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及
发展策略研究
熊鹰,李艳梅
(长沙理工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系,长沙410114)
摘要:根据湖南省区域发展状况,参照“十一五”规划《纲要》的主体功能区划分基本思路,从资源环境承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因素出发,确定|r区域主体功能区划分的指标体系。以湖南省14个市(州)为基本空问单元,运用状态空间法对该区主体功能区进行了划分研究。结果表明:除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散布在各地市外,优化开发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重点开发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地区,限制开发区则集中在西部地区。研究结论为:优化湖南省空间开发结构,协调区域发展,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参考。关键词:主体功能区;承载能力;发展策略;湖南省中图分类号:F129.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0)Ol一0080—05
Research
andIts
on
theDivisionof
MajorFunctionalRegions
DevelopmentStrategyinHunanProvinc
XIONGYing,LIYah-mei
(DepartmentofResourceEnvironmentandUrbanandRuralPlanning,
Changsha
University
of&ienceand
Technology,Changsha410114)
Abstract:Accordingthispaperattempts
to
to
theregionaldevelopmentandthebasicthinkingoftheeleventhfive—yearplansketch,
establishthedividingindexsystemofmainfunctionalregionsfromthreeaspectsincluding
resources
thecapacityabilityofandenvironment,thedevelopingdegreeandthepotentialoffurtherdevelopment.
Thenittakesthe14citiesinHunanprovince鹊thefundamentalspatialunitsanddesignatestheconcretemajorfunctional
ervations
zones
in
this
area
bymeansofthe
state
spatialmethod.Resultsshowthatexceptingforthosenatural
stress
res.
that
areset
up
bylawdisseminatinginspecialcities,the
east
and
optimization
zones
developing
zonesare
mainlyinthemiddleand
ofHunanProvince,whilethelimitdeveloping
to
spreadinthe
western
part.
Fromtheseanalysis,itwillsupplystrategic・guidance
tive
implementdifferentregionalpolicyandplanthecoordina-
sustainabledevelopment
a8a
whoh,inHunanprovince.
Keywords:majorfunctionalregions;carryingcapacityability;developmentstrategy;Hunanprovince
1引言
为优化空间结构,规范空问开发秩序,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划规划,明确主体功能区范围、功能定位和区域政策”的任务。其中,主体功能区划是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也是落实相关区域政策的空间依
收稿日期:2009—06—04
据¨・。主体功能区划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管治的重要举措之一,旨在发挥比较优势,加强薄弱环节,推动区域良性互动嵋1。以国土整治规划为基础、以构建人地关系为核心内容、以公共设施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的主体功能区的建设正在成为我国近期乃至长远发展和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口-。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6ZC75);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2009JT3005,2007zK3094);湖南省企业战略管理与投资决策研究基地重点项目(08jdzd01)
作者简介:熊鹰(1977一),男,湖南汉寿人,长沙理工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区域发展与规划、资源环境经济学;李艳梅(1986一),女,学士,研究方向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80・
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以及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Hjl。由于主体功能区划不同于一般的经济区划,它在考虑经济活动的同时,必须深入研究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活动的相互影响。目前,关于主体功能区划分方法已有相关研究,而且省级尺度的区划已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展开。但由于系统的复杂性以及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在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单元、原则与依据等方面尚未达成共识,特别是确定评价标准存在主观性的问题。为此,本文应用状态空间模型与方法,开展区域主体功能区划分研究。以期对主体功能区划方法作出一些有益探索。
湖南省地处我国中部,从自然条件看,是一个资源强省。近年来,经济社会取得了较快发展,经济上总体处在工业化中期,即处在自然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各种冲突集中发生的阶段,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时空过渡性特征表现突出;同时,因地处长江中游,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对维系整个长江水系生态平衡,促进中下游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湖南地处全国3条易灾带的中部地带,特别是水旱灾害严重,是江南自然致灾强度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加之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未能兼顾资源环境的有效保护,导致局部生态环境退化。因此,加强对该区进行主体功能区划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提出的主体功能区划分方案为深化湖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进一步优化区域的开发空间结构,协调人地关系以及制定新时期湖南省区域发展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表1
2主体功能区划分的指标体系与方法
2.1
主体功能区划分的指标体系
主体功能区类型划分直接影响区划方法的选择和
预期区划方案,因此进行主体功能区划时必须明确主体功能区类型划分,而主体功能区类型划分与区划(规划)层面及国土覆盖范围直接相关。由于主体功能类型的识别涉及较多因素,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对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因素是划分主体功能区的关键标准。其中,资源环境承载力反映了资源环境对经济活动的支撑能力,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进行主体功能区划分的重要依据;国土开发强度则代表区域的开发水平,反映现实的社会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的影响程度和压力大小,但一个地区的开发水平取决于该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旧1;此外,一个地区的长远发展和功能定位,除分析其现实状态外,还应兼顾其发展潜力。基于上述分析,主体功能区类型划分的区域发展综合承载力主要由资源环境承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三方面的因素构成。根据湖南省实际情况,按照科学性、可比性、易得性和精简性原则,选取24个代表各方面的指标对湖南省进行主体功能区划分。同时,考虑到各指标对区域承载状况的贡献不同,在专家咨询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的权重进行确定。主体功能区划的指标体系及权重如表1所示。
