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件事说起来好笑。那是我16岁那年,带着侄儿去城里玩,我指着不远处,很大声地喊叫:“啊,火车!”当时正是傍晚,环卫工正在将一只只垃圾桶连成一条长龙,“轰隆隆”地在街道旁推着走。侄儿不谙世事,果真以为那是火车,从此每遇此情此景,都会欢呼:“看,火车,火车来了!” 我往往捧腹大笑。 其实,在水乡长大的我,也从未见过火车。 第一次坐火车,是20岁那年,刚从华南师范大学毕业。那时是7月,应深圳《女报》之约,去云南泸沽湖开笔会。从昆明搭火车到大理,在车上看到窗外轨道旁散落着三三两两的孩子,他们一律长着高高的额头和黑红的脸蛋。不知为什么,我就喜欢上了这些孩子,喜欢上了火车旅途。 于是,在以后多年的时间里,我爱上了坐火车。在不同的列车站点外,遇见许多不同的人物和风景。 第一个站点:长沙风雪夜 去长沙,纯粹是路过。 我的目的地是北京,却因为半夜火车停在长沙站时,看见了窗外茫茫的白雪,所以毅然下车。对于一个第一次见到雪的女孩,可想而知那种欢欣的心情。斜背着行囊,目送着列车一边鸣叫一边缓慢离去,我的视线里顿时全是桔黄灯光下飘舞的雪花。一片片,清幽的、慵懒的,就像这个夜城的精灵。 走出车站,才发觉风很大,雪却小了一些。站外很少见到出租车,见到的,也被别人抢先占上了。风雪长沙夜,必须尽快找间宾馆住下,我哆嗦地抖着腿,四处寻找,终于等到了一辆私人面的。 司机是位络腮胡汉子,一对小眼睛对我上下打量,很热情地招呼:“姑娘,大半夜的,快上车吧!车上暖和!”说实话,我开始害怕,拉开车门的手稍作停顿。心想我一个女孩孤身寡人,路上要是他害我怎么办?但此时又没有更好的选择,长沙的寒风不比广东的,双手抱抱胸就能挺过去。这里的风厉害得很,它会从衣服的任何一个缝隙钻进身体,冷冷地撕咬着人的骨头。上车吧,先上车算。“去长沙宾馆。”我说,假装把声音发得很酷。 一路上,络腮胡子和我搭讪,问我从哪儿来的?做什么工作?我面无表情:广东来的,在武术馆当教练。他呵呵地笑,说我怪吓唬人的。然后自作主张地说:“长沙宾馆太贵了,我拉你去便宜很多的旅馆吧,而且保证住得跟长沙宾馆一样舒服。”我一听心里马上发虚,说:“不用了,就去长沙宾馆。” “先去看看嘛。”络腮胡却只是笑笑,那笑声让我有些毛骨悚然,下意识地双手交叉抱在胸前,如果他真是坏人,大不了与他拼命,虽然我一个劲地暗暗鼓励和安慰自己,额头上却沁出了细密的汗珠。 面的在无人的街道上飞快地开着,我的心越跳越快。幸好,车子在一家颇有特色的旅馆前停下,旅馆门口悬着两只大红灯笼,让我稍为放下心来。几乎是急切地跳下车,匆匆付钱。络腮胡却一摆手:“先去问问还有没有房间再说。” 失望的是,旅馆没房了。天寒地冻,我只好又上了络腮胡的车。后来一共问了三四间旅馆,都住满了。兜了大半个长沙城,我原本的戒备心渐渐松驰,转而升起的却是另一种戒备:这个络腮胡,借口帮我找便宜的旅馆,其实是想狠敲一笔车费。算算看,兜了大半个长沙城,他得收我多少钱? 心里连呼上当,懊丧得要命。终于,车子绕回了长沙宾馆,我心痛地捏紧钱包,等着他说出吓人的数目。“12元,就按火车站到长沙宾馆这段路程计。”他温和地说。我吃了一惊,以为听错了,结果他又说了一遍,一点儿也没错,就12元。 