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吨教学设计

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 认 识 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重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知道1吨=1000千克。

过程与方法:

1.能正确运用吨表示物体的重量。

2.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质量单位学习的意义; 体会标准的意义;比较的意义。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突破方法:

1.通过课前调查,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能力。

2.指导学生通过计算、观察,产生联想,形成表象,建立质量观念。

难点: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形成表象。

突破方法:

1.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以学定教。

2.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充分体验。

教法与学法导航

教法:

1. 创设情境,需求中引入新知。

2.信息拓展,延伸中整合目标。

学法:

1.解决问题,运用中完善观念。

2.体验感悟,亲历中建立观念。

教学准备

教师:主题图、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让学生测量自己的体重、到超市观察常见物品的重量,用手掂一掂1千克的糖的重量,搜集有关“吨”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复习旧知

(引入质量单位——吨)

1、小朋友们,你们都吃过苹果吧!

2、(出示图片)像这样一个苹果,约重150( )。如果是像这样一箱苹果,约重20( )。 那要是一卡车苹果,约重2( )。这里填什么单位比较合适呢?为什么不能填千克?(需要一个比千克还要大的质量单位)

3、吨——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师板书课题:认识吨

有没有谁曾在哪儿听过或是见过“吨”呢?

4、(出示图片)就像(除了)小朋友们所说的,像码头的货物、货场上的集装箱、铁路运输线上的货车车箱等,我们都需要用到吨。

5、看了这么多,也听了这么多,你觉得什么时候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呢?

6、(结合学生发言板书)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

二、感受体验,建构新知

(建立1吨的概念)

1、认识了吨,你们想知道1吨到底有多重吗?(想)

2、咱们今天来举行一项“大力士”比赛,好不好?

(介绍比赛规则)陶老师今天带来了几袋大米,每袋大米重10千克。看谁拎起的大米袋数最多,谁就是咱们三(1)班的大力士。在正式比赛之前,请每个小朋友都下位拎一拎这一袋大米,感受一下它的重量。然后每组选一名代表,请你把米拎到前面来,参加全班的决赛。

第一轮:拎2袋,持续5秒钟。

第二轮:拎4袋,持续5秒钟

第三轮:拎5袋,持续5秒钟

请大力士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很重很重)

3、刚才,这位同学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拎起了5袋大米,小朋友们帮他算算看,他拎起的大米有多重?(50千克)

而100袋这样的大米才重1吨。你有什么感想吗?

4、那你知道1吨等于多少千克吗?(板书1吨=1000千克)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一起来读一读。

三、归纳总结,构建体系

(深化1吨的概念)

1、认识了1吨,让我们一起到生活中去找一找“1吨”,好吗?

2、(出示图片)多少棵像这样的白菜重1吨呢?你是怎么想的?(同意吗)

3、(出示图片)这里每幅图中的物体都重1吨,谁能说一说各是哪些物体,各有多少?(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说一说)

4、还想继续寻找“1吨”吗?(出示图片)

你从图中知道了些什么?

如果有10个这样的小女孩大约有多重?要是40个呢?

一个小女孩约重25千克,40个这样的小女孩约重1吨。

其它的物体呢?你能照这样说一说吗?(每四人一小组,选自己喜欢的物体算一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5、小朋友们说的真不错,除了这些物体,你还能想到哪些呢?

(如没人举手,师:一下子想不起来,是吗?希望小朋友们回去以后多加留心身边的事物,好吗?)

6、好,看屏幕(出示图片),这里有2块砖,重5千克。你知道200块砖重多少千克吗?你是怎么想的?

那多少块砖重1吨呢?又可以怎么考虑呢?

7、(小朋友们真爱动脑筋)看这辆货车,你能从图中得知些什么呢?如果请你换成用吨作单位,会吗?(你是怎么考虑的?)

8、再看看这辆吊车,你又能知道些什么?你能也给它换一个单位吗?(你是怎么想的?)

9、通过这两题的练习,你觉得只要把什么记住,就能正确地换算单位了?

(记住1吨=1000千克)

10、那这里的单位换算,你能独立完成吗?

(1)、学生在教科书中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2题。

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集体反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第2题,是一组连线题,通过此题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吨的感受。可以采用先独立连线,再交流的方法进行。

(2)、完成想想做做第3、4题。

此题答案不惟一。只要每辆车装的机器不超过6000千克也就是6吨就可以。由于学生考虑的角度不同,所以装车的方法也就不同,可以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第6题。

先独立做后集体订正。

(4)、改错(小明的数学日记)。

今天是星期日,早上,我吃了两个100千克的肉包子,然后就和妈妈一起去市场买菜。 市场上的物品可真多啊!看得我眼花缭乱。我和妈妈转了一大圈,一共买了1克香菜,2吨西红柿,3千克鸡蛋,1千克白菜和500千克肉。我和妈妈拎着这些东西累得满头大汗。(先自由发表意见再进行校对)。

四、质疑反思,拓展延伸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发言。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新朋友“吨”,你想和它成为好朋友吗?那就请同学们课后继续到生活中去寻找它、感受它、并且合理运用它。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老师留给大家一道课后完成的题目:请你了解一下自己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如果每月少用1吨水, 你认为能做到吗?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可以采取哪些节水方法?

