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思考

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思考

摘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遍及全球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它不仅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更重要的是关乎人们的健康生存,特别是在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发生的当下,研究食品安全刻不容缓。本文通过界定食品安全的概念,综合分析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内在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将其从感性的道德批判上升到理性分析阶段,对于认识该问题并有效的解决提供研究支持。

关键词:食品安全 监督机制 现状 原因分析 发展对策

一、 食品安全的界定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

食品安全的界定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1、食品数量安全:即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生产民族基本生存所需的膳食需要。要求人们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生存生活所需要的基本食品。

2、食品质量安全:指提供的食品在营养,卫生方面满足和保障人群的健康需要,食品质量安全涉及食物的污染、是否有毒,添加剂是否违规超标、标签是否规范等问题,需要在食品受到污染界限之前采取措施,预防食品的污染和遭遇主要危害因素侵袭。

3、可持续安全:这是从发展角度要求食品的获取需要注重生态环境的良好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

二.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

国内食品安全问题

在中国,“吃了吗”这句中国式的问候语,伴随着中国时代的发展现在已经演变成“敢吃吗”。苏丹红、瘦肉精、地沟油、假鸡蛋、毒奶粉、注水肉、塑化剂等食品安全问题一再上演,不仅严重影响公众的身体健康,而且使其安全感、幸福感降低。严重影响到公众的工作与生活。国内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微生物污染问题。由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食品生产模式及饮食方式的改变、食品流通的日益广泛、新的病原体的不断出现、细菌耐药性的生产等,使食品,尤其是动物性食品,被病原体体及其毒素污染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一方面传统的食品污染问题继续存在,如沙门菌污染、霉菌毒素污染、农药污染和寄生虫污染等;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出现的一系列新的食品污染问题在我国同样突出,如大肠埃希菌已在国内多个省发生了严重的爆发流行等。全国食品污

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网5年来所获监测数据也表明,食品中农残和兽残的污染及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食品中的病原体污染连年以较快速度上升。

2、企业违法生产、加工食品现象不容忽视。一方面,少数不法分子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掺假制假,影响恶劣,另一方面,我国现有食品行业整体素质仍处于较低水平,卫生保证能力差的手工及家庭加工方式在食品加工中占相当大的比例,有的从业人员甚至未经健康体检,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无证无照生产加工食品行为屡禁不止,给食品安全造成重大隐患。

3、食品流通环节经营秩序不规范。一是位数众多的食品经营企业小而乱,溯源管理难,分级包装水平低,甚至违法使用不合格包装物。二是有些企业在食品收购、储藏和运输过程中,过量使用防腐剂、保鲜剂。三是部分经营者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变质食品。还有的在农村市场、城乡结合部及校园周边兜售无厂名厂址、无出厂合格证、无保质期的“三无”食品、假冒伪劣食品,严重危害城乡居民和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

4、新技术新资源的应用带来新的食品安全隐患。随着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大量食品新资源、添加剂新品种、新型包装材料、新工艺以及现代生物技术、酶制剂等新技术不断出现,造成直接应用于食品及间接与食品接触的化学物质日益增多,已经成为亟待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5、食品安全研究发现的新问题。随着食品安全科技的发展,传统的加工工艺的食品也不断被发现具有安全隐患,如油炸淀粉类食品的丙烯酰、油条中的铝残留等安全性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

6、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滞后。我国有国家、行业、地方、企业等不同的食品行业标准等,数量都超过千项;国家标准又分卫生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基本形成了一个由基础标准、产品标准、行为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组成的国家食品标准体系。但我国的食品标准,无论与食品安全形势的实际需求、还是与国际食品安全基本标准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7、检测水平低,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分布在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质检总局等多个政府部门,多部门从事同一种行为的管理,切入点和管理手段基本相仿,使本来稀缺的资源更加捉襟见肘,影响了食品安全的监督力度和震慑威力。新的快速、灵敏的检测手段,如基因探针、多聚酶链反应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已应用于食源性病原体检验,但在我国仍主要用于研究单位。

