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抗日战争练习题9

第七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高考范围

(1)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

①七七事变

②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2)日本帝国主义残暴的殖民统治

①汪精卫集团建立伪政权

②野蛮的经济掠夺和奴化教育

③日伪的残暴统治和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

(3)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和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

①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和皖南事变

②正面战场形势的恶化

③一党专政和官僚资本的膨胀

(4)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胜利

①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②百团大战和敌后军民的艰苦斗争

③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和中共七大

④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近五年高考试题

(一)全国卷

199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16.1939年,国民政府政策重心发生转变的直接原因是 C

A .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接连失利 B .汪精卫集团叛国导致国民党分裂

C .日本实行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政策 D .美英的注意力集中于欧洲战场

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17. C

A .它使中国东北沦为日本殖民地

B .它使中国的社会矛盾开始发生变化

C .它促使中共立即提出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主张

D .它冲破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32.阅读下列材料

——据周宪义:《台湾经济史》

材料二 台湾对日本的输出品绝大部分是农产品与原材料,其中米、糖两项合占77%,

其余为香蕉、凤梨、茶叶、樟脑、煤炭等。输入台湾的日本产品中,绝大部分是纺织品、

机械、化肥、药品和日用百货等轻工业品。

——据陈碧笙:《台湾地方史》

材料三 据统计,1909年至1944年,中国台湾的对外贸易输出额远远大于输入额,其

对外输出总值约为90亿元,输入总额约为67亿元,出超总额约为23亿元。此外,自1903

年至1945年,台湾人民在生活消费品中的对外依赖性呈增长趋势,其中对日本产品的依赖

性由13%提高到36.8%。

——据陆仰渊、方庆秋:《民国社会经济史》

回答:

1895年至1945年间,日本殖民统治者在中国台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要实现“日台经

济一体化”。根据以上材料,试分析日本统治台湾经济措施的性质,(3分)并分析台湾与日

本的贸易关系对台湾经济的影响。(9分)

32.属殖民地性质。(3分)

中国台湾与日本的贸易关系对台湾经济的影响包括:日本掠夺了台湾大量的财富;(2

分)台湾经济畸形发展,成为日本原材料基地;(3分)日本垄断了台湾的对外贸易;(2分)

台湾对日本产品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2分)

(二)上海卷

199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市历史试题

23.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排列应是C

①淞沪会战 ②《论持久战》发表 ③七·七事变 ④台儿庄战役

A. ④③②① B ,④③①② C. ③①④② D. ①③②④

24. 大前提:凡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都是非正义战争;小前题:“二战”期间日

本和美国已是帝国主义国家;结论:因此,当时日美交战双方都是非正义的。这个三段论

式的推理属于下列哪一种情况?B

A. 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

B. 大前提错误,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C. 大前提正确,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

D. 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

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市历史试题

25. 位于中国西部的抗日根据地是 B

A .晋察冀 B .陕甘宁 C .冀鲁豫 D .晋冀豫

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市历史试题

四、材料分析论证题(本题共18分)

39.阅读下列材料,提取和理解材料中的信息,运用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给日本中

学生写一封公开信:明辩事实真相(12分),昭示产生“新教科书”逆流的原因(6分)。

材料一:引自日本文部科学省今年审定“合格”的初中历史教科书

·满洲国以五族(指日、汉、满、蒙、朝)协和、建设王道乐土为口号,由于日本重

工业的迁入,促进了经济发展,中国人大量涌入。

·东京审判认定日军在1937年占领南京时,杀害了许多中国民众(南京事件)。关于

该事件,资料上有许多疑点,见解也各种各样,目前有关的争论也还在进行。

·日本军队向南方的推进还成为加速亚洲各国独立的契机之一。

材料二:引自有关报道

1948年后,日本实行教科书审

定制。50年代,有人发表《令人忧

虑的教科书问题》,认为教科书“贬

低祖国日本”,意欲掩盖“二战”罪

行。80年代后,由文部省一再通过

的与复活军国主义相呼应的教科书,

篡改和美化“二战”中许多重大侵

略行径。今年4月初,日本文部科

学省又通过了‘新教科书编撰会”

主编的歪曲历史的教科书。“编撰会”

几乎网罗了所有的右翼学者,在三菱、东芝、马自达、日野、富士通等百余家企业和财团

的捐助下,其每年的活动经费多达4.2亿日圆。

“新教科书”出笼和审定“合格”前后,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各国许多史学工作者和

民间团体举行了各种抗议活动,指出:“二战”中的日本侵略者,不仅对亚洲人民犯下了滔

天罪行,也将日本人民推进了火海。肆意篡改历史是一段反动逆流,虽然由来已久,有其

深刻的国内、国际原因.得到了日本上层和大发战争横财的某些人的支持,但是最终必将

被追求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人民所唾弃。

39.本题按以下三部分给分:

一、事实真相(共12分)

1.“满洲国”问题(共5分)

·“满洲国”的地域是我国的东北三省,居住的民族不包括日本民族。(2分)

·“满洲国”是一切受日本支配的汉奸政权(2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人民为此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1分)。

(如谈到日寇在东北进行了血腥或殖民掠夺可加1分;如指出“新教科书”在这个问

题上是殖民主义逻辑可加1分)

2.“南京事件”问题(共2分)

·“南京事件”其实是日军在占领区的暴行之一,是惨绝人寰的大屠杀(2分)

(如谈到“南京大屠杀”的具体内容,可加1分;如揭露“新教科书”在这个问题上

企图用学术问题或以“公正面目”来掩盖或淡化暴行,可加1分)

3.“独立”契机问题(共5分)

·其时,亚洲国家处于西方殖民主义统治之下。(1分)

·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是为了争夺亚洲直至世界霸权(1分);其血腥掠夺(或殖民统

治),使亚洲人民陷入了战争的灾难。(2分)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特别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鼓舞了亚洲人民争取民族独

立的斗争。(1分)如指出“新教科书”在此问题上是强盗逻辑可加1分。

如对日本在“二战”期间的方针、罪行有总体概括,或指出其它重要侵略行径以连贯

以上三个侵略事实,可加1分。

二、原因(共5分)

1.“由来已久”,应引用本题材料2中50年代以来的信息。(1分)

2.“国内原因”,应指出其“封建”、“军事”的历史原因和战后改革的不彻底。(2分)

3.“国际原因”,应指出战后美国对“国内原因”的扶持。(1分)

4.“某些人的支持”,应引用本题材料二中的信息或其他课外信息,指出政府和大企业

中少数人的这种做法是复活军国主义。(1分)

三、文字与情感(1分)

符合写信格式且文字通顺(1分)。如能运用材料二中战争也给日本人民带来灾难或呼

吁追求和平与发展的信息或全信充满情感,可加1分。

(本题最高不超过18分)

