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14届高三寒假作业语文8Word版含答案]

高三寒假作业

满分150,做题时间15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共9分)

乡 土 本 色

费孝通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

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

“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

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在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地加以说明,而是列举具体的行为,因人而异地答复了他的学生。

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

1.下列对“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乡民是中国社会的基层,他们以种地为基本生存方式,从土地中获取生活资源,因此与土地分不开,为土地所束缚。

B.人与人在空间排列上的不流动性,造成乡土社会里乡民个体之间彼此的孤立与隔膜,所以才有三家村式的微型村落的存在。

C.乡土社会里的个体为了谋生这一共同目标,分工协作,有机地聚合在一起,形成没有陌生人的“熟人”社会。

D.无论是生活的环境还是所接触的人物,对乡民而言都是生而与俱,再熟悉不过的,于是他们选择固守乡土,终老于斯。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生活在乡土社会的人们,彼此之间相互了解,没有隔阂,相比现代社会,更容易获得一种从心所欲的自由。

B.依附于土地的乡民从小习得礼俗,与周围的人都熟如亲人,因为大家感情深厚,所以对他们来讲“从俗即是从心”。

C.乡民之间的交往是基于彼此的熟悉和信任来进行的,法律不是调节乡土社会中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基本依据。

D.乡土社会的信用产生于对一种行为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的可靠性,这种信用远胜于

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土社会实际上就是熟人社会、礼俗社会,而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组成的社会、法理社会,两者的人际交往原则有别。

B.礼俗是乡土社会里应对社会生活的根本原则、抽象真理,也是人们处理具体事务时目的与手段间的普遍联系。

C.乡土社会中,人们从熟悉里获得的认识是个别的。《论语》中孔子因人而异地解释“孝”,能让我们体会到这种特性。

D.在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原有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暴露出弊端,“土气”一词因而有了贬义。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共21分)

允正字修己,以荫补供奉官。太平兴国中,掌左藏库,屡得升殿奏事,太宗颇记忆其旧故。雍熙中,与张平同掌三班,俄为阁门祗候。四年,迁阁门通事舍人。时女弟适许王,以居第质于宋偓,太宗诘之曰:“尔父守边二十余年,止有此第耳,何以质之?”允正具以奏,即遣内侍辇钱赎还,缙绅咸赋诗颂美。

淳化中,命讨戎、泸州叛蛮。迁西上阁门副使。太宗虑京城狱囚淹系,命允正提总之。尝请诏御史台给开封府司录司、左右军巡、四排岸司印纸作囚簿,署禁系月日,条其罪犯,岁满较其殿最。诏从其请。逾年,开封府上言:“京师浩穰,禁系尤众,御史府考较之际,胥吏奔命,有妨推鞫,况无欺隐,不烦推校。”卒罢之。允正又提点左右藏,屡乘传北面,经度边要。五年,为卫州修河部署。会建清远军积石寨,命诣瀚海部分其役。还,拜西上阁门使、并州驻泊钤辖。俄代张永德知州事,徙代州。

咸平初,使西蜀询访民事,还,进秩东上阁门使,历知镇、莫二州。又为并代马步军钤辖。契丹扰边,车驾驻大名,允正与高琼率太原军出土门路来会,召见便殿。所部有广锐骑士数百,皆素练习,命允正引以入,赐缗钱。遣屯邢州,与石保吉逐辽人,辽人遁去。俄以兵会大名,复还并代。

五年,合泾原仪渭、邠宁环庆两路为一界,命王汉忠为都部署,驿召允正为钤辖兼安抚都监,即日上道。大中祥符三年,累表求还。至京师,将祀汾阴,以疾难于扈从,命为河阳部署以便养。会张崇贵卒,赵德明颇逾轶,亟诏徙允正为鄜延部署,内侍密诏存谕。礼成,领河州团练使。允正颇知书,性严毅,疏财,喜自修饬。素病佝偻,以是罕在要近,累典边任,多杀戮。是秋,徙知永兴军,卒,年五十一。(节选自《宋史·李允正传》卷二百七十

三 列传三十二)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太宗颇记忆其旧故 故:旧交 .

B.时女弟适许王 适:出嫁 .

C.即遣内侍辇钱赎还 辇:人力车 .

D.太宗虑京城狱囚淹系 淹:滞留,久留 .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允正“严毅,疏财”的一组是(3分) ....

①屡得升殿奏事 ②尝请署禁系月日,条其罪犯

③以居第质于宋偓 ④与石保吉逐辽人,辽人遁去

⑤以疾难于扈从 ⑥累典边任,多杀戮

A.②④⑥ B.①③⑥ C.①②⑤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允正的父亲为朝廷守边二十多年,是有功的;因此李允正能够以恩荫补为供奉官。

B.朝廷一直采纳李允正的建议,对在押犯人实行盖印纸张簿籍,这样有利于监狱管理。

C.李允正忠于朝廷,恪尽职守。先后多次调任边防;为巩固边关,难免经常涉足杀戮。

D.李允正严厉果敢,不爱财,重修养,可是多执掌边防;因为他患有佝偻病,仪表不雅。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尔父守边二十余年,止有此第耳,何以质之?(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部有广锐骑士数百,皆素练习,命允正引以入,赐缗钱。(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鉴赏诗歌,完成8-9题(12)

[双调]清江引

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8、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点染出怎样的画面?“芭蕉雨声”烘托出怎样的情思?(6分)

9、这首小令的后三句与“问我归期未”是什么关系?试从表现手法上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四.10名句名篇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驾一叶之扁舟, 。《赤壁赋》

(3)昔我往矣, ; ,雨雪霏霏。(《诗经·采薇》)

(4) ,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5)榆柳荫后檐,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6) ,不仁; ,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7分)

听听那冷雨(节选)

余光中

①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使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不过那一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水,千伞万伞。二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不能扑进她的怀里,被她的裙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

②这样想时,严寒里竟有一点温暖的感觉了。这样想时,他希望这些狭长的巷子永远延伸下去,他的思路也可以延伸下去,不是金门街到厦门街,而是金门到厦门。他是厦门人,至少是广义的厦门人,二十年来,不住在厦门,住在厦门街,算是嘲弄吧,也算是安慰。不过说到广义,他同样也是广义的江南人,常州人,南京人,川娃儿,五陵少年。杏花春雨江南,那是他的少年时代了。再过半个月就是清明。安东尼奥尼的镜头摇过去,摇过去又摇过来。残山剩水犹如是。皇天后土犹如是。纭纭黔首纷纷黎民从北到南犹如是。那里面是中国吗?那里面当然还是中国,永远是中国。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遥指已不再,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都已不再。然则他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里呢? ③在报纸的头版标题里吗?还是香港的谣言里?还是傅聪的黑键白键马思聪的跳弓拨弦?还是安东尼奥尼的镜底勒马洲的望中?还是呢,故宫博物院的壁头和玻璃橱内,京戏的锣鼓声中太白和东坡的韵里?

