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卷 第3期2011年03月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 ur nal of Y ang tze U niversity(So cial Sciences)
Vo l 34No 3M ar. 2011
需求导向视角下的旅游业性质
李鹏学
(长治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系, 山西长治046011)
摘 要:我国旅游业经历了由事业向产业的转型, 对旅游业性质的认识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认识旅游业的性质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出发。需求导向视角下旅游业的性质是消费产业、知识产业、快乐产业、体验产业和养生产业。
关键词:旅游业; 性质; 需求导向; 审视
分类号:D923. 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395(2011) 03-0079-02
以往审视旅游业的性质主要是从供给的角度出发。时过境迁, 供给导向下的旅游发展正在被需求导向下的旅游发展所取代。从需求导向的视角下审视旅游业性质, 旅游企业才能抓住旅游市场的需求, 摆脱生存危机, 获得足够的市场竞争力。
识的角度上看, 大体上是从供给角度来进行审视。
二、旅游业性质认识
需求导向的时代已经到来, 我们认识旅游业性质的视角需要切换, 需要反向思维, 只有从旅游者的角度审视旅游业性质, 我们才能真正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才能真正从市场需求出发提供旅游产品, 满足需求不断变化着的旅游者, 从而赢得市场并科学地推动旅游业健康发展。
(一) 消费产业
从旅游者的角度来说, 旅游就是一种消费活动, 旅游业是旅游者消费活动的服务提供方, 不管旅游者的出游目的是什么, 在这一出游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伴随各种消费, 消费的产品当然涉及六大要素部门, 所以从旅游者的角度来看, 旅游业就是一种消费产业, 旅游者既能得到物质方面的享受, 又能得到精神方面的满足。对旅游产品的提供者来说, 要研究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旅游者需求动向, 及时掌握这些动向, 这对旅游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只有抓住了这些需求动向, 旅游业提供的产品才能符合市场需求, 旅游业才能获得发展动力。
(二) 知识产业
俗话说:∀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在旅游的过程中, 旅游者增长了见闻, 开拓了视野, 获得了知识。对旅游者而言, 旅游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 不断增加阅历的过程, 不断和异地他国交流的过程, 贯
一、旅游业性质研究
我国学者对旅游业性质的研究由来已久, 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 马勇主编的 旅游学概论! 将旅游业的性质概括为:∀1、旅游业的经济性; 2、旅游业的文化性; 3、旅游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孙文昌、郭伟编著的 现代旅游学! 将旅游业的性质描述为:∀旅游业具有特殊的二重性, 即经济的文化性, 或文化的经济性。#方相林主编的 旅游学概论! 将旅游业的性质概括为:∀1、旅游业的经济性; 2、旅游业的文化性。#[3]马勇、周霄编著的 旅游学概论! 对旅游业的性质有如下描述:∀现代旅游业从根本上说是一项经济型产业。#[4]傅云新编著的 旅游学概论! 将旅游业的性质概括为:∀1、旅游业是经济性行业; 2、旅游业是依托旅游资源和设施发展的行业; 3、旅游业是具有文化性的产业; 4、旅游业是服务性行业; 5、旅游业是资金密集和劳动密集型产业。#[5]从以上研究情况来看, 我国学者对旅游业性质的认识不尽一致, 唯一的共识是旅游业的经济性, 即认为旅游业是一种经济产业。从各学者对经济性认
收稿日期:20110121
[2]
[1]
