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朱子学在英语世界的最早传播与研究(下)

第28卷 第1期2014年1月湖 南 大 学 学 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 y (Social Sciences )

Vol. 28, No. 1

Jan.2014

论朱子学在英语世界的最早传播与研究(下)

蔡慧清

(湖南大学留学中心, 湖南长沙 410082)

, 摘 要]朱子学在英语世界的最早研究始于马礼逊和米怜主编的‘ 印中搜闻“ 其中关于朱子及其著述的译介 [

和评述, 以概念阐释㊁ 体系简介㊁ 片段翻译或引用为主要方式, 间或也在中西互照的视野下发表一些读书心得式的评论, 总体上看不够深入, 但从理论概念入手寻找和论证理学与基督教并非互为异己文化而有其相通之处的做法, 超越了此前欧洲汉学独尊上古儒学㊁ 批驳排斥宋儒理学的传统㊂‘ 印中搜闻“ 世俗性与宗教性兼具的办刊特色使其关于朱子学的译介㊁ 评论具有面向大众传播的特点和效果, 在中国经典, 特别是朱子学西传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㊂

[‘ ; 关键词]朱子学; 印中搜闻“ 英语世界; 马礼逊; 大众传播

[中图分类号]B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1763(7 [2014) 01 0038 06

*

On the Earliest Dissemination and Research on

Zhuism in the En g lish -s p eakin g World

(De p 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Stud y , Hunan Universit y , Chan g sha 410082, China )

CAI Hui -q in g

Gleaner edited b y Robert Morrison and William Milne in which translations and commentaries on Zhu Xi

and his works are carried out mainl y b y inter p retin g conce p ts , introducin g the s y stem and translatin g fra g -ments , sometimes b y p ublishin g commentaries with a contrast of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views. Thou g h it is not dee p enou g h from the whole , but it has transcended the tradition , which the ancient Confucianism dominates the Euro p ean Sinolo gy , b y lookin g for theoretical conce p ts and ex p oundin g that Neo -Confucian -ism and Christianit y are not mutuall y alien culture but have somethin g in common.Translations and re -views in The Indo -Chinese Gleaner featurin g both secular and reli g ious , which g ains a lot of p o p ularit y , is

Abstract :The earliest studies on Zhuism in the En g lish -s p eakin g world be g ins with The Indo -Chinese

Communication.

of g reat si g nificance in Chinese classics es p eciall y in the westward of Zhuism.

; Ke y words :Zhuism ; The Indo -Chinese Gleaner ; En g lish -s p eakin g world ; Robert Morrison , Mass

朱子学在英语世界的最早研究始于新教传教士马礼逊

①, (闻“ 其中关于朱子及其著述The Indo -Chinese Gleaner )

详见下表:

上述诸文关于朱子及其哲学思想的译介评论, 主要采用三种方式, 涉及朱子哲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对于儒家经典著作的注释等多方面的内容㊂ 其译介和研究的宗旨㊁ 基本方式与关于中国哲学㊁ 风俗信仰的介绍基本相同, 主要也是在中西文化互照的背景下选择朱子哲学的重要概念或其思想观点

(和米怜(创办的‘ 印中搜Robert Morrison ) William Milne ) 的译介和评述, 以概念阐释㊁ 体系简介㊁ 片段翻译或引用为主要方式, 间或也在中西互照的视野下发表一些读书心得式的评论, 全刊引用朱子著述片段或援引其观点㊁ 注解作为论据之用凡20余处, 专门论及朱子及朱子学的文章共有7篇㊂

收稿日期]2012-08-26*[

[;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德克㊃ 卜德与二十世纪美国汉学研究(湖南省社科基金规划项目:德克㊃ 卜德与二十世纪09czwo44)

) ; 美国汉学研究(湖南大学中央专项基金支持06YB11

[, 作者简介]蔡慧清(女, 湖南株洲人, 湖南大学留学中心副教授, 岳麓书院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国际汉学与汉语国际推广. 1972 ) ‘ (, (论朱子学在英语世界的最早研究和传播“ 上) 刊于‘ 湖南大学学报“ 社科版) 2012年第6期.

第1期

蔡慧清:论朱子学在英语世界的最早传播与研究(下)

39

进行译介和阐释, 但呈现更丰富的形态, 论述如下:

表1 ‘ 印中搜闻“ 论及朱子及朱子学相关信息统计表

序号1234567

篇名

中国的形而上学黄河泛洪

移居马六甲华人的

教育状况‘ 论语“ 介绍评雷穆沙译‘ 中庸“ ‘ 大学“ 介绍‘ 功过格“ 介绍

相关内容

阐述‘ 性理大全“ 和‘ 朱夫子文集“ 的重要概念, 介绍朱熹的

哲学思想和理学体系㊂

提及朱夫子其人, 作者申明引用的是朱夫子的一段文章,

, 阐明中国哲学中的 天心仁爱 说明中国哲学中自然灾害

与天子德行的密切关系, 说明敬畏于天的重要意义㊂ ㊂ 提及朱夫子的 四书章句

, 多次提及和援引朱熹的‘ 论语集注“ 对朱子本人及其注解‘ 论语“ 乃至整个 四书 的方式和风格做了专门介绍和评论, 认为可以采用朱夫子注释‘ 论语“ 的方式来解释基督教教义㊂

简要介绍朱熹并采用其关于 中庸 的解释, 认为朱夫子对 道 的解释与西方伦理学家对 德 的解释相吻合㊂ 简要介绍朱熹并翻译㊁ 采用其关于 大学 的解释㊂ ㊁ ㊁ 翻译并采用朱熹对 功 过 格 的解释㊂

卷期页码V2-9

P390-399

所属栏目印中杂录印中杂录随笔和传教花絮

汉学书目

刊出日期1819. 061820. 011820. 011820. 011820. 071820. 101821. 07

V2-11

P477-478V2-11P511-516V2-11P517-525

V2-13P583-584P635-647V2-14P711-716V3-17P895-911

汉学书目

汉学书目汉学书目

一 直接评论朱子其人及其学术方法

其人及其学术方法与地位的评论, 有4篇文章值得注意, 其, 谈到中国人解释黄河泛洪以及地震等自the Yellow River )

引用朱夫子的一段话作为佐证㊂ 引文之前, 作者给朱熹做出‘ 介绍“ ㊂ 文章在列举历代注疏‘ 论语“ 者名单时列出㊂ 稍后介绍‘ 了 论语“ 的规格D y nast y SUNG , b y CHOO he 时又一次提到朱熹, 全文用大号字, 朱夫子的注释则用小号㊂ 文章在介Education amon g the Chinese Settlers in Malaca )

颂读时, 绍马六甲华人的教育形式 谈到他们最先读的是

(2]P514) ③[㊂ 此外, 书章句 第13期汉学书目专项‘ 评雷穆沙译(2]P519) ②[ (字㊂ 其三是‘ 移居马六甲华人的教育状况“ State (2]P477) ①[ ㊂ 如下定位:朱夫子, 一位历史和伦理学家 其二是

g reatl y to the revival ofletters , voluminous write. 2

[](P520)

he was an eminent and

译成汉语:著名的朱夫子, 是一位大名鼎鼎的作家, 他

‘ 印中搜闻“ 提及朱子的地方凡20余处, 其中有关朱子

对‘ 论语“ 和整个 四书 都做了最受人尊崇的注疏, 他的注疏盛行于公元1100年之后, 为文学的复兴作出了巨大的贡 朱熹是一位卓越的㊁ ㊂ 这段话是迄今能献 高产的著者 够查实的英语世界中最早的比较全面介绍朱熹的文字㊂

该篇在介绍 四书 的体制时, 对朱熹注解‘ 论语“ 的风格也发表了一段比较系统的评论:

clear , and co p ious. the LUN -YU should be carefull y read b y

The st y le of the notes b y Choo foo tsze , the y consider

(中3篇发表于第11期㊂ 其一是‘ 黄河泛洪“ Overflowin g of 然灾害时总是和天子的德行以及天子与天地的和谐相关联,

of

his work will necessaril y fail to be of g eneral utilit y .Nor in -itation , exce p t in works of a similar nature :in ex p oundin g cism , the NOTES form a fit model. 2

译成汉语, 大意如下:

[](P522)

but should a christian teacher write in the st y le of the text , deed can the st y le of the NOTES be recommended for his im -

ever y forei g n student of Chinese , es p eciall y b y Missionar y ;

‘ , , 三字经“ 然后是 四书 读完 四书 后, 再读朱夫子的 四“, 介绍‘ 中庸“ 的评注时也提到朱夫子的‘ 中庸章句“ 集注“ 并发表了一句简短的评论:我们面前的‘ 是朱

(2]P639) ④[ 夫子所作, 他在12世纪享有盛名㊂

the sacred Scri p tures , where there ma y be much verbal criti -

大家认为朱夫子注解四书的方式是简约而丰富的, 主张, 每一个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都应该仔细阅读‘ 论语“ 尤其是传教士㊂ 是不是基督教的宣教师们应该以‘ 论语“ 的风格写作呢? 如果以这种方式写作的话, 其著作将必然失去普遍实用性, 而朱熹的模仿原文的注疏风格也确实不值得推崇:除非是在性质相似的著作中, 比如阐释神圣的‘ 圣经“ 时, 其间

介绍“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一文㊂ 文章对朱子其

人及其注释‘ 论语“ 的风格发表了比较系统的评论:

most esteemed notes on the LUNYU , and on the whole of the Four books , flourished in A D1100, and contributed

The famous Choo Foo Tsze , the celebrated writer of the

①②③④

英文原文为:Choo foo-tsze , an Historian and Moralist.

英文原文为:With res p ect to the FORM , the text is in a lar g e size of character ; the notes b y CHOO FOO -TSZE , are in a smaller one.

, 英文原文为:When the four books are finished the y then be g in the commentar y on them written b y Choo-foo-tzse.

英文原文为:The COMMENTARY on the CHUNG YUNG now before me , was written b y CHOO Foo tsze.CHOO Foo tsze , the Com -mentator , flourished A. D 1, 100.

