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适用范围 路基坡面防护工程施工 QB/T2602-2004
本工艺标准对公路路基坡面防护工程施工进行有效控制,确保路基防护工程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适用于公路路基各类防护工程。
2.施工准备
2.1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材料
2.1.1.1砂浆:强度等级应符合图纸规定和规范要求。砂浆中砂宜用中砂或粗砂,砂的最大粒径,当用于砌筑片石时 ,不宜大于5mm;当用砌筑块石、粗料石时,不宜大于2.5mm。勾缝砂浆强度对于主体工程不低于M10,附属工程不低于M7.5且均不低于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
2.1.1.2片石:一般用爆破或契劈法开采石块,厚度不小于15cm。用作镶面的片石,应选择表面较平整,尺寸较大者,并应稍加修整。
2.1.1.3块石:应形状大致方正,上下面大致平整,厚度20~30cm,宽度约为厚度的1~1.5倍,长度约为厚度的1.5~3倍(如有锋棱锐角,应敲除),块石用作镶面时,应将外露面稍加修凿。
2.1.1.4钢筋:带肋钢筋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轧钢筋》(GB1499)的规定,光圆钢筋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轧钢筋》(GB13013)的规定。钢筋应顺直,不得有裂纹、断伤、刻痕、表面油污和锈蚀。
2.1.1.5草籽:以容易生长、根部发达、叶茎低矮或有菊小茎的多年生草种为宜。
2.1.1.6砂砾垫层:粒径一般不大于50mm,含泥量不宜超过5%,有机质含量不大于1%。
2.1.2主要机具设备
2.1.2.1机具设备:混凝土搅拌机、砂浆输送泵、砂浆拌和机、混凝土(砂浆)喷射机等。
3.操作工艺
3.1种草
3.1.1适用于边坡稳定、坡面冲刷轻微的路堤或路堑边坡。
3.1.2播种的坡面应平整、密实、湿润,并应在湿度较大的季节施工。
3.1.3播种方法有撒播法、喷播法和行播法等。
3.1.3采用撒播法时,草籽应均匀撒播在已清理好的土质边坡上,同时做好保护措施。对于不利于草类生长的土质,应在坡面上先铺一层5~10cm的种植土。
3.1.3.2路堑边坡较陡或较高时,可通过试验采用草籽与含肥料的有机质泥浆混合,用喷播法将混合物喷射于坡面。
3.1.3.3采用行播法时,草籽埋入深度应不小于5cm且行距应均匀。
3.1.4播种后,应适时进行洒水施肥、清除杂草等养护管理,直到植物覆盖坡面。
3.2铺草皮
3.2.1适用于各种土质边坡,特别是当坡面冲刷比较严重,边坡较陡时。
3.2.2铺草皮需预先备料,草皮可就近培育,切成整齐块状,然后移铺在坡面上。铺时应自下而上,并用竹木小桩将草皮钉在坡面上,使之稳定。
3.2.3铺草皮应尽可能在春秋季或雨季进行,施工时应将边坡表面挖松整平,必要时还应加铺种植土。
3.2.4铺草皮后,应适时进行洒水施肥等养护管理。
3.3浆砌片(块)石或浆砌混凝土预制块护坡及护面墙
3.3.1一般要求
3.3.1.1在需要施工的区域内,按图纸所示整修成坡度整齐的新鲜坡面,坡面不应有树桩、有机物或废物。坡面整修后应立即进行护坡铺砌。
3.3.1.2砌筑之前必须将基面或坡面夯实平整后,方可砌筑。
3.3.1.3砌体外露面的坡顶、边口应先砌较平整的石块并加以修整。
3.3.1.4护坡及锥坡坡脚应挖槽,使基础嵌入槽内,基础埋置深度按图纸规定或监理工程师指令执行。
3.3.1.5当挖方有渗水之处的护面墙,应适当增加泄水孔。
3.3.1.6铺设砂砾垫层前,应将地表面拍打平整密实,厚度均匀,压实度大于90%。
3.3.1.7砌体的沉降缝、伸缩缝、泄水孔的位置应符合图纸要求。