8、食品安全保障队伍素质有待提高。食品生产、经营与管理机构中懂得食品安全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极其匮乏,食品生产部门、各类农贸市场、食品市场的管理机构中既懂宏观管理又懂得专业知识、能为消费者把好食品安全卫生关的技术人员也极其匮乏。社会对食品安全专业的人才需求是很大的,但高校的相关专业却已经萎缩和消亡,缺乏高素质的食品安全研究和检验检测队伍,科技成果和技术储备严重不足。鉴于此,无法对与食品安全技术有关的法规、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缺乏监测网络和实验室分析手段

三、食品安全的国内背景

1、经济背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身体健康和食品安全有了更多的关注和了解,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今天,食品安全作为一个国际化的概念,与全球资源和环境问题、突发性流行病问题等一样越来越引起全人类的共同关注。

食品安全已成了各国政府以及相关国际组织极为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近年来国际市场上针对我国食品安全事件越来越多,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威胁到我国人民的健康生活,也成为威胁我国对外贸易的一个主要因素。经济全球化下的食品安全食品贸易的全球化发展使广大消费者受益,同时也使大量高品质、价格合理、安全的食品应运而生。

食品也是一种商品,任何有关商品的社会现象,其本质都是经济现象。所以,不能仅仅着眼于道德和监管,而应该分析其中的深层经济动因消费结构差异。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十三亿人口的消费结构异常复杂,可以说,各种质量的食品都存在着销路。为满足各类消费需求,不同层次口感、品相、营养的食品应运而生,其安全性成了食品安全监管的新难题。我国城乡差距和地域差距相当明显,客观上给伪劣食品提供了生存的空间。

2. 社会背景

社会心态失衡。纵观近年来发生的毒奶粉事件、地沟油事件等,表面看来是责任人主观上的无知,实质上更多的是心态的失衡和道德的腐败。法律的作用是威慑严重的违法行为,不可能对所有社会不良现象都加以规范,这就给许多违法经营者游走于合法和违法之间的灰色地带,造成了可乘之机。

社会诚信失范。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诚信问题,是食品安全的关键。市场越发达,诚信问题就越重要。食品属于体验商品,其质量尤其要靠生产经营者自律,但有的人为了获取非法的利益,故意从事违法违规行为。当前经营者食品安全的自律意识和法律意识还非常淡薄,他们以危害他人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代价,获取不正当利益。

四、 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 政府规制失灵导致食品安全问题

政府在市场经济体系中的规制、职能出现空缺,无法有效的规范食品安全领域。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发育很不充分,表现为主体发育不良、体系不健全、价格和竞争机制不完善等。政府如果退出,仅靠市场主体的自我调节是不能够正常调整食品安全领域的。

二、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价值观的影响

不同于一般的伦理学说,功利主义不考虑行为的动机与手段,仅考虑行为的结果对最大快乐值的影响。能增加最大快乐值的即是善;反之即为恶。 在我

国,功利主义表现为对社会财富增加的强烈渴望,对经济发展的极度推进,这些虽然使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了最大化的发展,但是也使得诚信观念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中消失殆尽。

三、 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不完善

我国现已颁布的涉及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数量多达十几部,但是由于它出台早,要求标准低,以及现实情况的飞速发展,有些条款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体系,对待严重的食品问题,已经不能有效的规范,合理的操作。

四、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和检测体系的不完善

监督机制:

第一,实行多头管理,管理职能不明确 第二,执法机构建设还不适应严峻的管理形势。

检测体系; 检测机构不健全,对已有的检测机构建设重视不够。

五、 生产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的不对称 .

在食品市场上,部分食品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唯利是图、不注重食品质量。在确信不会对消费者立即造成致命伤害时,根本无视消费者的健康,致使消费者在对有可能伤害到自身健康并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购买行为。

信息不对称造成严重的市场失灵,质量低劣、存在安全隐患、价格便宜的食品将质量好但成本高而导致价格高的食品挤出市场,市场上只剩下去安全保障的食品,消费者购买食品的安全程度降低。

六、地方保护主义的过度发展

第一,地方保护阻碍了全国统一、公平、规范、有序市场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

第二,地方保护危害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损害了地方政府的信誉。

第三,地方保护肢解市场,阻碍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影响公平竞争;导致地区产业、产品结构同化,造成浪费和损失。

