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古诗文教学

浅谈小学古诗文教学

古诗,语言凝炼,意境深远,或咏物寄情,或抒情启思,首首脍炙人口,它凝炼含蓄的语言,深邃优美的意境,倍受人们的喜爱。千百年来,它滋养了无数代中国人。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上的劝勉青少年:“学一点古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新的《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也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阶段目标”中更明确要求诵读、背诵优秀诗文,小学阶段不少于160篇(段)。随着《课程标准》的颁布,古诗文教学开始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 广大的语文教师都在探索古诗的教学。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小学古诗文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精讲

因为创作者生活的年代、历史背景,以及自身的文化素养,思想素养与现在的小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有天壤之别,所以我们在古诗教学时需要教师讲解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诗人的境遇,这对学生感知诗意必不可少。

古诗的创作是作者在特定的环境下,有感而发,将当时的情境浓缩为精练的文字。小学生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就算反复诵读,又怎能读懂大意呢?所以他们需要教师帮助他们清除理解诗意的拦路虎,读通诗意。在读通诗意的基础上,他们才能入情入境的诵读。

二、诵读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古诗对仗工整,平仄押韵,琅琅上口,适合吟唱,富有音乐美。为了让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课堂教学中,我会先教学生朗读的技巧,让学生注意听录音,小声跟读,再模仿诵读,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在古诗的朗读教学中,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还经常向学生传授一些古诗朗读的基本技巧,如停顿、重音、语速等,同时明确相对应的符号,如停顿“/”,重音用“·”,延长用“──”等。在古诗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古诗不断深入的理解,让学生动手动口,给古诗加上各种朗读符号,自己练读,再同学间互读,接着全班试读,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

体会诗的音韵节奏,领略诗的音乐美,并发挥想象,感受诗的意境。

三、入境

中国古代诗歌文字精炼、意境深远,很多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诗、画相通,教师借助多媒体的情境教学,通过动画的图片、声音,表现诗歌的意境美,将学生引入诗的意境,会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涵。笔者在教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用动画的形式展现了这样一幅美景:无边的荷叶,一片碧绿,鲜艳的荷花,亭亭玉立,随风舞蹈,两位友人从亭中移步池边,边走边叙。好一幅生机盎然的“夏荷”图,好一对情深意重的朋友。学生在这种愉悦的情景中身心舒畅,融情入景,自然就体会到作者对西湖的喜爱赞美之情。又如教学《饮湖上初晴后雨》一文时,采用了实景录相的方式展现了这样一幅美景:晴天,西湖波光荡漾,明媚多姿;雨天,山色迷蒙,薄雾笼罩,仿佛仙境一般。通过这幅图,学生自然理解了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这句话。

音乐是开启人们感情仓库的钥匙。有不少古诗本身就是广为流传的千古绝唱,诗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在教学中将复杂多变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律沟通起来,尽可能地将古诗中“情”化为可作用于听觉的旋律,有利于学生入情入境地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是首送别诗,诗人与故人的离情别绪,完全融于天水一色的江南美景之中。在教学中我选用了与本诗的诗意相协调的古筝乐曲《送别》,那舒缓、悠扬的旋律拔动了

学生的心弦,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使他们如见其物,如临其境:他们仿佛回到了一千多年前的长江之滨,黄鹤楼下,一代诗仙李白与老友握手话别后,目送帆船的影子消失在天水之间。可诗人仍伫立江边,不肯离去。此时再让学生配乐诵读,学生读得韵味十足。

