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技术创新主体间的激励关系研究

作者:杨建君李垣

科研管理 2004年08期

  中图分类号:F273.1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技术创新主体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对技术创新主体的研究是技术创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方面,国内外已有不少学者对技术创新主体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从熊彼特时代的“企业家作为唯一的创新主体”到德鲁克时代的“从单一主体到多主体”,从多个个体走向组织作为创新主体[1]。技术创新活动是不同主体间的协同,强调培养主体间的协作精神,同时也强调企业家在技术创新决策中的重要作用[2]。也有人从产权的角度探讨技术创新中的激励问题[3]。可以看出,人们对技术创新主体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但是多数研究中注重主体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过多的强调了激励措施与方法,对激励者与被激励者之间的关系关注不很够,特别是忽视了股东这样一类创新主体。

  技术创新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个主体的相互支持与合作才能完成。技术创新不但要考虑各个主体,而且还要考虑一级对一级的激励关系,即链式激励。在技术创新活动中,有人强调企业家的作用,认为企业家是关键;有人强调研发人员的作用,因而要凸现研发人员的作用。有人认为企业家收入与贡献相差太远,缺少激励;有人认为对科技人员要实行重奖,似乎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应该说,无论是强调企业家的作用还是强调研发人员的作用,都是有道理的,但股东在技术创新中所发挥的作用往往被人们所忽视。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联结点,其中股东、企业家和研发人员是这些利益相关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依据现代企业理论的观点,对股东、企业家和研发人员之间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激励关系作一初步探讨。

  2 关于技术创新主体的分类与描述

  一项技术创新活动从决策到成功涉及到许多主体的参与,包括创新投资主体,创新决策主体、创新研发主体、生产创新主体以及市场创新主体等,如上所述,本文将集中讨论投资主体、决策主体和研发主体三者之间的激励关系。

  2.1 技术创新的投资主体—股东

  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股东是公司物质资本或货币资本的投入者。股东掌握了企业的物质资料和多种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其根本目的就是资本增值和资本效益最大化。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股东对技术创新的过程并不太关心,它最为关注的是技术创新到底能为其带来多大的经济收益,技术创新的风险究竟有多大等。有了这种目标,股东会对技术创新结果投入极大的热情,而一般不直接参与具体的技术创新活动。虽然个别大股东关心公司的技术创新过程,但这些大股东一定是有动力且有能力干预董事会事务,从而达到控制技术创新活动的目的[4]。因此,绝大多数股东从对公司的投入上会间接左右公司的技术创新活动,比如在一个较为完善和有效的资本市场中股东在股市上买卖股票,会对创新人员特别是创新决策者带来压力。另外,企业有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对决策者进行创新内容和创新方式的选择将有重要的影响,比如选择产品创新还是工艺创新,自主创新还是合作创新等,资金将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2.2 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企业家

  毫无疑问,企业家是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重要主体,其重要性尤其体现在创新决策上。技术创新决策既是企业家的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又是企业家的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这里所说的企业家作为创新决策主体,并不是说企业的一切创新决策都由其一个人说了算,而是指企业家在创新活动中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企业家在进行创新决策时,首先要对快速变化的市场反映敏感,其次要依据所掌握的资源与能力状况当机立断,快速决策,并能够迅速组织实施。简单的讲,这个决策过程就是判断选择做什么和不做什么,当然也包括如何做等事宜。由于技术创新活动有很大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同时又面临来自股东和市场竞争的压力,所以,企业的创新决策往往非常谨慎。企业家进行技术创新决策时,首先必须对企业面临的问题,企业的技术状况,社会的科学技术发展情况,行业技术的发展趋势与竞争对手的情况,社会的经济、政治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还要对解决企业技术问题所采取的具体项目、具体方案进行研究。这个研究过程还有可能要借助外部的力量。在此基础上,对技术创新的具体项目和具体实施方案进行比较,权衡利弊,择优做出最后决策。在完成这个决策过程中,企业家必须对股东和研发人员这两类主体给予足够的重视。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扮演了一个承上启下的角色。

