石。培训制度建立后,企业开展的所有培训变得有章可循,一个完整的培训制度应包括培训服务制度、入职培训制度、培训激励制度、培训考核评估制度、培训奖惩制度和培训风险管理等六种基本制度。
2、做好入职前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是展开一次培训工作的第一个环节,一个真实正确的培训需求分析是达到预期培训效果的首要前提,他对接下来的培训开培训开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培训需求分析如不能真实反映受训者的真实意求,则会导致培训效果发生偏移,达不到理想的培训目的。公司招聘的新员工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已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社会人才;二是刚刚踏出校门的应届毕业大学生。对于前者,已经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对于新的企业比较容易进入角色,但同时,曾经工作的过企业也会在他的思想、行为上留下一定的印迹,对于融入新的企业难免有一个过程;对于应届毕业大学生来说,他们往往是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实践经验。但对于刚进入新企业的两者来说,具有一定共同点,首先是对新企业认知的缺乏,其次是对在企业发展的规划还未建立,并且尚未形成团队意识。培训需求分析就是明确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同时结合新员工的个人职业生涯分析,得出两者兼容的需求分析。
3、明确培训目的,制定合理的培训规划
对于刚刚进入企业的新员工,对于企业一切,可以说还比较盲目,入职前的培训是他们了解企业的一个最好机会,同时也是企业全面了解新员工的最佳时机,如何提升新员工对以后工作岗位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对于培训的目的则必须明确,并制定出合理的培训规划,以使培训达到最优效果。
4、丰富培训方式方法,提高培训效果
根据培训目的和明确的培训内容,采用多种培训方式,动静结合,尽可能多的调动新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企业发展历程、经营现状时,组织新员工参观考察企业,给新员工留下较为直观的印象;在听取企业文化、价值观宣讲后可组织座谈会,畅所欲言,发表各自见解,既使企业文化的内涵深入员工心中,也让员工间加深了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培训效果。
5、开展培训效果评估
培训效果评估应始终贯穿于培训活动中,定期的培训效果评估,是对培训开展方向的验证,明晰培训是否发生了偏移,及时纠正培训产生的问题,以使培训达到预期目的。培训效果评估的项目应围绕入
职前培训内容和培训目的进行,多渠道收集信息,尽可能全的掌握培训效果信息,以提高培训效果评估真实性。
四、结束语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发掘适合于企业的人才不仅仅在于招聘之时的识人之术,还需要企业在招录人才后提供恰当的养分,这就是对于员工才能的培训开发。新员工入职前的培训是员工企业职业生涯的开端,一个好的开始,可能将会带来一个超出预期的结果。管理人才、善待人才、用好人才是一个企业长远发展的立足根本,新员工入职前的培训则是企业牢固根本的一块基石。
参考文献:
(1)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14年3月第3版.
(2)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14年第3版.
(3)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常用法律手册).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14年第3版.
浅议新员工入职前培训
摘要:新员工入职前培训已成为企业培训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如何有效开展新员工入职前培训,以达到培训的目的,是一个需要不断探讨的问题,本文主要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就新员工入职前培训存在的部分问题及如何解决进行了分析。
新员工之于企业,好比新鲜血液,一个企业的长远发展,不仅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造血功能,也离不开新鲜血液的注入,新员工的加入不仅仅是满足了企业在人员岗位上的需求,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创造力,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企业的视角。新员工在进入企业之时,面临着适应新的工作环境等等一系列问题,能否迅速的融入新环境中,既是对新员工的一种考验,也是对企业管理运作上的一次检验。那么如何使员工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也为企业带来满意的人才,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首先需要的就是从新员工入职前培训做起。
一、 进行新员工入职前培训的意义
培训模块是现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管理模块,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种培训中,新员工的入职前培训可以说是员工在一个企业生涯中开始的第一课。首先,新员工入职前培训有利新员工加深的企业的了解,从而对企业有了认同感并产生归属感,员工在进入企业之前,对于企业的了解一般只能通过企业的宣传资料或其他途径对企业有了片面的了解,而入职前的培训为员工提供了一个了解企业的平台。对一个企业的了解,首先是通过他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和精髓所在,他是企业历史的沉淀,通过入职前培训,会让企业文化在新员工潜意识里慢慢形成,最终深刻在
员工的一切行为中;其次,为企业和员工提供一个初次磨合的机会,有利于企业全面了解新员工,从而有助于企业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来协调和安排工作,达到人才的合理配置;同时,也为新员工提供了员工彼此间相互了解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二、新员工入职前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随着企业对员工培训越来越重视,新员工的入职前培训也纳入了各个用人单位的培训日程,成为了新员工进入职场的必经之路。针对新员工入职前培训的内容,企业间往往大同小异,多为企业思想文化、发展历程及现状、规章制度等等,但培训所采取的方式往往各有不同,以我单位为例,我单位是一家民营性质的房地产公司,其前身为××市土地综合开发总公司,后进行改制,转变成现在的××××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公司企业文化深厚,随着近两年公司战略路线的逐渐转移,先后招聘了大批相应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及社会优秀人才。对于新招聘的员工,公司一般都会进行为期一周的入职前培训,培训主要由人事部负责进行,行政部从旁协助,方式是首先召开新职工会议,由公司党支部书记就公司的文化、发展历程、公司经营现状及愿景发表演讲,鼓舞士气,提升新员工对公司的信心,再由人事部经理就公司组织架构,规章制度等进行大致讲解,随后发放纸质材料,给新员工充分的时间,自行翻阅学习,一周后,新员工开始进入各自岗位工作。
