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考试重点整理

1.医学心理学:(1879年冯特)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是将心理学的理论知识

和实验方法应用于医学领域,研究心理因素在健康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预

防与护理中的作用的科学。

心理现象1心理过程 A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 想象、思维等

B情感过程

C意识过程

2个性 A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B个性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2 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是某一时代的心身观、健康观和疾病观的集中反映,是医学

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

三种医学模式(按时间顺序):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

学模式。 目前,医学模式正处于由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化阶段。

3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颜色、形状、气味、软硬、

轻重等)的反映。如:老师上课用粉笔在一块方方的物体上写字。在感觉阶段还不知道这“方

方的物体”是什么。

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如:老师上课用粉笔

在“方方的物体”即黑板上写字。在知觉阶段已经知道这“方方的物体”是黑板了。

知觉的基本特征:选择性(只选择刺激物中的少数作为知觉对象,其它则成为知觉的背景,

如万绿丛中一点红、军事伪装、找不出熟悉文章的错别字);整体性(把知觉对象看成完整

的统一的整体,如:有柄的杯子打掉了柄,我们还是认为他是杯子);理解性(根据已有的

经验来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并用词把它标示出来,回答知觉的事物是什么。如:根据头痛、

鼻塞、鼻涕、喷嚏、恶风寒、发热等表征,概括出“感冒病”。恒常性(知觉的条件在一定

范围发生了变化,知觉的映像保持相对不变。如:在5米和10米看同学,感觉不出身高体

型等变化。

感受性的变化规律;P51

4记忆: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回忆和再认);通过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

基本环节在人脑中积累和保存经验的心理过程。

记忆的过程:识记(信息编码过程,据目的分无意、有意;据材料分机械、意义)

再认和回忆是记忆要达到的目的,是识记与保持的表现及结果。按照提取信息的程度不同而

分为再认和回忆两种方式。

再认是指过去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呈现时,仍能被认识的过程。

回忆是把以前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重新呈现出来的心理过程。它可以是有意的(随意

的),也可以是无意的(不随意的)。

分类:按照内容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按记忆信息的加工方式或保持的时间长短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记忆的三阶段模型

1.感觉记忆:也称感觉登记,是记忆过程的开始阶段。一切输入记忆系统的信息,

首先要通过感觉器官的活动产生感觉和知觉。

2.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处于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记忆阶段,一般可

以保持信息1分钟左右。如果没有经过复述强化,则很快消失。

3.长时记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经过复述强化可以进入长时记忆系统。

错觉:对外界事物所发生的歪曲感知,是部正确的知觉,生理、心理性

幻觉:在没有相应的刺激作用于感官时所出现的知觉体验

5遗忘: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或再现,或是错误的再认或再现称为遗忘。

遗忘规律:P61

7 情绪状态是情感在实践活动中不同程度的体现。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速度、紧张度和

持续性,可以把日常生活中人们的情绪状态分为:(一)心境(二)激情(三)应激

情绪三因素说:P76 情绪的作用P78

8需要:个体对生理的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的反映,是个体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

动力。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

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9动机(motivation)定义:指引起核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

动力。具有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功能。

动机冲突的种类(形式):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双重趋避式冲突。

10意志基本特征: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与克服困难相联系,是意识活动的核心、以随意

活动为基础。

意志品质的描述: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

不良的意志品质:①自觉性差:对行动的目的、意义认识差,做事动摇、缺乏信心、盲目

轻信他人、屈从环境影响,缺乏独立性及首创精神。②果断性差:缺乏遇事采取果断决策的

能力,优柔寡断或草率决定。③坚韧性差:遇到困难不能克服坚持,行动不能达到目的,而

虎头蛇尾。④自制力差:不能控制自己的言行和情绪,好感情用事,不能理智约束自己。

11我国心理学界一般把个性的概念表述为: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体的心理面貌,是一个

人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一般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个性的基本特征