  2.3 技术创新的研究开发主体—研发人员

  研发人员是技术创新具体研究开发工作的直接承担者。研发人员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参与决策,即对决策的项目逆行技术方面的论证,并对决策的内容提出相关建议供决策层参考。另一是具体实施,这是研发人员参与技术创新活动的主要方面。研发人员在领到技术创新的任务后,按照创新方案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新产品的研制或对现有的工艺进行改进,把技术可能性变成现实。这一方面的工作由两个环节构成,前面环节是技术系统的研究试制,制出样品;后面环节是中间试验,研究进入生产和工艺系统的稳定阶段。技术系统试制成功之后,接下来就是中间试验的检验和改进。中间试验已不是纯粹的技术过程,它是技术与生产的交界处。这个环节实际上是研发人员和生产人员的交接口。研发人员在完成这一活动中,并不是被动的、机械的执行企业已制定的决策,而是不断地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甚至对已经做出的决策提出修改建议等。完成这两个方面的工作,要求研发人员既要掌握技术试验原理和方法,还要掌握生产原理和经济效益优先原则,不仅要实现预定的技术功能,而且还要经济地实现预期的技术功能等。

  3 股东对企业家、企业家对股东的激励关系

  3.1 股东对企业家的激励关系

  在市场经济中,主体投入生产过程的任何要素,都有索取报酬的权力。企业家是生产活动中的重要要素之一。企业家在创新活动过程中投入的人力资本、具体劳动和所承担的风险成本,都应得到相应的经济回报。市场经济是讲经济利益的,人们在交易过程中的行为,都同他们的利益相关,企业家也不例外。因此,对企业家也有一个激励问题,即股东通过代表其利益的董事会如何最大限度的调动企业家的创新积极性,实现熊彼特所赋予的企业家创新职能,同时也要通过一些措施约束企业家背离股东利益的行为,从而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企业家实施技术创新行为,有相当的驱动力缘于对自身利益的追求。这些利益既可以表现为物质形态,又可以表现为非物质形态。因而对企业家进行激励时,必须适应企业家的需要和利益。因此,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对企业家的激励制度是董事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激励过程是增强企业家创新动机,提高其创新能力,赋予其创新权力,合理分担创新责任的过程。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否成功,不但与企业家的创新动机和创新能力有关,而且与企业家所拥有的权力有关,当然也与其承担的责任相关。下面我们集中从物质利益激励、能力激励和权力激励三方面来讨论股东(通过董事会)对企业家的激励行为。

  3.1.1 物质激励

  物质激励是以经济手段来激发人产生动力,是一切激励方式中最为基本的也是一种最为有效的激励手段,也是股东对企业家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可以实施的一种基本激励方式。物质激励通过对人们物质欲望的满足,来刺激人们产生行为动机。物质激励的方法主要包括对企业家实施与创新活动相联系的期权、股份、工资、福利、产权、奖金等制度。对于物质激励,什么样程度的激励比较合适,很难去确立一个固定的标准,但从激励企业家技术创新的需要来看,至少要考虑到利益分配要与企业家的贡献、企业家的创新能力、企业家的市场价值以及所进行的技术创新的特点等因素联系起来。当然,在这些因素当中,企业在不同的情况下考虑的重点可以有所不同。

  技术创新的结果与企业家的物质利益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技术创新的结果又关系着股东的最终收益。股东是企业风险的最终承担者。如果股东不能从技术创新的成果中得到回报,也就很难谈得上对企业家的物质激励。

  3.1.2 能力激励

  能力激励是以提高主体能力和促进主体能力的发挥为激励手段。能力是现代社会人们赖以生存的资本之一,能力的有效发挥,既可以给人们带来物质利益等,也可以使人在与别人的竞争中获得信心满足和尊重。在一个竞争的社会里,人们有对能力提高和能力发挥的需求。作为充满创新欲望和挑战未来世界的企业家,对其能力的提高和发挥更具诱惑力。企业家对其能力的发挥,实际上也是自我实现的一种表现。代表股东利益的董事会可以通过给企业家提供压力、机会、按能力付酬、公平竞争等方式来实现提高企业家能力和发挥企业家能力的激励目的。

  企业家创新能力的大小,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结果影响极大,因此,培养和提高企业家的能力这对保障股东和其他创新主体的利益也极为重要。但是,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家,和任何人一样,也都有一定的初始能力状态,但这个初始能力状态并不一定能完全胜任一个特定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一个企业家所需要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多方面的,如对环境的敏感程度、快速判断与决策能力、有效的组织实施等。这些能力需要的知识和经验支持也是多方面的,而且企业家发挥这些能力要与具体环境结合起来。合理的能力激励制度,能使企业家能力不断提高,这对企业家作出正确的决策,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实现成功的创新,进而取得一个理想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3.1.3 权力激励