2001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

十八、(本题8分)日本文部省在审定历史教科书

问题上所采取的错误态度,多次激起亚洲人民的不满。

最近,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又扬言要参拜靖国神社,

更引起亚洲各国人民的警觉。

36.日本是一个岛国,工业区集中在太平洋沿岸,

主要依靠进口原料、 ,出口工业制成品,

形成了 型的工业地带。在近代史上,

日本曾经吞并 ,侵略中国,占领东南亚

地区。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在我国东北制造了两起

重大事件,即制造 和建立 。20世纪50年代以来,日本文部省在

审定“教科书”问题上的态度和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实质是 ,因而激起

亚洲各国人民的极大愤慨。日本政府的上述行径有悖于当今世界 与 两大主题。

十八、(共8分)36.燃料(1分);加工贸易(1分);朝鲜或琉球(1分);“九·一八”事

变(1分);伪“满洲国”(1分);否定日本侵略历史(1分);和平(1分);发展(1分)

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市历史试题

19.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蒋介石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其中,

最为险恶、影响最大,反共面目也暴露最彻底的一次事件发生在C

A .1939年底 B .1940年秋 C .1941年初 D .1943年夏

2002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

五、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中国人

民奋起抗战,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

11.日寇在中国不断挑起事变,进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下列事变发生在上海的是 B

A .“一·二八”事变和“七·七”事变

B .“一·二八”事变和“八·一三”事变

C .“七·七”事变和“九·一八”事变

D .“八·一三”事变和“九·一八”事变

12.在日寇侵略上海的两次事变中,都率军奋勇抵抗的中国将领是 C

A .蒋光鼐 B .叶挺 C .张治中 D .李宗仁

2003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

11.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有 ①

中国战争拖住日本总兵力的2/3以上 ②中国人民共歼灭日军150多万,占其死伤人数的

70% ③美国宣布为援助被侵略国家制定的《租借法案》适用于中国 ④苏联出兵击败日

本关东军

D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三)广东卷

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历史考试广东试卷

16.1939年, 国民政府政策重心发生转变的直接原因是 C

A .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接连失利 B .汪精卫集团叛国导致国民党分裂

C .日本实行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政策 D .美英的注意力集中于欧洲战场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历史

18.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A. 都有共同的政治纲领 B. 均采取党内合作方式

C. 全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D. 皆有各阶级阶层广泛参加

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广东卷)历史

14.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鼓舞下创作的作品是D

①长诗《王贵与李香香》 ②歌曲《义勇军进行曲》 ③历史剧《屈原》

④小说《太阳照在桑于河上》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 D .①④

200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广东卷)历史

12.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抗战路线,其主要内容是 D

A .政府与军队共同努力作战 B .在一切日军占领区都进行抵抗

C .海外华侨也要参加抗战 D .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进行人民战争

13.日本侵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改变了侵华战略方针,这是因为 A

A .日军战线太长,兵力与财力不足 B .英美等国政府支援中国抗战

C .国民政府在抗日问题上出现动摇 D .汪精卫成立了效忠日本的伪政权

200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广东、辽宁文理综合卷

经历了一百多年的磨难与抗争,中华民族终于走上了复兴之路。“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是硬道理”,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最近,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报告明确提出:“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请回答43-44题。

43、(12分)

(1)根据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概括指出帝国主义侵华战争对中国的重大危害和影响。

(2)扼要说明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43.(1)割地(2分) 赔款(2分) 主权受损(2分)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2分) (评分说明:“割地”、“赔款”、“社会性质变化”三项必答;如考生在“主权受损”方面作出其它表述,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超过8分。)

(2)是中国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2分) 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2分)

44.(10分)

(1)20世纪60年代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试举两大标志性成果。

(2)试从国家职能角度说明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意义。

44.(1)原子弹、氢弹的爆炸。(2分)

(2)防御外敌入侵,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世界和平,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4分)

(四)综合卷

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40.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回答下列问题。(30分)

(1)中国近代(1840—1949年)解决土地问题的代表性主张或纲领有哪几种?(6分)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质是什么?对农业生

产有什么作用?(4分)

(3)读图8,说明我国土地利用构成的

特征。(6分) (4)读图9,说明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存在

的主要问题。(6分)

(5)2001年1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

进入新世纪,要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为什么要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如何加强? (8分)

40.(30分)答案要点:

(1)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孙中山的“平均地权”、中国共产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如回答《兴国土地法》、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等亦可)。(6分)

(2)实质: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2分) 作用: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农业发展。(2分)

(3)耕地比重较小,(2分) 森林比重较小,(2分) 草地比重较大。(6分)

(4)农业产值比重偏高,(3分) 牧业、林业,渔业产值比重偏低。(3分)(答出牧业偏低得2分)

(5)①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我国农业生产的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比较低。我国可耕地少、人口多。(4分)②要改变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的现状,必须一靠改革,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4分)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3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保全俄国水师在中国北方海岸得有足为可恃之地,大清国大皇帝允将旅顺口、大连湾暨附近水面租与俄国,„„在俄国所租之地以及附近海面,所有调度水陆各军,并治理地方大吏,全归俄官„„

——中俄《旅大租地条约》(1898年3月) 材料二

(俄国政府)将旅顺口、大连湾并其附近领土领水之租借权内„„一切权利及所让与者,转移与日本政府„„

——日俄《朴茨茅斯条约》(1905年9月) 材料三

苏美英三大国领袖同意,„„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

——苏美英《雅尔塔协定》(1945年2月) 注:1945年8月,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签订协定,确认了《雅尔塔协定》有关旅顺、大连问题的内客。

材料四

缔约国双方同意一俟„„不迟于一九五二年末,苏联军队即自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撤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现时大连所有财产,凡为苏联方面临时代管或苏联方面租用者,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收。

——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1950年2月)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40分)

(1)结合相关历史背景,简述旅顺、大连的主权受到损害和得到恢复的基本过程。(16分)

(2)上述过程说明中国在清末、抗日战争后期和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

(3)对比材料一和材料四,说明清政府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有何根本差异。(8分)

(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各大国在中国领土主权问题上持何种态度,实际上采取了什么做法。

37.(共40分)

(1)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旅顺、大连被沙俄租借;日俄战争后,沙俄将它在旅顺、大连的权益转让给了日本;为争取苏联对日作战,美英同意苏联在中国旅顺、大连享有特权,后国民政府予以承认;新中国成立后,中苏订立协定,中国在旅顺、大连的主权得到恢复。

(2)清末,中国国际地位低下,任人宰割;抗日战争后期,中国因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大贡献,国际地位有所提高;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3)清政府对外妥协,出卖国家主权;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4)无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以武力争夺中国的领土,背着中国拿中国的领土进行交易。

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21.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政权的民主建设主要体现为 B

A .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B .实行“三三制”原则

C .开展整风运动 D .推行精兵简政政策

37.(34分)长城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古代伟大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

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赠给联合国的礼品之一便是一幅以长城为图案的挂毯。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西汉在修复秦长城的基础上继续向西北大规模修筑长城。据《汉书》记载:

“北边自敦煌至辽东万一千五百余里,乘塞利遂,„„(匈奴)攻之,而不能害。”“自敦煌西至 泽(今新疆罗布泊),往往起亭,„„置使者校尉领护, 以给使外国者。” 材料二

嘉峪关地区魏晋墓砖壁画。

材料三

据《明史》记载,明中后期增修加固长城,“筑数台三千,起居庸(关)至山海(关), 控守要害。……边备大劫,故不敢入犯”,长城沿线“九边生齿日繁,守备日围,田野 日辟,商赏日通,边民始知有生之乐。”

