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与养老问题研究

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

专业名称:

论文题目:

指导老师:

准考证号:

考生姓名:

所在教学点:

提交时间:

论文评审意见:

人口老龄化与中国养老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中国已成为老年型社会必然会使养老问题又面临新的挑战。本论文从社会学角度思考从“人口老龄化”的现实问题与解决办法及其给中国养老带的新冲击,探讨新思路来解决养老的问题。本论文的核心观点与创新是以“人口老龄化”为社会背景,探究中国养老新思路。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中国养老及农村养老、养老模式新思路

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老龄化势必成为现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我国人口增长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使得老年人口与日供增。随着这一现象的严重,我国制订了许多法律法规,希望老年人在退出社会后能愉快、健康的度过晚年,但是随着老龄化的日益严重传统的家庭养老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急需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出现。本论文在探讨老龄化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进而在原有养老模式的研究下,创新出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新模式。

一、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

一。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必然出现的人口问题, 中国也不例外。

(一)社会背景

中国社会在跨入口1世纪的同时也迈入了一个长寿时代,我国人口经历了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到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继而再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转变过程。由此,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逐渐从年轻型向成年型转变,并迅速向老年型过渡。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是持续的出生率下降和平均期望寿命延长共同作用的产物。统计数据表明。目前人口期望已达70岁,60岁以上人口已经超过人口总数的10%,并预期在2025年和2050年分别增长到人口总数的18%和25%。老年人口在总数人口中比例不断增长和高龄人口在老年人口中比例的不增长,是老龄化社会的基本特征,中国人口结构变化的这些特征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将日益显著。人口老龄化作为一场无声的革命正在对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心理进行巨大的冲击。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个直接的挑战就是必须为现在的和未来的老年人口提供有效的社会福利,以保证在未来几十年中占人口比重越来越大的中国老年人晚年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质量上。

(二)现实问题

随着社会现代化加快,从根本上改变了老年人的生活状况,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生活中出现了诸多问题:

1.经济来源方面

中国老年人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离退休金、家庭成员帮助、个人劳动收入。城市依靠离退休金的老年人比例远远高于农村,生活保障主要依靠国家的离退休金制度。农村老年人主要依靠个人劳动收入,生活主要依靠土地保障,丧失劳动能力时则主要依靠家庭成员供养。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老年人的收入保障日趋多样化,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亏损严重,一些企业停产、破产,拖缴、不缴社会保险养老金,出现老年人退休金拖欠、无着落现象,生活经陷入困境。一直被认为具有相当稳定性的退休收入保障也发生问题,影响了老年人的经济状况,解决不好过会引起社会矛盾,影响政治稳定。农村老年人与城市老年人不同,仍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继续从事生产劳动,依靠自己的过去来维持生活,老年人的生产劳动参与程度,主要决定因素是自己的健康状况及经济来源状况。农村老年人在具备劳动能力的时候主要依靠个人从事农业劳动,丧失劳动后则主要依靠家庭成员。随着老年人口的高龄化,老年阶段的依赖期将有所延长,对家庭成员的依赖将增加。农村养老制度供给不足。在我国,宏观调控制度的供给,尤其是养老这种准公共产品的制度供给主要还是国家应该承担的责任。目前,国家通过家庭土地承包责任制将农民的养老责任推卸给了家庭和个人,农村尚未建立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不承担赡养责任的家庭也没有相关的惩罚制度

另外,老年人口中的性别比例通常是以女性人口占绝对优势。老年女性无论是作为劳动市场的成员还是作为男性社会劳动者的家属,在退休收入方面与男性老年人相比都是处于不利的状况。而一生作为家庭妇女的老年人,由于她们的劳动不被劳动市场所承认,因此在丈夫去世后,便失去了经济来源,结果是老年人特别是老年妇女通常在无收入和收入不足的人群中占较大的比例。

随着现代家庭结构的变化,使老年人越来越难以依赖成年子女的经济供养生活,这是因为家庭结构缩小使得老年人平均子女人数越来越少,即使有子女,子女因工作的流动很可能不与老年父母住在一起,而臵身于现代劳动的子女很难有足够的收入同时来维持自己和老年父母共同的开支。因此传统社会中“养儿防老”的观念和做法在这时受到现代化的极大的挑战。

此外,我国农业的比较收益低,土地承载负担重。虽然农业税取消,但农村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来自土地的收入在农民收入来源中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土地对农民的养老保障作用越来越不明显。滞后的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农村养老资源的供给。财力的有限,国家还不可能也不愿意承担所有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资金供给责任。资本市场的不成熟,养老保险金投资收益的低下,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积极性不高。

农村老人习惯于将自己在拥有劳动能力时所创造的财富用在子女身上,帮助家庭实现财富的积累。等他们进入老年期,家庭积累的财富的控制权其实早已转移到了子辈的手中。即使老人拥有财富资源,当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时,除了家庭子女的生活照顾,农村社会能为老人提供的社会养老服务设施、老人活动场所和养老机构非常有限。

2.医疗保健和生活照顾方面

老年医疗保健的问题是晚年生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除了收入方面的需求,老年人由于身体的变化出现了各种慢性疾病。老年人在寻求医疗保健服务的过程中时常遇到以下问题:

(1)医务专业人员对老年患者缺乏治疗兴趣,因此患者大多需要长期的护理性治疗和调适,因此治疗结果不明显,难以显示医生的医术,医务人员容易对这样的患者产生消极态度;

(2)医疗费用高,长期的医疗费用是一般老年人的经济状况能力所无法承受的;

(3)医疗保健设施的服务缺乏、普及面不广泛,在许多地方,特别是贫苦地区、农村地区,存在着严重的缺医少药的状况,这些地方的老年人在获得医疗保健服务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高,老年人处理能力呈下降趋势,则需要有人照料日常生少,但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影响了老年人晚年养老,而这种变化又是产生于人口老龄化,平均期望寿命显著延长的背景下,这使得家庭成员在老年人的老后生活需求面前难免显得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也影响到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

3.社会关系方面

随着年龄的增高,老年人的社会交往范围逐渐缩小,往日的社会角色正在逐渐消失,脱离工作岗位的老人失去了和同事日常的交流机会,在自然的规律下,

同辈的亲属和朋友下在逐个减少,体力衰退和交通不便妨碍了与亲友的经常性交流,即使老年人与子女同住,由于子女工作繁忙,也难以和子女有实质性的交流。因此它直接影响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和总体生活质量。

(三)解决办法

1.收入领域

在老年人收入领域方面国家承担的主要责任就是向老年人提供必要的,以现金形式支付的,用于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支出的福利供给。

(1)老年人社会救济

它的目标是帮助无收入来源或虽然有收入但收入不维持基本生活水平,政府有责任制定计划,筹集资金,帮助他们维持某种社会认可的基本生活保障。政府提供财政拨款是社会救济的主要保证。但这样长期的救济只会给政府带来更大的负担,因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①帮助每一个贫困救助者提高独立和自助的能力。针对不同的救助者进行调查,可以安排有能力的老年人现次参加工作,不但可能保证日常工作生活开支,更有利于减少老年人孤独感,参与社会增加人际交往。

②激励救助者逐渐摆脱政府的资助。社会应建立老年人福利中心,该中心可以提供老年人各项服务,也可以让老年人参加志愿者工作,促使老年人与社会再次接轨,这样可以使老年人不断自立、自强、逐渐摆脱政府的资助,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2)老年人社会保险养老金

如果说老年人社会救助是针对贫困老年人的福利计划,那么老年人社会保险养老金则是一种涉及绝大多数老年人成员的公共计划。它的目的是为了所有缴费人提供收入替代,到法定退休年龄并脱离劳动市场时,由老人社会保险基金给予受保者法定的收入补偿。

由于一些企业因经济状况不佳,社会统筹费用征缴困难,因此清空存在拖欠老年人退休金问题,这促状况政府应制订相关法规强制要求企业按时放发退休金;对于某种因经营不善而破产的企业,它应给予临退休老年人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偿,以保证他们能续交余下的社会保险养老金。

2.医疗保健领域

高龄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使健康保障服务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医疗模式,而且延伸到了社会服务领域。除了医疗干预之处,患者和家属也需要受些教育以便配