我付了钱,懵懵懂懂地下了车。直到在长沙宾馆洁白柔软的大床上躺下,沐浴着暖洋洋的暖气,我还尚未回过神来。好半天才想:要是在广州,绕这么远的路程,没有100元以上怎么能脱身? 长沙真好。这是2001年12月20日的晚上,我内心里最由衷的感受。原本,我去北京也是想看雪的,北京的雪也许会比长沙的雪张扬和精彩许多。但是,这个晚上,我仍然庆幸自己舍弃了北京的大雪。在这个南方的冬之夜,长沙之夜,我得出了一个珍贵的结论:我们的眼眸不要只看见风雪的寒冷,温暖其实就在被忽略的地方。顾城说得多好,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第二个站点:在贵阳吃“死娃娃” 到贵阳,应该是2002年的9月。一开始就和那边的朋友约好了,到时他来火车站接我,带我去海吃一通。早就对贵州小吃嘴馋不已了,所以一出火车站,我眼里哪顾得上寻找接站的朋友,只管向四周扫去,看有没有卖小吃的“走鬼”。 “走鬼”没见着,倒发现贵阳火车站比前些年漂亮多了,简直和广州火车站有得拼。正在发愣,迎面走来一个人,热情地伸出手来叫我的名字。“黄牛党?”我暗暗猜测他怎么知道我的名字,他的一双大手已经搭上了我的肩:“怎么了?不认识我XXX了?”我这才猛然醒悟过来:“啊,XXX啊!原来是你啊!”随即大笑,腥腥作态地拥抱一通。 金秋九月,山城的傍晚还残存有余夏的燠热。朋友看我一头汗水,顺手接过我肩上的背包。几年不见,朋友变了许多。他穿一件黄色的格子衬衫,皮肤红润,眼睛炯炯有神,一副人模狗样。贵阳的山水就是养人,他离开广州来贵阳那年,还是个土里土气的傻小子呢。见我楞头楞脑地傻站着,朋友拉起我的手,说:“我带你去吃死娃娃吧!” “什么?死娃娃?XXX,我……我不吃那东西!”我强忍住胃里的波涛汹涌,真搞不懂这个地方兴起的什么鬼吃法。 朋友见我误会了,加重了语气说:“是‘丝娃娃’,不是死娃娃。哎呀,说了你也不明白,带你去你就知道了!”他挥手拦了一辆出租车,把我的行李带到他的住处,然后牵着我的手穿街过巷,走了不远便来到合群路小吃一条街。 这里的夜市真热闹得很,小吃街上到处是人,一排排摆开的小吃摊后,妩媚的老板娘在用贵阳话招揽生意:“想吃点哪样?我这里什么都有……”她面前的摊板上,果然写满了各类小吃,有“花溪牛肉粉”、“脆哨肠旺面”、“怪噜饭”、“麻辣烫”、“恋爱臭豆腐”……真是应有尽有。朋友熟练地往旁边的一张桌前坐下,潇洒地说:“老板娘,给我们来一盘丝娃娃,外加两份米豆腐。” 老板娘爽快地答应着,一会儿功夫,就给我们端上来一盘东西。我定睛一瞧,这哪是什么娃娃呀?分明是一张小薄皮面饼包了很多“丝”嘛,有海带丝、萝卜丝、折耳根(鱼腥草)、豆芽、酸菜丝、莴笋丝、炸黄豆等;旁边是一碗煳辣椒水。我愣在那里,不知道这东西如何吃。朋友给我示范,只见他利索地将这丝那丝的,每样夹几根放进盘中央的小面饼上,然后将其卷成筒状,一个“丝娃娃”就做成了。我学着他的动作,笨拙地裹好一个,然后放进煳辣椒水中蘸了蘸,赶紧塞进嘴里大嚼特嚼――哇,那感觉脆生生、凉悠悠、酸溜溜、辣呼呼的,真是既开胃又健脾。 “丝娃娃”是一道凉菜,很适合这样的天气吃。但是,虽然凉气使我的汗止住了,可是辣椒又让它很快从额头和鼻尖上渗出来。连朋友这样的“老贵阳”都辣得直扇嘴,差点就像猪八戒那样哧呼哧呼的。