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_学校即社会_思想新探_王艳秋

第6卷 第2期

2004年3月

大 连 民 族 学 院 学 报

JOURNALOFDALIANNATIONALITIESUNIVERSITY

Vol.6 No.2Mar.2004

杜威/学校即社会0思想新探

王艳秋

(大连民族学院文法系,辽宁大连116600)

摘 要:阐述了杜威/学校即社会0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主要内容,分析了其局限性,并主要论述了如何积极借鉴这一思想中的合理因素,来促进我国高校德育的改革与发展。关键词:学校;社会;道德教育;杜威教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G40-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15X(2004)02-0072-03

道德教育是一个亘古常新的话题。尤其是每当国家陷入政治危机、道德危机或处于重大转型时期的时候,人们就会将目光投向道德教育,将社会生活的道德缺陷与盛行的社会道德准则和公民在学校里所接受抑或没有接受的道德教育联系起来。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国内又处于前所未有的经济改革与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为此,高校德育为顺应社会发展趋势而进行改革更具紧迫性。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杜威,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适应美国社会大变革需要,提出了/学校即社会0这一教育思想。本文旨在探索如何克服杜威/学校即社会0这一思想中的局限性,积极借鉴其中的合理因素,以促进我国高校德育的改革与发展。

入的赫尔巴特教育思想在学校教育领域中占据统治地位。这种教育思想以课堂、书本为中心,忽视对儿童能力的培养,不注重技术训练和职业准备,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脱节,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极不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杜威提出了/学校即社会0的教育思想。杜威提出这一思想的目的,是为了克服赫尔巴特传统教育中学校只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而不能适应社会需要的弊端。杜威提出:/我认为学校主要是一种社会组织。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过程,学校便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0

[1](p.357)

。按照杜威

的观点,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而且,校内学习应该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意思是说,学校不应该是孤立于社会之外的组织,而必须成为一个生气勃勃的社会机构,具备社会生活的典型条件。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才能通过参与联合活动,形成有用于社会的习惯,为社会生活做好准备。

杜威还十分强调实践活动的意义。这是因为,一方面,实践活动是个人发展中起统一作用的决定性因素;另一方面,实践活动不仅是研究人类文化能动发展的最佳途径,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与他人联合活动并获得成功喜悦的机会。另外,杜威还提出,教育即生活,认为学校教育应该是生活的过程,而不只是将来生活的预备。他主张学校要把教育和学生目前的生活相结合,教会学生如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充分证明,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和强有力促进因素。同时,经济发展又会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并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到19世纪末期,美国的产业工人已经达到700多万,工业水平上升到世界第一位。一场知识和技术的革命已经在美国悄然发生。科学技术被广泛运用到生产过程中,机器大工业逐步代替工厂手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客观上需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技能、能适应生产社会化要求的劳动者。然而,美国当时的教育状况并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19世纪上半叶的美国,从欧洲传

收稿日期:2003-10-23.

作者简介:王艳秋(1975-),女,吉林四平人,大连民族学院文法系讲师,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及

实践.

第2期 王艳秋:杜威/学校即社会0思想新探 73

何适应目前的生活环境。问题时,往往会非常茫然,缺乏独自选择、判断的能力。

杜威为适应美国当时社会发展需要而提出的/学校即社会0这一教育思想,有其合理性和进步性,但是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这一思想是建立在经验论哲学观基础之上的,带有明显的实用主义痕迹。他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完全等同,主张让学生在生活活动中通过经验来学习,抹煞了学校教育在传授知识过程中的应有作用。因此,他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这一弊端的同时,又过分强调了能力培养、参与社会生活而忽视了必要的知识传授,从而走向另一个极端。其次,杜威的这一思想是建立在生物化心理学基础之上的。他主张学校应该具备社会生活的典型条件,学生/从做中学0。而在他看来,/做0是人的生物本能活动,是与生俱来、无需学习、自然就会的一种行为。很显然,这种基于生物本能要求的/做0的行为,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活动的概念是不相同的。

尽管杜威/学校即社会0的教育思想有其局限性,但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具有一定知识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劳动者,满足了当时美国社会大生产的需要,而且对解决现阶段我国高校培养学生脱离社会、不能适应社会的问题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我国传统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通过传授教材中有组织的知识和成熟的技能,为年轻一代承担未来的责任和获得自我成功做好准备。在实践过程中,表现为:所用的教材是过去已经编好的,包含了一系列的知识和技能,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把这些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早已形成或制定了各种行为规范和准则,学校的道德训练就是要培养学生形成符合这些规范和准则的行为习惯;结果,使学校成为和其他社会组织显然不同的机构。由这样的教育体制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很难适应社会。