合治疗。

(1)积极的预防

健康保护和老年疾病的预防不应到老年才重视,而应从中年人就开始做预防工作。应把老年人的保健事业分为“保健”和“医疗”两大类:保健应对所有40岁以上的居民提供定期身体检查,保健知识,健康咨询等各种保健服务。保健事业的费用应全部由国家和各地方政府负担。

“医疗”部分只针对60岁退休老年人。加入医疗保险的老年人可以直接到定点医疗就诊,并担负少数的医疗费用,余下的由国家支付,而无收入或收入不足的老年人,可以申请社会救济,由国家提供医疗补助金,以保证老年人治疗疾病。

(2)专门的老人医院

为了更积极、更有效地对老年性疾病进行治疗和研究,应开设专门的老人医院,可以避免大医院就医人员太多,不能面面俱到。该医院可以根据老年人的需求而配臵相关医疗器械,并配有专业医务人员和护理人员。

3.日常生活领域

政府应向需要帮助、不能自理、无儿女的老年人提供援助,帮助他们料理一些难以料理的事情,包括做饭、洗衣、打扫房间,帮助老年人定期到医院体检等。

日常家庭帮助可以是多种形式的,除了直接提供家务劳动外,还可以包括家庭病床护理、家庭康复训练等,食物是援助一部分,政府可身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伙食,或改善供暖设备、改装厕所等。也可以让社区为有需要的老年人家庭安装报警装臵,以便当老人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及时通知相关社区服务人员。

4.社会交往领域

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高,他们逐渐脱离社会圈子,人际交往日益减弱,如果想改变这一状况,可以有两种方式:

(1)社区老年人中心

老年人中心是多功能的社区设施,该设施针对社区老年人的特点,组织各种各样老年服务和活动,主要目的增加老年人的尊严和独立性,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保持与社会的有效联系,最终使他们能够精神愉快的度过晚年。老年人中心的成功与否,主要是取决于老年人自愿参加中心组织的活动的程度,社区应针对老年人的不同兴趣爱好开办各种协会,增进他们之间的沟通与互动。

(2)老年人参与社会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老年人应积极参与社会中,发挥余热,与社会再次接轨,有意义的度过晚年。

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的形式产多样化的,比如:教育传授型、社会公益型、参谋咨询型等。

教育传授型。老年人中的高级知识分子、革命者、老战士和老干部,把他们组织起来,通过学习他的宣传、报告、经验介绍等形式,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社会公益型。老年人参加维护治安、管理交通;参与环境卫生和街道绿化活动;调节民事纠纷; 宣传计划生育等。参谋咨询型。老年人在生产、科技、管理、法律、工程设计等各类咨询服务组织中发挥作用。

二、中国养老问题研究

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老龄化将给中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影响。中国是一个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国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计划生育这一项基本国策的推行,中国的养老遇到了一些困难,与人口老龄化相伴随的是家庭小型化、农村城市化和消费结构多元化趋势的发展,传统家庭的养老功能日益弱化,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对养老高质量的需求不断增加,将会对中国造成巨大的压力。这样,可以预见的是,21世纪我国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养老问题,不仅仅是经济供养方面的问题,老年人口在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对老年人更是如此,感情上的交流,生活上的关心,各方成的优势互补,亲人间内心世界的敞开交流,相互间的疏通等都是很重要的。

目前,我国的养老模式正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化养老与家庭养老共同养老的方式过渡。随着家庭养老功能的日益弱化,养老功能在家庭和社会之间的替换和扩展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一)家庭养老

家庭是建立在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基础上的群体,它是老年人的感情和精神的重要支柱,生活的主要场所,它给予老年人的亲切照顾是任何其他机构所无法替代的。

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家庭和子女照顾老人也是中国儒家文化的传统。同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决大多数都是在家养老。

第一,由于我国老年人的经济收入还比较低。目前,我老年人的最大困难是

经济,农村贫困老人群体占的比例很大。完善的社会保障阶段的覆盖面比较小,无法对所有收入或无收入的老人提供较好的生活服务。经济上仍需要依靠子女的供养,因为这样在费用上要节省许多。

第二,我国的老年社会福利机构的设施不完善,即使对天领取养老金的老人来讲也不可能把他们都安臵在养老机构;而且,目前有的养老机构清空不能完全满足多数老年人的需求,以至于一些地方出现在了养老设施不足情况下,老人入住率较低。所以,即是对那有些可以负担得起的机构养老费用的老人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仍然要留在自己家中度过晚年生活。

第三,由于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影响,多数老人认为养老机构是那些无子女的孤寡老人才去的地方,自己有儿有女怎么能去养老院养老呢?还有是子女不同意,有的是孝顺,有的是怕没有面子,有的老人愿意去,是不想给子女增加负担。

从我国现在的情况看,大多还是由于住房问题和家庭等问题,老人们不与子女共同居住,都是请保姆照顾老人安度晚年。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等很多问题的产生,家庭养老日益削弱。首先,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要求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结构出现了小型化、高龄化的趋势。家庭逐年上升,将会出现一些家庭一对独生子女夫妇赡养四个老人,抚养一个孩子的情况,还有就是一些子女迫于岗位上的竞争、忙于工作的事业,无暇照顾父母的;青年夫妇比较重视子女的教育和成长问题,将有限的时间、精力和财力都向孩子倾斜,这样就忽视了对老人的照顾,所以现在家庭、孩子、老人出现的分歧很多,目前城市老人生活照料问题比较突出;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不养老、敬老、尊老视为“包袱”,中国传统的道德受到破坏,家庭矛盾、分歧成为社会重视的问题。

在城市,由于有较好的经济保障,也有比较健全的养老制度和退休金,家庭养老就不是那么强,大多是数城市老人过得很安详和谐。

在农村,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成员相对独立的经济收支增多,独立意识不断增强,所以家庭结构大多向型化的发展。但是,从广泛农村看,由于没有退休金制度,农村的老年人基本是无收入的,所以比起城市农村的老年人在经济上对子女的依靠程度是百分之九。因此保持和发挥家庭养老中的作用,不仅是家庭本身具有的社会所无法替代的优势,而且它符合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它既可以减轻国家政府的负担,又有利于老年人在家庭中欢度晚年。

近几年,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独居老年人增多,青年人和成年人工作压力增加,无法有时间照料老年人,老年人的生活照料问题异常突出,家庭照顾的程度很大。大多情况的出现,传统的养老已独木难支,完全依靠家庭成员养老是绝对行不通的。当务之急是要建立一个与家庭养老相互依存的社会体系。

(二)老年寒舍福利机构

家庭养老日益弱化,单纯的依靠家庭已经难以为续,就应积极发展社会化养老事业,实现养老功能的替换和扩展。在在城市,我国举办了各种类型的福利机构包括社会福利院、老人福利院等,收养需要国家救济的贫困老人。在农村通过兴办敬老院,为广大农村中的有困难的老人提供集中供养的地方。

但是现阶段我国福利机构设施不完备,入住率比较低,而且服务整体素质不高,想要改变这样的状况就需要国家对老年社会福利机构的高度重视,对于养老机构而言,首先是要强化市场意识,以提高参与福利机构市场竞争的能力。养老机构的经营者应善于寻找、发现市场,解决日前出现的问题,二是强化机构服务意识具有更强的专业化,大量培养专业老年人服务的人才,使专业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能有很大的增加,提高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专业水平。

对于政府和社会而言,首先应规划工作,解决目前养老机构的布局、设备、人员、规模、功能等问题。三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宣传使社会对养老机构,用及发展方向。

现阶段,我们还要巩固农村养老机构,由于农村敬老院点多分散、不利于管理和集中供养。现有的敬老院绝大多数建在乡镇、村,由于高度分散、地处偏远,入住老年人就医、参加文化娱乐活动等方面很不方便,县市区政府和民政局的管理有一定的难度。受到资金等多方面条件的限制,“福彩助老工程” 改扩建的一部分敬老院,还有很多敬老院依然规模小、设施简陋、偏远分散、利用率不高等现象。

1.国有养老机构体制不活、服务成本高、经济效益低。国有养老机构虽然条件较好、入住率较高,但经济效益始终不高,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国有养老机构的体制不活。长期以来,国有养老机构一直由民政局直接管理,没有真正走向市场,虽为实体却难以独立经营。政府和主管部门既要负责院所设施的投资建设,保障运营经费,负责人、财、物等方面事宜的具体管理,还要承担经营亏损带来的风险。这种企业行为却由政府和行政部门代办、包办的现状,造成现行国有养

