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岳|长安一片月

夜色正浓,皓月当空。

大唐长安,银光普照,

如梦如幻,徐徐秋风,

传来此起彼伏的捣衣声,

家家怀念在外的亲人……

此刻,

一位世界顶尖级的诗人

正迎风而立,

望月兴叹: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此人便是大唐第一才子“诗仙”李白。

天宝元年(742年)秋,因吴筠、贺知章等人的推荐,李白被唐玄宗召至长安,供奉翰林,为皇帝草拟文诰诏令之类的文件,“置于金銮殿,出入翰林中,问以国政,潜草诏诰”,因文采飞扬,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便弃官而去,仍然继续行游四方的流浪生活。这期间,他以满腔忧愤写下许多直面现实的诗篇,其中包括这首《子夜吴歌·秋歌》。

《子夜吴歌》系六朝乐府吴声歌曲。《唐书·乐志》如此形容:“《子夜吴歌》者,晋曲也。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乐府解题》:“后人更为四时行乐之词,谓之《子夜四时歌》。”李白的《子夜吴歌》也是分咏四季,这是第三首《秋歌》,全诗写一位女子秋夜思念远征边陲的亲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全家团圆,字里行间蕴藏的期待、渴望之情,使人“心摧泪如雨”,充分表现出诗人非凡的抱负、奔放的激情、豪侠的气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诗歌昂扬奋发的典型音调,成为历代咏秋诗篇中思想境界独树一帜的典范。

秋月,是一个被缪斯宠爱的对象,是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文化意象,代表着光明、团圆、圣洁、高远,一轮“长安月”,一片“玉关情”,连接在一起,使我们的思绪从浪漫走向苍凉,从诗意走向悲壮,从寥廓走向梦想,融为阖家欢聚!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英雄辈出、意气风发的时代,然而令人不解的是,这样一个令“万国来朝”、“四夷臣服”的王朝,为何还要劳民伤财不惜大动干戈去“平胡虏”?

其实,懂点历史的人都知道,唐朝在290年中,对内对外的大战小战无数,几乎无年不战。虽然和平发展、幸福安康一直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梦想,但实际上,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战争始终与我们的文明进步如影随形。当然,就连强盛的大唐也始终没有忘记为“长治久安”而战,为繁荣富强而战!

从“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到“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可以想见,当时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场面有多壮观:战突厥、收吐蕃、破楼兰,一路血雨腥风,直到与大食对决于怛罗斯平原。“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无数军旅健儿,以自己的生命和鲜血,使大唐军威震慑四方,确保了大唐王朝的太平盛世。

然而,连年战争致使国力逐渐衰退,统治阶级的腐朽加剧了社会负担,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个时候的文人志士,面对穷兵黩武带来的严重后果,开始进行冷静的观照,他们把目光和笔触转向控诉战争导致的社会危害以及对悲苦人民的同情,并以此来警醒和思考当代的社会发展。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调河西、陇右、西域等地军队的精锐东援,吐蕃乘虚而入,当地守军力不能支,河陇、西域之地先后为吐蕃所占。唐蕃战争的主要战场东移到今宁夏、甘肃东部、陕西以及四川西北部,唐蕃双方由以河陇、西域两个战场互相策应改为以今陕甘宁一带和今川西北一带两个战场互相策应。吐蕃经常长驱直入唐境,唐都长安也处于吐蕃的威胁之下,代宗广德元年,甚至一度攻占长安。当时,唐将郭子仪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广设疑兵,吓阻敌军。吐蕃不知虚实,据长安十余日后退走。此后,唐王朝在河陇一带改取守势,从内地大量调兵到边境防御吐蕃,屯田备边。

这就是跌宕起伏、风起云涌的大唐帝国,这就是王气十足、人杰地灵的帝都长安,这就是唐诗中美轮美奂、令人感怀的秋月夜。天时、地利、人和,既成就了诗意的唐朝,也成就了唐朝的诗歌。因此,只有唐代才能产生像李白、杜甫这样的伟大诗人,才能写出“长安一片月”、“月是故乡明”这样深入人心、流芳千古的诗句。

难能可贵的是,这些胸怀天下、踌躇满志的文士,终其一生,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心感触理想的人生,无论何时何地,总以满腔热情去拥抱整个世界,追求自由奔放,对一切美好事物都在敏锐感受,把握现实而又不满足于现实,投入生活的急流而又超越苦难的忧患,在高扬亢奋的精神状态中去实现自身价值。

如果说,理想色彩是盛唐一代诗风的主要特征,那么,李白就是以更富于展望的理想歌唱走在了时代的前沿,他的诗歌丰富和发展了盛唐诗歌中英雄主义的艺术主题。他和同时代的其他文士一样,具有恢宏的功业抱负,所谓“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就是他最执着的人生信念。

至于他是否具有在复杂权力结构中从事政治活动的实际能力,也许值得怀疑,但作为诗人,这种信念更多地成为他追求和抒写壮丽人生的出发点。他从无数古代英雄的风度、气派中吸取力量,把现实的理想投影到历史使命中去,从而在诗歌中建立起英雄性格的人物画廊。他的才情,注定成为中国诗歌界一道耀眼的神光!