主体功能区划分指标体系及权重
2.2主体功能区划分的方法
主体功能区划主要依据各类主体功能区的基本特征进行,即划分4类主体功能区必须首先明确各自的
特征。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优化开发地区是指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重点开发地区指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
・8l・
丝亘雯虿涩
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的区域;限制开发地区是指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并关系较大范围生态安全区域;禁止开发地区特征和定性最为明确,指的是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域,所以划分也最明确。从上述四类主体功能区的界定表述来看,在一定程度上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是明确标准,因此进行主体功能区划可从区域的资源承载力水平上进行探讨。
状态空间模型表达了由于输入引起系统内部状态的变化,并由此使输出发生的变化,是反映动态系统的完整模型,它不仅能反映系统内部状态,而且能揭示系统内部状态与外部的输入和输出变量的联系。状态空间模型一般应用于多变量时间序列。状态空间模型可体现系统结构,揭示状态向量与量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提供优化的调控方案¨’。由于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可从区域的资源承载力水平上进行探讨,因此四类主体功能区的界定可转化为区域承载力的状态空间描述,即揭示区域发展状况与区域承载力状态向量的数量关系。经分析、比较,本文应用状态空间法博“…,构建湖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量化方法,定量表示全省14个地市的区域承载状况,作为主体功能区划分依据。其具体原理与计算过程如下:
以单个地市为基本空间单元,则第j个城市的承载状况可用24维空间向量X表示:
石f=(xI,,如,…,x口,…,x24,)1
式中,x;i(i=l,2,…,24;j=l,2,…,14)表示衡量第j个城市综合承载状况的第i个分量指标,相应地各分量指标所赋予的权重可用空间向量弓(∞。,∞2,…,∞i,…,∞24)1表示,其中∞i(i=1,2,…,24)表示第i个分量指标的权重值。
考虑到此处所要比较的是湖南省域内不同地市的相对承载状况,以湖南全省的区域承载力水平作为参照标准,用空间向量表示:
骨=(F,罡,…,霹,…,咒)7
式中:x?(i=1,2,…,24)表示全省区域承载状况的第i个分量指标值,作为衡量各地市综合承载状况相应分量的标准值,对各地市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
同时,表示全省区域承载力水平的空间向量则转化为单位向量。经上述转化,比较以下两个向量:
¨=(∞l雹,,032x;f,…,∞fX;,…,‘£,Mx知)7
.f=(1,2,…,14)
-----4*
一
一=(‘‘,l×l,∞2
X
1,…,∞f×l,…,0324×1)‘
可以用两者的模lY{l与lYo
J的大小来确定第
j个城市的区域承载状况.其中IY:I代表第j个城市区域承载现状值,IYoI表示湖南令省Ⅸ域承载力水平。当}Y:l>I
Yo
I时.说明第j个城市区域承载
・82・
!墼塑堂!竺!!兰!星:!丝兰:竺!竺!兰苎!!!竺
状况是超载,反之,则说明其是可载;I_+Yil=I≯
时,说明第j个城市区域承载状况是满载。
各地市承载力上限值(L=7.975)
。
I\彳舂
:∥型二,\
一
/\
∥\∥\
长沙株湖湘谭衡阳邵阳岳阳常德张家界益阳彬州永州怀化娄底湘西蝌
+“九血”末各地市
+“十五”未各地市
相对承载现状值
.相对承载波现状值
图l“九五”末至“十五”末湖南省14个地市相对承载状况变化趋势
3湖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方案及发展策略
3.1
区域综合承载力水平的计算
应用上述定量化表示方法,对湖南省各市(州)的承载力进行评价,得出各市州“九五”末与“十五”末的承载状况,如图l所示。同时,从上述计算可得出“十五”末湖南省平均区域承载力水平为5.074。
进一步分析可知,“十五”末湖南省14个市(州)中区域承载现状都远远超出其承载力水平。显然,若以全省区域承载力水平为标准,则湖南省所有地市处于超载状态,不利于对其进行主体功能区划分。为此,本文根据各地市区域承载力现状值与全省区域承载力水平的偏差对全省平均区域承载力加以修正,确定区域承载力上限值L为功能区划分的标准,具体为:若某城市承载现状值超出上限值,则界定该地区相对承载状况较差,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区域所造成的压力较大;反之,则认为该城市具有相对较大的发展空间和相对较强的承载能力。
各地市承载力水平上限值确定步骤如下:①确定“九五”末与“十五”末各地市区域承载现状均值。由于第j个城市的区域承载现状值为lY‘;I,则全省14个地市区域承载现状可用14维空间向量lziI表示:
爰=(1茸I,I《|,…,ItI,…,I瓦I)7
则“九五”末与“十五”末14个地市区域承载现状
值的均值z:为:
丢=(∑g)/m
‘=l
式中,m=2,zT,,z:分别表示“九五”末和“十五”
末各地市区域承载现状。
②求出“十五”末各地市区域承载现状值与均值z。的偏差D:
D=(dl,de,…,d『'.”,d。。)=乞一Za
进而确定该偏差的标准差s。为:
s。=^/(∑嘭一ff)/n
式中,n=14,a表示偏差均值。将湖南省14个地市承载现状值代入上式,得S。=7.026,则区域承载力上限值L为全省区域承载力与偏差标准差之和,即
L=I石I+Sd=7.975。3.2主体功能区划分的标准
划分【2’L91。具体见表2。划分的标准为:①比较各地市“十五”末区域承载现状值与承载力上限值的差距,若承载现状值大于全省区域承载力上限值,则将该地市划为限制开发区;反之,则将其划为重点开发区或优化开发区;②对于承载现状值小于全省区域承载力上限值的地市,则根据该市“九五”至“十五”期间区域承载状况变化趋势确定其属于重点开发区还是优化开发区。若区域承载状况变好,即承载现状值变小,则该市划为重点开发区,反之,则将其确定为优化开发区。此外,对于个别区域承载状况升幅较大的地区,则根据该市目前的实际发展情况和承载状况单独确定。
由于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已经明确禁止开发区,因此可直接根据区域的实际情况,将各类自然保护区域进行划定;而对于优化开发、重点开发和限制开发区,其划分方法在明确区域不同承载力水平的基础上进行
表2湖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方案
3.3主体功能区戈I】分方案济较快增长的模式,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化解资源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压力。同时全面制定资源利用标准,实行严格的建设用地增量控制标准和产业项目耗
’
根据“九五”末至“十五”末湖南省14个地市相对承载状况变化趋势计算结果,以及主体功能区划分标准,得出湖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方案,如表3所示。
表3湖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方案
主体功能区类型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
主要覆盖的范围
长沙、株洲、湘潭
常德、岳阳,益阳、衡阳、郴州、永州、娄底、怀化邵阳、张家界、湘西自治州
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
水、耗能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改变以往单一经济增长评价体系,强化对区域经济结构、资源消耗、自主创新等方面的评价,促进该区经济快速、持续发展。3.4.2重点开发区
该区主要分布在湖南省的北部和南部地区,包括常德、岳阳、益阳、衡阳、郴州、永州、娄底、怀化8个地市,面积为127097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60%。重点开发区经济发展条件较好,且在“九五”至“十五”期间,资源环境承载力均呈良好变化趋势。其中,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的常德市,资源环境承载状况良好,2005年全市人均水资源量为160.06立方米/人,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47倍,人均耕地面积1.08公顷,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2倍。重点开发区的经济发展基础较好,具有较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支撑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因此,应加大对重点开发区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发展的资金支持,改善投资创业环境,制定吸引产业项目进入和集聚的政策,增强吸引资金、技术、人口、产业集聚的能力,壮大经济规模;同时,围绕优势资源和现有产业基地,确定优先供地额度、速度指标,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实行优先系点开发、以部分带动总体的发展战略…。。