40湖 南 大 学 学 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

可能存在很多逐字的注解, 朱夫子的这种注疏恰好成为一种合适的模式㊂

就注疏本身的评价来说, 作者认为传教士们没有必要在写作中模仿朱熹的风格, 因为它不具有普遍的实用性, 但是在阐释最神圣的‘ 圣经“ 时它却是最合适的模式㊂ 在这里, 作者将‘ 论语“ 注释和‘ 圣经“ 相比附, 真实的目的是想借此寻找到中西文化㊁ 儒家和基督的相通之处, 客观上却把朱子注解‘ 论语“ 的风格及其学术方式抬到了最高㊂ 反过来, 作者认为在中国传播基督教, 向中国人解释基督教教义, 也应该采取朱夫子注疏‘ 论语“ 的方式㊂

林奈的植物性体系理论, 认为这种理论很有事实根据㊂ 两相 对比, 中国人的阴阳观念没有仅限于用在植物创造上, 而是将之延伸到自然的每一个部分, 即天地万物的性体

[(2]P390) ③㊂ 系 这是他对于中国(朱子) 性理学的基本看法㊂

(二) 参照西方的哲学概念和观点译介和阐释朱子哲学马礼逊在该篇中依次谈到了以下中国(朱子) 哲学的相

的概念及其性理学思想

关术语:太极㊁ 阴㊁ 阳㊁ 乾㊁ 坤㊁ 魄㊁ 魂㊁ 无极㊁ 理㊁ 道㊁ 天㊁ 气㊁ 质㊁ 性㊁ 形㊁ 有限㊁ 无限㊁ 易卦等, 并对其中的阴阳㊁ 太极㊁ 理㊁ 道㊁ 天㊁ 气等概念作了比较详细的阐释㊂ 关于阴阳概念的解释前已述及, 下面简单绍述他对太极㊁ 理㊁ 道㊁ 天㊁ 气㊁ 易卦诸概念

④的译介和阐述㊂

二 在中西互照视野中译介㊁ 阐释朱子

哲学的思想或重要概念

印中搜闻“ 第9期刊登了马礼逊所撰‘ 中国的形而上 ‘

学“ 一文, 占了该期约10页的篇幅, 通过讲述㊁ 诠释‘ 性理大㊁ ‘ 全“ 朱夫子文集“ 中的重要概念, 译介朱熹的哲学思想及其性理学体系㊂ 马礼逊将‘ 性理大全“ 翻译为 A com p lete s y s -㊂ 全篇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works of 朱夫子Choo -foo -tsze 方面:

(一) 在中西比照视野中从宏观层面介绍和阐释朱子的性理学体系

通过考察朱子关于性理㊁ 阴阳㊁ 太极等概念的解释, 马礼逊指出, 中国哲学中的 性理 即天地万物的性体系㊂ 他将中国哲学家对 性理 的解释概括为:混沌状态的原初物质即是 , 随后生动静即 , 太极 阴阳 阴阳合而生天㊁ 地㊁ 神和人以及生灵与非生灵, 性理于是被传达, 并与之不可分离①㊂ 在阐述这种理解的过程中, 马礼逊有意识地用汉语引用了朱子 的一段原文:乾道成男, 坤道成女㊂ 通人物言之, 如牡牝之类, 在植物亦有男女, 如有牡麻及竹有雌雄之类, 皆离阴阳刚

②在此基础上, 柔不得㊂ 他再用英文加以了系统的阐述㊂ 按

㊂ 认为中国哲学中的 释 太极 太极 一词, 其内涵很难(, 做出清晰的界定㊂ 太极意味着 极限 也有Utmost Limit ) (No Extreme Limit ) , 人命名为 无极 是无形无限的㊂ 惟其如此, 马礼逊认为, 选择 太极 作为 上帝 一词的中国术语是不合适的, 它们压根儿就不匹配㊂

, (相当于欧洲哲学中所说的 事物的永久合理性 order ) E -, 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它不能被界定㊁ 限定, 它固着Princi p le )

或附着在一切事物上, 但是怎样附着或者说附着在哪里却不能确定㊂ 可将之比作一个大洋, 其间每一个体都占据了一部, 分㊂ 将 理 等同于欧洲哲学中所说的 事物的永久合理性 这种诠释思路表明, 马礼逊的目的显然是想在西方哲学中寻找到 理 这一概念的对应术语㊂

㊂ 认为朱子所说的 释 道 道 相当于西方哲学中的 永(, 久理性 西方人将之比为Lo g os ㊂ Lo g os Eternal Reason ) 是希腊哲学术语, 意思是理性, 世界的普遍规律性, 在基督教 道 这个词儒家虽然也使用, 但被道教赋予的崇高(或者说异常) 的东西并没有被道家以外的人士阐述, 正是因为有这, 个词, 道教才得以定名㊂ 马礼逊如此解释 道 其暗含的真实意思是认为 道 也不能对应 上帝 这一概念㊂

这一概念, 其含义似乎没有超越物质的 天 的意思㊂ 天与地

㊂ 马礼逊发现, (释 天 在中国的词典中, 天 Heaven ) ㊂ 而在中国文化中, 教义中, 有时又用来指称耶稣(上帝) , (是 天地万物之理 ternal Fitness of Thin g s ) Universal

㊂ 认为朱子所说的 (释 理 理 Princi p le of fitness , or

, ‘ 朱夫子文集“ 译为 tem of the p rinci p les of Nature the

照他的理解, 中国的 阴 和 阳 意味着很多事物, 并不只是‘ ㊂ 创世纪“ 中概括的 明 和 暗 阴阳 概念延伸到中国知天地㊁ 日月甚至连数字都分阴阳, 阴阳理论的融合构成中国无神论唯物主义的理论支撑, 是中国药学及解剖理论的基础㊂ 在介绍中国的性理学之前, 马礼逊还谈到瑞典博物学家

识的每一个部门并不断地拓展到每一事物, 贯通天地万物,

㊂ 一般被说成其他生物的连接环节, 相当于欧洲的 Nature

③④

英文原文为:The y hold , that matter existed ori g inall y in a chaotic state , which the y denominate 太极Tae-keih , and to which succeeded

from these , Yin is female , and Yan g male.From the union of these were p roduced heaven , earth , g ods , men , and the inferior creatures , animate and inanimate :to all these existences , at first p roduced from the union of Yin and Yan g , the sexual p rinci p le is conve y ed , and is inse p arabl y connected with them. 中文比照见‘ 朱子全书“ 之‘ 朱子语类“ 第2501页. 英文见‘ 印中搜闻“ 第391页:乾道成男, 坤道成女㊂ 通人物言之, 如牡Choo -foo -tsze sa y s , 牝, 在植物亦有男女, 如有牡麻及竹有雌雄之类, 皆离阴阳刚柔不得. The celestial p rinci p le formed the male , the terrestrial p rinci p le

; ; formed the female all animate and inanimate nature ma y be distin g uished into masculine and feminine even ve g etable p roductions are male

female , for instance there is female hem p , and male and female bamboo nothin g can p ossibl y be se p arated from the Yin and Yan g

the su p erior or hard , and the inferior or y ieldin g p rinci p les. 英文原文为:The Botanical s y stem of Linnaeus , called the Sexual s y stem of p lants , is now g enerall y received , and considered as founded in

; truth the Chinese also thou g h their characters of the sexes are not the same , use the same p hraseolo gy res p ectin g p lants. The y do not how -ever confine it to the ve g etable creation , but extend it to ever y p art of nature :There is Sexual S y stem of the Universe. 说明:马礼逊对这些哲学概念的译介和阐述的英文原文集中见于‘ 印中搜闻“ 第392-394, 限于篇幅不一一引出.

第1期

蔡慧清:论朱子学在英语世界的最早传播与研究(下)

41

但是中国人又常常把 天 用于道德伦理体系之首, 赋于它至 高无上的地位, 因此, 天 的内涵就与 上帝 一词具有了同(一性㊂ 他直接引用朱夫子 天曰神 Heaven ex p resses God ) ㊂ 的说法, 用 神 来解释 天

㊂ 认为汉语中的 , 释 气 气 相当于欧洲人的 内在核(, 心形式 与笛卡INTERNAL AND ESSENTIAL FROM ) 尔哲学中的MATERIA SUBTILIS 概念也很接近, 指的是一㊂ 气和理的显著区别在于, 种 组织的理 气是更为精妙㊁ 更不可感的物质, 竖着在人体中, 是构成人体及其他物体的基础㊂ 理则附着在物质体之中㊂ 气是最初的物质形态, 气聚合构成可感知的物质㊂ 气和质构成性, 即人体的性质和属性㊂ 看他的解释:我们在翻译中国著述中发现, 神 字出现很少㊂ 如果有的话, 倾向于 上帝 的意思, 说得更具体点是Gods. A S p irit , an intelli g ent s p irit , a su p erior intelli g ence 等㊂ 等 但是, 因为中国文字中没有 单字 可以恰当地表示出, 我们这个麻烦的 的意思 如果加以正确限定的话, God 传基督教给人们㊂ 我们认为, 单从习俗层面考虑, 神 比

神 可以被用作这个称谓, 或用以指 这个称谓, 以此Deit y 天 更适合表达这个概念㊂ 神 传达的是倾向于内心的 这个概念, 以区别于物质㊂ 天 这个概念是可视的S p irit

物质的天㊁ 地㊁ 人三重世界之首, 直接导向唯物主

[(2]P396 397) ②㊂ 义 话说得非常明白, 正是因为担心用 天 字有

气和心的关系就是物质和心灵的关系㊂ 气有限㊁ 有尽, 心无限㊁ 无尽㊂

释 卦 ㊂ 卦或称易卦㊂ 认为易卦类似于毕达哥拉斯所说的概念数(也指自然中的Intellli 物种㊂ g ible 与 Numbers 单子㊁ 单) 元, ㊁ 是双一子种, 一符对号 形等式概, 有念时接近㊂ 这些符号或者数字在中国的唯一运用就是用来诈骗或者算命, 除此别无用途㊂

马礼逊对上述朱子哲学概念的译介诠释, 其立足点和内趋力始终还是在寻找 上帝 一词的汉语对应, 寻找并论证朱夫子哲学与基督教的相通相容之处㊂ 在系统梳理上述基本概念后, 马礼逊进一步总结, 神(于很低的位置, 圣人(夫子宣称没有足够的证据敢肯定地说神是存在的Sa g es ) 比神Gods 更重) 要在中国人的儒教中处㊂ 孔子不懂, 或是不存敬神, 朱在的㊂ 一些不赞同‘ 启示录“ 中 上帝 一词含义的欧洲人与