3.3.2砌体的工艺要求
3.3.2.1在砌筑前每一石块均应用干净水洗净并使其彻底饱和,垫层亦应干净并湿润。所有石块应座于新拌砂浆之上,在砂浆凝固前,石块固定就位。
3.3.2.2所有石料均应按层砌筑。当砌体相当长时,应分为几段。砌筑时相邻段高差不大于1.2m,段与段间设伸缩缝或沉降缝,各段水平砌缝应一致。
3.3.2.3先铺砌角隅石及镶面石,然后铺砌帮衬石,然后铺砌腹石,镶面石与角隅石应与帮衬石互相锁合,帮衬石与腹石应互相锁合。
3.3.2.4如果石块松动或砌缝开裂,应将石块提起,将垫层砂浆与砌缝砂浆清扫干净,然后将石块重铺砌在新砂浆上。
3.3.2.5片石砌体应分层砌筑,一般2~3层组成一个工作层,每一工作层应大致找平。相对长和短的石块应交错铺在同一层并和帮衬石或腹石交错锁结。竖缝应与邻层的竖缝错开。当用水泥砂浆砌筑时,一般平缝与竖缝宽度不大于40mm。
3.3.2.6块石应成行铺砌成水平层次,镶面石应按一丁一顺或一丁二顺砌筑。帮衬石及腹石的竖缝应相互错开,砂浆砌筑平缝宽度不
应大于30mm,竖缝不大于40mm。
3.3.2.7粗料石及混凝土预制块砌体应成行铺砌并砌成水平层次,且一丁一顺砌筑,缝为竖缝和平缝,粗料石缝宽不大于20mm,混凝土预制块缝宽不大于10mm。与邻层石块或预制块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且丁石的上层或下层不宜有竖缝。
3.3.2.8勾好缝或灌好浆的砌体在完工后,视水泥种类及气候情况,在7~14d内应加强养生。
3.3.2.9所有灰缝应满填砂浆。
3.3.3混凝土预制块网格护坡
3.3.3.1各式骨架植草护坡的施工,应先清理施工场地,修整边坡,使砌筑地带的标高和边坡坡度与图纸要求相一致。然后按图纸所示的地点进行施工放样,浅挖砌筑网格的基坑,并进行人工夯实。
3.3.3.2经检查砌筑地带的标高和边坡坡度与图纸相一致后,即可埋置混凝土预制块,要求整齐顺直、无凹凸不平现象。
3.3.3.3经必要的养生后,将砌筑材料的残留物清除干净,同时不得损坏已成的网格,如有松动或脱落之处必须及时修整。
3.3.3.4骨架形成后,应及时按图纸要求铺草皮或播种草种。
3.3.4浆砌片(块)石护面墙的砌筑
3.3.4.1砌体砌筑前应测量放样,施工时应立杆挂线或样板控制,并要经常复核验证,以保持线形顺适,砌体平整。
3.3.4.2护面墙修筑前应先清除边坡松动岩土,露出新鲜面,边坡上的凹陷部分挖成台阶,应以墙体相同的圬工砌补,不可回填土石或干砌片石。
3.3.4.3墙背与坡面应密贴结合,砌体咬口紧密、错缝、砂浆饱满,砌体勾缝应牢固和美观。
3.3.4.4护面墙基础应设在可靠的地基上,埋置深度应当低于冰冻线以下0.25m;承载力不宜小于350kpa。
3.3.4.5根据图纸规定的伸缩缝和沉降缝的长度,应分段砌筑,其泄水孔、耳墙、砂砾反滤层与墙同步进行。泄水孔可预留孔洞或埋
设铁管;反滤层应在砌高一层后,即行填筑一层,当达到耳墙位置时,清理边坡后先进行耳墙砌筑。
3.3.4.6护面墙砌体应自下而上逐层砌筑,直至墙顶。当为多级墙时,上墙边坡清刷完后,可先砌上墙,以利于施工安全和进度。
3.4锚杆喷射混凝土边坡防护(详见《坡面锚杆喷射混凝土防护施工工艺标准》)。
4.质量标准
4.1主控项目
4.1.1护坡、护面墙检查项目见表4.1.1。
护坡、护面墙检查项目见 表4.1.1
4.1.2混凝土预制块网格护坡检查项目见表4.1.2。
混凝土预制块网格护坡检查项目 表4.1.2
续上表
4.1.3砌片(块)石挡土墙检查项目见表4.1.3。
砌片(块)石挡土墙检查项目 表4.1.3
4.2一般项目
4.2.1石砌防护表面平整,无垂直通缝;锚喷防护无钢筋、铁丝外露现象,且表面平顺、密实,无脱落现象。使用喷锚支护时,锚杆露出岩体面的长度不大于喷射混凝土的厚度。
4.2.2勾缝平顺,无脱落现象。
4.2.3泄水孔坡度向外,无堵塞现象。
4.2.4沉降缝垂直整齐,上下贯通。