老机构的管理体制与市场化服务趋势的矛盾。其次,国有养老机构的经营权与经营责任不相适应,也使养老服务机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充分发挥。另外,国有养老机构还存在机构臃肿,服务成本过高,服务质量和效益不高等问题。与同行业其他性质的养老机构相比,国有养老机构长期处于优势地位,没有竞争压力,造成了目前的投资大、经济效益低的现象。

2.医护人员数量少,队伍不稳定 由于入住养老机构的对象多为高龄、生活自理能力差、体弱多病的老年人,与其他年龄段入住对象相比,这些人员对医护人员和护理人员依赖程度要高得多。目前,全市养老机构中的医护人员和护理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人均拥有量低。有些养老机构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工作人员只能既当管理人员又当护理人员,身兼数职,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低、工作环境差,社会上还存在着对养老服务人员的偏见,导致养老机构工作人员队伍不稳定。

3.个性化服务项目少,服务内容单一 目前,我市大部分国有养老机构属于社会福利型养老机构,主要接收“三无”、“五保” 对象等特殊群体。虽然目前也开始接自收费住养老年人,但因其机构本身的性质定位和软硬条件所限,大多数只能给入住老人提供最基本的养老服务,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其他方面的服务内容很少。而能为老年人提供照料功能的托老所,提供医疗服务的老年护理院,提供个性化、高质量生活环境的老年公寓、老年小区等功能各异、各具特色的其他类型的养老机构的数量却又很少,分布不均匀。不同条件的老年人具有不同的养老需求,这也要求社会能够相应地提供具备不同功能、不同档次的养老产品和养老服务。过于单一的模式,不仅影响养老机构的社会经济效益,不能有效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也会影响到我市老龄事业的健康发展。 缺乏政策扶持,经营状况不容乐观

我国农村养老的问题随着老龄化趋势已越来越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结合我国的国情以及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建议:

1.突出重点,特殊群体养老保障先行一步。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已经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目前,我国失地农民大约在5000万左右,并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养老保障应首先考虑那些无法再就业、年龄比较大、体力比较弱、基本生活有困难的失地农民。另外,总的来说,农民在征地过程中所得的补偿费比较少,政府应在所得的土地收益中提取一部分作为保险基金,以备失地农民的困难之需。与此同时,要积极推进进城农民工养老保险工作。对于农民工,可把重点放

在那些有相对稳定工作、工作满一定年限、准备长期从事现有工作或长期在现工作地工作的农民工身上,要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农民工进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此外,要逐步推进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养老保险。

2.在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积极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指国家和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根据法律法规设臵的各种养老保障形式,其运作特点是由国家财政承担部分或全部的资金投入,由政府组织实施,以保证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有基本的保障。根据我国的实际,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主体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其他与养老保障有关的还有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社会救助制度等。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要重新认识政府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中的作用。无论从公民权利、维护公平,还是从促进稳定的角度来看,政府都应该在农村人口的养老问题上承担起责任来,加大对农村养老保险的资金投入。要通过制度的完善明确规定集体和国家对农民养老保险投入的最低限额,并落到实处。中央财政、地方财政都要适当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社保资金支出比例,加大对农村社保资金的投入。同时,中央财政、地方财政要明确各自责任和投资分配比例。要确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法律地位,使其具有制度上的稳定性。同时,以法律形式规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对象、模式、基金的缴纳与支付以及基金管理体制等,使农村社会养老事业在法律轨道上全面健康发展。

3.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切实提高土地保障能力。在社会养老保险一时还难以普及的现有社会经济条件下,以提高土地的保障能力作为解决农民养老问题的基本出发点,仍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针对目前农村实际,主要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提高农业经营效益和比较利益水平,激活土地的保障能力。一方面政府要积极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农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和加工增值程度;另一方面从适应加入WTO后农业政策调整和农业竞争力提高的角度出发,改善政府对农业的调控方式,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农产品营销等方面的支持。二是积极鼓励土地流转制度创新,争取让土地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在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土地股份合作制,将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以股份的形式界定给农民,农民可按股份红。同时,各地应尽快建立与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使土地通过反租倒包、转包、租赁、土地产权入股、大户托管等形式,合理有偿地流转起来,使农民获得相应的收入。

4.继续发挥家庭养老的作用。由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时间差”所决定,中

国不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全方位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因此,还要继续发挥家庭养老的作用。家庭养老具有社会养老所无法替代的一些特定功能,如提供某些生活照料、享受天伦之乐的精神慰藉等。因此,当前还需要继续发挥好家庭养老的作用。要进一步加大对敬老、养老美德的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对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在广大农村地区进一步做好“文明户”、“五好家庭”等的评选活动,注重敬老、爱老优良家风的塑造,培育孝敬、平等、保障、共享、和谐等“孝道”文化的新理念,不断强化家庭养老的道德教化力度。

(三)社区养老

日益弱化的家庭养老功能,政府有限的财力,不断增长的人口老龄化,使一种新的养老模式——社区养老应运而生。

随着城市生活节奏加快,社区作为社会活动和社会交往的空间地域和所具有的功能,社区服务在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占据着重要的位臵。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社区生活及社区内的各种社会服务设施,对老年人欢度晚年生活,提高晚年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社区养老模式,即政府或政府组织以及其他机构在老人所属的社区建立养老中心,采取非营利组织的动作方式,为社区内的老年人提供家政服务和医疗卫生服务。社区养老模式是以居家老人为主,社区养老机构照料为辅。这种模式适用于现在越来越严重的老龄化社会发展中的种整合社会各界力量的养老模式。社区养老由于充分调动了政府以外的非政府组织、企业、非营利性组织等,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政府的经济压力。

社区养老服务的最大功能在于,它不仅可以弥补现代社会家庭养老的不足,解决子女对老人生活照料的困难,从而对以家庭养老为主的模式起到支撑作用;同时,比起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而言,社区养老服务具有投资少、服务广、受益大、收费廉、见效快等特点,由此可以减轻入院养老的经济压力。因此社区养老服务应大力和重点发展。

我国社区养老服务大约始于80年代末期,当时主要开展了护理活动、老人日托、老人活动中心、老年人俱乐部以及一些生活服务,许多城市在近几年的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兴建老人公寓、小型福利院、敬老院等设施,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如大连春和社区,举办老人公寓,为老年人提供了像家一样的优雅环境,解决社区贫困、“空巢”老人照料问题,增加了老人们的互动,使他们身体及心理学等方面健康发展。

在现阶段我们还之所以要巩固家庭养老制度,一方面是因为这一制度本向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社会化养老事业(包括老年社会福利机构和社区养老)发展才刚刚起步,要成长为一棵能挡风雨的大树需要假以时日。但是人口老龄以及高龄化势态是不可挡的,家庭养老制度日益衰落也是难以避免的。显然如果一方面家庭养老面临诸多困难,另一方面社会化养老事业发展又难以开展。这样就会使中国养老出现崩溃的危险局面。这就提醒我们,“养老”不仅仅是个别家庭的事,而是越来越具有社会的意义,特别是老年人口的高龄化使得疾病、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的高龄老人比重增大,家庭养老的传统做法已无法应付,这种人口压力必然会向社会扩散。所以,如果政府和社区不用早做好准备,就可能使老龄问题积累起来,既会使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受损,进而会损及社会会生产力的发展乃至社会稳定的格局。

由此可见,人口老龄化将给我国养老问题带来的挑战,此时,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已成为最基本,最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应走出一积极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来解决养老所带来的诸多问题。

三.中国养老新思路

随着全世界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中国又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就必须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种及政府在实践中国的探索及发达国家的经验启示,建立一个新型的适合中国养老的模式,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社会福利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模式

要发展新的模式,就必须把各个项目都逐个完善,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我们就应该明确养老不能完完全全都是家庭的责任,国家当在养老上有所作为,国家在政策上应鼓励家庭养老。

