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穿住话古今(1)

吃穿住话古今(一)教案设计

石嘴山市胜利学校 张春慧

教学目标:

1.识与技能:

(1)了解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状况,人类社会的发展(农业方面的)和中国的饮食文化特点。 (2)尝试运用搜集、推测、整理的方法。

2.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漫长历史和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3.为与习惯:

(1)学会主动参与,互相帮助。

(2)学习用历史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知道任何事物都有其根源,都有过去、现在和未来。

教学重点:

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

教学难点:

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师生收集有关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收集资料---激趣引入---课件辅助---点拨探讨---练习延伸。教学过程:

一、趣,质疑导入。

1.同学们,相传古时候天地间并没有人,有一个叫女娲的神觉得大地没有什么生机,于是就用五色土捏了许多小人。这就是我国著名的神话故事《女娲造人》:(出示《女娲造人》图画)

2.质疑:难道我们人真的是用泥捏成的吗?(学生自由回答)

3.(出示人类进化图)观察交流

你们想知道远古时代的人是怎么生活的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吃穿住话古今(一)(板书课题)

二、讨论、学以致用。

活动一:走进远古时代

1. 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来的。从最古的猿进化到现代的人,中间经过大约3000万年。我们的祖先在那远古的时代,吃的是什么,穿的是什么?又会住在哪里呢?谁想说一说你搜集到的资料? (学生汇报搜集到的资料)

2.搜集得很好。

3.其实,我们人类从诞生起,就一直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和考验,想象一下,他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和危险?(学生可能回答:疾病、瘟疫流行、毒蛇猛兽攻击、洪水、天火......)

4.我们的祖先遇到了很多困难和危险都克服过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北京人是怎么生活的吧。(出示北京人生活的图片)

5.那时候还没有文字,不能把自己的历史记载下来,我们怎么能够知道他们当时的生活呢?

6.师小结:是的,我们的祖先运用自己的智慧,不断地摸索,不断地开拓,一步步地向文明走去。

活动二:告别饮血茹毛的生活

1.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在谋取食物和饮食方式方面与最初的人类有了明显的变化。(课件出示《熟食的故事》)

提问:远古人的饮食方式是怎样的?(板书:饮血茹毛)

“饮血茹毛“是什么意思?茹:吃。用来描绘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的生活。形容远古时不知熟食不开化,还处于野蛮阶段. 后来呢?(用火烧熟来吃)(板书:开吃熟食)

探讨:人类逐渐开始懂得用火来烧煮食物,那么,这火是怎么来的呢?(请看《钻木取火》的故事)

2.火的产生,给人类文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贡献。因为有了火,人类在猎取食物时也就有了更有力的武器。同学们看老师出示的这幅图中的人物是谁?(出示炎帝图片)

谁愿意来介绍一下炎帝?(介绍书中神农氏的传说)

3.在漫长的生活、生产实践中,我们的祖先开始把一些野生植物培育成农作物,把野生动物驯化成家畜,同时也创造了农耕和饲养技术。(出示图片有粟和稻的图片)介绍书中粟和稻以及早期农具。 讨论:我们现在怎样种植农作物?

谁知道最早人类是怎样种植这些农作物的? (课件出示) 速读一下小资料,你有什么感想?(了解中国种植成就)

思考:火的使用和种植、养殖技术的发明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活动三:古老的歌谣

1.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古人由开始的不会说话到会表达,会交流,流传下来很多谚语或歌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集合了我们祖先智慧的歌谣吧!

2.课件出示农谚

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农谚?

学生交流汇报(例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3.农谚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结晶,人口越来越多,需要有足够的粮食来供应,如何能够提高产量呢?古代劳动者经长期实践和总结得出了二十四节气歌。

4.课件出示二十四节气歌 (观看动画短片:《节气歌》)

5.思考:节气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三、总结,课堂延伸。

1.汇报: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状况,感受到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我们为他们骄傲!

