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秋思原文.翻译及赏析

渔家傲·秋思

(6067人评分) 8.1

朝代:宋代

作者:范仲淹

原文: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写翻译

写赏析

纠错

收藏

分享

评分:

  

  

  

  

参考翻译

写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就全都不同了,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随着军营的号角声响起,四面传来战马嘶鸣的声音。像千里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烟雾弥漫中,落日朦胧,只见四野荒漠,一座孤城紧紧关闭着。空对愁酒一杯,离家万里,思绪万千,想起边患不平,功业未成,不知何时才能返回故里。羌笛的声音悠扬,寒霜洒满▼

参考赏析

写赏析

讲解

每读这首词,都会有不同的感悟。这首词首先给人的感觉是凄清、悲凉、壮阔、深沉,还有些伤感。而就在这悲凉、伤感中,有悲壮的英雄气在回荡着。“塞下秋来风景异”,劈头一句,作者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特殊的环境。时间是秋天,地点在边塞。风景呢?没说好,也没说坏,只说了一个“异”。“异”在哪里呢?且听下文:“衡阳雁▼

赏析

宋仁宗朝,西夏是从西北方面侵扰中原的强大敌人。公元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陕西延安),在边城的防御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朝廷腐败,败多胜少,只能坚守以稳定大局。本词即作于此时。上片着重写景。“塞下”二句首先点明地点,时间和边地延州与内地不同的风光,其次具体地描述风光的不同,西北边疆气▼

创作背景

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词作于北宋与西夏战争对峙时期。宋仁宗年间,范仲淹被朝廷派往西北前线,承担起北宋西北边疆防卫重任。▼

点评

范仲淹的《渔家傲》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可谓大手笔。范仲淹守边时,作《渔家傲》歌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苦,欧阳修尝称为“穷塞主”之词云云。现仅存一首。起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了延州的所区域。当时延州为西北边地,是防止西夏▼

评论

1038年西夏元昊称帝后,连年侵宋。由于积贫积弱,边防空虚,宋军一败于延州,再败于好水川,三败于定川寨。1040年,范仲淹自越州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延州当西夏出入关要冲,战后城寨焚掠殆尽,戍兵皆无壁垒,散处城中。此词可能即作于知延州时。原有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欧阳修尝称▼

赏析二

范仲淹是当时的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官至副宰相。他了解民间疾苦,深知宋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主张革除积弊,但因统治集团内部守旧派的反对,没能实现。他也是著名的文学家。这首《渔家傲》是他的代表作,反映的是他亲身经历的边塞生活。古代把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交界地方叫做“塞”或“塞▼

作者介绍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渔家傲·秋思

(6067人评分) 8.1

朝代:宋代

作者:范仲淹

原文: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写翻译

写赏析

纠错

收藏

分享

评分:

  

  

  

  

参考翻译

写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就全都不同了,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随着军营的号角声响起,四面传来战马嘶鸣的声音。像千里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烟雾弥漫中,落日朦胧,只见四野荒漠,一座孤城紧紧关闭着。空对愁酒一杯,离家万里,思绪万千,想起边患不平,功业未成,不知何时才能返回故里。羌笛的声音悠扬,寒霜洒满▼

参考赏析

写赏析

讲解

每读这首词,都会有不同的感悟。这首词首先给人的感觉是凄清、悲凉、壮阔、深沉,还有些伤感。而就在这悲凉、伤感中,有悲壮的英雄气在回荡着。“塞下秋来风景异”,劈头一句,作者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特殊的环境。时间是秋天,地点在边塞。风景呢?没说好,也没说坏,只说了一个“异”。“异”在哪里呢?且听下文:“衡阳雁▼

赏析

宋仁宗朝,西夏是从西北方面侵扰中原的强大敌人。公元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陕西延安),在边城的防御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朝廷腐败,败多胜少,只能坚守以稳定大局。本词即作于此时。上片着重写景。“塞下”二句首先点明地点,时间和边地延州与内地不同的风光,其次具体地描述风光的不同,西北边疆气▼