  技术创新过程中,权力激励是指赋予或承认企业家在冀职责范围内支配和指挥企业创新行为的一种对事物的影响力。权力不仅是创新活动的基本条件,权力也能使企业家赢得某种地位和尊重,可以满足他的精神需要,特别是对那些权力欲望极高的人来说,更是如此。权力对企业家来说,既是一种追求,更是实施创新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权力不仅和能力相联系,而且还常常与物质利益以及企业家的在职消费等联系在一起。掌握权力的人对物质和非物质表现形态的收益拥有支配权,当然也给掌握权力的人带来相关收益。因此,权力是企业家的追求对象之一。股东对企业家的权力激励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制订各种与权力相关的制度体系,如保障企业自主经营的制度、对一些技术创新的自由决策制度、对人员的自主调配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以及董事会赋予的其它权力制度安排等来实现的。

  在权力结构中,影响企业家进行技术创新活动最主要的权力是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因此,权力激励最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落实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这在完善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企业家的这种经营自主权一般是可以得到保障的。可见,构建一套较为完善的权力分配制度,能使企业家拥有足够的权力和动力来从事技术创新活动,从而保证创新活动的成功是相当重要的。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这里讲要给企业家以权力激励,并不是说就不对企业家的权力进行监督和约束,只是本文不作探讨罢了。

  3.2 企业家对研发人员的激励关系

  在企业中,研发人员往往掌握着关键资源和核心能力,且直接承担着技术创新活动中的开创性任务。因此,企业家能否调动研发人员的积极性,激发研发人员的创新欲望和创新动力,这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研发人员的激励方式也有许多,如物质激励、能力激励、权力激励和环境激励等多种手段,但我们认为物质激励和环境激励是最为重要的。

  3.2.1 物质激励

  对研发人员的物质激励和对企业家的物质激励并不完全相同。对研发人员而言,这里所讲的物质激励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是一般收入激励,主要是绩效工资;二是期权股份激励。绩效工资激励主要是将研发人员的收入与研发绩效相挂钩的一种报酬分配方法,使研发人员的部分收入水平和其正在进行的技术创新项目的成功程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实际操作当中,企业家可以通过与研发人员在公司允许的框架内,与研发人员就工资收入的有关分配原则、分配方案以及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情况的处理准则等达成一致。通过工资收入的分配,企业家与研发人员之间建立了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这样会提高研发人员工作积极性,也会使研发人员对技术创新的过程和结果给予高度的负责。一项成功的技术创新,企业家从这些创新的收益中拿出一部分返还给研发人员,从人力资本激励的角度来讲,他们得到的是人力资本收入,而非一般的劳动收入。这样做,更表明企业对人的重视,还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

  物质激励的另外一种方式是给研发人员以一定的股权。首先,在股份制企业,从用股权分享的方法来实现对研发人员的持续激励。企业从总股本中拿出一部分股权让研发人员来认购,从而体现对研发人员的创新能力的重视,真正实现研发人员以知识资本参与分配。另外,由于研发人员拥有股权,这实际上把研发人员的创新行为与其个人的长远利益联系起来,当然也与企业的长远发展联系起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研发人员创新行为的短期性。还有,一项创新决策作出后,具体的问题就由研发人员来完成。研发人员在完成技术创新过程中,他们掌握着一些微观信息,对于一些具体的创新环节企业家并不了解也不可能了解,这样对研发人员的监督就很困难,所以,当研发人员拥有股权后,就有一种自我激励和约束的机制,保证其创新活动很好地进行。

  3.2.2 环境激励

  这里所说的环境激励包括,一是创造比较宽松的创新氛围,二是提供更多的创新机会。人们已经认识到,大量的技术创新成果是研发人员在一种氛围宽松的环境中产生的。这就需要企业家能够为创新人员提供这种环境氛围。技术创新活动不能受太多的条条框框约束,要大胆的去设想与试验。创新本身有风险,有可能会失败。大量的研究表明,一项成功的技术创新平均来自于上万个初始设想,可见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创新工作氛围,虽然不能说创新就不能成功,但这种创新活动往往会很被动,甚至欲速则不达。另外,给研发人员提供更多的创新机会,即为研发人员提供一个自我实现的机会也很重要。研发人员一般都具有强烈的事业心与社会责任感,最大的愿望莫过于他们的技术才能得以施展并得到别人的认可,因此,给他们一个机会可能比其他激励方式更能起作用。比如,对技术精湛的中年研发人员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要委以重任,让他们能充分施展才华;对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研发人员要让他们在理解和鼓励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干。当然,强调环境和机会激励这并不是说他们不追求物质利益,但如果仅有物质利益激励,缺乏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物质激励也会大打折扣。因此,企业家如果能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就会充分发挥研发人员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作用,从而加大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力度和转变速度。