④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太初有字,于汉族的心灵,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沥淅沥淅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视觉上的这种美感,岂是什么rain也好pluie也好所能满足?翻开一部《辞源》或《辞海》,金木水火土,各成世界,而一入“雨”部,古神州的

大颜千变万化,便悉在望中,美丽的霜雪云霞,骇人的雷电霹雹,展露的无非是神的好脾气与坏脾气,气象台百读不厌门外汉百思不解的百科全书。

⑤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在海峡的船上,清明这季雨。雨是女性,应该最富于感性。雨气空蒙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浓的时候,竟发出草和树木沐发后特有的淡淡土腥气,也许那竟是蚯蚓和蜗牛的腥气吧,毕竟是惊蛰了啊。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皆蠢蠢而蠕,也许是植物的潜意识和梦吧,那腥气。

11.联系上下文看,“不能扑进她的怀里,被她的裙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一句的含意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6分)

12.作者在第二段未尾写道:“然则他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里呢?”对这个疑问,作者其实已经作出了回答。联系全文,以“他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在„„里”的句式,分条写出这些回答。(7分)

13.在最后一段,作者写道:“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作者为什么对“那冷雨”不仅要“听听”“看看”,而且要“嗅嗅闻闻”,甚至“舔舔”呢?(6分)

14.文中的“他”在你的心目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写一段60字左右的文字,描述你心目中的“他”的形象。(8分)

六、语言知识运用(13分)

15.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煤屑(xuâ) 敛裾(jū) 梵(fán)文 狭隘(ài) ....

B.俚(lǐ)俗 名媛(yuán) 薄(bó)雾 挨(āi)打 ....

C.混(hùn)沌 夹(jiá)袄 椽(chuán)笔 廿(niàn)年 ....

D.露(lù)脸 点缀(zhuì) 蓊(wěnɡ)郁 譬(bì)喻 ....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富豪征婚、美女应征纯属私人的事情,似乎不容置喙,但纵观近年来“方兴未艾”、....

高潮迭起的富豪征婚潮,其中婚姻爱情的因子逐渐苍白。

B.在整体低迷的运动用品行业中,室内运动服饰脱颖而出。室内运动品牌浩沙国际有限....

公司截至2013年6月30日,营业额同比增长26.9%。

C.事发后才开始“亡羊补牢”,等到问题被曝光才开始补救,为时已晚;诚然,食品违....

法犯罪行为在暗处,尤其是面对一些新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

D.菏泽8座车塞进23人,超载200% ,这样的车辆拉那么多人,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然而司机面对这样的危险却不以为然。 ....

17、下列各项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缈茫 斑驳 风致 无精打彩

B.驯服 风姿 嬉游 开阖吞吐

C.掂念 稀疏 落寞 柳岸花明

D.房檩 杂揉 殒落 有条不紊

1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

读朱自清的散

文, , 。 , , , 。

①以及由于执著人生而产生的“沉痛隐忧”

②他不论是抒情,是叙事,是写景,或是说理

③处处可见其诚挚、美好之襟怀,严谨、认真之作风

④颇有一些“温、柔、敦、厚”之风

⑤都使人感到是那么实在、平易、纯正、透彻

⑥而没有丝毫的虚、浮、躁、厉之气

A.⑤⑥③①②④ B.③①②⑤④⑥ C.③①②⑤⑥④ D.④⑥⑤②③①

七、写作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当代有位诗人在诗中写道: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准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请把标题写在答题卡上),不少于800字

试卷答案

参考译文:

李允正字修己,以恩荫补为供奉官。太平兴国年间,掌管左藏库,多次得以上殿奏事,太宗多记起他们的旧交。雍熙年间,李允正和张平同时掌管三班,不久任为阁门祗候。四年,升为阁门通事舍人。当时他的妹妹嫁给许王,把居住的宅第抵押给宋偓,太宗问他说:“你父亲守边二十多年,只有这一处宅第,你为什么抵押给他人呢?”李允正把情况全部上奏,太宗就派宦官用车拉钱赎回宅第还给他,士大夫都赋诗赞美李允正。

淳化年间,朝廷命令讨伐戎州、泸州叛乱的蛮人。李允正升为西上阁门副使。太宗担心京城监狱的囚犯拖延不决,任命李允正统管此事。李允正曾经请求下诏御史台给开封府司录司、左右军巡、四排岸司用盖印的纸张作囚犯的簿籍,写上关押的月日,分条记录囚犯的罪行,满一年后比较政绩的优劣。下诏听从他的请求。过了一年,开封府上言:“京城人口众多,拘禁在押的人尤其多,御史府考查政绩的时候,小吏奔走听命,影响审讯囚犯,况且如果没有欺骗隐瞒,就不必烦劳考校。”最终停止这种做法。李允正又任提点左右藏,多次乘坐驿车到北方,视察管理边防要事。五年,任为卫州修河部署。正值建清远军积石寨,任命他到瀚海部署这项工程。回来,升为西上阁门使、并州驻泊钤辖。不久代替张永德知州事,调任代州知州。

咸平初年,李允正出使西蜀询访民事,回来,提升官阶任东上阁门使,历任镇州、莫州二州知州。又为并、代马步军钤辖。契丹侵扰边境,皇帝驻宿在大名,李允正与高琼率领太原军从土门路来会合,皇帝在便殿召见。李允正部下有广锐骑兵几百人,都训练有素,皇帝命令李允正带来,赏赐缗钱。派遣他们驻守邢州,与石保吉驱逐辽人,辽军逃走。不久带兵

到大名会合,又回并代。

五年,合并泾原仪渭、邠宁环庆两路为同一地区,任命王汉忠为都部署,通过驿传召李允正为钤辖兼安抚都监,即日上路。又命领他与钱若水同到洪德、怀安沿边各寨巡视管理边事,加官领诚州刺史。七月,免去两路的职务,又任为并代钤辖。钱若水常常巡视边防营寨,下诏代理统管州事。李允正升为四方馆使,代替马知节任鄜延部署、兼延州知州,改为客省使、定州知州兼镇定都钤辖。

大中祥符三年,李允正多次上表请求回朝。到京师,皇帝将祭祀汾阴,他因为生病不能随行,任命为河阳部署以便养病。恰值张崇贵去世,赵德明超越职权,急忙下诏调任李允正为鄜延部署,宦官秘密传诏书存问慰谕。礼仪完成,任河州团练使。李允正很有知识,性情严厉果敢,不爱钱财,喜欢修养品德。素来患佝偻病,因此很少在朝廷,多次执掌边防重任,杀人很多。当年秋天,调任永兴军知军,去世,享年五十一岁。

8 用西风、红叶、黄花、芭蕉、雨声点染出一幅萧瑟的秋景。“芭蕉雨声”烘托出作者思念家乡,辗转反侧的愁思。

9、后三句并未从正面回答“归期”是否已定,而是融情于景,情景相生。北雁在霜林如醉的长空里哀啼,行人在黄花已瘦的疏篱边痛饮,把“有家归未得”的矛盾心情和“家乡何处是,忘了除却醉”的深沉乡思作了出色表达。而秋雨打蕉,惊醒了神游故国的美梦。句句写景,句句抒情,情景高度统一

10.(1)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略 (3)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4)长太息以掩涕兮(5)桃李罗堂前 (6)因人之力而敝之 失其所与,

13.因为在作者看来,“那冷雨”是从自己日思夜想而不得见的祖国大陆那边飘过来的,“那冷雨”里包含了来自祖国大陆的气息,成为作者可以寄托对大陆的思念的寄托物,因此,作者对“那冷雨”不仅要“听听”“看看”,而且要“嗅嗅闻闻”,甚至“舔舔”,借以慰藉自己思念祖国大陆的赤子之心。这形象而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陆铭心刻骨

