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办副主任帮民脱贫致富先进事迹

**同志现任**县食用菌办公室副主任(副科级),从事食用菌产业10多年来,始终坚持工作在食用菌生产一线,为传播先进的食用菌栽培技术,让全县农民通过种植食用菌尽快富裕起来,她走遍了全县19个乡镇300多个行政村,培训农民4万多人次,入户进棚实地指导3000余次,编印教材4万余册,引进新品种10余个,研发并推广新技术8项,狠抓了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建起标准化示范园区10处,她起草的无公害滑子菇技术规程获得了省、市技术监督局的认证,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为**食用菌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成为立县支柱产业,为**成为华北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突出贡献。她本人也因此先后被授予市级优秀共产党员、全市十大杰出青年、科技标兵、"三八"红旗手,省级农业系统先进个人、环保先进个人,全国食(药)用菌行业"优秀科技人才"称号。
  扎根基层、艰苦创业、努力传播先进食用菌栽培技术,为农民脱贫致富开创新路
  **同志从小生长在农村,深知农民的艰辛,懂得他们迫切需要摆脱单纯依靠种植粮食致富的愿望。从事食用菌行业后,深知食用菌的确是一项变废为宝、能带领农民致富的好项目,于是努力钻研技术,从此开始了她洒播科技星火的历程。在千方百计扩大食用菌生产规模的同时,她努力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产前,她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技术骨干培训和普训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开展技术大培训,使广大菇农在产前能够系统掌握食用菌栽培技术,作到户均一个明白人。产中,她深入农村生产一线,每个环节都要挨家挨户的示范、指导,常年节假日不休息,风雨不误,一天下来,口干舌燥,腰酸腿疼,脚都打了泡。特别是香菇的接种环节,只有晚上接种杂菌才少,为确保成功率,她有时一个星期都睡不上一个囫囵觉。为了使广大菇农有问题随时得到解决,她将自家的电话变成全县的食用菌技术咨询热线。产后,她一边为农民提供最新的市场信息,一边组织帮助农民销售产品,拓宽销售渠道。到xx年,带动4.5万农户生产食用菌8000万盘(袋),年创产值8亿元,比1995年增长7.5亿元;农民年纯增收4亿元,比1995年增加3.8亿元;户均增收6000多元,比1995年增加5800元。出现了卧龙镇75%的农户生产食用菌,户均增收7000多元,经济效益相当显著。全县上下形成了"千家万户养蘑菇、你追我赶奔小康"的局面,食用菌产业成了**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骨干工程,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注重科研,大胆创新,全面提高食用菌科技含量,为产业发展增强后劲
  作为从事食用菌工作的科技工作者,她深知科研的重要性,瞄准国际国内先进实用科学技术,大胆进行科技创新,在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野生品种驯化、病虫害防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等多个方面进行攻关,先后做试验50余项,引进新品种12个。为了确保实验成功,每一环节她都亲自动手操作,认真观察、记录,白天在田间操作,晚上对照问题查找资料,请教专家,一个试验要反复做上几十遍,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研究,成功引种了杏鲍菇、榆黄菇等珍稀品种,成功驯化了野生鸡腿菇,还成功地向全县推广了生物防虫、以煤代柴蒸汽锅炉灭菌等10多项新技术,从而提高了**县食用菌产业的科技含量,增强了发展后劲。她主编的《食用菌栽培实用技术》一书,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实用性,成为当地食用菌生产的指导性教材,并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先后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主笔起草的香菇、滑子菇、菌种三项生产技术规程均被市技术监督局定为承德市地方标准,无公害滑子菇技术规程通过省级认证作为**省地方标准。为全省食用菌向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打下基础。
  为引领**食用菌产业更快发展,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她多次在全县食用菌产业研讨会上提出前瞻性设想,大胆提出 "质量立菌、科技兴菌、龙头强菌、市场活菌、菌兴百业"的发展思路。她还多次组织各经营企业参加国家、省的展销会,宣传**食用菌品牌,扩大企业知名度,目前**有省级食用菌龙头企业2家、市级4家,总固定资产达到1亿多元,年加工食用菌产品3万吨,培育打造了"森源"、"润隆"、"三棵树"、"乾岁"等4个知名品牌。几年来,她谋划撰写食用菌产业项目材料达30余项,为企业做大做强、产业发展壮大,争取资金xx多万元,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使**县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和产品集散地,先后被命名为"全国食用菌行业先进县"、"中国食用菌之乡"、"全国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县"、"全国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县"。

