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县"报告

“全国百强县”报告

——第十三届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

发布机构: 发布时间:

中郡研究所 2013年12月

一、百强县名单

序 国1 国1 国2 国3 国4 国5 国6 国7 国8 国9 国10 国11 国12 国13 国14 国15 国16 国17 国18 国19 ☆国19 国20 国21 国22 国23 国24 国25 ☆国25 国26

县域经济单位 江苏江阴市 江苏昆山市 江苏张家港市 江苏常熟市 江苏太仓市 福建晋江市 浙江慈溪市 江苏宜兴市 浙江义乌市 浙江余姚市 内蒙古准格尔旗 山东龙口市 辽宁瓦房店市 湖南长沙县 广东增城市 四川双流县 浙江诸暨市 山东即墨市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 江苏丹阳市 山东邹平县 山东文登市 陕西神木县 山东滕州市 河北迁安市 山东胶州市 山东荣成市 浙江乐清市 辽宁海城市

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等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县域相对富裕程度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县域相对绿色指数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国27 国28 国29 国30 国31 国32 国33 国34 国35 ☆国35 国36 国37 国38 国39 国40 国41 国42 国43 国44 国45 国46 国47 国48 国49 国50 国51 ☆国51 国52 国53 国54 ☆国54 国55 国56 国57 国58 国59 国60 国61 国62 国63 国64 ☆国64 国65 国66 江苏海门市 江苏靖江市 山东寿光市 辽宁庄河市 江苏如皋市 山东诸城市 浙江海宁市 山东新泰市 山东邹城市 山东章丘市 山东莱州市 山东招远市 江苏启东市 辽宁大石桥市 江苏溧阳市 辽宁普兰店市 山东平度市 山东肥城市 浙江温岭市 福建福清市 福建南安市 湖南浏阳市 江苏东台市 江苏邳州市 山东广饶县 浙江桐乡市 江苏沭阳县 浙江长兴县 江苏海安县 江苏大丰市 新疆库尔勒市 江苏泰兴市 湖南宁乡县 浙江瑞安市 江苏沛县 辽宁东港市 浙江富阳市 河南新郑市 辽宁开原市 福建石狮市 山东莱西市 福建龙海市 山西孝义市 陕西府谷县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国67 国68 国69 国70 国71 国72 国73 国74 国75 国76 国77 国78 国79 国80 国81 ☆国81 国82 国83 国84 国85 国86 ☆国86 国87 ☆国87 国88 ☆国88 国89 ☆国89 国90 国91 ☆国91 国92 国93 ☆国93 国94 国95 国96 国97 国98 国99 国100

江西南昌县 山东兖州市 吉林延吉市 山东青州市 山东高密市 四川郫县 河北三河市 江苏如东县 江苏新沂市 山东蓬莱市 浙江平湖市 浙江永康市 河北武安市 浙江宁海县 河南巩义市 黑龙江肇东市 辽宁大洼县 辽宁凤城市 浙江东阳市 江苏兴化市 福建闽侯县 湖南醴陵市 辽宁新民市 贵州盘县 安徽肥西县 河南永城市 江西丰城市 吉林农安县 江苏建湖县 广东博罗县 陕西吴起县 浙江临海市 江苏赣榆县 吉林公主岭市 湖北大冶市 江苏东海县 浙江嘉善县 福建长乐市 江苏扬中市 浙江象山县 江苏仪征市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注:☆标志代表“推动类”百强县,共15个。主要由以下几种情况的县市组成:一是其县域

相对富裕程度或县域相对绿色指数为A-级,需要推动发展;二是其县域发展的某个方面(如社会安定、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县域领导等)出现重大事件,需要推动发展;三是其主体功能区定位是重点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以外的类型,特别是生态功能区,需要正确引导经贸投资等经济活动;四是个别粮食贡献大县,须做比照性分析,借以推动农业现代化;五是个别县级市辖区,只做比照性评价。

二、百强县基本情况 1.百强县分布

第十三届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简称百强县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在20个省市区有分布,其中江苏、山东、浙江、辽宁、福建等五省份数量最多。