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15.C A.屑xiâ 梵fàn B.媛yuàn 挨ái D.露lòu 譬pì

16.A不容置喙:不容许插嘴。脱颖而出:颖:尖子。锥尖透过布囊显露出来。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对象错。亡羊补牢: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不合语境。不以为然:然:是,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望文生义。

17B A渺 采 C 惦 暗 D.糅 陨

18.C②⑤句是无条件复句“不论„„都„„”,⑥句承⑤句从反面说其风格,且煞尾字是仄声,④句再从正面收束,小结全文,用词较⑥句概括度更高,且煞尾是平声,这样,“没有„„之气,颇有„„之风”也符合对举句的音韵美。

19.作文审题指导:这个题目中的材料选自诗人汪国真的代表作《热爱生命》从诗歌本身看,这是一首哲理诗

首先我们要明白诗中所蕴含的哲理诗中以四个肯定的回答表达出为何要热爱生命的哲理四个段落,看似相似,却各有其趣四个段落分别围绕“成功”、“爱情”、“奋斗”和“未来”四个关键词进行分析和回答诗中所热爱的不是最终的成功和未来的美好结局,不是爱情的获得和奋斗目标的实现诗作里溢出的热爱,其实是一个过程,是一种追求,“风雨兼程”、“吐露真诚”„„这些都是体现热爱的种种表现热爱生命,不是因为想要获得而去热爱,而是因为热爱而最终获得一句话,人生要有目标,虽然路上注定有崎岖和荆棘,但只要坚持,只要努力奋斗,注重过程,风雨过后必能见到彩虹

其次,要理解诗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如诗歌第一节中“选择了远方”(有理想),这是前提;“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不管结果成败,这是态度;“便只顾风雨兼程”,义无反顾,持之以恒,这是行动再如诗歌第四节中“只要热爱生命”,这是前提;“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即在热爱生命的过程中,不怕坎坷、挫折、曲折,顽强地拼搏,这是态度;“一切,都在意料之中”,这是结果在选取其中某一点立意时,不能忽略其他两个方面

根据提示,我们可以选择诗句中感受最深的一点来立意如“选择远方作为人生的目标”“为了一个目标执着追求”“热爱生命”“追求过程的精彩而不在乎结果”等等写记叙文,可

写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遭遇困难以及自己如何定下目标,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写议论文,可结合生活中典型人物的事例,发表“不经风雨,怎见彩虹”的感想„„不管选择哪种文体,建议拟一个新颖抢眼的标题,给阅卷老师第一美感也是很重要的

【作文一】

永不言弃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故非有

志者,不能至也”是啊,无限风光在险峰,没有永不言弃的坚毅意志,又怎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山览景需要永不言弃,生活中做其他事情也莫不如此(引用所学课文中的话开篇,现出作者对教材的熟悉程度;借登山览景扩展到做其他事情也需要永不言弃,紧扣了标题)

永不言弃,方能守得云开见月明李连杰,中国著名影视演员,然而他并不是命运的宠

儿18岁拍摄电影《少林寺》一夜成名,但第二年他就摔断了腿;好不容易等到《黄飞鸿》系列电影大卖,他的经纪人又遭枪杀,事业再次陷入低谷„„在一次次事业进展不顺利时,一次又一次跌倒时,李连杰也曾痛苦、彷徨过,但他明白,那些逼得他走投无路的困难又何尝不是让他变得强大的理由呢?于是他咬紧牙关,不放弃,跌倒后继续站起来,终于成为国际知名演员试想,他若放弃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又怎能有如此成就?唯有对困境抱有一种“永不言弃”的态度,让自己变得更乐观、更坚强,方能守得云开见月明(本段列举李连杰的事例,并加以分析,从“结果成功”角度阐述了“永不言弃”的重要性)

永不言弃,即使失败了也光荣我想到徒步走遍全中国的探险家余纯顺在进行了近十年

艰苦卓绝的漫长旅程后,就只剩下生命禁区罗布泊了在生存几率几乎等于零的残酷现实面前,余纯顺没有退却,没有放弃临行前,他对随行采访他的记者说:“我也许真的会失败,但我不能放弃这个梦想,就是失败,我也要当失败的英雄!”不幸他的话应验了但他那种无所畏惧、永不放弃的坚定信念,却使他屹立成一个大写的“人”,铸成了我们中华民族新时代不倒的丰碑!(本段列举余纯顺的事例,并加以分析,从“结果失败”角度说明了“永不言弃”同样重要)

英国首相丘吉尔说:“我成功的诀窍有三个:第一个是,决不放弃;第二个是,决不,决不放弃;第三个是,决不,决不,决不放弃!”短短的三句话,留在世人心坎上的,却是一种永恒的力量(引用名言论证,简短而有力)也许我们曾因成绩不佳而想放弃学习,但只要想到“中国达人秀”刘伟,我们全身就又充满了奋进的力量;也许我们曾因前途渺茫而想放纵自我,但只要想到“轮椅哲人”史铁生,我们就又重扬了信心的风帆(联系学习生活实

际,名人的激励作用让我们永不言弃)

假如命运折断了希望的风帆,请不要绝望,彼岸还在;假如命运凋零了美丽的花瓣,

请不要沉沦,绿叶还在在理想的前路上,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永不言弃!(联系文题所给材料中的诗句,用有文采的语言结束全篇并点题)

【总评】基础等级:从内容上看,文章事例翔实,观点明晰为了印证“永不言弃”的观点,文章第二、三段列举了李连杰、余纯顺等人的事例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论证,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在引用事例进行论证时,叙述简洁,分析到位,揭示了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第四段,文章还引用了丘吉尔的话作为论据,这是道理论证从表达上看,文章结构层次井然,叙议结合,语言通畅 发展等级:文章从所给材料诗歌的第一节入手,提炼出“永不言弃”的论点,体会感悟深刻在论据上,有事例也有名言,有详述也有略写,中外结合,选料较为

典型在论证方法上,例证与引证相结合,正反兼顾整体上看,本文是一篇较为规范的议论文

【作文二】

风雨兼程

有一句诗说:“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由此可

见,既然选择了远方,就不要去想是否成功,只顾风雨兼程,才能到达远方(引用文题供料中的诗句,就地取材,开门见山提出论点)

当我们选择了为科学而献身,不要去想是否成功,只顾风雨兼程哥白尼为了坚持“日

心说”,甘愿被绑在绞刑架上让大火烧死;诺贝尔为了研究炸药,家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自己也差点被炸死;居里夫人为了提炼放射性元素镭,整日沉于实验室,不畏艰苦,不舍昼夜„„他们都选择了科学的远方,没有谁去想是否会成功无论一路充满多少艰辛,淌了多少血泪,他们只顾风雨兼程,因而在人类发展的旅途上留下了一串串耀眼的脚印(从“献身科学”的角度列举了哥白尼、诺贝尔、居里夫人等人的事例并加以分析论证)

当我们选择了为艺术而献身,不要去想身后是鲜花还是冷雨,只顾风雨兼程“我的人

生,是为了上台做准备!”还记得台湾京剧名旦魏海敏这样评价自己魏海敏10岁入台湾海光剧校,至今已和京剧舞台结缘40载从学校最闪亮的小明星到海光国剧队的当家青衣花旦,再到国内外的表演艺术家,她用她的勤奋与汗水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超越她不在乎疼痛与否,亦不在乎成功与否,既然选择了艺术的远方,就要用一生的激情去追随无论路途多么遥远,便只顾风雨兼程正因如此,魏海敏到达了舞台艺术的顶峰(从“献身艺术”的角度列举了魏海敏的事例并加以分析论证)

