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县实验中学初二数学公开课
东乡县实验中学初二数学公开课
授课人:艾平凡 时间:2011.9.15 第3周 授课班级:八年级
东乡县实验中学初二数学公开课
授课人:黄树华 时间:2011.9.22 第4周 授课班级:八年级
课题:4.4矩形、正方形(1)矩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矩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别条件.2.提高对矩形的性质和判别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能力目标:经历探索矩形的性质和判别条件的过程,在直观操作活动和简单的说理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主观探索习惯,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在操作活动过程中,加深对矩形的的认识,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矩形的性质和常用判别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难点是矩形的性质和常用判别方法的综合应用。 课型:新授课;教法:探索发现法;教具: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框架、三角板;
作业:1. P99习题4.6第1、2、3题;2. 预习内容: P99---P100
预习提纲: (1).正方形的定义;(2).正方形的性质;(3).正方形的判别.
东乡县实验中学初二数学公开课
授课人:张爱荣 时间:2011.9.29 第5周 授课班级:八年级
课题:4. 7中心对称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已经认识了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其性质,因此在学习中心对称图形时可以进行比较。另外,学生还掌握了一些常见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例如平行四边形、矩形、圆形、正方形等,所以在研究这些图形的中心对称性时是有帮助的。
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实例,可以作为这一节课的活动基础。 二、学习任务分析:
基于已有了研究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以及旋转知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在于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及其性质,难点在于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会判断哪些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并且还要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会寻找生活中的中心对称图形,会分析各种图案,标志是中心对称图形,还是轴对称图形。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经历观察发现中心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以及性质的过程,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2)会判断一些常见图形是否是中心对称图形。(3)会判断生活中的一些图案,图标是否具有中心对称性。(4)学会运用数学眼光分析身边事物的能力。(5)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及其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会判断哪些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分为6个环节:第一环节:课前准备——收集图案、图标;第二环节:引入;第三环节:探究析知
第四环节:练习提高;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学生课前收集一些图案,图标等。 以4人合作小组为单位,开展收集图案活动: (1)美丽图案;(2)各车的标志;(3)商标; 活动方式:提前准备
活动目的:通过以上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眼光分析周围世界。 第二环节:情境引入
在学生收集到的图案中,首先请学生先选择出是轴对称图形的图案,与学生共同回顾轴对称图形
的知识。然后,教师挑出具有另一种对称性的图案(中心对称的),引入课题。
第三环节:学习新知
1.探究活动:平行四边形ABCD
多媒体演示过程:连结对角线AC,BD 交点为O ,确定原来平行四边形的位置,然后使它绕着点O 旋转180°。
2.提出问题:(1)此时的平行四边形是否与原来的图形重合?(2)旋转中心,旋转角各是多少? (3)为什么旋转后的平行四边形会与原平行四边形重合?
3.定义概念:像平行四边形这样,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固定点旋转180°后能与原图形重合的图形叫中心对称图形,这个固定点叫对称中心。
观察与思考:设点是某个中心对称图形上的一点,绕对称中心0旋转180°后,它变成了点B ,点A 与点B 就是一对对应点,且OA=OB
结论:中心对称图形上的每一对对应点所连接的线段都被对称中心平分。 做一做:
(1)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吗?如果是,请找出它的对称中心,并验证作的结论。因此还可以验证平行四边形的哪些性质?(2)线段是中心对称图形吗?对称中心是什么?