4.2.5砌石分层错缝,浆砌时坐浆挤紧,嵌填饱满密实,不得有空洞。
5.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5.1砌石工程
5.1.1砂浆的配合比应符合试验规定。
5.1.2砌筑时砌块要错缝。浆砌时坐浆挤缝,嵌缝后砂浆饱满,无空洞现象,干砌时不松动,叠砌和浮塞。
5.2锥、护坡
5.2.1锥、护坡基础埋置深度及地基应符合设计要求。
5.2.2浆砌时砂浆配合比应符合试验规定,砌体要咬扣紧密,嵌缝饱满密实。
5.2.3石料质量规格应符合有关规定。
5.2.4锥、护坡填土密实度应达到设计要求。
5.3锚喷支护(详见《坡面锚杆喷射混凝土防护施工工艺标准》)。
6.安全措施
6.1边坡防护作业,必须搭设牢固的脚手架。
6.2砂浆拌和机、混凝土拌和机
6.2.1拌和机应安置稳妥,开机前必须确认传动及各部装置牢固可靠,操作灵活。运转中不得用手或木棒等伸进筒内清理筒口的灰浆。
6.2.2作业中如发生故障,应立即切断电源,并将筒内砂浆、混凝土倒出。
6.3砂浆输送泵
6.3.1输送管道各接头应连接牢固,并设有牢固的支撑,尽量减少管道长度和弯管数量,管道上不得加压或悬挂重物。
6.3.2作业前应空运转,在确认放置方向正确、电路形状、传动保护装置及料斗滤网齐全可靠后,方可进行作业。
6.3.3工作中应随时注意压力表指针是否正常,检查球阀、阀座和挤压有无异常,如发现漏浆应停机修复后方可继续作业。
6.4砂浆喷射机
6.4.1喷射机应保持内部清洁,输送泵和喷射机人员应密切联系,协调配合。
6.4.2转换作业面时,输料软管不得随地拖拉和弯折。
6.4.3在砂浆喷射机喷嘴5m范围内不得站人;工作停歇时,喷嘴不得朝向有人的方向。
6.5人工挖基作业时,从基坑内抛上的土方应边挖边运。用土台分层抛掷传运出土时,台阶宽度不得小于0.7m,高度不得大于1.5m。基坑上边缘暂时堆放的土方至少应距坑边0.8m以外,堆方高度不得超过1.5m。
1.适用范围 路基坡面防护工程施工 QB/T2602-2004
本工艺标准对公路路基坡面防护工程施工进行有效控制,确保路基防护工程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适用于公路路基各类防护工程。
2.施工准备
2.1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材料
2.1.1.1砂浆:强度等级应符合图纸规定和规范要求。砂浆中砂宜用中砂或粗砂,砂的最大粒径,当用于砌筑片石时 ,不宜大于5mm;当用砌筑块石、粗料石时,不宜大于2.5mm。勾缝砂浆强度对于主体工程不低于M10,附属工程不低于M7.5且均不低于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
2.1.1.2片石:一般用爆破或契劈法开采石块,厚度不小于15cm。用作镶面的片石,应选择表面较平整,尺寸较大者,并应稍加修整。
2.1.1.3块石:应形状大致方正,上下面大致平整,厚度20~30cm,宽度约为厚度的1~1.5倍,长度约为厚度的1.5~3倍(如有锋棱锐角,应敲除),块石用作镶面时,应将外露面稍加修凿。
2.1.1.4钢筋:带肋钢筋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轧钢筋》(GB1499)的规定,光圆钢筋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轧钢筋》(GB13013)的规定。钢筋应顺直,不得有裂纹、断伤、刻痕、表面油污和锈蚀。
2.1.1.5草籽:以容易生长、根部发达、叶茎低矮或有菊小茎的多年生草种为宜。
2.1.1.6砂砾垫层:粒径一般不大于50mm,含泥量不宜超过5%,有机质含量不大于1%。
2.1.2主要机具设备
2.1.2.1机具设备:混凝土搅拌机、砂浆输送泵、砂浆拌和机、混凝土(砂浆)喷射机等。
