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又出状况了?

  有几位朋友怜惜笔者老朽不能上网,经常,不,几乎每天给我发来他们看好的东西,帮助我打开这一扇观察世界的落地窗。感动之余,久而久之颇有点依赖:到时收不到就怅然若失,大感郁闷,又惦念丛生。昨天,在一堆东西中,居然看到一个大问号――“鲁迅为什么不谈民主?”作者似乎还是名人,我孤陋寡闻,不能断定。

  据说,民主是个好东西。可什么是“民主”,一百个专门家或许就有一百种说法吧!百家争鸣,也是一个好东西。

  鲁迅生于晚清,支持推翻皇权专制的革命;“革命尚未成功”,支持“共和”;张勋复辟,愤而辞职;北洋军阀专权,支持推翻它的“北伐”;国民党一党专政,支持推翻它的革命。是的,“行动”不是“言谈”,不算“谈”民主,但这样的“不谈民主”何罪之有?

  姑不论一定要求某某人“谈”什么,似乎不但算不得民主,恐怕连“谈”的常识都算不上吧?这种问责,是没完没了的,全世界没有一个人能够幸免的。就是法国曾经有过的“百科全书派”,它能“谈”尽天下的问题?何况鲁迅生前有言:“我想撕掉别人给我贴起来的名不符实的‘百科全书’的假招帖。”(《通信〈复魏猛克〉》)既然鲁迅连“百科全书”都不是,他“不谈”的宝贝可多了去了,有什么奇怪呢?值得一问么?

  不过,鲁迅毕竟也算是“谈”过一点“民主”的吧,只是他有他的方式。

  如果承认民主和专制是一枚铜板的两面,那么鲁迅“谈”专制行么?鲁迅说:

  

  约翰弥耳说:专制使人们变成冷嘲。我们却天下太平,连冷嘲也没有。我想:暴君的专制使人们变成冷嘲,愚民的专制使人们变成死相。(《忽然想到(五至六)》)

  约翰穆勒说:专制使人们变成冷嘲。而他竟不知道共和使人们变成沉默。(《小杂感》)

  专制者的反面就是奴才,有权时无所不为,失势时即奴性十足。孙皓是特等的暴君,但降晋之后,简直像一个帮闲;宋徽宗在位时,不可一世,而被掳后偏会含垢忍辱。做主子时以一切别人为奴才,则有了主子,一定以奴才自命:这是天经地义,无可动摇的。(《谚语》)

  

  这最后一条,最能显示鲁迅“谈”什么,“怎么”谈以及“为什么”这样谈的特质了。鲁迅是从人来“谈”问题的,他觉得社会把人分成主子、奴隶和奴才,才是焦点,才是病灶,制度是大有腾挪空间的。他认为,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任凭你爱排场的学者们怎样铺张,修史时候设些什么‘汉族发祥时代’、‘汉族发达时代’、‘汉族中兴时代’的好题目,好意诚然是可感的,但措辞太绕弯子了。有更其直截了当的说法在这里――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这一种循环,也就是‘先儒’之所谓‘一治一乱’;那些作乱人物,从后日的‘臣民’看来,是给‘主人’清道辟路的,所以说:‘为圣天子驱除云尔。’现在入了那一时代,我也不了然。”(《灯下漫笔》)辛亥革命后,民国建立了,14年的经历,令他得到这样的感觉:“我觉得仿佛久没有所谓中华民国。我觉得革命以前,我是做奴隶;革命以后不多久,就受了奴隶的骗,变成他们的奴隶了。”(《忽然想到(一至四)》)

  如果不拘泥于字面,不强求别人拾自己的牙慧,大概可以说“鲁迅为什么不谈民主”是个假问题吧!而且这还是一个“思想短板”的问题。发问者的思想中,只有一种固定的方式算是“谈民主”,而不知道“民主”是可以有许多方式来谈的。

  事实是,鲁迅27岁就“谈”民主了,只是他并不迷信。他不赞成“制造商估(即发展工业和商业――编者注)立宪国会”可以救中国,认为这只是枝叶,而“根柢在人”。他质问:“将以众治为文明欤,则西班牙波陀牙二国,立宪且久,顾其国之情状又何如矣?”他指出“见异己者兴,必借众以陵寡,托言众治,压制乃尤烈于暴君”现象的存在。他怀疑“多数决定”的必然正确性:“一梭格拉第也,而众希腊人鸩之,一耶稣基督也,而众犹太人磔之,后世论者,孰不云缪,顾其时则从众志耳。”(以上引文均见《文化偏至论》)何况鲁迅还多次谈了“三民主义”呢。您可以质疑、可以批判,但不可以断言“鲁迅为什么不谈民主?”