3.4.3限制开发区
3.4各主体功能区经济环境特征及其发展策略3.4.1优化开发区
该区位于湖南省东部,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土地面积为55457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26.18%。该区为长株潭城市群,是我国中部重要城市群,目前已进入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行列。该区经济水平较高,且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但资源环境承载力有所减弱。如2005年长沙市人均耕地面积0.60公顷,人均水资源量为151.16立方米/人,较2000年的水平均有所减少,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环境承受的压力也不断增大。由于优化开发区是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龙头,经济发展水平高,国土开发密度大,资源环境制约程度也相对较高。特别是该区目前已进入“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行列,对于这类地区应逐步改善经济结构,应把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改变依靠大量占用土地、大量消耗资源和大量排放污染实现经
该区主要位于湖南西北地区,包括张家界、湘西自
・83・
丝亘雯理
治州、邵阳3市(州),土地面积29275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13.82%。该区整体集聚经济能力较弱,区域综合承载力相对较差,国土开发密度相对较低。由图l可以看出,“十五”末3市综合承载现状值均高于承载力上限值,这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较差密不可分。从资源环境承载状况看,邵阳市人均耕地最少为0.59公顷/人,张家界市人均水资源量55.19立方米/人,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50.77%。3市水土流失面积均超出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张家界市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比例为29.20%,居湖南之首;同时,由于经济能力不强,各市发展水平较低,“十五”末各市单位国土面积GDP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湘西自治
州为96.8万形平方公里,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三分
之一。对于限制开发区,应按照“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的原则,加强环境整治,因地制宜发展低耗能、低耗水的特色产业,走“点状”集约发展的道路,制订重点支持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扶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投资政策与财税政策,建立规范可行的生态补偿机制,制订资源消耗、环境影响、生产规模、工艺技术等方面的强制性产业准入门槛;同时,要逐渐弱化对经济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的考核评价,突出对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评价;此外,还应引导部分人口、资源转移到重点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进而缓解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状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3.4.4禁止开发区
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禁止开发区主要指:依法设立的资源、湿地、动物、文物、地质等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据此,可将上诉区域划定为禁止开发区域。据统计,截止2007年底湖南省共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187处、森林公园81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33个、国家地质公园4个、风景名胜区4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国家公园占全国的比蕈达3.8%。如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莽山自然保护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地质公园、凤凰古城风景名胜区、桃花源风景区、西洞庭湿地自然保护区等。由于禁止开发区其功能定位主要是资源和环境保护,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划对其实行强制性保护,在保护自然与生态的前提下,严格按照核心区、实验区、外围区等管理标准,适度发展生态旅游等产业。此外,应建立规范的财政维持养护机制,加强法律、执法、舆论、公示、听政等监管体系建设,强化对生态环境的评价和保护。4结语
通过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对国土空间进行功能划分,确定主体功能,明确发展方向,管制开发强度,引导经济和人口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强的地区积聚,并通过加大财政转移支付、改革区域绩效考评制度等政
・84・
!墼塑堂狸!!兰!星:竺丝兰:竺!竺!兰苎!!!型
策措施,形成合理的区域开发新格局,这将是从根本上解决国家人口、资源及环境等一系列问题的有效途径,对于改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推进该系统的顺向演替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从资源环境承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系统因素出发,设计区域主体功能区划的指标体系,建立基于状态空间理论的区域主体功能区划分的综合方法,并根据区域综合承载状况划定湖南省主体功能区。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只是对湖南省各市州主体功能进行相对定位,区划成果基本符合客观实际;同时,划分结果与湖南省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并不冲突,即限制开发区并不是指限制该区发展,而是限制无视资源环境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违背区域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意在寻求更为合理的区域发展道路。由于主体功能区划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只是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探讨湖南省主体功能区划,以期对主体功能区划分方法作出一些有益探索,为湖南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协调区域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同时,本文提出的区域主体功能区类型划分的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价值,构建的区域主体功能区划分的状况空间分析方法,能够较好地评价区域复合系统的综合承载状况水平。但由于受数据指标的限制,本文以地级市为划分单元,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相对较粗,因而在制定政策及其实施过程中还需进一步细化;另外,在对各地市综合承载状况进行评价时,是以湖南省各分量指标的现状值为标准求得的相对承载水平,而不是绝对承载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传明,李伯华,曾菊新.湖北省主体功能区划方法探讨[J].地
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23(3):64-68.