之非常相似㊂

①[2](P394) 回到中国儒学本身, 儒家极少论及 神 , 即使提及亦语焉不详, 且多与圣贤并提, 以此衬托圣贤的地位或者超人的品质㊂ 孔子 敬鬼神而远之 ; 子不语怪力乱神 ㊂ 朱熹承认 性天曰神㊂ 如说 同时又说 天地之间 天曰理, 理一而已 , 而且常常强调理与圣人的重要㊂ 然 乾道成男, 坤道成女, 二气交感, 化生万物 , 则其大小之分, 亲疏之等, 至于十百千万而不能齐也㊂ 不有圣贤者出, 孰能合其异㊁ 反其同

哉! [3](P154) [4]

仁育万物, 以义㊂ 又说正万 天地设位民, 所谓, 定圣人成能之以仁义 ; ㊂ 天故圣人在上以

㊁ 地㊁ 圣人, 其

道一也 [5]论述表明, ㊂ [6]朱熹本人其圣人有感无隐正犹天道之神实更强调 天即理 ,

理㊂ 才诸如此类是他构的建其哲学体系最基本的概念㊂

马礼逊似乎明白 圣贤 ㊁ 理 在性理学和朱子哲学中的至高地位, 但他何以偏偏看重朱夫子的 天曰神 之说呢? 且

英文原文为seem :With the Chinese Joo KEAOU , the 神Shin , or g ods s nor p eakin of ②it y et g more to on den the im p ortance with them. Confucius confessed , he did y it sub , but j ect he ; and CHoo-foo-tsze affirmed that there 英文原文为y contained former :we in Revelation saw cannot hel , no difficult y in omittin g the sub j ect alto p are thinkin a g ood deal of the o p inion of Choo-foo-tsze. ③e 转引自. 天地人conve y s to the mind g 神SHIN more p ro p er , as a g ‘ 印中搜闻Teen Te “ 第Jin ④

1; the notion 1Heaven 页, earth of , a and S p irit men , ) distinct leads directl from matter y or , 吴义雄所作前言英文原文为:The 魄Pih , ANIMA , the animal . soul , Is female ; 可能把传教的对象引向唯物主义, 马礼逊才有意识地放弃 天 神 神 这个不利于沟通基督教和儒教相通性的概念 是比较适合表达来表示事物最高的存在 God 和 Deit y 的单字, 于是, 转而认为选择汉字的一篇文章‘ 中国的形而上学, 总结上面的叙述“ 是‘ 印㊂

, 中不难看出搜闻“ 中, 最作者写作此文是试集中介绍朱子学

图通过译介和阐述朱子哲学的重要概念, 描述理学的理论体系, 同时寻找对应于 为, 如果加以恰当的限God 定, 和神 Deit 比 y 天 的 更中适文合术于语㊂ 表马达礼上逊述认两个术语, 因为 神 传达的是倾向于内心的 直接导向唯物主义㊂ 这同样也是他为什S 么p irit 不用 , 而理 天对 则应 可能是考虑采用汉字God

的原因㊂ 至于他 单字为什 么的原因不选择㊂

上帝 作为对应, 主要这当然只是马礼逊个人的看法㊂ 就连与他一同办刊的米怜其实也不同意他的这种观点㊂ 如前所述, 第‘ 16期所刊

God 中文表达 上帝 的术语“ 一文, 就主张用 上帝 一表明㊂ , ‘ 麦都思曾提到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米怜③印中搜闻“ 关于朱子学概念的译介和阐释很大程度上㊂ 这词种对情译况仍是 译名之争 的延续, 是围绕着寻找与基督教翻译相适应的中文术语而展开的㊂ 不管怎样, 这场争论客观上促进了以‘ 性理大全(三) 围绕朱子哲学术语的译介“ 和‘ 朱子全书“ 为中心的理学的西传, 文章还附带论述了中国

㊂ 人与中国文字的西方起源

关于这个问题, 主要围绕 魄 和 魂 两个概念的辨析展开㊂ 马礼逊认为, 区分魄和魂的理论基础仍然是阴阳理论㊂ 智识上的灵魂魄 或者说生命, 是之阳本性, 是④肉[2]体(P3的精华, 是阴性; 魂 是精神㊁

有发现有任何一位希腊圣㊂ 91)

马礼逊非常肯定地说, 他没

人像这样总是用某种宇宙的理论来介绍他们的哲学, 但是, 埃及人在天地万物具有两性的观

understand a ver y inferior p lace in their re g ards ; the Sa g es , or ether. not knowled much Some Euro g e enou res 圣人p p eans g ectin h who p ossessed g the g ods do not to , like sa and Shin g j in ,

y the p ositivel therefore he p referred not CHARACTER y that the y of existed the De -; ; while a pp ellation the latter of the constitutin Su p reme g the Bein head g than of a 天visible Teen , ; material in as much triad as , the

(i.

魂Hwan , Animus , or intellectual soul , is male.

, hold not was g eneral to materialism.

the

42湖 南 大 学 学 报(社会科学版)

tached to him

[(2]P478)

2014年

念下崇拜宇宙的灵魂㊂ 他说, 如果这是对的, 那么我越来越倾向于相信, 中国的书面文字和哲学来源于埃及, 或者事实

(2]P391) ①[ 上中国人是埃及人的后裔㊂ 马礼逊一方面赞叹中国

这段话译成汉语, 大意是:朱夫子, 一位历史学家和伦

理学家, 他说, 知上有天并且敬畏天的王者, 在言行方面合乎理, 正直于朝廷而能教诲其民众; 好恶恰当; 人事任免坚持胜任的原则; 人事升降, 有清晰明确的根据; 行赏罚达到最完美的功效; 他以此显示(告知天) 他热切渴望履行所处地位的职责以及他对于天的敬畏㊂ 如果他不敬畏天, 那他就没有什么 会感到不愉悦的非正当欲望, 那么他就会引起天怒民怨 他将因此而不能保护他的国家, 也无法如他所愿让民众继续追随他㊂

作者引用这段话的目的是要阐明中国哲学术语 天心仁(爱 的内涵, The Heart of Heaven is benevolence and love ) 同时证明中国人解释黄河泛洪以及地震等自然灾害时总是和天子的德行㊁ 天子与天地的和谐相关联这一文化现

[(2]P478)

象③㊂

哲学之性理体系涵括万象, 一方面又生硬地附会中国哲学和文字来源于西方的说法, 因为感到它与希腊哲学无可比附之处, 就转而认为是来源于埃及, 从中人们可以看到他并没有摆脱欧洲文化中心主义的立场㊂

三 在寻求对儒家经典的理解时采用朱熹

的注释或者引用其原文作为参证

第11期汉学书目专项介绍‘ 论语“ 时就引用 举例来说,

一der virtue.Not to bear a little , frustrates g reat schemes )

(了朱熹对 巧言乱德, 小不忍则乱大谋 Artful words disor - 句的注解㊂ 朱子注解的汉语原文如下:巧言, 变乱是非, 听之使人丧其所守㊂ 小不忍, 如妇人之仁㊁ 匹夫之勇皆

[(7]P167) ② ‘ 介绍“ 是㊂ 一文的作者将它译为:

() Not to bear a little ma y be illustra to that which is ri g ht. -infliction of deserved p unishment ) and the vain blusterin g of

同期 印中杂录 栏所刊‘ 黄河泛洪“ 一文, 也翻译引用了(ted b y the weak p it y of women , who can not bear to see the

, so as to cause those that hear to lose their sledfastadherence

To disorder b y artful words to confound ri g ht and wron g

写, 或者署名通讯员, 或者随意署名NOBODY , 特别是教会刊物发表稍微敏感问题的看法, 为了谨慎起见作者也常常不署名, 这些都为我们考察还原当时的真实情况增加了障碍, 加之对中文文献的引用没有标明文本来源, 又更添了困难㊂ 目前看来文中所引朱子的片段文字的文本出处有些模糊, 但其用意很明显㊂ 作者在引述朱夫子的片段文字时, 针对其中的Heaven 一词加了注释, 特别声明上述所有例句中 Heav -欧洲传教士对中国哲学的整体态度以及讨论中国哲学的背景和出发点, 他引这段话显然是想说明, 即使是朱夫子的哲学中也同样存在着与基督教相容相通的空间㊂

庸 的释义:中者, 不偏, 不倚, 无过, 不及㊂ The word are

[](P636)

作者一般不署名, 或者只署缩19世纪欧美发行期刊的惯例,

这篇文章后面的署名是K. 无法具体明确是谁㊂ 按照L ,

fools (who can not bear the sli g htest in j ur y ) 朱夫子的大段文字:

Kin g who knows there is a heaven above and fears it , in his

( Choo foo-tsze , an Historian and Moralist ) sa y s , The

④结合上面所述当时一词没有任何超越 的含义㊂ en Gods

words and actions adhere to truth ; he is u p ri g ht in the g ov -likes he is j ust ; in em p lo y in g or re j ectin g men , he adheres to ernment and tuition of his p eo p le ; in his p artialies and dis -

介绍“ 又如第13期‘ 一文, 开篇即采用朱熹对 中

文中在谈及

for a manifest cause , and thus he shews a tremblin g anxiet y if he fears not heaven , there is no irre g ular wish which he will not g ratif y ; and thus he causes the an g er of heaven , and the resentment of his p eo p le

what is fit ; when he p romotes or de g rades men , he does it

㊂ 2thus Literall y ex p lained b y Chu -foo -tsze

对 率性之谓道 一句的解释时, 作者不同意有人将这一句翻, 释为 而应该译为:To follow natureis denominated Virtue 字给人一种被动消极的感觉, 改为后一译法才能突出其在句等对这句话的解释, 认为朱夫子的解释和西方伦理学家㊁ 哲

to p erform the duties of his station , and his fear of heaven.

