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上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卷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卷

(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基础知识运用(30分)

1.给下面句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是( )(4分)

(1)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chuî)劳作,尤(yïu)喜纺棉。

(2)我暗暗地在那里匿(lì)笑,却一声不响。

(3)有人揶揄( yēyú)她:“可不是,都说阿莉是你的冰棍调(tiáo)养出来的呢!”

(4)周围是无垠(yín)的空间,一切都是那么陌(muî)生。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为了我的学琴母亲不知负出了多少辛劳,每次练琴,她都要袖手旁观,亲自督促。

b.这是一篇语言优美,富有诗情画意的文章,值得好好一读。

c.在工作中他总是任劳任怨,因此极受大家的尊敬。

d.小路上,蹒跚地走来一位老人,她就是我年老的奶奶。

3.从句后的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填在句中横线上。(4分)

(1)不要感叹美好时光 的吧,只要世界没有静止,永在运动,你还会看到无数美丽的早晨。 (a.消失 b .流逝 c.流动)

(2)最后邓稼先比较了各方面的意见,决定在现场采取 处理办法。 (a.妥善 b.妥当 c.妥帖)

(3)我几乎整天泡在教室里,只是为了在那个 的家里少呆些时间。 (a.卑微 b.渺小 c.卑贱)

(4)周围死一般的 。树叶开始骚动,然后整个树都在颤抖。 (a.沉静 b.安静 c沉寂.)

4.下面句子的空缺处应填入的一句是( )(4分)

我们坐在河边的草地上,在大自然中很自然地开始了我的启蒙课程的学习。我懂得了

,鸟儿会为自己筑巢,松鼠、鹿、狮子等动物会为自己觅食做窝。 a.植物生长要靠阳光和雨露 b.阳光和雨露能使植物生长

c.植物在阳光和雨露下能够茁壮成长 d.大自然中有学不完的知识

5.给下面句子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4分)

(1)她虽然不知道邓稼先要调到哪里,干什么工作, ,她明白她的丈夫要做的一定是关系到国家利益的大事

业, 相信他会豁出命来干的。

(2)从此,即便得了表扬,我 不敢说给母亲听。

(3)我知道天空已是乌云密布, 我已感觉不到阳光照射的热量, 闻到一股从大地散发出来的奇异的味道。

(4)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 这种知识,这种意志, 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4分)

a.我喜欢看小说和各种文学作品。

b.周末回家,我又看到了妈妈慈祥的笑脸和温柔的声音。

c.朱德的祖籍是广东韶关人。

d.冬去春来,年复一年,邓稼先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模式——亲临第一线。

7.课外阅读检测 (6分)

(1)请写出下面警句的后半句:宝剑锋从磨砺出, 。

学如逆水行舟, 。

(2)“岁寒三友”指的是 ,“出淤泥而不染”指的是

(3)“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是 朝诗人韩愈描写 山水的诗句。

二.阅读理解(70分)

(一)(23分)

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材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的在旁边帮他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地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佃农家庭的生活自然是很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去。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菜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线那样厚。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似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物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

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1.“母亲是个好劳动”说说句中加点的“好”字怎么用得好。(3分)

2.说说文中画线的句子中“管束”一词能否换成“管理”。(3分)

3.选文语言平实质朴却又饱含感情,说说“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句子蕴涵着作者对母亲怎样的情感?(4分)

4.说说下面的句子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思想性格?(9分)

(1)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材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2)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菜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3)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5.概括上文大意。(4分)

(二)(24分)

(二)(24分)

①草地,迷蒙的草地,笼罩在一片阴沉沉的寒雾里,哪儿是路?一个古老的迷。这里,丛密的水草掩覆生命的泥潭。据传说,惟有生长在草原上的老牦牛,才有指望辩出一条生存之路。

②一支带有传奇色彩的钢铁般的队伍,正在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行进着!