附:

学生活动评价表

教学反思: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参与,因此,本节课在设计时就着力于关注学生的参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前,就让学生大量的搜集有关资料,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整理归纳后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展示,展示的形式丰富多样,如图片解说,讲故事等等,使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的进程,而在了解中华食文化与中西文化的比较这两个环节中,因为在课堂上引入了学生熟悉的生活体验,所以,孩子们学起来时特别有兴致。真正在多感官的参与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增强了孩子们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对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感到由衷的自豪。

吃穿住话古今(一)教案设计

石嘴山市胜利学校 张春慧

教学目标:

1.识与技能:

(1)了解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状况,人类社会的发展(农业方面的)和中国的饮食文化特点。 (2)尝试运用搜集、推测、整理的方法。

2.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漫长历史和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3.为与习惯:

(1)学会主动参与,互相帮助。

(2)学习用历史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知道任何事物都有其根源,都有过去、现在和未来。

教学重点:

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

教学难点:

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师生收集有关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收集资料---激趣引入---课件辅助---点拨探讨---练习延伸。教学过程:

一、趣,质疑导入。

1.同学们,相传古时候天地间并没有人,有一个叫女娲的神觉得大地没有什么生机,于是就用五色土捏了许多小人。这就是我国著名的神话故事《女娲造人》:(出示《女娲造人》图画)

2.质疑:难道我们人真的是用泥捏成的吗?(学生自由回答)

3.(出示人类进化图)观察交流

你们想知道远古时代的人是怎么生活的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吃穿住话古今(一)(板书课题)

二、讨论、学以致用。

活动一:走进远古时代

1. 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来的。从最古的猿进化到现代的人,中间经过大约3000万年。我们的祖先在那远古的时代,吃的是什么,穿的是什么?又会住在哪里呢?谁想说一说你搜集到的资料? (学生汇报搜集到的资料)

2.搜集得很好。

3.其实,我们人类从诞生起,就一直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和考验,想象一下,他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和危险?(学生可能回答:疾病、瘟疫流行、毒蛇猛兽攻击、洪水、天火......)

4.我们的祖先遇到了很多困难和危险都克服过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北京人是怎么生活的吧。(出示北京人生活的图片)

5.那时候还没有文字,不能把自己的历史记载下来,我们怎么能够知道他们当时的生活呢?

6.师小结:是的,我们的祖先运用自己的智慧,不断地摸索,不断地开拓,一步步地向文明走去。

活动二:告别饮血茹毛的生活

1.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在谋取食物和饮食方式方面与最初的人类有了明显的变化。(课件出示《熟食的故事》)

提问:远古人的饮食方式是怎样的?(板书:饮血茹毛)

“饮血茹毛“是什么意思?茹:吃。用来描绘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的生活。形容远古时不知熟食不开化,还处于野蛮阶段. 后来呢?(用火烧熟来吃)(板书:开吃熟食)

探讨:人类逐渐开始懂得用火来烧煮食物,那么,这火是怎么来的呢?(请看《钻木取火》的故事)

2.火的产生,给人类文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贡献。因为有了火,人类在猎取食物时也就有了更有力的武器。同学们看老师出示的这幅图中的人物是谁?(出示炎帝图片)

谁愿意来介绍一下炎帝?(介绍书中神农氏的传说)

3.在漫长的生活、生产实践中,我们的祖先开始把一些野生植物培育成农作物,把野生动物驯化成家畜,同时也创造了农耕和饲养技术。(出示图片有粟和稻的图片)介绍书中粟和稻以及早期农具。 讨论:我们现在怎样种植农作物?

谁知道最早人类是怎样种植这些农作物的? (课件出示) 速读一下小资料,你有什么感想?(了解中国种植成就)

思考:火的使用和种植、养殖技术的发明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活动三:古老的歌谣

1.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古人由开始的不会说话到会表达,会交流,流传下来很多谚语或歌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集合了我们祖先智慧的歌谣吧!

2.课件出示农谚

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农谚?

学生交流汇报(例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3.农谚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结晶,人口越来越多,需要有足够的粮食来供应,如何能够提高产量呢?古代劳动者经长期实践和总结得出了二十四节气歌。

4.课件出示二十四节气歌 (观看动画短片:《节气歌》)

5.思考:节气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三、总结,课堂延伸。

1.汇报: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状况,感受到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我们为他们骄傲!

