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重要知识点(一)
第一章:认识地球
1. 远古时候,人们对地球的认识有:①浑天说;②天圆地方说;再到后来,人们通过观测海
上归来的帆船知道地球是圆的;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第一次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 2. 可以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事实:①海上帆船;②站得越高,望得越远;③月食;④麦哲伦
船队环球航行。
3.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4. 赤道是地球最大的圆,周长是8万里,也就是4万公里(即4万千米) 。
5. 赤道的半径是6378千米;极半径是6357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庐山起
义:6371)。
6. 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占71%;陆地占29%, 即七分海洋,
三分陆地。
7. 在地球仪上,竖着的是经线,每一条经线都是半个圆,即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经线指向
两极,即指向南北方向;横着的是纬线,每一条纬线都是一个完整的圆,纬线长度不一,其中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向两极变短,到了两极就成了一个点,纬线指向东西方向。经线和纬线在地球仪上都存在无数条。
8. 地球的自转轴叫做地轴,它是一个假想的轴,实际上并不存在。
9. 不同的经线有不同的经度, 经度最大度数为180°。 0°经线以东称为东经,用字母E
表示,例如:东 经120°可写为120°E ;0°经线以西称为西经,用字母W 表示,例如:西经110°可写为110°W ;东经和西经各占180°,0°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经过英国伦敦的格林尼治天文台。东经180°经线和西经180°经线重合为180°经线。所以,0°经线和180°都是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
10. 不同的纬线有不同的纬度,纬度最大度数为90°。赤道以北称为北纬,用字母N 表示,
例如:北纬60°可写为160°N ,赤道以南称为南纬,用字母S 表示,例如:南纬30°可写为30°S ;北纬和南纬各占90°,赤道在中间,赤道也称0°纬线。北极为北纬90°,即90°N ,南极为南纬90°,即90°S 。赤道在中间,是南北纬的分界线。
11. 写经纬度不用在度数后面标字母的有:①0°经线,直接写为:0°;②180°经线,直接
写为:180°;
③0°纬线,直接写为:0°。除了这三条经纬线,其他的经纬线度数,一定要在度数后面表上相应的字母。
12. 南北半球的划分:划分南北半球要看纬度。以赤道为分界线,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
南为南半球。 13. 东西半球的划分:划分东西半球要看经度。以西经20°(即20°W ) 和东经160°(即160°
E ) 两条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分界线,从西经20°(即20°W ) 开始,往东..
一直到东经160°(即160°E ) 为东半球;从
西经20°(即20°W ) 开始,往西..
一直到东经160°(即160°E ) 为西半球; 14. 东西南北的方位概念,并不适用....地球的任何地方,站在北极,四面八方的方向都是南方;站在南极,四面八方都是北方。 15. 东西半球的判定方法:
<20° 凡是小于20°, 不论是东经还是西经,都在东半球;东经20°~东经160°
在东半球。
>160° 凡是大于160°,不论是东经还是西经,都在西半球;西经20°~西经160°在西半球。
16. 经线、纬线以及经度、纬度的判定方法: 若数值向东越来越大,则是东经; 若数值向北越来越大,则是北纬; 经度 纬度 若数值向西越来越大,则是西经; 若数值向南越来越大,则是南纬。
17. 记住重要的经线:
① 0°经线(即本初子午线) 和180°经线,这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② 西经20°(即20°W ) 和东经160°(即160°E ), 这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18. 记住重要的纬线:
①赤道:即0°纬线,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②北回归线:北纬23°26′(可写为23°26′N ) ③南回归线:南纬23°26′(可写为23°26′S ) ④北极圈:北纬66°34′(可写为66°34′N ) ⑤南极圈:南纬66°34′(可写为66°34′S ) ⑥北极:北纬90°(可写为90°N ) ⑦南极:南纬90°(可写为90°S )
19. 除了0°经线(即本初子午线) 和180°经线这两条经线以外,其他组成一个经线圈的两条
经线的特点是:
①这两条经线的经度数值相加一定是180°;②这两条经线,一条是东经,另一条必定是西经。例如:
①东经110°(即110°E ①东经140°(即140°E )
组成经线圈②西经70° (即70°W ②西经40° (即40°W )
①东经10° (即10°E ①东经27°(即27°E )
组成经线圈 组成经线圈
②西经170°(即170°W ) ②西经153° (即153°W )
20. 低、中、高纬度地区的划分:
①低纬度地区:0°~30°S 和 0°~ 30°N
②中纬度地区:30°S ~ 60°S 和 30°N ~ 60°N ③高纬度地区:60°S ~ 90°S 和 60°N ~ 90°N
21. 五带划分的依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
22. 五带的名称,从北往南依次是: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其中,北寒带
和北温带的分界线是北极圈;北温带与热带的分界线是北回归线;热带与南温带的分界线是南回归线,南温带与南寒带的分界线是南极圈。总而言之:寒带与温带的分界线是极圈;温带与热带的分界线是回归线。
23. 五带中,终年炎热的是热带;终年寒冷的是寒带(包括北寒带和南寒带) ;四季变化明显的
是温带(包括北温带和南温带) 。我国大部分地区都位于北温带,尤其我国的北方,更能感受到明显的四季变化。
24. 首次完成环球航行的是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他率领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依次经过的大
洋有:①大西洋→②太平洋→③印度洋→④再回到大西洋。
32. 地球表面海陆分布:
②东西半球对比,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而西半球的海洋面积比较广阔。
③不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不论是东半球还是西半球,任意半球,都是海洋面积
大于
④北极周围是海洋(北冰洋) ,而南极周围是陆地(南极洲) 。 33. 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占71%;陆地占29%, 即七分海洋,
三分陆地。
34. 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世界共有五块大陆,按面积大到小分别是亚欧大陆、美洲大陆、
非洲大陆、南极洲大陆、澳洲大陆(即澳大利亚大陆)。世界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最小的大陆是澳洲大陆(即澳大利亚大陆)。
35. 岛屿:四周环海的小块陆地。世界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属于北美洲)。世界最大的群
岛是马来群岛。 36. 大洲: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所组成的区域。整个地球的陆地分为7个大洲,按面积由大到
小分别是亚洲、非洲、
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其中面积最大的是亚洲,面积最小的
是大洋洲。
37.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半岛三面临海。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属于
亚洲)。
38. 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 39.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40. 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41.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42. 地球上的海洋都是彼此相连的,全球海洋分为四个大洋,按面积由大到小分别是太平洋、
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其中面积最大的是太平洋,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一半,比七大洲的陆地总面积还要大,而面积最小的是北冰洋。大西洋的轮廓是“S ”形的。 43. 海峡:沟通两个海洋水域的狭窄水道。 44. 七大洲的分布:
①有赤道穿过的大洲:非洲、南美洲、亚洲; ⑦东半球主要的大洲:亚洲、非洲、欧洲、南极洲、欧洲;
②有赤道穿过其大陆的大洲:非洲、南美洲;⑧西半球主要的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
③本初子午线穿过的大洲:欧洲、非洲; ⑨环绕北冰洋的大洲:亚洲、北美洲、欧洲;
④没有热带的大洲:欧洲、南极洲; ⑩纬度最高的大洲:南极洲; ⑤完全在北半球的大洲:欧洲、北美洲; ⑾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南极洲; ⑥有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 ⑿位于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北美洲。 45. 四大洋的分布:
第一章:学用地图
25. 地图的发展:①陶片上的地图(古巴比伦人和古埃及人制作) →②丝织品上的地图→③羊皮
地图→④纸制地图。
26. 地图分类: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
27. 地图三要素:①方向;②比例尺;③图例和注记。
28. 确定地图方向的方法:①有经纬网的:经纬网定向法;②有指向标的:指向标定向法;③
没有经纬网和指向标的:一般定向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
29. 比例尺公式:比例尺= ,根据公式,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可以求实地
距离;已知比例尺和
实地距离,可以求图上距离。比例尺的表示方式有三种:①数字式;②线段式;③文字式。
30. 在比较比例尺的大小的时候,最好先将比例尺都转换成数字式中的分数式比例尺,再比较
各比例尺分母的大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31. 如何读懂地图?答:要读懂地图,先要阅读地图的名称,了解比例尺的大小,确定地图上
的方向,再根据地图上的图例和注记查找所需信息。
32. 图幅一样的地图,比例尺大,所表示的范围较小,显示的地理事物较详细;比例尺小,所表示的范围较大,显示的地理事物较粗略。概括而言:尺大物详范围小;尺小物略范围大。 33. 如果将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扩大2倍,而表示的范围不变,扩大比例尺后新地图的图幅将是原地图的图幅的4倍。
陆地与海洋(知识点一)