(3)你还能找到哪些常见的几何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它们的对称中心是什么? 活动方式:1)四人小组活动,合作交流:2)全班讨论
活动目的:尽可能多地找出常见的图形进行知识归纳,其中包括矩形,菱形,正方形,正三角形,圆等。
议一议:1)下面的扑克牌中,哪些牌的牌面是中心对称图形吗? 红桃2 黑桃9 方片J 黑桃8 梅花3(答:黑桃K ,方片9); 2)再举出生活中的一些中心对称图形 第四环节:练习提高:随堂练习1,2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中心对称图形;2)像线段、平行四边形、圆、偶数边的正多边形就是中心对称图形;3)会辨认生活中哪些图案是中心对称图形;
第六环节:作业布置:习题4.12 3 四.教学反思
中心对称图形比轴对称图形难理解和为学生所接受,因此应该充分运用多媒体动画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并能认识到生活中哪些图案是中心对称图形为了发展学生兴
趣,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图案设计,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提升学习水平和能力。
授课人:熊新金 时间:2011.10.20 第8周 授课班级:八年级
第五章 第三节 变化的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1.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的轴对称和中心对称之间的关系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2.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已知轴一边的图形或坐标确定另一边的图形或坐标。
2. 能力目标:1通过对称轴左边的图形,观察得出右边的图形,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
2 通过图形的轴对称,中心对称等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研究有趣的图形,学生能进行探索和创造,把学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现实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
1. 重点:图形关于对称轴的对称图形,并能写出所得图形相应各点的坐标。
2.难点:作某一图形关于对称轴的对称图形关键:作某一图形关于对称轴的对称图形。 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 教具:课件
东乡县实验中学初二数学公开课
授课人:于玲红 时间:2011.10.27 第9周 授课班级:八年级
东乡县实验中学初二数学备课组
授课人:熊新金 时间:2011.11.17 第12周 授课班级:八年级
课题:§6、4 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两个条件确定一次函数。2.能根据所给信息(图像、表格、实际问题等)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对正比例函数及一次函数表达式的探求过程,培养学生对数学对象进行思考的习惯,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经历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信息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
教学难点 用一次函数知识解决有关现实问题。
三、课型 新授课;四、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五、教具 多媒体 六、教学设计
东乡县实验中学初二数学公开课
东乡县实验中学初二数学公开课
东乡县实验中学初二数学公开课
东乡县实验中学初二数学公开课
东乡县实验中学初二数学公开课
东乡县实验中学初二数学公开课
东乡县实验中学初二数学公开课
授课人:艾平凡 时间:2011.9.15 第3周 授课班级:八年级
东乡县实验中学初二数学公开课
授课人:黄树华 时间:2011.9.22 第4周 授课班级:八年级
课题:4.4矩形、正方形(1)矩形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矩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别条件.2.提高对矩形的性质和判别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能力目标:经历探索矩形的性质和判别条件的过程,在直观操作活动和简单的说理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主观探索习惯,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在操作活动过程中,加深对矩形的的认识,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矩形的性质和常用判别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难点是矩形的性质和常用判别方法的综合应用。 课型:新授课;教法:探索发现法;教具: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框架、三角板;
作业:1. P99习题4.6第1、2、3题;2. 预习内容: P99---P100
预习提纲: (1).正方形的定义;(2).正方形的性质;(3).正方形的判别.
东乡县实验中学初二数学公开课
授课人:张爱荣 时间:2011.9.29 第5周 授课班级:八年级
课题:4. 7中心对称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已经认识了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及其性质,因此在学习中心对称图形时可以进行比较。另外,学生还掌握了一些常见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例如平行四边形、矩形、圆形、正方形等,所以在研究这些图形的中心对称性时是有帮助的。
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实例,可以作为这一节课的活动基础。 二、学习任务分析:
基于已有了研究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以及旋转知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在于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及其性质,难点在于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会判断哪些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并且还要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会寻找生活中的中心对称图形,会分析各种图案,标志是中心对称图形,还是轴对称图形。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经历观察发现中心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以及性质的过程,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2)会判断一些常见图形是否是中心对称图形。(3)会判断生活中的一些图案,图标是否具有中心对称性。(4)学会运用数学眼光分析身边事物的能力。(5)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及其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会判断哪些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分为6个环节:第一环节:课前准备——收集图案、图标;第二环节:引入;第三环节:探究析知
第四环节:练习提高;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学生课前收集一些图案,图标等。 以4人合作小组为单位,开展收集图案活动: (1)美丽图案;(2)各车的标志;(3)商标; 活动方式:提前准备
活动目的:通过以上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眼光分析周围世界。 第二环节:情境引入
在学生收集到的图案中,首先请学生先选择出是轴对称图形的图案,与学生共同回顾轴对称图形
的知识。然后,教师挑出具有另一种对称性的图案(中心对称的),引入课题。
第三环节:学习新知
1.探究活动:平行四边形ABCD
多媒体演示过程:连结对角线AC,BD 交点为O ,确定原来平行四边形的位置,然后使它绕着点O 旋转180°。
2.提出问题:(1)此时的平行四边形是否与原来的图形重合?(2)旋转中心,旋转角各是多少? (3)为什么旋转后的平行四边形会与原平行四边形重合?
