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短文两篇练习题及答案

[学法导引]

本文包含两篇文言文,表现的都是古人对大自然的探索。《夸父逐日》是我

国最早的神话之一。文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赛跑,最终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

为桃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勇于探索,

敢于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两小儿辩日》是选自《列子》的一则

短文,写两小儿为太阳的离人远近争论不休,博学多识的孔子竟也无法决断的故

事,以此说明人懂得的东西总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无穷尽,同时,还反映了古人

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物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学习时,要先借助工具书及文下的注释疏通字词,弄清文义,再进一步反复

诵读,深入思考,把握神话故事的表现手法,及两则短文给予我们的启迪。另外,

学习《夸父逐日》,还要注意体会其言简意丰、想像奇特的特点;学习《两小儿

辩日》,要注意领悟其用对话表达人物情态性格、以及在对话中直接引用和间接

引用语言交错使用的灵活写法。

[典题例析]

例题一、你对夸父追日的行为有什么看法?

解析:表面看来,夸父追日的行为是以失败告终,但上古时代的神话是人类用来

表达征服自然愿望的一种手段,此类神话的着眼点并不在于最终的成败,而是以

此来表现那种勇于探索、不怕牺牲、造福人类的可贵精神,解答时可从此入手分

析。

参考答案:夸父是一个古代神话英雄,他不向自然屈服,敢于和自然斗争,甚至

为此献身,更令人感动的是,死后,他的手杖,还要化成一片桃林,将顽强的生

命延续下去。

例题二、从两小儿辩日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解析:本题可从多角度思考,①从“孔子不能决”的角度,可说明人的认识是有

限的,而知识却是无穷尽的;还可说明孔子能正确对待小儿的问题,能实事求是,

表现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者风范;②从“两小儿”“辩斗”的角

度,可认识到两小儿喜爱探索,精神可嘉,还可认识到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

同,标准不同,结果就不一致。

参考答案:略。言之有理即可。

[课时训练]

训练一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1-6题。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 , ;河、渭

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补充文中空白处。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与日逐走( )⑵河渭不足( ) ⑶北饮大泽( ) ⑷弃其杖.....

( )

3.翻译下列句子。

⑴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⑵未至,道渴而死 ⑶弃其杖,化为邓林

4.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

答:

5.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和

精神?

答:

6.你认为夸父逐日以至于丧了命,这样做值得吗?请简述理由。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7-12题。

三人成虎

庞恭与太子质( )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

( )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

信。”“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 庞恭曰:“夫市

之无虎也,明矣,然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 )魏也远于市,议臣.

者过于三人,愿王察( )之。” 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 )。 ..

7.找出文中的一个通假字: 通 ,意思为 。

8.在文中括号内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9.由文中的故事,后人概括出一个成语: ,它比喻 。

10.庞恭对魏王讲“三人成虎”的故事有何用意?

答:

11.庞恭从邯郸返回,得不到召见的原因是什么?

答:

12.学习本文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

训练二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1-7题。

两小儿辩日《列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新课标第一网xkb1.com

1.给加点字注音。

盂( ) 沧( ) 孰( ) 汝( ) 多知( ).....

2.解释下列加点词。

⑴两小儿辩斗( ) ⑵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 ⑶....

及其日中如探汤( )( ) ⑷孔子不能决也( ) ⑸孰为汝多知乎.....

( )( )

3.翻译下列句子

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⑵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4.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

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

⑴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⑵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5.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答:

6.“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答:

7.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8-14题。

楚人隐形

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

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

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同“否”)?”妻始时恒答言

“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dài,哄骗)云“不见”。嘿(同“默”)然

大喜,赍(jī,携带)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

8、下列加点字注音及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螳螂执叶伺蝉(sì,等待) 遂于树下仰取叶(zhú,就) ..

B、 扫取数斗归(shǔ,好几) 汝见我不(fǒu,同“否”)? .

C、 乃厌倦不堪(kān,能忍受) 妻始时恒答言“见”(héng,总是) ..

D、吏遂缚诣县(fù,绑)(zhǐ,到„„去) ..