3.操作工艺
3.1种草
3.1.1适用于边坡稳定、坡面冲刷轻微的路堤或路堑边坡。
3.1.2播种的坡面应平整、密实、湿润,并应在湿度较大的季节施工。
3.1.3播种方法有撒播法、喷播法和行播法等。
3.1.3采用撒播法时,草籽应均匀撒播在已清理好的土质边坡上,同时做好保护措施。对于不利于草类生长的土质,应在坡面上先铺一层5~10cm的种植土。
3.1.3.2路堑边坡较陡或较高时,可通过试验采用草籽与含肥料的有机质泥浆混合,用喷播法将混合物喷射于坡面。
3.1.3.3采用行播法时,草籽埋入深度应不小于5cm且行距应均匀。
3.1.4播种后,应适时进行洒水施肥、清除杂草等养护管理,直到植物覆盖坡面。
3.2铺草皮
3.2.1适用于各种土质边坡,特别是当坡面冲刷比较严重,边坡较陡时。
3.2.2铺草皮需预先备料,草皮可就近培育,切成整齐块状,然后移铺在坡面上。铺时应自下而上,并用竹木小桩将草皮钉在坡面上,使之稳定。
3.2.3铺草皮应尽可能在春秋季或雨季进行,施工时应将边坡表面挖松整平,必要时还应加铺种植土。
3.2.4铺草皮后,应适时进行洒水施肥等养护管理。
3.3浆砌片(块)石或浆砌混凝土预制块护坡及护面墙
3.3.1一般要求
3.3.1.1在需要施工的区域内,按图纸所示整修成坡度整齐的新鲜坡面,坡面不应有树桩、有机物或废物。坡面整修后应立即进行护坡铺砌。
3.3.1.2砌筑之前必须将基面或坡面夯实平整后,方可砌筑。
3.3.1.3砌体外露面的坡顶、边口应先砌较平整的石块并加以修整。
3.3.1.4护坡及锥坡坡脚应挖槽,使基础嵌入槽内,基础埋置深度按图纸规定或监理工程师指令执行。
3.3.1.5当挖方有渗水之处的护面墙,应适当增加泄水孔。
3.3.1.6铺设砂砾垫层前,应将地表面拍打平整密实,厚度均匀,压实度大于90%。
3.3.1.7砌体的沉降缝、伸缩缝、泄水孔的位置应符合图纸要求。
3.3.2砌体的工艺要求
3.3.2.1在砌筑前每一石块均应用干净水洗净并使其彻底饱和,垫层亦应干净并湿润。所有石块应座于新拌砂浆之上,在砂浆凝固前,石块固定就位。
3.3.2.2所有石料均应按层砌筑。当砌体相当长时,应分为几段。砌筑时相邻段高差不大于1.2m,段与段间设伸缩缝或沉降缝,各段水平砌缝应一致。
3.3.2.3先铺砌角隅石及镶面石,然后铺砌帮衬石,然后铺砌腹石,镶面石与角隅石应与帮衬石互相锁合,帮衬石与腹石应互相锁合。
3.3.2.4如果石块松动或砌缝开裂,应将石块提起,将垫层砂浆与砌缝砂浆清扫干净,然后将石块重铺砌在新砂浆上。
3.3.2.5片石砌体应分层砌筑,一般2~3层组成一个工作层,每一工作层应大致找平。相对长和短的石块应交错铺在同一层并和帮衬石或腹石交错锁结。竖缝应与邻层的竖缝错开。当用水泥砂浆砌筑时,一般平缝与竖缝宽度不大于40mm。
3.3.2.6块石应成行铺砌成水平层次,镶面石应按一丁一顺或一丁二顺砌筑。帮衬石及腹石的竖缝应相互错开,砂浆砌筑平缝宽度不
应大于30mm,竖缝不大于40mm。
3.3.2.7粗料石及混凝土预制块砌体应成行铺砌并砌成水平层次,且一丁一顺砌筑,缝为竖缝和平缝,粗料石缝宽不大于20mm,混凝土预制块缝宽不大于10mm。与邻层石块或预制块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且丁石的上层或下层不宜有竖缝。
3.3.2.8勾好缝或灌好浆的砌体在完工后,视水泥种类及气候情况,在7~14d内应加强养生。
3.3.2.9所有灰缝应满填砂浆。
3.3.3混凝土预制块网格护坡
3.3.3.1各式骨架植草护坡的施工,应先清理施工场地,修整边坡,使砌筑地带的标高和边坡坡度与图纸要求相一致。然后按图纸所示的地点进行施工放样,浅挖砌筑网格的基坑,并进行人工夯实。
3.3.3.2经检查砌筑地带的标高和边坡坡度与图纸相一致后,即可埋置混凝土预制块,要求整齐顺直、无凹凸不平现象。
3.3.3.3经必要的养生后,将砌筑材料的残留物清除干净,同时不得损坏已成的网格,如有松动或脱落之处必须及时修整。