[2]樊杰.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J].地理学报。2007,62
(4):339—350.
[3】冯德屁,张莉,杨瑞霞等.基于人地关系理论的河南省主体功能
区规划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27(1):1—5.
[4]高国力.关于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分理论与实践的初步思考[J].
宏观经济管理,2006(10):43—46.
[5]张莉,冯德显.河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的主导因素研究[J].地
域研究与开发,2007,26(2):30—34.
[6]李军杰.确立主体功能区划分依据的基本思路一兼论划分指数
的设计方案[J].中国经贸导刊,2006(11):45—46.
[7]杨学军,姜志林.状态空问模型在区域森林景观生态经济研究
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1,21(12):111一i16.[8]张广海,李雪.山东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
息科学,2007。23(4):57-61.
[9]毛汉英,余丹林.区域承载力定量研究方法探讨[J].地理科学
进展,2001,16(4):549—555.
[10]余丹林,毛汉英,高群.状态空间衡量区域承载状况初探一以
环渤海地区为例[J].地理研究。2003,22(2):201—210.[11]董力三,熊鹰.主体功能区与区域发展的若干思考[J].长沙
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4(I):121—124.
(责任编辑:冉春红)
湖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及发展策略研究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熊鹰, 李艳梅, XIONG Ying, LI Yan-mei
长沙理工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系,长沙,410114软科学
SOFT SCIENCE2010,24(1)2次
参考文献(11条)
1.董力三;熊鹰 主体功能区与区域发展的若干思考[期刊论文]-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2.余丹林;毛汉英;高群 状态空间衡量区域承载状况初探-以环渤海地区为例[期刊论文]-地理研究 2003(02)3.刘传明;李伯华;曾菊新 湖北省主体功能区划方法探讨[期刊论文]-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7(03)4.张莉;冯德显 河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的主导因素研究[期刊论文]-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7(02)5.高国力 关于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分理论与实践的初步思考[期刊论文]-宏观经济管理 2006(10)
6.冯德显;张莉;杨瑞霞 基于人地关系理论的河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研究[期刊论文]-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8(01)7.樊杰 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期刊论文]-地理学报 2007(04)
8.毛汉英;余丹林 区域承载力定量研究方法探讨[期刊论文]-地理科学进展 2001(04)9.张广海;李雪 山东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研究[期刊论文]-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7(04)
10.杨学军;姜志林 状态空间模型在区域森林景观生态经济研究中的应用[期刊论文]-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1(12)
11.李军杰 确立主体功能区划分依据的基本思路-兼论划分指数的设计方案[期刊论文]-中国经贸导刊 2006(11)
本文读者也读过(7条)
1. 石刚.SHI Gang 我国主体功能区的划分与评价——基于承载力视角[期刊论文]-城市发展研究2010,17(3)2. 张广海.李雪.ZHANG Guang-hai.LI Xue 山东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研究[期刊论文]-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23(4)
3. 陈敏.CHEN Min 县域主体功能区划分研究——以广东省云安县为例[期刊论文]-人文地理2008,23(6)4. 文彦.蒲火元.刘耀泽 湖南县域主体功能区划分及建设对策研究[期刊论文]-长沙大学学报2009,23(3)
5. 熊鹰.李艳梅.XIONG Ying.LI Yan-mei 状态空间法在省域主体功能区划中的应用——以湖南省为例[期刊论文]-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0,26(2)
6. 马远.龚新蜀.MA Yuan.GONG Xin-shu 边疆地区主体功能区划分指标体系初探——以新疆为例[期刊论文]-资源与产业2009,11(1)
7. 任偲.熊巍.赵言文.张萌 马鞍山市主体功能区划分研究[期刊论文]-江苏农业科学2010(1)
引证文献(2条)
1.李东旭.赵锐.宋维玲 近海海洋主体功能区划技术方法研究[期刊论文]-海洋环境科学 2010(6)2.王利.张卓.王丹.王瑜 辽宁省主体功能区划分方法研究[期刊论文]-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0(6)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rkx201001017.aspx
湖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及
发展策略研究
熊鹰,李艳梅
(长沙理工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系,长沙410114)
摘要:根据湖南省区域发展状况,参照“十一五”规划《纲要》的主体功能区划分基本思路,从资源环境承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因素出发,确定|r区域主体功能区划分的指标体系。以湖南省14个市(州)为基本空问单元,运用状态空间法对该区主体功能区进行了划分研究。结果表明:除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散布在各地市外,优化开发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重点开发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地区,限制开发区则集中在西部地区。研究结论为:优化湖南省空间开发结构,协调区域发展,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参考。关键词:主体功能区;承载能力;发展策略;湖南省中图分类号:F129.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0)Ol一0080—05
Research
andIts
on
theDivisionof
MajorFunctionalRegions
DevelopmentStrategyinHunanProvinc
XIONGYing,LIYah-mei
(DepartmentofResourceEnvironmentandUrbanandRuralPlanning,
Changsha
University
of&ienceand
Technology,Changsha410114)
Abstract:Accordingthispaperattempts
to
to
theregionaldevelopmentandthebasicthinkingoftheeleventhfive—yearplansketch,
establishthedividingindexsystemofmainfunctionalregionsfromthreeaspectsincluding
resources
thecapacityabilityofandenvironment,thedevelopingdegreeandthepotentialoffurtherdevelopment.