3.定义概念:像平行四边形这样,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固定点旋转180°后能与原图形重合的图形叫中心对称图形,这个固定点叫对称中心。
观察与思考:设点是某个中心对称图形上的一点,绕对称中心0旋转180°后,它变成了点B ,点A 与点B 就是一对对应点,且OA=OB
结论:中心对称图形上的每一对对应点所连接的线段都被对称中心平分。 做一做:
(1)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吗?如果是,请找出它的对称中心,并验证作的结论。因此还可以验证平行四边形的哪些性质?(2)线段是中心对称图形吗?对称中心是什么?
(3)你还能找到哪些常见的几何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它们的对称中心是什么? 活动方式:1)四人小组活动,合作交流:2)全班讨论
活动目的:尽可能多地找出常见的图形进行知识归纳,其中包括矩形,菱形,正方形,正三角形,圆等。
议一议:1)下面的扑克牌中,哪些牌的牌面是中心对称图形吗? 红桃2 黑桃9 方片J 黑桃8 梅花3(答:黑桃K ,方片9); 2)再举出生活中的一些中心对称图形 第四环节:练习提高:随堂练习1,2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中心对称图形;2)像线段、平行四边形、圆、偶数边的正多边形就是中心对称图形;3)会辨认生活中哪些图案是中心对称图形;
第六环节:作业布置:习题4.12 3 四.教学反思
中心对称图形比轴对称图形难理解和为学生所接受,因此应该充分运用多媒体动画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并能认识到生活中哪些图案是中心对称图形为了发展学生兴
趣,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图案设计,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提升学习水平和能力。
授课人:熊新金 时间:2011.10.20 第8周 授课班级:八年级
第五章 第三节 变化的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1.经历图形坐标变化与图形的轴对称和中心对称之间的关系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数形结合意识.2.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已知轴一边的图形或坐标确定另一边的图形或坐标。
2. 能力目标:1通过对称轴左边的图形,观察得出右边的图形,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
2 通过图形的轴对称,中心对称等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研究有趣的图形,学生能进行探索和创造,把学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现实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
1. 重点:图形关于对称轴的对称图形,并能写出所得图形相应各点的坐标。
2.难点:作某一图形关于对称轴的对称图形关键:作某一图形关于对称轴的对称图形。 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 教具:课件
东乡县实验中学初二数学公开课
授课人:于玲红 时间:2011.10.27 第9周 授课班级:八年级
东乡县实验中学初二数学备课组
授课人:熊新金 时间:2011.11.17 第12周 授课班级:八年级
课题:§6、4 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两个条件确定一次函数。2.能根据所给信息(图像、表格、实际问题等)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对正比例函数及一次函数表达式的探求过程,培养学生对数学对象进行思考的习惯,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经历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信息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
教学难点 用一次函数知识解决有关现实问题。
三、课型 新授课;四、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五、教具 多媒体 六、教学设计
东乡县实验中学初二数学公开课
东乡县实验中学初二数学公开课
东乡县实验中学初二数学公开课
东乡县实验中学初二数学公开课
东乡县实验中学初二数学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