这种弊端在道德教育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传统道德教育往往是来自上面和外部的灌输。老师在课堂上把既定的道德认识和行为准则传授给学生,但由于缺乏道德实践的有力支撑,往往不能内化为学生的道德品质。另外,由于不注重道德三

当前,国际形势发展迅猛,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处于完善过程之际,社会的发展要求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具有道德判断能力的主体。显然,我国传统道德教育是不能适应这一发展需要的。在这方面,我们可以积极地借鉴杜威的/学校即社会0思想。

第一,使学校成为一种社会组织,把学校道德教育和社会生活实际相融合。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而青少年在连续的和进步的社会生活中所必需具有的态度和倾向的发展,不能通过信念、情感和知识的直接传授发生,它要通过环境的中介才能发生。人的实践活动可以改变环境,反过来,环境对人的成长有巨大的反作用。因此,教育者有意识地控制学生所受教育的方法之一,就是控制他们的环境。所以,学校就要营造有利于培养学生道德倾向的典型的社会生活环境。

首先,学校要提供一个简化的社会环境。我们生活在其中的现实社会,规模庞大且结构复杂,学校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组织机构,当然无法完全炮制全部社会环境。另外,社会中的各种关系十分繁杂,学生无法理解并很好地适应。因此,学校要选择那些能为学生所理解的社会特征。然后,按照循序渐进的规律,逐渐地呈现给学生那些复杂的社会环境。其次,学校要建立一个纯净的德育环境。任何一个社会,不管其主流道德水平多么高,都会有虚假的、邪恶的、丑陋的东西掺杂其中。学校要选择那些优秀的、美好的部分,以强化其道德教育的效果。这是因为,学校的职责不是现有社会状况的复制与传递,而是通过有意识的道德教育,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致力于建设更美好的社会。再次,学校要创造一个更加广阔和更加平衡的环境,使学生避免原来环境的限制。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会因各种不同的社会关系,而属于各个不同的社会群体。他与群体内的其他成员有更多联合活动的机会,并受到群体内其他成员更多的影响。学校要力图创造一个更加广阔的环,

74

大 连 民 族 学 院 学 报

第6卷

并通过相互影响发展更加平衡的道德倾向。

第二,学校要尽力为学生提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把参与联合活动作为形成道德倾向的主要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联合活动对形成智力和道德的倾向具有支配地位的影响。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不能通过外部灌输形成的,而必须使学生置身于能动的实践活动中,通过实际问题来发展道德思维。因此,在道德教育中教师的职责并不是强加给学生某些道德认识或行为习惯,教师的任务仅仅是依据较多的经验和较成熟的学识来决定怎样对学生进行道德训练,包括如何创造一个具有社会生活含义的环境,使学生有机会参加与其他人联合的实践活动,并给学生以指导。

学校要为积极的个人实践活动提供机会。如果把借助于教育的道德成长的全部过程考虑在内,直接的道德教学即使在最好的情况下,在数量上相对而言也是比较少的,在影响上也比较轻微。道德感的形成必须通过一切在检验或实施观念时能引起积极适应的方式,通过某种受过训练的或有节制的行动而学习,决不是通过被动地吸收所听到的一切。

学校要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联合活动的机会。道德教育本质上是使个人特性与社会目的和价值相协调。只有把学校建设成为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学校本身是一个小规模的合作化的社会时,学生才能有机会和别人不间断地、自由地交流经验,紧密地生活在一块,在共同成长和共同分享参考文献:

的过程中逐渐完成个人和社会的一体化,实现个人特性与社会价值的协调。

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作出及时的、积极的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使自己的选择经受行动的检验,这时,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评价。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会辨别那些有望取得成功的选择和那些预示着失败的选择,逐渐形成道德判断力,养成那些符合社会价值要求的道德倾向。

第三,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尽量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机会,而不只是为遥远的未来作准备。学生在学校时就应该有和在社会生活中相同的正当的行为动机,并被相同的标准加以判断,就象成人在他所处的更广的社会生活中一样。因为学校及其教育者的道德责任是指向社会的。学校的道德教育的价值从根本上要根据其社会价值加以衡量。必须把学生看作社会生活的一员,学校要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使学生认识到他的一切社会关系,并在维持这些社会关系中发挥作用。

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着。我们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任务就是使之能够更好地应付未来,然而没有人能够预知未来世界到底是怎样的状况,所以我们也无法把未来社会生活中奏效的道德认识和行为规范传授给学生。我们只是利用当前现实生活中的机会,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使之掌握普遍的道德原则,以期学生在未来社会生活中能亲自分析具体情景中的各种道德要素,并能作出合理的道德选择。

[1][美]约翰#杜威,王承绪译.道德教育原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美]约翰#杜威,赵祥麟译,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OnDewey.sThought-SchoolisSociety.