①有赤道穿过的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④完全在北半球的大洋:北冰洋; ②环绕南极洲的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⑤纬度最高的大洋:北冰洋; ③完全在东半球的大洋:印度洋; ⑥跨经度最多的大洋:北冰洋。 46. 苏伊士运河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同时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47. 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同时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48. 土耳其海峡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同时沟通地中海和里海。 49. 白令海峡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同时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 50. 海:海洋的边缘部分,离大陆较近。如:南海、东海、黄海。
洋:海洋的中心部分,离大陆较远。如: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1. 绝对高度:也叫海拔,是指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52. 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个地点高于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53. 等高线:在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同一条等高线上的所有地点的海拔相等。 54. 陆地的五种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55. 山地的五种基本形态:
①山顶:山的最高部位。
②山脊:两边低,中间高,等高线从高处向低处凸出。 ③山谷:两边高,中间低,等高线从低处向高处凸出。 ④鞍部: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
⑤陡崖:等高线重叠在一起,高度变化大。
56.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如果等高线从高处向低处凸出,则是山脊。 57.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如果等高线从低处向高处凸出,则是山谷。
58. 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大(或者说坡度陡) ,称为陡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小(或者
说坡缓) ,称为缓坡。
59. 等高线密集的地方,高度(海拔) 变化大;等高线稀疏的地方,高度(海拔) 变化小。 60. 地形图多种: ①等高线地形图;
②分层设色地形图: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颜色就绘制成了分层设色地形图;
③地形剖面图:从剖面线与每条等高线相交的各点,分别向下引垂线,按各点海拔转绘到相应的高度位置上,然后连成平滑的曲线。
61.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平原用绿色表示,而且海拔越低,绿色就越深;丘陵、高原和山地
用黄褐色表示,而且海拔越高,黄褐色越深;海洋、湖泊用蓝色表示,水越深,蓝色越深;积雪、冰川用白色表示。
62. 世界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在南美洲) ;世界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在南美洲) ;世界上
海拔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在亚洲) ;世界上最大的盆地是刚果盆地(在非洲)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在南美洲)
63. 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学者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 64. 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
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这六大板块处于不同的运动状态中,使海陆的相对位置不断变
化。
65. 板块的碰撞挤压一般形成山脉;板块的拉伸运动一般形成海洋和裂谷。
66. 喜马拉雅山脉(在亚洲) 形成的原因: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互相碰撞挤压形成的。 67. 阿尔卑斯山脉(在欧洲) 形成的原因: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互相碰撞挤压形成的。
68. 科迪勒拉山系(在北美洲和南美洲) 形成的原因: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以及南极洲板块
碰撞挤压形成的。
69. 由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挤压碰撞运动,使地中海的面积逐渐缩小,直至几千万年后,
地中海会消失。
70. 由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拉伸运动,使得红海的面积不断增大,直至几千万年后,红
海将成为新的海洋。
71. 东非大裂谷形成的原因: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拉伸运动。
72. 板块内部比较稳定,而板块边缘地壳运动比较活跃,通常表现为拉伸、碰撞挤压等,所以
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
73. 全球有两大火山地震带:①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②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全球
大部分大地震都发生在这两带内,因为这两大区域地处板块边缘,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74. 为什么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答:我国处在世界两个最活跃的地震带上,东濒临环太平洋
地震带,西部和西南部属于地中海一喜玛拉雅地震带,所以地震多。 75. 四川汶川大地震的原因: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俯冲碰撞
第三章 世界的人口
76. 1800年是人口增长快慢的分界线 77. 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达60亿。人口膨胀是目前人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78. 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是:增长速度不断加快。
79. 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与生产力发展的有密切关系,这种关系表现为:随着生产力的提高,
世界人口迅速增长。 80. 衡量人口增长的指标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 人口出生率 - 人口死亡率。 81. 人口出生率: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一年内的出生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即: 出生率 = 出生人数/总人数 × 100%
82. 人口死亡率: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一年内的死亡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即: 死亡率 = 死亡人数/总人数 × 100% 83. 世界上死亡率和出生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 84. 世界上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是欧洲。
85. 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是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美洲东部。因为这些地区,地
处中纬度近海的平原,自然条件优越,工农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
86. 世界人口稀疏的地区:沙漠、雨林地区、高纬度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地区。
87. 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可以用人口密度来表示。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
口数。
(单位:人/平方千米) ,即: 人口密度 = 人口数/ 面积 。
88. 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居住条件差、饥饿与贫困、交通拥堵、生态
和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等等。
89. 为了人类的持续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做到有计划的生育,是人
口的增长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90. 近几十年来,,由于乡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是城市人口增长过快,给城市发展带来一系
列问题。
91. 乡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的原因:农村收入低,就业机会少,公共设施不足,教育条件差,
生活水平低;而城市的居住环境好,就业机会多,设施完善,教育水平高,从而使农村人口涌向城市。
92. 如何解决城市人口增长过快?答:第一,控制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第二,加强对流
动人口的管理和协调;第三,加大力度对农村的资金和资源投资,进行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的居住环境,完善农村的公共设施,提高农村的教育水平,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使更多的人愿意留在农村。
93. 人种(种族) 是具有共同体质特征的人类群体。世界上的居民主要可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
种和黑色人种。
94. 黄色人种皮肤呈黄色,头发黑直,面庞扁平,体毛偏少。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
北部和东南部,以及北美洲北部,南美洲中部。
95. 白色人种皮肤呈白色,眼色、发色一般较浅,头发呈波状,鼻梁狭而高,嘴唇较薄,体毛
较多。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西部和南部,非洲北部,北美洲中部,大洋洲,南美洲东部沿岸。
96. 黑色人种皮肤呈黑色,头发卷曲,嘴唇较厚。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大洋
洲西北部,美洲也有零散分布。
97. 世界各人种的体质特征是长期适应不同的自然环境而形成的,因而种族无优劣之分,没有
先进与落后之分,世界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
98. 全世界大约有2000多种语言,主要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
其中汉语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99. 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和俄语。
100. 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其中佛教是最早产生的宗教,诞生于公元前6