通过为期数天的培训,新员工能够比较自然的投入新工作之中,特别是对于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有了一个缓冲的过程,但同时也看到,这种培训方式存在许多问题:
1、培训随意性较大,缺乏规范的培训制度
新员工的入职前培训一般都是人事部根据惯例进行,大致方向由人事部自行掌握,没有可以严格执行的条例遵守,而缺乏规范的培训制度,对于培训的掌握完全依靠培训者本身把控,对于培训人员来说容易使培训的随意性增加,同时也会影响被培训人员的学习态度,最终造成培训形式流于表面,使培训效果大打折扣,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培训的初衷。
2、未制定出明确的培训目标
培训的目标主要是说明员工为什么要进行培训,为培训规划的贯
彻实施奠定基础。培训目标的不明确,首先是使培训缺乏了可衡量的标准,对培训者和受训者而言造成了培训方向的动摇,并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其次是对培训效果而言,无法做到精准的评估。
3、培训方式方法较为单调、培训效率低下
新员工入职培训仅仅停留在了企业文化、规章制度等文字层面上的东西,主要方式还是进行宣讲和自学,缺乏培训者和受训者,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互动,加之公司给予的新员工培训时间与培训内容不匹配,培训内容少,时间长,员工的自由性很大,培训效率完全得不到保障,虽然通过此种培训为新员工提供了一种较为舒缓的融入企业之中,但也有可能在初期就降低了员工的工作热忱,使培训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反方向的作用,甚至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4、缺乏培训效果评估
对于新员工的入职培训效果如何,未进行评估。培训评估是系统地收集有关人力资源开发项目的描述性和评判性信息的过程,其目的是有利于帮助单位在选择、调整各种培训活动以及判断其价值的时候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新员工入职前的培训,是一个员工在企业中首次培训,他的培训效果如何,在做出有效地评估后,可以为企业制定员工以后的培训计划提供支撑依据,对员工的职业规划产生深远影响。这一环节的缺失,不仅仅是此次培训活动开展的效果受到了影响,也为员工入职后培训的开展增加了难度,缺乏有信度的依据。
三、如何完善新员工入职前的培训,以达到有效的培训效果
1、建立适用于企业本身的培训制度
培训制度,是能够直接影响与作用于培训系统及其活动的各种法律、规章、制度及政策的总和,是企业员工培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为企业培训活动提供一种制度性框架和依据。建立一个适用于企业发展需要的培训制度是企业开展培训的基石。培训制度建立后,企业开展的所有培训变得有章可循,一个完整的培训制度应包括培训服务制度、入职培训制度、培训激励制度、培训考核评估制度、培训奖惩制度和培训风险管理等六种基本制度。
2、做好入职前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是展开一次培训工作的第一个环节,一个真实正确的培训需求分析是达到预期培训效果的首要前提,他对接下来的培训开培训开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培训需求分析如不能真实反映受训者的真实意求,则会导致培训效果发生偏移,达不到理想的培训目的。公司招聘的新员工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已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社会人才;二是刚刚踏出校门的应届毕业大学生。对于前者,已经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对于新的企业比较容易进入角色,但同时,曾经工作的过企业也会在他的思想、行为上留下一定的印迹,对于融入新的企业难免有一个过程;对于应届毕业大学生来说,他们往往是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实践经验。但对于刚进入新企业的两者来说,具有一定共同点,首先是对新企业认知的缺乏,其次是对在企业发展的规划还未建立,并且尚未形成团队意识。培训需求分析就是明确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同时结合新员工的个人职业生涯分析,得出两者兼容的需求分析。
3、明确培训目的,制定合理的培训规划
对于刚刚进入企业的新员工,对于企业一切,可以说还比较盲目,入职前的培训是他们了解企业的一个最好机会,同时也是企业全面了解新员工的最佳时机,如何提升新员工对以后工作岗位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对于培训的目的则必须明确,并制定出合理的培训规划,以使培训达到最优效果。
4、丰富培训方式方法,提高培训效果
根据培训目的和明确的培训内容,采用多种培训方式,动静结合,尽可能多的调动新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企业发展历程、经营现状时,组织新员工参观考察企业,给新员工留下较为直观的印象;在听取企业文化、价值观宣讲后可组织座谈会,畅所欲言,发表各自见解,既使企业文化的内涵深入员工心中,也让员工间加深了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培训效果。
5、开展培训效果评估
培训效果评估应始终贯穿于培训活动中,定期的培训效果评估,是对培训开展方向的验证,明晰培训是否发生了偏移,及时纠正培训产生的问题,以使培训达到预期目的。培训效果评估的项目应围绕入
职前培训内容和培训目的进行,多渠道收集信息,尽可能全的掌握培训效果信息,以提高培训效果评估真实性。
四、结束语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发掘适合于企业的人才不仅仅在于招聘之时的识人之术,还需要企业在招录人才后提供恰当的养分,这就是对于员工才能的培训开发。新员工入职前的培训是员工企业职业生涯的开端,一个好的开始,可能将会带来一个超出预期的结果。管理人才、善待人才、用好人才是一个企业长远发展的立足根本,新员工入职前的培训则是企业牢固根本的一块基石。
参考文献:
(1)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14年3月第3版.
(2)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14年第3版.
(3)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常用法律手册).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14年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