后来,我才了解到:丝娃娃是贵阳街头最常见的一种小吃。猛一看颇似产房里初生的婴儿被裹在“襁褓”之中,“襁褓”就是那用大米面烙成的薄饼,故名。又因它是素食,所以又名素春卷。 谁也说不清“丝娃娃”有多大了。十几年前,在电视上看到一位贵阳笑星在夸小吃的方言小品中说:“年轻人只要往那点一坐,一吃就是一大摞(面皮)!”指的就是吃丝娃娃。 第三个站点:爱上哈尔滨的气质 虽然在长沙看到了雪,但毕竟那是南方的飘雪。心底里对北方的大雪还是抱着向往,然而阴差阳错,我一直没有机会选择在冬天去北方。反而在2005年夏天,因公事去了趟哈尔滨。 我是从深圳坐火车出发的。从最南到最北,一路的风景自然跌宕起伏。未到哈尔滨之前,我揣测她是不是一个土气的城市,因为我的脑海里不断浮现的都是他们的公用澡堂,和诸如一个星期不洗澡等问题。其实后来才知道,他们只是冬天减少洗澡的次数而已,而在天气热的时候,大多人还是天天冲凉的(我确实够孤陋寡闻)。 步出哈尔滨火车站时,是大白天。成群的香衣美女、高大俊男让人心旷神怡,而自己瘦小的身影挤在中间,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不由暗暗抱怨父母没有给我生出一副高挑身材来。幸好,来接我的几个哈尔滨朋友并不嘲笑我“矮”,我也想好了,如果他们嘲笑,我就说:邓小平不是个巨人吗? 其实都是我想多了。他们一行五人,男男女女都豪爽得不行。我们找了间酒店,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席间,男同胞们为了激活气氛,让女孩子们把过往的爱情故事“奉献”出来,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她们爱憎分明,爱一个人可以如火如荼,不爱时就放得下不去纠缠不休,可以一怒为豪情。与自己的矫揉造作对比,不禁颇为汗颜。 只顾海吃海喝了,也不知时光过了多久。直到服务生送来一壶暖暖的饭后茶,才发觉窗外已近黄昏了。一行人又开始喝茶,还拍了照片,其中一位男士指着数码相机里的图片配口头文字:瞧,大碗大盘里的酒和肉就是我们消灭的!一个字:爽。 也许是喝高了,我傻傻地问朋友:“今晚有雪看吗?”他们哈哈大笑,有啊,拉着我往外走。哪里有雪,只见一路的花蓝和霓虹灯张扬着夜晚的繁华,分明就是花繁叶绿的季节,凉风吹来,我酒醒了大半。想起刚才的饭后茶味道不错,张口就说了一句话:“茶喝多了,今晚睡不着了。”一行人中,有个男孩好像暗恋我了,不然他不会马上表现得浮想联翩。“睡不着的晚上,你会想念谁?”他固执地追问,不到黄河不死心。我笑而不答,把他惹急了,竟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对我单膝跪下:“XXX,我爱你。你爱我吗?” 都说哈尔滨的男人多情浪漫、刚烈不羁,原来确有其事。只是我早有男友,不能再动凡心! 走在果戈里大街上,精巧别致的糕点屋、酒吧里光怪陆离的鸡尾酒的名字、街头那家独特的毛巾专卖店,还有倘佯在街上的人们惬意闲适的神情, 这些似乎都不是生活所必须的,不是每天离不开的油盐酱醋,却是我们精神需要的浸润和抚摩。我忽然深深地爱上了这座城市,爱上了哈尔滨人赋予她的特殊气质。
