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_的悲剧根源

谈《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根源

张传姜

(安徽省怀远第二中学,安徽怀远233400)

[摘要]《孔雀东南飞》中刘、焦两人殉情而死历来受到人们的同情和赞颂。笔者试图通过故事当中的“遣归”、

“求婚”、“合葬”重要的情节的探讨,深思造成刘、焦悲剧的根源,揭示封建社会里的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在封建家长制度下,专制家长的绝对专制使得男女青年婚姻不能自主,尤其是妇女受到最为惨重的迫害。

[关键词]悲剧根源;封建礼教;理性抗争每次读《孔雀东南飞》就在想:刘兰芝那么知书识礼,聪明美丽,勤劳能干,温顺贤慧,简直是一个至纯至孝、十全十美的“淑女”形象,她的婆婆为什么不喜欢这样的儿媳,为何非休她不可?既然刘兰芝做个小小的府史之妻都不称职,而县令和太守为什么还会派媒人替儿子求婚?同时,文章的最后两家真会求合葬吗?

使焦家面临绝嗣的危险。然而,我思考再三,总感这一理由难以服众。其一,刘兰芝“十七为君妇”,和焦仲卿“共事二三年”,这时她充其量二十来岁,据此武断的认为她今后不生育是不合情理的。其二,刘兰芝被休弃后,先后有县令、太守家遣人上门求婚,如果刘兰芝当时真的被断定不能再生育,像焦仲卿这样普通小吏家尚且考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断然休弃,难道堂堂县令、太守家会不考虑吗?

也有论者认为刘兰芝被休弃的原因是诗中焦母所说的“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然而,纵观刘兰芝在焦家的表现,不仅找不到刘兰芝“无礼节”、“自专由”的依据,恰恰相反,刘兰芝“有礼节”、“不专由”的例子倒比比皆是。

那么,刘兰芝究竟是什么原因被休弃呢?现在只能从当时被奉为圭臬的“七出”中去寻找根据。

“七出”在儒家学说中又叫做“七去”,《仪礼・丧服》,里面记六、妒忌,七、恶疾。当时社会的妇女,只要犯有这其中的任何一条,都可以被堂而皇之的出弃。

对照刘兰芝在焦家的表现,刘兰芝犯了“七出”中的哪一条呢?如前所述,第一条“无子”显然不能成立。由诗中描写的“守节情不移”“女行无偏斜”等句可知,刘兰芝的品行贞洁贤惠,循规蹈矩。第二条“淫逸”,第五条“盗窃”恐怕也不能成立。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嫁到焦家后,又“奉事循公姥,……”,甚至临行还再三叮咛小姑“勤心养公姥,……”。第四条“口舌”,第六条“妒忌”恐怕也不能成立。至于第七条“恶疾”,卒读全诗,始终看不出她患有什么“恶疾”的蛛丝马迹,这就更不能成立了。“七出”之中,“六出”已被排除,那么,刘兰芝也许是犯了“不事舅姑”(第三条)的大过。

也许会有人说,至纯至孝的刘兰芝,怎么会“不事舅姑”呢?在刘兰芝生活的男权社会里,衡量“妇道”的是非标准是以儒家学说中的封建礼教为绳墨的。《礼记・昏义》中说,妇女须“成妇礼,明妇顺”,“妇顺者,须乎舅姑,和于室人,而后当于夫”。即,作为女子,与丈夫的亲密程度不可超过与舅姑(即“公婆”)的亲密程度,否则即为“不事舅姑”。《礼记・内则》中说得更明白:“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即,儿子过于喜欢妻子,引起父母不高作者简介:张传姜,安徽省怀远第二中学。

兴的,可以休弃。纵览全诗,自儿媳兰芝过门后,焦母看到与自己相依为命的独子婚后把爱更多地献给自己的妻子,心中当然不是滋味,就把这一切归咎于儿媳对儿子的殷勤承欢和狐媚吸引,甚至会认为是儿媳妇把儿子从自己身边生生抢走了。于是自然而然会迁恨于儿媳妇。而因儿子“甚宜其妻”引起父母心中不悦的,封建礼教明文规定着可以“出”,于是“吾意久怀忿”。这,

刘兰芝被遣回娘家后,求婚者接踵而来。但如前所述,刘兰芝做个小小的府吏之妻都不称职,而县令和太守为何还会派媒人替儿子去求婚呢?县令家的三郎和太守家的五郎条件这么好,为何不向“窈窕艳城郭”的贤女秦罗敷求婚,而偏偏看上被休的刘兰芝?如果说县令和太守是仰慕刘兰芝的聪明美丽、多才多艺和很有教养,那么他们对刘兰芝嫁给府吏,“共事二三年”后被遣该不会一无所知吧!如果我们从反常的心理解释反常的行动,一切就显得万分合乎情理:县令和太守替儿子求婚是假,为己纳妾是真!