七. 国家处罚力度的薄弱

目前,我国的食品法律法规惩罚力度不够,缺乏威慑力。我国对食品安全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惩处相对过轻,对违法行为大多予以查封、捣毁窝点、停业整顿和罚款等,处理威慑力不够。

八. 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不强

根据有关调查显示,人大多数公民对每天食用的食品表示比较担忧。 但就调查结果显示,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认识仅限于感性层面,未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在进行食品消费时,对相关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等关注较少。即使遇

到权益被侵害时,大多数人选择自认倒霉,并未利用媒体或向有关部门反映。可见,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有待提高。

四.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

一、对消费者的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居民正常的生活消费。 近几年来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不断,很大程度上已经加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郊区租地种菜,购买进口品风靡一时。能自制的产品尽量自己制作。外出就餐明显减少。

二、对企业的影响:

食品行业的人努力生产合格的产品,已涌现出一批达到良好生产规范的、有实力的企业,但是,这些企业的比重还较低。在生产方面,随着国际食品安全标准的提高,以外向型为特色的地区,也不得不经历区域化和标准化的转型。

三、食品安全问题对食品行业的影响

安全事件引发食品行业信任危机 宁愿受累花钱,也要让孩子吃上国外的奶粉,成为很多家长的普遍心态。这种看似不太理性的行为,集中反映了人们对国产奶粉的信任危机。 消费信心是食品行业发展的基础。信任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发展。

四、 对科技人员影响

加大对食品新技术、新资源的研究开发力度,但是食品新技术、新资源的应用给我国食品安全科技水平带来了新的挑战。 就拿以基因工程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来说,目前我们还不能肯定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

五、对食品从业人员的影响

“人”的活动贯穿“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产业链,在整个食品加工的各个环节,人的卫生意识、操作水平、技术能力、管理水平都直接影响食品生产过程控制和食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所以,对食品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了。

六、对食品安全监督机构的人员的影响

要求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分工明确,密切配合,相互衔接,构建严密、完整的监管体系。食品监管从业人员专业能力急需提高

七、对政府部门的影响

食品安全问题对政府部门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食品安全信任危机,影响政府公信力。但另一方面使得不少政府和部门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了政府考核范围。促进问题的解决。

八、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食品安全问题的频繁出现,严重影响我国对外食品出口产业。特别是自06年后,各国对我国商品召回的频率增高。 同时大量的食品安全问题同样造成‘中国制造’的品牌信誉严重损害。

九、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食品安全已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食品质量安全事的发生,直接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严重地打击了广大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使人们在一段时间内谈虎色变,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十、对我国国家形象的影响

食品安全在国际领域属于低位政治范畴,但关乎民生易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媒体的集中报道往往会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造成中国国家形象的损害。西方媒体报道的双重标准,使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扩大。

六、 食品安全问题解决方式

1.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良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保证。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从预警机制,发现机制,及时反应机制,到事后奖惩机制,应该是一个既封闭又开放的系统。机制互相衔接,环环紧扣,层层落实,并接受各界监督。

2.尽快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标准。

目前,我国大约有食品卫生标准500项,这只是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法典委员会制定食品卫生标准数量的1/8。我国对允许使用的136种农药制定了相应食品中的残留量标准,而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法典委员会、美国和欧盟制定的相关标准分别为395、489和1176个。 我国食品标准与国际接轨的程度很低,从而导致标准的可信度在国际上不高。

3.加大对食品检测检验研究和应用的投入

目前,食品监管部门的检测技术和检测设备普遍比较落后,许多产品没法做到即时检验。另外,基层检测人员的数量不够,素质也有待提高,都成为当前制约食品安全体系建设的“瓶颈”问题。

4.建立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体系

目前,我国在对食品的安全监管中尚未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制度。不仅有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还可以加强食品安全执法部门的队伍建设。目前,我国制定有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应急预案。不可否认,应急预案在及时控制和减轻消除食品突发事故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方面能够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