编辑∶安之│ 审核:方觉晓

◇◆◇

来源/西安日报  出品/日报总编室

·END·

西安日报

权威·深度·责任

夜色正浓,皓月当空。

大唐长安,银光普照,

如梦如幻,徐徐秋风,

传来此起彼伏的捣衣声,

家家怀念在外的亲人……

此刻,

一位世界顶尖级的诗人

正迎风而立,

望月兴叹: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此人便是大唐第一才子“诗仙”李白。

天宝元年(742年)秋,因吴筠、贺知章等人的推荐,李白被唐玄宗召至长安,供奉翰林,为皇帝草拟文诰诏令之类的文件,“置于金銮殿,出入翰林中,问以国政,潜草诏诰”,因文采飞扬,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便弃官而去,仍然继续行游四方的流浪生活。这期间,他以满腔忧愤写下许多直面现实的诗篇,其中包括这首《子夜吴歌·秋歌》。

《子夜吴歌》系六朝乐府吴声歌曲。《唐书·乐志》如此形容:“《子夜吴歌》者,晋曲也。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乐府解题》:“后人更为四时行乐之词,谓之《子夜四时歌》。”李白的《子夜吴歌》也是分咏四季,这是第三首《秋歌》,全诗写一位女子秋夜思念远征边陲的亲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全家团圆,字里行间蕴藏的期待、渴望之情,使人“心摧泪如雨”,充分表现出诗人非凡的抱负、奔放的激情、豪侠的气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诗歌昂扬奋发的典型音调,成为历代咏秋诗篇中思想境界独树一帜的典范。

秋月,是一个被缪斯宠爱的对象,是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文化意象,代表着光明、团圆、圣洁、高远,一轮“长安月”,一片“玉关情”,连接在一起,使我们的思绪从浪漫走向苍凉,从诗意走向悲壮,从寥廓走向梦想,融为阖家欢聚!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英雄辈出、意气风发的时代,然而令人不解的是,这样一个令“万国来朝”、“四夷臣服”的王朝,为何还要劳民伤财不惜大动干戈去“平胡虏”?

其实,懂点历史的人都知道,唐朝在290年中,对内对外的大战小战无数,几乎无年不战。虽然和平发展、幸福安康一直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梦想,但实际上,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战争始终与我们的文明进步如影随形。当然,就连强盛的大唐也始终没有忘记为“长治久安”而战,为繁荣富强而战!

从“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到“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可以想见,当时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场面有多壮观:战突厥、收吐蕃、破楼兰,一路血雨腥风,直到与大食对决于怛罗斯平原。“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无数军旅健儿,以自己的生命和鲜血,使大唐军威震慑四方,确保了大唐王朝的太平盛世。

然而,连年战争致使国力逐渐衰退,统治阶级的腐朽加剧了社会负担,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个时候的文人志士,面对穷兵黩武带来的严重后果,开始进行冷静的观照,他们把目光和笔触转向控诉战争导致的社会危害以及对悲苦人民的同情,并以此来警醒和思考当代的社会发展。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调河西、陇右、西域等地军队的精锐东援,吐蕃乘虚而入,当地守军力不能支,河陇、西域之地先后为吐蕃所占。唐蕃战争的主要战场东移到今宁夏、甘肃东部、陕西以及四川西北部,唐蕃双方由以河陇、西域两个战场互相策应改为以今陕甘宁一带和今川西北一带两个战场互相策应。吐蕃经常长驱直入唐境,唐都长安也处于吐蕃的威胁之下,代宗广德元年,甚至一度攻占长安。当时,唐将郭子仪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广设疑兵,吓阻敌军。吐蕃不知虚实,据长安十余日后退走。此后,唐王朝在河陇一带改取守势,从内地大量调兵到边境防御吐蕃,屯田备边。

这就是跌宕起伏、风起云涌的大唐帝国,这就是王气十足、人杰地灵的帝都长安,这就是唐诗中美轮美奂、令人感怀的秋月夜。天时、地利、人和,既成就了诗意的唐朝,也成就了唐朝的诗歌。因此,只有唐代才能产生像李白、杜甫这样的伟大诗人,才能写出“长安一片月”、“月是故乡明”这样深入人心、流芳千古的诗句。

