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语中学习词类活用

在成语中学习词类活用

文章作者:石国权 来源:语文报教师版高中总第185期 2010-11-10 10:07:49

∙ 热点推荐: 魏星:探寻言语生成的秘密 陈永睿:“国学热”话题作文指导 冯为民: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命题趋势与复习策略

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词类活用在成语中保留了很多,学生只要用心揣摩,就能在成语中体会到词类活用的基本规律。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示例】

衣冠禽兽:衣冠本是名词,在成语中则活用为了动词,即穿着衣戴着帽。衣冠禽兽常比喻品德败坏、行为如同禽兽的人。

莫名其妙:名本是名词,在成语中则活用为了动词,意思为“说出”。

此外,“不毛之地”中的“毛”意为“长庄稼”;“不人不鬼”中的“人”“鬼”意为“像人”“像鬼”……

二、名词用作状语

【示例】

口诛笔伐:用言论、文字进行揭发或批判。

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山盟海誓: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烟消云散:像烟和云似的消散,常用来比喻事物完全消失。

风餐露宿:在风里吃饭,在露天睡觉,常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道听途说: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一般指传闻的或没有根据的话。 星罗棋布:像星星似的罗列着,像棋子似的分布着,常形容多而密集。

土崩瓦解:像土崩塌、像瓦分解一样,常比喻彻底垮台或崩溃。

类似的成语很多,如日积月累、龙盘虎踞、玉洁冰清、字斟句酌、内忧外患、雷厉风行、神出鬼没、斗折蛇行……

三、动词活用为名词

【示例】

见多识广:见,见到的;识,知道的。

送旧迎新:旧,旧的(东西、事物);新,新的(东西、事物)。

救死扶伤:死,快要死的人;伤,受伤的人。

四、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示例】

扶危救困:危,危难的人;困,困难的人。

取长补短:长,长处;短,短处。

推陈出新:陈,旧的;新,新的。

苦尽甘来:苦,苦难的日子;甘,美好的日子。

此外,喜新厌旧、拈轻怕重、弃暗投明、无恶不作等也属于此类用法。

五、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示例】

安邦定国:安(定),使……安定(巩固)。

良药苦口:苦,使……感到苦。

治国安民:安,使……安定。

虚怀若谷:虚,使……谦虚。

涸泽而渔:涸:使……干涸。

此外,安居乐业、穷兵黩武等也属于此类用法。

六、名词的使动用法

【示例】

汗马功劳:汗,使……出汗。

祸国殃民:祸,使……遭到祸害;殃,使……遭殃。

汗牛充栋:汗,使……出汗。

六、动词的使动用法

【示例】

打草惊蛇:惊,使……受惊。

劳师动众:劳,使……劳苦;动,使……惊动。

惊心动魄:惊,使……惊;动,使……动。

降妖除魔:降,使……投降。

赏心悦目:赏,使……舒畅;悦,使……愉悦。

伤风败俗:伤、败:使……败坏。

八、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示例】

厚古薄今:厚,把……看得很重;薄,把……看得很轻。

甘之如饴:甘,认为……甜。

兵贵神速:贵,以……为贵。

乐此不疲:乐,把……当成快乐。

九、名词的意动用法

【示例】

不耻下问:耻,以……为耻。

草菅人命:草菅,把……当成野草。

鱼肉百姓:鱼肉,把……当成鱼肉。

幕天席地:幕,以……为幕;席,以……为席。

(作者单位:重庆市秀山高级中学)

在成语中学习词类活用

文章作者:石国权 来源:语文报教师版高中总第185期 2010-11-10 10:07:49

∙ 热点推荐: 魏星:探寻言语生成的秘密 陈永睿:“国学热”话题作文指导 冯为民: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命题趋势与复习策略

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词类活用在成语中保留了很多,学生只要用心揣摩,就能在成语中体会到词类活用的基本规律。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示例】

衣冠禽兽:衣冠本是名词,在成语中则活用为了动词,即穿着衣戴着帽。衣冠禽兽常比喻品德败坏、行为如同禽兽的人。

莫名其妙:名本是名词,在成语中则活用为了动词,意思为“说出”。

此外,“不毛之地”中的“毛”意为“长庄稼”;“不人不鬼”中的“人”“鬼”意为“像人”“像鬼”……

二、名词用作状语

【示例】

口诛笔伐:用言论、文字进行揭发或批判。

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山盟海誓: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烟消云散:像烟和云似的消散,常用来比喻事物完全消失。

风餐露宿:在风里吃饭,在露天睡觉,常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道听途说: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一般指传闻的或没有根据的话。 星罗棋布:像星星似的罗列着,像棋子似的分布着,常形容多而密集。

