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没在苍茫之中

  客车开始穿过一条长长的隧道。  夜幕降临后,隧道壁上的灯光变得异常明亮,半封闭的空间里,风声也显得格外凄厉。车内一片漆黑,空气里始终飘荡着一股酸味糖果与烟草掺杂在一起的味道。我蜷缩成一团,像只停歇在陆地的秃鹰。  “江孟,老头子好像死了。”  三个小时前,江敬之的一个电话冻结了我全身上下所有的细胞。收拾好行李,我买来长途车票,然后上车,整个过程顺畅得让我诧异,像是操练已久似的。躺在卧铺上时,我突然想起曾祖父拄着拐杖在弄堂里来回走动的场景。93岁高龄的他走得极其缓慢,拐杖一下一下敲击着石板路,发出沉闷得让人毛骨悚然的声音。终于要死了吗?我短促地哼了一声。  客车穿过隧道后,周围又一次暗沉下来,偶尔经过的汽车投来两道刺眼的灯光。我伸手拉了拉外套的领子,稍稍裹住裸露出来的脖颈。  “没气了。”半夜两点多,江敬之的短信出现在收件箱里。  锦城不是一个干净的地方。我睁着眼睛,看着高速公路上的告示牌越来越频繁地出现锦城的字样,天空从深黑渐渐变为浅灰。又一个清冷的早晨。  收拾好行李从车上下来,远远地就看见江敬之一身黑衣地站在雪地里。  “江孟。”江敬之喊道。他已经很久没叫我姐了。也许这是已经18岁的他选择的成熟的方式,我时常这样自欺欺人地安慰自己。  深吸了口气,我对江敬之说:“家里现在应该很忙才对,你何必来接我,我又不是不认路。”余光里,江敬之微微低着头,脖子上的大针织围巾遮住了半张脸。  “那些事花点钱就好了。终于少了个累赘,再忙也高兴。”他无比平静地向我娓娓道来,“不过还真像做梦一样,一觉醒来人就没了,以前反而怎么都死不了。”  “死是迟早的事。”我低低应了一句。这是曾祖父说过的话,他一直是个安静从容的人。  曾祖父的房间在一楼的楼梯边。那是一间又小又脏的储物室,梅雨季节的时候,霉变味总是特别地浓重。自从曾祖父被诊断出患有老年痴呆症后,便被遗弃在那。他常背对着门坐在带着霉变味的床边发呆,一坐就是一上午。祖母心情好的时候,会端着饭菜去他房间。一般时候,祖母只是敲敲房间的门,扔下一句“吃饭了”便走了。但这其实是无用功,因为曾祖父的耳朵一只是聋的,另一只相当于是聋的。然而,即使知道曾祖父听不见,祖母也会尽职尽责地每次开饭前都知会他一声。表面上,祖母是个善良的人。但我知道,她只是为了心安。  父母在凌晨时已经回到了锦城,忙碌地张罗着曾祖父的后事。  棺材后面的长木桌上放着两只巨大的白色蜡烛,蜡烛的中间是曾祖父的彩色遗照。照片上的曾祖父满脸的喜气,曾经过分突出的颧骨突然变得平滑并富有光泽,看起来是一副活得很滋润的样子。曾祖父便是用这样可笑而可悲的表情看着在初冬里突然热闹起来的锦城。  “你说这老头怎么就没点积蓄?”祖母从曾祖父的房间里出来。曾祖父的房间基本已经被清空,只剩一张床架,一张桌边掉了漆的木桌和一个木质的古董衣柜。  “怎么可能没有!大概是放在什么地方了,去得太突然了便来不及拿出来。”祖父低声说道。我回头瞥了一眼江敬之,他坐在厨房的矮凳上默默地扒了口饭。  曾祖父去世的那天晚上,祖母被楼下的窸窣声吵醒,下楼梯时发现曾祖父房间的门大开着。起初还以为是遭贼了,等祖母走到门口,她才看见曾祖父趴在床边,身体已经颤抖得像秋风里的干枯的落叶。  “我看他就是不想拿出来,要不然那天晚上怎么不说?两个小时就只知道喘气。”祖母倏然间变得烦躁起来,“连死了也要折磨活着的人。”  “要死的人脑子可能不太清楚吧。”我忍不住说了句话。在曾祖父尸骨未寒的时候就说这样的话不禁让人觉得心寒。  “你是不知道的,”祖母抬头看了我一眼平静地说,“人死前那会儿脑子最清楚了。”  突然,“啪”的一声,江敬之手里的碗滑落砸在地上。  夜晚来得特别早,也特别彻底。  “这被子是新的,你放心盖吧。”祖母抱着一团棉被走进房间。  “怎么拿新的?以前的被子呢?l,我说。  “上次你太爷说冷,那被子反正也旧了,就先拿去让他盖了。”  “那……”  “那被子你就别要了,都用过了。”祖母略有些不耐烦地说,“过几天还要拿去烧掉。”  我不再说什么,似乎也不需要说什么。人既然已经死了,活着的痕迹自然留不得。  我睁着眼睛看着天花板,浑浑噩噩地过了第一夜。即使房间里充满着暖气,我还是躲在被窝里瑟瑟发抖,直到江敬之开门把我叫起。  “他们叫你下去帮忙。”江敬之的棉拖鞋踩在木质地板上发出的噔噔声音忽然变得刺耳起来——那是曾祖父做的棉拖鞋,这个怪异的老头总会去干些女人做的手工活。  他在床前站了一会儿,然后走到门口,默默把门关上。接着,便没了声音。 我磨磨蹭蹭地下楼,一眼便看见祖母站在曾祖父房门前一脸悲恸地从那不怎么眼熟的亲戚的手里接过礼金。空气里似乎飘荡着一股纸币的气味。所谓的悲伤不过是一缕空气,开了窗便被挤出屋外。  我面无表情地拖着步子走进厨房喝了口已经微凉的粥,抬头瞄了一眼橱柜上端新放上去的曾祖父的遗照。大概是某个街坊也跟着进来,像是安慰般轻拍了拍我的肩膀略带感叹地说:“你太爷拍照还真是好看啊。”  我装出一副谦逊的样子微笑着点头应和,之后又几乎抑制不住地冷冷地扯了扯嘴角。明明是一个瘦骨嶙岣的像具行尸走肉的老头,稍稍伪装便成了谁家生活富足晚年安乐的阔老爷。用一张虚假的照片替换凄凉的暮年,是多么合算的交易。  “听说你家那谁在那什么银行工作是吧。”祖母端着几个空碗走进厨房,装作无意地对那位街坊提起,“能不能叫他帮个忙。你看吧,这老头死太急了连钱都还没拿出来呢。”  我低头默默地把粥喝完,放下碗。  锦城的风俗总是让我诧异。人死后要在家里摆上整整七天的酒席,气氛喜庆得几乎让人忘了厅堂里那巨大的冷冰冰的棺材。  从傍晚开始,我便一直待在曾祖父的房间里。天色渐渐地暗下来,我并不想开灯。窗外,每个人看似都忙得不可开交,父母忙着准备宵夜的餐具,瓷质的碗和勺子相互碰撞发出的声音在房间里竟也听得清清楚楚。