(1)如果子女照顾70岁以上低收入老人,子女可以享受减免收入的税收;如果照顾卧床不起的老人,还可以享受更大的好处。

(2)为卧病不起的老人提供特殊设备,在子女的照料下进行生活,赡养父母的人可以优先得到住房或购买房子可以得到高出一倍额度的贷款。

第二,老年社会福利机构通过对老年人集中供养方式有偿或低偿服务,以满足那些愿意到养老机构中安度晚年的老年人的需要。对目前我国福利机构的分析,提出几种新类型养老机构:

(1)护理老人福利院

该院接收的对象是经济收入较低、年龄在70岁以上,身体各项机能退化,记忆力丧失,或没有住房难以自立生活的老人,对该种老人应减免费用。这种形式可以减少我国目前多数贫困老人的现状,让他也可以同其他老年人安度晚年,不再孤单寂寞,可以充分享受国家福利政策。

(2)特别护理老人福利院

它与护理老年人福利院相比,它接受的是身心老化症严重的老人为对象,大多是卧床不起,需要长期护理的老人,难以在家庭中继续养老或者给家庭成员造成极大负担的老人为对象。它的主要服务在于医疗性的护理,费用根据个人以及抚养人的收入缴纳,对贫困者可减免费用。

(3)低费老人福利院

该接纳的对象为60岁以上生活自立的低收入夫妇,或因无子女,或因经济以及住房困难等原因不能居家养老者。

该院可以身老年人提供一日三餐服务,并且设有娱乐休闲场所。低费老人福利院的费用由国家与个人共同承担,生活费需个人负担。

第三,社区养老以居家老人家为主,为他们提供娱乐休闲和医疗保健等场所,一般情况下,一个社区区域内应有一到两所规模较大的综合型设施,社区内的老人使用这些设施无须缴纳费用,实行负责制度,如果需要提供食物或享受特殊服务则按最低价格收取费用。

(1)老人福利中心

它是一种便利的综合型设施,主要功能是接受老人们的各种有关生活、健康、保健知识等方面的咨询,提供保健知识角、健身设施和社交的场所。

(2)保健康复中心

目前有的社区内设有卫生服务中心,以社区人员为主,为其治疗疾病,它的出现的确给社区成员带来便利,但现有的服务仍无法满足老年人的特殊治疗需求,而保健康复中心可以完全填补这一空白。

它的主要功能是对该社区的老年患有慢性疾病的提供保健服务,该是中心应配备专业的医务人员和护理人员,并有配套的保健医疗机械。主要是对老人进行指导、疾病治疗、身体的康复训练、身体检查、为老人家庭中其他成员开设护理讲座,该中心还可以设有洗浴服务、洗衣服、理发等。除收取一定的工本费外,其余那些费用由政府支付。保健康复中心不仅减轻了各个家庭的负担,还有利于老人自立自强的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第四,如何找准切入点,启动创新试点工作,笔者认为应从住房金融入手。在老龄金融服务和以房养老方面,初步设计以下创新品种。

(1)试办住房公积金“加按揭”贷款。“加按揭”贷款是指已办住房按揭贷款,正常还款一年以上,为现房的借款人提供一种“追加”贷款服务,包括两种涵义:一是根据其抵押房产的评估值和贷款成数,已还部分贷款后,房屋价值大于贷款余额,对已还贷款数仍可继续贷出。二是房价升值,现评估值超过原评估值,升值部分可按贷款成数计算后再追加部分贷款,增加的贷款可付现金用于合法的日常消费,对于即将退休或原贷款期限30年的借款人,突破原贷款政策以退休年龄为限的红线,增贷部分可以用于养老。

(2)试办老龄住房公积金贷款。对退休前正常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在退休时不提取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者,可申办住房公积金贷款,用所购新房抵押,由本人或缴存住房公积金但无贷款的子女偿还,原住宅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用增值收益资金收购,用于廉租住房或经济适用住房房源。

(3)试办“以房自助养老”。对退休前正常缴存住房公积金一年以上、已退休且年满65岁及以上的老人,可将自有产权住房卖给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老人一次性收取房款,同时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再将此房返租给老人,租期双方约定,租金与市场价相同。老人按租期年限将租金一次性付与管理中心,其他费用均由管理中心交付。租期满后,如老人健在则租金全免:如期内过世,剩余租金则退还老人的遗产继承人。这一办法侧重于居家养老。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最终将其房屋用于廉租住房或经济适用住房。

(4)试办按揭与倒按揭串联接力贷款。对现有住房公积金按揭贷款购房的职工,即将退休且正常还贷即将结束,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与借款人双方约定,再办理倒按揭贷款,对该房重新评估后再抵押给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一次性或按月取得一笔资金,用于养老费用,该房仍由本人居住直到去世,其房产可以由其子女或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出售,用来偿还贷款本息,如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处臵变现,价值大于贷款本息的,剩余部分退还给继承人。

(5)试办产权回购或业务。开发公司建造的商品房或老年公寓,由老人本人或家人全额付现或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入住。次年起,开发商逐年向其回购部分产权,对全额付现购房者,其回购资金用于养老;对于住房公积金贷款购房者,可以用回购资金偿还贷款。由于房价的升值,原则上可以住新房不花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回购完毕取得完全产权后,可再循环使用。

(6)试办公益性与经营性结合运作的老年公寓。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选择实力强、项目位臵好的开发商,在开发新住宅小区时,建造若干面积的多功能新型老年公寓,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用增值收益资金一次性购买。对正常缴存住房公积金的已退休或即将退休人员且均未提取住房公积金存款者,优先准予购买或租赁。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在购、售、租的过程中,由政府按照机构养老的优惠政策给予减免部分税费,使老人购房价及租赁费低于市场价。同时对腾出的旧房,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收购后用于经济适用住房及廉租住房。

(7)试办政府购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运作的老年公寓。由政府专项投资购买或建造一批新型的老年公寓或适合老人居住的商品房,交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具体运作与管理,回收资金或住房上交政府。

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社会福利为补充,以住房金融为试点的养老新模式是适合于现在社会发展的,这种模式可以填补原有养老模式的单一及不足,有利于老年人更好的度过晚年,会给养老事业带来一片光明。

四.结语

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和出生率的降低,人口老龄化日益成为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首先影响到一个社会的老年人口抚养比,使工作人口赡养的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进而对社会产生不同低之间的分配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同。中国由于实行计划生政策以及人口基数大,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比世界其他国家更为严峻,因此应不断地进行养老模式的调整与创新,积极应对老龄人口增加对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带来的挑战,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陶立群:《中国老年人社会福利》,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年,第1页。

2.周弘主编:《国外社会福利制度》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年,第23页。

3.苏珊·特斯特:《老年人社区照顾的跨国比较》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年,第2页。

4.张乐天主编:《社会工作概论》,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81页。

5.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

专业名称:

论文题目:

指导老师:

准考证号:

考生姓名:

所在教学点:

提交时间:

论文评审意见:

人口老龄化与中国养老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中国已成为老年型社会必然会使养老问题又面临新的挑战。本论文从社会学角度思考从“人口老龄化”的现实问题与解决办法及其给中国养老带的新冲击,探讨新思路来解决养老的问题。本论文的核心观点与创新是以“人口老龄化”为社会背景,探究中国养老新思路。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中国养老及农村养老、养老模式新思路

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老龄化势必成为现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我国人口增长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使得老年人口与日供增。随着这一现象的严重,我国制订了许多法律法规,希望老年人在退出社会后能愉快、健康的度过晚年,但是随着老龄化的日益严重传统的家庭养老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急需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出现。本论文在探讨老龄化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进而在原有养老模式的研究下,创新出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新模式。

一、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

一。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必然出现的人口问题, 中国也不例外。

(一)社会背景

中国社会在跨入口1世纪的同时也迈入了一个长寿时代,我国人口经历了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到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继而再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转变过程。由此,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逐渐从年轻型向成年型转变,并迅速向老年型过渡。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是持续的出生率下降和平均期望寿命延长共同作用的产物。统计数据表明。目前人口期望已达70岁,60岁以上人口已经超过人口总数的10%,并预期在2025年和2050年分别增长到人口总数的18%和25%。老年人口在总数人口中比例不断增长和高龄人口在老年人口中比例的不增长,是老龄化社会的基本特征,中国人口结构变化的这些特征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将日益显著。人口老龄化作为一场无声的革命正在对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心理进行巨大的冲击。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个直接的挑战就是必须为现在的和未来的老年人口提供有效的社会福利,以保证在未来几十年中占人口比重越来越大的中国老年人晚年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质量上。