创作背景

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词作于北宋与西夏战争对峙时期。宋仁宗年间,范仲淹被朝廷派往西北前线,承担起北宋西北边疆防卫重任。▼

点评

范仲淹的《渔家傲》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可谓大手笔。范仲淹守边时,作《渔家傲》歌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苦,欧阳修尝称为“穷塞主”之词云云。现仅存一首。起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了延州的所区域。当时延州为西北边地,是防止西夏▼

评论

1038年西夏元昊称帝后,连年侵宋。由于积贫积弱,边防空虚,宋军一败于延州,再败于好水川,三败于定川寨。1040年,范仲淹自越州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延州当西夏出入关要冲,战后城寨焚掠殆尽,戍兵皆无壁垒,散处城中。此词可能即作于知延州时。原有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欧阳修尝称▼

赏析二

范仲淹是当时的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官至副宰相。他了解民间疾苦,深知宋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主张革除积弊,但因统治集团内部守旧派的反对,没能实现。他也是著名的文学家。这首《渔家傲》是他的代表作,反映的是他亲身经历的边塞生活。古代把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交界地方叫做“塞”或“塞▼

作者介绍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相关内容

  • 渔家傲·花底忽闻敲两桨原文.翻译与赏析
  • 渔家傲·花底忽闻敲两桨 (12人评分) 7.67 分 朝代:宋代 作者:欧阳修 原文: 花底忽闻敲两桨.逡巡女伴来寻访.酒盏旋将荷叶当.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 花气酒香清厮酿.花腮酒面红相向.醉倚绿阴眠一饷.惊起望.船头阁在沙滩上. 写翻译 写赏析 纠错 提问题 收藏 分享 评分: 译文与注释 写 ...

  • [渔家傲秋思]赏析
  • <渔家傲 秋思>赏析 同学们,赏析诗词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确是的.今天,我们来谈谈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渔家傲 秋思>. "渔家傲"是词牌名,对我们初中同学赏析诗词没有什么用处."秋思"是题 ...

  • [渔家傲]2011-2016年中考赏析题合集
  • <渔家傲>诗歌赏析中考试题汇编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思想内容]表现了诗人决心守边御敌的英雄气概,同时也反映了守边战士的思乡之情. [名句赏析]&quo ...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教案-免费语文教学资源
  •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教案 作者:   加入日期:09-03-07 会员:hyx2008 友情提供 渔家傲( ...

  • 九年级上25[词五首]1
  • [学习目标] 1.学习<望江南><武陵春>,积累词人信息,了解诗歌创作背景. 2. 熟读并背诵两首词,积累名句. 3. 理解内容,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背诵两首词,积累名句. [学习难点] 理解内容,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望江南> 1 ...

  • 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原文|翻译|赏析
  •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赏析 李璟流传下来的词作不多,所传几首词中,最脍炙人口的,就是这首<摊破浣溪沙>(有些本子作<浣溪沙>).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菡萏,荷花的别称.文字的语言是形象 ...

  • 渔家傲教案
  • <渔家傲秋思>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品味词中描写的边塞风光: 2.体会词的韵味,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知这首词慷慨壮烈的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清晰地了解整首词分上.下两阕写景和抒情,以及词作者通过景物 描写,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教 ...

  • 九上[词五首]导学案
  • <词五首>导学案 第一课时 主备人:白月萍 审核人:金雪峰 包科领导:于元天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积累文学常识,了解婉约派和豪放派的风格特征及代表作家作表作品: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及情感的 能力:通过反复吟咏,培养学生感 ...

  • 渔家傲中考试题含答案(答案和题分开)
  • 1.点明秋天边塞风景大变的一个词是 .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出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由此可以联想到王维<使至 塞上>的什么诗句? 答: 3.词作暗含对比,请举例说明. 答: 4.揭示词作主旨的一句是 . 5.文化积累: "衡阳雁去"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