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教育信息
第4期
三门峡市教育局办公室 2010年1月19日
抓好“四个到位” 落实“四个保证”
陕县教师进修学校内涵建设求作为赢发展
近年来,陕县进修学校本着为“扎根教育实践,研究教师发展,服务基层学校”的教育理念,围绕“塑师表,铸师魂”的教育目标,以人为本抓管理,以情治校多激励,锐意进取提素质,创新举措求发展,抓好“四个到位”,落实“四个保证”,努力争创省级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经省市专家先后两次到该校实地查看、综合评估,日前被授予“河南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荣誉称号。
基础硬件建设到位,为师训工作提供阵地保证。该校占地20.5亩,建筑面积7722平方米,拥有培训楼一幢4611平方米,办公楼一幢800平方米,学员住宿楼一幢1611平方米,其他建筑700平方米。学校建成标准化教室29个,标准化篮球场1个,藏书16000册,拥有现代化水平、适用各学科教师培训的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目前可一次性容纳500余人同时进行培训,并依托县实验小学为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开展教学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等实践活动,使其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培训者素质到位,为师训工作提供师资保证。一方面重点抓好专职教师,全面培优。该校组织教职工开展谈心活动和“提修养,强素质”教育活动,不断提高教职工的思想素质和职业责任感;开展读好书活动,积极打造书香校园;采取“走出去”的办法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取经,更新教育观念,开阔培训视野;举办三笔字、普通话和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活动,强化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举行新课程课堂教学下水课、培训教师过关课、外出学习人员汇报课的 “讲三课”活动,不断增加教师实践经验,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另一方面,突出抓好兼职教师,打造精品。该校采取从省市县邀请资深专家以及从中小学、幼儿园教学一线聘请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等方式,组建了一支高学历、高能力、高素质的40名专兼职培训者教师队伍,提高了培训的广度和深度,更好服务了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
培训服务措施到位,为师训工作提供成效保证。 针对该县地处豫西丘陵山地,农村学校布局分散的实际,该校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凸显为农村教师服务的意识,提高培训的效果。一是深入基层,将专业引领切实融合在基层实践中。实行“五四工作制”:除周五到校集中外,其余四天专职教学人员全部深入基层听课座谈、跟踪调研,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二是开展教研活动,为教师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组织县内优秀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送课。通过课例观摩、互动研讨、专题讲座等形式为广大农村教师答疑解惑,帮助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三是实行联合办学,为广大教师学历提高创设条件。该校上挂湖北长江大学、河南师范大学,下联中小学校,近年来不断举办学历进修班,共培训教师1300余人。四是创新培训模式,为教师参训提供便利条件。在培训中坚持“两个倾斜,六个结合”:即向农村倾斜,向薄弱科目倾斜;校内培训和送教下乡培训相结合,综合培训和分类培训相结合,集体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专家主持引领和全员互动相结合,远程教育培训和面对面培训相结合。为方便基层教师接受培训,有效解决工学矛盾,积
极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培训者经常利用晚上和双休日到基层“上门”培训。五是规范校本研修档案建设,促进培训工作规范化。采取“分片试行,整体推进”的模式,选派专任教师蹲点基层学校,手把手示范指导。目前,全县校本研修示范点达到25所。同时,发挥资源优势,利用师资、场地服务社区,为地方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1000人,有力支援了县域经济发展。
考评制度到位,为师训工作提供机制保证。一是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注重班子团结,并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火车头”和“领头雁”作用,在管理中做到了以人为本和民主管理,提高了学校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健全有效考核机制。完善教师培训质量监控、检查、评估等一系列制度,建立学员培训档案,进行严格的结业测试,并选派优秀教师管理培训班,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坚持跟踪调研。对受训学员实行跟踪评价,通过听课、座谈、问卷等多种渠道及时反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宋久长 刘田忠)
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大班子领导及秘书长,省教育
厅有关领导、办公室,市人大教工委、市政协文教委,市委办公室信息科、市政府办公室信息科
送:各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和主管 教 育 副书记、副
县(市、区)长,县(市、区)教体局局长、办公室,市直各学校,本局各科室。
