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爱耳日主题之防治中耳炎 应当从"孩子"抓起

小儿中耳炎发病率较高,在儿童耳部疾病中占首位,主要集中在学龄前儿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表达能力不强,自己到底哪里不舒服,一般说不清楚,家长很容易忽视孩子的疾病,延误病情。

小儿易患中耳炎事出有因

小儿罹患中耳炎远多于大人,这是因为儿童耳咽管比大人的短,而且宽,因此,儿童口腔、鼻腔的液体很容易返流到中耳腔,以致引起中耳感染;同时,儿童的抵抗力低下,也容易诱发上呼吸道感染,甚至导致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儿童中耳炎发病率较高,而其中70%~80%是由感冒引起的。

怎样判断孩子患了中耳炎

头痛:孩子患耳附近头部剧痛,不肯吃东西,哭闹,不愿入睡。

耳痛:中耳炎是宝宝发生耳痛的一种常见病因,宝宝通常会感觉到耳朵跳痛或刺痛,在吸吮、吞咽及咳嗽时耳痛就会加剧。较大的孩子会说耳痛,但不会说话的宝宝由于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常表现为烦躁、哭闹、夜眠不安、摇头或用手揉耳等。由于吸吮和吞咽时耳痛会加剧,所以患中耳炎的宝宝往往不肯吃奶。

发热:中耳炎往往伴随有突然发热,体温可升至38℃至40℃

耳流脓:如果耳朵中流出黄色、白色或者含有血迹的液体,那么宝宝肯定是患上了中耳炎。

听力障碍:具体的表现为,孩子可能要把电视机的音量放得比平时更大,或者经常会要求你重复刚刚讲过的话。

如果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经积极正确的治疗,可造成感染的扩散,引起乳突炎,急性颅内、颅外的感染如耳源性脑脓肿、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或转化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引起耳朵反复流脓。急慢性中耳炎都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周身不适,体力减退,最严重的是出现听力减退。

护理及预防中耳炎都重要

1、母乳有预防中耳炎的效果。由于母乳中所含的免疫球蛋白A和免疫球蛋白m足以抵御由口腔吸入至咽喉部及咽鼓管有害菌的侵染,故能有效地预防或减少婴幼儿中耳炎的发生。而用牛奶、奶粉等食品进行人工喂养的婴幼儿,由于这些食品无一定数量的活性抗体成分,故可使病菌有机可乘,致使呼吸道或中耳发生感染。

2、给宝宝洗澡、洗头时,防污水流入鼻及耳内。游泳后可用细小卫生棉签轻轻擦拭外耳道以保持清洁干燥。

3、不要给宝宝挖耳朵,避免细菌侵入引起感染。若耳垢较多,应到医院清除。

4、宝宝患中耳炎往往和喂奶姿势不正确也有关。有的妈妈在喂乳时图省事,让宝宝平卧喂奶,或人工喂养时喂奶过多、过急,使宝宝来不及吞咽而呛咳,均可以使乳汁逆流入鼻咽部,从咽鼓管进入中耳而致急性中耳炎。因此,母亲给孩子喂奶时应取坐位,把婴儿抱起呈斜位,头部竖直吸吮奶汁。人工喂奶时不要太多、太急。

5、当宝宝鼻塞特别厉害时最好不要擤鼻涕,以防鼻涕和细菌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致急性中耳炎。擤鼻涕时不要双手同时挤压鼻子,应一侧一侧进行。积极预防感冒,或尽可能缩短感冒周期,是避免儿童患中耳炎的最佳措施。同时,要让宝宝的鼻腔尽可能保持清洁,晚间在孩子的卧室内放一台喷雾加湿器。如果宝宝鼻塞比较厉害,睡觉时可以把头部垫得高一些,这样积聚于鼻腔内的黏液就不至于流到咽鼓管内。如果孩子易感冒,在感冒高发季节来临之时,要及时注射流感疫苗或服用中药预防。