刘、焦殉情以后,会“两家求合葬”吗?回答应当是否定的。其一,刘兰芝反抗兄长之命,新婚之夜“举身赴清池”,让太守一家枉花无数钱财,空欢喜一场;而焦仲卿得知刘兰芝自杀,也竟然丢官抛母,“自挂东南枝”。从焦母和阿兄的思想立场来看,“两家求合葬”是不可能的。其二,当初,太守派媒人来求婚,刘兰芝情的拜别,仍是一副铁石心肠。从焦母和阿兄的性格特征来看,“两家求合葬”也是不可能的。其三,刘兰芝不仅毁了阿兄的高攀梦,还丢尽了阿兄的脸面;焦仲卿不仅使焦母日后无靠,还使焦家香火断绝。从焦母和阿兄的内心感情来看,“两家求合葬”就越加不可能了。笔者认为,“两家求合葬”和“魂化双飞鸟”都是浪漫主义手法,诗人借此表达了人们对刘兰芝夫妇不幸遭遇的同情,对封建礼教的抗议和嘲弄。

人非木石,熟能无情,刘兰芝、焦仲卿执着纯真的爱情虽为封建礼教所不容,却为世俗人情所赞赏。千百年来,人们同情、赞美这对青年恋人忠贞不渝的爱情,更欣赏钦佩他们为追求爱情和自由而进行的不屈的理性反抗精神,虽是悲剧,却极富正义色彩。学习欣赏这首凄美的爱情诗,我们认识到了古代社会的罪恶,看到了中国妇女为了争取自由幸福的理性反抗精神。

【参考文献】

[1]余冠英选注. 乐府诗选[M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李因笃,陈祚明等. 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孔雀东南飞. [3]孙志凌《孔雀东南飞》中的三个问题[J ]. 河北:语文教学之友. . [4]游国恩等. 中国文学史[M ]. 人民教育出版社.

[5]金伟源. 生不偕老・死求同穴——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讲析.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华章

Magnificent Writing

对于这些问题,有人认为,由于刘兰芝嫁到焦家后没有生育,就是刘兰芝横遭休弃的真正原因。

载其内容为;一、无子,二、淫逸,三、不事舅姑,四、口舌,五、盗窃,不忘“府吏见丁宁”,可阿兄粗暴训斥兰芝!而焦母面对儿子殉

○一一年第二十三期

63

谈《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根源

张传姜

(安徽省怀远第二中学,安徽怀远233400)

[摘要]《孔雀东南飞》中刘、焦两人殉情而死历来受到人们的同情和赞颂。笔者试图通过故事当中的“遣归”、

“求婚”、“合葬”重要的情节的探讨,深思造成刘、焦悲剧的根源,揭示封建社会里的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在封建家长制度下,专制家长的绝对专制使得男女青年婚姻不能自主,尤其是妇女受到最为惨重的迫害。

[关键词]悲剧根源;封建礼教;理性抗争每次读《孔雀东南飞》就在想:刘兰芝那么知书识礼,聪明美丽,勤劳能干,温顺贤慧,简直是一个至纯至孝、十全十美的“淑女”形象,她的婆婆为什么不喜欢这样的儿媳,为何非休她不可?既然刘兰芝做个小小的府史之妻都不称职,而县令和太守为什么还会派媒人替儿子求婚?同时,文章的最后两家真会求合葬吗?

使焦家面临绝嗣的危险。然而,我思考再三,总感这一理由难以服众。其一,刘兰芝“十七为君妇”,和焦仲卿“共事二三年”,这时她充其量二十来岁,据此武断的认为她今后不生育是不合情理的。其二,刘兰芝被休弃后,先后有县令、太守家遣人上门求婚,如果刘兰芝当时真的被断定不能再生育,像焦仲卿这样普通小吏家尚且考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断然休弃,难道堂堂县令、太守家会不考虑吗?