世纪~公元前5世纪,创立于古印度,流行于东亚和东南亚,佛教建筑多为佛寺、佛塔和佛像。基督教始于公元1世纪,主要流行于欧洲、美洲和大洋洲,基督教是世界上信教人数最多的宗教,基督教的宗教建筑是教堂。
101. 伊斯兰教诞生于公元7世纪初,主要流行于亚洲西部和东南部,以及非洲北部和东部。
伊斯兰教教徒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的建筑是清真寺。
102. 聚落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乡村是主要从事各种农业活动的居民聚居的地方;城市是
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的地方。
103. 聚落演变和发展的过程是:从小型的村庄发展到集镇,到小城镇,再发展到城市。 104. 人类早期的聚落大多分布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自然资源
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
105. 目前,聚落分布比较密集的地区,一般都是在河流中下游或沿海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
比较发达。在高山和荒漠地区,很少或没有聚落。
106. 目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意大利的威尼
斯城、法国的巴黎塞纳河畔、巴西的巴西利亚、中国云南的丽江古城、中国山西的平遥古城、中国的皖南古村落---黟县西递和宏村。
第四章:天气与气候
107. 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风雨、冷热、阴晴等大气状况。 108. 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109. 描述天气的诗句有: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110. 描述气候的诗句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
蛙。
111. 天气预报的制作程序:①通过探测系统收集信息—→②处理系统进行信息处理
—→③预报系统作出预报—→④通过媒体提供气象服务。
112. 一天中的气温是有变化的,称气温日变化,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的14时左右(即下午2
时) ,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即清晨、黎明) 。
113. 一年中的气温也是有变化的,一年中每个月的平均气温都不同,称为气温年变化,世界陆
地大多数地方的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
114. 气温除了在时间上有日变化和年变化外,在空间分布上也有差异,在同一地点,海拔每升
高100米,气温大约下降0.6℃。知道了山脚的海拔和山脚的气温,同时知道山顶的海拔,可以计算山顶的气温。
115. 水平方向上,全球的气温大致是:从低纬度(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递减:即逐渐降
低)。
116. 气象台预报的气温是用放在百叶箱的温度计测得的,百叶箱离地面距离为1.5米。每天观测
四次,分别是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将四次观测的气温相加,再除以4,即得当天的日平均气温。要求一年的年平均气温,就将一年12个月的月平均气温相加,再除以12,即得当年的年平均气温。
117. 气温的单位是摄氏度,单位符号是℃。气温的变化,用气温变化曲线图来表示。
118. 画气温变化曲线图时,每个月的月平均气温值一定要画在该月份格子的中间,把12个月的
月平均气温值都画好后,再用平滑的曲线将这些点依次连起来,就得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119. 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如课文第56页图4. 6),我们要知道:
①气温变化曲线图中,横坐标表示的是月份。
②气温变化曲线图中,纵坐标表示的是气温值,刻度在左边。 ③从气温变化曲线图中,可以读出气温最高值及出现的月份、气温最低值及出现的月份。
(哪个季节热,哪个季节冷,还是终年炎热,还是终年寒冷) 。
120. 等温线:在地图上把气温值相等的各点连成的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所有地点的气温都相
同。
121. 读等温线图:我们可以知道:
①在同一条等温线上所有地点的气温都相同。
② 据图中等温线的数值,找出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
3. 等温线密集的地区,气温差异较大;等温线稀疏的地区,气温差异较小。
122. 全球范围内,热带地区(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的年平均气温最高,南极地区的年平
均气温最低(即世界的寒极在南极)。
123. 北半球的等温线要比南半球的等温线曲折,南半球的等温线要比北半球的等温线平直。这
是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广大,气温变化小。 124. 低纬度地区气温值高,高纬度地区气温值低。
125. 低纬度地区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异较大) ,高纬度地区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异较大) 。 126. 降水的形式:①降雨;②降雪;③降冰雹。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127. 降水形成的条件:①空气上升冷却;空气中的水汽凝结;②水汽凝结有凝结核;③云滴增
大到能降落到地面。降水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具备,才能形成降水。
128. 气象台(站) 用雨量器来测量每次降水过程中降水量的多少。一个月内降水量的和,就是该月
的月降水量,把一年12个月的降水量相加,就得到一年的年降水量。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单位符号是mm 。
129. 通常用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降水量的年变化,读降水量柱状图,我们要知道:
②降水量柱状图中,纵坐标表示的是降水量的数值,刻度在右边。 ③从降水量柱状图中,可以读出降水量最高值及出现的月份、降水量最低值及出现的月
份。
④分析不同季节降水量的变化状况(哪个季节降水多,哪个季节降水少,还是终年多雨,还是终年干旱) 。
130. 可以将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两种图结合,称为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
图。如何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有以下注意要点: ①绘出横坐标,平均分成12份,表示12个月,并标注出月份。 ②绘出纵坐标,在纵坐标的左边标注气温值的刻度和单位℃,在纵坐标的右边标注降水量mm 。
③在每个月的中间点,标示出该月的月平均气温,再用平滑的曲线把各点连接起来,画出
④根据每个月份的降水量值绘出相应的降水量柱状图。 ⑤最后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就是要标注图名。
131. 世界各地的降水量分布是不均匀的,降水量的分布情况,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
132. 等降水量线:在地图上把降水量相等的各点连成的线。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所有地点的
降水量都相同。
133. 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中,分布面积最广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北
美洲的内陆地区。
134. 高原高山气候主要分布在高大的山地和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在亚洲) 、安第斯山脉(在南
美洲) 、喜马拉雅山脉(在亚洲) 、落基山脉(在北美洲) 、阿尔卑斯山脉(在欧洲) 等。形成高原高山气候的主要因素是海拔较高。
135. 两极地区都属于寒带气候,形成寒带气候的主要因素是纬度高,接收的太阳热量少。
136. 掌握计算年平均气温:将一年12个月的月平均气温相加,再除以12,即得当年的年平均气
温。
137. 掌握计算气温年较差:是指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减去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值,即得当年
的气温年较差。
138. 掌握计算年降水量:将一年12个月的降水量相加,就得到一年的年降水量。 139. 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140. 影响气候类型的主要因素有:
纬度位置:纬度位置不同,接受的的太阳热量不同,纬度高,气温低;纬度低,气温高。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海陆位置:陆地吸热快,放热也快;海洋吸热慢,放热也慢。所以陆地的气温变化大,海洋的气温变化小;沿海地区气温变化小,内陆地区气温变化大。离海洋近的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注意:临近海洋但海风吹不到的地区,降水也少。 ③地形(海拔) :海拔高的地区,气温低;海拔低的地区,气温高。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41. 气候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密切相关,气候发生异常变化时,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
活带来危害。
142. 植树造林、修建水库等人类活动会增加空气中的水汽,调节和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 143. 工厂向大气排放废气,则会污染空气,引起酸雨、温室效应。
144. 江南水乡:江南水乡的房屋结构,屋顶形状与雨日较多有关;由于降水多,河流也多,水
运便利。
145. 长江洪涝:与夏季风的盛行和人类对长江两岸生态环境的破坏有关。
146. 新疆瓜果特甜且产量大,与当地气候干旱、日照强、昼夜温差大及绿洲灌溉便利等因素有
关。
147. 我国海南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纬度低,决定了那里气候终年高温,所以椰子等热带作物可
以在此很好的生长。
148. 大气污染的原因: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等人类活动大量使用煤和石油等工业原料,向大气排
放大量污染气体。
149. 国际性的大气环境问题有三类:
:大量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到大气中,导致全球气温上升,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②臭氧层被破坏:使用的冰箱、空调等向大气排放氟氯烃(又称氟利昂),导致臭氧层被破坏。 ③酸雨危害: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各种机动车排放的汽车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150. 面对全球性环境问题,联合国于1972年颁布了《人类环境宣言》。我国政府也制定了《中
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环境防治法》,采取了各种对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151. 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应该怎样保护大气环境呢?答:①宣传保护大气环境的意义;②提