当我们选择了为祖国献身,不要去想前路是寒风还是荆棘,只顾风雨兼程邓稼先为了

祖国的科技事业,历尽千辛万苦,毅然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他选择了大漠深处,与世隔绝,只一心研究核事业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元素,他受到了严重辐射可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惦记着稿纸上那些计算原子的数字,牵挂着祖国的利益既然选择了为祖国献身,无论身后有多少艰难和险阻,管他岁月与沧桑,便只顾风雨兼程邓稼先做到了,他的人生真是一曲悲壮的凯歌!他把一生的精力都献给了祖国,他用生命的热情阐释了爱国的高度!(从“献身国家”的角度列举了邓稼先的事例并加以分析论证)

今天,当我们选择了为民族之复兴而读书,我们一定要用青春的热情点燃生命的火把,不要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是成功还是失败,既然选择了璀璨的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驶向光明的远方,才能让古老的中华民族在我们手中复兴强大(联系实际表决心,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无论我们选择了怎样的远方,不要去想是否成功,只顾风雨兼程相信我们的未来不是梦

(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展望未来,深化中心)

【总评】基础等级:从内容上看,文章中心突出,切合题意,引例充实本文按照“引—议—联—结”的思路行文作者首先引述了文题材料中的诗句,提出中心论点,这是“引”接着,作者采用横向展开议论的方式,依据中心论点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拟定了三个分论点,并一一结合材料与事例进行了简要分析,这是“议”随后作者联系现实生活,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这是“联”最后,作者用一句话概述了三个分论点,重申了中心论点并展望了未来,这是“结”从表达上看,文章语言流畅,结构清晰完整,文体特征鲜明,是一篇中规中矩的议论文 发展等级:文章内容较为充实在选择论据方面,作者做到了准确、典型和多角度具体运用时有详有略,紧扣了论点不足之处是,论证方法显得有些单一

【作文三】

选择·无悔

人择适途去,花谢无悔心 ——题记(题记颇具哲理意味,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路,有千万条;但信念与希望汇聚的路,将使你一生无悔的走下去(开头有些简单,虽有“无悔”两字照应标题,但却与“选择”无关)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陶渊明选择了归隐自然的道路,他追求着“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的日子他难道就没有济世情怀?他难道就是在逃避现实?不!他“性本爱丘山”,他希望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这是他的选择即使亲友不解,即使生活窘迫,即使官府热情邀请,他依然“引壶觞以自酌”,坚持他的选择高傲地说无悔(一

举陶渊明的例子,分析紧扣“选择”“无悔”展开,弥补了首段的不足) “终于找到了!”袁隆平高兴地举着一株水稻,那株水稻就是举世瞩目的杂交水稻他,一个跳出农门的大学生,却重返农田,研究粮食,他的行为不被人理解,但这是他选择的路他十年如一日地默默耕耘着,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一次又一次地重新开始,他的坚持迎来了他的成功有人问过他,是否后悔过曾经的选择,但他满脸洋溢的笑容向世人展示着他的无悔(二举袁隆平的例子,增加印证的力度)

“不抛弃,不放弃”,这似乎是王宝强的写照不抛弃梦想,不放弃希望学武的日子很累,四处飘泊的日子很苦,但他怀着对梦想的坚持,在他选择的道路上,昂扬向前或许他不是最闪亮的那颗星,但他选择他的路,用无悔延续梦想,用青春铸造辉煌!(三举王宝强的例子从用例看,三例在选材上,没有多大变化,有古今却无中外,可以删改文字组合成一个排比段如此,倒有罗列事例之嫌)

昙花一现,给人的总是无法延续的遗憾但这是它选择的路,它用绚丽的花朵,展示着生命的无悔 胡杨立沙漠,用挺拔的身躯抵御风沙,它是孤独的但这是它的选择,他用坚持向我们昭示着:无悔,也能铸造美丽(承上举人物例之后,再举自然界之植物例,以扩大选材面,增强说服力)

路,有千万条;选择,却只有一个无论未来的路是平坦还是泥泞,是鲜花怒放还是荆棘遍布,是欢声笑语不断还是惆怅悲伤多时,那都是你的选择!既然选择了,就不要在意成功或者失败,不要在意赞美或嘲笑,不要在意晴天或乌云,因为选择无悔!适应而择,无悔而行(照应首段与题记,凸显主旨)

带着对梦想的坚持,带着对未来的追求上路,品味一路上的酸甜苦辣,等行到路的尽头,我们可以大声说:无悔!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脚更长的路朝着地平线走去,让世界评说你的背影!(化用文题供料中的诗句,扣了材料)

【总评】基础等级:从内容上看,本文感情真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作者选取了“选择”“无悔”两个体会最深的关键词作为自己议论的主体,并围绕其举例展开论证选例准确、典型也紧扣了论点,不足之处在于人物事例没能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去选,新鲜性也不够,论证方法较为单一,降低了说服力从表达上看,文章语言流畅,有一定的思辨性在段与段的衔接上还可以增加一些过渡性语句,以让结构更加紧凑

发展等级:文章语言较有文采一是多用整句,多处构成排比或对偶句式,使得全文整散结合,有错综之美,读来抑扬起伏,畅快淋漓二是文句有意蕴,如“人择适途去,花谢无悔心”“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脚更长的路”等句子就含有丰富的内涵,值得品味

高三寒假作业

满分150,做题时间15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共9分)

乡 土 本 色

费孝通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

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

“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

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在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地加以说明,而是列举具体的行为,因人而异地答复了他的学生。

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

1.下列对“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乡民是中国社会的基层,他们以种地为基本生存方式,从土地中获取生活资源,因此与土地分不开,为土地所束缚。

B.人与人在空间排列上的不流动性,造成乡土社会里乡民个体之间彼此的孤立与隔膜,所以才有三家村式的微型村落的存在。

C.乡土社会里的个体为了谋生这一共同目标,分工协作,有机地聚合在一起,形成没有陌生人的“熟人”社会。

D.无论是生活的环境还是所接触的人物,对乡民而言都是生而与俱,再熟悉不过的,于是他们选择固守乡土,终老于斯。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生活在乡土社会的人们,彼此之间相互了解,没有隔阂,相比现代社会,更容易获得一种从心所欲的自由。

B.依附于土地的乡民从小习得礼俗,与周围的人都熟如亲人,因为大家感情深厚,所以对他们来讲“从俗即是从心”。

C.乡民之间的交往是基于彼此的熟悉和信任来进行的,法律不是调节乡土社会中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基本依据。

D.乡土社会的信用产生于对一种行为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的可靠性,这种信用远胜于

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土社会实际上就是熟人社会、礼俗社会,而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组成的社会、法理社会,两者的人际交往原则有别。

B.礼俗是乡土社会里应对社会生活的根本原则、抽象真理,也是人们处理具体事务时目的与手段间的普遍联系。

C.乡土社会中,人们从熟悉里获得的认识是个别的。《论语》中孔子因人而异地解释“孝”,能让我们体会到这种特性。

D.在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原有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暴露出弊端,“土气”一词因而有了贬义。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共21分)

