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为宗旨,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学会感恩、学会报效为主要内容,通过主题班团(队)会、课堂教学、读书征文、演讲比赛、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道德素质,使中小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时刻怀有感恩的心,时刻“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立志报效祖国,做到爱护集体,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爱他人,把中小学生培养成知恩相报、立志图报、诚实守信、道德高尚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活动内容和形式
各班把开展 “感恩教育”活动贯穿于学科教学和各种活动中,形式要多样,内容要丰富,要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避免空洞说教。
(一)感激祖国和人民的关怀。组织学生走进工厂、农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并通过“服务社区活动”、“志愿者活动”、“劳技活动”等形式,使他们了解和感受建国62周年和改革开放33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和家乡的巨大变化,开展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活动,体会到社会对他们的至关至爱,引导他们感受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激发和增强学生“报答社会、感恩社会、报效祖国”的深刻情感。
(二)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通过鼓励和动员学生开展为父母多做事,对父母多说知心话,为父母过生日,为父母揉揉肩、捶捶背、洗洗脚,帮父母做饭洗衣等,使学生懂得父母的艰辛和不易,培养学生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情。
(三)感激老师的辛苦教诲。以学校的名义动员学生向老师献真情活动,通过如写一封信,谈一次心,做一张贺卡,献一束鲜花,送一句话等真挚朴实的方式,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四)感激同学的真诚相助。通过开展以“同学如手足”、“牵手同学、共同进步”等主题活动,以及给身边同学做一件有益的事,给班级(团支部)做一件有益的事,掀起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的热潮,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和感情。
(五)感恩自然的伟大赐予。开展爱护自然,爱护环境的活动。结合校园文化建设,美化、绿化校园,组织每一个学生主动植一棵树,养一盆花,保护一片绿地,自觉成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志愿者。
三、活动要求
(一)要根据初中、小学学龄段学生身心特点、生活体验和成长需要,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适合他们的“感恩教育”活动,确保“感恩教育”活动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学习、贴近学生实际,使他们能理解、能学习、能提高,真心实意地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二)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寓感恩教育于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之中,特别要发挥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在“感恩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三)要发挥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让学生从教师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潜移默化地学会知恩和感恩。
(四)要加强学校和家庭、社区的联系和沟通,构建家校合作、家区合作的“感恩教育”氛围。
(五)要建立“感恩教育”的长效机制。要将“感恩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积极创新我校德育的形式和内涵,通过设置学校“感恩教育月”、“感恩教育周”或“感恩教育日”等形式形成“感恩教育”活动的特色和亮点,将“感恩教育”内化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校
2013年3月
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为宗旨,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学会感恩、学会报效为主要内容,通过主题班团(队)会、课堂教学、读书征文、演讲比赛、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道德素质,使中小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时刻怀有感恩的心,时刻“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立志报效祖国,做到爱护集体,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爱他人,把中小学生培养成知恩相报、立志图报、诚实守信、道德高尚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活动内容和形式
各班把开展 “感恩教育”活动贯穿于学科教学和各种活动中,形式要多样,内容要丰富,要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避免空洞说教。
(一)感激祖国和人民的关怀。组织学生走进工厂、农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并通过“服务社区活动”、“志愿者活动”、“劳技活动”等形式,使他们了解和感受建国62周年和改革开放33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和家乡的巨大变化,开展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活动,体会到社会对他们的至关至爱,引导他们感受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激发和增强学生“报答社会、感恩社会、报效祖国”的深刻情感。
(二)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通过鼓励和动员学生开展为父母多做事,对父母多说知心话,为父母过生日,为父母揉揉肩、捶捶背、洗洗脚,帮父母做饭洗衣等,使学生懂得父母的艰辛和不易,培养学生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情。
(三)感激老师的辛苦教诲。以学校的名义动员学生向老师献真情活动,通过如写一封信,谈一次心,做一张贺卡,献一束鲜花,送一句话等真挚朴实的方式,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四)感激同学的真诚相助。通过开展以“同学如手足”、“牵手同学、共同进步”等主题活动,以及给身边同学做一件有益的事,给班级(团支部)做一件有益的事,掀起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的热潮,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和感情。
(五)感恩自然的伟大赐予。开展爱护自然,爱护环境的活动。结合校园文化建设,美化、绿化校园,组织每一个学生主动植一棵树,养一盆花,保护一片绿地,自觉成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志愿者。
三、活动要求
(一)要根据初中、小学学龄段学生身心特点、生活体验和成长需要,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适合他们的“感恩教育”活动,确保“感恩教育”活动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学习、贴近学生实际,使他们能理解、能学习、能提高,真心实意地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二)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寓感恩教育于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之中,特别要发挥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在“感恩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三)要发挥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让学生从教师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潜移默化地学会知恩和感恩。
(四)要加强学校和家庭、社区的联系和沟通,构建家校合作、家区合作的“感恩教育”氛围。
(五)要建立“感恩教育”的长效机制。要将“感恩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积极创新我校德育的形式和内涵,通过设置学校“感恩教育月”、“感恩教育周”或“感恩教育日”等形式形成“感恩教育”活动的特色和亮点,将“感恩教育”内化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校
2013年3月