出合理化的建议;③节约用电;④不燃放烟花爆竹;⑤爱护花草树木;⑥参加义务植树;⑦提倡使用节能无氟冰箱。
七年级地理下册重要知识点(一)
第七章:亚洲(知识点一)
152. 面印度洋,北接北冰洋,西濒地中海。
153. 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跨纬度最大的大洲是亚洲;东西距离最大的大洲是亚
洲;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地势起伏最大,高低最悬殊的大洲是亚洲;人口最多的大洲是亚洲。
154. 亚洲的地形基本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正因为亚洲地形中部高,四周低,所以使得亚洲
的河流呈放射状由中部流向四周。在全球各大洲中,亚洲地势起伏最大、高低最悬殊;亚洲以山地和高原两种地形为主,主要的地形区有青藏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和珠穆朗玛峰等。珠穆朗玛峰是世界陆地海拔最高点(海拔8844m ) ,死海是世界陆地海拔最低点(海拔-400m ) 。
156. 亚洲河流中,流入太平洋流入印度洋
的有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印度河、恒河;流入北冰洋的有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中国的长江是亚洲第一长河,长度达6300千米,也是世界第三长河,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世界第一长河) 和南美洲的亚马孙河(世界第二长河) 。
157. 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洲和非洲
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亚洲的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158. 亚洲的气候特点是复杂多样,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有11种,分布在亚洲的有10种之多。亚
洲分布最广泛的气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亚洲的季风气候显著(亚洲气候最显著的特点) ,在亚洲东部和南部都有季风气候的分布,从北到南三种季风气候依次是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我们的家乡——连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159. 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原因:亚洲面积大,纬度跨度大,东西距离大;地形复杂多样,
地势起伏大,所以导致了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160. 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是:,形成了世界最典型的季风气
候。
161. 亚洲地域辽阔,东西跨166个经度,南北跨北寒带、北温带和热带三带,气候复杂多样,
尤其以季风气候最为典型,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在亚洲都有广泛的分布,明显有别于其他大洲。
162.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人口近40亿,全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1个,亚洲
就有6个。其中包括东亚的日本和中国;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以及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
163. 亚洲除了日本、韩国、新加坡是发达国家外,大多数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各国的社会、
经济发展都很不平衡,农业在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很多国家都面临人口众多、工业基础
薄弱、生产力水平低等问题的巨大挑战。亚洲很多国家必须要控制人口增长和提高人口素质。
164. 热带季风气候,马来群岛是
热带雨林气候。
165. 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中南半岛的主要山脉有:长山山脉和若开山脉,主要的河流有:湄公河、湄南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中南半岛的河流受山脉南北走向的影响,河流都是从北向南流,注入海洋。
166. 马来群岛地处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板块运动频繁,所以多火山
和地震;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有“火山国”之称。印度尼西亚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
167. 东南亚地区的国家有:(首都:河内) 、首都:曼谷) 、首都:万象) 、寨(首都:金边) 、缅甸(首都:内比都) 、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 、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 、新加坡(首都:新加坡) 、菲律宾(首都:马尼拉) 、文莱、东帝汶,一共有11个国家。
168. 东南亚是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是世界航海航空的重要枢纽,
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马六甲海峡是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169. 新加坡是一个岛国,新加坡在城市建设中非常注重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非常注重人与自然
的和谐,非常注重环境卫生和生态绿化的建设,有“花园城市”之称。
170. 东南亚的旅游资源丰富,有优美的沙滩、岛屿,众多的名胜古迹,独特的风土人情吸引了
世界各地的游客。
171. 东南亚的物产丰富,主要有橡胶、椰子、油棕、水稻、锡矿和石油。其中是世界上最
大的橡胶生产国;马来西亚的锡矿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椰子生产国;菲律宾是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产国。
172.
173. 南亚,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之南,又称南亚次大陆。南亚的主要地形区.....有: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南亚最主要的气候是热带季风气
候,北部有小部分是属于高原高山气候;西北部有小部分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印度河和恒河是南亚地区的主要河流。
174. 东南亚是世界上华人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总人数在2000万以上。一百多年来,华人华
侨为东南亚的开发与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华人华侨回国探亲和投资,为祖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175. 南亚的农作物有水稻、黄麻、茶叶、小麦、棉花、花生等。其中茶叶、黄麻主要分布在恒
河平原;小麦和棉花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西北部和印度河平原;水稻主要分布在南亚的东部和南部。印度人的主粮是小麦和水稻。
176. 南亚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印度。印度的主要工业城市有:位于印度东北的、位于西
海岸中部的孟买、位于印度南部的班加罗尔、以及印度的首都新德里。加尔各答是麻纺织
工业中心、同时拥有机械工业和钢铁工业;孟买(多部门的综合性工业中心)是棉纺织工业中心,同时发展炼油和机械工业;班加罗尔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有航空航天、软件、电子电器工业。加尔各答和孟买都是印度重要的海港城市。
177. 南亚地区有七个国家,分别是首都:新德里) 、首都:伊斯兰堡) 、国(首都:达卡) 、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 、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 、不丹(首都:廷布) 、马尔代夫(首都:马累) ;其中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的人口都超过了一亿。南亚七个国家都属于发展中国家。
178.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是南亚地区面积最大的国家,但是印度在技术、软件、和航天技术这三大技术居世界先进地位。印度是世界第二软件大国,仅次于美国。
179. 南亚人口众多,全区的民族有200多个,人种也比较复杂,主要有白种人和黑种人。所以,
南亚又被称为“民族大熔炉”和“人种博物馆”。
180. 南亚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祥地。在南亚的七个国家中,印度教主要流传于印度和尼泊尔;伊斯兰教主要流传于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马尔代夫。恒河被印度教视为圣河,恒河洗礼是印度教徒的宗教活动。
181. 克什米尔地区位于南亚次大陆北部,至今归属未定,一直都是巴基斯坦和印度两国争端的
焦点。
182. 南亚地区和东南亚的中南半岛都是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西南季风(海风),西南季风从
海洋吹向陆地,海风热而且夹着大量的水汽,给大陆带来丰富的降水,所以热带季风气候的降水集中夏季;冬季盛行东北季风(陆风),东北季风从大陆吹向海洋,陆风比较干燥,所以热带季风气候的冬季高温少雨。
183. 东亚地区分布着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东南季风(海风),东南季风从
海洋吹向陆地,海风热而且夹着大量的水汽,给大陆带来丰富的降水,所以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降水集中夏季;冬季盛行西北季风(陆风),西北季风从大陆吹向海洋,陆风比较干燥,所以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冬季比较干燥。
184. 西亚地区地处亚、非、欧三洲交界地带,连接印度洋和大西洋,自古就被称为“五海三洲”
之地,“五海”是指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三洲”是指亚洲、非洲、欧洲。德黑兰(伊朗首都) 和伊斯坦布尔(土耳其城市) 是西亚地区重要的国际航空港,霍尔木兹海峡、土耳其海峡是海上交通要道。
185. 西亚地区的国家有: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土耳其、阿富汗、也门、阿曼、阿拉伯
联合酋长国、叙利亚、卡塔尔、科威特、巴林、黎巴嫩、约旦、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塞浦路斯、巴勒斯坦。(共19个国家,要求同学们在课本P23“西亚行政区划图”上都能找到这些国家的位置。)
186. 西亚地区处于亚热带大陆西岸,以两种地形为主,,海洋水汽难
以到达,气候比较干燥,终年高温少雨。西亚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有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187. 西亚地区主要的河流是 188. 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丰富、石油产量和出口量最多的地区。沙特阿拉
。
189.
等经济发达的地区和
国家。
190.
191.
192.