允正字修己,以荫补供奉官。太平兴国中,掌左藏库,屡得升殿奏事,太宗颇记忆其旧故。雍熙中,与张平同掌三班,俄为阁门祗候。四年,迁阁门通事舍人。时女弟适许王,以居第质于宋偓,太宗诘之曰:“尔父守边二十余年,止有此第耳,何以质之?”允正具以奏,即遣内侍辇钱赎还,缙绅咸赋诗颂美。

淳化中,命讨戎、泸州叛蛮。迁西上阁门副使。太宗虑京城狱囚淹系,命允正提总之。尝请诏御史台给开封府司录司、左右军巡、四排岸司印纸作囚簿,署禁系月日,条其罪犯,岁满较其殿最。诏从其请。逾年,开封府上言:“京师浩穰,禁系尤众,御史府考较之际,胥吏奔命,有妨推鞫,况无欺隐,不烦推校。”卒罢之。允正又提点左右藏,屡乘传北面,经度边要。五年,为卫州修河部署。会建清远军积石寨,命诣瀚海部分其役。还,拜西上阁门使、并州驻泊钤辖。俄代张永德知州事,徙代州。

咸平初,使西蜀询访民事,还,进秩东上阁门使,历知镇、莫二州。又为并代马步军钤辖。契丹扰边,车驾驻大名,允正与高琼率太原军出土门路来会,召见便殿。所部有广锐骑士数百,皆素练习,命允正引以入,赐缗钱。遣屯邢州,与石保吉逐辽人,辽人遁去。俄以兵会大名,复还并代。

五年,合泾原仪渭、邠宁环庆两路为一界,命王汉忠为都部署,驿召允正为钤辖兼安抚都监,即日上道。大中祥符三年,累表求还。至京师,将祀汾阴,以疾难于扈从,命为河阳部署以便养。会张崇贵卒,赵德明颇逾轶,亟诏徙允正为鄜延部署,内侍密诏存谕。礼成,领河州团练使。允正颇知书,性严毅,疏财,喜自修饬。素病佝偻,以是罕在要近,累典边任,多杀戮。是秋,徙知永兴军,卒,年五十一。(节选自《宋史·李允正传》卷二百七十

三 列传三十二)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太宗颇记忆其旧故 故:旧交 .

B.时女弟适许王 适:出嫁 .

C.即遣内侍辇钱赎还 辇:人力车 .

D.太宗虑京城狱囚淹系 淹:滞留,久留 .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允正“严毅,疏财”的一组是(3分) ....

①屡得升殿奏事 ②尝请署禁系月日,条其罪犯

③以居第质于宋偓 ④与石保吉逐辽人,辽人遁去

⑤以疾难于扈从 ⑥累典边任,多杀戮

A.②④⑥ B.①③⑥ C.①②⑤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允正的父亲为朝廷守边二十多年,是有功的;因此李允正能够以恩荫补为供奉官。

B.朝廷一直采纳李允正的建议,对在押犯人实行盖印纸张簿籍,这样有利于监狱管理。

C.李允正忠于朝廷,恪尽职守。先后多次调任边防;为巩固边关,难免经常涉足杀戮。

D.李允正严厉果敢,不爱财,重修养,可是多执掌边防;因为他患有佝偻病,仪表不雅。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尔父守边二十余年,止有此第耳,何以质之?(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部有广锐骑士数百,皆素练习,命允正引以入,赐缗钱。(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鉴赏诗歌,完成8-9题(12)

[双调]清江引

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8、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点染出怎样的画面?“芭蕉雨声”烘托出怎样的情思?(6分)

9、这首小令的后三句与“问我归期未”是什么关系?试从表现手法上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四.10名句名篇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驾一叶之扁舟, 。《赤壁赋》

(3)昔我往矣, ; ,雨雪霏霏。(《诗经·采薇》)

(4) ,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5)榆柳荫后檐,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6) ,不仁; ,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7分)

听听那冷雨(节选)

余光中

①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使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不过那一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水,千伞万伞。二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不能扑进她的怀里,被她的裙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

②这样想时,严寒里竟有一点温暖的感觉了。这样想时,他希望这些狭长的巷子永远延伸下去,他的思路也可以延伸下去,不是金门街到厦门街,而是金门到厦门。他是厦门人,至少是广义的厦门人,二十年来,不住在厦门,住在厦门街,算是嘲弄吧,也算是安慰。不过说到广义,他同样也是广义的江南人,常州人,南京人,川娃儿,五陵少年。杏花春雨江南,那是他的少年时代了。再过半个月就是清明。安东尼奥尼的镜头摇过去,摇过去又摇过来。残山剩水犹如是。皇天后土犹如是。纭纭黔首纷纷黎民从北到南犹如是。那里面是中国吗?那里面当然还是中国,永远是中国。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遥指已不再,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都已不再。然则他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里呢? ③在报纸的头版标题里吗?还是香港的谣言里?还是傅聪的黑键白键马思聪的跳弓拨弦?还是安东尼奥尼的镜底勒马洲的望中?还是呢,故宫博物院的壁头和玻璃橱内,京戏的锣鼓声中太白和东坡的韵里?

④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太初有字,于汉族的心灵,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沥淅沥淅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视觉上的这种美感,岂是什么rain也好pluie也好所能满足?翻开一部《辞源》或《辞海》,金木水火土,各成世界,而一入“雨”部,古神州的

大颜千变万化,便悉在望中,美丽的霜雪云霞,骇人的雷电霹雹,展露的无非是神的好脾气与坏脾气,气象台百读不厌门外汉百思不解的百科全书。

⑤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在海峡的船上,清明这季雨。雨是女性,应该最富于感性。雨气空蒙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浓的时候,竟发出草和树木沐发后特有的淡淡土腥气,也许那竟是蚯蚓和蜗牛的腥气吧,毕竟是惊蛰了啊。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皆蠢蠢而蠕,也许是植物的潜意识和梦吧,那腥气。

11.联系上下文看,“不能扑进她的怀里,被她的裙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一句的含意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6分)

12.作者在第二段未尾写道:“然则他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里呢?”对这个疑问,作者其实已经作出了回答。联系全文,以“他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在„„里”的句式,分条写出这些回答。(7分)

13.在最后一段,作者写道:“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作者为什么对“那冷雨”不仅要“听听”“看看”,而且要“嗅嗅闻闻”,甚至“舔舔”呢?(6分)

14.文中的“他”在你的心目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写一段60字左右的文字,描述你心目中的“他”的形象。(8分)

六、语言知识运用(13分)

15.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煤屑(xuâ) 敛裾(jū) 梵(fán)文 狭隘(ài) ....

B.俚(lǐ)俗 名媛(yuán) 薄(bó)雾 挨(āi)打 ....

C.混(hùn)沌 夹(jiá)袄 椽(chuán)笔 廿(niàn)年 ....

D.露(lù)脸 点缀(zhuì) 蓊(wěnɡ)郁 譬(bì)喻 ....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富豪征婚、美女应征纯属私人的事情,似乎不容置喙,但纵观近年来“方兴未艾”、....

高潮迭起的富豪征婚潮,其中婚姻爱情的因子逐渐苍白。

B.在整体低迷的运动用品行业中,室内运动服饰脱颖而出。室内运动品牌浩沙国际有限....

公司截至2013年6月30日,营业额同比增长26.9%。

C.事发后才开始“亡羊补牢”,等到问题被曝光才开始补救,为时已晚;诚然,食品违....