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举出汉武帝时期西汉除修筑长城之外,向西北地区拓展的重大事件。

(2)嘉峪关魏晋砖壁画生动地反映了当时河西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风貌,透过材料二

你获得了什么重要历史信息?魏晋时期河西地区的繁荣与西汉以来对西北的长期 开拓有密切关系,参照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汉长城如何促进了西北地区的发展。

(3)参照材料三与所学知识,指出明中后期在处理汉蒙关系方面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这些举措产生了什么影响。

(4)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成

为中华民族的心声。1933年,中国军民在长城一线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请举出其

中的一个事例。

(5)参照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简要回答为什么说长城是中国华民族的象征。

37.答案要点:

(1)对匈奴战争取得重大胜利;张骞通西域。

(2)使用先进农耕技术(或农业发达);丝绸之路(或道路)畅通,民族经济文化交流

密切。抵御匈奴侵扰;实施军事、政治管理;保护商旅往来;有利于民族交往和经

济发展。

(3)加强长城防御,阻止蒙古侵扰;与蒙古议和互市。边塞安定,互通贸易,长城南北

经济共同发展,促进民族交融。

(4)中国守军在山海关、长城各口抗击日军(或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

(5)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或爱国精神);聪明智慧、坚韧、勤奋、开拓进取。

(五)春季卷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北京、安徽卷)历史试卷

18.下列有关皖南事变的表述,正确的是 C

①它是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战的行为 ②英美支持蒋介石发动皖南事变 ③中国共产党坚决回击顽固派的进攻 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由此完全破裂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①③ D. ①③④

19.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的主要意义在于 D

①提高农民的抗日积极性 ②促进经济发展

③实行精兵简政 ④联合地主阶级抗日

A. ①②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④

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北京、内蒙古、安徽卷)历史试卷

13.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独裁统治的特征是 B

A .防共限共、特务统治、经济垄断

B .一党专政、特务统治、保甲制度

C .一党专政、经济垄断、保甲制度

D .防共限共、经济垄断、新闻检查

32.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毛主席说过边区有三大害,说是迷信,不识字,不讲卫生。„„迷信一害就又有三大害。第一它害得人们家破人亡。„„第二它害得人们短了志气。生活不好,政治不好,迷信说这是命该如此;„„第三它还要窝藏匪类。世上既然有糊涂人整天疑神见神,也就有混帐人利用他们的糊涂,故意诌出一派胡言,组织许多团体,来干种种招摇撞骗、奸盗邪淫的勾当。

——《反迷信提纲》《中国青年》第2卷第11期(1940年9月)

材料二 边区群众中的迷信现象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医药卫生工作不普及。„„群众没有旁的方法战胜疾病,只有相信神仙。„„要老百姓不敬神,就要有科学的发展和普及。

——毛泽东在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44年3月22日)

材料三 一贯道及其他类似的秘密迷信组织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固然是人民生活的痛苦和文化的落后,但它们在最近迅速发展及其活动的猖獗,则主要是由于地主阶级和特务反革命分子的活动和我们的麻痹。„„应该在公开宣传上强调一贯道是为地主特务反革命分子所利用以进行反革命活动的组织,因此应该取缔、禁止和解散,劝告一切善良的人民不要去加入,已加入的都应退出,以免连累善良。

——刘少奇关于开展反对一贯道活动给西北局的信(1950年10月19日)

回答:

①据材料一回答,为什么要反对迷信?(3分)

②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回答,如何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迷信现象,为什么?(4分)

③据材料三回答,对于一贯道等带有政治目的的迷信组织和参加这类组织的善良群众,中共的态度和政策是什么?(6分)

32.答案要点:(13分)

①迷信是边区的一大害,它害得人们家破人亡、短了志气,也容易被邪恶势力利用。(3分)

②迷信的根本原因是生活贫困、文化落后和科学不普及,要最终战胜迷信就要普及教育,宣传科学,改善医疗卫生条件。(4分)

③对一贯道等带有政治目的的迷信组织要坚决禁止和取缔,不允许其影响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对参加迷信组织的群众要加以劝告和说服教育,使其脱离这些组织。(6分)

35.试述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的努力。(13分)

35.答案要点:(13分)

①“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坚决主张抗日,反对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2分) ②在东北组织抗日活动,与福建人民政府签订《抗日停战协定》。(2分)

③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在瓦窑堡会议上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3分)

④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表明团结抗日的诚意,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3分)

⑤“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发表抗日通电,所领导的武装编入国民革命军序列。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3分)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

37.20世纪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三次大的变动。指出这三次变动发生的时间及标志,结合史实说明当每次变动发生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是怎样的。

37.(共35分)答案要点:

20世纪一二十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

20世纪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雅尔塔体系建立;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

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收回山东主权、废除“二十一条”,遭到拒绝。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九国公约》,肯定了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仍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之下。

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和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考生若答出美国妄图在中国建立美政府,继续控制中国;新中国成立,极大增强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可酌情加l -2分;但总分不得超过8分。) 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成为建立国际新秩序中的重要力量之一。

单元主干知识

一、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

1.七七事变

①时间:1937年7月7日。

②经过: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③影响:这是日本全面进攻中国的开始,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正式爆发。

2.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①中共发表抗日通电(1937年7月8日),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

②蒋介石庐山谈话:“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

③“八一三”事变: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表示“抵抗暴力”。

④中共军队的改编: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为正副总指挥;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叶挺、项英为正副军长。

⑤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二、日本帝国主义残暴的殖民统治

1.汪精卫集团建立伪政权

①背景:

A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陷,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日本妄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

B .日本改变战略方针:

a. 集中主要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

b. 对国民政府则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②建立:

A .1938年12月,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

B .1940年3月,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了效忠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伪国民政府。

③评价:汪伪政权是日本帝国主义推行侵华政策的产物和工具。

2.野蛮的经济掠夺和奴化教育

①野蛮的经济掠夺——总方针:把沦陷区的经济变为日本的附庸经济。

A .农业方面:

a. 强占沦陷区大量耕地,用于修建公路、封锁沟和飞机场等,或分配给移民使用。

b. 低价收购农产品。

B .工矿交通运输业方面:

a. 将矿业、钢铁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等定为“统制事业”,由日本公司专营,企业

的经营权由日方掌握。

b. 将沦陷区变为日本的原料基地,满足侵略战争的需要,从中攫取巨额利润。

C .金融方面:

a. 抢占银行,掠夺金银和现款。

b. 印制大量军用票在沦陷区流通。

c. 不断增加苛捐杂税,加紧对人民的搜刮。

②推行奴化教育

A .目的:消磨和摧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实现其同化政策。

B .措施:

a. 日伪教科书以“中日亲善”、“共存共荣”、“大东亚新秩序”等谬论为基本内容,企图把学生培养成为日本统治下的“顺民”;

b. 把日语被定为必修课,学校不得挂中国地图,不得使用“中华”字样。

c. 社会教育方面:利用传媒进行奴化宣传和反共宣传,欺骗群众。

3.日伪的残暴统治和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

①日伪的残暴统治——沦陷区人民失去人身自由,过着亡国奴的生活。

A .日军在华北推行“治安强化运动”,采取并村、清查户口、发放“良民证”、实施保甲连坐制度等办法,企图肃清沦陷区内的抗日力量。

B .日伪在华中发动“清乡运动”,对抗日爱国人士实行恐怖政策;日伪政权将江南的镇江、丹阳等地划为“清乡区”,后推广到浙西游击区;日伪在上海设立“特工总部”,专门杀害抗日爱国人士。