③断炊了。

④在他的干粮袋里。也只剩下几小块青稞饼。那是平时吃野菜攒下的。此刻,他迈着艰难的步履走着。那匹红鬃小马,他让腿伤得化脓的警卫员骑了。倏地,他那削瘦的脸上,浮现出严峻的神态;不远处,两名战士正倒在“路”旁。

⑤“好同志,不能倒下„„”他奔过去,弯下了身子,拍拍一个战士的肩胛。“首长,走,走不动了。”那战士喘着气,望着跟前这位魁梧的中年人,轻声说,“两天没吃了。”

⑥他听着,眉梢颤抖了一下,默默从干粮袋里掏出那几小块青稞饼,分给战士:“吃吧!不吃,就走不出草地了。”

⑦当他伟岸的身影渐渐消融在寒雾里,一个战士捧着青稞饼,眼窝里闪着泪的波光,问:“他是谁呀?”“不知道,有点儿面熟。”另一个战士啃了一口青稞饼,回答说:“反正是一位首长,不是师长就是政委,恩!”

1. 给上文划分层次正确的是( )(4分)

a.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b.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c.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d.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2.第③段“断炊了”三个字为什么要独立成段?(4分)

3.第④段中的“路”的引号能去掉吗?说说理由。(4分)

4.将第⑥段中加点的“掏”字改成“拿”、“取”好不好?(4分)

5.这是一篇小说,为什么不写成战士是认识这位首长的呢?(4分)

6. 这篇小说给我们传达出怎样的信息?(4分)

(三)(23分)

红灯。公交车缓缓停下,全车人都欣赏着窗外的流光溢彩,忽然一清脆的童声响起:“母亲节!妈,是你的生日。”

“母亲节?”糟糕,我还没买礼物,该死!如此重要的节日我竟忘了,好在为时未晚来得及弥补。只是,应买什么礼物呢?

第一次过母亲节是在别人的指导下,买了最最标准的礼物——康乃馨。平生头一次买花,送给母亲,她的惊讶激动出乎我意料,更让我不安:仅仅一束花,母亲就那么高兴,她的易满足使我醒悟平日的疏忽,愧疚慢慢袭上心头:明年,明年一定要买件特别的礼物!

第二年,我找了好几条街巷买回了母亲时常提及却难以购到的特色糕点。看到这件“礼物”的一刹那,母亲额头细细的皱纹似乎全熨平了,糕点,我和妈妈分享完了,那漾着笑意的眼睛却始终在记忆里浮动。触动之下,我暗暗思索:明年,明年我要让母亲大吃一惊。

可是,买什么样的礼物能使母亲所有的皱纹全熨平呢?正想着,童声忽又响起:“妈,你要我送你什么——我没有钱,什么都买不了„„”声音渐趋沮丧。做母亲的于是笑着逗儿子:“怎么办呢,你没有钱,那我的礼物不是得不到了?”“有了!”童声兴奋起来,“今晚我不睡觉,给你当保镖送你上班。”这种郑重其事使众人哑然失笑,那母亲的声音格外轻柔:“好儿子,妈不用你当保镖。”“为什么?那是我的礼物!”母亲的声音一字一顿地响起:“你的礼物,妈已收下了!”

“收下了?”几乎同时,车上的每一个人除了小男孩之外,都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几分钟前还在困扰我的难题也在这母子俩的对话中忽地解决了,心头顿时一松:其实母亲节的礼物是最好、最容易送出的。

1.文章第一段交代了哪些记叙要素?请一一列出。(3分)

2.文章组织材料的线索是: 。(2分)

3.为什么要写前两次母亲节送礼物呢?(4分)

4.文中划线句“你的礼物,妈已收下了!”是什么意思?(4分)

5.为什么说“母亲节的礼物是最好、最容易送出的”?(4分)

6.人说:“母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你赞成吗?请你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的记叙来表现母亲对你深深的爱。(4分)

7.请给这篇文章命一个恰当的标题: 。(2分)