七年级地理上册重要知识点(一)
第一章:认识地球
1. 远古时候,人们对地球的认识有:①浑天说;②天圆地方说;再到后来,人们通过观测海
上归来的帆船知道地球是圆的;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第一次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 2. 可以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事实:①海上帆船;②站得越高,望得越远;③月食;④麦哲伦
船队环球航行。
3.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4. 赤道是地球最大的圆,周长是8万里,也就是4万公里(即4万千米) 。
5. 赤道的半径是6378千米;极半径是6357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庐山起
义:6371)。
6. 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占71%;陆地占29%, 即七分海洋,
三分陆地。
7. 在地球仪上,竖着的是经线,每一条经线都是半个圆,即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经线指向
两极,即指向南北方向;横着的是纬线,每一条纬线都是一个完整的圆,纬线长度不一,其中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向两极变短,到了两极就成了一个点,纬线指向东西方向。经线和纬线在地球仪上都存在无数条。
8. 地球的自转轴叫做地轴,它是一个假想的轴,实际上并不存在。
9. 不同的经线有不同的经度, 经度最大度数为180°。 0°经线以东称为东经,用字母E
表示,例如:东 经120°可写为120°E ;0°经线以西称为西经,用字母W 表示,例如:西经110°可写为110°W ;东经和西经各占180°,0°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经过英国伦敦的格林尼治天文台。东经180°经线和西经180°经线重合为180°经线。所以,0°经线和180°都是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
10. 不同的纬线有不同的纬度,纬度最大度数为90°。赤道以北称为北纬,用字母N 表示,
例如:北纬60°可写为160°N ,赤道以南称为南纬,用字母S 表示,例如:南纬30°可写为30°S ;北纬和南纬各占90°,赤道在中间,赤道也称0°纬线。北极为北纬90°,即90°N ,南极为南纬90°,即90°S 。赤道在中间,是南北纬的分界线。
11. 写经纬度不用在度数后面标字母的有:①0°经线,直接写为:0°;②180°经线,直接
写为:180°;
③0°纬线,直接写为:0°。除了这三条经纬线,其他的经纬线度数,一定要在度数后面表上相应的字母。
12. 南北半球的划分:划分南北半球要看纬度。以赤道为分界线,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
南为南半球。 13. 东西半球的划分:划分东西半球要看经度。以西经20°(即20°W ) 和东经160°(即160°
E ) 两条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分界线,从西经20°(即20°W ) 开始,往东..
一直到东经160°(即160°E ) 为东半球;从
西经20°(即20°W ) 开始,往西..
一直到东经160°(即160°E ) 为西半球; 14. 东西南北的方位概念,并不适用....地球的任何地方,站在北极,四面八方的方向都是南方;站在南极,四面八方都是北方。 15. 东西半球的判定方法:
<20° 凡是小于20°, 不论是东经还是西经,都在东半球;东经20°~东经160°
在东半球。
>160° 凡是大于160°,不论是东经还是西经,都在西半球;西经20°~西经160°在西半球。
16. 经线、纬线以及经度、纬度的判定方法: 若数值向东越来越大,则是东经; 若数值向北越来越大,则是北纬; 经度 纬度 若数值向西越来越大,则是西经; 若数值向南越来越大,则是南纬。
17. 记住重要的经线:
① 0°经线(即本初子午线) 和180°经线,这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② 西经20°(即20°W ) 和东经160°(即160°E ), 这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18. 记住重要的纬线:
①赤道:即0°纬线,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②北回归线:北纬23°26′(可写为23°26′N ) ③南回归线:南纬23°26′(可写为23°26′S ) ④北极圈:北纬66°34′(可写为66°34′N ) ⑤南极圈:南纬66°34′(可写为66°34′S ) ⑥北极:北纬90°(可写为90°N ) ⑦南极:南纬90°(可写为90°S )
19. 除了0°经线(即本初子午线) 和180°经线这两条经线以外,其他组成一个经线圈的两条
经线的特点是:
①这两条经线的经度数值相加一定是180°;②这两条经线,一条是东经,另一条必定是西经。例如:
①东经110°(即110°E ①东经140°(即140°E )
组成经线圈②西经70° (即70°W ②西经40° (即40°W )
①东经10° (即10°E ①东经27°(即27°E )
组成经线圈 组成经线圈
②西经170°(即170°W ) ②西经153° (即153°W )
20. 低、中、高纬度地区的划分:
①低纬度地区:0°~30°S 和 0°~ 30°N
②中纬度地区:30°S ~ 60°S 和 30°N ~ 60°N ③高纬度地区:60°S ~ 90°S 和 60°N ~ 90°N
21. 五带划分的依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
22. 五带的名称,从北往南依次是: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其中,北寒带
和北温带的分界线是北极圈;北温带与热带的分界线是北回归线;热带与南温带的分界线是南回归线,南温带与南寒带的分界线是南极圈。总而言之:寒带与温带的分界线是极圈;温带与热带的分界线是回归线。
23. 五带中,终年炎热的是热带;终年寒冷的是寒带(包括北寒带和南寒带) ;四季变化明显的
是温带(包括北温带和南温带) 。我国大部分地区都位于北温带,尤其我国的北方,更能感受到明显的四季变化。
24. 首次完成环球航行的是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他率领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依次经过的大
洋有:①大西洋→②太平洋→③印度洋→④再回到大西洋。
32. 地球表面海陆分布:
②东西半球对比,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而西半球的海洋面积比较广阔。
③不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不论是东半球还是西半球,任意半球,都是海洋面积
大于
④北极周围是海洋(北冰洋) ,而南极周围是陆地(南极洲) 。 33. 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占71%;陆地占29%, 即七分海洋,
三分陆地。
34. 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世界共有五块大陆,按面积大到小分别是亚欧大陆、美洲大陆、
非洲大陆、南极洲大陆、澳洲大陆(即澳大利亚大陆)。世界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最小的大陆是澳洲大陆(即澳大利亚大陆)。
35. 岛屿:四周环海的小块陆地。世界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属于北美洲)。世界最大的群
岛是马来群岛。 36. 大洲: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所组成的区域。整个地球的陆地分为7个大洲,按面积由大到
小分别是亚洲、非洲、
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其中面积最大的是亚洲,面积最小的
是大洋洲。
37.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半岛三面临海。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属于
亚洲)。
38. 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 39.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40. 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41.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42. 地球上的海洋都是彼此相连的,全球海洋分为四个大洋,按面积由大到小分别是太平洋、
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其中面积最大的是太平洋,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一半,比七大洲的陆地总面积还要大,而面积最小的是北冰洋。大西洋的轮廓是“S ”形的。 43. 海峡:沟通两个海洋水域的狭窄水道。 44. 七大洲的分布:
①有赤道穿过的大洲:非洲、南美洲、亚洲; ⑦东半球主要的大洲:亚洲、非洲、欧洲、南极洲、欧洲;
②有赤道穿过其大陆的大洲:非洲、南美洲;⑧西半球主要的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
③本初子午线穿过的大洲:欧洲、非洲; ⑨环绕北冰洋的大洲:亚洲、北美洲、欧洲;
④没有热带的大洲:欧洲、南极洲; ⑩纬度最高的大洲:南极洲; ⑤完全在北半球的大洲:欧洲、北美洲; ⑾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南极洲; ⑥有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 ⑿位于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北美洲。 45. 四大洋的分布:
第一章:学用地图
25. 地图的发展:①陶片上的地图(古巴比伦人和古埃及人制作) →②丝织品上的地图→③羊皮
地图→④纸制地图。
26. 地图分类: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
27. 地图三要素:①方向;②比例尺;③图例和注记。
28. 确定地图方向的方法:①有经纬网的:经纬网定向法;②有指向标的:指向标定向法;③
没有经纬网和指向标的:一般定向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
29. 比例尺公式:比例尺= ,根据公式,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可以求实地
距离;已知比例尺和
实地距离,可以求图上距离。比例尺的表示方式有三种:①数字式;②线段式;③文字式。
30. 在比较比例尺的大小的时候,最好先将比例尺都转换成数字式中的分数式比例尺,再比较
各比例尺分母的大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31. 如何读懂地图?答:要读懂地图,先要阅读地图的名称,了解比例尺的大小,确定地图上
的方向,再根据地图上的图例和注记查找所需信息。
32. 图幅一样的地图,比例尺大,所表示的范围较小,显示的地理事物较详细;比例尺小,所表示的范围较大,显示的地理事物较粗略。概括而言:尺大物详范围小;尺小物略范围大。 33. 如果将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扩大2倍,而表示的范围不变,扩大比例尺后新地图的图幅将是原地图的图幅的4倍。
陆地与海洋(知识点一)