②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对打击和动摇日伪的统治,起了一定作用。

A .中国共产党领导群众以各种形式的斗争,反对殖民统治。

B .开滦煤矿、上海邮电、自来水厂工人和电车司机相继罢工。

C .江南10多万农民暴动,消灭了日伪军的征粮队。

三、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和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

1.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和皖南事变

①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

A .1939年初,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溶共、限共、防共、反共”的反动方针,标志着国民政府自抗战以来在政策上的重要转变。

B .蒋介石集团把政策的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国民党开始执行一条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路线。

C .不久,国民党顽固派掀起了第一次 反共高潮。

②皖南事变

A .1940年秋,蒋介石强令黄河以南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在一个月内开到黄河以北。

B .1941年初,遵照国民党军事当局的命令并经中共中央同意,新四军九千余人从

安徽径县云岭出发,移师北上,在茂林地区遭到预先埋伏的国民党军队八万余人的包围袭击。

C .新四军血战七昼夜,除少部分人突围外,大部分壮烈牺牲。军长叶挺在谈判中被扣押,副军长项英被叛徒杀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D .接着,蒋介石宣布新四军为“叛军”,取消新四军番号,并声称将叶挺交军事法庭审判。

E .皖南事变发生以后,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战的罪行,采取了坚决回击的方针。

a. 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宣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

b. 新四军在大江南北继续坚持抗日战争。

c. 同时,中共中央公布大量事实,揭露国民党破坏抗战的阴谋。

2.正面战场形势的恶化

①枣宜会战:

A .背景:日本为逼迫国民政府投降。

B .经过:1940年,张自忠率军与敌奋战,壮烈殉国。日军占领宜昌。

②豫湘桂战役:——抗战时期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A .背景:日本与南洋的海上交通线被美军切断,急需打通中国的大陆交通线。

B .经过:1944年,大溃败,损失兵力五六十万人,大片国土沦丧。

③评价:国民党战场的溃败,是国民政府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造成的恶果。

3.一党专政和官僚资本的膨胀

①一党专政

A .一党专政:蒋介石独断专行,以命令形式处理党政军一切事务,成为中国的大独裁者。

B .特务统治:大力发展特务组织,建立上饶集中营、息烽集中营、重庆中美合作所等。

C .保甲制度:强化保甲制度,控制人民。

D .一党专政、特务统治、保甲制度三者互相结合渗透是国民党反动独裁统治的特征。

②官僚资本的膨胀

A .工业:加强对工业的垄断,民族工业遭破产。

B .农业:采取" 粮食征购" 、" 征借" ,加重对农民的剥削。

C .商业:实行专卖政策,获取巨额利润。

D .金融:独占全国金融。

E .到1941年底官僚资本已占全国资本总额的一半。

四、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胜利

1.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①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1937年秋,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召开的洛川会议上制定。 ②全面抗战路线的内容: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 ③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A .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以五台山为中心。(聂荣臻)。

B .晋冀豫、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刘伯承、邓小平)。

C .苏南抗日根据地(陈毅)。

D .皖东抗日根据地(张云逸)。

④中共中央所在的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

⑤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2.百团大战和敌后军民的艰苦斗争

①百团大战

A .时间:1940年下半年

B .目的:为了振奋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克服投降危险,争取抗战形势的好转。

C .概况:彭德怀指挥八路军100多个团,在华北发动大规模地对日作战,取得了辉煌战绩。

D .意义: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②敌后军民的艰苦斗争

A .日军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实行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

B .根据地军民执行“基本的游击战,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方针,积极开展反“扫荡”斗争。创造出地雷战、地道战等游击战术。

C .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等少数民族抗日武装在反“扫荡”中十分英勇。

3.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和中共七大

⑴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①背景

A .日本为建立太平洋战争的后方基地,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

B .国民党军队加紧包围、封锁解放区。

C .严重的自然灾害。

D .1941年至1942年,根据地出现严重困难:面积不断缩小,人口减少一半,八路军、新四军人数减少,财政经济十分困难。

②军事措施

A .根据地军民执行“基本的游击战,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方针,开展反“扫荡”斗争。创造出地雷战、地道战等游击战术。

B .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等少数民族抗日武装在反“扫荡”中十分英勇。 ③政权建设

A .根据地政权实行“三三制”原则,按照这一原则建立的政权,加强了各阶层人民的团结,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 .实行精兵简政,提高了主力部队战斗力,增强了政府机关行政效能,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④经济建设

A .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积极性,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B .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使根据地度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⑤思想建设——整风运动

A .时间:1942年。

B .内容: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

C .意义:党从思想上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⑵中共“七大”

①背景:

A .从1944年起,局部反攻取得很大战果,日军被压缩到铁路沿线和较大的城

市。

B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前夕,1947年春,中共“七大”于在延安召开。

②内容:

A .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B .提出党的任务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C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 .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③意义:

A .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B .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4.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①胜利进程:

A .1945年5月,欧洲战场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B .1945年8月,苏联政府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

C .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号召中国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

D .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遵照朱德总司令的命令,坚决消灭拒绝投降的敌人。

E .8月15日,日本政府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 ②胜利意义

A .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B .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C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D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第七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高考范围

(1)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

①七七事变

②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2)日本帝国主义残暴的殖民统治

①汪精卫集团建立伪政权

②野蛮的经济掠夺和奴化教育

③日伪的残暴统治和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

(3)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和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

①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和皖南事变

②正面战场形势的恶化

③一党专政和官僚资本的膨胀

(4)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胜利

①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②百团大战和敌后军民的艰苦斗争

③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和中共七大

④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近五年高考试题

(一)全国卷

199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16.1939年,国民政府政策重心发生转变的直接原因是 C

A .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接连失利 B .汪精卫集团叛国导致国民党分裂

C .日本实行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政策 D .美英的注意力集中于欧洲战场

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17. C

A .它使中国东北沦为日本殖民地

B .它使中国的社会矛盾开始发生变化

C .它促使中共立即提出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主张

D .它冲破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32.阅读下列材料

——据周宪义:《台湾经济史》

材料二 台湾对日本的输出品绝大部分是农产品与原材料,其中米、糖两项合占77%,

其余为香蕉、凤梨、茶叶、樟脑、煤炭等。输入台湾的日本产品中,绝大部分是纺织品、

机械、化肥、药品和日用百货等轻工业品。

——据陈碧笙:《台湾地方史》

材料三 据统计,1909年至1944年,中国台湾的对外贸易输出额远远大于输入额,其

对外输出总值约为90亿元,输入总额约为67亿元,出超总额约为23亿元。此外,自1903

年至1945年,台湾人民在生活消费品中的对外依赖性呈增长趋势,其中对日本产品的依赖

性由13%提高到36.8%。

——据陆仰渊、方庆秋:《民国社会经济史》

回答:

1895年至1945年间,日本殖民统治者在中国台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要实现“日台经

济一体化”。根据以上材料,试分析日本统治台湾经济措施的性质,(3分)并分析台湾与日

本的贸易关系对台湾经济的影响。(9分)

32.属殖民地性质。(3分)

中国台湾与日本的贸易关系对台湾经济的影响包括:日本掠夺了台湾大量的财富;(2

分)台湾经济畸形发展,成为日本原材料基地;(3分)日本垄断了台湾的对外贸易;(2分)

台湾对日本产品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2分)

(二)上海卷

199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市历史试题

23.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排列应是C

①淞沪会战 ②《论持久战》发表 ③七·七事变 ④台儿庄战役

A. ④③②① B ,④③①② C. ③①④② D. ①③②④

24. 大前提:凡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都是非正义战争;小前题:“二战”期间日

本和美国已是帝国主义国家;结论:因此,当时日美交战双方都是非正义的。这个三段论

式的推理属于下列哪一种情况?B

A. 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

B. 大前提错误,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C. 大前提正确,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

D. 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

200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市历史试题

25. 位于中国西部的抗日根据地是 B

A .晋察冀 B .陕甘宁 C .冀鲁豫 D .晋冀豫

200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市历史试题

四、材料分析论证题(本题共18分)

39.阅读下列材料,提取和理解材料中的信息,运用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给日本中

学生写一封公开信:明辩事实真相(12分),昭示产生“新教科书”逆流的原因(6分)。

材料一:引自日本文部科学省今年审定“合格”的初中历史教科书

·满洲国以五族(指日、汉、满、蒙、朝)协和、建设王道乐土为口号,由于日本重

工业的迁入,促进了经济发展,中国人大量涌入。

·东京审判认定日军在1937年占领南京时,杀害了许多中国民众(南京事件)。关于

该事件,资料上有许多疑点,见解也各种各样,目前有关的争论也还在进行。

·日本军队向南方的推进还成为加速亚洲各国独立的契机之一。

材料二:引自有关报道

1948年后,日本实行教科书审

定制。50年代,有人发表《令人忧

虑的教科书问题》,认为教科书“贬

低祖国日本”,意欲掩盖“二战”罪

行。80年代后,由文部省一再通过

的与复活军国主义相呼应的教科书,

篡改和美化“二战”中许多重大侵

略行径。今年4月初,日本文部科

学省又通过了‘新教科书编撰会”

主编的歪曲历史的教科书。“编撰会”

几乎网罗了所有的右翼学者,在三菱、东芝、马自达、日野、富士通等百余家企业和财团

的捐助下,其每年的活动经费多达4.2亿日圆。

“新教科书”出笼和审定“合格”前后,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各国许多史学工作者和

民间团体举行了各种抗议活动,指出:“二战”中的日本侵略者,不仅对亚洲人民犯下了滔

天罪行,也将日本人民推进了火海。肆意篡改历史是一段反动逆流,虽然由来已久,有其

深刻的国内、国际原因.得到了日本上层和大发战争横财的某些人的支持,但是最终必将

被追求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人民所唾弃。

39.本题按以下三部分给分:

一、事实真相(共12分)

1.“满洲国”问题(共5分)

·“满洲国”的地域是我国的东北三省,居住的民族不包括日本民族。(2分)

·“满洲国”是一切受日本支配的汉奸政权(2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人民为此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1分)。

(如谈到日寇在东北进行了血腥或殖民掠夺可加1分;如指出“新教科书”在这个问

题上是殖民主义逻辑可加1分)

2.“南京事件”问题(共2分)

·“南京事件”其实是日军在占领区的暴行之一,是惨绝人寰的大屠杀(2分)

(如谈到“南京大屠杀”的具体内容,可加1分;如揭露“新教科书”在这个问题上

企图用学术问题或以“公正面目”来掩盖或淡化暴行,可加1分)

3.“独立”契机问题(共5分)

·其时,亚洲国家处于西方殖民主义统治之下。(1分)

·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是为了争夺亚洲直至世界霸权(1分);其血腥掠夺(或殖民统

治),使亚洲人民陷入了战争的灾难。(2分)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特别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鼓舞了亚洲人民争取民族独

立的斗争。(1分)如指出“新教科书”在此问题上是强盗逻辑可加1分。

如对日本在“二战”期间的方针、罪行有总体概括,或指出其它重要侵略行径以连贯

以上三个侵略事实,可加1分。

二、原因(共5分)

1.“由来已久”,应引用本题材料2中50年代以来的信息。(1分)

2.“国内原因”,应指出其“封建”、“军事”的历史原因和战后改革的不彻底。(2分)

3.“国际原因”,应指出战后美国对“国内原因”的扶持。(1分)

4.“某些人的支持”,应引用本题材料二中的信息或其他课外信息,指出政府和大企业

中少数人的这种做法是复活军国主义。(1分)

三、文字与情感(1分)

符合写信格式且文字通顺(1分)。如能运用材料二中战争也给日本人民带来灾难或呼

吁追求和平与发展的信息或全信充满情感,可加1分。

(本题最高不超过18分)

2001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

十八、(本题8分)日本文部省在审定历史教科书

问题上所采取的错误态度,多次激起亚洲人民的不满。

最近,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又扬言要参拜靖国神社,

更引起亚洲各国人民的警觉。

36.日本是一个岛国,工业区集中在太平洋沿岸,

主要依靠进口原料、 ,出口工业制成品,

形成了 型的工业地带。在近代史上,

日本曾经吞并 ,侵略中国,占领东南亚

地区。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在我国东北制造了两起

重大事件,即制造 和建立 。20世纪50年代以来,日本文部省在

审定“教科书”问题上的态度和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实质是 ,因而激起

亚洲各国人民的极大愤慨。日本政府的上述行径有悖于当今世界 与 两大主题。

十八、(共8分)36.燃料(1分);加工贸易(1分);朝鲜或琉球(1分);“九·一八”事

变(1分);伪“满洲国”(1分);否定日本侵略历史(1分);和平(1分);发展(1分)

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市历史试题

19.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蒋介石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其中,

最为险恶、影响最大,反共面目也暴露最彻底的一次事件发生在C

A .1939年底 B .1940年秋 C .1941年初 D .1943年夏

2002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

五、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中国人

民奋起抗战,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

11.日寇在中国不断挑起事变,进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下列事变发生在上海的是 B

A .“一·二八”事变和“七·七”事变

B .“一·二八”事变和“八·一三”事变

C .“七·七”事变和“九·一八”事变

D .“八·一三”事变和“九·一八”事变

12.在日寇侵略上海的两次事变中,都率军奋勇抵抗的中国将领是 C

A .蒋光鼐 B .叶挺 C .张治中 D .李宗仁

2003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

11.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有 ①

中国战争拖住日本总兵力的2/3以上 ②中国人民共歼灭日军150多万,占其死伤人数的

70% ③美国宣布为援助被侵略国家制定的《租借法案》适用于中国 ④苏联出兵击败日

本关东军

D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三)广东卷

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历史考试广东试卷

16.1939年, 国民政府政策重心发生转变的直接原因是 C

A .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接连失利 B .汪精卫集团叛国导致国民党分裂

C .日本实行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政策 D .美英的注意力集中于欧洲战场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历史