WANGYan-qiu

(Dept.ofChineseandLawDalianNationalitiesUniversity,DalianLiaoning116600,China)

Abstract:ThepaperstatesthesocialbackgroundandthemaincontentsofDewey.sthought-Schoolissoc-iety.,analyzesitslimitation,discusseswaystomakeuseofsomereasonableelementstopromotethereformandthedevelopmentofmoraleducationinChineseuniversities.

Keywords:school;society;moraleducation;Dewey.seducationthought

第6卷 第2期

2004年3月

大 连 民 族 学 院 学 报

JOURNALOFDALIANNATIONALITIESUNIVERSITY

Vol.6 No.2Mar.2004

杜威/学校即社会0思想新探

王艳秋

(大连民族学院文法系,辽宁大连116600)

摘 要:阐述了杜威/学校即社会0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主要内容,分析了其局限性,并主要论述了如何积极借鉴这一思想中的合理因素,来促进我国高校德育的改革与发展。关键词:学校;社会;道德教育;杜威教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G40-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15X(2004)02-0072-03

道德教育是一个亘古常新的话题。尤其是每当国家陷入政治危机、道德危机或处于重大转型时期的时候,人们就会将目光投向道德教育,将社会生活的道德缺陷与盛行的社会道德准则和公民在学校里所接受抑或没有接受的道德教育联系起来。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国内又处于前所未有的经济改革与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为此,高校德育为顺应社会发展趋势而进行改革更具紧迫性。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杜威,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适应美国社会大变革需要,提出了/学校即社会0这一教育思想。本文旨在探索如何克服杜威/学校即社会0这一思想中的局限性,积极借鉴其中的合理因素,以促进我国高校德育的改革与发展。

入的赫尔巴特教育思想在学校教育领域中占据统治地位。这种教育思想以课堂、书本为中心,忽视对儿童能力的培养,不注重技术训练和职业准备,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脱节,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极不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杜威提出了/学校即社会0的教育思想。杜威提出这一思想的目的,是为了克服赫尔巴特传统教育中学校只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而不能适应社会需要的弊端。杜威提出:/我认为学校主要是一种社会组织。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过程,学校便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0

[1](p.357)

。按照杜威

的观点,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而且,校内学习应该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意思是说,学校不应该是孤立于社会之外的组织,而必须成为一个生气勃勃的社会机构,具备社会生活的典型条件。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才能通过参与联合活动,形成有用于社会的习惯,为社会生活做好准备。

杜威还十分强调实践活动的意义。这是因为,一方面,实践活动是个人发展中起统一作用的决定性因素;另一方面,实践活动不仅是研究人类文化能动发展的最佳途径,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与他人联合活动并获得成功喜悦的机会。另外,杜威还提出,教育即生活,认为学校教育应该是生活的过程,而不只是将来生活的预备。他主张学校要把教育和学生目前的生活相结合,教会学生如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充分证明,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和强有力促进因素。同时,经济发展又会对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并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到19世纪末期,美国的产业工人已经达到700多万,工业水平上升到世界第一位。一场知识和技术的革命已经在美国悄然发生。科学技术被广泛运用到生产过程中,机器大工业逐步代替工厂手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客观上需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技能、能适应生产社会化要求的劳动者。然而,美国当时的教育状况并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19世纪上半叶的美国,从欧洲传

收稿日期:2003-10-23.

作者简介:王艳秋(1975-),女,吉林四平人,大连民族学院文法系讲师,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及

实践.

第2期 王艳秋:杜威/学校即社会0思想新探 73

何适应目前的生活环境。问题时,往往会非常茫然,缺乏独自选择、判断的能力。

杜威为适应美国当时社会发展需要而提出的/学校即社会0这一教育思想,有其合理性和进步性,但是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这一思想是建立在经验论哲学观基础之上的,带有明显的实用主义痕迹。他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完全等同,主张让学生在生活活动中通过经验来学习,抹煞了学校教育在传授知识过程中的应有作用。因此,他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这一弊端的同时,又过分强调了能力培养、参与社会生活而忽视了必要的知识传授,从而走向另一个极端。其次,杜威的这一思想是建立在生物化心理学基础之上的。他主张学校应该具备社会生活的典型条件,学生/从做中学0。而在他看来,/做0是人的生物本能活动,是与生俱来、无需学习、自然就会的一种行为。很显然,这种基于生物本能要求的/做0的行为,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活动的概念是不相同的。