①有赤道穿过的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④完全在北半球的大洋:北冰洋; ②环绕南极洲的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⑤纬度最高的大洋:北冰洋; ③完全在东半球的大洋:印度洋; ⑥跨经度最多的大洋:北冰洋。 46. 苏伊士运河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同时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47. 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同时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48. 土耳其海峡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同时沟通地中海和里海。 49. 白令海峡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同时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 50. 海:海洋的边缘部分,离大陆较近。如:南海、东海、黄海。
洋:海洋的中心部分,离大陆较远。如: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1. 绝对高度:也叫海拔,是指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52. 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个地点高于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53. 等高线:在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同一条等高线上的所有地点的海拔相等。 54. 陆地的五种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55. 山地的五种基本形态:
①山顶:山的最高部位。
②山脊:两边低,中间高,等高线从高处向低处凸出。 ③山谷:两边高,中间低,等高线从低处向高处凸出。 ④鞍部: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
⑤陡崖:等高线重叠在一起,高度变化大。
56.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如果等高线从高处向低处凸出,则是山脊。 57.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如果等高线从低处向高处凸出,则是山谷。
58. 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大(或者说坡度陡) ,称为陡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小(或者
说坡缓) ,称为缓坡。
59. 等高线密集的地方,高度(海拔) 变化大;等高线稀疏的地方,高度(海拔) 变化小。 60. 地形图多种: ①等高线地形图;
②分层设色地形图: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颜色就绘制成了分层设色地形图;
③地形剖面图:从剖面线与每条等高线相交的各点,分别向下引垂线,按各点海拔转绘到相应的高度位置上,然后连成平滑的曲线。
61.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平原用绿色表示,而且海拔越低,绿色就越深;丘陵、高原和山地
用黄褐色表示,而且海拔越高,黄褐色越深;海洋、湖泊用蓝色表示,水越深,蓝色越深;积雪、冰川用白色表示。
62. 世界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在南美洲) ;世界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在南美洲) ;世界上
海拔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在亚洲) ;世界上最大的盆地是刚果盆地(在非洲)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在南美洲)
63. 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学者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 64. 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
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这六大板块处于不同的运动状态中,使海陆的相对位置不断变
化。
65. 板块的碰撞挤压一般形成山脉;板块的拉伸运动一般形成海洋和裂谷。
66. 喜马拉雅山脉(在亚洲) 形成的原因: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互相碰撞挤压形成的。 67. 阿尔卑斯山脉(在欧洲) 形成的原因: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互相碰撞挤压形成的。
68. 科迪勒拉山系(在北美洲和南美洲) 形成的原因: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以及南极洲板块
碰撞挤压形成的。
69. 由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挤压碰撞运动,使地中海的面积逐渐缩小,直至几千万年后,
地中海会消失。
70. 由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拉伸运动,使得红海的面积不断增大,直至几千万年后,红
海将成为新的海洋。
71. 东非大裂谷形成的原因: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拉伸运动。
72. 板块内部比较稳定,而板块边缘地壳运动比较活跃,通常表现为拉伸、碰撞挤压等,所以
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
73. 全球有两大火山地震带:①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②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全球
大部分大地震都发生在这两带内,因为这两大区域地处板块边缘,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74. 为什么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答:我国处在世界两个最活跃的地震带上,东濒临环太平洋
地震带,西部和西南部属于地中海一喜玛拉雅地震带,所以地震多。 75. 四川汶川大地震的原因: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俯冲碰撞
第三章 世界的人口
76. 1800年是人口增长快慢的分界线 77. 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达60亿。人口膨胀是目前人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78. 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是:增长速度不断加快。
79. 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与生产力发展的有密切关系,这种关系表现为:随着生产力的提高,
世界人口迅速增长。 80. 衡量人口增长的指标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 人口出生率 - 人口死亡率。 81. 人口出生率: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一年内的出生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即: 出生率 = 出生人数/总人数 × 100%
82. 人口死亡率: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一年内的死亡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即: 死亡率 = 死亡人数/总人数 × 100% 83. 世界上死亡率和出生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 84. 世界上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是欧洲。
85. 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是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美洲东部。因为这些地区,地
处中纬度近海的平原,自然条件优越,工农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
86. 世界人口稀疏的地区:沙漠、雨林地区、高纬度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地区。
87. 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可以用人口密度来表示。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
口数。
(单位:人/平方千米) ,即: 人口密度 = 人口数/ 面积 。
88. 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居住条件差、饥饿与贫困、交通拥堵、生态
和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等等。
89. 为了人类的持续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做到有计划的生育,是人
口的增长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90. 近几十年来,,由于乡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是城市人口增长过快,给城市发展带来一系
列问题。
91. 乡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的原因:农村收入低,就业机会少,公共设施不足,教育条件差,
生活水平低;而城市的居住环境好,就业机会多,设施完善,教育水平高,从而使农村人口涌向城市。
92. 如何解决城市人口增长过快?答:第一,控制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第二,加强对流
动人口的管理和协调;第三,加大力度对农村的资金和资源投资,进行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的居住环境,完善农村的公共设施,提高农村的教育水平,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使更多的人愿意留在农村。
93. 人种(种族) 是具有共同体质特征的人类群体。世界上的居民主要可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
种和黑色人种。
94. 黄色人种皮肤呈黄色,头发黑直,面庞扁平,体毛偏少。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
北部和东南部,以及北美洲北部,南美洲中部。
95. 白色人种皮肤呈白色,眼色、发色一般较浅,头发呈波状,鼻梁狭而高,嘴唇较薄,体毛
较多。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西部和南部,非洲北部,北美洲中部,大洋洲,南美洲东部沿岸。
96. 黑色人种皮肤呈黑色,头发卷曲,嘴唇较厚。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大洋
洲西北部,美洲也有零散分布。
97. 世界各人种的体质特征是长期适应不同的自然环境而形成的,因而种族无优劣之分,没有
先进与落后之分,世界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
98. 全世界大约有2000多种语言,主要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
其中汉语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99. 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和俄语。