因为前一译法 率 To follow nature , is denominated Virtue ,

中应有的主动的含义㊂ 并特别强调要求助于Chu Foo Tsze

tr y , and what ri g ht has he to ho p e that p eo p le will remain at -

he cannot p rotect his coun -

②③④

英文原文为:I do not find that an y of the Grecian sa g es , who alwa y s introduced their p hiloso p h y b y some theor y of the universe , had an y

() worshi p ed b y the SOUL OF THE UNI thin g s similar to this ; but the EGYPTIANS , as we learn from Jablomski , a Polish divine , -VERSE , under the idea that it POSSESSED SEXESIf this be correct , I incline more and more to the belief , that the Chinese derived both

their written character and their p hiloso p h y from E gyp t ; or in fact , that the Chinese are descended from the E gyp tians.

‘ 英文出处:印中搜闻“ 第523页. 英文原文为:Heaven in all these instances , ma y mean nothin g more than the GODS .

, ‘ “ , 有必要加以说明的是笔者翻检上海古籍出版社和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朱子全书以及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文渊阁电子版‘ 四库全

, , 书“ 均没有找到朱熹著述中有与之完全相对译的篇目. 从标题看, 类似的有‘ 乞修德政以弥天变状“ 但文字内容未见吻合. 类似的语句则

㊁ ‘ ‘ ) 散见于‘ 周易经传集解“ 王朝礼四之上“ 等篇. 如:敬天之怒, 无敢戏豫, 敬天之渝, 无敢驰驱 ( 周易经传集解“ 故必听和而视正. 听.

‘ ) 和则聪, 视正则明. 聪则言听, 明则德昭. 听言昭德, 则能思虑纯固. 以言德于民, 民殷而德之, 则归心焉 ( 王朝礼四之上“ 获罪于天, 无.

(㊂ 还有‘ 所祷也 八佾第三) 乞罢黜状“ 中有一段关于天怒民怨的文字:顾独惟念方今连岁旱灾, 星文失度, 正是朝廷之上君臣相戒, 修明

(, (‘ (赏罚, 以敬天怒㊁ 恤民怨之时 朱熹‘ 乞罢黜状“ 见‘ 朱子全书“ 拾贰)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 壹) 第860页, 上海古籍出版社㊁ 安徽教育.

出版社) .

第1期

蔡慧清:论朱子学在英语世界的最早传播与研究(下)

43

[(2]P643)

(学家对于 德 的解释相吻合①㊂ 同样, 第14期Virtue )

马礼逊改变了这种局面㊂‘ 印中搜闻“ 对于中国哲学和朱子学的态度取向和研究路径, 尽管还残存着‘ 利玛窦中国札记“ 以来直到白晋的 中学西源 理论框架的影响, 并且仍然承袭着利玛窦以来的 适应 政策, 独尊儒教, 排斥儒教以外的其他教派, 强调基督教和儒教之间的相通性, 采用儒教解释基督教教义, 但是, 马礼逊最可贵的地方在于他超越了利玛窦等人排斥程朱理学㊁ 独尊上古儒学的认识局限, 大胆论证理学和基督教并不是互为异己文化而有其相通之处, 并尝试着采用朱子之理学去解释基督教教义, 从而一定程度上消除了阻碍朱子学西传㊁ 妨碍西方对于中国哲学之系统和整体认识的某些宗教性因素, 促使欧洲开始走上朱子学西传的介绍“ 所刊‘ 一文对 大学 一词的解释也明确地说是 文中有‘ 大学“ 各部分的注释以及thus 大学者大人之学也㊂

‘ 介绍“ (对 功过格 的Merits and Errors scrutinize ) 过vice ㊁ 格to scrutinize ㊂ 2words ; 功Si g nifies virtue ㊁

[](P894)

[(2]P711)

评论章句, 也均出自朱子之笔②㊂ 四书 之外, 第17期

采自朱子的解释:the g reat science which 朱子ex p lains

解释, 也是采用朱熹的注释:Mr. Choo thus ex p lains these

中西文化交流, 特别是朱子学西传史的角度看, 这些解释和翻译本身是难能可贵的, 它们为后来理学在英语世界的进一步传播奠定了基础㊂

四 ‘ 印中搜闻“ 朱子观的超越

与传播面的大众化

朱子学因

礼仪之争 特别是 译名之争 得以西传㊂ 但越了排斥理学‘ 印中搜闻“ 关于中㊁ 独尊上古儒学的局面国哲学和朱子学的㊂ 译马礼逊和米怜努力寻介㊁ 讨论和研究, 超

找的是理学和基督教的相通之处, 他们尝试着采用朱子之理学去解释和传播基督教教义, 客观上向西方介绍了朱熹理学的基本观点及其重要概念, 催化了朱子学在英语世界的传播㊂

回顾中西文化交流史, 关于 译名 问题, 利玛窦采用‘ 尚书“ 中 上帝 一词对译天主教最高信仰的名称, 反对以 天 对译, 认为中国理学之天 或被视为一浑然之物体, 或被解为一虚玄之观念, 是一个非常混乱的概念㊂ 利玛窦著‘ 天主实义“ 的基本观点之一就是反对后儒以 理 字代替古书中 上帝 的位置㊂ 利玛窦尊崇原始儒家思想, 将宋儒理学的 理 和 太极 , 视为唯物主义, 对其提出严厉的批评㊂ 其徒属龙华民反对以 上帝 ㊁ 天 或 理 对译神学的观点, 上帝 是至善的, 而中国Deus 人的, 认理为 ㊁ 按 照天 基和督 教上帝 三个概念既包含 恶 又包含 善 , 善恶混同, 所以不适合对应㊂ 米怜主张使用 上帝 对译, 并力劝马礼逊放弃 神 这一概念㊂ 马礼逊则坚持主张以 神 对译, 对于朱子学不谈 目的明显是在强调中国天即理 而强调 天曰神 神 , 将之有神的倾向 神 解释为一㊂

种精神存在, 其从1603年利玛窦的‘ 天主实义“ , 经龙华民‘ 灵魂道体

说“ ㊁ 艾儒略‘ 万物真原“ ㊁ 利类思‘ 不得已辨“ ㊁ 汤若望‘ 主制群征“ 等直到1753年孙璋的‘ 性理真诠“ , 都认为宋儒理学是唯物论和无神论, 因此, 在这一时期的传教士眼里, 理学与西方宗教是格格不入, 因而备遭攻击㊂

①英文原文为FOO-TSZE :For the correctness of m y renderin g To follow ②

and , This Chinese definition of the nature of nature virtue 英文原文为Philoso p :hers. the notes which occur between the sections , and the 自觉阶段㊂ 马礼逊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 重要原因是他在华生活㊁ 传教长达25年, 精通汉语汉籍, 而系统中译‘ 圣经“ 的使命又必然要求他在基督教和儒教的相通与对接方面作出深刻新颖的思考㊂ 除此之外, ㊂ 17稍晚于11年卫方济翻译‘ 四书“ 采用朱子的注疏无疑是一种铺垫‘ 印中搜闻“ 的‘ 中国丛报“ (重了㊂

Chinese Re p ositor y ) 对朱子学的传播力度则明显加物, 其世俗性与宗教‘ 印中搜闻“ 既非性专兼业具学的术办期刊刊特, 点也, 不以是及纯期粹刊宗具教有性的刊

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交流互动的途径和方式, 使其对于朱子学的译介与研究客观上具有面向大众传播的特点和效果㊂ 得此机缘, 朱子哲学西传的途径逐渐变得宽广, 受众面日益扩大㊂

[参 考 文 献]

[1] 蔡慧清大学学报. 论朱子学在英语世界的最早研究和传播(上) [湖南(社会科学版) , 2012, (6) :126-131.

J ]. [2] [中搜闻英]马[礼M 逊]. (北京Robert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Morrison ) , [英]米, 200怜(9. William Milne ) . 印[3] 朱杰人, 严佐之社, 2002.

. 朱子全书㊃ 西铭解[M ].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4] 性理大全书㊃ 诚明篇第六[民出版社. M ]. 文渊阁四库全书, 上海:上海人[5] 性理大全书㊃ 顺化第十一[民出版社. M ]. 文渊阁四库全书, 上海:上海人[6] 性理大全书㊃ 天道篇第三[文渊阁四库全书,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M ]. [7] 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 [M ]. 北京:中华书局, 1983.

" , , is corres denominated p onds ver Virtue y exactl

y I to a pp those eal to of the our Commentaries ancient western of Moralists

CHU-y , are from the p en of Choo -tsze.

commentar

论朱子学在英语世界的最早传播与研究(下)

作者:

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蔡慧清, CAI Hui-qing

湖南大学留学中心,湖南 长沙,410082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2014(1)

参考文献(7条)

1. 蔡慧清 论朱子学在英语世界的最早研究和传播(上) 2012(06)2. 马礼逊(Robert Morrison);[英]米怜(William Milne) 印中搜闻 20093. 朱杰人;严佐之 朱子全书@西铭解 20024. 性理大全书·诚明篇第六5. 性理大全书·顺化第十一6. 性理大全书·天道篇第三7. 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 1983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hunandxxb-shkx201401007.aspx

第28卷 第1期2014年1月湖 南 大 学 学 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 y (Social Sciences )

Vol. 28, No. 1

Jan.2014

论朱子学在英语世界的最早传播与研究(下)

蔡慧清

(湖南大学留学中心, 湖南长沙 410082)

, 摘 要]朱子学在英语世界的最早研究始于马礼逊和米怜主编的‘ 印中搜闻“ 其中关于朱子及其著述的译介 [

和评述, 以概念阐释㊁ 体系简介㊁ 片段翻译或引用为主要方式, 间或也在中西互照的视野下发表一些读书心得式的评论, 总体上看不够深入, 但从理论概念入手寻找和论证理学与基督教并非互为异己文化而有其相通之处的做法, 超越了此前欧洲汉学独尊上古儒学㊁ 批驳排斥宋儒理学的传统㊂‘ 印中搜闻“ 世俗性与宗教性兼具的办刊特色使其关于朱子学的译介㊁ 评论具有面向大众传播的特点和效果, 在中国经典, 特别是朱子学西传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㊂

[‘ ; 关键词]朱子学; 印中搜闻“ 英语世界; 马礼逊; 大众传播

[中图分类号]B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1763(7 [2014) 01 0038 06

*

On the Earliest Dissemination and Research on

Zhuism in the En g lish -s p eakin g World

(De p 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Stud y , Hunan Universit y , Chan g sha 410082, China )

CAI Hui -q in g

Gleaner edited b y Robert Morrison and William Milne in which translations and commentaries on Zhu Xi

and his works are carried out mainl y b y inter p retin g conce p ts , introducin g the s y stem and translatin g fra g -ments , sometimes b y p ublishin g commentaries with a contrast of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views. Thou g h it is not dee p enou g h from the whole , but it has transcended the tradition , which the ancient Confucianism dominates the Euro p ean Sinolo gy , b y lookin g for theoretical conce p ts and ex p oundin g that Neo -Confucian -ism and Christianit y are not mutuall y alien culture but have somethin g in common.Translations and re -views in The Indo -Chinese Gleaner featurin g both secular and reli g ious , which g ains a lot of p o p ularit y , is

Abstract :The earliest studies on Zhuism in the En g lish -s p eakin g world be g ins with The Indo -Chinese

Communication.

of g reat si g nificance in Chinese classics es p eciall y in the westward of Zhuism.