  爱岗敬业、兢兢勤勤、不断实现新的超越,为促进全县食用菌产业大发展尽心竭力
  **同志在工作上和生活上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凡事率先垂范。xx年中国北方第一届食用菌交易大会在**召开,她
将出生刚刚满2个月的女儿托给亲人照顾提前上班,全身心的投入到大会的各项工作中。作技术推广工作就得深入基层,好多次为了把所有菇户的问题解决完,直到深夜才能回到家中,望着才满5个月含泪待哺的女儿,她心里总有着说不出的滋味。在食用菌办公室刚刚成立之初,由于财政资金紧张,她带领工作人员一面要作好产业的科研服务、行业管理等系列工作,一面还得 搞生产创收为职工发工资,三年多从未休过一个节假日,经常是浑身锯沫满身尘土,但她毫无怨言,默默无闻的带领大家苦干,在她们的努力下不但解决了工资问题,还弥补了科研经费不足,受到了县委县政府表彰。她常说:"不付出劳动就没有回报,这个时代是以工作论英雄、靠发展比高低、按成果行奖惩的时代,有为就会有位"。正是因为她们努力的工作,县委县政府为进一步推进产业发展,将食用菌办公室列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她本人也走上了副科级领导岗位。为了带动全县农民通过食用菌产业增收致富,xx年她甚至毅然放弃了到条件更好、待遇更高的承德市农业局工作。中国供销商情《食用菌市场》杂志社记者曾这样评价她:作为女儿,她为了指导菇农生产常年奔跑在乡下,与年迈的双亲同在一个城市却数十天不能相见;作为母亲,她为工作把刚出生2个月,嗷嗷待哺的女儿托给亲属照顾,全身心投入食用菌产业各项工作中;作为妻子,她为出差考察把丈夫长时间抛给方便面和脏衣服。有人说,做女人难,做一个既要顾家、又要顾工作的女人更难。在家与事业之间,**还是坚决地选择了食用菌,这个关系到**大半数农民家庭幸福的事业。
  几年来**带领办公室科技人员不断实现着新的超越,在本着"高标准起步、高水平建设、高速度发展、高效益示范"原则建起的占地1000亩的十大标准化示范园区,对推动**县食用菌产业提档升级起到了很大作用。同时,大力调整品种结构,努力提高产品质量,使**食用菌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更具吸引力。近日她又潜心研究开发食用菌产业循环经济,争取实现产业零污染、资源利用最大化、经济效益最大化。作为奋斗在食用菌战线上的领头人,她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她的工作信条只有一个,就是要通过食用菌最大限度地促进农民增收。目前她正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为实现**县食用菌产业"1188工程"目标,即规模1亿盘(袋),产量10万吨,产值8亿元,户均增收8000元的宏伟目标而深入地谋划并忘我地工作着。