9、写出下列“以”字的含义。

⑴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 .

⑵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 .

⑶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

10、翻译语句。

⑴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 ⑵对面取人物

11、“楚人”真的能够自隐其形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

12、用原文回答:“楚人”的妻子是在什么情况下说不见的?

答:

13、“嘿然大喜”表现“楚人”怎样的心态?

答:

14、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本则选文的内容:

xkb1.com

25、短文两篇

训练一

一、1、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2、(1)竞跑、赛跑;(2)黄河(3)向北

(4)他的,指夸父的。 3、(1)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到太阳落山的地方。

(2)还没赶到大湖,在半路就口渴而死了。(3)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4、此情节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象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丰富了

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以、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

话更具有浪漫主义魅力。 5、这个神话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

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6、略。(提示:从探索未知世界角度看,他

的精神可嘉,值得。也可以从其他角度讲。) 7、反通返,意思为返回。 8、质

(做人质) 信(相信) 去(距离) 察(明察)见(召见) 9、三人成虎 谣

言或流言反复传播,足以惑乱听闻。 10、提醒魏王应明察秋毫,勿听信流言。

11、魏王听信谣言,认为庞恭不忠。 12、做事要善于调查研究,不要轻信于人。 训练二

1、yú cāng shú rú zhì 2、(1)争辩,争论 (2)认为 距离 (3)

到 热水 (4)判断 (5)谁 通”智” 3、(1)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

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新课标第一网xkb1.com

(2)太阳刚出来时像个大圆车蓬,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子或盂,这不是远处的

小而近处的大吗? 4、(1)一儿以日始出近,而日中时远也。 (2)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远,而日中时近也。” 5、孔子不能决也。 6、不能。因

为这是当时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说明一个人懂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7、略。 8、C 9、(1)凭借。(2)来,连词。(3)认为。 10、(1)螳螂躲在叶子后面暗中观察蝉,它躲过的叶

子可用来隐身。(2)当面拿人家的东西。 11、不能。他是一个妄想用一片树

叶来掩盖自己的不正当行为的、贪婪而愚蠢的人。 12、“经日,乃厌倦不堪,

绐云‘不见’” 13、表现其自以为找到一种可以不劳而获的途径而沾沾自喜的

心态。

14、一叶障目。

sp;

13、“嘿然大喜”表现“楚人”怎样的心态?

答:

14、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本则选文的内容:

25、短文两篇

训练一

一、1、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2、(1)竞跑、赛跑;(2)黄河(3)向北

(4)他的,指夸父的。 3、(1)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到太阳落山的地方。

(2)还没赶到大湖,在半路就口渴而死了。(3)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4、此情节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象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丰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以、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魅力。 5、这个神话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6、略。(提示:从探索未知世界角度看,他的精神可嘉,值得。也可以从其他角度讲。) 7、反通返,意思为返回。 8、质(做人质) 信(相信) 去(距离) 察(明察)见(召见) 9、三人成虎 谣言或流言反复传播,足以惑乱听闻。 10、提醒魏王应明察秋毫,勿听信流言。

11、魏王听信谣言,认为庞恭不忠。 12、做事要善于调查研究,不要轻信于人。 训练二

1、yú cāng shú rú zhì 2、(1)争辩,争论 (2)认为 距离 (3)到 热水 (4)判断 (5)谁 通”智” 3、(1)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2)太阳刚出来时像个大圆车蓬,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子或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4、(1)一儿以日始出近,而日中时远也。 (2)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远,而日中时近也。” 5、孔子不能决也。 6、不能。因为这是当时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说明一个人懂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7、略。 8、C 9、(1)凭借。(2)来,连词。(3)认为。 10、(1)螳螂躲在叶子后面暗中观察蝉,它躲过的叶子可用来隐身。(2)当面拿人家的东西。 11、不能。他是一个妄想用一片树叶来掩盖自己的不正当行为的、贪婪而愚蠢的人。 12、“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 13、表现其自以为找到一种可以不劳而获的途径而沾沾自喜的心态。新课标第一网