18.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A. 都有共同的政治纲领 B. 均采取党内合作方式

C. 全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D. 皆有各阶级阶层广泛参加

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广东卷)历史

14.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鼓舞下创作的作品是D

①长诗《王贵与李香香》 ②歌曲《义勇军进行曲》 ③历史剧《屈原》

④小说《太阳照在桑于河上》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 D .①④

200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广东卷)历史

12.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抗战路线,其主要内容是 D

A .政府与军队共同努力作战 B .在一切日军占领区都进行抵抗

C .海外华侨也要参加抗战 D .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进行人民战争

13.日本侵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改变了侵华战略方针,这是因为 A

A .日军战线太长,兵力与财力不足 B .英美等国政府支援中国抗战

C .国民政府在抗日问题上出现动摇 D .汪精卫成立了效忠日本的伪政权

200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广东、辽宁文理综合卷

经历了一百多年的磨难与抗争,中华民族终于走上了复兴之路。“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是硬道理”,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最近,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报告明确提出:“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请回答43-44题。

43、(12分)

(1)根据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概括指出帝国主义侵华战争对中国的重大危害和影响。

(2)扼要说明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43.(1)割地(2分) 赔款(2分) 主权受损(2分)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2分) (评分说明:“割地”、“赔款”、“社会性质变化”三项必答;如考生在“主权受损”方面作出其它表述,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超过8分。)

(2)是中国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2分) 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2分)

44.(10分)

(1)20世纪60年代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试举两大标志性成果。

(2)试从国家职能角度说明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意义。

44.(1)原子弹、氢弹的爆炸。(2分)

(2)防御外敌入侵,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世界和平,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4分)

(四)综合卷

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40.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回答下列问题。(30分)

(1)中国近代(1840—1949年)解决土地问题的代表性主张或纲领有哪几种?(6分)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质是什么?对农业生

产有什么作用?(4分)

(3)读图8,说明我国土地利用构成的

特征。(6分) (4)读图9,说明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存在

的主要问题。(6分)

(5)2001年1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

进入新世纪,要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为什么要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如何加强? (8分)

40.(30分)答案要点:

(1)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孙中山的“平均地权”、中国共产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如回答《兴国土地法》、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等亦可)。(6分)

(2)实质: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2分) 作用: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农业发展。(2分)

(3)耕地比重较小,(2分) 森林比重较小,(2分) 草地比重较大。(6分)

(4)农业产值比重偏高,(3分) 牧业、林业,渔业产值比重偏低。(3分)(答出牧业偏低得2分)

(5)①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我国农业生产的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比较低。我国可耕地少、人口多。(4分)②要改变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的现状,必须一靠改革,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4分)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3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保全俄国水师在中国北方海岸得有足为可恃之地,大清国大皇帝允将旅顺口、大连湾暨附近水面租与俄国,„„在俄国所租之地以及附近海面,所有调度水陆各军,并治理地方大吏,全归俄官„„

——中俄《旅大租地条约》(1898年3月) 材料二

(俄国政府)将旅顺口、大连湾并其附近领土领水之租借权内„„一切权利及所让与者,转移与日本政府„„

——日俄《朴茨茅斯条约》(1905年9月) 材料三

苏美英三大国领袖同意,„„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

——苏美英《雅尔塔协定》(1945年2月) 注:1945年8月,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签订协定,确认了《雅尔塔协定》有关旅顺、大连问题的内客。

材料四

缔约国双方同意一俟„„不迟于一九五二年末,苏联军队即自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撤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现时大连所有财产,凡为苏联方面临时代管或苏联方面租用者,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收。

——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1950年2月)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40分)

(1)结合相关历史背景,简述旅顺、大连的主权受到损害和得到恢复的基本过程。(16分)

(2)上述过程说明中国在清末、抗日战争后期和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

(3)对比材料一和材料四,说明清政府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有何根本差异。(8分)

(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各大国在中国领土主权问题上持何种态度,实际上采取了什么做法。

37.(共40分)

(1)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旅顺、大连被沙俄租借;日俄战争后,沙俄将它在旅顺、大连的权益转让给了日本;为争取苏联对日作战,美英同意苏联在中国旅顺、大连享有特权,后国民政府予以承认;新中国成立后,中苏订立协定,中国在旅顺、大连的主权得到恢复。

(2)清末,中国国际地位低下,任人宰割;抗日战争后期,中国因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大贡献,国际地位有所提高;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3)清政府对外妥协,出卖国家主权;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4)无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以武力争夺中国的领土,背着中国拿中国的领土进行交易。

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21.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政权的民主建设主要体现为 B

A .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B .实行“三三制”原则

C .开展整风运动 D .推行精兵简政政策

37.(34分)长城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古代伟大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

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赠给联合国的礼品之一便是一幅以长城为图案的挂毯。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西汉在修复秦长城的基础上继续向西北大规模修筑长城。据《汉书》记载:

“北边自敦煌至辽东万一千五百余里,乘塞利遂,„„(匈奴)攻之,而不能害。”“自敦煌西至 泽(今新疆罗布泊),往往起亭,„„置使者校尉领护, 以给使外国者。” 材料二

嘉峪关地区魏晋墓砖壁画。

材料三

据《明史》记载,明中后期增修加固长城,“筑数台三千,起居庸(关)至山海(关), 控守要害。……边备大劫,故不敢入犯”,长城沿线“九边生齿日繁,守备日围,田野 日辟,商赏日通,边民始知有生之乐。”

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举出汉武帝时期西汉除修筑长城之外,向西北地区拓展的重大事件。

(2)嘉峪关魏晋砖壁画生动地反映了当时河西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风貌,透过材料二

你获得了什么重要历史信息?魏晋时期河西地区的繁荣与西汉以来对西北的长期 开拓有密切关系,参照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汉长城如何促进了西北地区的发展。

(3)参照材料三与所学知识,指出明中后期在处理汉蒙关系方面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这些举措产生了什么影响。

(4)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成

为中华民族的心声。1933年,中国军民在长城一线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请举出其

中的一个事例。

(5)参照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简要回答为什么说长城是中国华民族的象征。

37.答案要点:

(1)对匈奴战争取得重大胜利;张骞通西域。

(2)使用先进农耕技术(或农业发达);丝绸之路(或道路)畅通,民族经济文化交流

密切。抵御匈奴侵扰;实施军事、政治管理;保护商旅往来;有利于民族交往和经

济发展。

(3)加强长城防御,阻止蒙古侵扰;与蒙古议和互市。边塞安定,互通贸易,长城南北

经济共同发展,促进民族交融。

(4)中国守军在山海关、长城各口抗击日军(或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

(5)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或爱国精神);聪明智慧、坚韧、勤奋、开拓进取。

(五)春季卷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北京、安徽卷)历史试卷

18.下列有关皖南事变的表述,正确的是 C

①它是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战的行为 ②英美支持蒋介石发动皖南事变 ③中国共产党坚决回击顽固派的进攻 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由此完全破裂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①③ D. ①③④