(二)现实问题

随着社会现代化加快,从根本上改变了老年人的生活状况,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生活中出现了诸多问题:

1.经济来源方面

中国老年人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离退休金、家庭成员帮助、个人劳动收入。城市依靠离退休金的老年人比例远远高于农村,生活保障主要依靠国家的离退休金制度。农村老年人主要依靠个人劳动收入,生活主要依靠土地保障,丧失劳动能力时则主要依靠家庭成员供养。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老年人的收入保障日趋多样化,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亏损严重,一些企业停产、破产,拖缴、不缴社会保险养老金,出现老年人退休金拖欠、无着落现象,生活经陷入困境。一直被认为具有相当稳定性的退休收入保障也发生问题,影响了老年人的经济状况,解决不好过会引起社会矛盾,影响政治稳定。农村老年人与城市老年人不同,仍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继续从事生产劳动,依靠自己的过去来维持生活,老年人的生产劳动参与程度,主要决定因素是自己的健康状况及经济来源状况。农村老年人在具备劳动能力的时候主要依靠个人从事农业劳动,丧失劳动后则主要依靠家庭成员。随着老年人口的高龄化,老年阶段的依赖期将有所延长,对家庭成员的依赖将增加。农村养老制度供给不足。在我国,宏观调控制度的供给,尤其是养老这种准公共产品的制度供给主要还是国家应该承担的责任。目前,国家通过家庭土地承包责任制将农民的养老责任推卸给了家庭和个人,农村尚未建立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不承担赡养责任的家庭也没有相关的惩罚制度

另外,老年人口中的性别比例通常是以女性人口占绝对优势。老年女性无论是作为劳动市场的成员还是作为男性社会劳动者的家属,在退休收入方面与男性老年人相比都是处于不利的状况。而一生作为家庭妇女的老年人,由于她们的劳动不被劳动市场所承认,因此在丈夫去世后,便失去了经济来源,结果是老年人特别是老年妇女通常在无收入和收入不足的人群中占较大的比例。

随着现代家庭结构的变化,使老年人越来越难以依赖成年子女的经济供养生活,这是因为家庭结构缩小使得老年人平均子女人数越来越少,即使有子女,子女因工作的流动很可能不与老年父母住在一起,而臵身于现代劳动的子女很难有足够的收入同时来维持自己和老年父母共同的开支。因此传统社会中“养儿防老”的观念和做法在这时受到现代化的极大的挑战。

此外,我国农业的比较收益低,土地承载负担重。虽然农业税取消,但农村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来自土地的收入在农民收入来源中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土地对农民的养老保障作用越来越不明显。滞后的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农村养老资源的供给。财力的有限,国家还不可能也不愿意承担所有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资金供给责任。资本市场的不成熟,养老保险金投资收益的低下,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积极性不高。

农村老人习惯于将自己在拥有劳动能力时所创造的财富用在子女身上,帮助家庭实现财富的积累。等他们进入老年期,家庭积累的财富的控制权其实早已转移到了子辈的手中。即使老人拥有财富资源,当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时,除了家庭子女的生活照顾,农村社会能为老人提供的社会养老服务设施、老人活动场所和养老机构非常有限。

2.医疗保健和生活照顾方面

老年医疗保健的问题是晚年生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除了收入方面的需求,老年人由于身体的变化出现了各种慢性疾病。老年人在寻求医疗保健服务的过程中时常遇到以下问题:

(1)医务专业人员对老年患者缺乏治疗兴趣,因此患者大多需要长期的护理性治疗和调适,因此治疗结果不明显,难以显示医生的医术,医务人员容易对这样的患者产生消极态度;

(2)医疗费用高,长期的医疗费用是一般老年人的经济状况能力所无法承受的;

(3)医疗保健设施的服务缺乏、普及面不广泛,在许多地方,特别是贫苦地区、农村地区,存在着严重的缺医少药的状况,这些地方的老年人在获得医疗保健服务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高,老年人处理能力呈下降趋势,则需要有人照料日常生少,但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影响了老年人晚年养老,而这种变化又是产生于人口老龄化,平均期望寿命显著延长的背景下,这使得家庭成员在老年人的老后生活需求面前难免显得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也影响到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

3.社会关系方面

随着年龄的增高,老年人的社会交往范围逐渐缩小,往日的社会角色正在逐渐消失,脱离工作岗位的老人失去了和同事日常的交流机会,在自然的规律下,

同辈的亲属和朋友下在逐个减少,体力衰退和交通不便妨碍了与亲友的经常性交流,即使老年人与子女同住,由于子女工作繁忙,也难以和子女有实质性的交流。因此它直接影响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和总体生活质量。

(三)解决办法

1.收入领域

在老年人收入领域方面国家承担的主要责任就是向老年人提供必要的,以现金形式支付的,用于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支出的福利供给。

(1)老年人社会救济

它的目标是帮助无收入来源或虽然有收入但收入不维持基本生活水平,政府有责任制定计划,筹集资金,帮助他们维持某种社会认可的基本生活保障。政府提供财政拨款是社会救济的主要保证。但这样长期的救济只会给政府带来更大的负担,因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①帮助每一个贫困救助者提高独立和自助的能力。针对不同的救助者进行调查,可以安排有能力的老年人现次参加工作,不但可能保证日常工作生活开支,更有利于减少老年人孤独感,参与社会增加人际交往。

②激励救助者逐渐摆脱政府的资助。社会应建立老年人福利中心,该中心可以提供老年人各项服务,也可以让老年人参加志愿者工作,促使老年人与社会再次接轨,这样可以使老年人不断自立、自强、逐渐摆脱政府的资助,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2)老年人社会保险养老金

如果说老年人社会救助是针对贫困老年人的福利计划,那么老年人社会保险养老金则是一种涉及绝大多数老年人成员的公共计划。它的目的是为了所有缴费人提供收入替代,到法定退休年龄并脱离劳动市场时,由老人社会保险基金给予受保者法定的收入补偿。

由于一些企业因经济状况不佳,社会统筹费用征缴困难,因此清空存在拖欠老年人退休金问题,这促状况政府应制订相关法规强制要求企业按时放发退休金;对于某种因经营不善而破产的企业,它应给予临退休老年人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偿,以保证他们能续交余下的社会保险养老金。

2.医疗保健领域

高龄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使健康保障服务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医疗模式,而且延伸到了社会服务领域。除了医疗干预之处,患者和家属也需要受些教育以便配

合治疗。

(1)积极的预防

健康保护和老年疾病的预防不应到老年才重视,而应从中年人就开始做预防工作。应把老年人的保健事业分为“保健”和“医疗”两大类:保健应对所有40岁以上的居民提供定期身体检查,保健知识,健康咨询等各种保健服务。保健事业的费用应全部由国家和各地方政府负担。

“医疗”部分只针对60岁退休老年人。加入医疗保险的老年人可以直接到定点医疗就诊,并担负少数的医疗费用,余下的由国家支付,而无收入或收入不足的老年人,可以申请社会救济,由国家提供医疗补助金,以保证老年人治疗疾病。

(2)专门的老人医院

为了更积极、更有效地对老年性疾病进行治疗和研究,应开设专门的老人医院,可以避免大医院就医人员太多,不能面面俱到。该医院可以根据老年人的需求而配臵相关医疗器械,并配有专业医务人员和护理人员。

3.日常生活领域

政府应向需要帮助、不能自理、无儿女的老年人提供援助,帮助他们料理一些难以料理的事情,包括做饭、洗衣、打扫房间,帮助老年人定期到医院体检等。

日常家庭帮助可以是多种形式的,除了直接提供家务劳动外,还可以包括家庭病床护理、家庭康复训练等,食物是援助一部分,政府可身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伙食,或改善供暖设备、改装厕所等。也可以让社区为有需要的老年人家庭安装报警装臵,以便当老人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及时通知相关社区服务人员。

4.社会交往领域

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高,他们逐渐脱离社会圈子,人际交往日益减弱,如果想改变这一状况,可以有两种方式:

(1)社区老年人中心

老年人中心是多功能的社区设施,该设施针对社区老年人的特点,组织各种各样老年服务和活动,主要目的增加老年人的尊严和独立性,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保持与社会的有效联系,最终使他们能够精神愉快的度过晚年。老年人中心的成功与否,主要是取决于老年人自愿参加中心组织的活动的程度,社区应针对老年人的不同兴趣爱好开办各种协会,增进他们之间的沟通与互动。

