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语文.

绝句 志南

译文:在参天古树的浓阴下,系了小船,拄着藜仗,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粘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另人陶醉。鉴赏: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这首诗写出了一个热爱生活的和尚观赏春光的喜悦心情。本诗尤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两句被世人称道。

宿甘露寺僧舍 曾公亮

注释

①甘露僧舍:甘露寺。在今江苏镇江北固山上,下临长江。 ②松声万壑(hè):形容长江的波涛声像万壑松声一样。壑:山沟。 ③银山拍天浪:形容波浪很大,像银山一样。

译文

云雾弥漫在枕边,山峰环绕在近旁。躺在床上倾听松涛阵阵,无数山谷像在呼啸哀歌。 如果要看冲天巨浪拍起。 只要一打开窗子,那汹涌奔腾的江水就会滚滚扑来。[1]

偶题(其一) 朱熹

翻译:地平线两竿高处,残阳斜挂,映照小溪,粼波闪闪。淡淡炊烟从柳丛中袅袅升起,时隐时现。那么多的绿色荷叶互相倚靠着,好像心中有恨,一回头,阵阵西风吹来,荷叶全都背对着风了。

1〕幅巾:古代贫贱男子以整幅绢裹头的头巾。《东观汉纪鲍永仁》:“更始役,永与冯钦共罢兵,幅巾而居。”崔嵬:山高大不平,这里指山。2〕不道:犹不知。李白《幽州胡马客歌》:“虽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底处:何处。〔3〕擘开:冲开。〔4〕断梗枯槎:残枝枯叶。〔5〕萦回:徘徊荡漾。〔6〕筇:竹名,宜制杖,故又用指手杖。唐李咸用《苔》:“每忆东行径,移筇独自还。”

赠刘景文 苏轼

诗词注解:

[注释](1)擎:举,向上托。(2)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3)最:一作“正”。[译文]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春晚二首(选一) 王令

译文

三月份残花落下重新开, 屋檐天天有燕子来栖息。

杜鹃半夜里依旧在悲鸣, 不相信东风叫唤不回来。

浪淘沙(其八) 刘禹锡

译文:不要说流言蜚语如同恶流一样使人无法脱身,不要说被贬谪的人好像泥沙一样永远下沉。淘金要千遍万遍的过滤,虽然辛苦,但只有淘尽了泥沙,才会露出闪亮的黄金。

至节即事 马臻

京城街上晨色很好,气氛祥瑞,彩雾袅袅,人们互相传送贺卡庆贺节日,家家户户的门帘都不卷起,市民们在家博彩欢笑从容自若。

“天街”指京城的街道,“名纸”指贺卡,“贺冬”指庆贺冬至节日,冬至节的习俗是在家闭户休息三日。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王建

【译文】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枝上安歇着乌鸦。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家,小诗借用中秋赏月这一习惯,巧妙含蓄地把诗人的别离思绪表现了出来。

这是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七言绝句。以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兰溪棹歌 戴叔伦

一弯娥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兰溪,在今浙江兰溪县西南。棹歌,渔民的歌。

清爽的凉月,雨后的山色,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跃然纸上。全诗空灵明快,情景交融,加之民歌的韵致,读后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美感,宛若一幅佳画,一支妙曲。结句最为生动传神,是画龙点睛的精彩之笔。

鲁山山行 梅尧臣

恰恰和我爱好山野风光的情趣相合,山路崎岖时高时低。

一路攀登山峰,不断变换美好的姿态,幽深的小路,令孤独的我曾经迷路。

傍晚,霜落下的时候,熊以爬到树上,树林清静下来,鹿悠闲地在溪边饮水。

人家都在哪里?云外传来一声鸡叫,仿佛在回答。

绝句 志南

译文:在参天古树的浓阴下,系了小船,拄着藜仗,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粘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另人陶醉。鉴赏: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这首诗写出了一个热爱生活的和尚观赏春光的喜悦心情。本诗尤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两句被世人称道。

宿甘露寺僧舍 曾公亮

注释

①甘露僧舍:甘露寺。在今江苏镇江北固山上,下临长江。 ②松声万壑(hè):形容长江的波涛声像万壑松声一样。壑:山沟。 ③银山拍天浪:形容波浪很大,像银山一样。

译文

云雾弥漫在枕边,山峰环绕在近旁。躺在床上倾听松涛阵阵,无数山谷像在呼啸哀歌。 如果要看冲天巨浪拍起。 只要一打开窗子,那汹涌奔腾的江水就会滚滚扑来。[1]

偶题(其一) 朱熹

翻译:地平线两竿高处,残阳斜挂,映照小溪,粼波闪闪。淡淡炊烟从柳丛中袅袅升起,时隐时现。那么多的绿色荷叶互相倚靠着,好像心中有恨,一回头,阵阵西风吹来,荷叶全都背对着风了。

1〕幅巾:古代贫贱男子以整幅绢裹头的头巾。《东观汉纪鲍永仁》:“更始役,永与冯钦共罢兵,幅巾而居。”崔嵬:山高大不平,这里指山。2〕不道:犹不知。李白《幽州胡马客歌》:“虽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底处:何处。〔3〕擘开:冲开。〔4〕断梗枯槎:残枝枯叶。〔5〕萦回:徘徊荡漾。〔6〕筇:竹名,宜制杖,故又用指手杖。唐李咸用《苔》:“每忆东行径,移筇独自还。”