有一件事说起来好笑。那是我16岁那年,带着侄儿去城里玩,我指着不远处,很大声地喊叫:“啊,火车!”当时正是傍晚,环卫工正在将一只只垃圾桶连成一条长龙,“轰隆隆”地在街道旁推着走。侄儿不谙世事,果真以为那是火车,从此每遇此情此景,都会欢呼:“看,火车,火车来了!” 我往往捧腹大笑。 其实,在水乡长大的我,也从未见过火车。 第一次坐火车,是20岁那年,刚从华南师范大学毕业。那时是7月,应深圳《女报》之约,去云南泸沽湖开笔会。从昆明搭火车到大理,在车上看到窗外轨道旁散落着三三两两的孩子,他们一律长着高高的额头和黑红的脸蛋。不知为什么,我就喜欢上了这些孩子,喜欢上了火车旅途。 于是,在以后多年的时间里,我爱上了坐火车。在不同的列车站点外,遇见许多不同的人物和风景。 第一个站点:长沙风雪夜 去长沙,纯粹是路过。 我的目的地是北京,却因为半夜火车停在长沙站时,看见了窗外茫茫的白雪,所以毅然下车。对于一个第一次见到雪的女孩,可想而知那种欢欣的心情。斜背着行囊,目送着列车一边鸣叫一边缓慢离去,我的视线里顿时全是桔黄灯光下飘舞的雪花。一片片,清幽的、慵懒的,就像这个夜城的精灵。 走出车站,才发觉风很大,雪却小了一些。站外很少见到出租车,见到的,也被别人抢先占上了。风雪长沙夜,必须尽快找间宾馆住下,我哆嗦地抖着腿,四处寻找,终于等到了一辆私人面的。 司机是位络腮胡汉子,一对小眼睛对我上下打量,很热情地招呼:“姑娘,大半夜的,快上车吧!车上暖和!”说实话,我开始害怕,拉开车门的手稍作停顿。心想我一个女孩孤身寡人,路上要是他害我怎么办?但此时又没有更好的选择,长沙的寒风不比广东的,双手抱抱胸就能挺过去。这里的风厉害得很,它会从衣服的任何一个缝隙钻进身体,冷冷地撕咬着人的骨头。上车吧,先上车算。“去长沙宾馆。”我说,假装把声音发得很酷。 一路上,络腮胡子和我搭讪,问我从哪儿来的?做什么工作?我面无表情:广东来的,在武术馆当教练。他呵呵地笑,说我怪吓唬人的。然后自作主张地说:“长沙宾馆太贵了,我拉你去便宜很多的旅馆吧,而且保证住得跟长沙宾馆一样舒服。”我一听心里马上发虚,说:“不用了,就去长沙宾馆。” “先去看看嘛。”络腮胡却只是笑笑,那笑声让我有些毛骨悚然,下意识地双手交叉抱在胸前,如果他真是坏人,大不了与他拼命,虽然我一个劲地暗暗鼓励和安慰自己,额头上却沁出了细密的汗珠。 面的在无人的街道上飞快地开着,我的心越跳越快。幸好,车子在一家颇有特色的旅馆前停下,旅馆门口悬着两只大红灯笼,让我稍为放下心来。几乎是急切地跳下车,匆匆付钱。络腮胡却一摆手:“先去问问还有没有房间再说。” 失望的是,旅馆没房了。天寒地冻,我只好又上了络腮胡的车。后来一共问了三四间旅馆,都住满了。兜了大半个长沙城,我原本的戒备心渐渐松驰,转而升起的却是另一种戒备:这个络腮胡,借口帮我找便宜的旅馆,其实是想狠敲一笔车费。算算看,兜了大半个长沙城,他得收我多少钱? 心里连呼上当,懊丧得要命。终于,车子绕回了长沙宾馆,我心痛地捏紧钱包,等着他说出吓人的数目。“12元,就按火车站到长沙宾馆这段路程计。”他温和地说。我吃了一惊,以为听错了,结果他又说了一遍,一点儿也没错,就12元。 我付了钱,懵懵懂懂地下了车。直到在长沙宾馆洁白柔软的大床上躺下,沐浴着暖洋洋的暖气,我还尚未回过神来。