Thenittakesthe14citiesinHunanprovince鹊thefundamentalspatialunitsanddesignatestheconcretemajorfunctional
ervations
zones
in
this
area
bymeansofthe
state
spatialmethod.Resultsshowthatexceptingforthosenatural
stress
res.
that
areset
up
bylawdisseminatinginspecialcities,the
east
and
optimization
zones
developing
zonesare
mainlyinthemiddleand
ofHunanProvince,whilethelimitdeveloping
to
spreadinthe
western
part.
Fromtheseanalysis,itwillsupplystrategic・guidance
tive
implementdifferentregionalpolicyandplanthecoordina-
sustainabledevelopment
a8a
whoh,inHunanprovince.
Keywords:majorfunctionalregions;carryingcapacityability;developmentstrategy;Hunanprovince
1引言
为优化空间结构,规范空问开发秩序,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划规划,明确主体功能区范围、功能定位和区域政策”的任务。其中,主体功能区划是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也是落实相关区域政策的空间依
收稿日期:2009—06—04
据¨・。主体功能区划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管治的重要举措之一,旨在发挥比较优势,加强薄弱环节,推动区域良性互动嵋1。以国土整治规划为基础、以构建人地关系为核心内容、以公共设施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的主体功能区的建设正在成为我国近期乃至长远发展和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口-。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6ZC75);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2009JT3005,2007zK3094);湖南省企业战略管理与投资决策研究基地重点项目(08jdzd01)
作者简介:熊鹰(1977一),男,湖南汉寿人,长沙理工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区域发展与规划、资源环境经济学;李艳梅(1986一),女,学士,研究方向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80・
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以及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Hjl。由于主体功能区划不同于一般的经济区划,它在考虑经济活动的同时,必须深入研究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活动的相互影响。目前,关于主体功能区划分方法已有相关研究,而且省级尺度的区划已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展开。但由于系统的复杂性以及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在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单元、原则与依据等方面尚未达成共识,特别是确定评价标准存在主观性的问题。为此,本文应用状态空间模型与方法,开展区域主体功能区划分研究。以期对主体功能区划方法作出一些有益探索。
湖南省地处我国中部,从自然条件看,是一个资源强省。近年来,经济社会取得了较快发展,经济上总体处在工业化中期,即处在自然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各种冲突集中发生的阶段,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时空过渡性特征表现突出;同时,因地处长江中游,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对维系整个长江水系生态平衡,促进中下游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湖南地处全国3条易灾带的中部地带,特别是水旱灾害严重,是江南自然致灾强度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加之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未能兼顾资源环境的有效保护,导致局部生态环境退化。因此,加强对该区进行主体功能区划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提出的主体功能区划分方案为深化湖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进一步优化区域的开发空间结构,协调人地关系以及制定新时期湖南省区域发展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表1
2主体功能区划分的指标体系与方法
2.1
主体功能区划分的指标体系
主体功能区类型划分直接影响区划方法的选择和
预期区划方案,因此进行主体功能区划时必须明确主体功能区类型划分,而主体功能区类型划分与区划(规划)层面及国土覆盖范围直接相关。由于主体功能类型的识别涉及较多因素,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对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因素是划分主体功能区的关键标准。其中,资源环境承载力反映了资源环境对经济活动的支撑能力,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进行主体功能区划分的重要依据;国土开发强度则代表区域的开发水平,反映现实的社会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的影响程度和压力大小,但一个地区的开发水平取决于该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旧1;此外,一个地区的长远发展和功能定位,除分析其现实状态外,还应兼顾其发展潜力。基于上述分析,主体功能区类型划分的区域发展综合承载力主要由资源环境承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三方面的因素构成。根据湖南省实际情况,按照科学性、可比性、易得性和精简性原则,选取24个代表各方面的指标对湖南省进行主体功能区划分。同时,考虑到各指标对区域承载状况的贡献不同,在专家咨询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的权重进行确定。主体功能区划的指标体系及权重如表1所示。
主体功能区划分指标体系及权重
2.2主体功能区划分的方法
主体功能区划主要依据各类主体功能区的基本特征进行,即划分4类主体功能区必须首先明确各自的
特征。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优化开发地区是指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重点开发地区指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
・8l・
丝亘雯虿涩
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的区域;限制开发地区是指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并关系较大范围生态安全区域;禁止开发地区特征和定性最为明确,指的是依法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域,所以划分也最明确。从上述四类主体功能区的界定表述来看,在一定程度上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是明确标准,因此进行主体功能区划可从区域的资源承载力水平上进行探讨。