五、作业 设计

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请你了解一下自己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如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可以采取哪些节水方 法?

板书展示:

吨 的 认 识

常见质量单位

比较重或大宗物体 吨(t)

1000 1吨=1000千克

一般重 千克(kg)

1000 1千克=1000克

比较轻 克(g)

教学反思:200——300字即可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

1.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学生喜爱的水果苹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引入,很自然地将学生吸引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2.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在实践应用中体验数学价值。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数学。课堂教学应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为此在学生建立1吨有多重的概念之后,再让他们解决主题图的问题,在练习中设计开放题及课外拓展题,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可见,数学从来就不是书本上的枯燥学问,它的“身影”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它的价值就来自你我的生活中。

3.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机会。问题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提出,再由学生自主解决,使学生能充分体验“观察生活——发现问题——探索研究——解决生活问题”的完整过程。学生可以在比较广阔的空间和较为充裕的时间中,以学习主人的姿态展现自我、发展自我。

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 认 识 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重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知道1吨=1000千克。

过程与方法:

1.能正确运用吨表示物体的重量。

2.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质量单位学习的意义; 体会标准的意义;比较的意义。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突破方法:

1.通过课前调查,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能力。

2.指导学生通过计算、观察,产生联想,形成表象,建立质量观念。

难点: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形成表象。

突破方法:

1.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以学定教。

2.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充分体验。

教法与学法导航

教法:

1. 创设情境,需求中引入新知。

2.信息拓展,延伸中整合目标。

学法:

1.解决问题,运用中完善观念。

2.体验感悟,亲历中建立观念。

教学准备

教师:主题图、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让学生测量自己的体重、到超市观察常见物品的重量,用手掂一掂1千克的糖的重量,搜集有关“吨”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复习旧知

(引入质量单位——吨)

1、小朋友们,你们都吃过苹果吧!

2、(出示图片)像这样一个苹果,约重150( )。如果是像这样一箱苹果,约重20( )。 那要是一卡车苹果,约重2( )。这里填什么单位比较合适呢?为什么不能填千克?(需要一个比千克还要大的质量单位)

3、吨——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师板书课题:认识吨

有没有谁曾在哪儿听过或是见过“吨”呢?

4、(出示图片)就像(除了)小朋友们所说的,像码头的货物、货场上的集装箱、铁路运输线上的货车车箱等,我们都需要用到吨。

5、看了这么多,也听了这么多,你觉得什么时候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呢?

6、(结合学生发言板书)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

二、感受体验,建构新知

(建立1吨的概念)

1、认识了吨,你们想知道1吨到底有多重吗?(想)

2、咱们今天来举行一项“大力士”比赛,好不好?

(介绍比赛规则)陶老师今天带来了几袋大米,每袋大米重10千克。看谁拎起的大米袋数最多,谁就是咱们三(1)班的大力士。在正式比赛之前,请每个小朋友都下位拎一拎这一袋大米,感受一下它的重量。然后每组选一名代表,请你把米拎到前面来,参加全班的决赛。

第一轮:拎2袋,持续5秒钟。

第二轮:拎4袋,持续5秒钟

第三轮:拎5袋,持续5秒钟

请大力士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很重很重)

3、刚才,这位同学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拎起了5袋大米,小朋友们帮他算算看,他拎起的大米有多重?(50千克)

而100袋这样的大米才重1吨。你有什么感想吗?

4、那你知道1吨等于多少千克吗?(板书1吨=1000千克)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一起来读一读。

三、归纳总结,构建体系

(深化1吨的概念)

1、认识了1吨,让我们一起到生活中去找一找“1吨”,好吗?

2、(出示图片)多少棵像这样的白菜重1吨呢?你是怎么想的?(同意吗)

3、(出示图片)这里每幅图中的物体都重1吨,谁能说一说各是哪些物体,各有多少?(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说一说)

4、还想继续寻找“1吨”吗?(出示图片)

你从图中知道了些什么?

如果有10个这样的小女孩大约有多重?要是40个呢?

一个小女孩约重25千克,40个这样的小女孩约重1吨。

其它的物体呢?你能照这样说一说吗?(每四人一小组,选自己喜欢的物体算一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5、小朋友们说的真不错,除了这些物体,你还能想到哪些呢?

(如没人举手,师:一下子想不起来,是吗?希望小朋友们回去以后多加留心身边的事物,好吗?)

6、好,看屏幕(出示图片),这里有2块砖,重5千克。你知道200块砖重多少千克吗?你是怎么想的?

那多少块砖重1吨呢?又可以怎么考虑呢?

7、(小朋友们真爱动脑筋)看这辆货车,你能从图中得知些什么呢?如果请你换成用吨作单位,会吗?(你是怎么考虑的?)

8、再看看这辆吊车,你又能知道些什么?你能也给它换一个单位吗?(你是怎么想的?)