土崩瓦解:像土崩塌、像瓦分解一样,常比喻彻底垮台或崩溃。

类似的成语很多,如日积月累、龙盘虎踞、玉洁冰清、字斟句酌、内忧外患、雷厉风行、神出鬼没、斗折蛇行……

三、动词活用为名词

【示例】

见多识广:见,见到的;识,知道的。

送旧迎新:旧,旧的(东西、事物);新,新的(东西、事物)。

救死扶伤:死,快要死的人;伤,受伤的人。

四、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示例】

扶危救困:危,危难的人;困,困难的人。

取长补短:长,长处;短,短处。

推陈出新:陈,旧的;新,新的。

苦尽甘来:苦,苦难的日子;甘,美好的日子。

此外,喜新厌旧、拈轻怕重、弃暗投明、无恶不作等也属于此类用法。

五、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示例】

安邦定国:安(定),使……安定(巩固)。

良药苦口:苦,使……感到苦。

治国安民:安,使……安定。

虚怀若谷:虚,使……谦虚。

涸泽而渔:涸:使……干涸。

此外,安居乐业、穷兵黩武等也属于此类用法。

六、名词的使动用法

【示例】

汗马功劳:汗,使……出汗。

祸国殃民:祸,使……遭到祸害;殃,使……遭殃。

汗牛充栋:汗,使……出汗。

六、动词的使动用法

【示例】

打草惊蛇:惊,使……受惊。

劳师动众:劳,使……劳苦;动,使……惊动。

惊心动魄:惊,使……惊;动,使……动。

降妖除魔:降,使……投降。

赏心悦目:赏,使……舒畅;悦,使……愉悦。

伤风败俗:伤、败:使……败坏。

八、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示例】

厚古薄今:厚,把……看得很重;薄,把……看得很轻。

甘之如饴:甘,认为……甜。

兵贵神速:贵,以……为贵。

乐此不疲:乐,把……当成快乐。

九、名词的意动用法

【示例】

不耻下问:耻,以……为耻。

草菅人命:草菅,把……当成野草。

鱼肉百姓:鱼肉,把……当成鱼肉。

幕天席地:幕,以……为幕;席,以……为席。

(作者单位:重庆市秀山高级中学)


相关内容

  • 乐民之乐,学生版
  • 榆林市第十中学课堂六步教学导学提纲 一. 教师主导---提出问题 阅读"引入话题",结合注释及相关资料疏通一.二两则文字. 一.读准下列加点词的字音. (1)王语暴( ) (2)庶几( ) (3)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 )(4)直好世俗之乐( ) (5)举首蹙頞( )( )羽 ...

  •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题解题指导
  •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题解题指导 文言文阅读中,对文言实词的考查覆盖面广,赋分值大,但失误率也较其它知识点要高.究其错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错误类型一]不辨古今 具体表现:考生没有注意到词义的古今联系与区别,误将它们与现代汉语相应的词在词义上混为一谈,以今义去解释古义. [典题引路]201 ...

  • 浅谈语法在初高中语文衔接学习中的重要性
  • 浅谈语法在初.高中语文学习衔接中的重要性 语法可以让人们从一种语言中由小的意义结合体组合成大的意义合体所依据的一套规则准确地进行思维表达活动.此处的语法是指现代汉语(狭义的现代汉语----普通话)语法,现代汉语语法有三大根本特点:分析型语言.重语用.重韵律.三者为 "一体二用"的 ...

  •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
  •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 (2009-05-06 15:37) 标签: - 分类: 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的内容.首先,由于文言离学生生活时代甚远,字词生疏难懂,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没什么兴趣.其次,文言文中词量大,用法灵活,这对于没有文言 ...

  • 高考文言文实词复习
  •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实词 作者:蓦然回首 来自:敏思博客 总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浅易的标准: 1. 体裁:叙事为主.写景.抒情.说明及一般的说理文次之,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寓有哲理的小品文. 2. 内容:较少出现生疏的古文化常识或艰涩的古文化背景,少用典故. 3. 风格:属于典范的文言文作品 ...

  • 文言文阅读答题四个技巧
  • 文言文阅读答题四个技巧 2009-01-04 21:16 近几年,文言文在高考语文试题中的分值已经上升到19分甚至22分.可见,文言文试题是考生拿高分的重点.对一般的考生来说,在高考试题中最有把握得分的应该是文言文,要想既快又准地解答这类题目,除了熟练掌握相关的知识,注重知识的迁移外,更要掌握一定的 ...

  • 语言文字资料集锦05
  • 转载自:爱雅阁的文件夹历史留下的足迹 趣谈双字词 之奇虞国国君劝道:"这事千万答应不得!虢国是我们虞国的外围,如果虞国灭亡了,我们虞国就很危险了.谚语说:'面颊和牙床骨是互相依存的,要是没有嘴唇,牙齿露在外面就会感到寒冷.'我们虞.虢两国的关系就像面颊和牙床骨.嘴唇和牙齿的关系一样.没有了 ...

  • 看我七十二变
  • 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汉语词汇的分类. 2.明确多义词的不同义项和词义的演变现象. 3.正确使用现代汉语的多义词.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词的本义.基本义.引申义等各种意义. 2.掌握词义演变的各种方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总第8课时 一. ...

  • 伤仲永练习题3
  • [学习要求] 1.本册所有文言文课文的背诵及默写,默写正确无误: 2.文学常识:A.作家的字.号.朝代.代表作品:B.课文作品出处: 3.辨清语意和结构,达到读音上的停顿和语意及语言结构的一致: 4.掌握好重点词语的音.形.义,注意通假字.修辞手法: 5.注意词类活用现象,以及"直译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