状态空间模型表达了由于输入引起系统内部状态的变化,并由此使输出发生的变化,是反映动态系统的完整模型,它不仅能反映系统内部状态,而且能揭示系统内部状态与外部的输入和输出变量的联系。状态空间模型一般应用于多变量时间序列。状态空间模型可体现系统结构,揭示状态向量与量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提供优化的调控方案¨’。由于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可从区域的资源承载力水平上进行探讨,因此四类主体功能区的界定可转化为区域承载力的状态空间描述,即揭示区域发展状况与区域承载力状态向量的数量关系。经分析、比较,本文应用状态空间法博“…,构建湖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量化方法,定量表示全省14个地市的区域承载状况,作为主体功能区划分依据。其具体原理与计算过程如下:
以单个地市为基本空间单元,则第j个城市的承载状况可用24维空间向量X表示:
石f=(xI,,如,…,x口,…,x24,)1
式中,x;i(i=l,2,…,24;j=l,2,…,14)表示衡量第j个城市综合承载状况的第i个分量指标,相应地各分量指标所赋予的权重可用空间向量弓(∞。,∞2,…,∞i,…,∞24)1表示,其中∞i(i=1,2,…,24)表示第i个分量指标的权重值。
考虑到此处所要比较的是湖南省域内不同地市的相对承载状况,以湖南全省的区域承载力水平作为参照标准,用空间向量表示:
骨=(F,罡,…,霹,…,咒)7
式中:x?(i=1,2,…,24)表示全省区域承载状况的第i个分量指标值,作为衡量各地市综合承载状况相应分量的标准值,对各地市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
同时,表示全省区域承载力水平的空间向量则转化为单位向量。经上述转化,比较以下两个向量:
¨=(∞l雹,,032x;f,…,∞fX;,…,‘£,Mx知)7
.f=(1,2,…,14)
-----4*
一
一=(‘‘,l×l,∞2
X
1,…,∞f×l,…,0324×1)‘
可以用两者的模lY{l与lYo
J的大小来确定第
j个城市的区域承载状况.其中IY:I代表第j个城市区域承载现状值,IYoI表示湖南令省Ⅸ域承载力水平。当}Y:l>I
Yo
I时.说明第j个城市区域承载
・82・
!墼塑堂!竺!!兰!星:!丝兰:竺!竺!兰苎!!!竺
状况是超载,反之,则说明其是可载;I_+Yil=I≯
时,说明第j个城市区域承载状况是满载。
各地市承载力上限值(L=7.975)
。
I\彳舂
:∥型二,\
一
/\
∥\∥\
长沙株湖湘谭衡阳邵阳岳阳常德张家界益阳彬州永州怀化娄底湘西蝌
+“九血”末各地市
+“十五”未各地市
相对承载现状值
.相对承载波现状值
图l“九五”末至“十五”末湖南省14个地市相对承载状况变化趋势
3湖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方案及发展策略
3.1
区域综合承载力水平的计算
应用上述定量化表示方法,对湖南省各市(州)的承载力进行评价,得出各市州“九五”末与“十五”末的承载状况,如图l所示。同时,从上述计算可得出“十五”末湖南省平均区域承载力水平为5.074。
进一步分析可知,“十五”末湖南省14个市(州)中区域承载现状都远远超出其承载力水平。显然,若以全省区域承载力水平为标准,则湖南省所有地市处于超载状态,不利于对其进行主体功能区划分。为此,本文根据各地市区域承载力现状值与全省区域承载力水平的偏差对全省平均区域承载力加以修正,确定区域承载力上限值L为功能区划分的标准,具体为:若某城市承载现状值超出上限值,则界定该地区相对承载状况较差,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区域所造成的压力较大;反之,则认为该城市具有相对较大的发展空间和相对较强的承载能力。
各地市承载力水平上限值确定步骤如下:①确定“九五”末与“十五”末各地市区域承载现状均值。由于第j个城市的区域承载现状值为lY‘;I,则全省14个地市区域承载现状可用14维空间向量lziI表示:
爰=(1茸I,I《|,…,ItI,…,I瓦I)7
则“九五”末与“十五”末14个地市区域承载现状
值的均值z:为:
丢=(∑g)/m
‘=l
式中,m=2,zT,,z:分别表示“九五”末和“十五”
末各地市区域承载现状。
②求出“十五”末各地市区域承载现状值与均值z。的偏差D:
D=(dl,de,…,d『'.”,d。。)=乞一Za
进而确定该偏差的标准差s。为:
s。=^/(∑嘭一ff)/n
式中,n=14,a表示偏差均值。将湖南省14个地市承载现状值代入上式,得S。=7.026,则区域承载力上限值L为全省区域承载力与偏差标准差之和,即
L=I石I+Sd=7.975。3.2主体功能区划分的标准
划分【2’L91。具体见表2。划分的标准为:①比较各地市“十五”末区域承载现状值与承载力上限值的差距,若承载现状值大于全省区域承载力上限值,则将该地市划为限制开发区;反之,则将其划为重点开发区或优化开发区;②对于承载现状值小于全省区域承载力上限值的地市,则根据该市“九五”至“十五”期间区域承载状况变化趋势确定其属于重点开发区还是优化开发区。若区域承载状况变好,即承载现状值变小,则该市划为重点开发区,反之,则将其确定为优化开发区。此外,对于个别区域承载状况升幅较大的地区,则根据该市目前的实际发展情况和承载状况单独确定。
由于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已经明确禁止开发区,因此可直接根据区域的实际情况,将各类自然保护区域进行划定;而对于优化开发、重点开发和限制开发区,其划分方法在明确区域不同承载力水平的基础上进行
表2湖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方案
3.3主体功能区戈I】分方案济较快增长的模式,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化解资源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压力。同时全面制定资源利用标准,实行严格的建设用地增量控制标准和产业项目耗
’
根据“九五”末至“十五”末湖南省14个地市相对承载状况变化趋势计算结果,以及主体功能区划分标准,得出湖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方案,如表3所示。
表3湖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方案
主体功能区类型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
主要覆盖的范围
长沙、株洲、湘潭
常德、岳阳,益阳、衡阳、郴州、永州、娄底、怀化邵阳、张家界、湘西自治州
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
水、耗能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改变以往单一经济增长评价体系,强化对区域经济结构、资源消耗、自主创新等方面的评价,促进该区经济快速、持续发展。3.4.2重点开发区
该区主要分布在湖南省的北部和南部地区,包括常德、岳阳、益阳、衡阳、郴州、永州、娄底、怀化8个地市,面积为127097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60%。重点开发区经济发展条件较好,且在“九五”至“十五”期间,资源环境承载力均呈良好变化趋势。其中,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的常德市,资源环境承载状况良好,2005年全市人均水资源量为160.06立方米/人,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47倍,人均耕地面积1.08公顷,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2倍。重点开发区的经济发展基础较好,具有较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支撑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因此,应加大对重点开发区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发展的资金支持,改善投资创业环境,制定吸引产业项目进入和集聚的政策,增强吸引资金、技术、人口、产业集聚的能力,壮大经济规模;同时,围绕优势资源和现有产业基地,确定优先供地额度、速度指标,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实行优先系点开发、以部分带动总体的发展战略…。。
3.4.3限制开发区
3.4各主体功能区经济环境特征及其发展策略3.4.1优化开发区