; Ke y words :Zhuism ; The Indo -Chinese Gleaner ; En g lish -s p eakin g world ; Robert Morrison , Mass

朱子学在英语世界的最早研究始于新教传教士马礼逊

①, (闻“ 其中关于朱子及其著述The Indo -Chinese Gleaner )

详见下表:

上述诸文关于朱子及其哲学思想的译介评论, 主要采用三种方式, 涉及朱子哲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对于儒家经典著作的注释等多方面的内容㊂ 其译介和研究的宗旨㊁ 基本方式与关于中国哲学㊁ 风俗信仰的介绍基本相同, 主要也是在中西文化互照的背景下选择朱子哲学的重要概念或其思想观点

(和米怜(创办的‘ 印中搜Robert Morrison ) William Milne ) 的译介和评述, 以概念阐释㊁ 体系简介㊁ 片段翻译或引用为主要方式, 间或也在中西互照的视野下发表一些读书心得式的评论, 全刊引用朱子著述片段或援引其观点㊁ 注解作为论据之用凡20余处, 专门论及朱子及朱子学的文章共有7篇㊂

收稿日期]2012-08-26*[

[;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德克㊃ 卜德与二十世纪美国汉学研究(湖南省社科基金规划项目:德克㊃ 卜德与二十世纪09czwo44)

) ; 美国汉学研究(湖南大学中央专项基金支持06YB11

[, 作者简介]蔡慧清(女, 湖南株洲人, 湖南大学留学中心副教授, 岳麓书院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国际汉学与汉语国际推广. 1972 ) ‘ (, (论朱子学在英语世界的最早研究和传播“ 上) 刊于‘ 湖南大学学报“ 社科版) 2012年第6期.

第1期

蔡慧清:论朱子学在英语世界的最早传播与研究(下)

39

进行译介和阐释, 但呈现更丰富的形态, 论述如下:

表1 ‘ 印中搜闻“ 论及朱子及朱子学相关信息统计表

序号1234567

篇名

中国的形而上学黄河泛洪

移居马六甲华人的

教育状况‘ 论语“ 介绍评雷穆沙译‘ 中庸“ ‘ 大学“ 介绍‘ 功过格“ 介绍

相关内容

阐述‘ 性理大全“ 和‘ 朱夫子文集“ 的重要概念, 介绍朱熹的

哲学思想和理学体系㊂

提及朱夫子其人, 作者申明引用的是朱夫子的一段文章,

, 阐明中国哲学中的 天心仁爱 说明中国哲学中自然灾害

与天子德行的密切关系, 说明敬畏于天的重要意义㊂ ㊂ 提及朱夫子的 四书章句

, 多次提及和援引朱熹的‘ 论语集注“ 对朱子本人及其注解‘ 论语“ 乃至整个 四书 的方式和风格做了专门介绍和评论, 认为可以采用朱夫子注释‘ 论语“ 的方式来解释基督教教义㊂

简要介绍朱熹并采用其关于 中庸 的解释, 认为朱夫子对 道 的解释与西方伦理学家对 德 的解释相吻合㊂ 简要介绍朱熹并翻译㊁ 采用其关于 大学 的解释㊂ ㊁ ㊁ 翻译并采用朱熹对 功 过 格 的解释㊂

卷期页码V2-9

P390-399

所属栏目印中杂录印中杂录随笔和传教花絮

汉学书目

刊出日期1819. 061820. 011820. 011820. 011820. 071820. 101821. 07

V2-11

P477-478V2-11P511-516V2-11P517-525

V2-13P583-584P635-647V2-14P711-716V3-17P895-911

汉学书目

汉学书目汉学书目

一 直接评论朱子其人及其学术方法

其人及其学术方法与地位的评论, 有4篇文章值得注意, 其, 谈到中国人解释黄河泛洪以及地震等自the Yellow River )

引用朱夫子的一段话作为佐证㊂ 引文之前, 作者给朱熹做出‘ 介绍“ ㊂ 文章在列举历代注疏‘ 论语“ 者名单时列出㊂ 稍后介绍‘ 了 论语“ 的规格D y nast y SUNG , b y CHOO he 时又一次提到朱熹, 全文用大号字, 朱夫子的注释则用小号㊂ 文章在介Education amon g the Chinese Settlers in Malaca )

颂读时, 绍马六甲华人的教育形式 谈到他们最先读的是

(2]P514) ③[㊂ 此外, 书章句 第13期汉学书目专项‘ 评雷穆沙译(2]P519) ②[ (字㊂ 其三是‘ 移居马六甲华人的教育状况“ State (2]P477) ①[ ㊂ 如下定位:朱夫子, 一位历史和伦理学家 其二是

g reatl y to the revival ofletters , voluminous write. 2

[](P520)

he was an eminent and

译成汉语:著名的朱夫子, 是一位大名鼎鼎的作家, 他

‘ 印中搜闻“ 提及朱子的地方凡20余处, 其中有关朱子

对‘ 论语“ 和整个 四书 都做了最受人尊崇的注疏, 他的注疏盛行于公元1100年之后, 为文学的复兴作出了巨大的贡 朱熹是一位卓越的㊁ ㊂ 这段话是迄今能献 高产的著者 够查实的英语世界中最早的比较全面介绍朱熹的文字㊂

该篇在介绍 四书 的体制时, 对朱熹注解‘ 论语“ 的风格也发表了一段比较系统的评论:

clear , and co p ious. the LUN -YU should be carefull y read b y

The st y le of the notes b y Choo foo tsze , the y consider

(中3篇发表于第11期㊂ 其一是‘ 黄河泛洪“ Overflowin g of 然灾害时总是和天子的德行以及天子与天地的和谐相关联,

of

his work will necessaril y fail to be of g eneral utilit y .Nor in -itation , exce p t in works of a similar nature :in ex p oundin g cism , the NOTES form a fit model. 2

译成汉语, 大意如下:

[](P522)

but should a christian teacher write in the st y le of the text , deed can the st y le of the NOTES be recommended for his im -

ever y forei g n student of Chinese , es p eciall y b y Missionar y ;

‘ , , 三字经“ 然后是 四书 读完 四书 后, 再读朱夫子的 四“, 介绍‘ 中庸“ 的评注时也提到朱夫子的‘ 中庸章句“ 集注“ 并发表了一句简短的评论:我们面前的‘ 是朱

(2]P639) ④[ 夫子所作, 他在12世纪享有盛名㊂

the sacred Scri p tures , where there ma y be much verbal criti -

大家认为朱夫子注解四书的方式是简约而丰富的, 主张, 每一个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都应该仔细阅读‘ 论语“ 尤其是传教士㊂ 是不是基督教的宣教师们应该以‘ 论语“ 的风格写作呢? 如果以这种方式写作的话, 其著作将必然失去普遍实用性, 而朱熹的模仿原文的注疏风格也确实不值得推崇:除非是在性质相似的著作中, 比如阐释神圣的‘ 圣经“ 时, 其间

介绍“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一文㊂ 文章对朱子其

人及其注释‘ 论语“ 的风格发表了比较系统的评论:

most esteemed notes on the LUNYU , and on the whole of the Four books , flourished in A D1100, and contributed

The famous Choo Foo Tsze , the celebrated writer of the

①②③④

英文原文为:Choo foo-tsze , an Historian and Moralist.

英文原文为:With res p ect to the FORM , the text is in a lar g e size of character ; the notes b y CHOO FOO -TSZE , are in a smaller one.

, 英文原文为:When the four books are finished the y then be g in the commentar y on them written b y Choo-foo-tzse.

英文原文为:The COMMENTARY on the CHUNG YUNG now before me , was written b y CHOO Foo tsze.CHOO Foo tsze , the Com -mentator , flourished A. D 1, 100.

40湖 南 大 学 学 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

可能存在很多逐字的注解, 朱夫子的这种注疏恰好成为一种合适的模式㊂

就注疏本身的评价来说, 作者认为传教士们没有必要在写作中模仿朱熹的风格, 因为它不具有普遍的实用性, 但是在阐释最神圣的‘ 圣经“ 时它却是最合适的模式㊂ 在这里, 作者将‘ 论语“ 注释和‘ 圣经“ 相比附, 真实的目的是想借此寻找到中西文化㊁ 儒家和基督的相通之处, 客观上却把朱子注解‘ 论语“ 的风格及其学术方式抬到了最高㊂ 反过来, 作者认为在中国传播基督教, 向中国人解释基督教教义, 也应该采取朱夫子注疏‘ 论语“ 的方式㊂

林奈的植物性体系理论, 认为这种理论很有事实根据㊂ 两相 对比, 中国人的阴阳观念没有仅限于用在植物创造上, 而是将之延伸到自然的每一个部分, 即天地万物的性体

[(2]P390) ③㊂ 系 这是他对于中国(朱子) 性理学的基本看法㊂

(二) 参照西方的哲学概念和观点译介和阐释朱子哲学马礼逊在该篇中依次谈到了以下中国(朱子) 哲学的相

的概念及其性理学思想

关术语:太极㊁ 阴㊁ 阳㊁ 乾㊁ 坤㊁ 魄㊁ 魂㊁ 无极㊁ 理㊁ 道㊁ 天㊁ 气㊁ 质㊁ 性㊁ 形㊁ 有限㊁ 无限㊁ 易卦等, 并对其中的阴阳㊁ 太极㊁ 理㊁ 道㊁ 天㊁ 气等概念作了比较详细的阐释㊂ 关于阴阳概念的解释前已述及, 下面简单绍述他对太极㊁ 理㊁ 道㊁ 天㊁ 气㊁ 易卦诸概念