1、个性的整体性 个性是一个人整体的心理面貌,因此个性的整体性强调个性的

诸方面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它们相互影响,彼此制约,不可分割。

2.个性的独特性 在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身上,共同的心理活动规律及独特

的心理倾向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个体不同于他人的心理面貌,这就是个性

的独特性。

3、个性的稳定性 个性是在一个人出生后,经过社会生活实践逐步形成的,因此

它是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面貌,这是个性的稳定性。个性的社会性

4、个性的社会性 可以理解为体现在个人身上的社会化过程或角色行为。

5、个性的倾向性 本人心理活动的选择性、对事物不同的态度体验以及各种行为

模式上,这是个性的倾向性。

12能力(ability):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具备的心理特征,

在活动共中形成和发展,并在活动中表现出来,其高低影响活动的效果。

能力的个体差异能力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

1)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个体之间可以具有不同的特殊能力

2)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力发展的水平和能力表现的早晚方面。

13气质(temperament)是指一个人生来就有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是个人心理活动

的动力特征。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称之为“脾气”或“性情”。

类型: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 P99

14气质与性格的关系P102 16心理测验:P136 按目的分类,常模、信度、

效度P140-141

15精神分析理论的心理结构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可分为三个层次:潜意识、意识和前意识

潜意识(unconsciousness),也叫无意识。这个词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人们对自己

的一些行为的真正原因和动机不能意识到,另一个是指人们在清醒的意识下面还有

潜在的心理活动在进行着。

前意识(preconsciousness),介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

意识是可以直接感知到的有关的心理部分

人的心理活动中的意识、潜意识和前意识之间所保持的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四、人格结构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大系统所构成。

1.本我 本我是人格中与生俱来的最原始的潜意识结构部分。它是人格形成的基础,

自我和超我都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本我由先天的本能、基本欲望所组成 。

2.自我 个体出生后,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自我。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是意识的结

构部分。自我是处在本我、超我和外在环境之间的中介物。

3、超我 超我即道德化了的自我,即通常讲的良心、理性等。它是人格结构中最高

的监督和惩罚系统。

人格的三个系统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作用构成人格的整体。其中:

本我是人格中的生理成分,自我是人格中的心理成分,超我是人格中的社会成分。

在弗洛伊德看来,如果这三个系统保持平衡,人格就得到正常发展。

三个系统的平衡关系遭到破坏时,往往产生焦虑,导致精神病和人格异常。

17健康:指一个人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都健全的完

满状态。

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也称心理卫生,指以积极的、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的、正常

的心理状态,对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自然环境以及自我内环境的变化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

青年期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1.自我拒绝 :自我拒绝归是自我意识畸形发展的产物。

2. 社交障碍 3.恋爱和性的问题 4.学习问题

18心理咨询:是指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教师,医生等,应用心理学有

关理论和方法,通过帮助启发,辅导,使来访者能正确的认识自己,分析所面临的问题,获

得更多更好的自助,自强能力,更好的适应环境。

心理治疗的定义临床心理学家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通过言语、表情、手势、态度和

其他特殊的手段来改变病人的人知活动、情绪障碍和异常行为,从而达到减轻病痛和增进

心身健康之目的。

心理治疗的原则 (一)良好的医患关系原则(二)保密性原则 (三)计划性原则

(四)综合性原则 (五)中立性原则 (六)灵活性原则

19 精神分析疗法精神分析疗法(psychoanalytic psychotherapy)由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创立。

他认为潜意识中早年时期的心理冲突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各种心身症状。因此,通过耐心

的长期的“自由联想”等内省方法,帮助病人将压抑在潜意潜意识中的各种心理冲突,主要是

幼年时的精神创伤和焦虑情绪体验挖掘出来,带入到意识中,转变成为个体可以认知的内容

并进行疏导,从而能使病人重新认识自己,改变原有的行为模式,达到治疗的目的。

主要采用的技术有: (一) 自由联想(二)梦的分析 (三)移情(四)解释和疏泄

行为疗法概述

行为疗法又称行为矫正,是指以“行为学习理论” 为基础和依据的一系列心理治疗方法。

认为,每个人的正常或异常行为都是从小到大,在现实生活中长期学习不断“强化”的结果。

因此,假如一个人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病态行为,同样可以用“重新学习”的方法,使其不正