该区位于湖南省东部,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土地面积为55457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26.18%。该区为长株潭城市群,是我国中部重要城市群,目前已进入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行列。该区经济水平较高,且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但资源环境承载力有所减弱。如2005年长沙市人均耕地面积0.60公顷,人均水资源量为151.16立方米/人,较2000年的水平均有所减少,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环境承受的压力也不断增大。由于优化开发区是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龙头,经济发展水平高,国土开发密度大,资源环境制约程度也相对较高。特别是该区目前已进入“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行列,对于这类地区应逐步改善经济结构,应把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改变依靠大量占用土地、大量消耗资源和大量排放污染实现经
该区主要位于湖南西北地区,包括张家界、湘西自
・83・
丝亘雯理
治州、邵阳3市(州),土地面积29275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13.82%。该区整体集聚经济能力较弱,区域综合承载力相对较差,国土开发密度相对较低。由图l可以看出,“十五”末3市综合承载现状值均高于承载力上限值,这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较差密不可分。从资源环境承载状况看,邵阳市人均耕地最少为0.59公顷/人,张家界市人均水资源量55.19立方米/人,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50.77%。3市水土流失面积均超出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张家界市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比例为29.20%,居湖南之首;同时,由于经济能力不强,各市发展水平较低,“十五”末各市单位国土面积GDP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湘西自治
州为96.8万形平方公里,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三分
之一。对于限制开发区,应按照“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的原则,加强环境整治,因地制宜发展低耗能、低耗水的特色产业,走“点状”集约发展的道路,制订重点支持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扶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投资政策与财税政策,建立规范可行的生态补偿机制,制订资源消耗、环境影响、生产规模、工艺技术等方面的强制性产业准入门槛;同时,要逐渐弱化对经济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的考核评价,突出对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评价;此外,还应引导部分人口、资源转移到重点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进而缓解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状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3.4.4禁止开发区
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禁止开发区主要指:依法设立的资源、湿地、动物、文物、地质等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据此,可将上诉区域划定为禁止开发区域。据统计,截止2007年底湖南省共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187处、森林公园81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33个、国家地质公园4个、风景名胜区4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国家公园占全国的比蕈达3.8%。如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莽山自然保护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地质公园、凤凰古城风景名胜区、桃花源风景区、西洞庭湿地自然保护区等。由于禁止开发区其功能定位主要是资源和环境保护,应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划对其实行强制性保护,在保护自然与生态的前提下,严格按照核心区、实验区、外围区等管理标准,适度发展生态旅游等产业。此外,应建立规范的财政维持养护机制,加强法律、执法、舆论、公示、听政等监管体系建设,强化对生态环境的评价和保护。4结语
通过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对国土空间进行功能划分,确定主体功能,明确发展方向,管制开发强度,引导经济和人口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强的地区积聚,并通过加大财政转移支付、改革区域绩效考评制度等政
・84・
!墼塑堂狸!!兰!星:竺丝兰:竺!竺!兰苎!!!型
策措施,形成合理的区域开发新格局,这将是从根本上解决国家人口、资源及环境等一系列问题的有效途径,对于改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推进该系统的顺向演替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从资源环境承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系统因素出发,设计区域主体功能区划的指标体系,建立基于状态空间理论的区域主体功能区划分的综合方法,并根据区域综合承载状况划定湖南省主体功能区。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只是对湖南省各市州主体功能进行相对定位,区划成果基本符合客观实际;同时,划分结果与湖南省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并不冲突,即限制开发区并不是指限制该区发展,而是限制无视资源环境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违背区域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意在寻求更为合理的区域发展道路。由于主体功能区划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只是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探讨湖南省主体功能区划,以期对主体功能区划分方法作出一些有益探索,为湖南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协调区域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同时,本文提出的区域主体功能区类型划分的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价值,构建的区域主体功能区划分的状况空间分析方法,能够较好地评价区域复合系统的综合承载状况水平。但由于受数据指标的限制,本文以地级市为划分单元,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相对较粗,因而在制定政策及其实施过程中还需进一步细化;另外,在对各地市综合承载状况进行评价时,是以湖南省各分量指标的现状值为标准求得的相对承载水平,而不是绝对承载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传明,李伯华,曾菊新.湖北省主体功能区划方法探讨[J].地
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23(3):64-68.