5.建立我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

信用在当今社会的作用越来越大,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它已成为企业的无形资本。食品安全不仅需要政府的监管,也需要政府在信用体系方面加大建设力度,运用市场规律,把食品企业对社会的食品安全责任真正化为自己的自觉意识。

6.建立食品安全教育宣传体系。

在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中,教育宣传体系的作用不能小觑。宣传教育工作是在全社会营造食品安全氛围的基础,应当突出主题、注重实效,以提高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认识水平。

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思考

摘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遍及全球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它不仅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更重要的是关乎人们的健康生存,特别是在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发生的当下,研究食品安全刻不容缓。本文通过界定食品安全的概念,综合分析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内在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将其从感性的道德批判上升到理性分析阶段,对于认识该问题并有效的解决提供研究支持。

关键词:食品安全 监督机制 现状 原因分析 发展对策

一、 食品安全的界定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

食品安全的界定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1、食品数量安全:即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生产民族基本生存所需的膳食需要。要求人们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生存生活所需要的基本食品。

2、食品质量安全:指提供的食品在营养,卫生方面满足和保障人群的健康需要,食品质量安全涉及食物的污染、是否有毒,添加剂是否违规超标、标签是否规范等问题,需要在食品受到污染界限之前采取措施,预防食品的污染和遭遇主要危害因素侵袭。

3、可持续安全:这是从发展角度要求食品的获取需要注重生态环境的良好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

二.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

国内食品安全问题

在中国,“吃了吗”这句中国式的问候语,伴随着中国时代的发展现在已经演变成“敢吃吗”。苏丹红、瘦肉精、地沟油、假鸡蛋、毒奶粉、注水肉、塑化剂等食品安全问题一再上演,不仅严重影响公众的身体健康,而且使其安全感、幸福感降低。严重影响到公众的工作与生活。国内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微生物污染问题。由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食品生产模式及饮食方式的改变、食品流通的日益广泛、新的病原体的不断出现、细菌耐药性的生产等,使食品,尤其是动物性食品,被病原体体及其毒素污染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一方面传统的食品污染问题继续存在,如沙门菌污染、霉菌毒素污染、农药污染和寄生虫污染等;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出现的一系列新的食品污染问题在我国同样突出,如大肠埃希菌已在国内多个省发生了严重的爆发流行等。全国食品污

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网5年来所获监测数据也表明,食品中农残和兽残的污染及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食品中的病原体污染连年以较快速度上升。

2、企业违法生产、加工食品现象不容忽视。一方面,少数不法分子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掺假制假,影响恶劣,另一方面,我国现有食品行业整体素质仍处于较低水平,卫生保证能力差的手工及家庭加工方式在食品加工中占相当大的比例,有的从业人员甚至未经健康体检,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无证无照生产加工食品行为屡禁不止,给食品安全造成重大隐患。

3、食品流通环节经营秩序不规范。一是位数众多的食品经营企业小而乱,溯源管理难,分级包装水平低,甚至违法使用不合格包装物。二是有些企业在食品收购、储藏和运输过程中,过量使用防腐剂、保鲜剂。三是部分经营者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变质食品。还有的在农村市场、城乡结合部及校园周边兜售无厂名厂址、无出厂合格证、无保质期的“三无”食品、假冒伪劣食品,严重危害城乡居民和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

4、新技术新资源的应用带来新的食品安全隐患。随着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大量食品新资源、添加剂新品种、新型包装材料、新工艺以及现代生物技术、酶制剂等新技术不断出现,造成直接应用于食品及间接与食品接触的化学物质日益增多,已经成为亟待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5、食品安全研究发现的新问题。随着食品安全科技的发展,传统的加工工艺的食品也不断被发现具有安全隐患,如油炸淀粉类食品的丙烯酰、油条中的铝残留等安全性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

6、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滞后。我国有国家、行业、地方、企业等不同的食品行业标准等,数量都超过千项;国家标准又分卫生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基本形成了一个由基础标准、产品标准、行为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组成的国家食品标准体系。但我国的食品标准,无论与食品安全形势的实际需求、还是与国际食品安全基本标准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7、检测水平低,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分布在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质检总局等多个政府部门,多部门从事同一种行为的管理,切入点和管理手段基本相仿,使本来稀缺的资源更加捉襟见肘,影响了食品安全的监督力度和震慑威力。新的快速、灵敏的检测手段,如基因探针、多聚酶链反应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已应用于食源性病原体检验,但在我国仍主要用于研究单位。