常行为得以改变和矫正。

共同特征是:

1、治疗者只针对救治者当前的行为问题进行治疗,即以行为和问题为中心。

2、治疗者把求治者特定的行为做为目标行为,这种行为可以是外显的,也可以是内

在的。而那些要改变的行为则是患者心理症状的外在表现。

3、行为疗法均是从实验中发展演变而来

4、对于不同的求治者,治疗者应根据其症状特点,选用不同的行为矫正技术。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们对某种情境的解释和思考的方式,即一个人的认知结构,并非现实

生活发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件本身,而是事件发生后,当事人如何认知与看待此一事件,从

而决定了他们对此事件的情感与行为反应。

不同的认知方式可以导致个体哪怕是同一事件形成不同的认知反应,即,怎么看待此一

事件,才出现不同的情感与行为反应结果。

认知疗法(Cognitive therapy)的原理和治疗原则:

Beck认为,个体的情绪和行为是由其认知过程决定的。当个体遇到应激事件时,之

所以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与行为反应,与该个体对事件的认识与评价有关。而所有心

理行为障碍的人其根源来自于他异常或歪曲的认知模式。

Beck的认知疗法强调,改变当事人的不良思维是认知疗法的关键。但认知疗法并不

忽视个体的情绪与行为,该疗法的总体策略是交谈、辩论程序和行为矫正技术的综

合运用。(所以认知疗法又称作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疗法的核心治疗技术之一是通过辩论改变其不良的认知,才能相应而有效地改

善当事人所存在的情绪与行为问题。

认知疗法的技术及治疗步骤

1、识别错误认知 Beck将常见的错误认知概括为:2、帮助来访者检验和矫正其错

误认知 3、重新归因技术 4、增加重新认知的证据 5、帮助来访者认识

到“应该”之暴虐 6、帮助来访者识别和检验功能不良假设

20认知应激学派认为,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 stress)是个体实际上或认识上的要求与满

足这些要求的能力不平衡时的倾向于通过心理及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作用过程。

GAS:105-106

21心身疾病 定义: 或称心理生理疾病,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共

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官和躯体功能性障碍。

常见的心身疾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

炎、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流行病学调查

一、心身疾病的患病率。临床各科心身疾病占25-35%,其中内科占32-35%,

内科循环系统住院病人50%以上。明白有利于节约医疗费用,有效果帮助病人。

富裕的人心身疾病比较多。

二、其他特征。女性高于女性(支气管哮喘等男性高),年龄上更年期最高,

脑力劳动高于体力劳动,城市高于农村,工业发达高于发展中国家,社会文化背

景有影响(文艺工作者高),社会发展心身疾病发生增加趋势。

心身疾病的诊断原则 (一)全面采集病史 (二)详细的躯体检查及必要的理

化、实验室检查 (三)相应的精神检查 (四)心理测验和性格评定 (五)

排除神经症和精神病

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一)躯体疾病本身的治疗 (二)药物治疗

(三) 心理治疗 (四)其他疗法

23病人角色(patient role):又称病人身份,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角色,是出于患病状态中同

时有求医的要求和医疗行为的社会角色。其四个要素:病人可从常规的社会角色中解脱出来,

减轻或免除原有的责任和义务;病人对陷入疾病状态没有责任;负有恢复健康的责任;负有

寻求医疗协助的责任。

角色适应不良P340 病人的遵医行为P220

24 病人的一般心理特征:感知觉异常;记忆和思维能力受损;焦虑、抑郁、愤怒;

意志行为的主动性降低,对他人的依赖性增加;个性改变。

病人的心理需要:患病期间的生存需要;患病期间的安全需要;社会联系和交往的需要;