  客车开始穿过一条长长的隧道。  夜幕降临后,隧道壁上的灯光变得异常明亮,半封闭的空间里,风声也显得格外凄厉。车内一片漆黑,空气里始终飘荡着一股酸味糖果与烟草掺杂在一起的味道。我蜷缩成一团,像只停歇在陆地的秃鹰。  “江孟,老头子好像死了。”  三个小时前,江敬之的一个电话冻结了我全身上下所有的细胞。收拾好行李,我买来长途车票,然后上车,整个过程顺畅得让我诧异,像是操练已久似的。躺在卧铺上时,我突然想起曾祖父拄着拐杖在弄堂里来回走动的场景。93岁高龄的他走得极其缓慢,拐杖一下一下敲击着石板路,发出沉闷得让人毛骨悚然的声音。终于要死了吗?我短促地哼了一声。  客车穿过隧道后,周围又一次暗沉下来,偶尔经过的汽车投来两道刺眼的灯光。我伸手拉了拉外套的领子,稍稍裹住裸露出来的脖颈。  “没气了。”半夜两点多,江敬之的短信出现在收件箱里。  锦城不是一个干净的地方。我睁着眼睛,看着高速公路上的告示牌越来越频繁地出现锦城的字样,天空从深黑渐渐变为浅灰。又一个清冷的早晨。  收拾好行李从车上下来,远远地就看见江敬之一身黑衣地站在雪地里。  “江孟。”江敬之喊道。他已经很久没叫我姐了。也许这是已经18岁的他选择的成熟的方式,我时常这样自欺欺人地安慰自己。  深吸了口气,我对江敬之说:“家里现在应该很忙才对,你何必来接我,我又不是不认路。”余光里,江敬之微微低着头,脖子上的大针织围巾遮住了半张脸。  “那些事花点钱就好了。终于少了个累赘,再忙也高兴。”他无比平静地向我娓娓道来,“不过还真像做梦一样,一觉醒来人就没了,以前反而怎么都死不了。”  “死是迟早的事。”我低低应了一句。这是曾祖父说过的话,他一直是个安静从容的人。  曾祖父的房间在一楼的楼梯边。那是一间又小又脏的储物室,梅雨季节的时候,霉变味总是特别地浓重。自从曾祖父被诊断出患有老年痴呆症后,便被遗弃在那。他常背对着门坐在带着霉变味的床边发呆,一坐就是一上午。祖母心情好的时候,会端着饭菜去他房间。一般时候,祖母只是敲敲房间的门,扔下一句“吃饭了”便走了。但这其实是无用功,因为曾祖父的耳朵一只是聋的,另一只相当于是聋的。然而,即使知道曾祖父听不见,祖母也会尽职尽责地每次开饭前都知会他一声。表面上,祖母是个善良的人。但我知道,她只是为了心安。  父母在凌晨时已经回到了锦城,忙碌地张罗着曾祖父的后事。  棺材后面的长木桌上放着两只巨大的白色蜡烛,蜡烛的中间是曾祖父的彩色遗照。照片上的曾祖父满脸的喜气,曾经过分突出的颧骨突然变得平滑并富有光泽,看起来是一副活得很滋润的样子。曾祖父便是用这样可笑而可悲的表情看着在初冬里突然热闹起来的锦城。  “你说这老头怎么就没点积蓄?”祖母从曾祖父的房间里出来。曾祖父的房间基本已经被清空,只剩一张床架,一张桌边掉了漆的木桌和一个木质的古董衣柜。  “怎么可能没有!大概是放在什么地方了,去得太突然了便来不及拿出来。”祖父低声说道。我回头瞥了一眼江敬之,他坐在厨房的矮凳上默默地扒了口饭。  曾祖父去世的那天晚上,祖母被楼下的窸窣声吵醒,下楼梯时发现曾祖父房间的门大开着。起初还以为是遭贼了,等祖母走到门口,她才看见曾祖父趴在床边,身体已经颤抖得像秋风里的干枯的落叶。  “我看他就是不想拿出来,要不然那天晚上怎么不说?两个小时就只知道喘气。”祖母倏然间变得烦躁起来,“连死了也要折磨活着的人。”  “要死的人脑子可能不太清楚吧。”我忍不住说了句话。在曾祖父尸骨未寒的时候就说这样的话不禁让人觉得心寒。  “你是不知道的,”祖母抬头看了我一眼平静地说,“人死前那会儿脑子最清楚了。”  突然,“啪”的一声,江敬之手里的碗滑落砸在地上。  夜晚来得特别早,也特别彻底。  “这被子是新的,你放心盖吧。”祖母抱着一团棉被走进房间。  “怎么拿新的?以前的被子呢?l,我说。  “上次你太爷说冷,那被子反正也旧了,就先拿去让他盖了。”  “那……”  “那被子你就别要了,都用过了。”祖母略有些不耐烦地说,“过几天还要拿去烧掉。”  我不再说什么,似乎也不需要说什么。人既然已经死了,活着的痕迹自然留不得。  我睁着眼睛看着天花板,浑浑噩噩地过了第一夜。即使房间里充满着暖气,我还是躲在被窝里瑟瑟发抖,直到江敬之开门把我叫起。  “他们叫你下去帮忙。”江敬之的棉拖鞋踩在木质地板上发出的噔噔声音忽然变得刺耳起来——那是曾祖父做的棉拖鞋,这个怪异的老头总会去干些女人做的手工活。  他在床前站了一会儿,然后走到门口,默默把门关上。接着,便没了声音。 我磨磨蹭蹭地下楼,一眼便看见祖母站在曾祖父房门前一脸悲恸地从那不怎么眼熟的亲戚的手里接过礼金。空气里似乎飘荡着一股纸币的气味。所谓的悲伤不过是一缕空气,开了窗便被挤出屋外。  我面无表情地拖着步子走进厨房喝了口已经微凉的粥,抬头瞄了一眼橱柜上端新放上去的曾祖父的遗照。大概是某个街坊也跟着进来,像是安慰般轻拍了拍我的肩膀略带感叹地说:“你太爷拍照还真是好看啊。”  我装出一副谦逊的样子微笑着点头应和,之后又几乎抑制不住地冷冷地扯了扯嘴角。明明是一个瘦骨嶙岣的像具行尸走肉的老头,稍稍伪装便成了谁家生活富足晚年安乐的阔老爷。用一张虚假的照片替换凄凉的暮年,是多么合算的交易。  “听说你家那谁在那什么银行工作是吧。”祖母端着几个空碗走进厨房,装作无意地对那位街坊提起,“能不能叫他帮个忙。你看吧,这老头死太急了连钱都还没拿出来呢。”  我低头默默地把粥喝完,放下碗。  锦城的风俗总是让我诧异。人死后要在家里摆上整整七天的酒席,气氛喜庆得几乎让人忘了厅堂里那巨大的冷冰冰的棺材。  从傍晚开始,我便一直待在曾祖父的房间里。天色渐渐地暗下来,我并不想开灯。窗外,每个人看似都忙得不可开交,父母忙着准备宵夜的餐具,瓷质的碗和勺子相互碰撞发出的声音在房间里竟也听得清清楚楚。