三.作文:亲爱的同学,新学期已经一个月了,你和亲人、朋友、老师、同学、陌生人甚至事物之间,一定会发生过许多令你难忘的故事,不管故事是甘甜的还是苦涩的,都会使你的生活丰富多彩,使你从中体验人生,思考人生,请把你的真实经历和真切感受写下来,让我们与你一同分享。

题目:我经历的一次

要求:(1)确定写作内容后,要把题目补充完整,并写在作文格内。

(2)字数在5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一.1.a 2.a 3.(1)b(2)a(3)a(4)c 4.b 5.(1)但是 而且(2)也(3)因为 还(4)只有 才 6.d 7.(1)梅花香自苦寒来 不进则退 (2)松、竹、梅 荷花 (3)韩愈 桂 二.(一)1.一个“好”字,朴实、自然,写出了母亲既热爱劳动又有劳动本领的特点,表现了“我”对母亲真诚赞美的朴素感情。 2.不能,管束有加以约束的意思,而管理则只指照管。 3.对母亲聪明能干的赞美之情 4.(1)勤劳、体格健壮

(2)手巧、能干 (3)性格和蔼、宽厚仁慈 5.列举事例,赞美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高贵品质。 (二)1.d 2.有强调作用,高度概括了这“一支带有传奇色彩的钢铁般的队伍”行进在神奇土地上的艰苦和危难,并向小说的中心内容自然过渡。3.不能,引号的作用在这里是表特殊意义,即这片草地根本不能算有路,只是战士们走在这里,姑且说它是路了,去掉就变成一般的路了。 4.不好,“掏”字准确地表现出了袋中的青稞饼已不多,将几小块全部拿出来这一动作,而“拿”、“取”都不能表现出“不多”和“全部”的意思。 5.在艰苦的战争年代,由于伤亡重大,人员变动很大,战士不认识首长更显得真实,而且也更能突出首长把青稞饼送给战士这一行为的高尚。 6.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或战友真情似海深;危难关头更显人的本色等)

(三)1.时间:母亲节的那天 地点:公共汽车上 人物:公共汽车上的乘客 2.送给母亲的礼物 3.用小小的一份礼物却能给母亲带来巨大的快乐,说明母亲对子女要求很小。 4.妈妈已经知道儿子的心意,妈妈只要做儿子的有那份心意就够了。 5.因为收礼物的人不会计较礼物的轻重,不管什么礼物在母亲眼里都是最宝贵的。 6.赞成。选取生活中自己与母亲之间的任何一件小事,写出真情实感即可。 7.礼物

语文版七年级上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卷

(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基础知识运用(30分)

1.给下面句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是( )(4分)

(1)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chuî)劳作,尤(yïu)喜纺棉。

(2)我暗暗地在那里匿(lì)笑,却一声不响。

(3)有人揶揄( yēyú)她:“可不是,都说阿莉是你的冰棍调(tiáo)养出来的呢!”

(4)周围是无垠(yín)的空间,一切都是那么陌(muî)生。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为了我的学琴母亲不知负出了多少辛劳,每次练琴,她都要袖手旁观,亲自督促。

b.这是一篇语言优美,富有诗情画意的文章,值得好好一读。

c.在工作中他总是任劳任怨,因此极受大家的尊敬。

d.小路上,蹒跚地走来一位老人,她就是我年老的奶奶。

3.从句后的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填在句中横线上。(4分)

(1)不要感叹美好时光 的吧,只要世界没有静止,永在运动,你还会看到无数美丽的早晨。 (a.消失 b .流逝 c.流动)

(2)最后邓稼先比较了各方面的意见,决定在现场采取 处理办法。 (a.妥善 b.妥当 c.妥帖)

(3)我几乎整天泡在教室里,只是为了在那个 的家里少呆些时间。 (a.卑微 b.渺小 c.卑贱)

(4)周围死一般的 。树叶开始骚动,然后整个树都在颤抖。 (a.沉静 b.安静 c沉寂.)