具体分布是: 江苏27个 山东22个 浙江18个 辽宁10个 福建7个 湖南4个

河北3个、河南3个、吉林3个、陕西3个 广东2个、四川2个、江西2个、内蒙古2个

山西1个、黑龙江1个、安徽1个、湖北1个、贵州1个、新疆1个

2. 百强县主要平均数据

百强县市的主要平均数据:常住人口91.1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647.42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4.7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284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约13860元,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97%,城镇绿化覆盖率41.53%,能耗0.83吨标准煤/万元。

百强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现价比、下同),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率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分别为12.47%、20.42%、13.70%。

3. 新进百强县

新进百强县市有4个:贵州盘县、陕西吴起县、吉林公主岭市、江苏扬中市。 百强县变化是正常现象,行政区划调整、统计口径变化、富裕程度和绿色指数等级提高、主体功能区定位等客观条件都会对排序产生影响。更强更富更绿的县域经经济单位进入百强县,改变百强县格局。贵州盘县和陕西吴起县,曾是革命老区和贫困县,贵州盘县在贵州省首批实现“减贫摘帽”;陕西吴起县是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是生态功能区、国家绿化模范县,率先推进15年免费教育;江苏扬中市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吉林公主岭市粮食产量312.01万吨,位居全国第四位,粮食贡献巨大。

三、百强县变化特征

1. 百强县进一步突出了县域经济质量和强化了县域科学发展约束

在第十三届评价中,进一步突出了居民收入、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和科技进步等县域经济质量,强化了社会安定、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县域领导等县域科学发展评价的约束。

一是评价体系中县域经济质量指标由原来的2个增加到8个;

二是将县域相对富裕程度和县域相对绿色指数等级低于A级的县市、主体功能区是重点开发和优化开发以外类型的县市以及社会安定、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县域政治出现重大问题的县市列入推动类名单中。

评价结果是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的有机结合,“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转型为“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 2. 百强县更强更富更绿色

百强县积极转变发展方式。突出富民强县、绿色发展、幸福发展,加快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向县域科学发展转变。第十三届百强县的县域相对富裕程A+级(相对富裕级)的比例达到65.35%,比上届提高1.39个百分点;县域相对绿色指数A+级(相对绿色级)的比例达到41.58%,比上届提高6.44个百分点,并涌现出一批生态县。

3. 百强县空间板块上,继“辽宁现象”和“苏北速度”之后,出现了“中三角崛起现象”。

近几年来,处在长江中游“武汉—长沙—南昌”三角地域的百强县异军突起,形成了县域经济百强县的“中三角崛起现象”。

为此,中郡所进行了专题调研,中三角百强县有7个,是湖南长沙县、湖南浏阳市、湖南宁乡县、湖南醴陵市、江西南昌县、江西丰城市、湖北大冶市。2006年第六届评价中,湖南浏阳市进入全国百强县;2008年第八届评价中,湖南宁乡县、江西南昌县进入全国百强县;2010年第十届评价中,江西丰城市进入全国百强县;2012年第十二届评价中,湖北大冶市进入全国百强县;在第十三届评价中,中三角百强县的县域经济竞争力呈现稳中有升的局面。中三角崛起现象是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加速、东部沿海一些外向型百强县和西部一些资源型百强县县域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的形势下出现的,是长江经济区发展深入推进和经济梯度转移的结果,也是“中部崛起”战略的先锋力量。

一是经济增长明显较快。中三角百强县经济发展速度(现价比,下同)快于湘鄂赣经济发展速度,更快于全国经济发展速度,见表1。

二是财政增速明显较高。中三角百强县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远远高于湘鄂赣三省财政收入的增速,更高于全国财政收入的增速,见表2及图1

三是工业化进程大力推进。从2009年到2012年,中三角百强县三次产业比重变化显著,其中第二产业发展迅猛,第二产业比重平均提高了5.6个百分点;中三角百强县三次产比变化情况见表3。

2009年到2012年,在全国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情况看,第一产业比重降低了0.2个百分

点;第二产业降低了1.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了

1.2个百分点。

中三角百强县仍处于加速推进工业化阶段,是中部地区工业集聚区,第二产业发展是中三角百强县的县域经济主要支撑。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崛起还需依赖于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

