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212-01 【关键词】 低钾 静脉补钾 护理 低钾血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补钾是低钾血症的首选治疗方法,临床上最常用的补钾方法是静脉补钾,但由于钾离子的特殊性,使用时有很多的注意事项。现将经检索文献和查阅资料获得的静脉补钾注意事项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 方法 临床中常见静脉补钾方法有常规静脉滴注、微量泵。常规静滴补钾原则为浓度不超过40~ 60mmol/L(相当于1000 ml液体中含有10%kcl30—4O ml),速度不超过40—60滴/分。对于严重低钾血症,心功能不全及限制液体输注者应使用微量泵静脉推注补钾。即使用一次性5Oml注射器抽取所需的10%氯化钾原液置于微泵内,接延长管以5—15ml/h的速度经中心静脉输注,根据血清钾的浓度及尿量随时调整输注的速度。使用微泵能将药物准确、恒定带入体内,虽然药液本身浓度高,但它进入血管后立即被血液稀释。冯丽霞1等报道采用微量泵经中心静脉输注6.7%氯化钾溶液时,以心率75/min、心搏量60ml的患者为例,钾泵入速度为22.5ml/h,浓度为895.11mmol/l,通过精确计算,经血流迅速混合稀释后心房内的血钾浓度最高为33.5微mol/l,补钾速度及浓度远低于所规定的安全限值,可避免传统补钾方法因输液速度加快而引起危险情况发生。 2 临床监测 2.1 心功能的监测:血液中钾离子浓度影响心肌的应激性和心肌的正常功能。当出现血钾5.5 mmol/L,对患者的心脏功能造成更大的危害,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因此,在应用静脉大剂量补钾治疗低钾血症的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心电监护,及时根据血钾的检查结果,随时调整钾盐用量。特别要注意当患者本身患有心功能不全时,要控制输液量,建议尽可能使用微量泵进行补钾。 2.2 肾功能的监测:人体约有90%的钾由肾脏排出.故监测尿量是临床观察的一个重点。尿量过少,提示肾脏损害,应严格控制静脉补钾 。尿量过多,影响补钾的效果。一般情况下尿量维持在30~40 ml/h,每小时观察1次,同时定期检查肾功能,肾功能不全或少尿患者,不宜采用静脉高浓度快速补钾方法.2 2.3 电解质的监测 :每天检查血电解质1次,必要时可随时抽血检查,了解血钾水平及酸碱平衡、血钙情况,危急时应每小时监测1次。严防过度补钾导致高钾血症的发生。 3 护理措施 3.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包括意识,生命体征,心率、心律的改变,还应密切观察低钾的原发症状有无改善,如乏力、恶心呕吐及腹胀症状等 3.2 正确选择血管:由于钾盐具有强刺激性,易使较小的浅表静脉血管平滑肌痉挛或使静脉液路不畅,临床上选择大静脉为宜,一般选择肘正中静脉,有条件的可以选择颈内、外静脉和股静脉。但不宜在同一静脉反复穿刺。 3.3 疼痛的护理:钾离子在临床上是致痛因子.它通过刺激血管壁可以引起血管收缩3,从而使患者产生疼痛和引起静脉炎,这是临床大剂量补钾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采用654-2、2%利多卡因和75%乙醇湿敷可明显减轻局部疼痛。4加以热水袋热敷,通过热力使药物渗入皮内及皮下组织可起到止痛的作用5或选择患者一组液体,液体不含钾、高渗性药物,与氯化钾无配伍禁忌,使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在同一肝素帽处连接液体头皮针和微量泵头皮针,液体滴速20~40滴/min,患者的输液疼痛得到明显缓解.6 3.3 心理护理:在给患者静脉补钾时,要注意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说明补钾的重要性,并解释疼痛是因用药刺激所致,以取得其理解和合作。使用微量泵补钾时可用输血器皮管连接微泵,增加皮管的长度,以利于患者的肢体活动,缓解患者因长时间使用微泵而又不敢在床上活动的紧张心理7。在护理过程中,也要增加和患者家属的心理沟通,使其更多地关爱和影响患者,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能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治愈。 参考文献 [1] 冯玉霞,王漫丽.高浓度深静脉微量泵补钾治疗危重患者低钾血症的临床研究.临床误诊误治.2011.24(3):53 [2] 江映霞.静脉大剂量补钾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中国当代医药。2011.35(18):133-134 [3] 李子瑜,于志铭.医用生理学[M].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81. [4] 靳雁等.微量泵静脉注射补钾3种缓解疼痛方法的比较.护理学报.2011.3B(18):1-3. [5] 李谧宁,万敏雀.缓解静脉补钾局部疼痛的研究进展.护理学杂志,2005.20(24):67—68. [6] 雷翠玉 几种湿敷液对减轻静脉补钾致痛效果观察 2011.23(4):400-401 [7] 李红梅. 巧用输血器皮管连接微量注射泵[J]. 