  4 一个模型:循环激励链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组契约的组合,是利益相关者的纽带。在这些利益相关者当中,股东、企业家和研发人员是三类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完成这项工程中涉及到许多参与主体。毫无疑问,股东、企业家和研发人员是三种重要的主体。他们在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又共同配合,实现企业预定的创新目标。股东作为创新资源的投入主体投入实物资本和货币资本,企业家作为创新决策主体和组织实施者发挥他们人力资本的管理才能,拥有关键资源与核心能力的研发人员则直接参与了具体的产品与工艺创新过程。除了以上三类主体之外,还有生产创新主体、市场创新主体等。不管那类创新主体,他们都直接或间接的参与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既然如此,他们就要分享创新的成果,由此形成了以股东、企业家和研发人员为核心的参与和利益主体群。

  以上的分析告诉我们,股东以利润最大化为准则,追求更多的投资回报。他们要激励企业家充分发挥其经营管理的才能。企业家既要受股东利益要求的约束,同时又要构筑自身的“企业家帝国”,还要指挥和激励研发人员实现企业预定的创新目标。企业的技术创新目标最终能否完成,关键掌握在研发人员手里,如果创新最终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特别是没能带来预期的商业价值,股东也就没有回报。所以,股东要通过收益分配(物质激励)、能力培养(能力激励)和权力分配(权力激励)制度等来达到对企业家激励的目的,企业家也要通过物质激励和环境激励等手段来充分调动研发人员的积极性,这个激励过程虽然不是线性的,但却一环连着一环。当然,这些激励手段的运用还要受到其它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出,股东对研发人员也有间接的激励作用。股东激励企业家。企业家激励研发人员,研发人员再通过其他创新主体将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市场化,然后给股东以回报,才有股东给企业家包括研发人员进一步激励的物质基础,这样一个过程形成一个重要的创新“循环激励链”,如图所示。这个链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技术创新能否成功。只有当这些层递间的激励到位时,彼此间的利益冲突才会减少,企业创新成功的概率也会大大提高。

  

  图 股东、企业家、研发人员的循环激励模型

  5 小结

  本文简要分析了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股东、企业家与研发人员之间的激励关系,这个激励过程形成了一个简单的循环链,当然,可以肯定地讲,这个循环一定是开放式的。我们在讨论股东对企业家,企业家对研发人员的激励关系时,也并没有否认事实上存在着的其他主体与之相关的激励关系。本文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于,当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活动时,必须充分重视股东这个重要的主体,这对正在进行技术创新或将要进行技术创新行为的企业来讲,积极处理好股东、企业家和研发人员的激励关系从而实现预定的创新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介绍:杨建君,李垣,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西安 710049 杨建君(1963-10),男(汉),内蒙兴和人,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技术创新。 李垣(1961-10),男(汉),云南曲靖人,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导,研究方向:技术创新。

作者:杨建君李垣

科研管理 2004年08期

  中图分类号:F273.1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技术创新主体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对技术创新主体的研究是技术创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方面,国内外已有不少学者对技术创新主体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从熊彼特时代的“企业家作为唯一的创新主体”到德鲁克时代的“从单一主体到多主体”,从多个个体走向组织作为创新主体[1]。技术创新活动是不同主体间的协同,强调培养主体间的协作精神,同时也强调企业家在技术创新决策中的重要作用[2]。也有人从产权的角度探讨技术创新中的激励问题[3]。可以看出,人们对技术创新主体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但是多数研究中注重主体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过多的强调了激励措施与方法,对激励者与被激励者之间的关系关注不很够,特别是忽视了股东这样一类创新主体。

  技术创新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个主体的相互支持与合作才能完成。技术创新不但要考虑各个主体,而且还要考虑一级对一级的激励关系,即链式激励。在技术创新活动中,有人强调企业家的作用,认为企业家是关键;有人强调研发人员的作用,因而要凸现研发人员的作用。有人认为企业家收入与贡献相差太远,缺少激励;有人认为对科技人员要实行重奖,似乎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应该说,无论是强调企业家的作用还是强调研发人员的作用,都是有道理的,但股东在技术创新中所发挥的作用往往被人们所忽视。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联结点,其中股东、企业家和研发人员是这些利益相关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依据现代企业理论的观点,对股东、企业家和研发人员之间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激励关系作一初步探讨。