14、一叶障目。

[学法导引]

本文包含两篇文言文,表现的都是古人对大自然的探索。《夸父逐日》是我

国最早的神话之一。文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赛跑,最终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

为桃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勇于探索,

敢于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两小儿辩日》是选自《列子》的一则

短文,写两小儿为太阳的离人远近争论不休,博学多识的孔子竟也无法决断的故

事,以此说明人懂得的东西总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无穷尽,同时,还反映了古人

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物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学习时,要先借助工具书及文下的注释疏通字词,弄清文义,再进一步反复

诵读,深入思考,把握神话故事的表现手法,及两则短文给予我们的启迪。另外,

学习《夸父逐日》,还要注意体会其言简意丰、想像奇特的特点;学习《两小儿

辩日》,要注意领悟其用对话表达人物情态性格、以及在对话中直接引用和间接

引用语言交错使用的灵活写法。

[典题例析]

例题一、你对夸父追日的行为有什么看法?

解析:表面看来,夸父追日的行为是以失败告终,但上古时代的神话是人类用来

表达征服自然愿望的一种手段,此类神话的着眼点并不在于最终的成败,而是以

此来表现那种勇于探索、不怕牺牲、造福人类的可贵精神,解答时可从此入手分

析。

参考答案:夸父是一个古代神话英雄,他不向自然屈服,敢于和自然斗争,甚至

为此献身,更令人感动的是,死后,他的手杖,还要化成一片桃林,将顽强的生

命延续下去。

例题二、从两小儿辩日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解析:本题可从多角度思考,①从“孔子不能决”的角度,可说明人的认识是有

限的,而知识却是无穷尽的;还可说明孔子能正确对待小儿的问题,能实事求是,

表现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者风范;②从“两小儿”“辩斗”的角

度,可认识到两小儿喜爱探索,精神可嘉,还可认识到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

同,标准不同,结果就不一致。

参考答案:略。言之有理即可。

[课时训练]

训练一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1-6题。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 , ;河、渭

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补充文中空白处。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与日逐走( )⑵河渭不足( ) ⑶北饮大泽( ) ⑷弃其杖.....

( )

3.翻译下列句子。

⑴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⑵未至,道渴而死 ⑶弃其杖,化为邓林

4.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

答:

5.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和

精神?

答:

6.你认为夸父逐日以至于丧了命,这样做值得吗?请简述理由。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7-12题。

三人成虎

庞恭与太子质( )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

( )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

信。”“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 庞恭曰:“夫市

之无虎也,明矣,然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 )魏也远于市,议臣.

者过于三人,愿王察( )之。” 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 )。 ..

7.找出文中的一个通假字: 通 ,意思为 。

8.在文中括号内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9.由文中的故事,后人概括出一个成语: ,它比喻 。

10.庞恭对魏王讲“三人成虎”的故事有何用意?

答:

11.庞恭从邯郸返回,得不到召见的原因是什么?

答:

12.学习本文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

训练二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1-7题。

两小儿辩日《列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新课标第一网xkb1.com

1.给加点字注音。

盂( ) 沧( ) 孰( ) 汝( ) 多知( ).....

2.解释下列加点词。

⑴两小儿辩斗( ) ⑵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 ⑶....

及其日中如探汤( )( ) ⑷孔子不能决也( ) ⑸孰为汝多知乎.....

( )( )

3.翻译下列句子

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⑵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4.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

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

⑴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⑵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5.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答:

6.“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答:

7.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8-14题。

楚人隐形

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

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

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同“否”)?”妻始时恒答言

“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dài,哄骗)云“不见”。嘿(同“默”)然

大喜,赍(jī,携带)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

8、下列加点字注音及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螳螂执叶伺蝉(sì,等待) 遂于树下仰取叶(zhú,就) ..

B、 扫取数斗归(shǔ,好几) 汝见我不(fǒu,同“否”)? .

C、 乃厌倦不堪(kān,能忍受) 妻始时恒答言“见”(héng,总是) ..

D、吏遂缚诣县(fù,绑)(zhǐ,到„„去) ..