法犯罪行为在暗处,尤其是面对一些新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

D.菏泽8座车塞进23人,超载200% ,这样的车辆拉那么多人,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然而司机面对这样的危险却不以为然。 ....

17、下列各项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缈茫 斑驳 风致 无精打彩

B.驯服 风姿 嬉游 开阖吞吐

C.掂念 稀疏 落寞 柳岸花明

D.房檩 杂揉 殒落 有条不紊

1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

读朱自清的散

文, , 。 , , , 。

①以及由于执著人生而产生的“沉痛隐忧”

②他不论是抒情,是叙事,是写景,或是说理

③处处可见其诚挚、美好之襟怀,严谨、认真之作风

④颇有一些“温、柔、敦、厚”之风

⑤都使人感到是那么实在、平易、纯正、透彻

⑥而没有丝毫的虚、浮、躁、厉之气

A.⑤⑥③①②④ B.③①②⑤④⑥ C.③①②⑤⑥④ D.④⑥⑤②③①

七、写作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当代有位诗人在诗中写道: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准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请把标题写在答题卡上),不少于800字

试卷答案

参考译文:

李允正字修己,以恩荫补为供奉官。太平兴国年间,掌管左藏库,多次得以上殿奏事,太宗多记起他们的旧交。雍熙年间,李允正和张平同时掌管三班,不久任为阁门祗候。四年,升为阁门通事舍人。当时他的妹妹嫁给许王,把居住的宅第抵押给宋偓,太宗问他说:“你父亲守边二十多年,只有这一处宅第,你为什么抵押给他人呢?”李允正把情况全部上奏,太宗就派宦官用车拉钱赎回宅第还给他,士大夫都赋诗赞美李允正。

淳化年间,朝廷命令讨伐戎州、泸州叛乱的蛮人。李允正升为西上阁门副使。太宗担心京城监狱的囚犯拖延不决,任命李允正统管此事。李允正曾经请求下诏御史台给开封府司录司、左右军巡、四排岸司用盖印的纸张作囚犯的簿籍,写上关押的月日,分条记录囚犯的罪行,满一年后比较政绩的优劣。下诏听从他的请求。过了一年,开封府上言:“京城人口众多,拘禁在押的人尤其多,御史府考查政绩的时候,小吏奔走听命,影响审讯囚犯,况且如果没有欺骗隐瞒,就不必烦劳考校。”最终停止这种做法。李允正又任提点左右藏,多次乘坐驿车到北方,视察管理边防要事。五年,任为卫州修河部署。正值建清远军积石寨,任命他到瀚海部署这项工程。回来,升为西上阁门使、并州驻泊钤辖。不久代替张永德知州事,调任代州知州。

咸平初年,李允正出使西蜀询访民事,回来,提升官阶任东上阁门使,历任镇州、莫州二州知州。又为并、代马步军钤辖。契丹侵扰边境,皇帝驻宿在大名,李允正与高琼率领太原军从土门路来会合,皇帝在便殿召见。李允正部下有广锐骑兵几百人,都训练有素,皇帝命令李允正带来,赏赐缗钱。派遣他们驻守邢州,与石保吉驱逐辽人,辽军逃走。不久带兵

到大名会合,又回并代。

五年,合并泾原仪渭、邠宁环庆两路为同一地区,任命王汉忠为都部署,通过驿传召李允正为钤辖兼安抚都监,即日上路。又命领他与钱若水同到洪德、怀安沿边各寨巡视管理边事,加官领诚州刺史。七月,免去两路的职务,又任为并代钤辖。钱若水常常巡视边防营寨,下诏代理统管州事。李允正升为四方馆使,代替马知节任鄜延部署、兼延州知州,改为客省使、定州知州兼镇定都钤辖。

大中祥符三年,李允正多次上表请求回朝。到京师,皇帝将祭祀汾阴,他因为生病不能随行,任命为河阳部署以便养病。恰值张崇贵去世,赵德明超越职权,急忙下诏调任李允正为鄜延部署,宦官秘密传诏书存问慰谕。礼仪完成,任河州团练使。李允正很有知识,性情严厉果敢,不爱钱财,喜欢修养品德。素来患佝偻病,因此很少在朝廷,多次执掌边防重任,杀人很多。当年秋天,调任永兴军知军,去世,享年五十一岁。

8 用西风、红叶、黄花、芭蕉、雨声点染出一幅萧瑟的秋景。“芭蕉雨声”烘托出作者思念家乡,辗转反侧的愁思。

9、后三句并未从正面回答“归期”是否已定,而是融情于景,情景相生。北雁在霜林如醉的长空里哀啼,行人在黄花已瘦的疏篱边痛饮,把“有家归未得”的矛盾心情和“家乡何处是,忘了除却醉”的深沉乡思作了出色表达。而秋雨打蕉,惊醒了神游故国的美梦。句句写景,句句抒情,情景高度统一

10.(1)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略 (3)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4)长太息以掩涕兮(5)桃李罗堂前 (6)因人之力而敝之 失其所与,

13.因为在作者看来,“那冷雨”是从自己日思夜想而不得见的祖国大陆那边飘过来的,“那冷雨”里包含了来自祖国大陆的气息,成为作者可以寄托对大陆的思念的寄托物,因此,作者对“那冷雨”不仅要“听听”“看看”,而且要“嗅嗅闻闻”,甚至“舔舔”,借以慰藉自己思念祖国大陆的赤子之心。这形象而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陆铭心刻骨

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15.C A.屑xiâ 梵fàn B.媛yuàn 挨ái D.露lòu 譬pì

16.A不容置喙:不容许插嘴。脱颖而出:颖:尖子。锥尖透过布囊显露出来。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对象错。亡羊补牢: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不合语境。不以为然:然:是,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望文生义。

17B A渺 采 C 惦 暗 D.糅 陨

18.C②⑤句是无条件复句“不论„„都„„”,⑥句承⑤句从反面说其风格,且煞尾字是仄声,④句再从正面收束,小结全文,用词较⑥句概括度更高,且煞尾是平声,这样,“没有„„之气,颇有„„之风”也符合对举句的音韵美。

19.作文审题指导:这个题目中的材料选自诗人汪国真的代表作《热爱生命》从诗歌本身看,这是一首哲理诗

首先我们要明白诗中所蕴含的哲理诗中以四个肯定的回答表达出为何要热爱生命的哲理四个段落,看似相似,却各有其趣四个段落分别围绕“成功”、“爱情”、“奋斗”和“未来”四个关键词进行分析和回答诗中所热爱的不是最终的成功和未来的美好结局,不是爱情的获得和奋斗目标的实现诗作里溢出的热爱,其实是一个过程,是一种追求,“风雨兼程”、“吐露真诚”„„这些都是体现热爱的种种表现热爱生命,不是因为想要获得而去热爱,而是因为热爱而最终获得一句话,人生要有目标,虽然路上注定有崎岖和荆棘,但只要坚持,只要努力奋斗,注重过程,风雨过后必能见到彩虹

其次,要理解诗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如诗歌第一节中“选择了远方”(有理想),这是前提;“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不管结果成败,这是态度;“便只顾风雨兼程”,义无反顾,持之以恒,这是行动再如诗歌第四节中“只要热爱生命”,这是前提;“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即在热爱生命的过程中,不怕坎坷、挫折、曲折,顽强地拼搏,这是态度;“一切,都在意料之中”,这是结果在选取其中某一点立意时,不能忽略其他两个方面