难能可贵的是,这些胸怀天下、踌躇满志的文士,终其一生,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心感触理想的人生,无论何时何地,总以满腔热情去拥抱整个世界,追求自由奔放,对一切美好事物都在敏锐感受,把握现实而又不满足于现实,投入生活的急流而又超越苦难的忧患,在高扬亢奋的精神状态中去实现自身价值。

如果说,理想色彩是盛唐一代诗风的主要特征,那么,李白就是以更富于展望的理想歌唱走在了时代的前沿,他的诗歌丰富和发展了盛唐诗歌中英雄主义的艺术主题。他和同时代的其他文士一样,具有恢宏的功业抱负,所谓“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就是他最执着的人生信念。

至于他是否具有在复杂权力结构中从事政治活动的实际能力,也许值得怀疑,但作为诗人,这种信念更多地成为他追求和抒写壮丽人生的出发点。他从无数古代英雄的风度、气派中吸取力量,把现实的理想投影到历史使命中去,从而在诗歌中建立起英雄性格的人物画廊。他的才情,注定成为中国诗歌界一道耀眼的神光!

编辑∶安之│ 审核:方觉晓

◇◆◇

来源/西安日报  出品/日报总编室

·END·

西安日报

权威·深度·责任


相关内容

  • 导游词讲解
  • 导游词讲解 收集者:玖尘阡陌 2012.3.16 目录 秦始皇陵兵马俑...................................1 法门寺...........................................5 西安碑林博物馆....................... ...

  • 华山--解说词
  • 一.如此方为岳 在不知年月的上古岁月,黄河从西北滚滚而来,突然被一条山脉迎头截住.河水左出右突找不到出口,不出数日,关中一片汪洋,大地房屋都被淹没.人们都跑到山上,惊恐地望着河水一天天上涨,不知逃往何处.就在人们濒临绝望的时候,天上雷鸣,一位巨灵神出现在风雨之中,只见他一手撑住南边的一个山头,用脚蹬 ...

  • 杜甫诗三资料
  • 东岳泰山 泰山又名东岳,有 西岳华山 华山位于陕西华阴县境内,是五岳中的西岳.华山之险居五岳之首,有"华山自古一条路"的说法.电影 <智取华山>即取材于这里的西峰--莲花峰, 峰顶有一块"斧劈石",相传神话传说故事<宝莲灯>中的沉香劈山 ...

  • [幼学琼林]原文.译文2
  • 地舆 [原文] 黄帝画野,始分都邑:夏禹治水,初奠山川.宇宙之江山不改,古今之称谓各殊. 北京原属幽燕,金台乃其异号:南京原为建业,金陵又是别名. 浙江系武林之区,原为越国:江西是豫章之郡,又号吴皋. 福建省属闽中,湖广地名三楚.东鲁.西鲁,即山东.山西之分:东粤.西粤,乃广东广西之域. 河南在华夏 ...

  • 浅谈李白诗中的黄河形象
  • 作者:曹文江 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 1995年10期 黄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是中华大地上最瑰丽壮观的自然景致.千百年来,黄河一直是诗人们描写和讴歌的对象.早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已留下了描绘黄河的诗句:"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泼泼,鳣鲔发发,葭菼揭揭.&quo ...

  • 中学课本中的古代地理常识
  • 中学课本中的古代地理常识 一. 地区名 1.江表 指长工以南地区.例如:江表英豪咸归附之.<赤壁之战> 2.江东 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如:亮兄瑾也,避乱江东.<赤壁之战> 3.关中 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如: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过秦论> 4 ...

  • 西安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 很早以来就有一种向往,感受一下西安这座历史古城的文化底蕴并领略它的风光。恰逢赶上这次机会,在局里的统一组织下,参加赴西安长安大学为期七天的考察学习。 根据考察学习的计划安排,几天来,我们先后领略了大秦帝国所为我们奉献的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以及秦始皇帝陵地宫,为古人创造的奇迹和智慧感到震撼! ...

  • 将进酒李白
  •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将 进 酒 -李白 (1)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仕途之路的复杂情感. (2)熟练背诵本文. 2能力目标 体会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领会作者酣畅淋漓的浪漫主义的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李白的浪漫,进一步学习李白的乐观思想. 4教学重点 ...

  • 关中历史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域特征与综合开发
  • 2002年5月May,2002笫31卷第3期J㈣l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ofShaar俩N.nnduniv町3ity(s.dmsd印ce)V01.31Nc,.3■历史地理学研究 关中历史人文旅游资源的 .区域特征与综合开发 赵克礼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摘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