  2 关于技术创新主体的分类与描述

  一项技术创新活动从决策到成功涉及到许多主体的参与,包括创新投资主体,创新决策主体、创新研发主体、生产创新主体以及市场创新主体等,如上所述,本文将集中讨论投资主体、决策主体和研发主体三者之间的激励关系。

  2.1 技术创新的投资主体—股东

  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股东是公司物质资本或货币资本的投入者。股东掌握了企业的物质资料和多种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其根本目的就是资本增值和资本效益最大化。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股东对技术创新的过程并不太关心,它最为关注的是技术创新到底能为其带来多大的经济收益,技术创新的风险究竟有多大等。有了这种目标,股东会对技术创新结果投入极大的热情,而一般不直接参与具体的技术创新活动。虽然个别大股东关心公司的技术创新过程,但这些大股东一定是有动力且有能力干预董事会事务,从而达到控制技术创新活动的目的[4]。因此,绝大多数股东从对公司的投入上会间接左右公司的技术创新活动,比如在一个较为完善和有效的资本市场中股东在股市上买卖股票,会对创新人员特别是创新决策者带来压力。另外,企业有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对决策者进行创新内容和创新方式的选择将有重要的影响,比如选择产品创新还是工艺创新,自主创新还是合作创新等,资金将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2.2 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企业家

  毫无疑问,企业家是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重要主体,其重要性尤其体现在创新决策上。技术创新决策既是企业家的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又是企业家的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这里所说的企业家作为创新决策主体,并不是说企业的一切创新决策都由其一个人说了算,而是指企业家在创新活动中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企业家在进行创新决策时,首先要对快速变化的市场反映敏感,其次要依据所掌握的资源与能力状况当机立断,快速决策,并能够迅速组织实施。简单的讲,这个决策过程就是判断选择做什么和不做什么,当然也包括如何做等事宜。由于技术创新活动有很大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同时又面临来自股东和市场竞争的压力,所以,企业的创新决策往往非常谨慎。企业家进行技术创新决策时,首先必须对企业面临的问题,企业的技术状况,社会的科学技术发展情况,行业技术的发展趋势与竞争对手的情况,社会的经济、政治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还要对解决企业技术问题所采取的具体项目、具体方案进行研究。这个研究过程还有可能要借助外部的力量。在此基础上,对技术创新的具体项目和具体实施方案进行比较,权衡利弊,择优做出最后决策。在完成这个决策过程中,企业家必须对股东和研发人员这两类主体给予足够的重视。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扮演了一个承上启下的角色。

  2.3 技术创新的研究开发主体—研发人员

  研发人员是技术创新具体研究开发工作的直接承担者。研发人员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参与决策,即对决策的项目逆行技术方面的论证,并对决策的内容提出相关建议供决策层参考。另一是具体实施,这是研发人员参与技术创新活动的主要方面。研发人员在领到技术创新的任务后,按照创新方案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新产品的研制或对现有的工艺进行改进,把技术可能性变成现实。这一方面的工作由两个环节构成,前面环节是技术系统的研究试制,制出样品;后面环节是中间试验,研究进入生产和工艺系统的稳定阶段。技术系统试制成功之后,接下来就是中间试验的检验和改进。中间试验已不是纯粹的技术过程,它是技术与生产的交界处。这个环节实际上是研发人员和生产人员的交接口。研发人员在完成这一活动中,并不是被动的、机械的执行企业已制定的决策,而是不断地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甚至对已经做出的决策提出修改建议等。完成这两个方面的工作,要求研发人员既要掌握技术试验原理和方法,还要掌握生产原理和经济效益优先原则,不仅要实现预定的技术功能,而且还要经济地实现预期的技术功能等。

  3 股东对企业家、企业家对股东的激励关系

  3.1 股东对企业家的激励关系

  在市场经济中,主体投入生产过程的任何要素,都有索取报酬的权力。企业家是生产活动中的重要要素之一。企业家在创新活动过程中投入的人力资本、具体劳动和所承担的风险成本,都应得到相应的经济回报。市场经济是讲经济利益的,人们在交易过程中的行为,都同他们的利益相关,企业家也不例外。因此,对企业家也有一个激励问题,即股东通过代表其利益的董事会如何最大限度的调动企业家的创新积极性,实现熊彼特所赋予的企业家创新职能,同时也要通过一些措施约束企业家背离股东利益的行为,从而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企业家实施技术创新行为,有相当的驱动力缘于对自身利益的追求。这些利益既可以表现为物质形态,又可以表现为非物质形态。因而对企业家进行激励时,必须适应企业家的需要和利益。因此,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对企业家的激励制度是董事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激励过程是增强企业家创新动机,提高其创新能力,赋予其创新权力,合理分担创新责任的过程。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否成功,不但与企业家的创新动机和创新能力有关,而且与企业家所拥有的权力有关,当然也与其承担的责任相关。下面我们集中从物质利益激励、能力激励和权力激励三方面来讨论股东(通过董事会)对企业家的激励行为。