患病期间尊重的需要。患病时的自我成就需要。

医学将人的死亡过程分为:濒死期、临床死亡期、生物学死亡期。

临终病人的一般心理特征:经过5个阶段: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抑郁期、接受期。

濒死病人的心理P238

1.医学心理学:(1879年冯特)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是将心理学的理论知识

和实验方法应用于医学领域,研究心理因素在健康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预

防与护理中的作用的科学。

心理现象1心理过程 A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 想象、思维等

B情感过程

C意识过程

2个性 A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B个性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2 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是某一时代的心身观、健康观和疾病观的集中反映,是医学

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

三种医学模式(按时间顺序):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

学模式。 目前,医学模式正处于由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化阶段。

3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颜色、形状、气味、软硬、

轻重等)的反映。如:老师上课用粉笔在一块方方的物体上写字。在感觉阶段还不知道这“方

方的物体”是什么。

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如:老师上课用粉笔

在“方方的物体”即黑板上写字。在知觉阶段已经知道这“方方的物体”是黑板了。

知觉的基本特征:选择性(只选择刺激物中的少数作为知觉对象,其它则成为知觉的背景,

如万绿丛中一点红、军事伪装、找不出熟悉文章的错别字);整体性(把知觉对象看成完整

的统一的整体,如:有柄的杯子打掉了柄,我们还是认为他是杯子);理解性(根据已有的

经验来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并用词把它标示出来,回答知觉的事物是什么。如:根据头痛、

鼻塞、鼻涕、喷嚏、恶风寒、发热等表征,概括出“感冒病”。恒常性(知觉的条件在一定

范围发生了变化,知觉的映像保持相对不变。如:在5米和10米看同学,感觉不出身高体

型等变化。

感受性的变化规律;P51

4记忆: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回忆和再认);通过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

基本环节在人脑中积累和保存经验的心理过程。

记忆的过程:识记(信息编码过程,据目的分无意、有意;据材料分机械、意义)

再认和回忆是记忆要达到的目的,是识记与保持的表现及结果。按照提取信息的程度不同而

分为再认和回忆两种方式。

再认是指过去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呈现时,仍能被认识的过程。

回忆是把以前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重新呈现出来的心理过程。它可以是有意的(随意

的),也可以是无意的(不随意的)。

分类:按照内容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按记忆信息的加工方式或保持的时间长短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记忆的三阶段模型

1.感觉记忆:也称感觉登记,是记忆过程的开始阶段。一切输入记忆系统的信息,

首先要通过感觉器官的活动产生感觉和知觉。

2.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处于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记忆阶段,一般可

以保持信息1分钟左右。如果没有经过复述强化,则很快消失。

3.长时记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经过复述强化可以进入长时记忆系统。

错觉:对外界事物所发生的歪曲感知,是部正确的知觉,生理、心理性

幻觉:在没有相应的刺激作用于感官时所出现的知觉体验

5遗忘: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或再现,或是错误的再认或再现称为遗忘。

遗忘规律:P61

7 情绪状态是情感在实践活动中不同程度的体现。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速度、紧张度和

持续性,可以把日常生活中人们的情绪状态分为:(一)心境(二)激情(三)应激

情绪三因素说:P76 情绪的作用P78

8需要:个体对生理的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的反映,是个体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

动力。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

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9动机(motivation)定义:指引起核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

动力。具有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功能。

动机冲突的种类(形式):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双重趋避式冲突。

10意志基本特征: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与克服困难相联系,是意识活动的核心、以随意

活动为基础。

意志品质的描述: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

不良的意志品质:①自觉性差:对行动的目的、意义认识差,做事动摇、缺乏信心、盲目

轻信他人、屈从环境影响,缺乏独立性及首创精神。②果断性差:缺乏遇事采取果断决策的

能力,优柔寡断或草率决定。③坚韧性差:遇到困难不能克服坚持,行动不能达到目的,而

虎头蛇尾。④自制力差:不能控制自己的言行和情绪,好感情用事,不能理智约束自己。

11我国心理学界一般把个性的概念表述为: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体的心理面貌,是一个