好半天才想:要是在广州,绕这么远的路程,没有100元以上怎么能脱身? 长沙真好。这是2001年12月20日的晚上,我内心里最由衷的感受。原本,我去北京也是想看雪的,北京的雪也许会比长沙的雪张扬和精彩许多。但是,这个晚上,我仍然庆幸自己舍弃了北京的大雪。在这个南方的冬之夜,长沙之夜,我得出了一个珍贵的结论:我们的眼眸不要只看见风雪的寒冷,温暖其实就在被忽略的地方。顾城说得多好,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第二个站点:在贵阳吃“死娃娃” 到贵阳,应该是2002年的9月。一开始就和那边的朋友约好了,到时他来火车站接我,带我去海吃一通。早就对贵州小吃嘴馋不已了,所以一出火车站,我眼里哪顾得上寻找接站的朋友,只管向四周扫去,看有没有卖小吃的“走鬼”。 “走鬼”没见着,倒发现贵阳火车站比前些年漂亮多了,简直和广州火车站有得拼。正在发愣,迎面走来一个人,热情地伸出手来叫我的名字。“黄牛党?”我暗暗猜测他怎么知道我的名字,他的一双大手已经搭上了我的肩:“怎么了?不认识我XXX了?”我这才猛然醒悟过来:“啊,XXX啊!原来是你啊!”随即大笑,腥腥作态地拥抱一通。 金秋九月,山城的傍晚还残存有余夏的燠热。朋友看我一头汗水,顺手接过我肩上的背包。几年不见,朋友变了许多。他穿一件黄色的格子衬衫,皮肤红润,眼睛炯炯有神,一副人模狗样。贵阳的山水就是养人,他离开广州来贵阳那年,还是个土里土气的傻小子呢。见我楞头楞脑地傻站着,朋友拉起我的手,说:“我带你去吃死娃娃吧!” “什么?死娃娃?XXX,我……我不吃那东西!”我强忍住胃里的波涛汹涌,真搞不懂这个地方兴起的什么鬼吃法。 朋友见我误会了,加重了语气说:“是‘丝娃娃’,不是死娃娃。哎呀,说了你也不明白,带你去你就知道了!”他挥手拦了一辆出租车,把我的行李带到他的住处,然后牵着我的手穿街过巷,走了不远便来到合群路小吃一条街。 这里的夜市真热闹得很,小吃街上到处是人,一排排摆开的小吃摊后,妩媚的老板娘在用贵阳话招揽生意:“想吃点哪样?我这里什么都有……”她面前的摊板上,果然写满了各类小吃,有“花溪牛肉粉”、“脆哨肠旺面”、“怪噜饭”、“麻辣烫”、“恋爱臭豆腐”……真是应有尽有。朋友熟练地往旁边的一张桌前坐下,潇洒地说:“老板娘,给我们来一盘丝娃娃,外加两份米豆腐。” 老板娘爽快地答应着,一会儿功夫,就给我们端上来一盘东西。我定睛一瞧,这哪是什么娃娃呀?分明是一张小薄皮面饼包了很多“丝”嘛,有海带丝、萝卜丝、折耳根(鱼腥草)、豆芽、酸菜丝、莴笋丝、炸黄豆等;旁边是一碗煳辣椒水。我愣在那里,不知道这东西如何吃。朋友给我示范,只见他利索地将这丝那丝的,每样夹几根放进盘中央的小面饼上,然后将其卷成筒状,一个“丝娃娃”就做成了。我学着他的动作,笨拙地裹好一个,然后放进煳辣椒水中蘸了蘸,赶紧塞进嘴里大嚼特嚼――哇,那感觉脆生生、凉悠悠、酸溜溜、辣呼呼的,真是既开胃又健脾。 “丝娃娃”是一道凉菜,很适合这样的天气吃。但是,虽然凉气使我的汗止住了,可是辣椒又让它很快从额头和鼻尖上渗出来。连朋友这样的“老贵阳”都辣得直扇嘴,差点就像猪八戒那样哧呼哧呼的。后来,我才了解到:丝娃娃是贵阳街头最常见的一种小吃。