6、宝宝得了中耳炎后,应该保证身边随时有家长看护,因为宝宝有可能会出现恶心和呕吐。若耳膜穿孔,会有分泌物流出。若已经是慢性中耳炎,耳膜会增厚且结疤,耳膜活动性下降甚至中耳腔产生胆脂瘤,这时就要家长及时带宝宝再次就医,看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宝宝会出现耳痛和耳朵不舒服的现象,年龄太小的宝宝不会表达,可能表现出躁动不安,或去拉扯受感染的耳朵,应给宝宝剪短指甲,避免宝宝抓挖耳朵。

预防中耳炎应从幼儿抓起

很多人的耳部疾患都是在幼年种下的病根,最常见而又为人们所熟知的中耳炎,在小儿科各类疾病中占极高比例,而该病对听力的影响又是巨大的,甚至会对人的一生造成极其严重的不良后果。

预防感冒是预防中耳炎的积极措施。临床发现,75.8%的中耳炎是感冒引起的。所以说,防止中耳炎的最好办法莫过于预防感冒。

婴幼儿感冒后,家长应该用干净手帕或餐巾纸帮助其轻轻地揩去鼻涕等分泌物,以防止鼻涕倒流进入耳内。对于较大的儿童,要指导其正确的揩鼻涕方法,即交替将左右鼻翼压向鼻中隔,不要用手捏紧双侧鼻孔擤鼻涕,以免增加鼻、咽部压力。

特别提醒:家长如果发现宝宝感冒后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烧不退;或有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表现;或宝宝哭闹不安,牵拉耳廓、疼痛等,应及时到医院检查。不要等到宝宝的耳朵流出脓来时,才带孩子看医生。

作者:马帅北京协和医学院

郭树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中国科协中华医学会医学科普传播专家团团长中华医学会科普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分会委会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媒体联盟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会科普分会主任委

本期编辑:放放 北京协和医学院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系微信公众号“中华医学科普平台”用稿,

转载前请先与我们取得联系,

欢迎您给中华医学科普平台投稿:

[email protected]

并转发我们的作品

您可以直接留言与我们取得联系。

小儿中耳炎发病率较高,在儿童耳部疾病中占首位,主要集中在学龄前儿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表达能力不强,自己到底哪里不舒服,一般说不清楚,家长很容易忽视孩子的疾病,延误病情。

小儿易患中耳炎事出有因

小儿罹患中耳炎远多于大人,这是因为儿童耳咽管比大人的短,而且宽,因此,儿童口腔、鼻腔的液体很容易返流到中耳腔,以致引起中耳感染;同时,儿童的抵抗力低下,也容易诱发上呼吸道感染,甚至导致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儿童中耳炎发病率较高,而其中70%~80%是由感冒引起的。

怎样判断孩子患了中耳炎

头痛:孩子患耳附近头部剧痛,不肯吃东西,哭闹,不愿入睡。

耳痛:中耳炎是宝宝发生耳痛的一种常见病因,宝宝通常会感觉到耳朵跳痛或刺痛,在吸吮、吞咽及咳嗽时耳痛就会加剧。较大的孩子会说耳痛,但不会说话的宝宝由于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常表现为烦躁、哭闹、夜眠不安、摇头或用手揉耳等。由于吸吮和吞咽时耳痛会加剧,所以患中耳炎的宝宝往往不肯吃奶。

发热:中耳炎往往伴随有突然发热,体温可升至38℃至40℃

耳流脓:如果耳朵中流出黄色、白色或者含有血迹的液体,那么宝宝肯定是患上了中耳炎。

听力障碍:具体的表现为,孩子可能要把电视机的音量放得比平时更大,或者经常会要求你重复刚刚讲过的话。

如果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经积极正确的治疗,可造成感染的扩散,引起乳突炎,急性颅内、颅外的感染如耳源性脑脓肿、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或转化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引起耳朵反复流脓。急慢性中耳炎都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周身不适,体力减退,最严重的是出现听力减退。

