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作文阅卷手记之―广东卷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60分)   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考题解析   2015年是广东高考最后一年自主命题,此题可谓是继承中有发展,保持了广东一贯务实、外向的命题风格,不作道德价值的判断,而着眼于针对相对具体的问题、现象进行不同角度的分析。命题对比清晰而集中,辩证色彩浓厚。这道作文题目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有专家认为试题整体上呈现“承前启后”的味道。“承前”表现在仍然是新材料作文,内容是在信息时代下如何认知自然与人的关系,在感性与理性的认识中去阐释 “近”和“远”。思辨性一直是广东高考语文作文的一个突出的特征。2015年的“感知自然”具有承前的味道。在立意上可以写“在信息时代中人如何更好的认识自然”“感性与理性中的自然美”“远与近的自然风景”等,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生活学习中对自然感悟来表达对人与自然相处的思考。   “启后”是指广东卷作文的思想更加深邃,内容更加阔远。这道题目不仅包括“人与自然”的命题,更涵盖“近”“远”这一具有哲学意味的概念。   这道题目引发考生“感悟自然”。考生可以从语文课本中寻觅素材,无论是粤教版、苏教版,还是人教版、鲁教版,课本中大都有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和文段。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全面认识大自然,如何保护、利用大自然,如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每个人要关心的问题。命题材料共三个自然段。段1运用通过肉眼看天气与通过电视了解天气的对比,引发考生对于从不同方式感知自然变化的利弊的思考。段2依然围绕感知自然的方式展开,近观与远察也是各有利弊。段3在段1和段2的基础,直接点出本题的思考范围“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关键词为“感知自然” 、“近”、“远”,思考的重点是如何看待从不同途径感知自然所产生的近与远的现象与区别,以及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的区别。在立意和构思中要始终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来写,有几个关键词要抓住:大自然、感知、近与远。如果只谈如何保护自然或赞美大自然的美,而忽略了对“近与远”的思考,那么立意和构思就显得会有偏差甚至离题。   从材料的第一节,可以分析深入自然与品味电子产品的利与弊,由此可写自然所带来的乐趣,科技虽能带来高效,却少了许多乐趣。   从材料的第二节,可以分析亲近自然,虽然不能掌握自然的奥秘,却能探究欣赏其中趣味,可写探究自然奥秘、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等。   从材料的整体来看,可写对于大自然的认识、保护以及如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文章合为时而著”,高考作文从来都是以不同的角度和方式实现着对现实社会的关怀,这也是高考作文承载的责任和使命。   例文   亲近自然的美丽   □广东一考生   刘禹锡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高楼林立,科技发展,固然使生活非常便捷,但我认为,星汉灿烂的美丽更加精彩,回归自然的风景更加耐看。   网络上流传这样一则帖子:现代人处于一种“另类生存”状态,人们把思考交给了电脑,把联系交给了手机,把腿脚交给了汽车,把健康交给了药丸。诚然,高科技的生活带来便利,但一味地生活在高楼林立中,一味地依赖于高科技带来的便利,是否会让人的心灵迷失自我?是否还能回味那自然深处的美丽呢?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的诗歌多么有诗意,他描绘的正是那种依托自然、回归本真的生活。诚然,这种生活更多的是宁静,是诗意,是淡然,是洒脱。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回归自然地生活,是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是一片闲适悠然的情怀。梭罗就是一个醉心于自然、渴望回归本真生活的人。他认为自然界才是最美的风景,于是自己率性而为,携一柄斧头,步入森林深处,砍伐坚硬的白松,铸就自己的木屋……在愉快的春日,在难过的冬天里,梭罗自由自在地蛰居着。梭罗在《瓦尔登湖》中这样写道 :“是因为我希望能谨慎地过活,而对生活的基本现实,看看自己能否学到生活必定会教我的东西,以免临终时才发现自己原来没有生活过。”就这样,他在湖边的木屋中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宁静――观察着,倾听着,感受着,沉思着,并且梦想着,他独立地生活。这样的生活不更是一种风景吗?   钱钟书曾说过:“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做学问得有一颗素朴的、无功利的心。他生前一再反对别人为他写传记、出全集。他热衷于做一个素心人,一个回归自然、远离浮躁和喧嚣的自然人。以至于他出名之后发自内心地说“人怕出名啊!出了名后,你就无秘密可言,甚么私事都给采访们去传说”。是啊,这正是基于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对科技、高楼、浮躁的远离。   苏轼在《赤壁赋》中有一段话:“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诚然,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人流不息,富丽堂皇固然是一种人生美景;但我更愿意与你携手,享受那自然界的宁静生活。回归自然,向往星汉的美丽,这正是我们想要的!   评点   文章所举素材翔实,古今中外旁征博引,尤其是梭罗的例子,非常生动,分析得非常到位,钱钟书的“素心人”也非常具有文化气息。文章依据表达的需要,或引用,或排比,或设问,或感叹,行文灵活,句式长短变化有致,可以看得出考生日常训练的井井有条。“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无论是重点剖析的例子,还是小的举例,都蕴含着思想在其中,文章的文化色彩浓重,引用名言信手拈来,这都为文章的发展等级奠定了基础。   (编辑:于智博)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60分)   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嗅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   考题解析   2015年是广东高考最后一年自主命题,此题可谓是继承中有发展,保持了广东一贯务实、外向的命题风格,不作道德价值的判断,而着眼于针对相对具体的问题、现象进行不同角度的分析。命题对比清晰而集中,辩证色彩浓厚。这道作文题目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有专家认为试题整体上呈现“承前启后”的味道。“承前”表现在仍然是新材料作文,内容是在信息时代下如何认知自然与人的关系,在感性与理性的认识中去阐释 “近”和“远”。思辨性一直是广东高考语文作文的一个突出的特征。2015年的“感知自然”具有承前的味道。在立意上可以写“在信息时代中人如何更好的认识自然”“感性与理性中的自然美”“远与近的自然风景”等,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生活学习中对自然感悟来表达对人与自然相处的思考。   “启后”是指广东卷作文的思想更加深邃,内容更加阔远。这道题目不仅包括“人与自然”的命题,更涵盖“近”“远”这一具有哲学意味的概念。   这道题目引发考生“感悟自然”。考生可以从语文课本中寻觅素材,无论是粤教版、苏教版,还是人教版、鲁教版,课本中大都有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和文段。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全面认识大自然,如何保护、利用大自然,如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每个人要关心的问题。命题材料共三个自然段。段1运用通过肉眼看天气与通过电视了解天气的对比,引发考生对于从不同方式感知自然变化的利弊的思考。段2依然围绕感知自然的方式展开,近观与远察也是各有利弊。段3在段1和段2的基础,直接点出本题的思考范围“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关键词为“感知自然” 、“近”、“远”,思考的重点是如何看待从不同途径感知自然所产生的近与远的现象与区别,以及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的区别。在立意和构思中要始终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来写,有几个关键词要抓住:大自然、感知、近与远。如果只谈如何保护自然或赞美大自然的美,而忽略了对“近与远”的思考,那么立意和构思就显得会有偏差甚至离题。   从材料的第一节,可以分析深入自然与品味电子产品的利与弊,由此可写自然所带来的乐趣,科技虽能带来高效,却少了许多乐趣。   从材料的第二节,可以分析亲近自然,虽然不能掌握自然的奥秘,却能探究欣赏其中趣味,可写探究自然奥秘、亲近自然、融入自然等。   从材料的整体来看,可写对于大自然的认识、保护以及如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文章合为时而著”,高考作文从来都是以不同的角度和方式实现着对现实社会的关怀,这也是高考作文承载的责任和使命。   例文   亲近自然的美丽   □广东一考生   刘禹锡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高楼林立,科技发展,固然使生活非常便捷,但我认为,星汉灿烂的美丽更加精彩,回归自然的风景更加耐看。   网络上流传这样一则帖子:现代人处于一种“另类生存”状态,人们把思考交给了电脑,把联系交给了手机,把腿脚交给了汽车,把健康交给了药丸。诚然,高科技的生活带来便利,但一味地生活在高楼林立中,一味地依赖于高科技带来的便利,是否会让人的心灵迷失自我?是否还能回味那自然深处的美丽呢?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的诗歌多么有诗意,他描绘的正是那种依托自然、回归本真的生活。诚然,这种生活更多的是宁静,是诗意,是淡然,是洒脱。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回归自然地生活,是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是一片闲适悠然的情怀。梭罗就是一个醉心于自然、渴望回归本真生活的人。他认为自然界才是最美的风景,于是自己率性而为,携一柄斧头,步入森林深处,砍伐坚硬的白松,铸就自己的木屋……在愉快的春日,在难过的冬天里,梭罗自由自在地蛰居着。梭罗在《瓦尔登湖》中这样写道 :“是因为我希望能谨慎地过活,而对生活的基本现实,看看自己能否学到生活必定会教我的东西,以免临终时才发现自己原来没有生活过。”就这样,他在湖边的木屋中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宁静――观察着,倾听着,感受着,沉思着,并且梦想着,他独立地生活。这样的生活不更是一种风景吗?   钱钟书曾说过:“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做学问得有一颗素朴的、无功利的心。他生前一再反对别人为他写传记、出全集。他热衷于做一个素心人,一个回归自然、远离浮躁和喧嚣的自然人。以至于他出名之后发自内心地说“人怕出名啊!出了名后,你就无秘密可言,甚么私事都给采访们去传说”。是啊,这正是基于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对科技、高楼、浮躁的远离。   苏轼在《赤壁赋》中有一段话:“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诚然,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人流不息,富丽堂皇固然是一种人生美景;但我更愿意与你携手,享受那自然界的宁静生活。回归自然,向往星汉的美丽,这正是我们想要的!   评点   文章所举素材翔实,古今中外旁征博引,尤其是梭罗的例子,非常生动,分析得非常到位,钱钟书的“素心人”也非常具有文化气息。文章依据表达的需要,或引用,或排比,或设问,或感叹,行文灵活,句式长短变化有致,可以看得出考生日常训练的井井有条。“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无论是重点剖析的例子,还是小的举例,都蕴含着思想在其中,文章的文化色彩浓重,引用名言信手拈来,这都为文章的发展等级奠定了基础。   (编辑:于智博)