8、食品安全保障队伍素质有待提高。食品生产、经营与管理机构中懂得食品安全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极其匮乏,食品生产部门、各类农贸市场、食品市场的管理机构中既懂宏观管理又懂得专业知识、能为消费者把好食品安全卫生关的技术人员也极其匮乏。社会对食品安全专业的人才需求是很大的,但高校的相关专业却已经萎缩和消亡,缺乏高素质的食品安全研究和检验检测队伍,科技成果和技术储备严重不足。鉴于此,无法对与食品安全技术有关的法规、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缺乏监测网络和实验室分析手段

三、食品安全的国内背景

1、经济背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身体健康和食品安全有了更多的关注和了解,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今天,食品安全作为一个国际化的概念,与全球资源和环境问题、突发性流行病问题等一样越来越引起全人类的共同关注。

食品安全已成了各国政府以及相关国际组织极为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近年来国际市场上针对我国食品安全事件越来越多,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威胁到我国人民的健康生活,也成为威胁我国对外贸易的一个主要因素。经济全球化下的食品安全食品贸易的全球化发展使广大消费者受益,同时也使大量高品质、价格合理、安全的食品应运而生。

食品也是一种商品,任何有关商品的社会现象,其本质都是经济现象。所以,不能仅仅着眼于道德和监管,而应该分析其中的深层经济动因消费结构差异。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十三亿人口的消费结构异常复杂,可以说,各种质量的食品都存在着销路。为满足各类消费需求,不同层次口感、品相、营养的食品应运而生,其安全性成了食品安全监管的新难题。我国城乡差距和地域差距相当明显,客观上给伪劣食品提供了生存的空间。

2. 社会背景

社会心态失衡。纵观近年来发生的毒奶粉事件、地沟油事件等,表面看来是责任人主观上的无知,实质上更多的是心态的失衡和道德的腐败。法律的作用是威慑严重的违法行为,不可能对所有社会不良现象都加以规范,这就给许多违法经营者游走于合法和违法之间的灰色地带,造成了可乘之机。

社会诚信失范。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诚信问题,是食品安全的关键。市场越发达,诚信问题就越重要。食品属于体验商品,其质量尤其要靠生产经营者自律,但有的人为了获取非法的利益,故意从事违法违规行为。当前经营者食品安全的自律意识和法律意识还非常淡薄,他们以危害他人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代价,获取不正当利益。

四、 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 政府规制失灵导致食品安全问题

政府在市场经济体系中的规制、职能出现空缺,无法有效的规范食品安全领域。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发育很不充分,表现为主体发育不良、体系不健全、价格和竞争机制不完善等。政府如果退出,仅靠市场主体的自我调节是不能够正常调整食品安全领域的。

二、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价值观的影响

不同于一般的伦理学说,功利主义不考虑行为的动机与手段,仅考虑行为的结果对最大快乐值的影响。能增加最大快乐值的即是善;反之即为恶。 在我

国,功利主义表现为对社会财富增加的强烈渴望,对经济发展的极度推进,这些虽然使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了最大化的发展,但是也使得诚信观念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中消失殆尽。

三、 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不完善

我国现已颁布的涉及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数量多达十几部,但是由于它出台早,要求标准低,以及现实情况的飞速发展,有些条款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体系,对待严重的食品问题,已经不能有效的规范,合理的操作。

四、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和检测体系的不完善

监督机制:

第一,实行多头管理,管理职能不明确 第二,执法机构建设还不适应严峻的管理形势。

检测体系; 检测机构不健全,对已有的检测机构建设重视不够。

五、 生产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的不对称 .