相关内容

  •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案
  • 一.导课揭题,板书课题. 1.启发学生回忆背诵过的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2.引出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 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3.介绍作者:杜牧,字牧之,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 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了一些 ...

  • 五河:唐宋云霓话十景
  • 五河有着悠久历史.西汉置虹县,东汉为夏丘,至宋朝始称五河,至今已九百多年.境内遗迹众多,十万年前淮河古菱齿象化石在这里出土,严小姐墓古韵犹存,五河民歌被列入国家非遗名录,文化遗存十分丰厚. 五河自然景色壮美.淮.浍.漴.潼.沱五水在此聚汇,营造出别样的皖北水乡景致,湖光山色,鱼翔鹭飞,兼具南北风情, ...

  • 泪水早已淹没了,再也没有人可以看到我的悲伤 爱情的伤感的句子
  • 轻指偷捻,琴音凝涩,再没有了往日的一曲飘袅.原来旋律是有生命的,只在有情的心灵里蜿延生长. 烟雾缭绕,平滑而委曲地飘忽,思绪样的轻盈,命运般的幻变.原谅我吧,说过了不再抽烟,却终于割舍不去那份似若知己的温度. 苦与香在吞吐间交替,借以舒缓淤塞在心的痛.脉管里翻滚着尖利的砂砾,不停地研磨着那些珍贵的日 ...

  • 雪花飘飘-- - 散文 - 红袖添香
  • 雪花飘飘-- 文 / 雪地梧桐 这是雪天能带给人温暖的文字.思绪悠然,文如流水,"儿时的欢乐时光.成长的痕迹",今日淡淡的感伤,在眼前一一上演-- 雪是傍晚时分下起来的,伴着灯火的光线,雪粒飘洒如碎纸纷飞,扑扑瑟瑟之声轻敲着窗台和落叶的残枝.为了御寒而静卧取暖,感受才愈加温馨.冬 ...

  • 散文精选:我的风景在远方
  • 编辑:阅读时间编辑部发布日期:2016-01-17 一直喜欢漂泊.一直喜欢流浪.一直向往遥远的远方. 一直喜欢出行.一直喜欢跋涉.一直仰慕他乡的风光. 一直喜欢攀登,一直喜欢涉水.一直欣赏那奇异地方. 仿佛是冥冥之中的牵引,犹如宿命论中的必然,远方,就这样魂牵梦绕地在心头.在梦里.一路走远.每每此刻 ...

  • 描写心情不好的话
  • 1. 那些曾经以为念念不忘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过程里,被我们遗忘了. 2. 当我倔强地独自背上行囊开始我全新的路程,我知道,只要仅有的几个朋友站在我身后凝望.他们的眼神像落日一样苍茫而深远,让我觉得沉重. 3. 离开,让一切变得简单,让一切有了被重新原谅的理由,让我们重新来过. 4. 记忆想腐烂

  • 时光流沙,长梦阑珊
  • 时光太瘦,指缝太宽,岁月如指尖的流沙.半夏锦年,那些雨季的潇湘,那些花季的嫣然,都在记忆的长河里沉淀,在午夜梦的影子里芊芊缠绵.逝水滔滔,流年荏苒,红尘却一如从前--抹不去,你的脸„„那年,秋意正浓,一丝朦胧的星光送你入了我的梦,便有一道靓影点缀了夜里所有的风景.我小心地将一幕幕美丽的画面珍藏,满心 ...

  • []梅花诗全解
  • 全解<梅花诗> 来源: 2010-07-14 点击: 复制地址给好友 人们常说的:"一年之际在于春,一天之际在于晨,一生之际在于勤"出自于宋人邵雍. 邵雍,字尧夫,谥号康节,生于北宋真宗四年的河北范阳,即公元1011年,后随父移居共城,晚年隐居在洛阳.卒于神宗十年,即 ...

  • 风吹大地(组诗)
  • 他们老了 他们把儿女们都活老了 把一个村子都活老了 把比他们更老的老人活得没有影子了 老风吹着老阳光晒着 过去的日子也像老牙齿一样 一个个都丢得差不多了 摔打着老胳膊老腿 走在高高的辈份上 就像走在高高的悬崖边上 一村子的人都在为他们担心 至于远离他们的儿女 总感觉他们是装在破衣袋里的两粒豆子 怕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