作者简介:李鹏学(1982 ) , 男, 甘肃礼县人, 助教, 硕士, 主要从事旅游规划、旅行社管理和导游理论与实践研究。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03月
穿整个旅游过程中的是文化知识的不断积累, 因此旅游常常被认为是一种最好的民间交往方式。从旅游者角度来看, 旅游业就是一种知识产业, 旅游业就要不断地在文化知识的提供上下功夫, 多发掘本土文化、民族文化和特色文化, 将这些文化知识传播给旅游者, 从而得到旅游者的认可。
(三) 快乐产业
从旅游者的角度来说, 旅游的过程更是获得快乐的过程, 这是旅游的本质。自从工业革命以来, 世界进入了机器大生产时代, 人们因为分工, 经常在一种工作中劳动, 这就需要旅游来缓解工作中的压力和单调乏味感。从旅游者的角度来说, 旅游业就是快乐产业, 旅游者通过旅游获得身心方面的愉悦, 对于旅游业而言, 就要使旅游产品的快乐指数最大化。当下, 旅游业中的种种宰客现象、欺诈现象都是违背这一性质的, 所以旅游业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这一性质, 不能将旅游服务本质颠倒。旅游业需要从六大要素的服务提供上时刻为旅游者的快乐着想, 从而使旅游业真正成为名符其实的快乐产业。
(四) 体验产业
从旅游者的角度来说, 旅游的过程就是体验的过程, 可以体验旅途的快乐和放松、安全与舒适、劳累和艰辛, 可以体验异地文化和民俗风情, 可以体验异地的气候差异, 可以体验异地美食、小吃、特色餐饮, 可以体验旅游景区景点、各种娱乐设施和娱乐节目, 可以体验各类特色住宿设施、各种工艺产品、土特产品、旅游纪念品等。体验时代下, 旅游业更要使体验项目有特色, 有创意, 真正能为旅游者带来各种感官体验。
(五) 养生产业
从旅游者的角度来说, 旅游的过程也是旅游者养生的过程。这里的养生主要包括三个层次, 分别是:养眼、养身、养心。旅游的过程不只是观光即养眼的过程, 养眼仅是养生三个梯次中最低层次的旅游需求。在观光旅游时代, 这种方式比较普遍。旅游者走马观花, 停停看看, 随着旅游者逗留时间的延长, 养身开始提上议事日程, 这是中间层次的旅游需
求。旅游者在观光需求以外更需要通过旅游来调解自己的身体, 使身体保养或恢复到健康状态。再进一步说, 旅游者随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 更追求精神方面得到休养即养心, 可以在旅游的过程中吃斋念佛, 参禅悟道, 以求真正达到养生的最高境界。所以, 从旅游者的角度来看。旅游业就是养生产业。因此, 旅游业就要打造符合旅游者养生的健康旅游产品, 满足旅游者寻求养生的需要, 这样旅游业才能抓住市场机遇。
旅游业的性质是一个尚无定论的议题, 可以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视角来看, 当然还可以从其他角度来看, 如果从社会系统的角度来看, 旅游业的性质可以概括为一体两翼。所谓一体, 是指旅游业是政治产业, 国与国之间的民间交流、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民间交流都可以通过旅游的方式展开, 交流就会带来和谐, 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说旅游业是政治产业。所谓两翼, 是指旅游业是经济产业和文化产业, 对这两个产业性质的认识不必赘述。一体和两翼的关系是:一体统领两翼, 两翼辅佐一体。即政治在一定意义上左右了经济和文化, 经济和文化反过来又辅佐了政治, 所以从这个社会系统的角度来看, 旅游业的性质是政治产业、经济产业和文化产业。当然, 或许还有其他的视角来审视旅游业的性质, 这都可以继续探讨。
通过上述分析, 从需求导向视角下来分析旅游业的性质, 更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更具有前瞻性, 更能挖掘旅游者的需求, 所以从需求导向视角来审视旅游业的性质显得更科学, 更可取。
参考文献:
[1]马勇. 旅游学概论[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2]孙文昌, 郭伟. 现代旅游学[M ]. 青岛:青岛出版社, 2002. [3]方相林. 旅游学概论[M ].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2. [4]马勇, 周霄. 旅游学概论[M].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4. [5]傅云新. 旅游学概论[M ].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4.