19.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的主要意义在于 D

①提高农民的抗日积极性 ②促进经济发展

③实行精兵简政 ④联合地主阶级抗日

A. ①②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④

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北京、内蒙古、安徽卷)历史试卷

13.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独裁统治的特征是 B

A .防共限共、特务统治、经济垄断

B .一党专政、特务统治、保甲制度

C .一党专政、经济垄断、保甲制度

D .防共限共、经济垄断、新闻检查

32.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毛主席说过边区有三大害,说是迷信,不识字,不讲卫生。„„迷信一害就又有三大害。第一它害得人们家破人亡。„„第二它害得人们短了志气。生活不好,政治不好,迷信说这是命该如此;„„第三它还要窝藏匪类。世上既然有糊涂人整天疑神见神,也就有混帐人利用他们的糊涂,故意诌出一派胡言,组织许多团体,来干种种招摇撞骗、奸盗邪淫的勾当。

——《反迷信提纲》《中国青年》第2卷第11期(1940年9月)

材料二 边区群众中的迷信现象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医药卫生工作不普及。„„群众没有旁的方法战胜疾病,只有相信神仙。„„要老百姓不敬神,就要有科学的发展和普及。

——毛泽东在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44年3月22日)

材料三 一贯道及其他类似的秘密迷信组织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固然是人民生活的痛苦和文化的落后,但它们在最近迅速发展及其活动的猖獗,则主要是由于地主阶级和特务反革命分子的活动和我们的麻痹。„„应该在公开宣传上强调一贯道是为地主特务反革命分子所利用以进行反革命活动的组织,因此应该取缔、禁止和解散,劝告一切善良的人民不要去加入,已加入的都应退出,以免连累善良。

——刘少奇关于开展反对一贯道活动给西北局的信(1950年10月19日)

回答:

①据材料一回答,为什么要反对迷信?(3分)

②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回答,如何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迷信现象,为什么?(4分)

③据材料三回答,对于一贯道等带有政治目的的迷信组织和参加这类组织的善良群众,中共的态度和政策是什么?(6分)

32.答案要点:(13分)

①迷信是边区的一大害,它害得人们家破人亡、短了志气,也容易被邪恶势力利用。(3分)

②迷信的根本原因是生活贫困、文化落后和科学不普及,要最终战胜迷信就要普及教育,宣传科学,改善医疗卫生条件。(4分)

③对一贯道等带有政治目的的迷信组织要坚决禁止和取缔,不允许其影响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对参加迷信组织的群众要加以劝告和说服教育,使其脱离这些组织。(6分)

35.试述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的努力。(13分)

35.答案要点:(13分)

①“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坚决主张抗日,反对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2分) ②在东北组织抗日活动,与福建人民政府签订《抗日停战协定》。(2分)

③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在瓦窑堡会议上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3分)

④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表明团结抗日的诚意,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3分)

⑤“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发表抗日通电,所领导的武装编入国民革命军序列。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3分)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

37.20世纪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三次大的变动。指出这三次变动发生的时间及标志,结合史实说明当每次变动发生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是怎样的。

37.(共35分)答案要点:

20世纪一二十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

20世纪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雅尔塔体系建立;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

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收回山东主权、废除“二十一条”,遭到拒绝。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九国公约》,肯定了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仍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之下。

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和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考生若答出美国妄图在中国建立美政府,继续控制中国;新中国成立,极大增强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可酌情加l -2分;但总分不得超过8分。) 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成为建立国际新秩序中的重要力量之一。

单元主干知识

一、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

1.七七事变

①时间:1937年7月7日。

②经过: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③影响:这是日本全面进攻中国的开始,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正式爆发。

2.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①中共发表抗日通电(1937年7月8日),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

②蒋介石庐山谈话:“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

③“八一三”事变: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表示“抵抗暴力”。

④中共军队的改编: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为正副总指挥;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叶挺、项英为正副军长。

⑤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二、日本帝国主义残暴的殖民统治

1.汪精卫集团建立伪政权

①背景:

A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陷,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日本妄图“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

B .日本改变战略方针:

a. 集中主要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

b. 对国民政府则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②建立:

A .1938年12月,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

B .1940年3月,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了效忠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伪国民政府。

③评价:汪伪政权是日本帝国主义推行侵华政策的产物和工具。

2.野蛮的经济掠夺和奴化教育

①野蛮的经济掠夺——总方针:把沦陷区的经济变为日本的附庸经济。

A .农业方面:

a. 强占沦陷区大量耕地,用于修建公路、封锁沟和飞机场等,或分配给移民使用。

b. 低价收购农产品。

B .工矿交通运输业方面:

a. 将矿业、钢铁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等定为“统制事业”,由日本公司专营,企业

的经营权由日方掌握。

b. 将沦陷区变为日本的原料基地,满足侵略战争的需要,从中攫取巨额利润。

C .金融方面:

a. 抢占银行,掠夺金银和现款。

b. 印制大量军用票在沦陷区流通。

c. 不断增加苛捐杂税,加紧对人民的搜刮。

②推行奴化教育

A .目的:消磨和摧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实现其同化政策。

B .措施:

a. 日伪教科书以“中日亲善”、“共存共荣”、“大东亚新秩序”等谬论为基本内容,企图把学生培养成为日本统治下的“顺民”;

b. 把日语被定为必修课,学校不得挂中国地图,不得使用“中华”字样。

c. 社会教育方面:利用传媒进行奴化宣传和反共宣传,欺骗群众。

3.日伪的残暴统治和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

①日伪的残暴统治——沦陷区人民失去人身自由,过着亡国奴的生活。

A .日军在华北推行“治安强化运动”,采取并村、清查户口、发放“良民证”、实施保甲连坐制度等办法,企图肃清沦陷区内的抗日力量。

B .日伪在华中发动“清乡运动”,对抗日爱国人士实行恐怖政策;日伪政权将江南的镇江、丹阳等地划为“清乡区”,后推广到浙西游击区;日伪在上海设立“特工总部”,专门杀害抗日爱国人士。

②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对打击和动摇日伪的统治,起了一定作用。

A .中国共产党领导群众以各种形式的斗争,反对殖民统治。

B .开滦煤矿、上海邮电、自来水厂工人和电车司机相继罢工。

C .江南10多万农民暴动,消灭了日伪军的征粮队。

三、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和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

1.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和皖南事变

①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

A .1939年初,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溶共、限共、防共、反共”的反动方针,标志着国民政府自抗战以来在政策上的重要转变。

B .蒋介石集团把政策的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国民党开始执行一条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路线。

C .不久,国民党顽固派掀起了第一次 反共高潮。

②皖南事变

A .1940年秋,蒋介石强令黄河以南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在一个月内开到黄河以北。

B .1941年初,遵照国民党军事当局的命令并经中共中央同意,新四军九千余人从

安徽径县云岭出发,移师北上,在茂林地区遭到预先埋伏的国民党军队八万余人的包围袭击。

C .新四军血战七昼夜,除少部分人突围外,大部分壮烈牺牲。军长叶挺在谈判中被扣押,副军长项英被叛徒杀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D .接着,蒋介石宣布新四军为“叛军”,取消新四军番号,并声称将叶挺交军事法庭审判。