附:

学生活动评价表

教学反思: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参与,因此,本节课在设计时就着力于关注学生的参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前,就让学生大量的搜集有关资料,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整理归纳后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展示,展示的形式丰富多样,如图片解说,讲故事等等,使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的进程,而在了解中华食文化与中西文化的比较这两个环节中,因为在课堂上引入了学生熟悉的生活体验,所以,孩子们学起来时特别有兴致。真正在多感官的参与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增强了孩子们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对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感到由衷的自豪。


相关内容

  • 单田芳评书大全
  • <燕王剑侠>单田芳001 <燕王剑侠>单田芳002 <燕王剑侠>单田芳003 <燕王剑侠>单田芳004 <燕王剑侠>单田芳005 <燕王剑侠>单田芳006 <燕王剑侠>单田芳007 <燕王剑侠>单田芳00 ...

  • 浅谈古今字和通假字的区别
  • 浅谈古今字和通假字的区别 摘要:以<论语>这部儒家经典著作为例来全面探讨古今字.通假字的产生以及古今字和通假字之间容易发生混淆的原因与他们之间的联系.从字音.字形.时间.文字之间的性质联系等几方面结合<论语>字例来区别三者.指出在阅读和注释古书时应加以辨认和认真的区别,从而澄 ...

  • 三十六计古今谈上屋抽梯
  • 三十六计古今谈上屋抽梯 2315 264 作者:孔干 演播:孔干 完本 作品提供: 声库文化 更多> 赞一下(1) 下载至手机 收藏 分享到: 军事战争 中国历史 智慧谋略 传统文化 三十六计 教育系列 ',1)"> 章节列表 内容简介 相关作品 评论 报错纠错 序号 时长 状 ...

  • 再谈[古今乐纂]"汉乐坐部"史料中的问题
  • 摘 要: 关于<古今乐纂>"汉乐坐部"史料的讨论前后已逾四载,主要论点集中于其"真"."伪"之辩:王小盾教授的可信说和郑祖襄教授的伪造说.本文认为,<古今乐纂>"汉乐坐部"史料中有概念及逻辑上的严 ...

  • 中华民国各色人物脸谱
  • 中华民国各色人物脸谱 [荐] 去褐斑-色斑高档品牌 口臭-口苦口干怎么办 强直风湿中医止痛良方 耳鸣-耳聋中医新疗法 白领学英语30天速成图 作者: 金Q公子[8184198] 时间:2007-11-01 23:01:30 收藏  报警 中华民国各色人物脸谱 鲁迅穿着自己设计的服装,MS中山装,更像 ...

  • 2014中考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 中考2014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理解.辨析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是突破文言文阅读的关键之一,在做文言文阅读试题时,如果不了解这种现象,就会影响我们对文意的准确理解.对于初中生而言,主要应从以下几点去把握: 1.理解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的关键,就是熟记教材中常见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以不变应万变.因为 ...

  • 古今异义词的辨识方法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古今异义词的辨识方法 作者:辛世民 来源:<高中生学习·高二文综版>2013年第01期 先看一个例子.<寡人之于国也>里有这样一段话:"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qu ...

  • 古今异义现象
  • 古今异义现象在文言文阅读中常会遇到,古代作品中有不少的词与现代汉语词(字)形相同,但它们的词义都是完全不同,这一定要引起特别注意. 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而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在阅读中,不能把古汉语两个单音词,理解成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合成词.阅读时要培养逐字审视的习惯,一个字一个字地去理解,看到类 ...

  • "二拍"与冯梦龙的[情史],[智囊],[古今谭概]
  • "二拍"与冯梦龙的<情史>.<智囊>.<古今谭概> 徐永斌 [内容摘要] 冯梦龙的一些著述是凌濛初编纂"二拍"所依据的重要蓝本,"二拍"中来源于冯梦龙著述的作品有许多.经过详细地勘对,发现"二拍 ...

  • 业余函授笔记:古今词义的异同
  • 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今词义的异同是古今汉语的继承和发展在词义方面的体现,有的词古代的意义一直到现在还保留着,而有的词的意义则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了或大或小的变法,大体说来,有这么几种情况: 一.古今词义完全相同或基本相同 1.完全相同 天象:日.月.风.雨.雷.电 动物:马.牛.羊.犬.鸡.鹅.鸭 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