100. 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其中佛教是最早产生的宗教,诞生于公元前6
世纪~公元前5世纪,创立于古印度,流行于东亚和东南亚,佛教建筑多为佛寺、佛塔和佛像。基督教始于公元1世纪,主要流行于欧洲、美洲和大洋洲,基督教是世界上信教人数最多的宗教,基督教的宗教建筑是教堂。
101. 伊斯兰教诞生于公元7世纪初,主要流行于亚洲西部和东南部,以及非洲北部和东部。
伊斯兰教教徒称为穆斯林,伊斯兰教的建筑是清真寺。
102. 聚落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乡村是主要从事各种农业活动的居民聚居的地方;城市是
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的地方。
103. 聚落演变和发展的过程是:从小型的村庄发展到集镇,到小城镇,再发展到城市。 104. 人类早期的聚落大多分布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自然资源
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
105. 目前,聚落分布比较密集的地区,一般都是在河流中下游或沿海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
比较发达。在高山和荒漠地区,很少或没有聚落。
106. 目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意大利的威尼
斯城、法国的巴黎塞纳河畔、巴西的巴西利亚、中国云南的丽江古城、中国山西的平遥古城、中国的皖南古村落---黟县西递和宏村。
第四章:天气与气候
107. 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风雨、冷热、阴晴等大气状况。 108. 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109. 描述天气的诗句有: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110. 描述气候的诗句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
蛙。
111. 天气预报的制作程序:①通过探测系统收集信息—→②处理系统进行信息处理
—→③预报系统作出预报—→④通过媒体提供气象服务。
112. 一天中的气温是有变化的,称气温日变化,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的14时左右(即下午2
时) ,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即清晨、黎明) 。
113. 一年中的气温也是有变化的,一年中每个月的平均气温都不同,称为气温年变化,世界陆
地大多数地方的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
114. 气温除了在时间上有日变化和年变化外,在空间分布上也有差异,在同一地点,海拔每升
高100米,气温大约下降0.6℃。知道了山脚的海拔和山脚的气温,同时知道山顶的海拔,可以计算山顶的气温。
115. 水平方向上,全球的气温大致是:从低纬度(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递减:即逐渐降
低)。
116. 气象台预报的气温是用放在百叶箱的温度计测得的,百叶箱离地面距离为1.5米。每天观测
四次,分别是北京时间:2时、8时、14时、20时,将四次观测的气温相加,再除以4,即得当天的日平均气温。要求一年的年平均气温,就将一年12个月的月平均气温相加,再除以12,即得当年的年平均气温。
117. 气温的单位是摄氏度,单位符号是℃。气温的变化,用气温变化曲线图来表示。
118. 画气温变化曲线图时,每个月的月平均气温值一定要画在该月份格子的中间,把12个月的
月平均气温值都画好后,再用平滑的曲线将这些点依次连起来,就得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119. 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如课文第56页图4. 6),我们要知道:
①气温变化曲线图中,横坐标表示的是月份。
②气温变化曲线图中,纵坐标表示的是气温值,刻度在左边。 ③从气温变化曲线图中,可以读出气温最高值及出现的月份、气温最低值及出现的月份。
(哪个季节热,哪个季节冷,还是终年炎热,还是终年寒冷) 。
120. 等温线:在地图上把气温值相等的各点连成的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所有地点的气温都相
同。
121. 读等温线图:我们可以知道:
①在同一条等温线上所有地点的气温都相同。
② 据图中等温线的数值,找出气温最高值和最低值。
3. 等温线密集的地区,气温差异较大;等温线稀疏的地区,气温差异较小。
122. 全球范围内,热带地区(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的年平均气温最高,南极地区的年平
均气温最低(即世界的寒极在南极)。
123. 北半球的等温线要比南半球的等温线曲折,南半球的等温线要比北半球的等温线平直。这
是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广大,气温变化小。 124. 低纬度地区气温值高,高纬度地区气温值低。
125. 低纬度地区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异较大) ,高纬度地区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异较大) 。 126. 降水的形式:①降雨;②降雪;③降冰雹。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127. 降水形成的条件:①空气上升冷却;空气中的水汽凝结;②水汽凝结有凝结核;③云滴增
大到能降落到地面。降水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具备,才能形成降水。
128. 气象台(站) 用雨量器来测量每次降水过程中降水量的多少。一个月内降水量的和,就是该月
的月降水量,把一年12个月的降水量相加,就得到一年的年降水量。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单位符号是mm 。
129. 通常用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降水量的年变化,读降水量柱状图,我们要知道:
②降水量柱状图中,纵坐标表示的是降水量的数值,刻度在右边。 ③从降水量柱状图中,可以读出降水量最高值及出现的月份、降水量最低值及出现的月
份。
④分析不同季节降水量的变化状况(哪个季节降水多,哪个季节降水少,还是终年多雨,还是终年干旱) 。
130. 可以将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两种图结合,称为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
图。如何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有以下注意要点: ①绘出横坐标,平均分成12份,表示12个月,并标注出月份。 ②绘出纵坐标,在纵坐标的左边标注气温值的刻度和单位℃,在纵坐标的右边标注降水量mm 。
③在每个月的中间点,标示出该月的月平均气温,再用平滑的曲线把各点连接起来,画出
④根据每个月份的降水量值绘出相应的降水量柱状图。 ⑤最后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就是要标注图名。
131. 世界各地的降水量分布是不均匀的,降水量的分布情况,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
132. 等降水量线:在地图上把降水量相等的各点连成的线。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所有地点的
降水量都相同。
133. 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中,分布面积最广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北
美洲的内陆地区。
134. 高原高山气候主要分布在高大的山地和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在亚洲) 、安第斯山脉(在南
美洲) 、喜马拉雅山脉(在亚洲) 、落基山脉(在北美洲) 、阿尔卑斯山脉(在欧洲) 等。形成高原高山气候的主要因素是海拔较高。
135. 两极地区都属于寒带气候,形成寒带气候的主要因素是纬度高,接收的太阳热量少。
136. 掌握计算年平均气温:将一年12个月的月平均气温相加,再除以12,即得当年的年平均气
温。
137. 掌握计算气温年较差:是指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减去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值,即得当年
的气温年较差。
138. 掌握计算年降水量:将一年12个月的降水量相加,就得到一年的年降水量。 139. 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140. 影响气候类型的主要因素有:
纬度位置:纬度位置不同,接受的的太阳热量不同,纬度高,气温低;纬度低,气温高。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海陆位置:陆地吸热快,放热也快;海洋吸热慢,放热也慢。所以陆地的气温变化大,海洋的气温变化小;沿海地区气温变化小,内陆地区气温变化大。离海洋近的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注意:临近海洋但海风吹不到的地区,降水也少。 ③地形(海拔) :海拔高的地区,气温低;海拔低的地区,气温高。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41. 气候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密切相关,气候发生异常变化时,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
活带来危害。
142. 植树造林、修建水库等人类活动会增加空气中的水汽,调节和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 143. 工厂向大气排放废气,则会污染空气,引起酸雨、温室效应。
144. 江南水乡:江南水乡的房屋结构,屋顶形状与雨日较多有关;由于降水多,河流也多,水
运便利。
145. 长江洪涝:与夏季风的盛行和人类对长江两岸生态环境的破坏有关。
146. 新疆瓜果特甜且产量大,与当地气候干旱、日照强、昼夜温差大及绿洲灌溉便利等因素有
关。
147. 我国海南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纬度低,决定了那里气候终年高温,所以椰子等热带作物可
以在此很好的生长。
148. 大气污染的原因: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等人类活动大量使用煤和石油等工业原料,向大气排
放大量污染气体。
149. 国际性的大气环境问题有三类:
:大量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到大气中,导致全球气温上升,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②臭氧层被破坏:使用的冰箱、空调等向大气排放氟氯烃(又称氟利昂),导致臭氧层被破坏。 ③酸雨危害: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各种机动车排放的汽车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150. 面对全球性环境问题,联合国于1972年颁布了《人类环境宣言》。我国政府也制定了《中
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环境防治法》,采取了各种对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151. 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应该怎样保护大气环境呢?答:①宣传保护大气环境的意义;②提
出合理化的建议;③节约用电;④不燃放烟花爆竹;⑤爱护花草树木;⑥参加义务植树;⑦提倡使用节能无氟冰箱。
七年级地理下册重要知识点(一)
第七章:亚洲(知识点一)
152. 面印度洋,北接北冰洋,西濒地中海。