4.下面句子的空缺处应填入的一句是( )(4分)

我们坐在河边的草地上,在大自然中很自然地开始了我的启蒙课程的学习。我懂得了

,鸟儿会为自己筑巢,松鼠、鹿、狮子等动物会为自己觅食做窝。 a.植物生长要靠阳光和雨露 b.阳光和雨露能使植物生长

c.植物在阳光和雨露下能够茁壮成长 d.大自然中有学不完的知识

5.给下面句子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4分)

(1)她虽然不知道邓稼先要调到哪里,干什么工作, ,她明白她的丈夫要做的一定是关系到国家利益的大事

业, 相信他会豁出命来干的。

(2)从此,即便得了表扬,我 不敢说给母亲听。

(3)我知道天空已是乌云密布, 我已感觉不到阳光照射的热量, 闻到一股从大地散发出来的奇异的味道。

(4)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 这种知识,这种意志, 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4分)

a.我喜欢看小说和各种文学作品。

b.周末回家,我又看到了妈妈慈祥的笑脸和温柔的声音。

c.朱德的祖籍是广东韶关人。

d.冬去春来,年复一年,邓稼先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模式——亲临第一线。

7.课外阅读检测 (6分)

(1)请写出下面警句的后半句:宝剑锋从磨砺出, 。

学如逆水行舟, 。

(2)“岁寒三友”指的是 ,“出淤泥而不染”指的是

(3)“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是 朝诗人韩愈描写 山水的诗句。

二.阅读理解(70分)

(一)(23分)

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材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的在旁边帮他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地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佃农家庭的生活自然是很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去。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菜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线那样厚。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似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物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

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1.“母亲是个好劳动”说说句中加点的“好”字怎么用得好。(3分)

2.说说文中画线的句子中“管束”一词能否换成“管理”。(3分)

3.选文语言平实质朴却又饱含感情,说说“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句子蕴涵着作者对母亲怎样的情感?(4分)

4.说说下面的句子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思想性格?(9分)

(1)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材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2)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菜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3)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5.概括上文大意。(4分)

(二)(24分)

(二)(24分)

①草地,迷蒙的草地,笼罩在一片阴沉沉的寒雾里,哪儿是路?一个古老的迷。这里,丛密的水草掩覆生命的泥潭。据传说,惟有生长在草原上的老牦牛,才有指望辩出一条生存之路。

②一支带有传奇色彩的钢铁般的队伍,正在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行进着!

③断炊了。

④在他的干粮袋里。也只剩下几小块青稞饼。那是平时吃野菜攒下的。此刻,他迈着艰难的步履走着。那匹红鬃小马,他让腿伤得化脓的警卫员骑了。倏地,他那削瘦的脸上,浮现出严峻的神态;不远处,两名战士正倒在“路”旁。

⑤“好同志,不能倒下„„”他奔过去,弯下了身子,拍拍一个战士的肩胛。“首长,走,走不动了。”那战士喘着气,望着跟前这位魁梧的中年人,轻声说,“两天没吃了。”

⑥他听着,眉梢颤抖了一下,默默从干粮袋里掏出那几小块青稞饼,分给战士:“吃吧!不吃,就走不出草地了。”

⑦当他伟岸的身影渐渐消融在寒雾里,一个战士捧着青稞饼,眼窝里闪着泪的波光,问:“他是谁呀?”“不知道,有点儿面熟。”另一个战士啃了一口青稞饼,回答说:“反正是一位首长,不是师长就是政委,恩!”