护理及预防中耳炎都重要

1、母乳有预防中耳炎的效果。由于母乳中所含的免疫球蛋白A和免疫球蛋白m足以抵御由口腔吸入至咽喉部及咽鼓管有害菌的侵染,故能有效地预防或减少婴幼儿中耳炎的发生。而用牛奶、奶粉等食品进行人工喂养的婴幼儿,由于这些食品无一定数量的活性抗体成分,故可使病菌有机可乘,致使呼吸道或中耳发生感染。

2、给宝宝洗澡、洗头时,防污水流入鼻及耳内。游泳后可用细小卫生棉签轻轻擦拭外耳道以保持清洁干燥。

3、不要给宝宝挖耳朵,避免细菌侵入引起感染。若耳垢较多,应到医院清除。

4、宝宝患中耳炎往往和喂奶姿势不正确也有关。有的妈妈在喂乳时图省事,让宝宝平卧喂奶,或人工喂养时喂奶过多、过急,使宝宝来不及吞咽而呛咳,均可以使乳汁逆流入鼻咽部,从咽鼓管进入中耳而致急性中耳炎。因此,母亲给孩子喂奶时应取坐位,把婴儿抱起呈斜位,头部竖直吸吮奶汁。人工喂奶时不要太多、太急。

5、当宝宝鼻塞特别厉害时最好不要擤鼻涕,以防鼻涕和细菌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致急性中耳炎。擤鼻涕时不要双手同时挤压鼻子,应一侧一侧进行。积极预防感冒,或尽可能缩短感冒周期,是避免儿童患中耳炎的最佳措施。同时,要让宝宝的鼻腔尽可能保持清洁,晚间在孩子的卧室内放一台喷雾加湿器。如果宝宝鼻塞比较厉害,睡觉时可以把头部垫得高一些,这样积聚于鼻腔内的黏液就不至于流到咽鼓管内。如果孩子易感冒,在感冒高发季节来临之时,要及时注射流感疫苗或服用中药预防。

6、宝宝得了中耳炎后,应该保证身边随时有家长看护,因为宝宝有可能会出现恶心和呕吐。若耳膜穿孔,会有分泌物流出。若已经是慢性中耳炎,耳膜会增厚且结疤,耳膜活动性下降甚至中耳腔产生胆脂瘤,这时就要家长及时带宝宝再次就医,看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宝宝会出现耳痛和耳朵不舒服的现象,年龄太小的宝宝不会表达,可能表现出躁动不安,或去拉扯受感染的耳朵,应给宝宝剪短指甲,避免宝宝抓挖耳朵。

预防中耳炎应从幼儿抓起

很多人的耳部疾患都是在幼年种下的病根,最常见而又为人们所熟知的中耳炎,在小儿科各类疾病中占极高比例,而该病对听力的影响又是巨大的,甚至会对人的一生造成极其严重的不良后果。

预防感冒是预防中耳炎的积极措施。临床发现,75.8%的中耳炎是感冒引起的。所以说,防止中耳炎的最好办法莫过于预防感冒。

婴幼儿感冒后,家长应该用干净手帕或餐巾纸帮助其轻轻地揩去鼻涕等分泌物,以防止鼻涕倒流进入耳内。对于较大的儿童,要指导其正确的揩鼻涕方法,即交替将左右鼻翼压向鼻中隔,不要用手捏紧双侧鼻孔擤鼻涕,以免增加鼻、咽部压力。

特别提醒:家长如果发现宝宝感冒后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烧不退;或有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表现;或宝宝哭闹不安,牵拉耳廓、疼痛等,应及时到医院检查。不要等到宝宝的耳朵流出脓来时,才带孩子看医生。

作者:马帅北京协和医学院

郭树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中国科协中华医学会医学科普传播专家团团长中华医学会科普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分会委会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媒体联盟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会科普分会主任委