E .皖南事变发生以后,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战的罪行,采取了坚决回击的方针。

a. 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宣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

b. 新四军在大江南北继续坚持抗日战争。

c. 同时,中共中央公布大量事实,揭露国民党破坏抗战的阴谋。

2.正面战场形势的恶化

①枣宜会战:

A .背景:日本为逼迫国民政府投降。

B .经过:1940年,张自忠率军与敌奋战,壮烈殉国。日军占领宜昌。

②豫湘桂战役:——抗战时期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A .背景:日本与南洋的海上交通线被美军切断,急需打通中国的大陆交通线。

B .经过:1944年,大溃败,损失兵力五六十万人,大片国土沦丧。

③评价:国民党战场的溃败,是国民政府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造成的恶果。

3.一党专政和官僚资本的膨胀

①一党专政

A .一党专政:蒋介石独断专行,以命令形式处理党政军一切事务,成为中国的大独裁者。

B .特务统治:大力发展特务组织,建立上饶集中营、息烽集中营、重庆中美合作所等。

C .保甲制度:强化保甲制度,控制人民。

D .一党专政、特务统治、保甲制度三者互相结合渗透是国民党反动独裁统治的特征。

②官僚资本的膨胀

A .工业:加强对工业的垄断,民族工业遭破产。

B .农业:采取" 粮食征购" 、" 征借" ,加重对农民的剥削。

C .商业:实行专卖政策,获取巨额利润。

D .金融:独占全国金融。

E .到1941年底官僚资本已占全国资本总额的一半。

四、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胜利

1.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①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1937年秋,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召开的洛川会议上制定。 ②全面抗战路线的内容: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 ③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A .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以五台山为中心。(聂荣臻)。

B .晋冀豫、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刘伯承、邓小平)。

C .苏南抗日根据地(陈毅)。

D .皖东抗日根据地(张云逸)。

④中共中央所在的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

⑤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2.百团大战和敌后军民的艰苦斗争

①百团大战

A .时间:1940年下半年

B .目的:为了振奋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克服投降危险,争取抗战形势的好转。

C .概况:彭德怀指挥八路军100多个团,在华北发动大规模地对日作战,取得了辉煌战绩。

D .意义: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②敌后军民的艰苦斗争

A .日军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实行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

B .根据地军民执行“基本的游击战,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方针,积极开展反“扫荡”斗争。创造出地雷战、地道战等游击战术。

C .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等少数民族抗日武装在反“扫荡”中十分英勇。

3.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和中共七大

⑴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①背景

A .日本为建立太平洋战争的后方基地,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

B .国民党军队加紧包围、封锁解放区。

C .严重的自然灾害。

D .1941年至1942年,根据地出现严重困难:面积不断缩小,人口减少一半,八路军、新四军人数减少,财政经济十分困难。

②军事措施

A .根据地军民执行“基本的游击战,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方针,开展反“扫荡”斗争。创造出地雷战、地道战等游击战术。

B .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等少数民族抗日武装在反“扫荡”中十分英勇。 ③政权建设

A .根据地政权实行“三三制”原则,按照这一原则建立的政权,加强了各阶层人民的团结,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 .实行精兵简政,提高了主力部队战斗力,增强了政府机关行政效能,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④经济建设

A .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积极性,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B .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使根据地度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⑤思想建设——整风运动

A .时间:1942年。

B .内容: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

C .意义:党从思想上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⑵中共“七大”

①背景:

A .从1944年起,局部反攻取得很大战果,日军被压缩到铁路沿线和较大的城

市。

B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前夕,1947年春,中共“七大”于在延安召开。

②内容:

A .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B .提出党的任务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C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 .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③意义:

A .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B .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4.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①胜利进程:

A .1945年5月,欧洲战场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B .1945年8月,苏联政府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

C .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号召中国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

D .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遵照朱德总司令的命令,坚决消灭拒绝投降的敌人。

E .8月15日,日本政府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 ②胜利意义

A .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B .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C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D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相关内容

  • 上海高一历史练习册答案(第一学期)(最新版)(全)
  • 高一历史练习册答案分享 练习部分参考答案 第 1 课古代两河流域 一.基础练习 1.B 2.A 3.C 4. C 二.拓展练习 5 . ( 1 ) C ( 2 )今天我们计算角度和时间,用的就是他们发明的六十进位计数法. 6 . ( l ) A ( 2 )因为战争导致国破人亡的悲痛感情.( 3 )劳 ...

  • 新.旧版高中历史教材的比较与探索
  • 第16卷第5期2003年9月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ChongqingCollegeofEducation V01.16No.5 Sept.2003 文章编号:1008-6390(2003)05-0101-02 新.旧版高中历史教材的比较与探索 咯 鼋 (咸阳师范学院附中,陕西咸阳71 ...

  • 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一专题二练习测试试卷
  • 必修二专题一二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当看到农民用铁犁牛耕技术耕作的场景时,我们知道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 A.神话传说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汉朝时期 D.唐朝时期 2."市"突破原先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在 A.秦朝 B. 六朝 C. ...

  • 高一历史选择题习题与答案
  • 1. 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动力是 A.<马可波罗游记>的广泛流传 B.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欧洲君主强化王权的目的 D.基督教会为了传教 2.以下关于地理大发现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最早到达印度的航海家是迪亚士 B.完成环球航行的是麦哲伦 C.16世纪初,人类已经发现了地球上的所有大 ...

  • 北京卷高考考试说明微写作练习
  • 北京卷高考考试说明微写作练习 [练习一]<高考说明>试题50 文明养犬倡议书 小区里不少人遛狗时不牵,以致有人被咬伤,请你写一段文字,从狗咬人说起,倡议大家文明豢养各类宠物. 要求:(1)语言精练得体.(2)理由充分,有号召力. (3)150字左右. 参考示例: 1近日,由于本小区不少业 ...

  • 高一历史上册教案
  • 第15课 太平天国运动 一.教学目标 1.熟悉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2.通过探讨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和失败原因,初步掌握评价历史进步的尺度. 二.教学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和失败原因 三.教学难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和评价 四.教学方法: ...

  • 高中历史教学案例
  • 篇一:高中历史新课程优秀教学案例设计 高中历史新课程优秀教学案例设计 高中历史新课程优 秀教学案例设计 [教学案例]走近舞蹈 篇二:高中历史教学案例 洋务 运动与师生的思考 榆中一中 郭子 森 史地组 [关 键 词] 自主 合作 探究 [内容提要] 自主 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范式.不同的情景 ...

  • 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说课稿
  •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 一 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沁园春·长沙>是高中语文必修①第一单元(诗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它是毛泽东同志用古曲诗词形式写成的现代诗歌.此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书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对统 ...

  • 高一历史竞赛试题
  • 阜南实验中学2013-2014学年度高一(上)高一历史竞赛试题 命题人:吴宝国 A.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B.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C.法兰西第二帝国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9.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形式不尽相同,但核心都是由议会掌握了国家的: A.行政权 B.立法权 C.司法权 D.外交权 10.美国历史学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