(2)老年人参与社会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老年人应积极参与社会中,发挥余热,与社会再次接轨,有意义的度过晚年。

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的形式产多样化的,比如:教育传授型、社会公益型、参谋咨询型等。

教育传授型。老年人中的高级知识分子、革命者、老战士和老干部,把他们组织起来,通过学习他的宣传、报告、经验介绍等形式,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社会公益型。老年人参加维护治安、管理交通;参与环境卫生和街道绿化活动;调节民事纠纷; 宣传计划生育等。参谋咨询型。老年人在生产、科技、管理、法律、工程设计等各类咨询服务组织中发挥作用。

二、中国养老问题研究

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老龄化将给中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影响。中国是一个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国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计划生育这一项基本国策的推行,中国的养老遇到了一些困难,与人口老龄化相伴随的是家庭小型化、农村城市化和消费结构多元化趋势的发展,传统家庭的养老功能日益弱化,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对养老高质量的需求不断增加,将会对中国造成巨大的压力。这样,可以预见的是,21世纪我国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养老问题,不仅仅是经济供养方面的问题,老年人口在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对老年人更是如此,感情上的交流,生活上的关心,各方成的优势互补,亲人间内心世界的敞开交流,相互间的疏通等都是很重要的。

目前,我国的养老模式正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化养老与家庭养老共同养老的方式过渡。随着家庭养老功能的日益弱化,养老功能在家庭和社会之间的替换和扩展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一)家庭养老

家庭是建立在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基础上的群体,它是老年人的感情和精神的重要支柱,生活的主要场所,它给予老年人的亲切照顾是任何其他机构所无法替代的。

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家庭和子女照顾老人也是中国儒家文化的传统。同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决大多数都是在家养老。

第一,由于我国老年人的经济收入还比较低。目前,我老年人的最大困难是

经济,农村贫困老人群体占的比例很大。完善的社会保障阶段的覆盖面比较小,无法对所有收入或无收入的老人提供较好的生活服务。经济上仍需要依靠子女的供养,因为这样在费用上要节省许多。

第二,我国的老年社会福利机构的设施不完善,即使对天领取养老金的老人来讲也不可能把他们都安臵在养老机构;而且,目前有的养老机构清空不能完全满足多数老年人的需求,以至于一些地方出现在了养老设施不足情况下,老人入住率较低。所以,即是对那有些可以负担得起的机构养老费用的老人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仍然要留在自己家中度过晚年生活。

第三,由于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影响,多数老人认为养老机构是那些无子女的孤寡老人才去的地方,自己有儿有女怎么能去养老院养老呢?还有是子女不同意,有的是孝顺,有的是怕没有面子,有的老人愿意去,是不想给子女增加负担。

从我国现在的情况看,大多还是由于住房问题和家庭等问题,老人们不与子女共同居住,都是请保姆照顾老人安度晚年。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等很多问题的产生,家庭养老日益削弱。首先,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要求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结构出现了小型化、高龄化的趋势。家庭逐年上升,将会出现一些家庭一对独生子女夫妇赡养四个老人,抚养一个孩子的情况,还有就是一些子女迫于岗位上的竞争、忙于工作的事业,无暇照顾父母的;青年夫妇比较重视子女的教育和成长问题,将有限的时间、精力和财力都向孩子倾斜,这样就忽视了对老人的照顾,所以现在家庭、孩子、老人出现的分歧很多,目前城市老人生活照料问题比较突出;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不养老、敬老、尊老视为“包袱”,中国传统的道德受到破坏,家庭矛盾、分歧成为社会重视的问题。

在城市,由于有较好的经济保障,也有比较健全的养老制度和退休金,家庭养老就不是那么强,大多是数城市老人过得很安详和谐。

在农村,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成员相对独立的经济收支增多,独立意识不断增强,所以家庭结构大多向型化的发展。但是,从广泛农村看,由于没有退休金制度,农村的老年人基本是无收入的,所以比起城市农村的老年人在经济上对子女的依靠程度是百分之九。因此保持和发挥家庭养老中的作用,不仅是家庭本身具有的社会所无法替代的优势,而且它符合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它既可以减轻国家政府的负担,又有利于老年人在家庭中欢度晚年。

近几年,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独居老年人增多,青年人和成年人工作压力增加,无法有时间照料老年人,老年人的生活照料问题异常突出,家庭照顾的程度很大。大多情况的出现,传统的养老已独木难支,完全依靠家庭成员养老是绝对行不通的。当务之急是要建立一个与家庭养老相互依存的社会体系。

(二)老年寒舍福利机构

家庭养老日益弱化,单纯的依靠家庭已经难以为续,就应积极发展社会化养老事业,实现养老功能的替换和扩展。在在城市,我国举办了各种类型的福利机构包括社会福利院、老人福利院等,收养需要国家救济的贫困老人。在农村通过兴办敬老院,为广大农村中的有困难的老人提供集中供养的地方。

但是现阶段我国福利机构设施不完备,入住率比较低,而且服务整体素质不高,想要改变这样的状况就需要国家对老年社会福利机构的高度重视,对于养老机构而言,首先是要强化市场意识,以提高参与福利机构市场竞争的能力。养老机构的经营者应善于寻找、发现市场,解决日前出现的问题,二是强化机构服务意识具有更强的专业化,大量培养专业老年人服务的人才,使专业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能有很大的增加,提高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专业水平。

对于政府和社会而言,首先应规划工作,解决目前养老机构的布局、设备、人员、规模、功能等问题。三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宣传使社会对养老机构,用及发展方向。

现阶段,我们还要巩固农村养老机构,由于农村敬老院点多分散、不利于管理和集中供养。现有的敬老院绝大多数建在乡镇、村,由于高度分散、地处偏远,入住老年人就医、参加文化娱乐活动等方面很不方便,县市区政府和民政局的管理有一定的难度。受到资金等多方面条件的限制,“福彩助老工程” 改扩建的一部分敬老院,还有很多敬老院依然规模小、设施简陋、偏远分散、利用率不高等现象。

1.国有养老机构体制不活、服务成本高、经济效益低。国有养老机构虽然条件较好、入住率较高,但经济效益始终不高,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国有养老机构的体制不活。长期以来,国有养老机构一直由民政局直接管理,没有真正走向市场,虽为实体却难以独立经营。政府和主管部门既要负责院所设施的投资建设,保障运营经费,负责人、财、物等方面事宜的具体管理,还要承担经营亏损带来的风险。这种企业行为却由政府和行政部门代办、包办的现状,造成现行国有养

老机构的管理体制与市场化服务趋势的矛盾。其次,国有养老机构的经营权与经营责任不相适应,也使养老服务机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充分发挥。另外,国有养老机构还存在机构臃肿,服务成本过高,服务质量和效益不高等问题。与同行业其他性质的养老机构相比,国有养老机构长期处于优势地位,没有竞争压力,造成了目前的投资大、经济效益低的现象。

2.医护人员数量少,队伍不稳定 由于入住养老机构的对象多为高龄、生活自理能力差、体弱多病的老年人,与其他年龄段入住对象相比,这些人员对医护人员和护理人员依赖程度要高得多。目前,全市养老机构中的医护人员和护理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人均拥有量低。有些养老机构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工作人员只能既当管理人员又当护理人员,身兼数职,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低、工作环境差,社会上还存在着对养老服务人员的偏见,导致养老机构工作人员队伍不稳定。

3.个性化服务项目少,服务内容单一 目前,我市大部分国有养老机构属于社会福利型养老机构,主要接收“三无”、“五保” 对象等特殊群体。虽然目前也开始接自收费住养老年人,但因其机构本身的性质定位和软硬条件所限,大多数只能给入住老人提供最基本的养老服务,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其他方面的服务内容很少。而能为老年人提供照料功能的托老所,提供医疗服务的老年护理院,提供个性化、高质量生活环境的老年公寓、老年小区等功能各异、各具特色的其他类型的养老机构的数量却又很少,分布不均匀。不同条件的老年人具有不同的养老需求,这也要求社会能够相应地提供具备不同功能、不同档次的养老产品和养老服务。过于单一的模式,不仅影响养老机构的社会经济效益,不能有效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也会影响到我市老龄事业的健康发展。 缺乏政策扶持,经营状况不容乐观