再如教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可让学生欣赏歌曲《九月九的酒》,利用饱含思念之情的乐曲将学生不知不觉带入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艺术氛围之中。又如教学《泊船瓜洲》时,可放一段江南丝竹《春江花月夜》,让学生微闭双眼,凝神细听,遐想江南的明山秀水,这样学生很轻松地就进入了诗歌所描绘的境界中。所以,运用音乐渲染氛围来感受诗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虽说诗的意境之美是朦胧的,但根据诗的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如诗如画的氛围中放飞自已的心灵,得到情感的熏陶,美的享受,不正是古诗教学的目标吗?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古诗宜“精”讲,即讲解宜少而精。“精讲”体现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充满诗意的导语中,体现在介绍诗人写诗的时代背景中,体现在讲解诗中一些比较生疏的字词中,体现在引导学生品析重点字词中,而不是烦琐的冗长的分析。在精讲的基础上,适当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后,要重视诵读。好诗不厌百回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情画意。《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各年级的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他们对古诗的感悟和理解全都融入到诵读之中。这样富有诗意的课堂,才能真正让学生领略到古诗文的无穷魅力。

浅谈小学古诗文教学

古诗,语言凝炼,意境深远,或咏物寄情,或抒情启思,首首脍炙人口,它凝炼含蓄的语言,深邃优美的意境,倍受人们的喜爱。千百年来,它滋养了无数代中国人。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上的劝勉青少年:“学一点古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新的《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也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阶段目标”中更明确要求诵读、背诵优秀诗文,小学阶段不少于160篇(段)。随着《课程标准》的颁布,古诗文教学开始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 广大的语文教师都在探索古诗的教学。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小学古诗文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精讲

因为创作者生活的年代、历史背景,以及自身的文化素养,思想素养与现在的小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有天壤之别,所以我们在古诗教学时需要教师讲解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诗人的境遇,这对学生感知诗意必不可少。

古诗的创作是作者在特定的环境下,有感而发,将当时的情境浓缩为精练的文字。小学生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就算反复诵读,又怎能读懂大意呢?所以他们需要教师帮助他们清除理解诗意的拦路虎,读通诗意。在读通诗意的基础上,他们才能入情入境的诵读。

二、诵读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古诗对仗工整,平仄押韵,琅琅上口,适合吟唱,富有音乐美。为了让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课堂教学中,我会先教学生朗读的技巧,让学生注意听录音,小声跟读,再模仿诵读,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在古诗的朗读教学中,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还经常向学生传授一些古诗朗读的基本技巧,如停顿、重音、语速等,同时明确相对应的符号,如停顿“/”,重音用“·”,延长用“──”等。在古诗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古诗不断深入的理解,让学生动手动口,给古诗加上各种朗读符号,自己练读,再同学间互读,接着全班试读,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

体会诗的音韵节奏,领略诗的音乐美,并发挥想象,感受诗的意境。

三、入境

中国古代诗歌文字精炼、意境深远,很多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诗、画相通,教师借助多媒体的情境教学,通过动画的图片、声音,表现诗歌的意境美,将学生引入诗的意境,会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涵。笔者在教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用动画的形式展现了这样一幅美景:无边的荷叶,一片碧绿,鲜艳的荷花,亭亭玉立,随风舞蹈,两位友人从亭中移步池边,边走边叙。好一幅生机盎然的“夏荷”图,好一对情深意重的朋友。学生在这种愉悦的情景中身心舒畅,融情入景,自然就体会到作者对西湖的喜爱赞美之情。又如教学《饮湖上初晴后雨》一文时,采用了实景录相的方式展现了这样一幅美景:晴天,西湖波光荡漾,明媚多姿;雨天,山色迷蒙,薄雾笼罩,仿佛仙境一般。通过这幅图,学生自然理解了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这句话。

音乐是开启人们感情仓库的钥匙。有不少古诗本身就是广为流传的千古绝唱,诗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在教学中将复杂多变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律沟通起来,尽可能地将古诗中“情”化为可作用于听觉的旋律,有利于学生入情入境地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是首送别诗,诗人与故人的离情别绪,完全融于天水一色的江南美景之中。在教学中我选用了与本诗的诗意相协调的古筝乐曲《送别》,那舒缓、悠扬的旋律拔动了