相关内容

  • 2012年高考作文广东卷阅卷手记
  • 笔者有幸参与2012年广东省高考语文卷的作文批改工作,现今工作结束,便作此文,以兹总结,并希冀此文对明年高考作文有所裨益.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 ...

  • 高考满分作文是怎么炼成的?
  • 中青报官微 高考满分作文是怎么炼成的? 发布时间:2015-07-08 15:23 来源:中青报官微 作者:骆沙 导读:2015年,高考大战硝烟已落.不过,一些话题依旧热度未散,并迅速成为下一届考生的关注重点.比如,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任务"的高考满分作文,究竟是怎样" ...

  • 点题挽救离题作文的救命草(整理精校版)
  • 点题挽救离题作文的救命草 作文辅导 0215 10:33 :: 点题挽救离题作文的救命草 --谈谈高考作文点题的技巧 前言:高考作文得分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语文考试的成败.然而,一些作文能力一般的学生,却偏偏不重视作文,认为只要在考前花几天时间背上几篇范文就能蒙混过关,甚至认为只要能把800多的字数凑 ...

  • 2015年广东省高考作文应该怎样写?(附华师下水作文)
  • 2015年广东省高考作文应该怎样写? 一.2015年广东省高考作文题回放: 24.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 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 ...

  • 2015年四川高考卷阅卷总结
  • 阅卷总结 6月18日上午,2015年普通高考四川阅卷场阅卷总结会完毕,现在已进入紧张的统分阶段.6月22日晚上10点,考生就可以查阅自己的分数了. 今年是四川最后一年自主命题,明年统一使用高考全国卷.据了解,最后一年的自主命题已在有意识地向全国卷命题形式.方向上靠拢. 在阅卷大会上,领导通过今年的高 ...

  • 广东高考评卷组专家点评各科试题 2012年分数预计比去年略高
  • 昨日,广东省考试院邀请高考评卷组的专家点评各科试题并介绍各科考生答题情况.各阅卷组组长认为,今年的高考试卷难度适中.区分度高,能够更有效地选拔出各层次人才.去年高考,数学.文综.理综等科目因难度过高而受到考生.家长抱怨.今年这些科目难度均有所调整,其中数学的最后三题空白卷比去年减少.省考试院副院长黄 ...

  • 名师教│高考阅卷名师对2016年作文备考的高分叮嘱
  • 好消息!好消息!刚刚作文君收到了一个美到冒泡的好消息! 一个月前,作文君的一位妹妹要参加高考二模,其他成绩都特别好,就是作文总是在40分左右徘徊,求作文君支招. 作文君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把这篇文章发给了她.(当时杂志没上市,是老师刚刚发来的热乎乎的新鲜投稿,绝对干货啊!) 于是!过了几天,作文君得到 ...

  • 从09年广东高考阅卷情况反思高中作文教学的方向
  • 从09年广东高考阅卷情况反思高中作文教学的方向 (6)作文情况比较复杂: 今年的作文题有更为明确的立意引导语,较往年呈现出审题难度降低,限制性减少,开放度增强等特点,写作的领域更为宽广,学生个性发挥的空间更为广阔,事实求是的讲,如果排除阅卷操作层面的人为因素的影响,学生的作文水平普遍比较好,好作文水 ...

  • 高考作文应该及早退场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遗文教研最茶痤 使 " 雨燕- 握手 借箭 人 日 亿万人瞩目的高考,以其承载的 沉重的社会责任和道义,以其具有维 持牡会公正和发展人才措质的功能而 越来越受到全国各缎政府的重视和人 民大众的关注,高考语文中的作文. 卫因为其能够蕞一般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