也有论者认为刘兰芝被休弃的原因是诗中焦母所说的“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然而,纵观刘兰芝在焦家的表现,不仅找不到刘兰芝“无礼节”、“自专由”的依据,恰恰相反,刘兰芝“有礼节”、“不专由”的例子倒比比皆是。

那么,刘兰芝究竟是什么原因被休弃呢?现在只能从当时被奉为圭臬的“七出”中去寻找根据。

“七出”在儒家学说中又叫做“七去”,《仪礼・丧服》,里面记六、妒忌,七、恶疾。当时社会的妇女,只要犯有这其中的任何一条,都可以被堂而皇之的出弃。

对照刘兰芝在焦家的表现,刘兰芝犯了“七出”中的哪一条呢?如前所述,第一条“无子”显然不能成立。由诗中描写的“守节情不移”“女行无偏斜”等句可知,刘兰芝的品行贞洁贤惠,循规蹈矩。第二条“淫逸”,第五条“盗窃”恐怕也不能成立。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嫁到焦家后,又“奉事循公姥,……”,甚至临行还再三叮咛小姑“勤心养公姥,……”。第四条“口舌”,第六条“妒忌”恐怕也不能成立。至于第七条“恶疾”,卒读全诗,始终看不出她患有什么“恶疾”的蛛丝马迹,这就更不能成立了。“七出”之中,“六出”已被排除,那么,刘兰芝也许是犯了“不事舅姑”(第三条)的大过。

也许会有人说,至纯至孝的刘兰芝,怎么会“不事舅姑”呢?在刘兰芝生活的男权社会里,衡量“妇道”的是非标准是以儒家学说中的封建礼教为绳墨的。《礼记・昏义》中说,妇女须“成妇礼,明妇顺”,“妇顺者,须乎舅姑,和于室人,而后当于夫”。即,作为女子,与丈夫的亲密程度不可超过与舅姑(即“公婆”)的亲密程度,否则即为“不事舅姑”。《礼记・内则》中说得更明白:“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即,儿子过于喜欢妻子,引起父母不高作者简介:张传姜,安徽省怀远第二中学。

兴的,可以休弃。纵览全诗,自儿媳兰芝过门后,焦母看到与自己相依为命的独子婚后把爱更多地献给自己的妻子,心中当然不是滋味,就把这一切归咎于儿媳对儿子的殷勤承欢和狐媚吸引,甚至会认为是儿媳妇把儿子从自己身边生生抢走了。于是自然而然会迁恨于儿媳妇。而因儿子“甚宜其妻”引起父母心中不悦的,封建礼教明文规定着可以“出”,于是“吾意久怀忿”。这,

刘兰芝被遣回娘家后,求婚者接踵而来。但如前所述,刘兰芝做个小小的府吏之妻都不称职,而县令和太守为何还会派媒人替儿子去求婚呢?县令家的三郎和太守家的五郎条件这么好,为何不向“窈窕艳城郭”的贤女秦罗敷求婚,而偏偏看上被休的刘兰芝?如果说县令和太守是仰慕刘兰芝的聪明美丽、多才多艺和很有教养,那么他们对刘兰芝嫁给府吏,“共事二三年”后被遣该不会一无所知吧!如果我们从反常的心理解释反常的行动,一切就显得万分合乎情理:县令和太守替儿子求婚是假,为己纳妾是真!

刘、焦殉情以后,会“两家求合葬”吗?回答应当是否定的。其一,刘兰芝反抗兄长之命,新婚之夜“举身赴清池”,让太守一家枉花无数钱财,空欢喜一场;而焦仲卿得知刘兰芝自杀,也竟然丢官抛母,“自挂东南枝”。从焦母和阿兄的思想立场来看,“两家求合葬”是不可能的。其二,当初,太守派媒人来求婚,刘兰芝情的拜别,仍是一副铁石心肠。从焦母和阿兄的性格特征来看,“两家求合葬”也是不可能的。其三,刘兰芝不仅毁了阿兄的高攀梦,还丢尽了阿兄的脸面;焦仲卿不仅使焦母日后无靠,还使焦家香火断绝。从焦母和阿兄的内心感情来看,“两家求合葬”就越加不可能了。笔者认为,“两家求合葬”和“魂化双飞鸟”都是浪漫主义手法,诗人借此表达了人们对刘兰芝夫妇不幸遭遇的同情,对封建礼教的抗议和嘲弄。

人非木石,熟能无情,刘兰芝、焦仲卿执着纯真的爱情虽为封建礼教所不容,却为世俗人情所赞赏。千百年来,人们同情、赞美这对青年恋人忠贞不渝的爱情,更欣赏钦佩他们为追求爱情和自由而进行的不屈的理性反抗精神,虽是悲剧,却极富正义色彩。学习欣赏这首凄美的爱情诗,我们认识到了古代社会的罪恶,看到了中国妇女为了争取自由幸福的理性反抗精神。

【参考文献】

[1]余冠英选注. 乐府诗选[M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李因笃,陈祚明等. 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孔雀东南飞. [3]孙志凌《孔雀东南飞》中的三个问题[J ]. 河北:语文教学之友. . [4]游国恩等. 中国文学史[M ]. 人民教育出版社.