153. 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跨纬度最大的大洲是亚洲;东西距离最大的大洲是亚
洲;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地势起伏最大,高低最悬殊的大洲是亚洲;人口最多的大洲是亚洲。
154. 亚洲的地形基本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正因为亚洲地形中部高,四周低,所以使得亚洲
的河流呈放射状由中部流向四周。在全球各大洲中,亚洲地势起伏最大、高低最悬殊;亚洲以山地和高原两种地形为主,主要的地形区有青藏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和珠穆朗玛峰等。珠穆朗玛峰是世界陆地海拔最高点(海拔8844m ) ,死海是世界陆地海拔最低点(海拔-400m ) 。
156. 亚洲河流中,流入太平洋流入印度洋
的有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印度河、恒河;流入北冰洋的有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中国的长江是亚洲第一长河,长度达6300千米,也是世界第三长河,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世界第一长河) 和南美洲的亚马孙河(世界第二长河) 。
157. 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洲和非洲
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亚洲的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158. 亚洲的气候特点是复杂多样,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有11种,分布在亚洲的有10种之多。亚
洲分布最广泛的气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亚洲的季风气候显著(亚洲气候最显著的特点) ,在亚洲东部和南部都有季风气候的分布,从北到南三种季风气候依次是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我们的家乡——连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159. 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原因:亚洲面积大,纬度跨度大,东西距离大;地形复杂多样,
地势起伏大,所以导致了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160. 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是:,形成了世界最典型的季风气
候。
161. 亚洲地域辽阔,东西跨166个经度,南北跨北寒带、北温带和热带三带,气候复杂多样,
尤其以季风气候最为典型,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在亚洲都有广泛的分布,明显有别于其他大洲。
162.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人口近40亿,全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1个,亚洲
就有6个。其中包括东亚的日本和中国;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以及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
163. 亚洲除了日本、韩国、新加坡是发达国家外,大多数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各国的社会、
经济发展都很不平衡,农业在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很多国家都面临人口众多、工业基础
薄弱、生产力水平低等问题的巨大挑战。亚洲很多国家必须要控制人口增长和提高人口素质。
164. 热带季风气候,马来群岛是
热带雨林气候。
165. 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中南半岛的主要山脉有:长山山脉和若开山脉,主要的河流有:湄公河、湄南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中南半岛的河流受山脉南北走向的影响,河流都是从北向南流,注入海洋。
166. 马来群岛地处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板块运动频繁,所以多火山
和地震;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有“火山国”之称。印度尼西亚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
167. 东南亚地区的国家有:(首都:河内) 、首都:曼谷) 、首都:万象) 、寨(首都:金边) 、缅甸(首都:内比都) 、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 、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 、新加坡(首都:新加坡) 、菲律宾(首都:马尼拉) 、文莱、东帝汶,一共有11个国家。
168. 东南亚是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是世界航海航空的重要枢纽,
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马六甲海峡是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169. 新加坡是一个岛国,新加坡在城市建设中非常注重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非常注重人与自然
的和谐,非常注重环境卫生和生态绿化的建设,有“花园城市”之称。
170. 东南亚的旅游资源丰富,有优美的沙滩、岛屿,众多的名胜古迹,独特的风土人情吸引了
世界各地的游客。
171. 东南亚的物产丰富,主要有橡胶、椰子、油棕、水稻、锡矿和石油。其中是世界上最
大的橡胶生产国;马来西亚的锡矿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椰子生产国;菲律宾是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产国。
172.
173. 南亚,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之南,又称南亚次大陆。南亚的主要地形区.....有: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南亚最主要的气候是热带季风气
候,北部有小部分是属于高原高山气候;西北部有小部分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印度河和恒河是南亚地区的主要河流。
174. 东南亚是世界上华人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总人数在2000万以上。一百多年来,华人华
侨为东南亚的开发与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华人华侨回国探亲和投资,为祖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175. 南亚的农作物有水稻、黄麻、茶叶、小麦、棉花、花生等。其中茶叶、黄麻主要分布在恒
河平原;小麦和棉花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西北部和印度河平原;水稻主要分布在南亚的东部和南部。印度人的主粮是小麦和水稻。
176. 南亚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印度。印度的主要工业城市有:位于印度东北的、位于西
海岸中部的孟买、位于印度南部的班加罗尔、以及印度的首都新德里。加尔各答是麻纺织
工业中心、同时拥有机械工业和钢铁工业;孟买(多部门的综合性工业中心)是棉纺织工业中心,同时发展炼油和机械工业;班加罗尔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有航空航天、软件、电子电器工业。加尔各答和孟买都是印度重要的海港城市。
177. 南亚地区有七个国家,分别是首都:新德里) 、首都:伊斯兰堡) 、国(首都:达卡) 、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 、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 、不丹(首都:廷布) 、马尔代夫(首都:马累) ;其中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的人口都超过了一亿。南亚七个国家都属于发展中国家。
178.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是南亚地区面积最大的国家,但是印度在技术、软件、和航天技术这三大技术居世界先进地位。印度是世界第二软件大国,仅次于美国。
179. 南亚人口众多,全区的民族有200多个,人种也比较复杂,主要有白种人和黑种人。所以,
南亚又被称为“民族大熔炉”和“人种博物馆”。
180. 南亚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祥地。在南亚的七个国家中,印度教主要流传于印度和尼泊尔;伊斯兰教主要流传于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马尔代夫。恒河被印度教视为圣河,恒河洗礼是印度教徒的宗教活动。
181. 克什米尔地区位于南亚次大陆北部,至今归属未定,一直都是巴基斯坦和印度两国争端的
焦点。
182. 南亚地区和东南亚的中南半岛都是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西南季风(海风),西南季风从
海洋吹向陆地,海风热而且夹着大量的水汽,给大陆带来丰富的降水,所以热带季风气候的降水集中夏季;冬季盛行东北季风(陆风),东北季风从大陆吹向海洋,陆风比较干燥,所以热带季风气候的冬季高温少雨。
183. 东亚地区分布着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东南季风(海风),东南季风从
海洋吹向陆地,海风热而且夹着大量的水汽,给大陆带来丰富的降水,所以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降水集中夏季;冬季盛行西北季风(陆风),西北季风从大陆吹向海洋,陆风比较干燥,所以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冬季比较干燥。
184. 西亚地区地处亚、非、欧三洲交界地带,连接印度洋和大西洋,自古就被称为“五海三洲”
之地,“五海”是指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三洲”是指亚洲、非洲、欧洲。德黑兰(伊朗首都) 和伊斯坦布尔(土耳其城市) 是西亚地区重要的国际航空港,霍尔木兹海峡、土耳其海峡是海上交通要道。
185. 西亚地区的国家有: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土耳其、阿富汗、也门、阿曼、阿拉伯
联合酋长国、叙利亚、卡塔尔、科威特、巴林、黎巴嫩、约旦、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塞浦路斯、巴勒斯坦。(共19个国家,要求同学们在课本P23“西亚行政区划图”上都能找到这些国家的位置。)
186. 西亚地区处于亚热带大陆西岸,以两种地形为主,,海洋水汽难
以到达,气候比较干燥,终年高温少雨。西亚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有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187. 西亚地区主要的河流是 188. 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丰富、石油产量和出口量最多的地区。沙特阿拉
。
189.
等经济发达的地区和
国家。
190.
191.
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