9、写出下列“以”字的含义。

⑴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 .

⑵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 .

⑶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

10、翻译语句。

⑴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 ⑵对面取人物

11、“楚人”真的能够自隐其形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

12、用原文回答:“楚人”的妻子是在什么情况下说不见的?

答:

13、“嘿然大喜”表现“楚人”怎样的心态?

答:

14、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本则选文的内容:

xkb1.com

25、短文两篇

训练一

一、1、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2、(1)竞跑、赛跑;(2)黄河(3)向北

(4)他的,指夸父的。 3、(1)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到太阳落山的地方。

(2)还没赶到大湖,在半路就口渴而死了。(3)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4、此情节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象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丰富了

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以、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

话更具有浪漫主义魅力。 5、这个神话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

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6、略。(提示:从探索未知世界角度看,他

的精神可嘉,值得。也可以从其他角度讲。) 7、反通返,意思为返回。 8、质

(做人质) 信(相信) 去(距离) 察(明察)见(召见) 9、三人成虎 谣

言或流言反复传播,足以惑乱听闻。 10、提醒魏王应明察秋毫,勿听信流言。

11、魏王听信谣言,认为庞恭不忠。 12、做事要善于调查研究,不要轻信于人。 训练二

1、yú cāng shú rú zhì 2、(1)争辩,争论 (2)认为 距离 (3)

到 热水 (4)判断 (5)谁 通”智” 3、(1)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

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新课标第一网xkb1.com

(2)太阳刚出来时像个大圆车蓬,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子或盂,这不是远处的

小而近处的大吗? 4、(1)一儿以日始出近,而日中时远也。 (2)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远,而日中时近也。” 5、孔子不能决也。 6、不能。因

为这是当时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说明一个人懂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7、略。 8、C 9、(1)凭借。(2)来,连词。(3)认为。 10、(1)螳螂躲在叶子后面暗中观察蝉,它躲过的叶

子可用来隐身。(2)当面拿人家的东西。 11、不能。他是一个妄想用一片树

叶来掩盖自己的不正当行为的、贪婪而愚蠢的人。 12、“经日,乃厌倦不堪,

绐云‘不见’” 13、表现其自以为找到一种可以不劳而获的途径而沾沾自喜的

心态。

14、一叶障目。

sp;

13、“嘿然大喜”表现“楚人”怎样的心态?

答:

14、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本则选文的内容:

25、短文两篇

训练一

一、1、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2、(1)竞跑、赛跑;(2)黄河(3)向北

(4)他的,指夸父的。 3、(1)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到太阳落山的地方。

(2)还没赶到大湖,在半路就口渴而死了。(3)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4、此情节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象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丰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以、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魅力。 5、这个神话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6、略。(提示:从探索未知世界角度看,他的精神可嘉,值得。也可以从其他角度讲。) 7、反通返,意思为返回。 8、质(做人质) 信(相信) 去(距离) 察(明察)见(召见) 9、三人成虎 谣言或流言反复传播,足以惑乱听闻。 10、提醒魏王应明察秋毫,勿听信流言。

11、魏王听信谣言,认为庞恭不忠。 12、做事要善于调查研究,不要轻信于人。 训练二

1、yú cāng shú rú zhì 2、(1)争辩,争论 (2)认为 距离 (3)到 热水 (4)判断 (5)谁 通”智” 3、(1)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2)太阳刚出来时像个大圆车蓬,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子或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4、(1)一儿以日始出近,而日中时远也。 (2)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远,而日中时近也。” 5、孔子不能决也。 6、不能。因为这是当时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说明一个人懂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7、略。 8、C 9、(1)凭借。(2)来,连词。(3)认为。 10、(1)螳螂躲在叶子后面暗中观察蝉,它躲过的叶子可用来隐身。(2)当面拿人家的东西。 11、不能。他是一个妄想用一片树叶来掩盖自己的不正当行为的、贪婪而愚蠢的人。 12、“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 13、表现其自以为找到一种可以不劳而获的途径而沾沾自喜的心态。新课标第一网

14、一叶障目。


相关内容

  •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练习与测试参考答案
  • 五年级下册练习与测试答案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基础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歌谣 咆哮 寂寞 枝繁叶茂 茂密 拥抱 裸露 荒山野岭 二.给加点字悬着正确的读音. 零五网小编觉得全部应该选第一个.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一节在全诗中起点明主题,深化中心的作用,写作手法和第一节相同,又起到了首尾呼 ...