猛一看颇似产房里初生的婴儿被裹在“襁褓”之中,“襁褓”就是那用大米面烙成的薄饼,故名。又因它是素食,所以又名素春卷。 谁也说不清“丝娃娃”有多大了。十几年前,在电视上看到一位贵阳笑星在夸小吃的方言小品中说:“年轻人只要往那点一坐,一吃就是一大摞(面皮)!”指的就是吃丝娃娃。 第三个站点:爱上哈尔滨的气质 虽然在长沙看到了雪,但毕竟那是南方的飘雪。心底里对北方的大雪还是抱着向往,然而阴差阳错,我一直没有机会选择在冬天去北方。反而在2005年夏天,因公事去了趟哈尔滨。 我是从深圳坐火车出发的。从最南到最北,一路的风景自然跌宕起伏。未到哈尔滨之前,我揣测她是不是一个土气的城市,因为我的脑海里不断浮现的都是他们的公用澡堂,和诸如一个星期不洗澡等问题。其实后来才知道,他们只是冬天减少洗澡的次数而已,而在天气热的时候,大多人还是天天冲凉的(我确实够孤陋寡闻)。 步出哈尔滨火车站时,是大白天。成群的香衣美女、高大俊男让人心旷神怡,而自己瘦小的身影挤在中间,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不由暗暗抱怨父母没有给我生出一副高挑身材来。幸好,来接我的几个哈尔滨朋友并不嘲笑我“矮”,我也想好了,如果他们嘲笑,我就说:邓小平不是个巨人吗? 其实都是我想多了。他们一行五人,男男女女都豪爽得不行。我们找了间酒店,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席间,男同胞们为了激活气氛,让女孩子们把过往的爱情故事“奉献”出来,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她们爱憎分明,爱一个人可以如火如荼,不爱时就放得下不去纠缠不休,可以一怒为豪情。与自己的矫揉造作对比,不禁颇为汗颜。 只顾海吃海喝了,也不知时光过了多久。直到服务生送来一壶暖暖的饭后茶,才发觉窗外已近黄昏了。一行人又开始喝茶,还拍了照片,其中一位男士指着数码相机里的图片配口头文字:瞧,大碗大盘里的酒和肉就是我们消灭的!一个字:爽。 也许是喝高了,我傻傻地问朋友:“今晚有雪看吗?”他们哈哈大笑,有啊,拉着我往外走。哪里有雪,只见一路的花蓝和霓虹灯张扬着夜晚的繁华,分明就是花繁叶绿的季节,凉风吹来,我酒醒了大半。想起刚才的饭后茶味道不错,张口就说了一句话:“茶喝多了,今晚睡不着了。”一行人中,有个男孩好像暗恋我了,不然他不会马上表现得浮想联翩。“睡不着的晚上,你会想念谁?”他固执地追问,不到黄河不死心。我笑而不答,把他惹急了,竟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对我单膝跪下:“XXX,我爱你。你爱我吗?” 都说哈尔滨的男人多情浪漫、刚烈不羁,原来确有其事。只是我早有男友,不能再动凡心! 走在果戈里大街上,精巧别致的糕点屋、酒吧里光怪陆离的鸡尾酒的名字、街头那家独特的毛巾专卖店,还有倘佯在街上的人们惬意闲适的神情, 这些似乎都不是生活所必须的,不是每天离不开的油盐酱醋,却是我们精神需要的浸润和抚摩。我忽然深深地爱上了这座城市,爱上了哈尔滨人赋予她的特殊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