在食品市场上,部分食品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唯利是图、不注重食品质量。在确信不会对消费者立即造成致命伤害时,根本无视消费者的健康,致使消费者在对有可能伤害到自身健康并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购买行为。

信息不对称造成严重的市场失灵,质量低劣、存在安全隐患、价格便宜的食品将质量好但成本高而导致价格高的食品挤出市场,市场上只剩下去安全保障的食品,消费者购买食品的安全程度降低。

六、地方保护主义的过度发展

第一,地方保护阻碍了全国统一、公平、规范、有序市场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

第二,地方保护危害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损害了地方政府的信誉。

第三,地方保护肢解市场,阻碍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影响公平竞争;导致地区产业、产品结构同化,造成浪费和损失。

七. 国家处罚力度的薄弱

目前,我国的食品法律法规惩罚力度不够,缺乏威慑力。我国对食品安全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惩处相对过轻,对违法行为大多予以查封、捣毁窝点、停业整顿和罚款等,处理威慑力不够。

八. 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不强

根据有关调查显示,人大多数公民对每天食用的食品表示比较担忧。 但就调查结果显示,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认识仅限于感性层面,未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在进行食品消费时,对相关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等关注较少。即使遇

到权益被侵害时,大多数人选择自认倒霉,并未利用媒体或向有关部门反映。可见,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有待提高。

四.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

一、对消费者的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居民正常的生活消费。 近几年来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不断,很大程度上已经加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郊区租地种菜,购买进口品风靡一时。能自制的产品尽量自己制作。外出就餐明显减少。

二、对企业的影响:

食品行业的人努力生产合格的产品,已涌现出一批达到良好生产规范的、有实力的企业,但是,这些企业的比重还较低。在生产方面,随着国际食品安全标准的提高,以外向型为特色的地区,也不得不经历区域化和标准化的转型。

三、食品安全问题对食品行业的影响

安全事件引发食品行业信任危机 宁愿受累花钱,也要让孩子吃上国外的奶粉,成为很多家长的普遍心态。这种看似不太理性的行为,集中反映了人们对国产奶粉的信任危机。 消费信心是食品行业发展的基础。信任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发展。

四、 对科技人员影响

加大对食品新技术、新资源的研究开发力度,但是食品新技术、新资源的应用给我国食品安全科技水平带来了新的挑战。 就拿以基因工程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来说,目前我们还不能肯定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

五、对食品从业人员的影响

“人”的活动贯穿“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产业链,在整个食品加工的各个环节,人的卫生意识、操作水平、技术能力、管理水平都直接影响食品生产过程控制和食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所以,对食品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了。

六、对食品安全监督机构的人员的影响

要求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分工明确,密切配合,相互衔接,构建严密、完整的监管体系。食品监管从业人员专业能力急需提高

七、对政府部门的影响

食品安全问题对政府部门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食品安全信任危机,影响政府公信力。但另一方面使得不少政府和部门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了政府考核范围。促进问题的解决。

八、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食品安全问题的频繁出现,严重影响我国对外食品出口产业。特别是自06年后,各国对我国商品召回的频率增高。 同时大量的食品安全问题同样造成‘中国制造’的品牌信誉严重损害。

九、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食品安全已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食品质量安全事的发生,直接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严重地打击了广大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使人们在一段时间内谈虎色变,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十、对我国国家形象的影响

食品安全在国际领域属于低位政治范畴,但关乎民生易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媒体的集中报道往往会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造成中国国家形象的损害。西方媒体报道的双重标准,使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扩大。

六、 食品安全问题解决方式

1.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良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保证。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从预警机制,发现机制,及时反应机制,到事后奖惩机制,应该是一个既封闭又开放的系统。机制互相衔接,环环紧扣,层层落实,并接受各界监督。

2.尽快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标准。

目前,我国大约有食品卫生标准500项,这只是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法典委员会制定食品卫生标准数量的1/8。我国对允许使用的136种农药制定了相应食品中的残留量标准,而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法典委员会、美国和欧盟制定的相关标准分别为395、489和1176个。 我国食品标准与国际接轨的程度很低,从而导致标准的可信度在国际上不高。

3.加大对食品检测检验研究和应用的投入

目前,食品监管部门的检测技术和检测设备普遍比较落后,许多产品没法做到即时检验。另外,基层检测人员的数量不够,素质也有待提高,都成为当前制约食品安全体系建设的“瓶颈”问题。