责任编辑韩玺吾 E mail:shekeban@163. co m
第34卷 第3期2011年03月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 ur nal of Y ang tze U niversity(So cial Sciences)
Vo l 34No 3M ar. 2011
需求导向视角下的旅游业性质
李鹏学
(长治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系, 山西长治046011)
摘 要:我国旅游业经历了由事业向产业的转型, 对旅游业性质的认识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认识旅游业的性质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出发。需求导向视角下旅游业的性质是消费产业、知识产业、快乐产业、体验产业和养生产业。
关键词:旅游业; 性质; 需求导向; 审视
分类号:D923. 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395(2011) 03-0079-02
以往审视旅游业的性质主要是从供给的角度出发。时过境迁, 供给导向下的旅游发展正在被需求导向下的旅游发展所取代。从需求导向的视角下审视旅游业性质, 旅游企业才能抓住旅游市场的需求, 摆脱生存危机, 获得足够的市场竞争力。
识的角度上看, 大体上是从供给角度来进行审视。
二、旅游业性质认识
需求导向的时代已经到来, 我们认识旅游业性质的视角需要切换, 需要反向思维, 只有从旅游者的角度审视旅游业性质, 我们才能真正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才能真正从市场需求出发提供旅游产品, 满足需求不断变化着的旅游者, 从而赢得市场并科学地推动旅游业健康发展。
(一) 消费产业
从旅游者的角度来说, 旅游就是一种消费活动, 旅游业是旅游者消费活动的服务提供方, 不管旅游者的出游目的是什么, 在这一出游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伴随各种消费, 消费的产品当然涉及六大要素部门, 所以从旅游者的角度来看, 旅游业就是一种消费产业, 旅游者既能得到物质方面的享受, 又能得到精神方面的满足。对旅游产品的提供者来说, 要研究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旅游者需求动向, 及时掌握这些动向, 这对旅游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只有抓住了这些需求动向, 旅游业提供的产品才能符合市场需求, 旅游业才能获得发展动力。
(二) 知识产业
俗话说:∀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在旅游的过程中, 旅游者增长了见闻, 开拓了视野, 获得了知识。对旅游者而言, 旅游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 不断增加阅历的过程, 不断和异地他国交流的过程, 贯
一、旅游业性质研究
我国学者对旅游业性质的研究由来已久, 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 马勇主编的 旅游学概论! 将旅游业的性质概括为:∀1、旅游业的经济性; 2、旅游业的文化性; 3、旅游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孙文昌、郭伟编著的 现代旅游学! 将旅游业的性质描述为:∀旅游业具有特殊的二重性, 即经济的文化性, 或文化的经济性。#方相林主编的 旅游学概论! 将旅游业的性质概括为:∀1、旅游业的经济性; 2、旅游业的文化性。#[3]马勇、周霄编著的 旅游学概论! 对旅游业的性质有如下描述:∀现代旅游业从根本上说是一项经济型产业。#[4]傅云新编著的 旅游学概论! 将旅游业的性质概括为:∀1、旅游业是经济性行业; 2、旅游业是依托旅游资源和设施发展的行业; 3、旅游业是具有文化性的产业; 4、旅游业是服务性行业; 5、旅游业是资金密集和劳动密集型产业。#[5]从以上研究情况来看, 我国学者对旅游业性质的认识不尽一致, 唯一的共识是旅游业的经济性, 即认为旅游业是一种经济产业。从各学者对经济性认
收稿日期:20110121
[2]
[1]
作者简介:李鹏学(1982 ) , 男, 甘肃礼县人, 助教, 硕士, 主要从事旅游规划、旅行社管理和导游理论与实践研究。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03月