  3.1.1 物质激励

  物质激励是以经济手段来激发人产生动力,是一切激励方式中最为基本的也是一种最为有效的激励手段,也是股东对企业家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可以实施的一种基本激励方式。物质激励通过对人们物质欲望的满足,来刺激人们产生行为动机。物质激励的方法主要包括对企业家实施与创新活动相联系的期权、股份、工资、福利、产权、奖金等制度。对于物质激励,什么样程度的激励比较合适,很难去确立一个固定的标准,但从激励企业家技术创新的需要来看,至少要考虑到利益分配要与企业家的贡献、企业家的创新能力、企业家的市场价值以及所进行的技术创新的特点等因素联系起来。当然,在这些因素当中,企业在不同的情况下考虑的重点可以有所不同。

  技术创新的结果与企业家的物质利益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技术创新的结果又关系着股东的最终收益。股东是企业风险的最终承担者。如果股东不能从技术创新的成果中得到回报,也就很难谈得上对企业家的物质激励。

  3.1.2 能力激励

  能力激励是以提高主体能力和促进主体能力的发挥为激励手段。能力是现代社会人们赖以生存的资本之一,能力的有效发挥,既可以给人们带来物质利益等,也可以使人在与别人的竞争中获得信心满足和尊重。在一个竞争的社会里,人们有对能力提高和能力发挥的需求。作为充满创新欲望和挑战未来世界的企业家,对其能力的提高和发挥更具诱惑力。企业家对其能力的发挥,实际上也是自我实现的一种表现。代表股东利益的董事会可以通过给企业家提供压力、机会、按能力付酬、公平竞争等方式来实现提高企业家能力和发挥企业家能力的激励目的。

  企业家创新能力的大小,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结果影响极大,因此,培养和提高企业家的能力这对保障股东和其他创新主体的利益也极为重要。但是,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家,和任何人一样,也都有一定的初始能力状态,但这个初始能力状态并不一定能完全胜任一个特定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一个企业家所需要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多方面的,如对环境的敏感程度、快速判断与决策能力、有效的组织实施等。这些能力需要的知识和经验支持也是多方面的,而且企业家发挥这些能力要与具体环境结合起来。合理的能力激励制度,能使企业家能力不断提高,这对企业家作出正确的决策,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实现成功的创新,进而取得一个理想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3.1.3 权力激励

  技术创新过程中,权力激励是指赋予或承认企业家在冀职责范围内支配和指挥企业创新行为的一种对事物的影响力。权力不仅是创新活动的基本条件,权力也能使企业家赢得某种地位和尊重,可以满足他的精神需要,特别是对那些权力欲望极高的人来说,更是如此。权力对企业家来说,既是一种追求,更是实施创新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权力不仅和能力相联系,而且还常常与物质利益以及企业家的在职消费等联系在一起。掌握权力的人对物质和非物质表现形态的收益拥有支配权,当然也给掌握权力的人带来相关收益。因此,权力是企业家的追求对象之一。股东对企业家的权力激励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制订各种与权力相关的制度体系,如保障企业自主经营的制度、对一些技术创新的自由决策制度、对人员的自主调配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以及董事会赋予的其它权力制度安排等来实现的。

  在权力结构中,影响企业家进行技术创新活动最主要的权力是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因此,权力激励最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落实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这在完善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企业家的这种经营自主权一般是可以得到保障的。可见,构建一套较为完善的权力分配制度,能使企业家拥有足够的权力和动力来从事技术创新活动,从而保证创新活动的成功是相当重要的。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这里讲要给企业家以权力激励,并不是说就不对企业家的权力进行监督和约束,只是本文不作探讨罢了。

  3.2 企业家对研发人员的激励关系

  在企业中,研发人员往往掌握着关键资源和核心能力,且直接承担着技术创新活动中的开创性任务。因此,企业家能否调动研发人员的积极性,激发研发人员的创新欲望和创新动力,这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研发人员的激励方式也有许多,如物质激励、能力激励、权力激励和环境激励等多种手段,但我们认为物质激励和环境激励是最为重要的。