  • 苏教版语文五下练习册
  •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练习与测试答案 基础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歌谣 咆哮 寂寞 枝繁叶茂 茂密 拥抱 裸露 荒山野岭 二.给加点字悬着正确的读音. 零五网小编觉得全部应该选第一个.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一节在全诗中起点明主题,深化中心的作用,写作手法和第一节相同,又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 四 ...

  • 三年级听力阅读训练(含听力短文和答案)
  • 练习一: 一.听短文,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⑴.短文主要写了喜鹊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根据短文的内容进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⑴.喜鹊的双肩和尾部是乌黑的. ( ) ⑵.紫白两色,把喜 ...

  • 三年级语文上苏教版配套练习答案
  • 三年级语文苏教版配套练习册答案 1 让我们荡起双桨一, 双桨宝塔安排愉快四周绿树红墙环绕二, 1. 悄悄凉爽轻轻 2.C 三, 1,波浪,白塔,飘荡凉爽的风 白色的宝塔,葱绿的树,红色的墙,蓝色的水 2,唱歌,跳舞等.党和国家四, 2 学会查无字字典一, 波涛突然岩石词典岸边烈日二, 除最后一个,其 ...

  • 六年级下册语文练习与测试答案[1]
  • 长江之歌练习与测试答案 基础练习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磅礴选第二个,其余选第一个. 二.将下列能够搭配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健美的臂膀 纯洁的清流 甘甜的乳汁 磅礴的力量 母亲的情怀 无穷的源泉 三.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从青藏高原各拉丹冬雪山开始,长江经过6380千米的里程.5400多米的跌 ...

  •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答案
  • 1 让我们荡起双桨 一, 双桨 宝塔 安排 愉快 四周 绿树红墙 环绕 二, 1. 悄悄 凉爽 轻轻 2.C 三, 1,波浪,白塔,飘荡 凉爽的风 白色的宝塔,葱绿的树,红色的墙,蓝色的水 2,唱歌,跳舞等. 党和国家 四, 2 学会查无字字典 一, 波涛 突然 岩石 词典 岸边 烈日 二, 除最后 ...

  •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补充习题]参考答案
  •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补充习题>参考答案 第1课.<长城和运河>补充习题答案 一.选字填空. 1,偏旁 诗篇 遍地 2,驾驶 书架 责骂 3,蜻蜓 蜿蜒 拖延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西海关,巨龙穿行,连绵起伏 2,首都北京,天堂杭州,绸带飘落,银光闪闪. 3,巨龙,雄伟 ...

  •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参考答案
  •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参考答案 一.选字填空. 1,偏旁 诗篇 遍地 2,驾驶 书架 责骂 3,蜻蜓 蜿蜒 拖延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西海关,巨龙穿行,连绵起伏 2,首都北京,天堂杭州,绸带飘落,银光闪闪. 3,巨龙,雄伟,绸带,美丽,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

  • 三年级上册单元卷参考答案
  • 北京版英语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练习答案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听力部分 一. 听句子,看一看图画是否与所听到的内容相符,相符的写"√",不相符的 写"×".每句读两遍. 1. ×2. √3. × 4. √ 5. × 6. × 7. √ 8. ×9 ...

  • 第一课:我的读书经历
  • 授课日期2016年 8月29日 第一课:我的读书经历 第一课时:学习词语 教学目标 [识记]:记住本课生字和词语的读音和写法. [理解]:理解本课词语的意思及用法 [运用]:能用本课词语造句说话,用于实际生活中. [重点,难点] [重点]:记住本课生字和词语的读音和写法 [难点]:理解本课词语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