尽管杜威/学校即社会0的教育思想有其局限性,但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具有一定知识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劳动者,满足了当时美国社会大生产的需要,而且对解决现阶段我国高校培养学生脱离社会、不能适应社会的问题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我国传统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通过传授教材中有组织的知识和成熟的技能,为年轻一代承担未来的责任和获得自我成功做好准备。在实践过程中,表现为:所用的教材是过去已经编好的,包含了一系列的知识和技能,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把这些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早已形成或制定了各种行为规范和准则,学校的道德训练就是要培养学生形成符合这些规范和准则的行为习惯;结果,使学校成为和其他社会组织显然不同的机构。由这样的教育体制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很难适应社会。

这种弊端在道德教育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传统道德教育往往是来自上面和外部的灌输。老师在课堂上把既定的道德认识和行为准则传授给学生,但由于缺乏道德实践的有力支撑,往往不能内化为学生的道德品质。另外,由于不注重道德三

当前,国际形势发展迅猛,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处于完善过程之际,社会的发展要求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具有道德判断能力的主体。显然,我国传统道德教育是不能适应这一发展需要的。在这方面,我们可以积极地借鉴杜威的/学校即社会0思想。

第一,使学校成为一种社会组织,把学校道德教育和社会生活实际相融合。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而青少年在连续的和进步的社会生活中所必需具有的态度和倾向的发展,不能通过信念、情感和知识的直接传授发生,它要通过环境的中介才能发生。人的实践活动可以改变环境,反过来,环境对人的成长有巨大的反作用。因此,教育者有意识地控制学生所受教育的方法之一,就是控制他们的环境。所以,学校就要营造有利于培养学生道德倾向的典型的社会生活环境。

首先,学校要提供一个简化的社会环境。我们生活在其中的现实社会,规模庞大且结构复杂,学校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组织机构,当然无法完全炮制全部社会环境。另外,社会中的各种关系十分繁杂,学生无法理解并很好地适应。因此,学校要选择那些能为学生所理解的社会特征。然后,按照循序渐进的规律,逐渐地呈现给学生那些复杂的社会环境。其次,学校要建立一个纯净的德育环境。任何一个社会,不管其主流道德水平多么高,都会有虚假的、邪恶的、丑陋的东西掺杂其中。学校要选择那些优秀的、美好的部分,以强化其道德教育的效果。这是因为,学校的职责不是现有社会状况的复制与传递,而是通过有意识的道德教育,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致力于建设更美好的社会。再次,学校要创造一个更加广阔和更加平衡的环境,使学生避免原来环境的限制。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会因各种不同的社会关系,而属于各个不同的社会群体。他与群体内的其他成员有更多联合活动的机会,并受到群体内其他成员更多的影响。学校要力图创造一个更加广阔的环,

74

大 连 民 族 学 院 学 报

第6卷

并通过相互影响发展更加平衡的道德倾向。

第二,学校要尽力为学生提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把参与联合活动作为形成道德倾向的主要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联合活动对形成智力和道德的倾向具有支配地位的影响。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不能通过外部灌输形成的,而必须使学生置身于能动的实践活动中,通过实际问题来发展道德思维。因此,在道德教育中教师的职责并不是强加给学生某些道德认识或行为习惯,教师的任务仅仅是依据较多的经验和较成熟的学识来决定怎样对学生进行道德训练,包括如何创造一个具有社会生活含义的环境,使学生有机会参加与其他人联合的实践活动,并给学生以指导。

学校要为积极的个人实践活动提供机会。如果把借助于教育的道德成长的全部过程考虑在内,直接的道德教学即使在最好的情况下,在数量上相对而言也是比较少的,在影响上也比较轻微。道德感的形成必须通过一切在检验或实施观念时能引起积极适应的方式,通过某种受过训练的或有节制的行动而学习,决不是通过被动地吸收所听到的一切。

学校要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联合活动的机会。道德教育本质上是使个人特性与社会目的和价值相协调。只有把学校建设成为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学校本身是一个小规模的合作化的社会时,学生才能有机会和别人不间断地、自由地交流经验,紧密地生活在一块,在共同成长和共同分享参考文献:

的过程中逐渐完成个人和社会的一体化,实现个人特性与社会价值的协调。

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作出及时的、积极的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使自己的选择经受行动的检验,这时,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评价。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会辨别那些有望取得成功的选择和那些预示着失败的选择,逐渐形成道德判断力,养成那些符合社会价值要求的道德倾向。