护士进修杂志,2004 ,19 (1) :80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212-01 【关键词】 低钾 静脉补钾 护理 低钾血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补钾是低钾血症的首选治疗方法,临床上最常用的补钾方法是静脉补钾,但由于钾离子的特殊性,使用时有很多的注意事项。现将经检索文献和查阅资料获得的静脉补钾注意事项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 方法 临床中常见静脉补钾方法有常规静脉滴注、微量泵。常规静滴补钾原则为浓度不超过40~ 60mmol/L(相当于1000 ml液体中含有10%kcl30—4O ml),速度不超过40—60滴/分。对于严重低钾血症,心功能不全及限制液体输注者应使用微量泵静脉推注补钾。即使用一次性5Oml注射器抽取所需的10%氯化钾原液置于微泵内,接延长管以5—15ml/h的速度经中心静脉输注,根据血清钾的浓度及尿量随时调整输注的速度。使用微泵能将药物准确、恒定带入体内,虽然药液本身浓度高,但它进入血管后立即被血液稀释。冯丽霞1等报道采用微量泵经中心静脉输注6.7%氯化钾溶液时,以心率75/min、心搏量60ml的患者为例,钾泵入速度为22.5ml/h,浓度为895.11mmol/l,通过精确计算,经血流迅速混合稀释后心房内的血钾浓度最高为33.5微mol/l,补钾速度及浓度远低于所规定的安全限值,可避免传统补钾方法因输液速度加快而引起危险情况发生。 2 临床监测 2.1 心功能的监测:血液中钾离子浓度影响心肌的应激性和心肌的正常功能。当出现血钾5.5 mmol/L,对患者的心脏功能造成更大的危害,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因此,在应用静脉大剂量补钾治疗低钾血症的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心电监护,及时根据血钾的检查结果,随时调整钾盐用量。特别要注意当患者本身患有心功能不全时,要控制输液量,建议尽可能使用微量泵进行补钾。 2.2 肾功能的监测:人体约有90%的钾由肾脏排出.故监测尿量是临床观察的一个重点。尿量过少,提示肾脏损害,应严格控制静脉补钾 。尿量过多,影响补钾的效果。一般情况下尿量维持在30~40 ml/h,每小时观察1次,同时定期检查肾功能,肾功能不全或少尿患者,不宜采用静脉高浓度快速补钾方法.2 2.3 电解质的监测 :每天检查血电解质1次,必要时可随时抽血检查,了解血钾水平及酸碱平衡、血钙情况,危急时应每小时监测1次。严防过度补钾导致高钾血症的发生。 3 护理措施 3.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包括意识,生命体征,心率、心律的改变,还应密切观察低钾的原发症状有无改善,如乏力、恶心呕吐及腹胀症状等 3.2 正确选择血管:由于钾盐具有强刺激性,易使较小的浅表静脉血管平滑肌痉挛或使静脉液路不畅,临床上选择大静脉为宜,一般选择肘正中静脉,有条件的可以选择颈内、外静脉和股静脉。但不宜在同一静脉反复穿刺。 3.3 疼痛的护理:钾离子在临床上是致痛因子.它通过刺激血管壁可以引起血管收缩3,从而使患者产生疼痛和引起静脉炎,这是临床大剂量补钾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采用654-2、2%利多卡因和75%乙醇湿敷可明显减轻局部疼痛。4加以热水袋热敷,通过热力使药物渗入皮内及皮下组织可起到止痛的作用5或选择患者一组液体,液体不含钾、高渗性药物,与氯化钾无配伍禁忌,使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在同一肝素帽处连接液体头皮针和微量泵头皮针,液体滴速20~40滴/min,患者的输液疼痛得到明显缓解.6 3.3 心理护理:在给患者静脉补钾时,要注意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说明补钾的重要性,并解释疼痛是因用药刺激所致,以取得其理解和合作。使用微量泵补钾时可用输血器皮管连接微泵,增加皮管的长度,以利于患者的肢体活动,缓解患者因长时间使用微泵而又不敢在床上活动的紧张心理7。在护理过程中,也要增加和患者家属的心理沟通,使其更多地关爱和影响患者,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能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治愈。 参考文献 [1] 冯玉霞,王漫丽.高浓度深静脉微量泵补钾治疗危重患者低钾血症的临床研究.临床误诊误治.2011.24(3):53 [2] 江映霞.静脉大剂量补钾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中国当代医药。2011.35(18):133-134 [3] 李子瑜,于志铭.医用生理学[M].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81. [4] 靳雁等.微量泵静脉注射补钾3种缓解疼痛方法的比较.护理学报.2011.3B(18):1-3. [5] 李谧宁,万敏雀.缓解静脉补钾局部疼痛的研究进展.护理学杂志,2005.20(24):67—68. [6] 雷翠玉 几种湿敷液对减轻静脉补钾致痛效果观察 2011.23(4):400-401 [7] 李红梅. 巧用输血器皮管连接微量注射泵[J]. 护士进修杂志,2004 ,19 (1)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