1. 给上文划分层次正确的是( )(4分)

a.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b.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c.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d.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2.第③段“断炊了”三个字为什么要独立成段?(4分)

3.第④段中的“路”的引号能去掉吗?说说理由。(4分)

4.将第⑥段中加点的“掏”字改成“拿”、“取”好不好?(4分)

5.这是一篇小说,为什么不写成战士是认识这位首长的呢?(4分)

6. 这篇小说给我们传达出怎样的信息?(4分)

(三)(23分)

红灯。公交车缓缓停下,全车人都欣赏着窗外的流光溢彩,忽然一清脆的童声响起:“母亲节!妈,是你的生日。”

“母亲节?”糟糕,我还没买礼物,该死!如此重要的节日我竟忘了,好在为时未晚来得及弥补。只是,应买什么礼物呢?

第一次过母亲节是在别人的指导下,买了最最标准的礼物——康乃馨。平生头一次买花,送给母亲,她的惊讶激动出乎我意料,更让我不安:仅仅一束花,母亲就那么高兴,她的易满足使我醒悟平日的疏忽,愧疚慢慢袭上心头:明年,明年一定要买件特别的礼物!

第二年,我找了好几条街巷买回了母亲时常提及却难以购到的特色糕点。看到这件“礼物”的一刹那,母亲额头细细的皱纹似乎全熨平了,糕点,我和妈妈分享完了,那漾着笑意的眼睛却始终在记忆里浮动。触动之下,我暗暗思索:明年,明年我要让母亲大吃一惊。

可是,买什么样的礼物能使母亲所有的皱纹全熨平呢?正想着,童声忽又响起:“妈,你要我送你什么——我没有钱,什么都买不了„„”声音渐趋沮丧。做母亲的于是笑着逗儿子:“怎么办呢,你没有钱,那我的礼物不是得不到了?”“有了!”童声兴奋起来,“今晚我不睡觉,给你当保镖送你上班。”这种郑重其事使众人哑然失笑,那母亲的声音格外轻柔:“好儿子,妈不用你当保镖。”“为什么?那是我的礼物!”母亲的声音一字一顿地响起:“你的礼物,妈已收下了!”

“收下了?”几乎同时,车上的每一个人除了小男孩之外,都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几分钟前还在困扰我的难题也在这母子俩的对话中忽地解决了,心头顿时一松:其实母亲节的礼物是最好、最容易送出的。

1.文章第一段交代了哪些记叙要素?请一一列出。(3分)

2.文章组织材料的线索是: 。(2分)

3.为什么要写前两次母亲节送礼物呢?(4分)

4.文中划线句“你的礼物,妈已收下了!”是什么意思?(4分)

5.为什么说“母亲节的礼物是最好、最容易送出的”?(4分)

6.人说:“母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你赞成吗?请你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的记叙来表现母亲对你深深的爱。(4分)

7.请给这篇文章命一个恰当的标题: 。(2分)

三.作文:亲爱的同学,新学期已经一个月了,你和亲人、朋友、老师、同学、陌生人甚至事物之间,一定会发生过许多令你难忘的故事,不管故事是甘甜的还是苦涩的,都会使你的生活丰富多彩,使你从中体验人生,思考人生,请把你的真实经历和真切感受写下来,让我们与你一同分享。

题目:我经历的一次

要求:(1)确定写作内容后,要把题目补充完整,并写在作文格内。

(2)字数在5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一.1.a 2.a 3.(1)b(2)a(3)a(4)c 4.b 5.(1)但是 而且(2)也(3)因为 还(4)只有 才 6.d 7.(1)梅花香自苦寒来 不进则退 (2)松、竹、梅 荷花 (3)韩愈 桂 二.(一)1.一个“好”字,朴实、自然,写出了母亲既热爱劳动又有劳动本领的特点,表现了“我”对母亲真诚赞美的朴素感情。 2.不能,管束有加以约束的意思,而管理则只指照管。 3.对母亲聪明能干的赞美之情 4.(1)勤劳、体格健壮