  

  (作者系文史学者、鲁迅研究专家)

  有几位朋友怜惜笔者老朽不能上网,经常,不,几乎每天给我发来他们看好的东西,帮助我打开这一扇观察世界的落地窗。感动之余,久而久之颇有点依赖:到时收不到就怅然若失,大感郁闷,又惦念丛生。昨天,在一堆东西中,居然看到一个大问号――“鲁迅为什么不谈民主?”作者似乎还是名人,我孤陋寡闻,不能断定。

  据说,民主是个好东西。可什么是“民主”,一百个专门家或许就有一百种说法吧!百家争鸣,也是一个好东西。

  鲁迅生于晚清,支持推翻皇权专制的革命;“革命尚未成功”,支持“共和”;张勋复辟,愤而辞职;北洋军阀专权,支持推翻它的“北伐”;国民党一党专政,支持推翻它的革命。是的,“行动”不是“言谈”,不算“谈”民主,但这样的“不谈民主”何罪之有?

  姑不论一定要求某某人“谈”什么,似乎不但算不得民主,恐怕连“谈”的常识都算不上吧?这种问责,是没完没了的,全世界没有一个人能够幸免的。就是法国曾经有过的“百科全书派”,它能“谈”尽天下的问题?何况鲁迅生前有言:“我想撕掉别人给我贴起来的名不符实的‘百科全书’的假招帖。”(《通信〈复魏猛克〉》)既然鲁迅连“百科全书”都不是,他“不谈”的宝贝可多了去了,有什么奇怪呢?值得一问么?

  不过,鲁迅毕竟也算是“谈”过一点“民主”的吧,只是他有他的方式。

  如果承认民主和专制是一枚铜板的两面,那么鲁迅“谈”专制行么?鲁迅说:

  

  约翰弥耳说:专制使人们变成冷嘲。我们却天下太平,连冷嘲也没有。我想:暴君的专制使人们变成冷嘲,愚民的专制使人们变成死相。(《忽然想到(五至六)》)

  约翰穆勒说:专制使人们变成冷嘲。而他竟不知道共和使人们变成沉默。(《小杂感》)

  专制者的反面就是奴才,有权时无所不为,失势时即奴性十足。孙皓是特等的暴君,但降晋之后,简直像一个帮闲;宋徽宗在位时,不可一世,而被掳后偏会含垢忍辱。做主子时以一切别人为奴才,则有了主子,一定以奴才自命:这是天经地义,无可动摇的。(《谚语》)

  

  这最后一条,最能显示鲁迅“谈”什么,“怎么”谈以及“为什么”这样谈的特质了。鲁迅是从人来“谈”问题的,他觉得社会把人分成主子、奴隶和奴才,才是焦点,才是病灶,制度是大有腾挪空间的。他认为,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任凭你爱排场的学者们怎样铺张,修史时候设些什么‘汉族发祥时代’、‘汉族发达时代’、‘汉族中兴时代’的好题目,好意诚然是可感的,但措辞太绕弯子了。有更其直截了当的说法在这里――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这一种循环,也就是‘先儒’之所谓‘一治一乱’;那些作乱人物,从后日的‘臣民’看来,是给‘主人’清道辟路的,所以说:‘为圣天子驱除云尔。’现在入了那一时代,我也不了然。”(《灯下漫笔》)辛亥革命后,民国建立了,14年的经历,令他得到这样的感觉:“我觉得仿佛久没有所谓中华民国。我觉得革命以前,我是做奴隶;革命以后不多久,就受了奴隶的骗,变成他们的奴隶了。”(《忽然想到(一至四)》)

  如果不拘泥于字面,不强求别人拾自己的牙慧,大概可以说“鲁迅为什么不谈民主”是个假问题吧!而且这还是一个“思想短板”的问题。发问者的思想中,只有一种固定的方式算是“谈民主”,而不知道“民主”是可以有许多方式来谈的。