[2]樊杰.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J].地理学报。2007,62
(4):339—350.
[3】冯德屁,张莉,杨瑞霞等.基于人地关系理论的河南省主体功能
区规划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27(1):1—5.
[4]高国力.关于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分理论与实践的初步思考[J].
宏观经济管理,2006(10):43—46.
[5]张莉,冯德显.河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的主导因素研究[J].地
域研究与开发,2007,26(2):30—34.
[6]李军杰.确立主体功能区划分依据的基本思路一兼论划分指数
的设计方案[J].中国经贸导刊,2006(11):45—46.
[7]杨学军,姜志林.状态空问模型在区域森林景观生态经济研究
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1,21(12):111一i16.[8]张广海,李雪.山东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
息科学,2007。23(4):57-61.
[9]毛汉英,余丹林.区域承载力定量研究方法探讨[J].地理科学
进展,2001,16(4):549—555.
[10]余丹林,毛汉英,高群.状态空间衡量区域承载状况初探一以
环渤海地区为例[J].地理研究。2003,22(2):201—210.[11]董力三,熊鹰.主体功能区与区域发展的若干思考[J].长沙
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4(I):121—124.
(责任编辑:冉春红)
湖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及发展策略研究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熊鹰, 李艳梅, XIONG Ying, LI Yan-mei
长沙理工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系,长沙,410114软科学
SOFT SCIENCE2010,24(1)2次
参考文献(11条)
1.董力三;熊鹰 主体功能区与区域发展的若干思考[期刊论文]-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2.余丹林;毛汉英;高群 状态空间衡量区域承载状况初探-以环渤海地区为例[期刊论文]-地理研究 2003(02)3.刘传明;李伯华;曾菊新 湖北省主体功能区划方法探讨[期刊论文]-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7(03)4.张莉;冯德显 河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的主导因素研究[期刊论文]-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7(02)5.高国力 关于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分理论与实践的初步思考[期刊论文]-宏观经济管理 2006(10)
6.冯德显;张莉;杨瑞霞 基于人地关系理论的河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研究[期刊论文]-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8(01)7.樊杰 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期刊论文]-地理学报 2007(04)
8.毛汉英;余丹林 区域承载力定量研究方法探讨[期刊论文]-地理科学进展 2001(04)9.张广海;李雪 山东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研究[期刊论文]-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7(04)
10.杨学军;姜志林 状态空间模型在区域森林景观生态经济研究中的应用[期刊论文]-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1(12)
11.李军杰 确立主体功能区划分依据的基本思路-兼论划分指数的设计方案[期刊论文]-中国经贸导刊 2006(11)
本文读者也读过(7条)
1. 石刚.SHI Gang 我国主体功能区的划分与评价——基于承载力视角[期刊论文]-城市发展研究2010,17(3)2. 张广海.李雪.ZHANG Guang-hai.LI Xue 山东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研究[期刊论文]-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23(4)
3. 陈敏.CHEN Min 县域主体功能区划分研究——以广东省云安县为例[期刊论文]-人文地理2008,23(6)4. 文彦.蒲火元.刘耀泽 湖南县域主体功能区划分及建设对策研究[期刊论文]-长沙大学学报2009,23(3)
5. 熊鹰.李艳梅.XIONG Ying.LI Yan-mei 状态空间法在省域主体功能区划中的应用——以湖南省为例[期刊论文]-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0,26(2)
6. 马远.龚新蜀.MA Yuan.GONG Xin-shu 边疆地区主体功能区划分指标体系初探——以新疆为例[期刊论文]-资源与产业2009,11(1)
7. 任偲.熊巍.赵言文.张萌 马鞍山市主体功能区划分研究[期刊论文]-江苏农业科学2010(1)
引证文献(2条)
1.李东旭.赵锐.宋维玲 近海海洋主体功能区划技术方法研究[期刊论文]-海洋环境科学 2010(6)2.王利.张卓.王丹.王瑜 辽宁省主体功能区划分方法研究[期刊论文]-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0(6)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rkx201001017.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