赠刘景文 苏轼

诗词注解:

[注释](1)擎:举,向上托。(2)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3)最:一作“正”。[译文]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春晚二首(选一) 王令

译文

三月份残花落下重新开, 屋檐天天有燕子来栖息。

杜鹃半夜里依旧在悲鸣, 不相信东风叫唤不回来。

浪淘沙(其八) 刘禹锡

译文:不要说流言蜚语如同恶流一样使人无法脱身,不要说被贬谪的人好像泥沙一样永远下沉。淘金要千遍万遍的过滤,虽然辛苦,但只有淘尽了泥沙,才会露出闪亮的黄金。

至节即事 马臻

京城街上晨色很好,气氛祥瑞,彩雾袅袅,人们互相传送贺卡庆贺节日,家家户户的门帘都不卷起,市民们在家博彩欢笑从容自若。

“天街”指京城的街道,“名纸”指贺卡,“贺冬”指庆贺冬至节日,冬至节的习俗是在家闭户休息三日。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王建

【译文】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枝上安歇着乌鸦。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家,小诗借用中秋赏月这一习惯,巧妙含蓄地把诗人的别离思绪表现了出来。

这是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七言绝句。以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兰溪棹歌 戴叔伦

一弯娥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猛涨,鱼群争抢新水,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兰溪,在今浙江兰溪县西南。棹歌,渔民的歌。

清爽的凉月,雨后的山色,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跃然纸上。全诗空灵明快,情景交融,加之民歌的韵致,读后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美感,宛若一幅佳画,一支妙曲。结句最为生动传神,是画龙点睛的精彩之笔。

鲁山山行 梅尧臣

恰恰和我爱好山野风光的情趣相合,山路崎岖时高时低。

一路攀登山峰,不断变换美好的姿态,幽深的小路,令孤独的我曾经迷路。

傍晚,霜落下的时候,熊以爬到树上,树林清静下来,鹿悠闲地在溪边饮水。

人家都在哪里?云外传来一声鸡叫,仿佛在回答。


相关内容

  • 2017年部编教材七下语文教学计划
  • 2017年部编教材七下语文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的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七年级(9)班.(10)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两个班级共有学生87人,两个班级的语文成绩差距较大,10班明显语文较弱,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成效有一定提高,大部分学生不爱学习语文,课后认真作业也比较马虎,也有小部分学生学习态度较差, ...

  • 例析散文结尾常用的几种方法
  • 例析散文结尾常用的几种方法 马桥中学 冯朝晖 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 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明] 谢榛<四溟诗话> 古人要求文章的结尾应像豹尾,简洁明快,收束有力,意蕴深长.清代李渔曾说:"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笔留连,若难遽别".所谓" ...

  • 语文七下必背古诗
  • 语文七下必背古诗 在狱咏蝉 (初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初唐四杰:王勃 杨炯 卢照邻 骆宾王 从军行 (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 ...

  • 苏教版七下语文古诗名句默写
  • 苏教版语文七下古诗词名句默写 1.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浣溪沙--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 ...

  • 七下语文工作计划
  •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一.上学期教学工作小结: 上学期我担任183和184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七年级是初中阶段的起始年级,而且七年级上学期又是小学和初中的过渡期,因此,我觉得在七年级上学期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 在这学期的教学中,我主要以"动感教学"的模式来进行 ...

  • 部编语文七下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全
  • 七下古诗文默写 1. 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 是: .写人物活动,体现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 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是 . 2.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写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 3. 表达诗人自己情怀,却 ...

  • 七下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   时间如飞,繁忙而紧张的一个学期也即将结束。现总结如下:      1.实施方阵竞争。相邻的四位同学为一方阵,每方阵设一阵长;每大组设一组长。每日课代表检查组长,组长检查阵长,阵长检查阵员。自上而下的检查方式既起到了督促学习的作用,又确保了学习的质量。      2.落实字词教学。让学生在预习阶段 ...

  • 七下语文文学常识(1)
  •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学常识总复习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体裁),本文选自<朝花夕拾>.<社戏>选自<呐喊>,体裁是短篇小说. 2. <爸爸的花儿落了>选自<城南旧事>,作者是台湾(地名)作家林海 ...

  • 七下语文成语解释
  • 七下成语解释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人声鼎沸: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一样. 来势汹汹:形容动作或事物到来的气势很猛烈. 荒草萋萋:形容杂草丛生的样子. 九曲连环:形容很曲折.复杂的情况.也可以形容河流弯曲. 回环曲折:山路.道路或水流曲折.蜿蜒,曲折环绕.也常比喻事情不顺利或形容事情的 ...

  • 七下期末语文试卷分析
  • 七下期末语文试卷分析 七年级语文试卷,是一份难易适中.考点明确,结构合理规范,内容科学严谨的试卷.试卷围绕"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推进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有利于导向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在考查内容和题型的设计上,适当创设了新考点.新题型,体现了 "稳中求变.适度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