根据提示,我们可以选择诗句中感受最深的一点来立意如“选择远方作为人生的目标”“为了一个目标执着追求”“热爱生命”“追求过程的精彩而不在乎结果”等等写记叙文,可

写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遭遇困难以及自己如何定下目标,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写议论文,可结合生活中典型人物的事例,发表“不经风雨,怎见彩虹”的感想„„不管选择哪种文体,建议拟一个新颖抢眼的标题,给阅卷老师第一美感也是很重要的

【作文一】

永不言弃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故非有

志者,不能至也”是啊,无限风光在险峰,没有永不言弃的坚毅意志,又怎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山览景需要永不言弃,生活中做其他事情也莫不如此(引用所学课文中的话开篇,现出作者对教材的熟悉程度;借登山览景扩展到做其他事情也需要永不言弃,紧扣了标题)

永不言弃,方能守得云开见月明李连杰,中国著名影视演员,然而他并不是命运的宠

儿18岁拍摄电影《少林寺》一夜成名,但第二年他就摔断了腿;好不容易等到《黄飞鸿》系列电影大卖,他的经纪人又遭枪杀,事业再次陷入低谷„„在一次次事业进展不顺利时,一次又一次跌倒时,李连杰也曾痛苦、彷徨过,但他明白,那些逼得他走投无路的困难又何尝不是让他变得强大的理由呢?于是他咬紧牙关,不放弃,跌倒后继续站起来,终于成为国际知名演员试想,他若放弃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又怎能有如此成就?唯有对困境抱有一种“永不言弃”的态度,让自己变得更乐观、更坚强,方能守得云开见月明(本段列举李连杰的事例,并加以分析,从“结果成功”角度阐述了“永不言弃”的重要性)

永不言弃,即使失败了也光荣我想到徒步走遍全中国的探险家余纯顺在进行了近十年

艰苦卓绝的漫长旅程后,就只剩下生命禁区罗布泊了在生存几率几乎等于零的残酷现实面前,余纯顺没有退却,没有放弃临行前,他对随行采访他的记者说:“我也许真的会失败,但我不能放弃这个梦想,就是失败,我也要当失败的英雄!”不幸他的话应验了但他那种无所畏惧、永不放弃的坚定信念,却使他屹立成一个大写的“人”,铸成了我们中华民族新时代不倒的丰碑!(本段列举余纯顺的事例,并加以分析,从“结果失败”角度说明了“永不言弃”同样重要)

英国首相丘吉尔说:“我成功的诀窍有三个:第一个是,决不放弃;第二个是,决不,决不放弃;第三个是,决不,决不,决不放弃!”短短的三句话,留在世人心坎上的,却是一种永恒的力量(引用名言论证,简短而有力)也许我们曾因成绩不佳而想放弃学习,但只要想到“中国达人秀”刘伟,我们全身就又充满了奋进的力量;也许我们曾因前途渺茫而想放纵自我,但只要想到“轮椅哲人”史铁生,我们就又重扬了信心的风帆(联系学习生活实

际,名人的激励作用让我们永不言弃)

假如命运折断了希望的风帆,请不要绝望,彼岸还在;假如命运凋零了美丽的花瓣,

请不要沉沦,绿叶还在在理想的前路上,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永不言弃!(联系文题所给材料中的诗句,用有文采的语言结束全篇并点题)

【总评】基础等级:从内容上看,文章事例翔实,观点明晰为了印证“永不言弃”的观点,文章第二、三段列举了李连杰、余纯顺等人的事例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论证,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在引用事例进行论证时,叙述简洁,分析到位,揭示了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第四段,文章还引用了丘吉尔的话作为论据,这是道理论证从表达上看,文章结构层次井然,叙议结合,语言通畅 发展等级:文章从所给材料诗歌的第一节入手,提炼出“永不言弃”的论点,体会感悟深刻在论据上,有事例也有名言,有详述也有略写,中外结合,选料较为

典型在论证方法上,例证与引证相结合,正反兼顾整体上看,本文是一篇较为规范的议论文

【作文二】

风雨兼程

有一句诗说:“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由此可

见,既然选择了远方,就不要去想是否成功,只顾风雨兼程,才能到达远方(引用文题供料中的诗句,就地取材,开门见山提出论点)

当我们选择了为科学而献身,不要去想是否成功,只顾风雨兼程哥白尼为了坚持“日

心说”,甘愿被绑在绞刑架上让大火烧死;诺贝尔为了研究炸药,家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自己也差点被炸死;居里夫人为了提炼放射性元素镭,整日沉于实验室,不畏艰苦,不舍昼夜„„他们都选择了科学的远方,没有谁去想是否会成功无论一路充满多少艰辛,淌了多少血泪,他们只顾风雨兼程,因而在人类发展的旅途上留下了一串串耀眼的脚印(从“献身科学”的角度列举了哥白尼、诺贝尔、居里夫人等人的事例并加以分析论证)

当我们选择了为艺术而献身,不要去想身后是鲜花还是冷雨,只顾风雨兼程“我的人

生,是为了上台做准备!”还记得台湾京剧名旦魏海敏这样评价自己魏海敏10岁入台湾海光剧校,至今已和京剧舞台结缘40载从学校最闪亮的小明星到海光国剧队的当家青衣花旦,再到国内外的表演艺术家,她用她的勤奋与汗水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超越她不在乎疼痛与否,亦不在乎成功与否,既然选择了艺术的远方,就要用一生的激情去追随无论路途多么遥远,便只顾风雨兼程正因如此,魏海敏到达了舞台艺术的顶峰(从“献身艺术”的角度列举了魏海敏的事例并加以分析论证)

当我们选择了为祖国献身,不要去想前路是寒风还是荆棘,只顾风雨兼程邓稼先为了

祖国的科技事业,历尽千辛万苦,毅然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他选择了大漠深处,与世隔绝,只一心研究核事业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元素,他受到了严重辐射可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惦记着稿纸上那些计算原子的数字,牵挂着祖国的利益既然选择了为祖国献身,无论身后有多少艰难和险阻,管他岁月与沧桑,便只顾风雨兼程邓稼先做到了,他的人生真是一曲悲壮的凯歌!他把一生的精力都献给了祖国,他用生命的热情阐释了爱国的高度!(从“献身国家”的角度列举了邓稼先的事例并加以分析论证)

今天,当我们选择了为民族之复兴而读书,我们一定要用青春的热情点燃生命的火把,不要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是成功还是失败,既然选择了璀璨的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驶向光明的远方,才能让古老的中华民族在我们手中复兴强大(联系实际表决心,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无论我们选择了怎样的远方,不要去想是否成功,只顾风雨兼程相信我们的未来不是梦

(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展望未来,深化中心)

【总评】基础等级:从内容上看,文章中心突出,切合题意,引例充实本文按照“引—议—联—结”的思路行文作者首先引述了文题材料中的诗句,提出中心论点,这是“引”接着,作者采用横向展开议论的方式,依据中心论点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拟定了三个分论点,并一一结合材料与事例进行了简要分析,这是“议”随后作者联系现实生活,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这是“联”最后,作者用一句话概述了三个分论点,重申了中心论点并展望了未来,这是“结”从表达上看,文章语言流畅,结构清晰完整,文体特征鲜明,是一篇中规中矩的议论文 发展等级:文章内容较为充实在选择论据方面,作者做到了准确、典型和多角度具体运用时有详有略,紧扣了论点不足之处是,论证方法显得有些单一