  3.2.1 物质激励

  对研发人员的物质激励和对企业家的物质激励并不完全相同。对研发人员而言,这里所讲的物质激励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是一般收入激励,主要是绩效工资;二是期权股份激励。绩效工资激励主要是将研发人员的收入与研发绩效相挂钩的一种报酬分配方法,使研发人员的部分收入水平和其正在进行的技术创新项目的成功程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实际操作当中,企业家可以通过与研发人员在公司允许的框架内,与研发人员就工资收入的有关分配原则、分配方案以及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情况的处理准则等达成一致。通过工资收入的分配,企业家与研发人员之间建立了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这样会提高研发人员工作积极性,也会使研发人员对技术创新的过程和结果给予高度的负责。一项成功的技术创新,企业家从这些创新的收益中拿出一部分返还给研发人员,从人力资本激励的角度来讲,他们得到的是人力资本收入,而非一般的劳动收入。这样做,更表明企业对人的重视,还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

  物质激励的另外一种方式是给研发人员以一定的股权。首先,在股份制企业,从用股权分享的方法来实现对研发人员的持续激励。企业从总股本中拿出一部分股权让研发人员来认购,从而体现对研发人员的创新能力的重视,真正实现研发人员以知识资本参与分配。另外,由于研发人员拥有股权,这实际上把研发人员的创新行为与其个人的长远利益联系起来,当然也与企业的长远发展联系起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研发人员创新行为的短期性。还有,一项创新决策作出后,具体的问题就由研发人员来完成。研发人员在完成技术创新过程中,他们掌握着一些微观信息,对于一些具体的创新环节企业家并不了解也不可能了解,这样对研发人员的监督就很困难,所以,当研发人员拥有股权后,就有一种自我激励和约束的机制,保证其创新活动很好地进行。

  3.2.2 环境激励

  这里所说的环境激励包括,一是创造比较宽松的创新氛围,二是提供更多的创新机会。人们已经认识到,大量的技术创新成果是研发人员在一种氛围宽松的环境中产生的。这就需要企业家能够为创新人员提供这种环境氛围。技术创新活动不能受太多的条条框框约束,要大胆的去设想与试验。创新本身有风险,有可能会失败。大量的研究表明,一项成功的技术创新平均来自于上万个初始设想,可见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创新工作氛围,虽然不能说创新就不能成功,但这种创新活动往往会很被动,甚至欲速则不达。另外,给研发人员提供更多的创新机会,即为研发人员提供一个自我实现的机会也很重要。研发人员一般都具有强烈的事业心与社会责任感,最大的愿望莫过于他们的技术才能得以施展并得到别人的认可,因此,给他们一个机会可能比其他激励方式更能起作用。比如,对技术精湛的中年研发人员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要委以重任,让他们能充分施展才华;对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研发人员要让他们在理解和鼓励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干。当然,强调环境和机会激励这并不是说他们不追求物质利益,但如果仅有物质利益激励,缺乏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物质激励也会大打折扣。因此,企业家如果能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就会充分发挥研发人员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作用,从而加大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力度和转变速度。

  4 一个模型:循环激励链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组契约的组合,是利益相关者的纽带。在这些利益相关者当中,股东、企业家和研发人员是三类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完成这项工程中涉及到许多参与主体。毫无疑问,股东、企业家和研发人员是三种重要的主体。他们在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又共同配合,实现企业预定的创新目标。股东作为创新资源的投入主体投入实物资本和货币资本,企业家作为创新决策主体和组织实施者发挥他们人力资本的管理才能,拥有关键资源与核心能力的研发人员则直接参与了具体的产品与工艺创新过程。除了以上三类主体之外,还有生产创新主体、市场创新主体等。不管那类创新主体,他们都直接或间接的参与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既然如此,他们就要分享创新的成果,由此形成了以股东、企业家和研发人员为核心的参与和利益主体群。

  以上的分析告诉我们,股东以利润最大化为准则,追求更多的投资回报。他们要激励企业家充分发挥其经营管理的才能。企业家既要受股东利益要求的约束,同时又要构筑自身的“企业家帝国”,还要指挥和激励研发人员实现企业预定的创新目标。企业的技术创新目标最终能否完成,关键掌握在研发人员手里,如果创新最终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特别是没能带来预期的商业价值,股东也就没有回报。所以,股东要通过收益分配(物质激励)、能力培养(能力激励)和权力分配(权力激励)制度等来达到对企业家激励的目的,企业家也要通过物质激励和环境激励等手段来充分调动研发人员的积极性,这个激励过程虽然不是线性的,但却一环连着一环。当然,这些激励手段的运用还要受到其它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出,股东对研发人员也有间接的激励作用。股东激励企业家。企业家激励研发人员,研发人员再通过其他创新主体将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市场化,然后给股东以回报,才有股东给企业家包括研发人员进一步激励的物质基础,这样一个过程形成一个重要的创新“循环激励链”,如图所示。这个链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技术创新能否成功。只有当这些层递间的激励到位时,彼此间的利益冲突才会减少,企业创新成功的概率也会大大提高。

