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古典诗歌语言风格鉴赏专题复习
说 课 材 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下午好!
今天第二节课,我讲授的是高三语文专题复习中古典诗歌语言风格的鉴赏。现在我想就这节课的准备情况和课后反思作一点说明。首先,请允许我感谢教务处的牛校长、何主任、杜主任和高三语文备课组的全体老师。尽管这节课讲的粗糙,慌乱,不尽人意,但在准备的过程中他们给予了我大力的支持和热心的帮助。在此,我深表感谢。
古典诗歌语言风格鉴赏是高考古诗鉴赏中的一个部分,和作品形象,表达技巧以及思想内容、作者态度并列为古诗鉴赏三大考点。主要涉及形象思维能力、想象与联想能力、理解与分析能力、知识的运用与鉴赏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涉及能力多,难度大,所以学生在鉴赏中往往表达不准确,不到位,得分率偏低。鉴于上述情况,本节课在目标的设计上我主要考虑了以下几点:
1、理解概念,学会分析。我认为只有在理解了诗歌风格涵义的基础上才能再谈鉴赏。
2、掌握方法,提高能力。界定一首诗的风格,肯定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所以我就想在引导学生复习常见诗歌语言风格的同时,讨论总结出界定风格的方法,授之以渔,提高其应对高考的能力。
3、对接高考,有的放矢。归纳方法,提高能力是为了解答高考试题,所以让学生在了解高考如何考的情况下,总结答题步骤和答题模式就很有必要了。如此才可以让学生规范答题,减少失误,提高效率。
4、渲染气氛,培养情趣。诗,是诗人感情的载体,或言志或叙事或说理,都有感情充溢其中。所以品读、鉴赏诗歌一定要有感情投入,要营造氛围,要能感染学生,和他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心灵世界。尽管这是一节复习课,但我想这点也不可缺少。
二、关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主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复习中学生往往会识记背诵一些诗歌语言风格的名词、术语,然后在解题中生搬硬套,不能深层次的理解风格涵义,没有掌握辨别风格的方法,使学生在解题时捉襟见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以我才把掌握辨别语言风格的基本方法作为难点,在授课中首先予以突破,从而为本课的重点做好准备。其实本课还有一个难点,就是知识复习、方法总结与习题训练在时间上的冲突让人难以把握。一节课时间有限,复习知识和训练能力很难有完美的分配,二者之间,我只好侧重知识复习、方法的总结同时兼顾习题训练。
三、关于习题设计。纵观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单独考查语言风格的题不多,大都和形象,表达技巧以及思想内容的鉴赏结合在一起。为了本节课,我将05年和09年的高考试题稍作改变,进行训练。答案的生成完全依照总结出来的答题步骤和模式。希望能作为样板戏来给学生引路。
当然,从实际操作的教学过程来看,本节课问题多多,纰漏多多。
1、概念阐述不准,讲解不透彻。这主要是我在制作幻灯片时候的疏忽造成。授课前没有发现,授课中找不见,心中慌乱,对概念的讲解和分析便表达不清,语焉不详。
2、时间分配上“偏爱”了知识复习和方法总结,致使习题训练用时少,有前松后紧和草草收兵之感。
3、漏误较多,例题中有“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将陪伴的“伴”的字错写为“半”字。
4、从学生当堂训练情况来看,学生掌握的效果不是很好,鉴赏时能说出诗歌的语言风格和作者的感情,但第二步分析不够具体缺漏较多。
总之,给大家展示了一节准备不够充分细致,讲授不够准确透彻,表达欠简练,训练欠扎实的课。希望领导和同事们海涵。
以上是一点课前准备情况和课后反思的说明,粗疏而又肤浅,敬请各位领导和老师多提意见,批评指导,不吝赐教,谢小平将不胜感谢!
2009年12月25日
高三语文古典诗歌语言风格鉴赏专题复习
说 课 材 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下午好!
今天第二节课,我讲授的是高三语文专题复习中古典诗歌语言风格的鉴赏。现在我想就这节课的准备情况和课后反思作一点说明。首先,请允许我感谢教务处的牛校长、何主任、杜主任和高三语文备课组的全体老师。尽管这节课讲的粗糙,慌乱,不尽人意,但在准备的过程中他们给予了我大力的支持和热心的帮助。在此,我深表感谢。
古典诗歌语言风格鉴赏是高考古诗鉴赏中的一个部分,和作品形象,表达技巧以及思想内容、作者态度并列为古诗鉴赏三大考点。主要涉及形象思维能力、想象与联想能力、理解与分析能力、知识的运用与鉴赏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因为涉及能力多,难度大,所以学生在鉴赏中往往表达不准确,不到位,得分率偏低。鉴于上述情况,本节课在目标的设计上我主要考虑了以下几点:
1、理解概念,学会分析。我认为只有在理解了诗歌风格涵义的基础上才能再谈鉴赏。
2、掌握方法,提高能力。界定一首诗的风格,肯定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所以我就想在引导学生复习常见诗歌语言风格的同时,讨论总结出界定风格的方法,授之以渔,提高其应对高考的能力。
3、对接高考,有的放矢。归纳方法,提高能力是为了解答高考试题,所以让学生在了解高考如何考的情况下,总结答题步骤和答题模式就很有必要了。如此才可以让学生规范答题,减少失误,提高效率。
4、渲染气氛,培养情趣。诗,是诗人感情的载体,或言志或叙事或说理,都有感情充溢其中。所以品读、鉴赏诗歌一定要有感情投入,要营造氛围,要能感染学生,和他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心灵世界。尽管这是一节复习课,但我想这点也不可缺少。
二、关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主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复习中学生往往会识记背诵一些诗歌语言风格的名词、术语,然后在解题中生搬硬套,不能深层次的理解风格涵义,没有掌握辨别风格的方法,使学生在解题时捉襟见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以我才把掌握辨别语言风格的基本方法作为难点,在授课中首先予以突破,从而为本课的重点做好准备。其实本课还有一个难点,就是知识复习、方法总结与习题训练在时间上的冲突让人难以把握。一节课时间有限,复习知识和训练能力很难有完美的分配,二者之间,我只好侧重知识复习、方法的总结同时兼顾习题训练。
三、关于习题设计。纵观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单独考查语言风格的题不多,大都和形象,表达技巧以及思想内容的鉴赏结合在一起。为了本节课,我将05年和09年的高考试题稍作改变,进行训练。答案的生成完全依照总结出来的答题步骤和模式。希望能作为样板戏来给学生引路。
当然,从实际操作的教学过程来看,本节课问题多多,纰漏多多。
1、概念阐述不准,讲解不透彻。这主要是我在制作幻灯片时候的疏忽造成。授课前没有发现,授课中找不见,心中慌乱,对概念的讲解和分析便表达不清,语焉不详。
2、时间分配上“偏爱”了知识复习和方法总结,致使习题训练用时少,有前松后紧和草草收兵之感。
3、漏误较多,例题中有“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将陪伴的“伴”的字错写为“半”字。
4、从学生当堂训练情况来看,学生掌握的效果不是很好,鉴赏时能说出诗歌的语言风格和作者的感情,但第二步分析不够具体缺漏较多。
总之,给大家展示了一节准备不够充分细致,讲授不够准确透彻,表达欠简练,训练欠扎实的课。希望领导和同事们海涵。
以上是一点课前准备情况和课后反思的说明,粗疏而又肤浅,敬请各位领导和老师多提意见,批评指导,不吝赐教,谢小平将不胜感谢!
2009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