学生的心弦,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使他们如见其物,如临其境:他们仿佛回到了一千多年前的长江之滨,黄鹤楼下,一代诗仙李白与老友握手话别后,目送帆船的影子消失在天水之间。可诗人仍伫立江边,不肯离去。此时再让学生配乐诵读,学生读得韵味十足。

再如教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可让学生欣赏歌曲《九月九的酒》,利用饱含思念之情的乐曲将学生不知不觉带入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艺术氛围之中。又如教学《泊船瓜洲》时,可放一段江南丝竹《春江花月夜》,让学生微闭双眼,凝神细听,遐想江南的明山秀水,这样学生很轻松地就进入了诗歌所描绘的境界中。所以,运用音乐渲染氛围来感受诗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虽说诗的意境之美是朦胧的,但根据诗的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如诗如画的氛围中放飞自已的心灵,得到情感的熏陶,美的享受,不正是古诗教学的目标吗?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古诗宜“精”讲,即讲解宜少而精。“精讲”体现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充满诗意的导语中,体现在介绍诗人写诗的时代背景中,体现在讲解诗中一些比较生疏的字词中,体现在引导学生品析重点字词中,而不是烦琐的冗长的分析。在精讲的基础上,适当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后,要重视诵读。好诗不厌百回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情画意。《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各年级的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他们对古诗的感悟和理解全都融入到诵读之中。这样富有诗意的课堂,才能真正让学生领略到古诗文的无穷魅力。


相关内容

  • "小学古诗文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 小学语文中高段古诗文 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 ××× 2012-4-18 小学语文中高段古诗文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弘扬民族文化的需要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祖先给我们留下了灿烂的文化.然而 ...

  • 古诗教学中情景教学法的意义及运用
  • [摘要]本文阐述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运用情景教学法的意义,探析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实践应用途径. [关键词]古诗教学 情景教学法 意义 运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A-0036-02 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普遍存在学 ...

  •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 摘要:小学古诗词教学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而古诗词职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对我国的国名素质的提高有着非常的积极作用.因此就必须要重视小学生的古诗词的基础教育.小学教师在上课前可以先让学生对古诗歌进行预习,让小学生学习好古诗歌中的生字生词,让学生能够理解诗歌中所包含的意境,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诗歌的 ...

  • 关于传统文化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 摘要:对于小学语文学科而言,古诗词这一教学内容搭建起了传统文化与小学生间的桥梁,借助古诗词教学的高效开展,能够为陶冶小学生的情操.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并提升其语文学习能力奠定基础,进而为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并医生该学科教学质量提供保障.本文基于传统文化视角下,首先分析了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意义,其次为 ...

  • 小学古诗文教学调查研究文献综述
  • 小学古诗文教学调查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我国古代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充满着神奇的美的力量.它承载着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源泉,是连接中华民族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因此,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小学生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 ...

  • 怎样写课题自我评价
  • [原]课题自我鉴定 <古诗文学习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的研究>是2006年立项的省 "十一五"教育科研课题.根据课题组成员两年的精心研究,基本完成了研究任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探索古诗文学习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促进作用,为小学开展古诗文教学及小学阶段素质教育提供可借鉴 ...

  • 小学语文中的古诗教学策略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小学语文中的古诗教学策略 作者:王晓玲 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5年第21期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教学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基于小学阅读的基础上,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语句的理解能力.词汇量以及思维能力方面都有所局限,教师 ...

  • 小学古诗教学的研究
  • 小学古诗教学的研究 摘 要: 古典诗词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优秀古诗词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优美的诗词,流传的佳句,精湛的语言,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新的课程标准进一步肯定和提高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地位,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只有重视古诗词的教学,不断充实自己,提高 ...

  • 读古诗词心得
  • 读古诗词心得 一.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对于古诗词的讲解也停留在知识点上,单一地要求学生背诵,而忽略了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因此往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并不能体会到古诗词的真正意义,导致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出现恐惧心理,不能静下心来认真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