④的译介和阐述㊂

二 在中西互照视野中译介㊁ 阐释朱子

哲学的思想或重要概念

印中搜闻“ 第9期刊登了马礼逊所撰‘ 中国的形而上 ‘

学“ 一文, 占了该期约10页的篇幅, 通过讲述㊁ 诠释‘ 性理大㊁ ‘ 全“ 朱夫子文集“ 中的重要概念, 译介朱熹的哲学思想及其性理学体系㊂ 马礼逊将‘ 性理大全“ 翻译为 A com p lete s y s -㊂ 全篇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works of 朱夫子Choo -foo -tsze 方面:

(一) 在中西比照视野中从宏观层面介绍和阐释朱子的性理学体系

通过考察朱子关于性理㊁ 阴阳㊁ 太极等概念的解释, 马礼逊指出, 中国哲学中的 性理 即天地万物的性体系㊂ 他将中国哲学家对 性理 的解释概括为:混沌状态的原初物质即是 , 随后生动静即 , 太极 阴阳 阴阳合而生天㊁ 地㊁ 神和人以及生灵与非生灵, 性理于是被传达, 并与之不可分离①㊂ 在阐述这种理解的过程中, 马礼逊有意识地用汉语引用了朱子 的一段原文:乾道成男, 坤道成女㊂ 通人物言之, 如牡牝之类, 在植物亦有男女, 如有牡麻及竹有雌雄之类, 皆离阴阳刚

②在此基础上, 柔不得㊂ 他再用英文加以了系统的阐述㊂ 按

㊂ 认为中国哲学中的 释 太极 太极 一词, 其内涵很难(, 做出清晰的界定㊂ 太极意味着 极限 也有Utmost Limit ) (No Extreme Limit ) , 人命名为 无极 是无形无限的㊂ 惟其如此, 马礼逊认为, 选择 太极 作为 上帝 一词的中国术语是不合适的, 它们压根儿就不匹配㊂

, (相当于欧洲哲学中所说的 事物的永久合理性 order ) E -, 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它不能被界定㊁ 限定, 它固着Princi p le )

或附着在一切事物上, 但是怎样附着或者说附着在哪里却不能确定㊂ 可将之比作一个大洋, 其间每一个体都占据了一部, 分㊂ 将 理 等同于欧洲哲学中所说的 事物的永久合理性 这种诠释思路表明, 马礼逊的目的显然是想在西方哲学中寻找到 理 这一概念的对应术语㊂

㊂ 认为朱子所说的 释 道 道 相当于西方哲学中的 永(, 久理性 西方人将之比为Lo g os ㊂ Lo g os Eternal Reason ) 是希腊哲学术语, 意思是理性, 世界的普遍规律性, 在基督教 道 这个词儒家虽然也使用, 但被道教赋予的崇高(或者说异常) 的东西并没有被道家以外的人士阐述, 正是因为有这, 个词, 道教才得以定名㊂ 马礼逊如此解释 道 其暗含的真实意思是认为 道 也不能对应 上帝 这一概念㊂

这一概念, 其含义似乎没有超越物质的 天 的意思㊂ 天与地

㊂ 马礼逊发现, (释 天 在中国的词典中, 天 Heaven ) ㊂ 而在中国文化中, 教义中, 有时又用来指称耶稣(上帝) , (是 天地万物之理 ternal Fitness of Thin g s ) Universal

㊂ 认为朱子所说的 (释 理 理 Princi p le of fitness , or

, ‘ 朱夫子文集“ 译为 tem of the p rinci p les of Nature the

照他的理解, 中国的 阴 和 阳 意味着很多事物, 并不只是‘ ㊂ 创世纪“ 中概括的 明 和 暗 阴阳 概念延伸到中国知天地㊁ 日月甚至连数字都分阴阳, 阴阳理论的融合构成中国无神论唯物主义的理论支撑, 是中国药学及解剖理论的基础㊂ 在介绍中国的性理学之前, 马礼逊还谈到瑞典博物学家

识的每一个部门并不断地拓展到每一事物, 贯通天地万物,

㊂ 一般被说成其他生物的连接环节, 相当于欧洲的 Nature

③④

英文原文为:The y hold , that matter existed ori g inall y in a chaotic state , which the y denominate 太极Tae-keih , and to which succeeded

from these , Yin is female , and Yan g male.From the union of these were p roduced heaven , earth , g ods , men , and the inferior creatures , animate and inanimate :to all these existences , at first p roduced from the union of Yin and Yan g , the sexual p rinci p le is conve y ed , and is inse p arabl y connected with them. 中文比照见‘ 朱子全书“ 之‘ 朱子语类“ 第2501页. 英文见‘ 印中搜闻“ 第391页:乾道成男, 坤道成女㊂ 通人物言之, 如牡Choo -foo -tsze sa y s , 牝, 在植物亦有男女, 如有牡麻及竹有雌雄之类, 皆离阴阳刚柔不得. The celestial p rinci p le formed the male , the terrestrial p rinci p le

; ; formed the female all animate and inanimate nature ma y be distin g uished into masculine and feminine even ve g etable p roductions are male

female , for instance there is female hem p , and male and female bamboo nothin g can p ossibl y be se p arated from the Yin and Yan g

the su p erior or hard , and the inferior or y ieldin g p rinci p les. 英文原文为:The Botanical s y stem of Linnaeus , called the Sexual s y stem of p lants , is now g enerall y received , and considered as founded in

; truth the Chinese also thou g h their characters of the sexes are not the same , use the same p hraseolo gy res p ectin g p lants. The y do not how -ever confine it to the ve g etable creation , but extend it to ever y p art of nature :There is Sexual S y stem of the Universe. 说明:马礼逊对这些哲学概念的译介和阐述的英文原文集中见于‘ 印中搜闻“ 第392-394, 限于篇幅不一一引出.

第1期

蔡慧清:论朱子学在英语世界的最早传播与研究(下)

41

但是中国人又常常把 天 用于道德伦理体系之首, 赋于它至 高无上的地位, 因此, 天 的内涵就与 上帝 一词具有了同(一性㊂ 他直接引用朱夫子 天曰神 Heaven ex p resses God ) ㊂ 的说法, 用 神 来解释 天

㊂ 认为汉语中的 , 释 气 气 相当于欧洲人的 内在核(, 心形式 与笛卡INTERNAL AND ESSENTIAL FROM ) 尔哲学中的MATERIA SUBTILIS 概念也很接近, 指的是一㊂ 气和理的显著区别在于, 种 组织的理 气是更为精妙㊁ 更不可感的物质, 竖着在人体中, 是构成人体及其他物体的基础㊂ 理则附着在物质体之中㊂ 气是最初的物质形态, 气聚合构成可感知的物质㊂ 气和质构成性, 即人体的性质和属性㊂ 看他的解释:我们在翻译中国著述中发现, 神 字出现很少㊂ 如果有的话, 倾向于 上帝 的意思, 说得更具体点是Gods. A S p irit , an intelli g ent s p irit , a su p erior intelli g ence 等㊂ 等 但是, 因为中国文字中没有 单字 可以恰当地表示出, 我们这个麻烦的 的意思 如果加以正确限定的话, God 传基督教给人们㊂ 我们认为, 单从习俗层面考虑, 神 比

神 可以被用作这个称谓, 或用以指 这个称谓, 以此Deit y 天 更适合表达这个概念㊂ 神 传达的是倾向于内心的 这个概念, 以区别于物质㊂ 天 这个概念是可视的S p irit

物质的天㊁ 地㊁ 人三重世界之首, 直接导向唯物主

[(2]P396 397) ②㊂ 义 话说得非常明白, 正是因为担心用 天 字有

气和心的关系就是物质和心灵的关系㊂ 气有限㊁ 有尽, 心无限㊁ 无尽㊂

释 卦 ㊂ 卦或称易卦㊂ 认为易卦类似于毕达哥拉斯所说的概念数(也指自然中的Intellli 物种㊂ g ible 与 Numbers 单子㊁ 单) 元, ㊁ 是双一子种, 一符对号 形等式概, 有念时接近㊂ 这些符号或者数字在中国的唯一运用就是用来诈骗或者算命, 除此别无用途㊂

马礼逊对上述朱子哲学概念的译介诠释, 其立足点和内趋力始终还是在寻找 上帝 一词的汉语对应, 寻找并论证朱夫子哲学与基督教的相通相容之处㊂ 在系统梳理上述基本概念后, 马礼逊进一步总结, 神(于很低的位置, 圣人(夫子宣称没有足够的证据敢肯定地说神是存在的Sa g es ) 比神Gods 更重) 要在中国人的儒教中处㊂ 孔子不懂, 或是不存敬神, 朱在的㊂ 一些不赞同‘ 启示录“ 中 上帝 一词含义的欧洲人与

之非常相似㊂

①[2](P394) 回到中国儒学本身, 儒家极少论及 神 , 即使提及亦语焉不详, 且多与圣贤并提, 以此衬托圣贤的地位或者超人的品质㊂ 孔子 敬鬼神而远之 ; 子不语怪力乱神 ㊂ 朱熹承认 性天曰神㊂ 如说 同时又说 天地之间 天曰理, 理一而已 , 而且常常强调理与圣人的重要㊂ 然 乾道成男, 坤道成女, 二气交感, 化生万物 , 则其大小之分, 亲疏之等, 至于十百千万而不能齐也㊂ 不有圣贤者出, 孰能合其异㊁ 反其同

哉! [3](P154) [4]