  事实是,鲁迅27岁就“谈”民主了,只是他并不迷信。他不赞成“制造商估(即发展工业和商业――编者注)立宪国会”可以救中国,认为这只是枝叶,而“根柢在人”。他质问:“将以众治为文明欤,则西班牙波陀牙二国,立宪且久,顾其国之情状又何如矣?”他指出“见异己者兴,必借众以陵寡,托言众治,压制乃尤烈于暴君”现象的存在。他怀疑“多数决定”的必然正确性:“一梭格拉第也,而众希腊人鸩之,一耶稣基督也,而众犹太人磔之,后世论者,孰不云缪,顾其时则从众志耳。”(以上引文均见《文化偏至论》)何况鲁迅还多次谈了“三民主义”呢。您可以质疑、可以批判,但不可以断言“鲁迅为什么不谈民主?”

  

  (作者系文史学者、鲁迅研究专家)


相关内容

  • 鲁迅与当代作家doc
  • 鲁迅与当代作家 鲁迅作为二十世纪初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创者和奠基者,其创作影响了以后中国很多作家.就像伟大的哲学家用一个思想概括全部思想一样,伟大的小说家通过一个人的一生和一些最普通的事物,使所有人的一生涌现在他笔下.鲁迅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小说家.从孔乙已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所有中国读书人的影子,从闰土身 ...

  • 鲁迅作品赏析
  • 鲁迅作品赏析 传媒学院0802 倪海琳 220803013 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也是中国最早的现代白话小说,标志着中国小说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它通过"狂人"之口,把几千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的历史痛斥 ...

  • 鲁迅曾想以"母爱"为话题写文章最终未动笔
  • 鲁迅曾想以"母爱"为话题写文章 最终未动笔 鲁迅临终前想赶写两篇杂文:一篇关于"穷",大意是:个人暴富固然不好,但穷本身也不好,社会就穷不得:另一篇关于"母爱",大意是:母爱固然崇高伟大,但盲目的母爱也十分可怕. 关于"母爱&qu ...

  • 旧中国几个文人的经济状况
  • 作者:陈明远 新文学史料 2006年10期 文化人的经济状况,是他们创造性精神生产赖以实现的必要社会条件,也是影响人物性格.历史命运的要素.很奇怪,现代中国文化史和传记文学的许多著作,却往往忽视了这个重要方面. 五四至抗战时期的中国文化人,或是出于清高"耻言钱",或是出于隐私&q ...

  • 9.[鲁迅自传]教学设计
  • 9.<鲁迅自传>教学设计 南安市毓元中学 林金朗 [教材分析] <鲁迅自传>是语文版七下第三单元第一课.本单元是人物传记,是鲁迅作于1930的一篇自传, 叙述了他从1881年出生到1930年约50年的人生经历.按"经历 十 成绩"的结构和时间顺序来写,是鲁 ...

  • 浅谈鲁迅作品中的复仇主题
  • 论文名称:浅谈鲁迅作品中的复仇主题 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 班级: 市场营销二班 学号: [1**********] 姓名: 李乐平 摘要:品读过鲁迅先生的一些作品之后,人们会发现,在充满现实主义气息的文笔下,书写的不乏一些复仇主题的故事,并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阶级特点和美学特点.从<野草&g ...

  • [优秀作文]关于鲁迅的资料
  •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后改为豫亭,浙江绍兴会稽县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21年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 鲁迅的作品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 ...

  • 5 故乡_教案
  • 5. 故 乡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如:黛.阴晦.祭祀.颧骨.愕然.鄙夷.嗤笑.寒噤.惘然. 隔膜等. 2.学习用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的方法. 3.抓住故乡人物的变化和景物的变化分析人物,理解主题.理解鲁迅先生通过 小说所抒发的希望有新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 对人物形象的把握. 教学难点 对主题的 ...

  • 第二册语文课后思考习题答案
  • 第二册语文课后思考习题答案: 1课――<老王> 一. 老王是一个不幸的底层劳动者,十分贫困,但始终保持着善良.忠厚.纯朴的本性, 讲仁义.重感情.他给作者家送冰是"带送"之故而车费减半:热心地送患腿疾的钱先生上医院而不肯去应得的报酬,后拿了钱又怕作者家也缺钱而心生不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