四是城镇化进程明显加速。从2009年到2012年,中三角百强县城镇化率平均提高了5.89个百分点,快于湘鄂赣的5.09个百分点,更快于全国的4.23个百分点,见表4。

五是人民生活显著改善。2012年中三角地区百强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值是2009年的1.66倍,增长速度高于湘鄂赣三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见表5。

六是绿色发展比较突出。中三角百强县处在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以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积极探索并统筹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和绿色发展工作。

“全国百强县”报告

——第十三届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

发布机构: 发布时间:

中郡研究所 2013年12月

一、百强县名单

序 国1 国1 国2 国3 国4 国5 国6 国7 国8 国9 国10 国11 国12 国13 国14 国15 国16 国17 国18 国19 ☆国19 国20 国21 国22 国23 国24 国25 ☆国25 国26

县域经济单位 江苏江阴市 江苏昆山市 江苏张家港市 江苏常熟市 江苏太仓市 福建晋江市 浙江慈溪市 江苏宜兴市 浙江义乌市 浙江余姚市 内蒙古准格尔旗 山东龙口市 辽宁瓦房店市 湖南长沙县 广东增城市 四川双流县 浙江诸暨市 山东即墨市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 江苏丹阳市 山东邹平县 山东文登市 陕西神木县 山东滕州市 河北迁安市 山东胶州市 山东荣成市 浙江乐清市 辽宁海城市

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等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县域相对富裕程度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县域相对绿色指数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国27 国28 国29 国30 国31 国32 国33 国34 国35 ☆国35 国36 国37 国38 国39 国40 国41 国42 国43 国44 国45 国46 国47 国48 国49 国50 国51 ☆国51 国52 国53 国54 ☆国54 国55 国56 国57 国58 国59 国60 国61 国62 国63 国64 ☆国64 国65 国66 江苏海门市 江苏靖江市 山东寿光市 辽宁庄河市 江苏如皋市 山东诸城市 浙江海宁市 山东新泰市 山东邹城市 山东章丘市 山东莱州市 山东招远市 江苏启东市 辽宁大石桥市 江苏溧阳市 辽宁普兰店市 山东平度市 山东肥城市 浙江温岭市 福建福清市 福建南安市 湖南浏阳市 江苏东台市 江苏邳州市 山东广饶县 浙江桐乡市 江苏沭阳县 浙江长兴县 江苏海安县 江苏大丰市 新疆库尔勒市 江苏泰兴市 湖南宁乡县 浙江瑞安市 江苏沛县 辽宁东港市 浙江富阳市 河南新郑市 辽宁开原市 福建石狮市 山东莱西市 福建龙海市 山西孝义市 陕西府谷县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国67 国68 国69 国70 国71 国72 国73 国74 国75 国76 国77 国78 国79 国80 国81 ☆国81 国82 国83 国84 国85 国86 ☆国86 国87 ☆国87 国88 ☆国88 国89 ☆国89 国90 国91 ☆国91 国92 国93 ☆国93 国94 国95 国96 国97 国98 国99 国100

江西南昌县 山东兖州市 吉林延吉市 山东青州市 山东高密市 四川郫县 河北三河市 江苏如东县 江苏新沂市 山东蓬莱市 浙江平湖市 浙江永康市 河北武安市 浙江宁海县 河南巩义市 黑龙江肇东市 辽宁大洼县 辽宁凤城市 浙江东阳市 江苏兴化市 福建闽侯县 湖南醴陵市 辽宁新民市 贵州盘县 安徽肥西县 河南永城市 江西丰城市 吉林农安县 江苏建湖县 广东博罗县 陕西吴起县 浙江临海市 江苏赣榆县 吉林公主岭市 湖北大冶市 江苏东海县 浙江嘉善县 福建长乐市 江苏扬中市 浙江象山县 江苏仪征市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A级

注:☆标志代表“推动类”百强县,共15个。主要由以下几种情况的县市组成:一是其县域

相对富裕程度或县域相对绿色指数为A-级,需要推动发展;二是其县域发展的某个方面(如社会安定、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县域领导等)出现重大事件,需要推动发展;三是其主体功能区定位是重点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以外的类型,特别是生态功能区,需要正确引导经贸投资等经济活动;四是个别粮食贡献大县,须做比照性分析,借以推动农业现代化;五是个别县级市辖区,只做比照性评价。