仁育万物, 以义㊂ 又说正万 天地设位民, 所谓, 定圣人成能之以仁义 ; ㊂ 天故圣人在上以

㊁ 地㊁ 圣人, 其

道一也 [5]论述表明, ㊂ [6]朱熹本人其圣人有感无隐正犹天道之神实更强调 天即理 ,

理㊂ 才诸如此类是他构的建其哲学体系最基本的概念㊂

马礼逊似乎明白 圣贤 ㊁ 理 在性理学和朱子哲学中的至高地位, 但他何以偏偏看重朱夫子的 天曰神 之说呢? 且

英文原文为seem :With the Chinese Joo KEAOU , the 神Shin , or g ods s nor p eakin of ②it y et g more to on den the im p ortance with them. Confucius confessed , he did y it sub , but j ect he ; and CHoo-foo-tsze affirmed that there 英文原文为y contained former :we in Revelation saw cannot hel , no difficult y in omittin g the sub j ect alto p are thinkin a g ood deal of the o p inion of Choo-foo-tsze. ③e 转引自. 天地人conve y s to the mind g 神SHIN more p ro p er , as a g ‘ 印中搜闻Teen Te “ 第Jin ④

1; the notion 1Heaven 页, earth of , a and S p irit men , ) distinct leads directl from matter y or , 吴义雄所作前言英文原文为:The 魄Pih , ANIMA , the animal . soul , Is female ; 可能把传教的对象引向唯物主义, 马礼逊才有意识地放弃 天 神 神 这个不利于沟通基督教和儒教相通性的概念 是比较适合表达来表示事物最高的存在 God 和 Deit y 的单字, 于是, 转而认为选择汉字的一篇文章‘ 中国的形而上学, 总结上面的叙述“ 是‘ 印㊂

, 中不难看出搜闻“ 中, 最作者写作此文是试集中介绍朱子学

图通过译介和阐述朱子哲学的重要概念, 描述理学的理论体系, 同时寻找对应于 为, 如果加以恰当的限God 定, 和神 Deit 比 y 天 的 更中适文合术于语㊂ 表马达礼上逊述认两个术语, 因为 神 传达的是倾向于内心的 直接导向唯物主义㊂ 这同样也是他为什S 么p irit 不用 , 而理 天对 则应 可能是考虑采用汉字God

的原因㊂ 至于他 单字为什 么的原因不选择㊂

上帝 作为对应, 主要这当然只是马礼逊个人的看法㊂ 就连与他一同办刊的米怜其实也不同意他的这种观点㊂ 如前所述, 第‘ 16期所刊

God 中文表达 上帝 的术语“ 一文, 就主张用 上帝 一表明㊂ , ‘ 麦都思曾提到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米怜③印中搜闻“ 关于朱子学概念的译介和阐释很大程度上㊂ 这词种对情译况仍是 译名之争 的延续, 是围绕着寻找与基督教翻译相适应的中文术语而展开的㊂ 不管怎样, 这场争论客观上促进了以‘ 性理大全(三) 围绕朱子哲学术语的译介“ 和‘ 朱子全书“ 为中心的理学的西传, 文章还附带论述了中国

㊂ 人与中国文字的西方起源

关于这个问题, 主要围绕 魄 和 魂 两个概念的辨析展开㊂ 马礼逊认为, 区分魄和魂的理论基础仍然是阴阳理论㊂ 智识上的灵魂魄 或者说生命, 是之阳本性, 是④肉[2]体(P3的精华, 是阴性; 魂 是精神㊁

有发现有任何一位希腊圣㊂ 91)

马礼逊非常肯定地说, 他没

人像这样总是用某种宇宙的理论来介绍他们的哲学, 但是, 埃及人在天地万物具有两性的观

understand a ver y inferior p lace in their re g ards ; the Sa g es , or ether. not knowled much Some Euro g e enou res 圣人p p eans g ectin h who p ossessed g the g ods do not to , like sa and Shin g j in ,

y the p ositivel therefore he p referred not CHARACTER y that the y of existed the De -; ; while a pp ellation the latter of the constitutin Su p reme g the Bein head g than of a 天visible Teen , ; material in as much triad as , the

(i.

魂Hwan , Animus , or intellectual soul , is male.

, hold not was g eneral to materialism.

the

42湖 南 大 学 学 报(社会科学版)

tached to him

[(2]P478)

2014年

念下崇拜宇宙的灵魂㊂ 他说, 如果这是对的, 那么我越来越倾向于相信, 中国的书面文字和哲学来源于埃及, 或者事实

(2]P391) ①[ 上中国人是埃及人的后裔㊂ 马礼逊一方面赞叹中国

这段话译成汉语, 大意是:朱夫子, 一位历史学家和伦

理学家, 他说, 知上有天并且敬畏天的王者, 在言行方面合乎理, 正直于朝廷而能教诲其民众; 好恶恰当; 人事任免坚持胜任的原则; 人事升降, 有清晰明确的根据; 行赏罚达到最完美的功效; 他以此显示(告知天) 他热切渴望履行所处地位的职责以及他对于天的敬畏㊂ 如果他不敬畏天, 那他就没有什么 会感到不愉悦的非正当欲望, 那么他就会引起天怒民怨 他将因此而不能保护他的国家, 也无法如他所愿让民众继续追随他㊂

作者引用这段话的目的是要阐明中国哲学术语 天心仁(爱 的内涵, The Heart of Heaven is benevolence and love ) 同时证明中国人解释黄河泛洪以及地震等自然灾害时总是和天子的德行㊁ 天子与天地的和谐相关联这一文化现

[(2]P478)

象③㊂

哲学之性理体系涵括万象, 一方面又生硬地附会中国哲学和文字来源于西方的说法, 因为感到它与希腊哲学无可比附之处, 就转而认为是来源于埃及, 从中人们可以看到他并没有摆脱欧洲文化中心主义的立场㊂

三 在寻求对儒家经典的理解时采用朱熹

的注释或者引用其原文作为参证

第11期汉学书目专项介绍‘ 论语“ 时就引用 举例来说,

一der virtue.Not to bear a little , frustrates g reat schemes )

(了朱熹对 巧言乱德, 小不忍则乱大谋 Artful words disor - 句的注解㊂ 朱子注解的汉语原文如下:巧言, 变乱是非, 听之使人丧其所守㊂ 小不忍, 如妇人之仁㊁ 匹夫之勇皆

[(7]P167) ② ‘ 介绍“ 是㊂ 一文的作者将它译为:

() Not to bear a little ma y be illustra to that which is ri g ht. -infliction of deserved p unishment ) and the vain blusterin g of

同期 印中杂录 栏所刊‘ 黄河泛洪“ 一文, 也翻译引用了(ted b y the weak p it y of women , who can not bear to see the

, so as to cause those that hear to lose their sledfastadherence

To disorder b y artful words to confound ri g ht and wron g

写, 或者署名通讯员, 或者随意署名NOBODY , 特别是教会刊物发表稍微敏感问题的看法, 为了谨慎起见作者也常常不署名, 这些都为我们考察还原当时的真实情况增加了障碍, 加之对中文文献的引用没有标明文本来源, 又更添了困难㊂ 目前看来文中所引朱子的片段文字的文本出处有些模糊, 但其用意很明显㊂ 作者在引述朱夫子的片段文字时, 针对其中的Heaven 一词加了注释, 特别声明上述所有例句中 Heav -欧洲传教士对中国哲学的整体态度以及讨论中国哲学的背景和出发点, 他引这段话显然是想说明, 即使是朱夫子的哲学中也同样存在着与基督教相容相通的空间㊂

庸 的释义:中者, 不偏, 不倚, 无过, 不及㊂ The word are

[](P636)

作者一般不署名, 或者只署缩19世纪欧美发行期刊的惯例,

这篇文章后面的署名是K. 无法具体明确是谁㊂ 按照L ,

fools (who can not bear the sli g htest in j ur y ) 朱夫子的大段文字:

Kin g who knows there is a heaven above and fears it , in his

( Choo foo-tsze , an Historian and Moralist ) sa y s , The

④结合上面所述当时一词没有任何超越 的含义㊂ en Gods

words and actions adhere to truth ; he is u p ri g ht in the g ov -likes he is j ust ; in em p lo y in g or re j ectin g men , he adheres to ernment and tuition of his p eo p le ; in his p artialies and dis -

介绍“ 又如第13期‘ 一文, 开篇即采用朱熹对 中

文中在谈及

for a manifest cause , and thus he shews a tremblin g anxiet y if he fears not heaven , there is no irre g ular wish which he will not g ratif y ; and thus he causes the an g er of heaven , and the resentment of his p eo p le

what is fit ; when he p romotes or de g rades men , he does it

㊂ 2thus Literall y ex p lained b y Chu -foo -tsze

对 率性之谓道 一句的解释时, 作者不同意有人将这一句翻, 释为 而应该译为:To follow natureis denominated Virtue 字给人一种被动消极的感觉, 改为后一译法才能突出其在句等对这句话的解释, 认为朱夫子的解释和西方伦理学家㊁ 哲

to p erform the duties of his station , and his fear of heaven.

因为前一译法 率 To follow nature , is denominated Virtue ,

中应有的主动的含义㊂ 并特别强调要求助于Chu Foo Tsze

tr y , and what ri g ht has he to ho p e that p eo p le will remain at -

he cannot p rotect his coun -

②③④

英文原文为:I do not find that an y of the Grecian sa g es , who alwa y s introduced their p hiloso p h y b y some theor y of the universe , had an y

() worshi p ed b y the SOUL OF THE UNI thin g s similar to this ; but the EGYPTIANS , as we learn from Jablomski , a Polish divine , -VERSE , under the idea that it POSSESSED SEXESIf this be correct , I incline more and more to the belief , that the Chinese derived both

their written character and their p hiloso p h y from E gyp t ; or in fact , that the Chinese are descended from the E gyp tians.

‘ 英文出处:印中搜闻“ 第523页. 英文原文为:Heaven in all these instances , ma y mean nothin g more than the GODS .

, ‘ “ , 有必要加以说明的是笔者翻检上海古籍出版社和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朱子全书以及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文渊阁电子版‘ 四库全

, , 书“ 均没有找到朱熹著述中有与之完全相对译的篇目. 从标题看, 类似的有‘ 乞修德政以弥天变状“ 但文字内容未见吻合. 类似的语句则

㊁ ‘ ‘ ) 散见于‘ 周易经传集解“ 王朝礼四之上“ 等篇. 如:敬天之怒, 无敢戏豫, 敬天之渝, 无敢驰驱 ( 周易经传集解“ 故必听和而视正. 听.

‘ ) 和则聪, 视正则明. 聪则言听, 明则德昭. 听言昭德, 则能思虑纯固. 以言德于民, 民殷而德之, 则归心焉 ( 王朝礼四之上“ 获罪于天, 无.