  

  图 股东、企业家、研发人员的循环激励模型

  5 小结

  本文简要分析了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股东、企业家与研发人员之间的激励关系,这个激励过程形成了一个简单的循环链,当然,可以肯定地讲,这个循环一定是开放式的。我们在讨论股东对企业家,企业家对研发人员的激励关系时,也并没有否认事实上存在着的其他主体与之相关的激励关系。本文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于,当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活动时,必须充分重视股东这个重要的主体,这对正在进行技术创新或将要进行技术创新行为的企业来讲,积极处理好股东、企业家和研发人员的激励关系从而实现预定的创新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介绍:杨建君,李垣,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西安 710049 杨建君(1963-10),男(汉),内蒙兴和人,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技术创新。 李垣(1961-10),男(汉),云南曲靖人,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导,研究方向:技术创新。


相关内容

  • 科技体制改革与科技创新研究(定稿)
  • 科技体制改革与科技创新研究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国要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地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新时期科技发展应该是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先进生产力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持.围绕这个重点,科技工作一定要加强原始创新,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要积极推进具有战略 ...

  • 企业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
  • 题目:企业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 摘要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在市场竞争的机制下,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越来越大,要实现企业盈利最大化和获得长远发展,人力资源是不可或缺的因素.那么如何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激励约束就成为了成为现代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什么是激励约束?激励约束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我国企业 ...

  • 企业文化激励机制研究
  • 论企业文化激励机制 摘要:企业文化激励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方面.它对职工的激励不是一种外在的推动.而是一种内在的引导:它不是消极被动地满足人们对实现自身价值的心理需要,而是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使每个职工从内心深处自觉产生为企业效劳的献身精神.企业文化激励只有上升到机制的层次才能充分发挥企业各要素的积极性 ...

  • 民营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的原因分析
  • 内容摘要: [摘要] 产权制度是民营 企业 发展 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制度,它的作用的发挥依赖于其与民营企业发展之间的阶段性融合,即民营企业要根据其自身的特定发展阶段选择相应的产权制度,适时地进行产权制度创新,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促进民营企业发展.文章就现阶段我国民营企业进行产权制度创新的原因提出 ...

  • 关于企业研究院的一些思考
  • 摘要:阐述了企业研究的意义和建设企业研究院的必要性,从人才.研究领域和运行机制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建设成功的 企业研究院,并指出了企业研究中应该避免的三个错误观念.关键词:企业研究:企业研究院中图分类号:F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006(2009)02-0001-08 Enterpr ...

  • 培育企业技术创新主体的战略思考-工商管理论文
  • 摘 要 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不仅是企业作为经济活动主体的内在要求,也是增强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真正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的制度创新.培育企业技术创新主体需要改进和完善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政策.积极推动企业建立技术开发中心或技术联盟.深化应用型科研院所改革.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等. 关键 ...

  • 企业技术创新案例
  • 企业实用技术经济创新案例 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华北制药厂,以下简称药集团或华药) 是"一五"建成的国有特大型企业,是我国重要的抗生素生产基地.其青霉素产量占全国的1/2以上.建厂40多年来,尤其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的近十几年来,企业经受国内外医药市场风浪的冲击,克服 ...

  •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动力源机制
  • 作者:李东升刘冰 经济问题探索 2013年11期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国有企业在渐进式改革过程中经历了探索期.突破期.完善期三个时期,逐步实现了从政府"附属物"向"政企分开.政资分开.资企分开"的市场主体与法人实体的转变.国有企业渐进式改革路径是中国特定经 ...

  • 公司财务治理与国有企业财务治理的结构优化
  • 摘 要:公司财务治理是一个开放而立体的概念,即通过建构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财务治理结构,建构相应的财务治理体系,根据企业运行和发展的需要对企业财权进行合理的配置,在出资人财务.经营者财务以及财务经理财务等不同层级财务的基础上,形成以财务治理结构为基础的企业制度体系和企业治理体制,从而实现企业财务资源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