人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一般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个性的基本特征

1、个性的整体性 个性是一个人整体的心理面貌,因此个性的整体性强调个性的

诸方面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它们相互影响,彼此制约,不可分割。

2.个性的独特性 在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身上,共同的心理活动规律及独特

的心理倾向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个体不同于他人的心理面貌,这就是个性

的独特性。

3、个性的稳定性 个性是在一个人出生后,经过社会生活实践逐步形成的,因此

它是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面貌,这是个性的稳定性。个性的社会性

4、个性的社会性 可以理解为体现在个人身上的社会化过程或角色行为。

5、个性的倾向性 本人心理活动的选择性、对事物不同的态度体验以及各种行为

模式上,这是个性的倾向性。

12能力(ability):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具备的心理特征,

在活动共中形成和发展,并在活动中表现出来,其高低影响活动的效果。

能力的个体差异能力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

1)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个体之间可以具有不同的特殊能力

2)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力发展的水平和能力表现的早晚方面。

13气质(temperament)是指一个人生来就有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是个人心理活动

的动力特征。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称之为“脾气”或“性情”。

类型: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 P99

14气质与性格的关系P102 16心理测验:P136 按目的分类,常模、信度、

效度P140-141

15精神分析理论的心理结构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可分为三个层次:潜意识、意识和前意识

潜意识(unconsciousness),也叫无意识。这个词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人们对自己

的一些行为的真正原因和动机不能意识到,另一个是指人们在清醒的意识下面还有

潜在的心理活动在进行着。

前意识(preconsciousness),介于意识与潜意识之间

意识是可以直接感知到的有关的心理部分

人的心理活动中的意识、潜意识和前意识之间所保持的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四、人格结构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大系统所构成。

1.本我 本我是人格中与生俱来的最原始的潜意识结构部分。它是人格形成的基础,

自我和超我都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本我由先天的本能、基本欲望所组成 。

2.自我 个体出生后,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自我。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是意识的结

构部分。自我是处在本我、超我和外在环境之间的中介物。

3、超我 超我即道德化了的自我,即通常讲的良心、理性等。它是人格结构中最高

的监督和惩罚系统。

人格的三个系统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作用构成人格的整体。其中:

本我是人格中的生理成分,自我是人格中的心理成分,超我是人格中的社会成分。

在弗洛伊德看来,如果这三个系统保持平衡,人格就得到正常发展。

三个系统的平衡关系遭到破坏时,往往产生焦虑,导致精神病和人格异常。

17健康:指一个人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都健全的完

满状态。

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也称心理卫生,指以积极的、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的、正常

的心理状态,对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自然环境以及自我内环境的变化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

青年期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1.自我拒绝 :自我拒绝归是自我意识畸形发展的产物。

2. 社交障碍 3.恋爱和性的问题 4.学习问题

18心理咨询:是指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教师,医生等,应用心理学有

关理论和方法,通过帮助启发,辅导,使来访者能正确的认识自己,分析所面临的问题,获

得更多更好的自助,自强能力,更好的适应环境。

心理治疗的定义临床心理学家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通过言语、表情、手势、态度和

其他特殊的手段来改变病人的人知活动、情绪障碍和异常行为,从而达到减轻病痛和增进

心身健康之目的。

心理治疗的原则 (一)良好的医患关系原则(二)保密性原则 (三)计划性原则

(四)综合性原则 (五)中立性原则 (六)灵活性原则

19 精神分析疗法精神分析疗法(psychoanalytic psychotherapy)由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创立。

他认为潜意识中早年时期的心理冲突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各种心身症状。因此,通过耐心