(㊂ 还有‘ 所祷也 八佾第三) 乞罢黜状“ 中有一段关于天怒民怨的文字:顾独惟念方今连岁旱灾, 星文失度, 正是朝廷之上君臣相戒, 修明

(, (‘ (赏罚, 以敬天怒㊁ 恤民怨之时 朱熹‘ 乞罢黜状“ 见‘ 朱子全书“ 拾贰)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 壹) 第860页, 上海古籍出版社㊁ 安徽教育.

出版社) .

第1期

蔡慧清:论朱子学在英语世界的最早传播与研究(下)

43

[(2]P643)

(学家对于 德 的解释相吻合①㊂ 同样, 第14期Virtue )

马礼逊改变了这种局面㊂‘ 印中搜闻“ 对于中国哲学和朱子学的态度取向和研究路径, 尽管还残存着‘ 利玛窦中国札记“ 以来直到白晋的 中学西源 理论框架的影响, 并且仍然承袭着利玛窦以来的 适应 政策, 独尊儒教, 排斥儒教以外的其他教派, 强调基督教和儒教之间的相通性, 采用儒教解释基督教教义, 但是, 马礼逊最可贵的地方在于他超越了利玛窦等人排斥程朱理学㊁ 独尊上古儒学的认识局限, 大胆论证理学和基督教并不是互为异己文化而有其相通之处, 并尝试着采用朱子之理学去解释基督教教义, 从而一定程度上消除了阻碍朱子学西传㊁ 妨碍西方对于中国哲学之系统和整体认识的某些宗教性因素, 促使欧洲开始走上朱子学西传的介绍“ 所刊‘ 一文对 大学 一词的解释也明确地说是 文中有‘ 大学“ 各部分的注释以及thus 大学者大人之学也㊂

‘ 介绍“ (对 功过格 的Merits and Errors scrutinize ) 过vice ㊁ 格to scrutinize ㊂ 2words ; 功Si g nifies virtue ㊁

[](P894)

[(2]P711)

评论章句, 也均出自朱子之笔②㊂ 四书 之外, 第17期

采自朱子的解释:the g reat science which 朱子ex p lains

解释, 也是采用朱熹的注释:Mr. Choo thus ex p lains these

中西文化交流, 特别是朱子学西传史的角度看, 这些解释和翻译本身是难能可贵的, 它们为后来理学在英语世界的进一步传播奠定了基础㊂

四 ‘ 印中搜闻“ 朱子观的超越

与传播面的大众化

朱子学因

礼仪之争 特别是 译名之争 得以西传㊂ 但越了排斥理学‘ 印中搜闻“ 关于中㊁ 独尊上古儒学的局面国哲学和朱子学的㊂ 译马礼逊和米怜努力寻介㊁ 讨论和研究, 超

找的是理学和基督教的相通之处, 他们尝试着采用朱子之理学去解释和传播基督教教义, 客观上向西方介绍了朱熹理学的基本观点及其重要概念, 催化了朱子学在英语世界的传播㊂

回顾中西文化交流史, 关于 译名 问题, 利玛窦采用‘ 尚书“ 中 上帝 一词对译天主教最高信仰的名称, 反对以 天 对译, 认为中国理学之天 或被视为一浑然之物体, 或被解为一虚玄之观念, 是一个非常混乱的概念㊂ 利玛窦著‘ 天主实义“ 的基本观点之一就是反对后儒以 理 字代替古书中 上帝 的位置㊂ 利玛窦尊崇原始儒家思想, 将宋儒理学的 理 和 太极 , 视为唯物主义, 对其提出严厉的批评㊂ 其徒属龙华民反对以 上帝 ㊁ 天 或 理 对译神学的观点, 上帝 是至善的, 而中国Deus 人的, 认理为 ㊁ 按 照天 基和督 教上帝 三个概念既包含 恶 又包含 善 , 善恶混同, 所以不适合对应㊂ 米怜主张使用 上帝 对译, 并力劝马礼逊放弃 神 这一概念㊂ 马礼逊则坚持主张以 神 对译, 对于朱子学不谈 目的明显是在强调中国天即理 而强调 天曰神 神 , 将之有神的倾向 神 解释为一㊂

种精神存在, 其从1603年利玛窦的‘ 天主实义“ , 经龙华民‘ 灵魂道体

说“ ㊁ 艾儒略‘ 万物真原“ ㊁ 利类思‘ 不得已辨“ ㊁ 汤若望‘ 主制群征“ 等直到1753年孙璋的‘ 性理真诠“ , 都认为宋儒理学是唯物论和无神论, 因此, 在这一时期的传教士眼里, 理学与西方宗教是格格不入, 因而备遭攻击㊂

①英文原文为FOO-TSZE :For the correctness of m y renderin g To follow ②

and , This Chinese definition of the nature of nature virtue 英文原文为Philoso p :hers. the notes which occur between the sections , and the 自觉阶段㊂ 马礼逊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 重要原因是他在华生活㊁ 传教长达25年, 精通汉语汉籍, 而系统中译‘ 圣经“ 的使命又必然要求他在基督教和儒教的相通与对接方面作出深刻新颖的思考㊂ 除此之外, ㊂ 17稍晚于11年卫方济翻译‘ 四书“ 采用朱子的注疏无疑是一种铺垫‘ 印中搜闻“ 的‘ 中国丛报“ (重了㊂

Chinese Re p ositor y ) 对朱子学的传播力度则明显加物, 其世俗性与宗教‘ 印中搜闻“ 既非性专兼业具学的术办期刊刊特, 点也, 不以是及纯期粹刊宗具教有性的刊

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交流互动的途径和方式, 使其对于朱子学的译介与研究客观上具有面向大众传播的特点和效果㊂ 得此机缘, 朱子哲学西传的途径逐渐变得宽广, 受众面日益扩大㊂

[参 考 文 献]

[1] 蔡慧清大学学报. 论朱子学在英语世界的最早研究和传播(上) [湖南(社会科学版) , 2012, (6) :126-131.

J ]. [2] [中搜闻英]马[礼M 逊]. (北京Robert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Morrison ) , [英]米, 200怜(9. William Milne ) . 印[3] 朱杰人, 严佐之社, 2002.

. 朱子全书㊃ 西铭解[M ].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4] 性理大全书㊃ 诚明篇第六[民出版社. M ]. 文渊阁四库全书, 上海:上海人[5] 性理大全书㊃ 顺化第十一[民出版社. M ]. 文渊阁四库全书, 上海:上海人[6] 性理大全书㊃ 天道篇第三[文渊阁四库全书,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M ]. [7] 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 [M ]. 北京:中华书局, 1983.

" , , is corres denominated p onds ver Virtue y exactl

y I to a pp those eal to of the our Commentaries ancient western of Moralists

CHU-y , are from the p en of Choo -tsze.

commentar

论朱子学在英语世界的最早传播与研究(下)

作者:

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蔡慧清, CAI Hui-qing

湖南大学留学中心,湖南 长沙,410082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2014(1)

参考文献(7条)

1. 蔡慧清 论朱子学在英语世界的最早研究和传播(上) 2012(06)2. 马礼逊(Robert Morrison);[英]米怜(William Milne) 印中搜闻 20093. 朱杰人;严佐之 朱子全书@西铭解 20024. 性理大全书·诚明篇第六5. 性理大全书·顺化第十一6. 性理大全书·天道篇第三7. 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 1983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hunandxxb-shkx201401007.aspx


相关内容

  • 简论儒学在朝鲜和日本的传播.发展及影响
  • 东方论坛 2005年第 3期 简论儒学在朝鲜和日本的传播.发展及影响 方国根 1罗本琦 2! (1.人民出版社哲学室,北京 100706:2.安庆师院经法学院,安庆 246011) 摘要:中国儒学,源远流长,早在秦末汉初就传入朝鲜(韩国),随后又在日本等东亚国家广泛传播,形成了其各具民 族特色的儒学 ...

  • 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武夷山
  • 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武夷山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中国的风景名胜区 夷山脉是中国东南部最负盛名的生物保护区,也是许多古代孑遗植物的避难所,其中许多生物为中国所特有.九曲溪两岸峡谷秀美,寺院庙宇众多,但其中也有不少早已成为废墟.该地区为唐宋理学的发展和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地理环境.自11世纪以来,理教对 ...

  • 朱熹生平和故事
  • 朱熹(1130-1200)宋代的朱熹认为"理"是天地万物的创造主,"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在西方,古希腊柏拉图的理念说是最早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他认为"理念 ...

  • "安徽地域文化"第二讲
  • "安徽地域文化"第二讲 第二讲 安徽的学术.科技.教育文化 安徽的学术文化 一般了解:老子及其思想.庄子及其思想.宋明理学.戴震及其皖派经学. 掌握:朱熹与新安理学.新文化运动. 一.老子及其思想 老子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是安徽历史上早期的思想家之一.他建立了以" ...

  • 安徽地域文化名词解释4
  • 二.名词解释: 淮河文化圈:淮河文化圈一般指由淮河沿岸及淮北地区构成的区域文化带.由于淮河地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各种不同文化在此碰撞.交流,淮河文化作为融合中原文化.吴楚文化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区域文化,具有兼容性和过渡性的特点. 皖江文化圈:皖江文化圈一般是指从远古到现在皖江地区创造的物质文化 ...

  • 高二历史知识点
  • 高二历史知识点.txt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 作者:翔日葵的微笑 已被分享2次 评论(0) 复制链接 一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 ...

  • 浅谈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 浅谈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摘要]课程与教学是具有争议的两个概念,课程与教学的关系问题一直是教育学界争议的焦点.概括起来,关于课程与教学关系的说法主要有四种:课程包括教学,教学包括课程,两者相互独立.两者相互关联. [关键字]课程 教学 关系 [正文] 课程与教学两者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如何理解?要回答 ...

  • 高二历史知识点总结
  • 一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 ...

  • 论儒家学说对蒙古封建化的影响
  • 文章选自<1990年纪念朱熹诞辰 8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论儒家学说对蒙古封建化的影响 段 文 明 朱熹集大成的比汉唐儒学更为缜密.精致的理学超越了传统经学,融儒释道于一,上升到心性论的哲学高度.理学围绕着社会最本质的方面,即社会.个人,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展开其思想.自创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