[5]金伟源. 生不偕老・死求同穴——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讲析.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华章

Magnificent Writing

对于这些问题,有人认为,由于刘兰芝嫁到焦家后没有生育,就是刘兰芝横遭休弃的真正原因。

载其内容为;一、无子,二、淫逸,三、不事舅姑,四、口舌,五、盗窃,不忘“府吏见丁宁”,可阿兄粗暴训斥兰芝!而焦母面对儿子殉

○一一年第二十三期

63


相关内容

  • 孔雀东南飞导入
  • 导入 课前播放歌曲<孔雀东南飞>:教师朗读歌词的前两段(屏幕显示),创设悲悯气氛. 问1:预习过全诗,请问这是一首写什么内容的诗歌? 问2:本诗原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但后人却更熟悉<孔雀东南飞>,为什么? 结合屏幕显示,迅速说明比兴手法,及其作用. 结合屏幕显 ...

  • 孔雀东南飞第一课时
  • <孔雀东南飞>教案(第一课时) 情感目标:了解"汉乐府"与乐府诗的影响. 知识目标:1.了解<孔雀东南飞>的内溶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识记徐陵与他的<玉台新咏>. 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对情节作大致的划分,加上适当的小标题. 教学方法:1 ...

  • [孔雀东南飞]教学案例
  • <孔雀东南飞>原在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第三册第二单元,现又被编排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第二册第二单元.如何将老课文上出新特点对教学确实是个挑战. 本文是古代爱情叙事诗,对此内容学生颇感兴趣.老师要求学后将文本改成课本剧,故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很细致,自然就会产生 ...

  • 赏析[孔雀东南飞(并序)]的悲剧性
  • [摘 要] <孔雀东南飞(并序)>以悲剧的形式,揭露了封建家长制的罪恶,其悲剧意义在于诠释了封建制度对人的人生价值.爱情.生命的全面毁灭,本文从三个方面赏析了诗歌蕴含的深刻的悲剧性. [关键词] 悲剧性:人生价值:爱情:生命:毁灭 <孔雀东南飞(并序)>作为古代民间文学伟大的 ...

  • 爱情本无异,土壤在作怪
  • 摘要:爱情,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外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从<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孔雀东南飞>这两部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体裁.出自不同作家之手控诉了封建礼教,赞扬了男女主人公为追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的精神.但由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两部作品所表现的 ...

  • [孔雀东南飞]说课稿
  • 一教材分析 <孔雀东南飞>,是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这个单元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这一时期产生了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伟大作品.<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是本单元的重点篇目. 教学目标 ...

  • 从家庭结构看焦仲卿刘兰芝爱情悲剧的成因
  • 从家庭结构看焦仲卿刘兰芝爱情悲剧的成因 (2015-04-19 12:51:48) 转载▼ 标签: 情感 封建家长制 分类: 新高考新教法 刘兰芝 焦仲卿 悲剧 从家庭结构看焦仲卿刘兰芝爱情悲剧的成因 --兼驳封建家长制之说 四川省绵阳东辰国际学校 蒲厚东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报刊需要刊用的 ...

  • 在比较中把握文章主旨
  • 在比较中把握文章主旨 ──祥林嫂.刘兰芝和杜十娘 王惠琼 一.遭遇经历不同. 刘兰芝是南朝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中的人物,在封建社会里, 刘兰芝可谓女中之佼佼者"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她体态端庄,心地善良,孝敬父母,扶持丈夫.丈夫在外做府吏 ...

  • 孔雀东南飞(整理精校版)
  • 孔雀东南飞 必修教案 0327 09:56 :: 6. 孔雀东南飞(公开教学优秀教案) 教材分析:<孔雀东南飞>,是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这个单元的话题是爱的生命乐章, 本单元这几篇文章, 都是纯洁爱情的美丽赞歌.<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