(2)手巧、能干 (3)性格和蔼、宽厚仁慈 5.列举事例,赞美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高贵品质。 (二)1.d 2.有强调作用,高度概括了这“一支带有传奇色彩的钢铁般的队伍”行进在神奇土地上的艰苦和危难,并向小说的中心内容自然过渡。3.不能,引号的作用在这里是表特殊意义,即这片草地根本不能算有路,只是战士们走在这里,姑且说它是路了,去掉就变成一般的路了。 4.不好,“掏”字准确地表现出了袋中的青稞饼已不多,将几小块全部拿出来这一动作,而“拿”、“取”都不能表现出“不多”和“全部”的意思。 5.在艰苦的战争年代,由于伤亡重大,人员变动很大,战士不认识首长更显得真实,而且也更能突出首长把青稞饼送给战士这一行为的高尚。 6.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或战友真情似海深;危难关头更显人的本色等)

(三)1.时间:母亲节的那天 地点:公共汽车上 人物:公共汽车上的乘客 2.送给母亲的礼物 3.用小小的一份礼物却能给母亲带来巨大的快乐,说明母亲对子女要求很小。 4.妈妈已经知道儿子的心意,妈妈只要做儿子的有那份心意就够了。 5.因为收礼物的人不会计较礼物的轻重,不管什么礼物在母亲眼里都是最宝贵的。 6.赞成。选取生活中自己与母亲之间的任何一件小事,写出真情实感即可。 7.礼物


相关内容

  • 语文版九年级上.下册教学参考资料(方便查找)
  • 语文版九年级上.下册教学参考资料(方便查找) 1语文版九年级上合集(19) 1语文版九年级下合集(9) 2语文版九年级上单元练习(43) 2语文版九年级下教学计划(7) 3语文版九年级上期中考试(23) 3语文版九年级下单元练习(19) 4语文版九年级上月考试卷(61) 4语文版九年级下期中考试(4 ...

  • 语文版七.八年级上册教学参考资料(方便查找)
  •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八年级上册教学参考资料(方便查找) 1七年级上教学计划(7) 1八年级上合集(22) 2七年级上合集(23) 2八年级上单元练习(55) 3七年级上单元练习(52) 3八年级上期中考试(44) 4七年级上月考试卷(47) 4八年级上期末考试(34) 5七年级上期中考试(30) 5八 ...

  •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 作者:   加入日期:12-02-05 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现有在籍学生 51人,优生6人,合格30人,低分2人.在前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采用新课程理念,认真执行新课程标准,潜心进行教学改革,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学习,学生语文知 ...

  •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1
  •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1 作者:不详 时间:2009-2-23 13:18:16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 5136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 ...

  • 2013年语文版七年级(上)第七单元测试语文试卷
  • 2013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七年级(上)第七单元测试 班级 座号 姓名 成绩 一.积累与应用(30分) 1.古诗句默写.(8分) ①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② ______ ...

  • 人教版与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之比较
  • 人教版与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之比较 摘要:人民教育出版社和语文出版社为了配合新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新理念.新目标.新要求,各编写了义务教育初中段语文实验教材--<初中语文>.这两版教材不管是在教材编写的指导理念,还是在编写 ...

  • 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目录
  • 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目录(最新最全2016)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目录 第一单元 1.风筝(鲁迅) 2.*忆读书(冰心) 3.山中避雨(丰子恺) 口语交际--自我介绍与提问 写作--记一件事 写字--楷书与行楷 第二单元 5.回忆我的母亲(朱德) 7.*我的老师(海伦·凯勒) 口语交际--采访 ...

  • 2012-2013学年下学期高英组工作计划
  • 一.回顾上期工作. 上学期本组工作在学部评比中获第三名,二等奖的成绩,感谢学部领导的支持与指导,也感谢全体同仁的齐心协力.现将上期工作简结如下: 继续发扬 1.教研组工作计划.总结思路清晰.操作性强.符合学科特点和新课标精神.有建设性指导意义. 2.教师间相互学习,提高业务能力的积极性高.听课.评课 ...

  •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刻认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念,努力培养和提高人的语文素质.积极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意识.语文不仅要让学生学到了语文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