的长期的“自由联想”等内省方法,帮助病人将压抑在潜意潜意识中的各种心理冲突,主要是

幼年时的精神创伤和焦虑情绪体验挖掘出来,带入到意识中,转变成为个体可以认知的内容

并进行疏导,从而能使病人重新认识自己,改变原有的行为模式,达到治疗的目的。

主要采用的技术有: (一) 自由联想(二)梦的分析 (三)移情(四)解释和疏泄

行为疗法概述

行为疗法又称行为矫正,是指以“行为学习理论” 为基础和依据的一系列心理治疗方法。

认为,每个人的正常或异常行为都是从小到大,在现实生活中长期学习不断“强化”的结果。

因此,假如一个人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病态行为,同样可以用“重新学习”的方法,使其不正

常行为得以改变和矫正。

共同特征是:

1、治疗者只针对救治者当前的行为问题进行治疗,即以行为和问题为中心。

2、治疗者把求治者特定的行为做为目标行为,这种行为可以是外显的,也可以是内

在的。而那些要改变的行为则是患者心理症状的外在表现。

3、行为疗法均是从实验中发展演变而来

4、对于不同的求治者,治疗者应根据其症状特点,选用不同的行为矫正技术。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们对某种情境的解释和思考的方式,即一个人的认知结构,并非现实

生活发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件本身,而是事件发生后,当事人如何认知与看待此一事件,从

而决定了他们对此事件的情感与行为反应。

不同的认知方式可以导致个体哪怕是同一事件形成不同的认知反应,即,怎么看待此一

事件,才出现不同的情感与行为反应结果。

认知疗法(Cognitive therapy)的原理和治疗原则:

Beck认为,个体的情绪和行为是由其认知过程决定的。当个体遇到应激事件时,之

所以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与行为反应,与该个体对事件的认识与评价有关。而所有心

理行为障碍的人其根源来自于他异常或歪曲的认知模式。

Beck的认知疗法强调,改变当事人的不良思维是认知疗法的关键。但认知疗法并不

忽视个体的情绪与行为,该疗法的总体策略是交谈、辩论程序和行为矫正技术的综

合运用。(所以认知疗法又称作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疗法的核心治疗技术之一是通过辩论改变其不良的认知,才能相应而有效地改

善当事人所存在的情绪与行为问题。

认知疗法的技术及治疗步骤

1、识别错误认知 Beck将常见的错误认知概括为:2、帮助来访者检验和矫正其错

误认知 3、重新归因技术 4、增加重新认知的证据 5、帮助来访者认识

到“应该”之暴虐 6、帮助来访者识别和检验功能不良假设

20认知应激学派认为,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 stress)是个体实际上或认识上的要求与满

足这些要求的能力不平衡时的倾向于通过心理及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作用过程。

GAS:105-106

21心身疾病 定义: 或称心理生理疾病,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共

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官和躯体功能性障碍。

常见的心身疾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

炎、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流行病学调查

一、心身疾病的患病率。临床各科心身疾病占25-35%,其中内科占32-35%,

内科循环系统住院病人50%以上。明白有利于节约医疗费用,有效果帮助病人。

富裕的人心身疾病比较多。

二、其他特征。女性高于女性(支气管哮喘等男性高),年龄上更年期最高,

脑力劳动高于体力劳动,城市高于农村,工业发达高于发展中国家,社会文化背

景有影响(文艺工作者高),社会发展心身疾病发生增加趋势。

心身疾病的诊断原则 (一)全面采集病史 (二)详细的躯体检查及必要的理

化、实验室检查 (三)相应的精神检查 (四)心理测验和性格评定 (五)

排除神经症和精神病

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一)躯体疾病本身的治疗 (二)药物治疗

(三) 心理治疗 (四)其他疗法

23病人角色(patient role):又称病人身份,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角色,是出于患病状态中同

时有求医的要求和医疗行为的社会角色。其四个要素:病人可从常规的社会角色中解脱出来,

减轻或免除原有的责任和义务;病人对陷入疾病状态没有责任;负有恢复健康的责任;负有

寻求医疗协助的责任。

角色适应不良P340 病人的遵医行为P220

24 病人的一般心理特征:感知觉异常;记忆和思维能力受损;焦虑、抑郁、愤怒;