本期编辑:放放 北京协和医学院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系微信公众号“中华医学科普平台”用稿,

转载前请先与我们取得联系,

欢迎您给中华医学科普平台投稿:

[email protected]

并转发我们的作品

您可以直接留言与我们取得联系。


相关内容

  • 爱耳日宣传材料
  • 爱耳日宣传材料 下营小学 五年级 人人都希望自己身强体健,耳聪目明,身心健康的生活,精力充沛的工作.遗憾的是,在我国的12亿人口中就有6000万残疾人,相当于欧洲几个小国的总人口!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自有人类就有残疾人.残疾,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一种社会代价.而在这6000万残疾人中,首 ...

  • 3月3日中国爱耳日
  • 全国爱耳日宣传资料 每年的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导致耳聋的因素很多,包括耳毒性药物.遗传.噪声.感染和疾病等.近年来,因环境噪声污染导致耳聋的人数逐渐增多,根据WHO统计,在人类所有的致聋病因中,噪声仅次于衰老,排在第二, 约占7%.噪声造成的听力损伤是由于长期受噪声刺激而发生的一种缓慢的.进行性听 ...

  • 爱耳护耳 应重视听力检查及助听器验配
  • 据世界卫生组织2013年报告,全球有3.6亿听力残疾人,占全球总人口的5.3%.听力残疾中50%可通过初级耳科保健加以预防和避免.初级耳科保健是预防听力残疾最基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和途径.据了解,我国听力残疾人所占全国总人口比例略低于这一比例,但听力残疾人数量在全国各类残疾人数量中常年位居第一, ...

  • 爱耳日活动主持词
  • 从“康复从发现开始——大力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主持词开始,为期一周的合肥市第十二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昨天是第十二次全国“爱耳日”,上午8:30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绩溪路门诊部举办了“康复从发现开始——大力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及文艺演出。 我市同时根据聋儿康复需求 ...

  • 2012年十三次爱耳日讲座
  • 第十三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讲座 组织:沙湾县第五小学教务处.德育处.医务室 主讲人:医务室 段忠明 时间:2012年3月1日 地点:广播室 同学们好: 每年的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今年是第十三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主题是减少 ...

  • 爱耳日国旗下讲话
  • 亲爱的同学们: 现在请大家用小拇指堵住自己的耳朵一分钟,让任何声音都听不见. (交流:在听不见的这段过程中你有什么感觉?) 是呀,听不见的感受是如此痛苦.听力与语言是人类相互交流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然而,耳病和听力障碍的阴霾却袭扰着人类.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全世界有轻度听力损失者近6亿,中度以上的 ...

  • 爱耳日宣传资料小儿怎样爱护自己耳朵
  • 小儿怎样爱护自己耳朵 一.介绍耳朵的构造与功能 耳朵是人身体上的重要器官,有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 有两个功能:一个是听觉(就是能听到外界的声音),另一个是协助身体维持平衡. 二.介绍保护耳朵的几种方法 耳朵有那么大的作用,小朋友一定要好好保护它.那么怎样保护呢? 1.别让MP3.随声听损伤孩 ...

  • 卫生宣传日宣传资料
  • 卫生宣传日宣传资料 目 录 1.全国强化免疫日(1月5日) 2.国际麻风节(1月最后一个星期日) 3.全国爱耳日(3月3日) 4.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3月最后一周星期一) 5.世界防治结核病日(3月24日) 6.全国爱国卫生月(4月份) 7.世界卫生日(4月7日) 8.全国计划免疫日(4月25日 ...

  • 爱护听力刻不容缓
  • 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我们每个人对耳朵及听力都应该相当重视,珍视因为有了"声音"而更精彩的世界. 全国爱耳日的由来 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 .耳朵是我们感知世界的器官之一,听力与语言是人类相互交流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然而,耳病和听力障碍的阴霾却袭扰着人类.据2009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