二、百强县基本情况 1.百强县分布

第十三届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简称百强县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在20个省市区有分布,其中江苏、山东、浙江、辽宁、福建等五省份数量最多。

具体分布是: 江苏27个 山东22个 浙江18个 辽宁10个 福建7个 湖南4个

河北3个、河南3个、吉林3个、陕西3个 广东2个、四川2个、江西2个、内蒙古2个

山西1个、黑龙江1个、安徽1个、湖北1个、贵州1个、新疆1个

2. 百强县主要平均数据

百强县市的主要平均数据:常住人口91.1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647.42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4.7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284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约13860元,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97%,城镇绿化覆盖率41.53%,能耗0.83吨标准煤/万元。

百强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现价比、下同),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率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分别为12.47%、20.42%、13.70%。

3. 新进百强县

新进百强县市有4个:贵州盘县、陕西吴起县、吉林公主岭市、江苏扬中市。 百强县变化是正常现象,行政区划调整、统计口径变化、富裕程度和绿色指数等级提高、主体功能区定位等客观条件都会对排序产生影响。更强更富更绿的县域经经济单位进入百强县,改变百强县格局。贵州盘县和陕西吴起县,曾是革命老区和贫困县,贵州盘县在贵州省首批实现“减贫摘帽”;陕西吴起县是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是生态功能区、国家绿化模范县,率先推进15年免费教育;江苏扬中市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吉林公主岭市粮食产量312.01万吨,位居全国第四位,粮食贡献巨大。

三、百强县变化特征

1. 百强县进一步突出了县域经济质量和强化了县域科学发展约束

在第十三届评价中,进一步突出了居民收入、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和科技进步等县域经济质量,强化了社会安定、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县域领导等县域科学发展评价的约束。

一是评价体系中县域经济质量指标由原来的2个增加到8个;

二是将县域相对富裕程度和县域相对绿色指数等级低于A级的县市、主体功能区是重点开发和优化开发以外类型的县市以及社会安定、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县域政治出现重大问题的县市列入推动类名单中。

评价结果是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的有机结合,“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转型为“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 2. 百强县更强更富更绿色

百强县积极转变发展方式。突出富民强县、绿色发展、幸福发展,加快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向县域科学发展转变。第十三届百强县的县域相对富裕程A+级(相对富裕级)的比例达到65.35%,比上届提高1.39个百分点;县域相对绿色指数A+级(相对绿色级)的比例达到41.58%,比上届提高6.44个百分点,并涌现出一批生态县。

3. 百强县空间板块上,继“辽宁现象”和“苏北速度”之后,出现了“中三角崛起现象”。

近几年来,处在长江中游“武汉—长沙—南昌”三角地域的百强县异军突起,形成了县域经济百强县的“中三角崛起现象”。

为此,中郡所进行了专题调研,中三角百强县有7个,是湖南长沙县、湖南浏阳市、湖南宁乡县、湖南醴陵市、江西南昌县、江西丰城市、湖北大冶市。2006年第六届评价中,湖南浏阳市进入全国百强县;2008年第八届评价中,湖南宁乡县、江西南昌县进入全国百强县;2010年第十届评价中,江西丰城市进入全国百强县;2012年第十二届评价中,湖北大冶市进入全国百强县;在第十三届评价中,中三角百强县的县域经济竞争力呈现稳中有升的局面。中三角崛起现象是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加速、东部沿海一些外向型百强县和西部一些资源型百强县县域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的形势下出现的,是长江经济区发展深入推进和经济梯度转移的结果,也是“中部崛起”战略的先锋力量。

一是经济增长明显较快。中三角百强县经济发展速度(现价比,下同)快于湘鄂赣经济发展速度,更快于全国经济发展速度,见表1。

二是财政增速明显较高。中三角百强县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远远高于湘鄂赣三省财政收入的增速,更高于全国财政收入的增速,见表2及图1