**同志现任**县食用菌办公室副主任(副科级),从事食用菌产业10多年来,始终坚持工作在食用菌生产一线,为传播先进的食用菌栽培技术,让全县农民通过种植食用菌尽快富裕起来,她走遍了全县19个乡镇300多个行政村,培训农民4万多人次,入户进棚实地指导3000余次,编印教材4万余册,引进新品种10余个,研发并推广新技术8项,狠抓了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建起标准化示范园区10处,她起草的无公害滑子菇技术规程获得了省、市技术监督局的认证,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为**食用菌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成为立县支柱产业,为**成为华北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突出贡献。她本人也因此先后被授予市级优秀共产党员、全市十大杰出青年、科技标兵、"三八"红旗手,省级农业系统先进个人、环保先进个人,全国食(药)用菌行业"优秀科技人才"称号。
  扎根基层、艰苦创业、努力传播先进食用菌栽培技术,为农民脱贫致富开创新路
  **同志从小生长在农村,深知农民的艰辛,懂得他们迫切需要摆脱单纯依靠种植粮食致富的愿望。从事食用菌行业后,深知食用菌的确是一项变废为宝、能带领农民致富的好项目,于是努力钻研技术,从此开始了她洒播科技星火的历程。在千方百计扩大食用菌生产规模的同时,她努力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产前,她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技术骨干培训和普训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开展技术大培训,使广大菇农在产前能够系统掌握食用菌栽培技术,作到户均一个明白人。产中,她深入农村生产一线,每个环节都要挨家挨户的示范、指导,常年节假日不休息,风雨不误,一天下来,口干舌燥,腰酸腿疼,脚都打了泡。特别是香菇的接种环节,只有晚上接种杂菌才少,为确保成功率,她有时一个星期都睡不上一个囫囵觉。为了使广大菇农有问题随时得到解决,她将自家的电话变成全县的食用菌技术咨询热线。产后,她一边为农民提供最新的市场信息,一边组织帮助农民销售产品,拓宽销售渠道。到xx年,带动4.5万农户生产食用菌8000万盘(袋),年创产值8亿元,比1995年增长7.5亿元;农民年纯增收4亿元,比1995年增加3.8亿元;户均增收6000多元,比1995年增加5800元。出现了卧龙镇75%的农户生产食用菌,户均增收7000多元,经济效益相当显著。全县上下形成了"千家万户养蘑菇、你追我赶奔小康"的局面,食用菌产业成了**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骨干工程,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注重科研,大胆创新,全面提高食用菌科技含量,为产业发展增强后劲
  作为从事食用菌工作的科技工作者,她深知科研的重要性,瞄准国际国内先进实用科学技术,大胆进行科技创新,在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野生品种驯化、病虫害防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等多个方面进行攻关,先后做试验50余项,引进新品种12个。为了确保实验成功,每一环节她都亲自动手操作,认真观察、记录,白天在田间操作,晚上对照问题查找资料,请教专家,一个试验要反复做上几十遍,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研究,成功引种了杏鲍菇、榆黄菇等珍稀品种,成功驯化了野生鸡腿菇,还成功地向全县推广了生物防虫、以煤代柴蒸汽锅炉灭菌等10多项新技术,从而提高了**县食用菌产业的科技含量,增强了发展后劲。她主编的《食用菌栽培实用技术》一书,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实用性,成为当地食用菌生产的指导性教材,并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先后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主笔起草的香菇、滑子菇、菌种三项生产技术规程均被市技术监督局定为承德市地方标准,无公害滑子菇技术规程通过省级认证作为**省地方标准。为全省食用菌向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打下基础。
  为引领**食用菌产业更快发展,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她多次在全县食用菌产业研讨会上提出前瞻性设想,大胆提出 "质量立菌、科技兴菌、龙头强菌、市场活菌、菌兴百业"的发展思路。她还多次组织各经营企业参加国家、省的展销会,宣传**食用菌品牌,扩大企业知名度,目前**有省级食用菌龙头企业2家、市级4家,总固定资产达到1亿多元,年加工食用菌产品3万吨,培育打造了"森源"、"润隆"、"三棵树"、"乾岁"等4个知名品牌。几年来,她谋划撰写食用菌产业项目材料达30余项,为企业做大做强、产业发展壮大,争取资金xx多万元,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使**县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和产品集散地,先后被命名为"全国食用菌行业先进县"、"中国食用菌之乡"、"全国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县"、"全国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县"。

  爱岗敬业、兢兢勤勤、不断实现新的超越,为促进全县食用菌产业大发展尽心竭力
  **同志在工作上和生活上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凡事率先垂范。xx年中国北方第一届食用菌交易大会在**召开,她
将出生刚刚满2个月的女儿托给亲人照顾提前上班,全身心的投入到大会的各项工作中。作技术推广工作就得深入基层,好多次为了把所有菇户的问题解决完,直到深夜才能回到家中,望着才满5个月含泪待哺的女儿,她心里总有着说不出的滋味。在食用菌办公室刚刚成立之初,由于财政资金紧张,她带领工作人员一面要作好产业的科研服务、行业管理等系列工作,一面还得 搞生产创收为职工发工资,三年多从未休过一个节假日,经常是浑身锯沫满身尘土,但她毫无怨言,默默无闻的带领大家苦干,在她们的努力下不但解决了工资问题,还弥补了科研经费不足,受到了县委县政府表彰。她常说:"不付出劳动就没有回报,这个时代是以工作论英雄、靠发展比高低、按成果行奖惩的时代,有为就会有位"。正是因为她们努力的工作,县委县政府为进一步推进产业发展,将食用菌办公室列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她本人也走上了副科级领导岗位。为了带动全县农民通过食用菌产业增收致富,xx年她甚至毅然放弃了到条件更好、待遇更高的承德市农业局工作。中国供销商情《食用菌市场》杂志社记者曾这样评价她:作为女儿,她为了指导菇农生产常年奔跑在乡下,与年迈的双亲同在一个城市却数十天不能相见;作为母亲,她为工作把刚出生2个月,嗷嗷待哺的女儿托给亲属照顾,全身心投入食用菌产业各项工作中;作为妻子,她为出差考察把丈夫长时间抛给方便面和脏衣服。有人说,做女人难,做一个既要顾家、又要顾工作的女人更难。在家与事业之间,**还是坚决地选择了食用菌,这个关系到**大半数农民家庭幸福的事业。
  几年来**带领办公室科技人员不断实现着新的超越,在本着"高标准起步、高水平建设、高速度发展、高效益示范"原则建起的占地1000亩的十大标准化示范园区,对推动**县食用菌产业提档升级起到了很大作用。同时,大力调整品种结构,努力提高产品质量,使**食用菌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更具吸引力。近日她又潜心研究开发食用菌产业循环经济,争取实现产业零污染、资源利用最大化、经济效益最大化。作为奋斗在食用菌战线上的领头人,她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她的工作信条只有一个,就是要通过食用菌最大限度地促进农民增收。目前她正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为实现**县食用菌产业"1188工程"目标,即规模1亿盘(袋),产量10万吨,产值8亿元,户均增收8000元的宏伟目标而深入地谋划并忘我地工作着。