穿整个旅游过程中的是文化知识的不断积累, 因此旅游常常被认为是一种最好的民间交往方式。从旅游者角度来看, 旅游业就是一种知识产业, 旅游业就要不断地在文化知识的提供上下功夫, 多发掘本土文化、民族文化和特色文化, 将这些文化知识传播给旅游者, 从而得到旅游者的认可。
(三) 快乐产业
从旅游者的角度来说, 旅游的过程更是获得快乐的过程, 这是旅游的本质。自从工业革命以来, 世界进入了机器大生产时代, 人们因为分工, 经常在一种工作中劳动, 这就需要旅游来缓解工作中的压力和单调乏味感。从旅游者的角度来说, 旅游业就是快乐产业, 旅游者通过旅游获得身心方面的愉悦, 对于旅游业而言, 就要使旅游产品的快乐指数最大化。当下, 旅游业中的种种宰客现象、欺诈现象都是违背这一性质的, 所以旅游业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这一性质, 不能将旅游服务本质颠倒。旅游业需要从六大要素的服务提供上时刻为旅游者的快乐着想, 从而使旅游业真正成为名符其实的快乐产业。
(四) 体验产业
从旅游者的角度来说, 旅游的过程就是体验的过程, 可以体验旅途的快乐和放松、安全与舒适、劳累和艰辛, 可以体验异地文化和民俗风情, 可以体验异地的气候差异, 可以体验异地美食、小吃、特色餐饮, 可以体验旅游景区景点、各种娱乐设施和娱乐节目, 可以体验各类特色住宿设施、各种工艺产品、土特产品、旅游纪念品等。体验时代下, 旅游业更要使体验项目有特色, 有创意, 真正能为旅游者带来各种感官体验。
(五) 养生产业
从旅游者的角度来说, 旅游的过程也是旅游者养生的过程。这里的养生主要包括三个层次, 分别是:养眼、养身、养心。旅游的过程不只是观光即养眼的过程, 养眼仅是养生三个梯次中最低层次的旅游需求。在观光旅游时代, 这种方式比较普遍。旅游者走马观花, 停停看看, 随着旅游者逗留时间的延长, 养身开始提上议事日程, 这是中间层次的旅游需
求。旅游者在观光需求以外更需要通过旅游来调解自己的身体, 使身体保养或恢复到健康状态。再进一步说, 旅游者随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 更追求精神方面得到休养即养心, 可以在旅游的过程中吃斋念佛, 参禅悟道, 以求真正达到养生的最高境界。所以, 从旅游者的角度来看。旅游业就是养生产业。因此, 旅游业就要打造符合旅游者养生的健康旅游产品, 满足旅游者寻求养生的需要, 这样旅游业才能抓住市场机遇。
旅游业的性质是一个尚无定论的议题, 可以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视角来看, 当然还可以从其他角度来看, 如果从社会系统的角度来看, 旅游业的性质可以概括为一体两翼。所谓一体, 是指旅游业是政治产业, 国与国之间的民间交流、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民间交流都可以通过旅游的方式展开, 交流就会带来和谐, 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说旅游业是政治产业。所谓两翼, 是指旅游业是经济产业和文化产业, 对这两个产业性质的认识不必赘述。一体和两翼的关系是:一体统领两翼, 两翼辅佐一体。即政治在一定意义上左右了经济和文化, 经济和文化反过来又辅佐了政治, 所以从这个社会系统的角度来看, 旅游业的性质是政治产业、经济产业和文化产业。当然, 或许还有其他的视角来审视旅游业的性质, 这都可以继续探讨。
通过上述分析, 从需求导向视角下来分析旅游业的性质, 更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更具有前瞻性, 更能挖掘旅游者的需求, 所以从需求导向视角来审视旅游业的性质显得更科学, 更可取。
参考文献:
[1]马勇. 旅游学概论[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2]孙文昌, 郭伟. 现代旅游学[M ]. 青岛:青岛出版社, 2002. [3]方相林. 旅游学概论[M ].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2. [4]马勇, 周霄. 旅游学概论[M].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4. [5]傅云新. 旅游学概论[M ].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4.
责任编辑韩玺吾 E mail:shekeban@163. c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