我国农村养老的问题随着老龄化趋势已越来越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结合我国的国情以及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建议:

1.突出重点,特殊群体养老保障先行一步。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已经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目前,我国失地农民大约在5000万左右,并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养老保障应首先考虑那些无法再就业、年龄比较大、体力比较弱、基本生活有困难的失地农民。另外,总的来说,农民在征地过程中所得的补偿费比较少,政府应在所得的土地收益中提取一部分作为保险基金,以备失地农民的困难之需。与此同时,要积极推进进城农民工养老保险工作。对于农民工,可把重点放

在那些有相对稳定工作、工作满一定年限、准备长期从事现有工作或长期在现工作地工作的农民工身上,要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农民工进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此外,要逐步推进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养老保险。

2.在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积极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指国家和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根据法律法规设臵的各种养老保障形式,其运作特点是由国家财政承担部分或全部的资金投入,由政府组织实施,以保证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有基本的保障。根据我国的实际,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主体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其他与养老保障有关的还有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社会救助制度等。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要重新认识政府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中的作用。无论从公民权利、维护公平,还是从促进稳定的角度来看,政府都应该在农村人口的养老问题上承担起责任来,加大对农村养老保险的资金投入。要通过制度的完善明确规定集体和国家对农民养老保险投入的最低限额,并落到实处。中央财政、地方财政都要适当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社保资金支出比例,加大对农村社保资金的投入。同时,中央财政、地方财政要明确各自责任和投资分配比例。要确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法律地位,使其具有制度上的稳定性。同时,以法律形式规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对象、模式、基金的缴纳与支付以及基金管理体制等,使农村社会养老事业在法律轨道上全面健康发展。

3.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切实提高土地保障能力。在社会养老保险一时还难以普及的现有社会经济条件下,以提高土地的保障能力作为解决农民养老问题的基本出发点,仍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针对目前农村实际,主要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提高农业经营效益和比较利益水平,激活土地的保障能力。一方面政府要积极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农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和加工增值程度;另一方面从适应加入WTO后农业政策调整和农业竞争力提高的角度出发,改善政府对农业的调控方式,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农产品营销等方面的支持。二是积极鼓励土地流转制度创新,争取让土地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在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土地股份合作制,将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以股份的形式界定给农民,农民可按股份红。同时,各地应尽快建立与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使土地通过反租倒包、转包、租赁、土地产权入股、大户托管等形式,合理有偿地流转起来,使农民获得相应的收入。

4.继续发挥家庭养老的作用。由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时间差”所决定,中

国不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全方位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因此,还要继续发挥家庭养老的作用。家庭养老具有社会养老所无法替代的一些特定功能,如提供某些生活照料、享受天伦之乐的精神慰藉等。因此,当前还需要继续发挥好家庭养老的作用。要进一步加大对敬老、养老美德的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对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在广大农村地区进一步做好“文明户”、“五好家庭”等的评选活动,注重敬老、爱老优良家风的塑造,培育孝敬、平等、保障、共享、和谐等“孝道”文化的新理念,不断强化家庭养老的道德教化力度。

(三)社区养老

日益弱化的家庭养老功能,政府有限的财力,不断增长的人口老龄化,使一种新的养老模式——社区养老应运而生。

随着城市生活节奏加快,社区作为社会活动和社会交往的空间地域和所具有的功能,社区服务在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占据着重要的位臵。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社区生活及社区内的各种社会服务设施,对老年人欢度晚年生活,提高晚年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社区养老模式,即政府或政府组织以及其他机构在老人所属的社区建立养老中心,采取非营利组织的动作方式,为社区内的老年人提供家政服务和医疗卫生服务。社区养老模式是以居家老人为主,社区养老机构照料为辅。这种模式适用于现在越来越严重的老龄化社会发展中的种整合社会各界力量的养老模式。社区养老由于充分调动了政府以外的非政府组织、企业、非营利性组织等,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政府的经济压力。

社区养老服务的最大功能在于,它不仅可以弥补现代社会家庭养老的不足,解决子女对老人生活照料的困难,从而对以家庭养老为主的模式起到支撑作用;同时,比起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而言,社区养老服务具有投资少、服务广、受益大、收费廉、见效快等特点,由此可以减轻入院养老的经济压力。因此社区养老服务应大力和重点发展。

我国社区养老服务大约始于80年代末期,当时主要开展了护理活动、老人日托、老人活动中心、老年人俱乐部以及一些生活服务,许多城市在近几年的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兴建老人公寓、小型福利院、敬老院等设施,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如大连春和社区,举办老人公寓,为老年人提供了像家一样的优雅环境,解决社区贫困、“空巢”老人照料问题,增加了老人们的互动,使他们身体及心理学等方面健康发展。

在现阶段我们还之所以要巩固家庭养老制度,一方面是因为这一制度本向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社会化养老事业(包括老年社会福利机构和社区养老)发展才刚刚起步,要成长为一棵能挡风雨的大树需要假以时日。但是人口老龄以及高龄化势态是不可挡的,家庭养老制度日益衰落也是难以避免的。显然如果一方面家庭养老面临诸多困难,另一方面社会化养老事业发展又难以开展。这样就会使中国养老出现崩溃的危险局面。这就提醒我们,“养老”不仅仅是个别家庭的事,而是越来越具有社会的意义,特别是老年人口的高龄化使得疾病、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的高龄老人比重增大,家庭养老的传统做法已无法应付,这种人口压力必然会向社会扩散。所以,如果政府和社区不用早做好准备,就可能使老龄问题积累起来,既会使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受损,进而会损及社会会生产力的发展乃至社会稳定的格局。

由此可见,人口老龄化将给我国养老问题带来的挑战,此时,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已成为最基本,最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应走出一积极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来解决养老所带来的诸多问题。

三.中国养老新思路

随着全世界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中国又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就必须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种及政府在实践中国的探索及发达国家的经验启示,建立一个新型的适合中国养老的模式,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社会福利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模式

要发展新的模式,就必须把各个项目都逐个完善,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我们就应该明确养老不能完完全全都是家庭的责任,国家当在养老上有所作为,国家在政策上应鼓励家庭养老。

(1)如果子女照顾70岁以上低收入老人,子女可以享受减免收入的税收;如果照顾卧床不起的老人,还可以享受更大的好处。

(2)为卧病不起的老人提供特殊设备,在子女的照料下进行生活,赡养父母的人可以优先得到住房或购买房子可以得到高出一倍额度的贷款。

第二,老年社会福利机构通过对老年人集中供养方式有偿或低偿服务,以满足那些愿意到养老机构中安度晚年的老年人的需要。对目前我国福利机构的分析,提出几种新类型养老机构:

(1)护理老人福利院

该院接收的对象是经济收入较低、年龄在70岁以上,身体各项机能退化,记忆力丧失,或没有住房难以自立生活的老人,对该种老人应减免费用。这种形式可以减少我国目前多数贫困老人的现状,让他也可以同其他老年人安度晚年,不再孤单寂寞,可以充分享受国家福利政策。

(2)特别护理老人福利院

它与护理老年人福利院相比,它接受的是身心老化症严重的老人为对象,大多是卧床不起,需要长期护理的老人,难以在家庭中继续养老或者给家庭成员造成极大负担的老人为对象。它的主要服务在于医疗性的护理,费用根据个人以及抚养人的收入缴纳,对贫困者可减免费用。

(3)低费老人福利院

该接纳的对象为60岁以上生活自立的低收入夫妇,或因无子女,或因经济以及住房困难等原因不能居家养老者。

该院可以身老年人提供一日三餐服务,并且设有娱乐休闲场所。低费老人福利院的费用由国家与个人共同承担,生活费需个人负担。

第三,社区养老以居家老人家为主,为他们提供娱乐休闲和医疗保健等场所,一般情况下,一个社区区域内应有一到两所规模较大的综合型设施,社区内的老人使用这些设施无须缴纳费用,实行负责制度,如果需要提供食物或享受特殊服务则按最低价格收取费用。