相关内容

  • 优秀学员王登科事迹
  • "十一五"期间农函大优秀学员 科技致富带头人推荐材料(宁都) 立足本地资源优势 辐射带动千家万户 --宁都县肖田乡朗源村农函大学员王登科先进事迹 王登科,男,1964年11月生,宁都县肖田乡朗源村村主任.三度参加农函大学习,引领农民依靠科技走致富之路:1988年参加农函大优质稻专 ...

  • 省关工委农村工作委员会先进事迹
  • 关工委是党委.政府在培养教育青少年方面的参谋和助手,关工委在农村中该做些什么工作,发挥怎样的作用?经过多年的实践,省关工委农村委认识到,必须围绕着农村奔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工作,立足农村实际,紧紧抓住"讲政治.育新人.学科技.奔小康"活动这根主线,以农村青少年最迫切需要 ...

  • 村委主任助理先进事迹材料
  • 从##区经##往西过平阳大桥二十公里,就是有名的龙祠泉。从龙祠向西北进山,走上十五公里蜿蜒曲折的山路就到了##乡政府所在地##村。2011年10月24日##乡迎来经区组织部分配来的第二批大学生“村官”一行七人,担任##村村委主任助理的##便是其中一位,担任村官之前他曾在一所高中任教,怀着对新农村建设 ...

  • 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总结
  • 篇一:XX年上半年乡镇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总结 XX年,**镇党委.政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县委九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为主线,扎实开展了基层组织建设活动,认真规范4211工作机制,加强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 ...

  • 林业局职工自营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 关于铁力林业局 职工自营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 郑洪元 王世锋 王文慧 一.发展职工自营经济的基本情况 几年来,铁力林业局结合林区改革发展和职工生产生活的实际,把发展职工自营经济纳入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积极引导和扶持职工发展自营经济,努力在全局20万公顷的施业区上做文章,在17万亩耕地上求发展,确定并坚 ...

  • "十五"期间盐城市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工作总结
  • “十五”期间,我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省委组织部和省科协的统一部署,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科技兴农战略,认真贯彻落实中组部、中国科协《2003年-2006年全国农村党员基层干部适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规划要点》和省委组织部、省科协《2002-2006年江苏省 ...

  • 乡镇党委农村党员"双项培养"活动纪实
  •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记将乐县万全乡党委双培活动 古老的金溪河静静哺育着万全乡的人民,铿锵弹奏着一支悠扬而激昂的创业之歌.当历史的年轮跨入二十一世纪,时代的丰碑镌刻着万全乡开展在党员中培养大户,在大户中培养党员双培活动顺利实施的烙印.县委组织部充分肯定了乡党委的做法,并于-年4月份在万全 ...

  • 村党支部书记个人事迹
  • 刘凤平自1998年以来一直担任青坨营镇前姜六村党支部书记,xx年7月村委会换届选举又当选为村委会主任,成了一名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人兼"的村干部,"一肩挑"起了千斤担.换届后村两委全部交叉任职,两委班子只有三个人,但照样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在经济发展 ...

  • 15个派驻村工作队工作情况
  • 第二指导站辖区内派驻村工作队工作情况 工作情况: 一.省总工会:驻清原县南山城镇三胜堡村.于2014年7月25日正式选派保障部副部长范治俊.宣传部主任科员钱学龙.民管部主任科员靖涛三人组建驻村工作队,并由分管刘野副主席带领于8月6日正式驻村开展扶贫工作.驻村后,通过听取村领导介绍.召开两委班子全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