三是工业化进程大力推进。从2009年到2012年,中三角百强县三次产业比重变化显著,其中第二产业发展迅猛,第二产业比重平均提高了5.6个百分点;中三角百强县三次产比变化情况见表3。

2009年到2012年,在全国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情况看,第一产业比重降低了0.2个百分

点;第二产业降低了1.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了

1.2个百分点。

中三角百强县仍处于加速推进工业化阶段,是中部地区工业集聚区,第二产业发展是中三角百强县的县域经济主要支撑。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崛起还需依赖于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

四是城镇化进程明显加速。从2009年到2012年,中三角百强县城镇化率平均提高了5.89个百分点,快于湘鄂赣的5.09个百分点,更快于全国的4.23个百分点,见表4。

五是人民生活显著改善。2012年中三角地区百强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值是2009年的1.66倍,增长速度高于湘鄂赣三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见表5。

六是绿色发展比较突出。中三角百强县处在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以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积极探索并统筹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和绿色发展工作。


相关内容

  • 国家实力之2009全国百强县(市)排名
  • 7月25日,2009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交流年会在湖南省长沙县召开,会上,发布了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报告.2009全国百强县排名名单揭晓 第九届中国中部百强县(市)在中部六省中分布是:山西省16个.安徽省11个.江西省10个.河南省40个.湖北省11个.湖南省17个. 中部百强 ...

  • 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2010):中国中小城市绿色发展之路
  • 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报告(2010):中国中小 城市绿色发展之路 绿皮书指出,截至2009年底,中小城市及其直接影响和辐射的区域,行政区面积达92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96.57%:总人口达9.9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5.2%.2009年,中小城市及其直接影响和辐射的区域,经济总量达16.61万亿元, ...

  • 最新[2016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研究报告]
  • <2016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研究报告> 6月21日,<2016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研究报告")在京发布.<研究报告>由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和中国指数研究院共同研究发布,旨在通过全面.客观地评价物业服务企业的综合实力,分析企业 ...

  • 2016中国房地产.房地产策划代理百强企业研究报告
  • 2016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研究 1. 销售额增长19.4%,市场份额达36.7%,再创新高 百强企业2015年销售额增速达19.4%,市场份额上升至36.7% 在房地产市场两极分化趋重.市场运行风险加大的背景下,百强企业凭借准确的市场研判取得优异的销售表现:全年业绩规模再创新高,销售总额.销售面积分 ...

  • 县域经济问题研究综述
  • 县域经济问题研究综述 摘要: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目前,国内的专家学者就县域经济评价体系的建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探讨.当前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对比以及现阶段存在问题等各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建立相关科学理论及实践模式. 关键词:县域经济.评价体系.发展状 ...

  • 在乡镇主要负责人冲刺全国百强县座谈会上的发言提纲
  •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提高县域经济发展能力 冲刺全国百强县 ——在乡镇主要负责人座谈会上的发言提纲 昨天上午,接到县委办公室下发的关于召开乡镇主要负责人座谈会的明传电报。鲁桥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立即召开联席会议,就电报所要求的内容进行深刻剖析,特别是对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提高领导县域经济发展能力,冲刺 ...

  • 2013年体改处年终工作总结
  • xx年是改革攻坚年.一年来,我处在委党组的领导下,以推进扩权强县试点和总体改革为重点,超前谋划.努力创新.真抓实干,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一.大力推进扩权强县改革扩权强县改革是今年允石省长亲自主抓的一项重点工作,我委是这项工作的总牵头部门.围绕落实省政府和委党组的安排部署,我们主要做了六个方面工

  • 冲刺全国百强县座谈会上的发言提纲
  • 昨天上午,接到县委办公室下发的关于召开乡镇主要负责人座谈会的明传电报。鲁桥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立即召开联席会议,就电报所要求的内容进行深刻剖析,特别是对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提高领导县域经济发展能力,冲刺全国百强县这一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现将有关情况简要向各位领导作汇报。 鲁桥镇党委、政府一班人一致认 ...

  •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揭晓
  • 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心在有关单位和专家学者的支持下,以公开资料为基础,再经资料的对比.核实.甄别,在前七届的基础上,完成了"第八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报告". 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不仅评价县域经济的"竞争力&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