【作文三】

选择·无悔

人择适途去,花谢无悔心 ——题记(题记颇具哲理意味,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路,有千万条;但信念与希望汇聚的路,将使你一生无悔的走下去(开头有些简单,虽有“无悔”两字照应标题,但却与“选择”无关)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陶渊明选择了归隐自然的道路,他追求着“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的日子他难道就没有济世情怀?他难道就是在逃避现实?不!他“性本爱丘山”,他希望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这是他的选择即使亲友不解,即使生活窘迫,即使官府热情邀请,他依然“引壶觞以自酌”,坚持他的选择高傲地说无悔(一

举陶渊明的例子,分析紧扣“选择”“无悔”展开,弥补了首段的不足) “终于找到了!”袁隆平高兴地举着一株水稻,那株水稻就是举世瞩目的杂交水稻他,一个跳出农门的大学生,却重返农田,研究粮食,他的行为不被人理解,但这是他选择的路他十年如一日地默默耕耘着,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一次又一次地重新开始,他的坚持迎来了他的成功有人问过他,是否后悔过曾经的选择,但他满脸洋溢的笑容向世人展示着他的无悔(二举袁隆平的例子,增加印证的力度)

“不抛弃,不放弃”,这似乎是王宝强的写照不抛弃梦想,不放弃希望学武的日子很累,四处飘泊的日子很苦,但他怀着对梦想的坚持,在他选择的道路上,昂扬向前或许他不是最闪亮的那颗星,但他选择他的路,用无悔延续梦想,用青春铸造辉煌!(三举王宝强的例子从用例看,三例在选材上,没有多大变化,有古今却无中外,可以删改文字组合成一个排比段如此,倒有罗列事例之嫌)

昙花一现,给人的总是无法延续的遗憾但这是它选择的路,它用绚丽的花朵,展示着生命的无悔 胡杨立沙漠,用挺拔的身躯抵御风沙,它是孤独的但这是它的选择,他用坚持向我们昭示着:无悔,也能铸造美丽(承上举人物例之后,再举自然界之植物例,以扩大选材面,增强说服力)

路,有千万条;选择,却只有一个无论未来的路是平坦还是泥泞,是鲜花怒放还是荆棘遍布,是欢声笑语不断还是惆怅悲伤多时,那都是你的选择!既然选择了,就不要在意成功或者失败,不要在意赞美或嘲笑,不要在意晴天或乌云,因为选择无悔!适应而择,无悔而行(照应首段与题记,凸显主旨)

带着对梦想的坚持,带着对未来的追求上路,品味一路上的酸甜苦辣,等行到路的尽头,我们可以大声说:无悔!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脚更长的路朝着地平线走去,让世界评说你的背影!(化用文题供料中的诗句,扣了材料)

【总评】基础等级:从内容上看,本文感情真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作者选取了“选择”“无悔”两个体会最深的关键词作为自己议论的主体,并围绕其举例展开论证选例准确、典型也紧扣了论点,不足之处在于人物事例没能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去选,新鲜性也不够,论证方法较为单一,降低了说服力从表达上看,文章语言流畅,有一定的思辨性在段与段的衔接上还可以增加一些过渡性语句,以让结构更加紧凑

发展等级:文章语言较有文采一是多用整句,多处构成排比或对偶句式,使得全文整散结合,有错综之美,读来抑扬起伏,畅快淋漓二是文句有意蕴,如“人择适途去,花谢无悔心”“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脚更长的路”等句子就含有丰富的内涵,值得品味


相关内容

  • [首发]陕西省2014届高三寒假作业语文7Word版含答案
  • 高三寒假作业 满分150,做题时间15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陶瓷艺术与文学艺术 从艺术种类来说,陶瓷艺术与文学分属不同的艺术种类.前者为空间艺术,后者为时间艺术:前者为造型艺术,后者为语言艺术. 陶瓷艺术与文学艺术的结缘,源于何时,已无从考证.但有一点非常相似:文学起源于 ...

  • 陕西省2014届高三寒假作业英语9Word版含答案
  • 2014届高三英语寒假作业 (九) 2014.1 第一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四节,满分55分) 第一节 语音知识(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从每小题的A.B.C.D四个选项中,找出其划线部分与所给单词的划线部分读音相同的选项. 1. 3. A. B. C. D. 4. A. B. C. D. ...

  • 石家庄一中学寒假作业要火,老师们的寄语简直太魔性了!
  • 说起寒假作业,同学们的反应往往是心情沉重,而石家庄市一中高二学生翻开语文寒假作业第一页第一反应却是开怀大笑.当看到"妙语连珠,趣味十足"的序言,小编也笑了! <语文基础天天练之寒假版,高二年级语文组编>打开作业第一页就能看到石家庄一中高二年纪语文组老师给学生们的寒假寄 ...

  • 2015年高三语文寒假作业 专题06 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测)(含解析)
  • 专题6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 姓名 分数 1.将下面的五句诗删去一句,再将余下的排序组成七绝,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6分) ①绿阴冉冉遍天涯 ②青草池塘独听蛙 ③秋庭暮雨类轻埃 ④林莺啼到无声处 ⑤门外无人问落花. A .⑤①④② B.③②④⑤ C.①②⑤④ D. ...

  • 高考前60天提高400分
  • 高考前60天提高400分 谢咏殊,高考前60天提高400分的主人公,60天提高400分的成功秘诀记载了从普通学生的心路历程,讲述了一个差生改变自己,创造奇迹的传奇故事.由于故事和人物的纯粹,完全是学生的内心世界--意气飞扬的个人独白,和创造奇迹的坚韧信念,突破学习的成长历程.谢咏殊,一个曾经坠落的普 ...

  • 高三学生寒假数学.语文.英语学习计划
  • 升学考生寒假备战之高三数学篇 基础需补漏洞 做题要重质量 高三上半学期结束之后,多数学校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就已经全部学完,并且进行了第一轮的复习,有的学校甚至开始第二轮复习.那么,在高中的最后一个寒假,高考生应如何做好数学这一重要科目的复习呢?科苑学校和学大教育的老师给出了一些建议. 对于今年高考数 ...

  • 2014-2015学年高一寒假作业语文(一)Word版含答案
  • 高一寒假作业(一) 一.基础知识 1.下面给加点的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寒暄(xuān) 踌蹰(chóu) 朱拓(tuò) 百无聊赖(lài) .... B.监生(jiàn) 惴惴(zhuì) 俨然(yǎn) 少不更事(jīng) .... C.间或(jiàn) 形骸(hái) 谬种(m ...

  • 高考病句语文试卷.教案.课件.作文.总复习
  • 试卷 大小 2015年高考语文病句题及答案(精校版)[☆] 13K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病句题[答案][☆] 17K 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汇编--语病[☆] 13K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病句[答案][☆] 13K 历年高考病句真题汇编(1992-2012年)[答案] ...

  • 学校2014级高三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 一、工作措施 为了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全体高三师生都要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勤奋努力,讲求质量,提高效率。 (一)、思想工作 1、班风、学风建设 良好的班风,学风是胜利的保证。全体师生都应高度重视班风、学风建设。应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和优秀学生的带头、榜样作用,切实搞好班风、学风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