意志行为的主动性降低,对他人的依赖性增加;个性改变。

病人的心理需要:患病期间的生存需要;患病期间的安全需要;社会联系和交往的需要;

患病期间尊重的需要。患病时的自我成就需要。

医学将人的死亡过程分为:濒死期、临床死亡期、生物学死亡期。

临终病人的一般心理特征:经过5个阶段: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抑郁期、接受期。

濒死病人的心理P238


相关内容

  • 初级药师考试通关必备
  • 常年开展医师资格.执业药师.卫生资格.继续医学教育辅导.24小时报名咨询热线:010-82311666 初级药师考试通关必备 如何在短时间内有针对性地进行药师考试复习,全面.系统地领会吃透药师考试各门课程的学习要点,最大限度地提高药师考试成绩,是广大考生最为关心的话题.2010年药师考试通关必备中介 ...

  • 心理咨询师考试备考经验
  • 心理咨询师考试备考经验 心理咨询师考试理论知识中,三级考试考核教材基础知识和三级技能两本书,基础知识的比例在50%左右:一般都在习题册上.请多做两遍习题册,以保证正确率.二级考试考核教材基础知识.三级技能和二级技能三本书.心理测验学在整个考试中所占的比例偏低,考易网校心理咨询师辅导班老师建议各位学员 ...

  • 函授生毕业自我鉴定
  • 自学考试的文凭不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终点,而是我们走向新生活,寻求更高发展的新的起点。我们应该以自考文凭为新的起点,向更高的知识境界继续攀登,并以此作为回报社会的资本和依据,为维护公平与正义做出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和贡献! 通过这几年认真学习自考课程,我开始更加关心时事政治,对党和国家的理论、政策有了更加 ...

  •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
  •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 第一部分:(概述.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学习的基本理论) 概述: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学习过程(中心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学生 ...

  • 科教科实习个人总结
  • 2013年**医院科教科工作总结 为提高我院医教研管理水平,推动"医院等级评审"活动的进一步开展,科教科在各级 领导的关怀与支持下,在继续医学教育.科研.重点专科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总结如下: 一.继续医学教育工作 继续医学教育是更新知识,补充完善知识结构,拓展知识面 ...

  • 心理咨询师考试应试技巧大总结(一)
  • 心理咨询师考试应试技巧大总结(一) 理论知识中,三级考试考核教材基础知识和三级技能两本书,基础知识的比例在 50% 左右:一般都在习题册上.请多做两遍习题册,以保证正确率. 理论考试大家一般不担心,虽然知识点比较多且碎,但是还是可以找到方法去记.相对来说技能试卷的难度就大了. 技能考试分为案例不定项 ...

  • 教师资格证考试三个月复习计划
  • 河南教师招聘考试考前复习计划(三个月) 怎样来制定一个行之有效且能够按期完成的计划呢?请参考以下复习建议: 一 .基础阶段(约2个月) 任何类型的考试基础最重要,地基打好了才能又快又稳的建起一座高楼.招教考试也是如此,基础牢固才能保证之后的复习事半功倍.那就要求大家必须不断的复习,在量变积累中向前推 ...

  • 华南师大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就业前景
  • 华南师大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就业前景 给心灵留一方净土,给生活留一个梦想,给未来留一丝微笑,给岁月留一份厚礼,给人生留一季花香.凯程华南师大全日制教育硕士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凯程就是王牌的教育硕士考研机构! 一.华南师大全日制教育硕士就业怎么样? 华南师大教育硕士专业就业前景良好,就业渠道广阔,就业机 ...

  • 华南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必备参考书
  • 华南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必备 参考书 总有一天你的棱角会被世界磨平,你会拔掉身上的刺,你会学着对讨厌的人微笑,你会变成一个不动声色的人.凯程华南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凯程就是王牌的教育硕士考研机构! 一.华南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参考书是什么?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考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