第三,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尽量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机会,而不只是为遥远的未来作准备。学生在学校时就应该有和在社会生活中相同的正当的行为动机,并被相同的标准加以判断,就象成人在他所处的更广的社会生活中一样。因为学校及其教育者的道德责任是指向社会的。学校的道德教育的价值从根本上要根据其社会价值加以衡量。必须把学生看作社会生活的一员,学校要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使学生认识到他的一切社会关系,并在维持这些社会关系中发挥作用。

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着。我们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任务就是使之能够更好地应付未来,然而没有人能够预知未来世界到底是怎样的状况,所以我们也无法把未来社会生活中奏效的道德认识和行为规范传授给学生。我们只是利用当前现实生活中的机会,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使之掌握普遍的道德原则,以期学生在未来社会生活中能亲自分析具体情景中的各种道德要素,并能作出合理的道德选择。

[1][美]约翰#杜威,王承绪译.道德教育原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美]约翰#杜威,赵祥麟译,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OnDewey.sThought-SchoolisSociety.

WANGYan-qiu

(Dept.ofChineseandLawDalianNationalitiesUniversity,DalianLiaoning116600,China)

Abstract:ThepaperstatesthesocialbackgroundandthemaincontentsofDewey.sthought-Schoolissoc-iety.,analyzesitslimitation,discusseswaystomakeuseofsomereasonableelementstopromotethereformandthedevelopmentofmoraleducationinChineseuniversities.

Keywords:school;society;moraleducation;Dewey.seducationthought


相关内容

  • 从实用主义教育到_生活教育_杜威与陶行知教育理论之比较
  • 思想纵横 从实用主义教育到"生活教育" ---杜威与陶行知教育理论之比较 李明月李德才(中国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安徽合肥230026:合肥学院基础部,安徽合肥230052) 摘要本文着重从"教育即生活"与"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与 ...

  • 谈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其启示(1)
  • 谈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田继忠支爱玲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与教育学家,一生过程就是眼前生活的本身,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如果把从事教育活动和哲学.心理学与教育理论的著述活动,他被美国人称为"创立美国教育学的首要人物".他早期发表的论文<我的教育信条>. ...

  • 论杜威教育思想对当前幼儿教育的影响
  • 分类号: G4 单位代码: 112 密 级: 一般 学 号: [1**********]26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对当前幼儿教育的影响 专 业: 教育学 (学前教育方向) 姓 名: 袁 秀 钰 指导教师: 王 娇 艳 职 称: 讲 师 答辩日期: 二〇一五年五月二十三日 题 目: 论杜威教育思想 ...

  • 杜威生平与经历
  • 杜威生平与经历 近代美国教育思想家.实用主义哲学家,恐怕没有一个能够比得上杜威对美国及世界教育思想与实施,有其深远的影响及无与伦比的贡献.杜威不仅是二十世纪中的一位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而且在美国国内,也是一位积极推动社会改革,倡言民主政治理想的所谓自由主义派人士,同时也是一位致力于民本主义教育 ...

  • 杜威的教育思想
  • 杜威的教育思想 一.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 杜威从心理学.教育学和实用主义哲学的不同角度,论述了教育的本质.提出了"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连续不断的改造"三个重要论点. (一)教育即生长 杜威认为教育的本质和作用就 ...

  • 杜威与建构主义教育思想之比较
  • 教育评论/2009年第2期 杜威与建构主义教育 思想之比较 刘华初 摘 要 杜威与以皮亚杰.维果斯基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者,不仅在哲学和心理学上,而且在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上都存在诸多相似之处,虽然在认识论哲学和心理学基础方面差异性更大.实用主义和机能主义分别是杜威教育思想的认识论和心理学基础,而建构主 ...

  • 杜威教育哲学(答案)
  • 杜威教育哲学(专业课) 1.( )年初,杜威创办了芝加哥大学初等学校. 正确答案:B.1896 2.杜威哲学思想由直觉主义转向绝对主义主要受( )的哲学影响 正确答案:C.黑格尔 3.约翰·杜威是( )国哲学家.教育家 正确答案:B.美国 4.陶行知倡导把教育与( )打通 正确答案:B.生活 7.( ...

  • 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 第18卷 第3期 天 津 农 学 院 学 报 Vol. 18,No. 3 2011年9月 Journal of 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eptember,2011 文章编号:1008-5394(2011)03-0058-04 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边立 ...

  • 赫尔巴特和杜威教学思想比较研究
  • 赫尔巴特和杜威教学思想比较研究 (14 思想政治教育 14100027 孙艳) [摘要]本文简单扼要的分别介绍了杜伟和赫尔巴特各自的教学思想,介绍了杜威的"教学五步法"和赫尔巴特"四步教学法"和"训育教育",对二者各自的特点也进行了比较,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