三门峡教育信息
第4期
三门峡市教育局办公室 2010年1月19日
抓好“四个到位” 落实“四个保证”
陕县教师进修学校内涵建设求作为赢发展
近年来,陕县进修学校本着为“扎根教育实践,研究教师发展,服务基层学校”的教育理念,围绕“塑师表,铸师魂”的教育目标,以人为本抓管理,以情治校多激励,锐意进取提素质,创新举措求发展,抓好“四个到位”,落实“四个保证”,努力争创省级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经省市专家先后两次到该校实地查看、综合评估,日前被授予“河南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荣誉称号。
基础硬件建设到位,为师训工作提供阵地保证。该校占地20.5亩,建筑面积7722平方米,拥有培训楼一幢4611平方米,办公楼一幢800平方米,学员住宿楼一幢1611平方米,其他建筑700平方米。学校建成标准化教室29个,标准化篮球场1个,藏书16000册,拥有现代化水平、适用各学科教师培训的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目前可一次性容纳500余人同时进行培训,并依托县实验小学为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开展教学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等实践活动,使其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培训者素质到位,为师训工作提供师资保证。一方面重点抓好专职教师,全面培优。该校组织教职工开展谈心活动和“提修养,强素质”教育活动,不断提高教职工的思想素质和职业责任感;开展读好书活动,积极打造书香校园;采取“走出去”的办法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取经,更新教育观念,开阔培训视野;举办三笔字、普通话和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活动,强化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举行新课程课堂教学下水课、培训教师过关课、外出学习人员汇报课的 “讲三课”活动,不断增加教师实践经验,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另一方面,突出抓好兼职教师,打造精品。该校采取从省市县邀请资深专家以及从中小学、幼儿园教学一线聘请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等方式,组建了一支高学历、高能力、高素质的40名专兼职培训者教师队伍,提高了培训的广度和深度,更好服务了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
培训服务措施到位,为师训工作提供成效保证。 针对该县地处豫西丘陵山地,农村学校布局分散的实际,该校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凸显为农村教师服务的意识,提高培训的效果。一是深入基层,将专业引领切实融合在基层实践中。实行“五四工作制”:除周五到校集中外,其余四天专职教学人员全部深入基层听课座谈、跟踪调研,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二是开展教研活动,为教师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组织县内优秀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送课。通过课例观摩、互动研讨、专题讲座等形式为广大农村教师答疑解惑,帮助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三是实行联合办学,为广大教师学历提高创设条件。该校上挂湖北长江大学、河南师范大学,下联中小学校,近年来不断举办学历进修班,共培训教师1300余人。四是创新培训模式,为教师参训提供便利条件。在培训中坚持“两个倾斜,六个结合”:即向农村倾斜,向薄弱科目倾斜;校内培训和送教下乡培训相结合,综合培训和分类培训相结合,集体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专家主持引领和全员互动相结合,远程教育培训和面对面培训相结合。为方便基层教师接受培训,有效解决工学矛盾,积
极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培训者经常利用晚上和双休日到基层“上门”培训。五是规范校本研修档案建设,促进培训工作规范化。采取“分片试行,整体推进”的模式,选派专任教师蹲点基层学校,手把手示范指导。目前,全县校本研修示范点达到25所。同时,发挥资源优势,利用师资、场地服务社区,为地方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1000人,有力支援了县域经济发展。
考评制度到位,为师训工作提供机制保证。一是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注重班子团结,并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火车头”和“领头雁”作用,在管理中做到了以人为本和民主管理,提高了学校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健全有效考核机制。完善教师培训质量监控、检查、评估等一系列制度,建立学员培训档案,进行严格的结业测试,并选派优秀教师管理培训班,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坚持跟踪调研。对受训学员实行跟踪评价,通过听课、座谈、问卷等多种渠道及时反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宋久长 刘田忠)
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大班子领导及秘书长,省教育
厅有关领导、办公室,市人大教工委、市政协文教委,市委办公室信息科、市政府办公室信息科
送:各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和主管 教 育 副书记、副
县(市、区)长,县(市、区)教体局局长、办公室,市直各学校,本局各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