9、通过这两题的练习,你觉得只要把什么记住,就能正确地换算单位了?

(记住1吨=1000千克)

10、那这里的单位换算,你能独立完成吗?

(1)、学生在教科书中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2题。

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集体反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第2题,是一组连线题,通过此题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吨的感受。可以采用先独立连线,再交流的方法进行。

(2)、完成想想做做第3、4题。

此题答案不惟一。只要每辆车装的机器不超过6000千克也就是6吨就可以。由于学生考虑的角度不同,所以装车的方法也就不同,可以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第6题。

先独立做后集体订正。

(4)、改错(小明的数学日记)。

今天是星期日,早上,我吃了两个100千克的肉包子,然后就和妈妈一起去市场买菜。 市场上的物品可真多啊!看得我眼花缭乱。我和妈妈转了一大圈,一共买了1克香菜,2吨西红柿,3千克鸡蛋,1千克白菜和500千克肉。我和妈妈拎着这些东西累得满头大汗。(先自由发表意见再进行校对)。

四、质疑反思,拓展延伸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自由发言。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新朋友“吨”,你想和它成为好朋友吗?那就请同学们课后继续到生活中去寻找它、感受它、并且合理运用它。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老师留给大家一道课后完成的题目:请你了解一下自己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如果每月少用1吨水, 你认为能做到吗?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可以采取哪些节水方法?

五、作业 设计

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请你了解一下自己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如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可以采取哪些节水方 法?

板书展示:

吨 的 认 识

常见质量单位

比较重或大宗物体 吨(t)

1000 1吨=1000千克

一般重 千克(kg)

1000 1千克=1000克

比较轻 克(g)

教学反思:200——300字即可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

1.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学生喜爱的水果苹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引入,很自然地将学生吸引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2.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在实践应用中体验数学价值。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数学。课堂教学应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为此在学生建立1吨有多重的概念之后,再让他们解决主题图的问题,在练习中设计开放题及课外拓展题,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可见,数学从来就不是书本上的枯燥学问,它的“身影”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它的价值就来自你我的生活中。

3.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机会。问题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提出,再由学生自主解决,使学生能充分体验“观察生活——发现问题——探索研究——解决生活问题”的完整过程。学生可以在比较广阔的空间和较为充裕的时间中,以学习主人的姿态展现自我、发展自我。


相关内容

  • 小学1--6年级阅读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 小学1-6年级汉语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一.一年级汉语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汉语拼音.能正确认读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正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字母和音节. (2)认识常用汉字800个左右,学会用音序检字法查字典,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和常用的偏旁部首. (3)会写汉字 ...

  • 生活中的读与写教案
  • 第一单元 应用识字 1.有趣的汉字(一) 教学目标: 1.认识课后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学习组词,建议认生字时学生口头组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古人根据物体的形状画图,有些图就成了最早的文字-----象形字. 二.认 借助拼音认识生字 三.写 在田字格中书写"人.口.手.足 ...

  • 教学法教学大纲
  • <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法>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说明:本学科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将来如何培养幼儿学习数学教育的方法,完成数学教育的任务.数学是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是每个人应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向学前儿童进行数学启蒙教育是幼儿生活的正确认识周围世界的需要:向学前儿童进行数学教育 ...

  • 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
  • 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实施性课程标准 专业名称:学前教育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 课程名称:幼儿计算教学法 开设学期:一学期 开设年级:一年级上 编撰人员:XXX 绵阳广播电视大学XX 分校 二0一四年 五 月 <幼儿计算教学法>实施性课程标准 目 录 一.教材基本信息-------------- ...

  • 小学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 小学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1.数学课程生活化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以学生从体验的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并注意与学生已经了解和学生过的教学知识相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中,通过自主活动理解教学知识,建构数学知识结构. 2.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 学习数学唯一正 ...

  • 认识角教学设计意图
  • 认识角教学设计意图 <认识角>是第七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这是学生对角的初步认识.备课前,我们应先了解认识图形单元的教学目标和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以便于如何结合前后知识点来设计本课教学.达到教学目标. 首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 1.结合生活情境,直观认识直 ...

  • 安溪完小送教上门教案
  • 罗坪乡安溪完小 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教案 教学内容:学会a o e 教学目标: 1.学会a.o.e三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 2.认识声调符号,掌握a.o.e的四个声调,能直接读出带声调韵母的音. 3.认识四线格,学习使用四线格. 教学重难点: 1.a.o.e的音.形教学. 2.掌握o的发音,学 ...

  • 认识角说课稿
  • <认识角>说课 亲爱的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认识角>.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教材的理解和 设计意图. 一.教材分析 首先说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认识角>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 它作为小学数学&qu ...

  • [生活与哲学]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教学设计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教学设计 滕海波 招远一中 电话:[1**********] 邮箱:[email protected] 课标要求: 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阐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揭示实践在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实践的含义. ...

  •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说课稿
  •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泰州市大冯中心小学 戴前杰 一. 设计理念. 数学学习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有效的学习更应促进学生的发展.维果茨基认为:"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这才是好的教学".他提出"最近发展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