(1)老人福利中心

它是一种便利的综合型设施,主要功能是接受老人们的各种有关生活、健康、保健知识等方面的咨询,提供保健知识角、健身设施和社交的场所。

(2)保健康复中心

目前有的社区内设有卫生服务中心,以社区人员为主,为其治疗疾病,它的出现的确给社区成员带来便利,但现有的服务仍无法满足老年人的特殊治疗需求,而保健康复中心可以完全填补这一空白。

它的主要功能是对该社区的老年患有慢性疾病的提供保健服务,该是中心应配备专业的医务人员和护理人员,并有配套的保健医疗机械。主要是对老人进行指导、疾病治疗、身体的康复训练、身体检查、为老人家庭中其他成员开设护理讲座,该中心还可以设有洗浴服务、洗衣服、理发等。除收取一定的工本费外,其余那些费用由政府支付。保健康复中心不仅减轻了各个家庭的负担,还有利于老人自立自强的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第四,如何找准切入点,启动创新试点工作,笔者认为应从住房金融入手。在老龄金融服务和以房养老方面,初步设计以下创新品种。

(1)试办住房公积金“加按揭”贷款。“加按揭”贷款是指已办住房按揭贷款,正常还款一年以上,为现房的借款人提供一种“追加”贷款服务,包括两种涵义:一是根据其抵押房产的评估值和贷款成数,已还部分贷款后,房屋价值大于贷款余额,对已还贷款数仍可继续贷出。二是房价升值,现评估值超过原评估值,升值部分可按贷款成数计算后再追加部分贷款,增加的贷款可付现金用于合法的日常消费,对于即将退休或原贷款期限30年的借款人,突破原贷款政策以退休年龄为限的红线,增贷部分可以用于养老。

(2)试办老龄住房公积金贷款。对退休前正常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在退休时不提取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者,可申办住房公积金贷款,用所购新房抵押,由本人或缴存住房公积金但无贷款的子女偿还,原住宅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用增值收益资金收购,用于廉租住房或经济适用住房房源。

(3)试办“以房自助养老”。对退休前正常缴存住房公积金一年以上、已退休且年满65岁及以上的老人,可将自有产权住房卖给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老人一次性收取房款,同时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再将此房返租给老人,租期双方约定,租金与市场价相同。老人按租期年限将租金一次性付与管理中心,其他费用均由管理中心交付。租期满后,如老人健在则租金全免:如期内过世,剩余租金则退还老人的遗产继承人。这一办法侧重于居家养老。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最终将其房屋用于廉租住房或经济适用住房。

(4)试办按揭与倒按揭串联接力贷款。对现有住房公积金按揭贷款购房的职工,即将退休且正常还贷即将结束,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与借款人双方约定,再办理倒按揭贷款,对该房重新评估后再抵押给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一次性或按月取得一笔资金,用于养老费用,该房仍由本人居住直到去世,其房产可以由其子女或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出售,用来偿还贷款本息,如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处臵变现,价值大于贷款本息的,剩余部分退还给继承人。

(5)试办产权回购或业务。开发公司建造的商品房或老年公寓,由老人本人或家人全额付现或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入住。次年起,开发商逐年向其回购部分产权,对全额付现购房者,其回购资金用于养老;对于住房公积金贷款购房者,可以用回购资金偿还贷款。由于房价的升值,原则上可以住新房不花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回购完毕取得完全产权后,可再循环使用。

(6)试办公益性与经营性结合运作的老年公寓。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选择实力强、项目位臵好的开发商,在开发新住宅小区时,建造若干面积的多功能新型老年公寓,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用增值收益资金一次性购买。对正常缴存住房公积金的已退休或即将退休人员且均未提取住房公积金存款者,优先准予购买或租赁。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在购、售、租的过程中,由政府按照机构养老的优惠政策给予减免部分税费,使老人购房价及租赁费低于市场价。同时对腾出的旧房,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收购后用于经济适用住房及廉租住房。

(7)试办政府购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运作的老年公寓。由政府专项投资购买或建造一批新型的老年公寓或适合老人居住的商品房,交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具体运作与管理,回收资金或住房上交政府。

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社会福利为补充,以住房金融为试点的养老新模式是适合于现在社会发展的,这种模式可以填补原有养老模式的单一及不足,有利于老年人更好的度过晚年,会给养老事业带来一片光明。

四.结语

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和出生率的降低,人口老龄化日益成为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首先影响到一个社会的老年人口抚养比,使工作人口赡养的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进而对社会产生不同低之间的分配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同。中国由于实行计划生政策以及人口基数大,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比世界其他国家更为严峻,因此应不断地进行养老模式的调整与创新,积极应对老龄人口增加对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带来的挑战,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陶立群:《中国老年人社会福利》,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年,第1页。

2.周弘主编:《国外社会福利制度》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年,第23页。

3.苏珊·特斯特:《老年人社区照顾的跨国比较》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年,第2页。

4.张乐天主编:《社会工作概论》,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81页。

5.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相关内容

  • 上海市人口老龄化对养老负担的影响
  • Northwestpopulation 2010年第5期第31卷 上海市人口老龄化对养老负担的影响 杨胜利,李正龙,吕栋鑫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1620) 摘要:自197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来,上海市的老龄化程度一直在不断加大,至今老龄化程度已达到了21.6%与 1979年相比已经增长 ...

  • 解读[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
  • 大家上午好!(2013-3-28 北京) 欢迎大家出席全国老龄办新闻发布会,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老龄事业的关注和支持!下面,我通报<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的有关情况. 一.发布<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的背景及意义 今天,我们在这里发布由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 ...

  • 中国社会老龄化问题引发的思考
  • 2001年6月第二期 昌吉师专学报 JournalofChangjiTeachersCollege Jun.2001 №2 中国社会老龄化问题引-发亡r9思考 石向焘1 摘 要 新世纪之初,我国在经济实力 尚不够强大.承受力还不高的情况下,将要过 旱地迎来老龄化浪潮,面对这种形势,需通过建立和完善社 ...

  • 推迟退休年龄的社会价值研究--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 题 目 学 院 专 业 市场营销 班 级 学 生 张 鑫 学 号 指导教师 闫虹 二〇一三 年 五 月 二十六 日 摘 要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但是一系列的矛盾伴随着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发展一起到来,人口结构转变的问题也充分暴露.数据显示我国已 ...

  • 浅论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对策
  • 浅论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对策 [摘要]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出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今世界各国需要共同关注的问题.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从改革开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开始面对人口老龄化这一世界性难题.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 ...

  • 二胎政策的民意调查及政策分析--有关养老及老龄化问题的探究
  • 文/矗南财经大学袁颖李天月茸宁 二胎政策的民意调查及政策分析 --有关养老及老龄化问题的探究 [摘要]二胎政策是与计划生育政策相对应的生育政策.在2011年3月,国家计生部门考虑放开二胎政策.广东省提交二胎政策试点的申请,该政策因此激起大众的兴趣.二胎政策的放宽与否与许多社会问题息息相关,涵盖养老问 ...

  • 各国如何应对老龄化:日本出台法律英国社区养老
  • 原标题:面对老龄化 各国如何应对? 目前,世界各国面临一个共同的难题:人口老龄化.联合国人口发展基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60岁以上的人口已达到8.1亿,而这一数字预计到2050年达到20.3亿,占总人口的22%.老龄化带来了一系列的蝴蝶效应,不仅会增加养老金.医疗及福利等社保支出,同时 ...

  • 中国养老模式研究综述
  • 2000年第3期(总第121期) 人口学刊 PO PUL A T ION J OU RN A L N o . 3, 2000 (T ot . N o . 121) 中国养老模式研究综述 陈赛权 (浙江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 浙江杭州 310028〈西溪校区〉) [摘 要]大力促进社会化养老, 从家庭 ...

  • 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 作者:曾君 来源:<智富时代>2014年第08期 摘要:根据国家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已经呈现较为严重的老龄化趋势,并且我国的老龄化与工业化.生产社会化.商品化以及人口再生产的现代化等现 ...

  • 养老地产项目PFI融资模式
  • 养老地产项目PFI融资模式研究 [摘 要]养老地产是社会养老的一种重要形式,而融资问题已 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瓶颈.结合养老地产的特点,对比分析了几 种主要融资模式对我国养老地产的适用性,提出适合养老地产发展 的pfi模式,并初步进行了模式构建,对推动我国养老地产的规范 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