3.3.3.4骨架形成后,应及时按图纸要求铺草皮或播种草种。
3.3.4浆砌片(块)石护面墙的砌筑
3.3.4.1砌体砌筑前应测量放样,施工时应立杆挂线或样板控制,并要经常复核验证,以保持线形顺适,砌体平整。
3.3.4.2护面墙修筑前应先清除边坡松动岩土,露出新鲜面,边坡上的凹陷部分挖成台阶,应以墙体相同的圬工砌补,不可回填土石或干砌片石。
3.3.4.3墙背与坡面应密贴结合,砌体咬口紧密、错缝、砂浆饱满,砌体勾缝应牢固和美观。
3.3.4.4护面墙基础应设在可靠的地基上,埋置深度应当低于冰冻线以下0.25m;承载力不宜小于350kpa。
3.3.4.5根据图纸规定的伸缩缝和沉降缝的长度,应分段砌筑,其泄水孔、耳墙、砂砾反滤层与墙同步进行。泄水孔可预留孔洞或埋
设铁管;反滤层应在砌高一层后,即行填筑一层,当达到耳墙位置时,清理边坡后先进行耳墙砌筑。
3.3.4.6护面墙砌体应自下而上逐层砌筑,直至墙顶。当为多级墙时,上墙边坡清刷完后,可先砌上墙,以利于施工安全和进度。
3.4锚杆喷射混凝土边坡防护(详见《坡面锚杆喷射混凝土防护施工工艺标准》)。
4.质量标准
4.1主控项目
4.1.1护坡、护面墙检查项目见表4.1.1。
护坡、护面墙检查项目见 表4.1.1
4.1.2混凝土预制块网格护坡检查项目见表4.1.2。
混凝土预制块网格护坡检查项目 表4.1.2
续上表
4.1.3砌片(块)石挡土墙检查项目见表4.1.3。
砌片(块)石挡土墙检查项目 表4.1.3
4.2一般项目
4.2.1石砌防护表面平整,无垂直通缝;锚喷防护无钢筋、铁丝外露现象,且表面平顺、密实,无脱落现象。使用喷锚支护时,锚杆露出岩体面的长度不大于喷射混凝土的厚度。
4.2.2勾缝平顺,无脱落现象。
4.2.3泄水孔坡度向外,无堵塞现象。
4.2.4沉降缝垂直整齐,上下贯通。
4.2.5砌石分层错缝,浆砌时坐浆挤紧,嵌填饱满密实,不得有空洞。
5.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5.1砌石工程
5.1.1砂浆的配合比应符合试验规定。
5.1.2砌筑时砌块要错缝。浆砌时坐浆挤缝,嵌缝后砂浆饱满,无空洞现象,干砌时不松动,叠砌和浮塞。
5.2锥、护坡
5.2.1锥、护坡基础埋置深度及地基应符合设计要求。
5.2.2浆砌时砂浆配合比应符合试验规定,砌体要咬扣紧密,嵌缝饱满密实。
5.2.3石料质量规格应符合有关规定。
5.2.4锥、护坡填土密实度应达到设计要求。
5.3锚喷支护(详见《坡面锚杆喷射混凝土防护施工工艺标准》)。
6.安全措施
6.1边坡防护作业,必须搭设牢固的脚手架。
6.2砂浆拌和机、混凝土拌和机
6.2.1拌和机应安置稳妥,开机前必须确认传动及各部装置牢固可靠,操作灵活。运转中不得用手或木棒等伸进筒内清理筒口的灰浆。
6.2.2作业中如发生故障,应立即切断电源,并将筒内砂浆、混凝土倒出。
6.3砂浆输送泵
6.3.1输送管道各接头应连接牢固,并设有牢固的支撑,尽量减少管道长度和弯管数量,管道上不得加压或悬挂重物。
6.3.2作业前应空运转,在确认放置方向正确、电路形状、传动保护装置及料斗滤网齐全可靠后,方可进行作业。
6.3.3工作中应随时注意压力表指针是否正常,检查球阀、阀座和挤压有无异常,如发现漏浆应停机修复后方可继续作业。
6.4砂浆喷射机
6.4.1喷射机应保持内部清洁,输送泵和喷射机人员应密切联系,协调配合。
6.4.2转换作业面时,输料软管不得随地拖拉和弯折。
6.4.3在砂浆喷射机喷嘴5m范围内不得站人;工作停歇时,喷嘴不得朝向有人的方向。
6.5人工挖基作业时,从基坑内抛上的土方应边挖边运。用土台分层抛掷传运出土时,台阶宽度不得小于0.7m,高度不得大于1.5m。基坑上边缘暂时堆放的土方至少应距坑边0.8m以外,堆方高度不得超过1.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