4.建立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体系

目前,我国在对食品的安全监管中尚未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制度。不仅有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还可以加强食品安全执法部门的队伍建设。目前,我国制定有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应急预案。不可否认,应急预案在及时控制和减轻消除食品突发事故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方面能够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

5.建立我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

信用在当今社会的作用越来越大,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它已成为企业的无形资本。食品安全不仅需要政府的监管,也需要政府在信用体系方面加大建设力度,运用市场规律,把食品企业对社会的食品安全责任真正化为自己的自觉意识。

6.建立食品安全教育宣传体系。

在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中,教育宣传体系的作用不能小觑。宣传教育工作是在全社会营造食品安全氛围的基础,应当突出主题、注重实效,以提高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认识水平。


相关内容

  • 马原作业网络文章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思考
  • [马原作业网络文章]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思考 欧盟食品安全局前主席Patrick Wall教授很难理解中国消费者对国产奶粉没信心.中国消费者为何对国产奶粉没信心,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2016年11月29日,黑龙江省食药监局发布<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6年第47期食品安全 ...

  • 食品安全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由海鲜食品安全调研引发的思考
  • 法制博览 热点笔谈 LEGALITYVISION 2014·09(中) ·21· 食品安全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由海鲜食品安全调研引发的思考 杨晗璐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杭州310018 [摘要]食品安全问题是近年来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各种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本文以海鲜食品的安全问题为调研 ...

  • 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绿色餐饮的思考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绿色餐饮的思考 作者:叶小文 钟晓霞 郝志阔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6年第04期 我国餐饮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的一个传统支柱产业,在改革开放后的二十多年中得到了快速发展,已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然 ...

  • 有关食品安全问题引起的思考和建议
  • 有关食品安全问题引起的 思考和建议 涞源实验小学 李宙运 有关食品安全问题引起的思考和建议 涞源实验小学 李宙运 民以食为天,从古至今,食品安全向来都是人民生活之根本,国家稳定之基础,社会发展之前提.而最近接二连三爆出的社会食品安全问题:搀有苏丹红的咸鸭蛋,含有孔雀绿的多宝鱼,加农药的金华火腿等着一 ...

  • 劳动法毕业论文题
  • 劳动法毕业论文题 1. 我国劳动法应对入世挑战的思考 2. 论劳动法与人权保障 3. 论劳动权 4. 论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人事关系的区别及其法律适用 5. 论劳动合同的解除 6. 论集体合同的立法及其完善 7. 论内部劳动规则的效力 8. 论劳动者资格与民事主体资格的关系 9. 论用人单位资格与民 ...

  • 谈谈我对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思考
  • , 谈谈我对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思考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从"瘦肉精"到"染色馒头",从"毒血旺"到最近的"黑心烤鸭",此起彼伏的食品安全事件刺痛我们的神经,拷问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更引起我们对我国食品安全的思考! ...

  • 针对发电厂电气运行相关问题的思考
  • [摘 要]电力是维持当今社会发展的主要能源之一,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电力系统的稳定发展小则关系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正常秩序,大则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电力的供电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虽然,当今电厂电气设备的现代化程度较高,但也难免出现基 ...

  • 电子商务法律基础知识
  • 作 者: 王芸 著 <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协作会>组 编 出 版 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1**********]85 出版时间:2003-04-01 版 次:1 页 数:180 装 帧:平装 开 本:16开 所属分类:图书 > 法律 > 理论法学 编辑本段内容 ...

  • 安全生态下的网络安全
  • 摘要:在人类社会日益关注网络安全的今天,仅从网络安全的角度来思考网络安全,明显的存在着许多问题,为保证网络安全的实现更加科学.有效,拓展视野,立足安全生态,认知安全生态,在安全生态的大背景下,全面思考网络安全,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网络安全发展之路,才会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关键词:安全生态:网络安全 ...

  • 食品安全毕业论文题目(542个)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三月二十 日 毕业 食品安全毕业论文题目 一.论文说明 本团队长期从事论文写作与论文发表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专科本科论文300起,具体信息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